回覆列表
  • 1 # 夜晚漫步

    拼刺刀厲害是因為敵人太弱,八路五發子彈就是主力部隊了,國軍也好不多少,碰上老美的全自動武器,幾乎無限量的彈藥供應,老毛子鋪天蓋地的坦克,就變成大屠殺了

  • 2 # 80後的我們都老了

    太平洋戰場上,開始日軍依然崇尚白刃戰,美軍被日軍的氣勢嚇倒,傷亡較重,美軍也非常頭痛日軍的這種玩命戰法。後來美軍研究發現,手槍是近距離作戰的理想武器。美軍人人手裡握著一把小手槍,靈巧好用,近戰博弈的大殺器!由不得武士道撒野!

  • 3 # 西瓜小豌豆

    因為當時日本也很不太強大,只是學習歐洲技術,劍法,由於美國當時成績200週年差不多,日本還不太瞭解,很多國家沒有美國建交,美國處於神秘狀態,如果莽撞進攻,可能一夜之間日本覆舟…

  • 4 # 瑞雪豐年175817412

    拼刺刀戰術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美強大的近距火力面前已經失去意義。二戰東方戰場,日軍的主要對手是中國軍隊,雙方單兵裝備主要為栓動步槍。在近身作戰中,刺刀相對栓動步槍更具優勢。再來看一下當時美軍步兵的主要裝備:

    1.M1911/M1911A1半自動手槍

    M1911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7發彈匣供彈。作為一款.45口徑半自動手槍,該槍結構簡單,結實耐用,效能可靠,成為世界最為著名的軍用手槍之一。

    2.湯姆遜衝鋒槍

    湯姆遜衝鋒槍是美國研製的第一種衝鋒槍,樣槍出現於1918年,由美國自動武器公司生產,其最早生產型號為M1921型, 後來又相繼出現了M1923、M1927、M1928A1型和M1型5個系列。由於湯姆遜衝鋒槍火力猛、結實耐用而深受士兵的歡迎。

    M1911A1半自動手槍一發.45子彈足以撂倒衝到面前的一個日本兵,湯姆遜衝鋒槍則可以掃倒一片,效能是拼刺刀無法比擬的。所以美軍面對突近的日軍有巨大優勢的近距火力,根本用不著拼刺刀。

  • 5 # 瘋狗的輕武

    誰說他們不和美軍玩白刃的,美軍在太平洋玩跳島戰術的時候整天被日本人板載衝鋒好嗎,甚至到後來沖繩戰役時,因為慄林忠道覺得板載衝鋒是個送死行為而禁止部下無腦送人頭,這反倒還讓美軍覺得很奇怪...

    事實上與很多人想的有點不一樣,日本人不管是輕武器火力還是支援火力都遠不如美軍。拉開距離打反而容易被擁有絕對制空優勢和艦炮火力的美軍打成狗,反倒是能抵近到一定距離之後,與敵軍展開肉搏才能扳回劣勢。畢竟大家都攪和在一起之後,重火力不敢貿然攻擊。因此日本人常用對付美國人的辦法就是趁夜色摸近,然後趕緊的一波殺入敵陣。

    當然,更多情況下是日本人已經被圍到彈盡糧絕,還餓著肚子。加上武士刀精神中認為戰死是一種極具美感和詩意的昇華,然並卵的是,日本人把悍不畏死的作戰精神理解成了類似某教為XX而死就可以獲得72個XX老婆的高度...所以說即便原本日軍高層是希望在火力弱勢下儘可能抵近白刃戰以打成一個均勢。但隨著一聲“天鬧黑卡 板載” 一堆的昭和沙雕們以忙壞美軍推土機駕駛員的死法躺在了島上。

  • 6 # 風雪二頭

    二戰時期,在戰場上經常短兵相接,那麼近戰搏殺是必不可少的,日本作為侵略國,日本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士兵的最高信條,衝鋒陣地頻繁產生的白刃戰。

    日本士兵在亞洲戰場,白刃戰是日軍奉行戰法之一,與中國軍人在戰場上經常出現白刃戰,從而成就我國“大刀隊”威名。

    除此之外,日軍還與美國的戰場上出現衝鋒白刃戰,在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下,美軍也傷亡慘重,但是對於當時軍事科技領先的美國,這都不是難題。

