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幽暗閃電
-
2 # zhan村頭騰騰
這問問簡直是奧數題,就扯扯吧,反正車大炮不用繳稅。
物理學的最高境界是當自己閉上眼睛時,需要知道一切未為人知的物理現象,及數理的基本框架,全部能在心中映象出來,自己只不過是花精力,將其定義化,公式化而已。從而,一個人就可以用10年時間,完成所有人花300年才能證出的成果。
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居里的原素週期表,普朗克的常數等等。
十多年前,我看過一套世界未解之謎。恆星的壽命就是簡單用氫聚核反應來計算的嗎?難道它不會用多餘的能量將重原素裂解為輕原素將能量儲存起來,以延長其壽命。黑洞因將鐵以上重原素進一步合成,它一定要經歷過絕對溫度以下的粒子溫度。
物理學發展到最高境界,就不能用耳聽,鼻聞,眼看,而是在雄厚的知識下,用心智去內觀了。
-
3 # 李志勇LZY
在整個宇系、宙統、日規、地律、月調、物性、人情;控制下事狀、業況、質能、數量、集築、孕生、歸宿;物理學質性、能力、互通、化式、數碼、文正、科知。古今外中,續真物基,最高質理,學科新程。
-
4 # hao33合親1斤兵
神級境界。所有的物質向心力及其特點都會在神級境界中集中於一體如神一般的顯現,同時所有物質間相互互補支援而發生物質飛躍。且無任何限制各物質獨立發展的制約。否則就是越來越地獄般的物質自發痛苦與毀滅,最後徹底消失。
-
5 # 郭英森
物理學的最高境界是找到自然規律,並用此規律讓人類社會更加適應自然,最終掌握自然。目前,地球人遠遠沒有達到這樣的文明程度,與高等級文明社會相比,地球人尚處在刀耕火種之中。那麼,什麼樣的文明是高等級文明?一,有高超光速宇航的技術。二,不再索取自然能源。
-
6 # 東方易達安成
物質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心中哲學觀,再加科學觀! 腦中有宇宙,真理一念間! 層次維度分,絕對相對全! 不在盧山內,跳出都看見! 大圈望小圈,圈圈規律現! -
7 # 諸艾文
現在能看到的頂峰,就是大統一理論。
物理學研究的是什麼?自然界的物質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物質放在一邊不談,什麼是相互作用?簡單而不準確地說,就是就是各種各樣的“力”。
所謂“一體兩面”,就好比一個一元硬幣,你能看到正面是字,背面是菊花,但不管是字還是菊花,都是這枚硬幣的一部分,只是在不同情況下,你能看到字或者看到菊花。自從麥克斯韋做出麥克斯韋方程組,明確了電和磁是統一的,是統一枚硬幣的兩個面,物理學家就開始考慮,會不會有更多的作用力,是這一枚硬幣(大概是個骰子吧)的其他面?
到了20世紀初,愛因斯坦的那個年代,人們逐漸認識到,物理中的相互作用力其實可以分為四種:引力、電磁,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注意不要望文生義,後兩者中的“強”,“弱”是術語的一部分,不是形容詞)。其中,引力和電磁力有著極其相似的形式:
引力:庫侖力:
但是二者的大小相差非常非常多。於是很多物理學家,包括愛因斯坦,都開始探索,引力和庫侖力,這兩個面,所對應的“硬幣”,長什麼樣。但很可惜,愛因斯坦在學術生涯末期,花了非常多時間在這個上面,卻依然一無所獲。
而引力之外的三種力,則協調很多,也進展很多。以楊振寧為先驅,物理學家發展了“規範場理論”,成功地把電磁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結合在了同一個框架下,並指出他們在更高的能量下其實是同一種力。
但是引力,這個特立獨行的傢伙,偏偏不喜歡被人統一在一起。物理學家為此已經付出了太多努力,但收穫並不多。現在,大統一理論的候選理論(即有可能正確的理論)包括弦論等最新理論,但其複雜度太高,暫時也難以驗證。
物理學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統一一切了吧。
-
8 # 中華保護全球
大家知道,物理學是百科之首,凡是物理學成熟的板塊涉及的領域,諸如航空航空、電磁、光學、材料、半導體、計算機、通訊、化學、能源、核,等等,都成果輝煌。
大家在學物理時也容易發現,學術眾多,且相互之間矛盾尖銳,甚至不可調和。數學家在一塊可以心平氣和諧大歡喜,但物理學家到一塊可能誰也不服誰,容易爭吵。這不僅僅是觀察的角度不同,而是因為大自然原本就分成非常明顯的多個層次,並且各層次遵循的規律截然不同,就像一個函式可以是分段函式,它很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統一的解析式!現在,還有許多人企圖弄出一個大統一理論來,並以此為物理學的最高境界,這就要擔當是否存在的極大風險,很可能步愛因斯坦晚年搞統一力的後塵。其實,就像函式用分段表示也挺好的,沒必要煞費苦心非要搞出統一解析式,只要完善各分段的規律並妥善處理好相鄰分段的銜接即可。例如,在衛星發射計算中,只需用牛頓力學足夠精確,若用相對論就是多此一舉且自找麻煩!再如,在設計電力輸送時,也沒必要用量子電動力學。在此特別要提醒一些物理學家,不要在統一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上白耗精力,因為即使搞出弦論之類,也未必好用。
目前,物理學理論可分四部分:牛頓力學,麥克斯韋電磁學,量子力學,相對論。而欠缺的有四個極為重要的領域:1.核與基本粒子(強力);2.宇宙的結構與演化;3.星體(尤其是地球)內部;4.人的本身(新陳代謝、意識、病理等)。這就是物理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四個大問題,當然也是當前理論物理學的最高境界!