    美軍沒有經過過多短兵交戰訓練,經過幾次損失慘重的戰役下來,之後研究發現,短距離武器“手槍”,完全可以彌補短兵交接時,己方的短板,手槍靈活,便於攜帶使用,完全可以先發制人。

    而且美軍運用戰術,三人一作戰小隊,交替掩護,協同作戰,殲敵效率大大增強,甚至把日軍打出了心理陰影。

    自此以後,日軍在與美軍的戰場上近戰受阻,之後就很少採用白刃戰與美軍作戰了。

  • 7 # 穿越再現彼岸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日軍陸軍訓練限於國內資源的匱乏,提倡“白兵主義”,其主要精髓在於:精確射擊、兇猛拼刺(白刃戰)、夜襲機動,其主要目的就是用少量資源換取最大的勝利,將人的能力發揮到極致,這也在二戰期間日軍作戰中充分體現出來。日軍1932年《步兵操典》中著重指出:

    “充溢的攻擊精神可以凌駕於物質的威力之上”

    這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在現代化日本陸軍中的具體體現。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計程車兵由於軍備落後,武器彈藥配置不上,經常發生與日軍的白刃戰。在大多數白刃戰中,中國士兵死傷慘重,很多回憶錄中2-3個日軍可以對付10箇中國陸軍,日本人也經常引以為傲。(日軍訓練白刃戰,經常拿中國百姓當靶子)

    日軍為何不敢和美軍打白刃戰?

    日本軍隊在中國戰場上經常實施“白刃戰”,而且屢試不爽,白刃戰是日軍的成功戰法。當日軍和美軍在瓜達卡納爾島戰役交戰中用“豬突衝鋒”企圖和美軍打白刃戰卻遭到了慘敗。

    首先,我們看一下美國陸軍是如何配置一個步兵班的火力。美軍一個班有12人,配備武器是8支M1加蘭德自動步槍一支勃朗寧自動步槍,可以作為機槍擔任火力壓制;一支春田阻擊步槍,作為支援火力;兩支湯姆生衝鋒槍,正副班長各一支;狙擊手、正副班長各一支手槍。遠近火力配置齊全,作戰能力非常強,關鍵是美軍武器彈藥裝備充足,炮火支援充足,不像中國軍隊武器彈藥匱乏。(從上到下依次為勃朗寧自動步槍、湯姆生衝鋒槍、加蘭德步槍,美軍陸軍班級標配)

    日軍發動“豬突衝鋒”(人海戰術)面臨美軍的多方打擊,遠距離有大炮、迫擊炮、飛機等打擊,近距離則遭受美國陸軍步兵超強火力的打擊,在中國形成的成功經驗在美國軍隊面前優勢全無。

    日軍“豬突衝鋒”典型失敗案例——約翰.巴斯隆的奇蹟

    1942年10月24日,日軍3000多人(約三個大隊),進攻美軍一個連把守的陣地。約翰.巴斯隆所在的班共有15人,日軍頂著美軍機槍的掃射發動一波波衝鋒,經過48小時的戰鬥,巴斯隆這一班15人,12人犧牲,2人負傷,只有巴斯隆還在作戰。巴斯隆利用一挺重機槍,兩挺輕機槍頂住了日軍的反覆衝鋒,戰後統計日軍的屍體居然有1500多具,其中絕大部分是巴斯隆幹掉的。(約翰.巴斯隆劇照)

    約翰.巴斯隆被授予美國軍方最高榮譽——榮譽勳章,他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二人獲得此勳章。

    經過美日兩軍在戰場中的交戰磨合,日軍領略到美軍火力的強大,不敢輕易發動白刃戰,發動了無疑等於送死。而美軍也想法不和日軍進行白刃戰,迫不得已才進行白刃戰。(約翰.巴斯隆作戰雕像)

    再者,美軍作戰如果彈藥打光了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撤退,另一個是投降,戰後依然是英雄,不做無謂的犧牲,這也等於不給日軍白刃戰的機會。二戰後期,美軍陸軍武器配置更加強大。

    日軍為何和蘇聯紅軍也很少打白刃戰?

    1939年5月11日-9月15日,日軍和蘇聯、蒙古聯軍在諾門坎爆發了滿蒙邊界戰爭。蘇聯軍隊重創了日軍飛機、坦克和騎兵部隊,當時的日軍也想透過白刃戰扳回敗局,問題是蘇聯的機械化部隊和陸軍配置武器火力強大,“豬突衝鋒”的日本軍隊絕大部分沒接觸到蘇聯軍隊就已經被打死了,想白刃戰門都沒有!(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繳獲的日軍武器照)

    這也是日軍戰敗的教訓,他們也總結的。1945年蘇聯紅軍進攻東北,也有少量的日軍衝鋒,希望進行白刃戰,蘇軍不給他們機會。大多數的日軍選擇了投降,也不白白送死!

  • 8 # 梓蕤

    日本鬼子的白刃戰啥時候無人能擋了,這個臭腳我們可不捧。日本鬼子的刺刀鋼質好,硬度高,但是太薄了,在對砍的時候容易被砍斷,遇到厚重的中國砍刀也得跪。

    抗戰時期風靡全國的《大刀進行曲》中唱道:“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反映的就是中國軍隊在喜峰口戰役中與鬼子的白刃戰。9·18事件爆發後,日本鬼子長驅直入,當時鬼子兵鋒正勁,很快就佔領了長城上喜峰口這個重要的據點。29軍與日軍在喜峰口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而當時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不佔優勢,彈藥也相當有限,就算是老蔣的嫡系部隊每個士兵也只有30發子彈。29軍要想克敵制勝,必須得發揮其精於刀術的特長。

    29軍原屬於西北軍,在馮玉祥時期就有使用砍刀的習慣。29軍為了提高官兵使用大刀的能力,其副軍長佟麟閣還專門登門邀請武術家李堯臣來擔任武術教官。李堯臣被29軍的抗日愛國精神感動,來到29軍後,傾盡所能地把畢生所學都毫無保留地教給了29軍士兵。他結合中國傳統的六合刀法,創編一套無極刀法。這種刀法,既可以當刀劈,有可以作劍刺。簡單易學,官兵很快就上手了。

    29軍從各部隊中挑選精銳士兵組成手槍隊,而大刀成為他們的輔助兵器,在子彈打完後再使用。但是由於喜峰口的白刃戰太過於印象深刻,這支手槍隊都被誤以為是大刀隊。500人擅長刀術的小分隊,在29軍109旅旅長趙登禹的指揮下,趁著夜黑風高摸到了日軍的軍營。很多日軍在矇頭睡覺之際就成為了刀下亡魂。日軍的增援部隊聞訊趕來,在夜色中為了避免誤傷自己人,飛機大炮的火力被限制。

    大刀隊使用的砍刀,都是長柄,寬刃,刀尖傾斜的傳統中國刀,刀重1.6公斤,勢大力沉,既能砍人,也能砍日軍的軍刀。在與日軍的近身肉搏戰中,日軍的刺刀沒有任何優勢。大刀隊燒燬了日軍的軍需物資,並炸燬了帶不走的火炮和裝甲車,在友軍的火力掩護下全身而退,完成了突襲的任務。在喜峰口戰役後,日軍士兵成了驚弓之鳥,枕戈待旦,就連晚上睡覺都戴著鋼盔以防身首異處。

    從這也可以看出中國軍隊以日軍拼刺刀是彈藥不充裕下的無奈之舉。美軍在二戰時期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其工業生產力冠絕二戰所有參戰國家。其生產的彈藥不僅美軍用不完,還將產能過剩的彈藥援助給其他國家。美軍在彈藥充足的情況下,可以用槍解決戰鬥沒有理由還犯傻去和日軍拼刺刀。美軍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可以在二戰時期排在蘇德之後,在戰爭時期,最寶貴的資源就是軍隊。美軍的將領不會讓自己計程車兵犧牲在近身的肉搏戰中。。即使日軍想,美軍也沒有意願進行白刃戰。