-
9 # 孤猴78345271
原創思想,那還用說,物理學的最高境界當然是揭示宇宙的終極奧秘啦!基於天文觀測的結果,本人確信,宇宙有兩大終極法則:1.宇宙的組成法則,宇宙必須由一對冤家對頭-質量和能量組成,絕不容許任何勢力一家獨大。顯然,愛氏的宇宙的一切皆能量的假設與宇宙的實在背道而馳。2.宇宙的執行法則,宇宙必定在無數冤家對頭尋求動態平衡,而質量和能量相互作用誕生了物質,物質就是質量和能量平衡的結果。
這-就是物理學的最高境界!不過很抱歉,這個物理學的最高境界卻並不在物理學的範疇之內,甚至也不在科學的範疇之內,這正是120年來無數物理精英們(如愛因斯坦,波爾,普朗克,霍金等等,等等)嘔心瀝血,最終卻與祂無緣的根本原因,為他們深感遺憾!
-
10 # mulin30311368
是數學!任何物理學的定律最終就是一個數學公式。所有自然學科,它的成熟程度取決於它的數學化程度。現在,這種趨勢在向社會學科滲透,如經濟學,社會統計學等等。一本物理學著作把文字抽去只保留必要的概念和連詞,就是一本數學著作。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個世界本源是物質的(實體或能量),就目前認知而言,就是原子核(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即“原料”一樣,之所以有不同的物質,關鍵在於結構(如氫原子不同於氧原子),物體性質不同的本質是結構不同,描述結構的只能是數學。掌握數學,有一種掌握整個宇宙的感覺,數學的魅力和美也就是從這裡來的!
-
11 # 超級科學大師
物理學的最高境界是對宇宙運動規律的統一理解。
目前牛頓楊春華理論體系是宇宙運動規律的最完美的表達!
牛頓理論是大家都瞭解的,是經典的物理學理論,只是在物體高速的時候,和微觀世界,存在著一點問題。楊春華經過刻苦鑽研,用楊春華統一場論,把牛頓力學存在的一點問題給解決了,發展了牛頓力學,擴充套件了牛頓力學,使牛頓力學適應了高速運動的情況,適應了微觀世界,適應了宇宙深空。
楊春華統一場論,用楊春華變換代替了洛倫茲變換,楊春華變換的意義就是用引力的變換和電磁力的變換,統一了物理學。代替了愛因斯坦的時空變換和質量變換。
楊春華能量方程,完美的解釋了光子的行為,完美的解釋了宇宙的行為。光子是有質量的,光子是電磁波與引力波的共振波
-
12 # 三葉障目
物理學的境界脫離不了當時的社會環境。一般來說物理能大幅引領當時的生產力與科學技術發展,就能說達到了當時的最高境界。社會總在發展,物理也會發展。現在不可想象幾十上百年後的物理水平,就像你怎麼和清朝的人去講E=MC^2一樣。
-
13 # 董豔臨
量子糾纏理論應該是物理學基礎,也可能就是現在的極限,至於最終極致可能永遠不會知道。規律不可能是神創造的,神不能做到的事情很多,神不能創造自己,不能殺死自己,他不能死,不知道他是什麼創造的,不知道自己出世是為了什麼,不知道自己怎麼會死,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無所不能。神殺不死自己,他不是無所不能,他能夠殺死自己,說明他也會死,不是永遠不死。
-
14 # 分享那點事兒
有人說物理的極致是宗教,數學的極致是哲學,是有一定道理的。難怪有人會如此醉心於數學,請看有趣的算式。 1 x 8 1 = 912 x 8 2 = 98123 x 8 3 = 9871234 x 8 4 = 987612345 x 8 5 = 98765123456 x 8 6 = 9876541234567 x 8 7 = 987654312345678 x 8 8 = 98765432123456789 x 8 9 = 9876543211 x 9 + 2 = 1112 x 9 + 3 = 111123 x 9 + 4 = 11111234 x 9 + 5 = 1111112345 x 9 + 6 = 111111123456 x 9 + 7 = 11111111234567 x 9 + 8 = 1111111112345678 