    太平洋戰場上的慘烈程度,日軍也不會貿然去和美軍拼刺刀。日軍只會在佔有優勢的情況下,武士道的格鬥興致才會發作。當然在陷入絕境的時候,日軍也會發起大規模的萬歲衝鋒,拿著刺刀就和美軍在塞班島上幹了,結果當然是被美軍用衝鋒槍給突突了。其實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也很少進行白刃戰,有記錄的寥寥無幾。或許日軍喜歡白刃戰計程車兵都在中國戰場上或者東南亞戰場上,而太平洋戰場上的陸軍士兵則主要是關東軍。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軍在身材魁梧的美國大兵面前進行白刃戰沒佔到任何便宜。據歷史圖片看,日軍比裝了刺刀的三八大蓋矮了一大截,三八袋蓋槍身連帶刺刀也就1.7米左右,而日軍士兵的身高撐死就1米6左右。由於身高和體重的原因,日軍即使端起刺刀也不會刺到美軍的要害部位。而且白刃戰是個體力活,就是拼蠻力,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體重不在一個重量級的,力量是有著天壤之別的。總而言之,日軍就是慫了。

  • 9 # 聯合防務

    端著刺刀進行板載衝鋒的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不要太多,怎麼可能不敢和美軍叫板。但是這種白刃戰在二戰時期已經是很落後的戰術,在美軍的優勢火力面前起不了作用,白白給美軍送人頭。打仗要不怕死固然不假,但不能無限誇大精神作用。日軍再悍不畏死,身體還是血肉構成的,擋不住炮彈、炸彈和子彈。美日兩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大規模地面戰主要是從瓜島開始的,這時日軍才發現美軍不是其入侵菲律賓時的那支美菲聯軍,不但作戰頑強,而且火力太猛。美軍步兵不但有步槍,還有大量的輕重機槍、迫擊炮等支援火力,近戰則有衝鋒槍、大威力M1911A1型手槍,除此之外美軍還有遠端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在瓜島,日軍單薄的火力根本無法與美軍相比,只能利用夜暗接近美軍陣地,突然發動攻擊,但每次都在美軍優勢火力之下死傷慘重。好不容易衝到近前又被衝鋒槍、手槍一頓暴揍。由於美軍有太多能夠剋制刺刀的火器,根本就不在意日軍的白刃戰。到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步兵武器來了一輪更新,半自動M1伽蘭德步槍的效能明顯超過日軍的三八式栓動步槍,與輕重機槍、衝鋒槍、手槍、迫擊炮、手榴彈、火焰噴射器等組成的綿密火力全面壓制了日軍輕武器,更不用說美軍絕對優勢的航空兵、艦炮火力、陸炮火力和坦克,多層次的熾熱火力讓日軍基本上感到絕望,板載衝鋒實際上就是送死。(S)

  • 10 # 不正經的軍棍

    說日本不敢和美軍拼刺刀這其實就和笑話一樣,日軍在太平洋各個島嶼上,和美軍拼刺刀的事情非常多,開始還給美軍嚇個半死,後來美軍表示“習慣了”。這種無腦衝鋒,往往是日軍最後的殺手鐧,這個時候不存在敢不敢的問題。

    關於日本兵拼刺刀這個問題,確實被過度渲染了,日本兵拼刺刀的技術一流,但日本兵並不喜歡拼刺刀。日本步兵操典裡面是不提倡拼刺刀的,但是沒有日本人不敢拼刺刀的說法,而能用子彈解決問題的時候,日本從來不會選擇這種徒增傷亡的行為。

    往往日本兵拼刺刀,都是不得已而為之。這種不得已而為之,是兩種情況下才會有的。一種是日軍部隊被動的和對方膠著在一起了。另一種就是日本兵彈盡糧絕無力迴天了,這種情況太平洋戰爭後期經常發生。

    太平洋戰爭其實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每次戰役打到最後都會出現一個局面,日軍彈盡糧絕,然後發動萬歲衝鋒做最後的反撲。曾經塞班島上日軍5000殘兵發動集團衝鋒,給美國兵嚇壞了,打了幾個小時,美軍陣亡四五百人,日軍全軍覆沒。

    當然,和美軍拼刺刀對日軍來說有一個好處,將雙方膠著在一起,美軍優勢的炮火支援就失去意義了。太平洋島嶼的叢林上,日軍這種遊擊一樣的和美軍拼刺刀確實起到了一部分作用。

    但是萬歲衝鋒就另當別論了,首先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就是,你怎麼靠近美軍?端著刺刀打,問題就在於手短,美軍的輕重機槍等輕武器完全可以編織一道密集的火力網,讓日軍在衝鋒途中被消滅絕對主力部分。