x 9 + 9 = 111111111123456789 x 9 + 10= 11111111119 x 9 + 7 = 8898 x 9 + 6 = 888987 x 9 + 5 = 88889876 x 9 + 4 = 8888898765 x 9 + 3 = 888888987654 x 9 + 2 = 88888889876543 x 9 + 1 = 8888888898765432 x 9 + 0 = 8888888881 x 1 = 111 x 11 = 121111 x 111 = 123211111 x 1111 = 123432111111 x 11111 = 123454321111111 x 111111 = 123456543211111111 x 1111111 = 123456765432111111111 x 11111111 = 123456787654321111111111 x 111111111 = 12345678987654321
-
15 # 哎站住給你糖
終極物理規律就是沒有規律
(物理規律從何而來(2))古羅馬詩人 LUCRETIUS (盧克里修)寫了部題為《事物的本質》的長詩,裡面講到世界是由原子與真空組成,原子的品種有限,數量無窮,原子無規律地隨機運動進行各種組合,於是就有了萬物;盧克里修以生物為例,說最開始有各種奇形怪狀的、有缺陷 物種,缺腿、沒眼睛的怪獸等等,但他們繁衍生息能力較弱,於是被淘汰了。。。這部著作在羅馬帝國滅亡後失傳了,到15世紀中期被偶然發現,才流傳於世。它對當時基於神創論的宗教社會的衝擊可想而知。
從生物看,盧克里修的詩裡有進化論的雛形。從物理看呢?
《科普:物理規律從何而來(3)--不變性》一文解釋了空時的幾何理論,廣義相對論拋棄絕對空間、絕對時間的概念。在這種思維下,宇宙之中沒有任何優先的參照物。我在該文中,提到規範場不變的原理為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給出了相關的場方程。在數學上,規範場理論與廣義相對論有著很多對應的地方,在物理上,規範場論與廣義相對論的思路是類似的,就是進一步打破特殊性思維。具體而言,規範場理論就是要求物理規律在另一個空間保持不變。這一規範原理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規範場相關的科普,參見《科普上帝粒子》由時間不變性(也就是說今天做實驗跟明做同樣的實驗,物理規律不變),我們得出能量守恆;從空間平移的不變性(在中國做實驗還是在美國做實驗,物理規律不變),我們得出動量守恆;從廣義相對論的不變性原理,我們得到愛因斯坦引力方程;從規範不變原理,我們得到了強相互作用於弱電統一理論的方程。這每一個發展都可以視為打破特殊性思維的結果。
也就是說,在遇到每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物理學不是尋求某種特殊的東西作為解釋,而是去除現有理論中的特殊性的東西。牛頓把行星、月球的運動與蘋果的運動用同一個方程描述,否決了天上對地下的特殊地位;愛因斯坦否決了絕對空間、絕對時間;楊振寧的規範場則否決了原以為不同粒子的種類之間的差異。每一次否決,我們都得到了更深刻的知識。牛頓理論可以用於發射火箭,愛因斯坦理論可以造核武器,規範場理論目前還只是不斷被實驗證實,目前人類的技術還沒有利用到那麼高的能量。但所有這些仍然沒有解釋為什麼 f=ma 。這個解釋需要我們有一個動力學的基本原理。在講解這個之前,我們先得講一個更容易理解的問題,空氣壓力。
考慮你現在周圍的空氣。你知道空氣由很多氧氣、氮氣等分子組成,這些分子像一個個小球飛來飛去,有的快、有的慢,運動方向也各不相同。從宏觀上我們用壓強、溫度、體積來描述空氣,那麼壓強、溫度、體積之間是什麼關係呢?中學物理中學過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這個方程是怎麼來的呢?怎麼從最基本的物理原理推匯出這個方程呢?
這個最基本的原理說穿了就是沒有規律。空氣中的各個分子的運動完全是沒有規律的,是隨機的,任何速度、位置組合都有同等的可能性。比如說,一個屋子裡的所有空氣分子可能都跑到你的桌子底下,這種可能性完全存在。但是如果你考慮大量分子的各種速度、位置的排列組合,那麼你會發現某一型別的排列組合方式最多,而其他的型別的組合方式相比幾乎可以忽略。
舉個例子,假設你有5個不同的球要放到5個籃子裡。有一種分配是第一個籃子放5個,其餘4個籃子都是空的,但這種分配方式只有一種;另一種分配方式是每個籃子放1個球,放第一個球時有5種選擇,放第二個球有4種選擇,總共有5*4*3*2*1 = 120種方式。當球的數量增大,不同分配方式的組合數量差別越大。假如進行隨機分配,每個籃子裡有同樣數量的球的機率遠大於其他分佈的機率。
雖然一屋子的空氣分子都可能跑到桌子底下,但是相應的組合數少,對應的可能性也極小,可以視為0。你所需要考慮的只是那些機率最大的分佈。由此,你就可以得到氣體的狀態方程。這在物理裡面稱為統計力學。
解釋了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物理原理,我們得到的基本概念是:其實氣體分子的運動是沒有規律的隨機的,氣體壓強、體積、溫度等宏觀量之間的關係其實是一種統計關係,對應的物理理論稱為統計力學。一個系統所處的狀態不過是它最可能的狀態。
由沒有規律到有規律,自然奧秘的面紗似乎在逐漸消失。
大量粒子(如空氣)的物理規律可以用統計力學來研究,那麼單個粒子的運動規律又如何從更基本的原理推導呢?舉例說明,一個物體從一點運動到另一點,有無窮多條路徑,為什麼它會走直線,而不是兜幾個圈子再抵達目的地呢?你也許會說,那是牛頓第一定律起作用。但我們現在問的恰恰是為什麼有牛頓第一定律。如果這個問題不能回答,就會有人產生存在總設計師的設想。
事實上,如果我們研究微觀粒子,如一個電子,我們會發現它並不會做直線運動,而完全可能偏離直線軌跡,這是牛頓力學不能解釋的。物理學家們經過研究,終於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其實物體從起點到終點確實走過了所有的路徑,包括在中間兜幾個大圈子再到終點。每一條這樣的路徑的機率都是相等的。在計算物體運動的時候,必須考慮所有可能的路徑。這在物理裡面叫著路徑積分,剩下的就是從數學上研究這個路徑積分。

相關的計算表明,當物體質量很大時,有一條路徑是最可能的,而其他路徑互相抵消,這條最可能的路徑就是牛頓力學的路徑,對於自由的物體來說,就是直線運動。對於一般的經典力學問題,物體的軌跡遵循作用量原理。很多人第一次接觸作用量原理時,感到很神奇,原來運動軌跡竟然是這樣被預先確定了。現在我們看到,經典的牛頓力學可以從路徑積分推匯出來。而所謂路徑積分不過是無限條隨機路徑的疊加,每一條隨機路徑出現的機率是一樣的。
牛頓力學只適用於宏觀物體,路徑積分的適用範圍包括微觀粒子,可以解釋微觀現象。其數學形式跟我們前面提到的統計力學非常類似。經典物理裡面,物體的軌跡是固定的、可以預知的。運用路徑積分我們能夠得到的只是粒子出現在某個位置的機率,而不能確定粒子肯定會出現在某個位置,這與經典物理的確定性是截然不同的。這一理論又稱為量子力學。
粒子可能採取任意路徑,也就是完全沒有規律,推出粒子最可能的路徑,也就是得出規律,這是物理學的又一個巨大突破。
物理規律實際就是沒有規律 --- 從現代物理的觀點看,盧克里修的直覺非常接近現實;
-
16 # 美文坊
第一個問題:
物理學的極致會是什麼?
“有人說物理的極致是宗教,數學的極致是哲學,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說,所謂的極致,從哲學本身來說就是矛盾的。至少,現階段的物理學,還無法解答這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
神和物理的區別在哪裡?
神是宗教信仰,物理是科學實據。
現有的客觀規律都建立在科學之上的。至於神存不存在且不探討這個話題。信則有不信則無。
第三個問題:
規律從哪裡來?