    所以,不存在日軍不敢和美軍拼刺刀這樣一個說法,只不過起到的效果不大,越來越低了,日軍無法透過刺刀對美軍進行有效的打擊。

  • 11 # 相遇的魔咒943

    抗戰剛開始的時候,日軍有一種奇怪的現象讓我軍無法理解,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隊人較少,而且個子較矮,可他們的軍事素質很好,戰術基本功紮實,無論是在射擊,戰術以及支援上都要遠超中國軍隊,按理說日本最好的打法應該利用射擊準確的優勢與我方作戰,可日本鬼子偏偏不,反而熱衷於中國軍隊進行白刃戰。

    這種“熱衷”幾乎有點變態,當時日軍只要打掉中國軍隊的機槍和大炮之後就開始衝鋒,與人數多,個子高大中國軍隊進行拼刺,按理說日本人人數少,個子矮,我方軍隊與他們拼刺應該佔據上風才對,可恰恰相反,與日軍發生白刃戰,我們一點便宜也佔不了。

    首先,日軍被灌輸的武士道精神讓他們異常冷血,不怕死,日軍雖然個子矮,但是營養補給好,他們長得很敦厚,而反觀中國軍隊,個子雖然高,但是都比較瘦,而且中國軍隊剛開始的時候對白刃戰的重視程度遠不及日軍,日軍從孩童就開始練習拼刺技術,從體力、白刃戰的打法上都遠超中國。

    而且那會中國冶鐵技術非常落後,連像樣的刺刀都沒有,只能生產大刀,與專用的優質刺刀根本沒法比,所以無論在火力比拼還是肉搏戰上,我們都佔據不了優勢,在中國戰場上白刃戰取得成效後,日軍對白刃戰更加重視,一度吹噓自己的白刃戰是“天下第一”,雖然沒有和全世界比較過,但是日軍的白刃戰在全世界來還是排上號的。

    太平洋戰爭剛爆發的時候,其實美軍在拼刺方面也不敵日本鬼子,這和武士道精神有關,美國信奉的是人道主義,能不死就不死,而日本就猶如瘋狗,根本不怕死,這樣一來美軍雖然在體能和身高上都佔據了優勢,可依舊打不過日本鬼子,這讓日軍的氣焰更加囂張。

    不過美軍很快就破解了日軍的白刃戰戰術,我們都知道日軍在拼刺的時候都要退掉三八大蓋裡的子彈,目的就是為了防止子彈貫穿敵人傷到自己人,這也是為什麼白刃戰不能開槍的原因,可美國很快就配備了一種武器,讓日軍的白刃戰沒法再用,這種武器就是手槍。

    我們別看手槍小,但它的造價是很昂貴的,像我們的國家,即使是日本也沒有財力去大量造手槍,可美國最不缺的就是錢了,手槍為何可以破解日軍白刃戰呢?因為它的威力小,不易貫穿,而且它的長度短,很容易轉向射擊,當時美軍以三人為一個小組,日軍撲上來時,美軍就用手槍擊殺,其中一人子彈打沒時,其餘兩人還可以掩護裝彈。

    這種戰術十分有效,而且美軍還配備了衝鋒槍,一般在日軍衝上來的時候就能夠乾死一大片,即使是近戰,有了手槍後,日軍也很難佔到便宜,一旦死磕就是在送死,所以有了手槍之後,日軍再也不吹噓自己的白刃戰了,不過在中國戰場上,日軍依舊喜歡用,一是為了節省彈藥,二是因為中國落後,沒有裝備手槍。

    對蘇聯,日軍也不敢使用白刃戰戰法,蘇軍不配備手槍,但是有大量的坦克和衝鋒槍,想要衝上來肉搏根本不行,所以越到戰爭後期,日軍就越不喜歡使用白刃戰戰術。

  • 12 # 巴山清溪

    拼刺刀必竟是冷兵器時代的產物,在彈藥充分、火力強大的美軍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再不怕死、再武士道精神只能是雞蛋碰石頭。

  • 13 # 西府趙王爺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小鬼子的刀再厲害,也敵不過子彈啊!

    二戰時期,日本的主要戰略目標是“征服亞洲”並非“統治歐洲”。

    鑽石段位的日本,面對東亞地區一大幫生產力落後的青銅段位農業國,所使用的主要武器有:三八大蓋加刺刀、歪把子輕機槍、九二式步兵炮、九二式輕機槍、八九式迫擊炮,日本靠著這套裝備在東亞地區橫行無阻。

    九二式步兵炮在後排範圍性殺傷,迫擊炮精準擊殺機槍手,九二式機槍手在左右兩翼進行火力輸出,當壓制到一定程度之後,小鬼子步兵端著上了刺刀的三八大蓋,口中高呼“天皇萬碎!”在重機槍的掩護下展開白刃戰。

    這套“炮兵轟,步兵衝,步兵衝完炮兵轟”的白刃戰法在東亞地區屢試不爽,吊打了所有青銅段位的東亞國家。(二戰日軍)

    咱們那是沒辦法,武器彈藥匱乏,只能選擇與日軍肉搏。要是子彈夠,傻子才和他們拼刺刀!

    然而原本在東亞地區順風順水的日本,非要去招惹王者段位的美國和俄羅斯。

    在太平洋戰場和美國交手,以及在蘇蒙邊境和蘇聯交手時,日本領略到了被王者支配的恐懼。

    美蘇軍隊在摸透了日軍夜襲、肉搏、白刃戰、衝鋒戰的戰略戰術之後,便採用了火力覆蓋、坦克碾壓、兩側重機槍掃射的應對方法。

    “八嘎!坦克砍不動!天皇萬碎!砰~……”

    “八嘎!美軍的火力太猛了!天皇萬碎!噠噠噠…”

    當面對蘇聯的鐵流坦克,和美國的卡賓槍、半自動步槍時,手持三八大蓋的日本士兵,瞬間淪為了東亞農業國的“青銅部隊”。

    美蘇的全自動機槍,完全碾壓了日軍手中的拴動單發步槍,日軍想要穿過密集的火力網對美蘇士兵展開白刃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美軍倒是非常喜歡日軍的這種“自殺式”進攻,因為美軍為了對付日本的刺刀,發給美國大兵人手一份M1911手槍。

    M1911手槍裝備7發子彈,射程遠,支援連發,

    美軍在近距離內,用手槍解決衝鋒的日軍,爆頭率高達60%,日軍在領教了王者的恐怖之後,便不敢對美軍貿然的發動“貼臉白刃戰”了。

  • 14 # 兵器主張

    首先不得不承認二戰日軍的白刃戰水平在所有參戰國中確實是名列前茅,但這並不說明別國部隊就有多差,相對於自動武器裝備齊全的歐美軍隊來說,真實原因是他們根本不屑於進行白刃戰,在他們的思維裡,以較小的損失大量殺傷敵人才是戰爭獲勝的關鍵,而戰場上進行戰損比極大的白刃戰簡直就是個笑話。

    進行拼刺訓練的現代日本士兵

    二戰中日軍白刃戰水平領先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日本人有崇尚武士道的傳統,他們強調人的意志可以決定成敗,早期的日軍步兵操典認為步兵的突刺獲勝才是最終的勝利,肉搏戰制勝的觀點在日本陸軍上下得到共識。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日軍一直將突刺訓練作為平時重要訓練科目,日軍新兵一般都要進行45天的拼刺培訓。

    其次,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為了節約彈藥,在軍隊裝備方面,自動武器配備較少,火力不足,戰場上只好用拼刺刀來補充。

    最後一點就是,在步兵武器裝備方面,基於上述2個原因,日軍步兵採用了栓動式步槍(三八大蓋),槍長1.28米,配上刺刀後長度達到1.7米,是二戰參戰部隊中最長的步槍,進行白刃戰時佔有很大的優勢。據國民黨將領宋希濂回憶說中國士兵和日軍拼刺刀,一般是10比2的戰損比例,這對武器落後缺少訓練的中國軍隊來說,是多麼的慘烈!

    營養不良的國民黨士兵

    在太平洋戰場,日軍和美軍初次交手時,美國士兵沒見過大規模的白刃戰,吃過大虧。後來,再次面對日軍的白刃戰時,美軍充分發揮自己火力優勢,輕重武器火力全開,迎面殺傷一片,日軍靠近了就用手槍解決,後來更是總結出3人一組,一人7發手槍子彈打光後,另外兩人掩護裝彈,交替殺敵。日軍也不傻,在經歷多次被屠殺後,就再也不敢和美軍叫板了,白刃戰就此漸漸淡出了戰場。

    手槍是美軍單兵標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談談男女之間有沒有真正的,純潔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