神能創造自己,但不能創造科學。科學能創造客觀規律,神則不能。
神,是人的主觀意念想出來的東西,他創造世界能創造萬物。所以神不存在規律。
-
17 # 悟真實
物理學的極致就是超弦理論,超弦理論的研究非常複雜,好比黑暗中的瞎子觸控大象的全貌,僅靠禁固於區域性時空的人類智慧無法得知宇宙全貌,超弦巳不屬於純物理學範疇,弦與基本粒子的關係就如同靈魂與肉體的關係,分屬於法性之相與識變之相兩種根本不同的存在,而當今人類科學家不知易經具有全息預測功能的真相,真相就在於易經的陰爻為不動之弦,陽爻為振動之弦,陰爻與陽爻在三維法性空間之網中的組合結構就是八卦,所以,無量三維法性空間之網才是宇宙萬物的本體。而把易經置於三維法性空間之網,才能使人類真正瞭解易經模型的真相。
-
18 # 55030991神州署光
物理學發展到極致,將能顛覆現有所有物理規律,達到近乎神的境界,但它又不是神,能用各種科學邏輯推理解釋,而神無法用普通人的智慧和語言闡釋,是一種似乎虛有的存在,但以人類今天之水平不能斷言神為何物,是否真實存在;但物理學有別於神,符合現今科學邏輯,並且從經典物理學正在邁向量子物理學。按現有演進之速度,終極物理學一定是量子物理學,將具有更強普適性,當然量子物理學發展到終極,會是一番什麼景象,現今的人類當然不得而知。
-
19 # 白衣縱馬
目前物理學的方向我認為有三大塊。
第一更高效的質能轉換
第二空間與時間的關係和本質
第三暗物質
首先核技術已經讓我們初窺了質能直接轉換的方法,現在我們需要更高效的方法,最後實現一堆物質憑空消失全部轉變成能量。
空間與時間密不可分,空間的本質是什麼,大質量天體扭曲的空間究竟是扭曲了什麼,是否意味著空間本身也是由物質組成,那由於時間與空間的相對性,是否意味著時間也可能是由物質組成的。
暗物質,這個宇宙有一部分質量很大的物質我們不知道是什麼,看不見摸不著,甚至我懷疑暗物質就是組成空間與時間的物質,但我不是科學家,我也想不出實驗去證明這個理論。
所謂的大一統,就是找到這個宇宙最基本的粒子,可能是一種,也可能是多種。如果是一種那是最為理想的,這種粒子組成了你和我,組成了我們能看見和不能看見的各種物質,整個宇宙的規律,無論是黑洞還是白洞,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所有的規律都是由這種粒子的性質決定的。
-
20 # 懷疑探索者
可以說,在學術層面上,物理學的最高境界莫過於實現物理學的統一。
物理學的統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的物質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當然就是要自然界的運作規律和各種作用力了。在愛因斯坦的那個年代,人們就已經逐漸認識到,物理中的相互作用力其實可以分為四種:引力、電磁,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引力之外的三種力,則協調很多,也進展很多。以楊振寧為先驅,物理學家發展了“規範場理論”,成功地把電磁作用力,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結合在了同一個框架下,並指出他們在更高的能量下其實是同一種力。現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在發現希格斯粒子後顯得盡善盡美,但宇宙學中的大爆炸模型卻因更精確的實驗對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戰:暗物質和暗能量是什麼?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就是解決引力理論和量子力學相互矛盾的問題,而弦論(超弦理論)就是最有希望的候選。
我們再從物理研究工作者的哲學和思想上,來看看物理學的最高境界。有宗教徒編造謠言,說科學家說過這樣的話,即:“宇宙宗教體驗是科學探索中最強大,最高尚的動力,沒有信仰的科學是淺薄的,不講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其實,這是子虛烏有的事情。愛因斯坦說:“每個探索科學真理的人都會日漸相信宇宙法則中體現的另一種精神,一種遠遠超越人類靈魂的精神,以我們渺小的能力與它直面只會感到卑微。如此,對科學的探索會導致一種特殊的宗教情緒,而與以往樸素的宗教情感大相徑庭。”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相當的彆扭。什麼是最高境界?是物理學本身能達到的地步嗎?還是研究物理學的人能達到的地步?如果是第一個,學問都是人們對世界的認知,隨著認知越來越多,學問自然也會越來越完善,完善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改變。物理學也是學問的一種,所以不會有最高境界。如果是第二種,當你成為物理界的大咖,並能為後人指出一條正確的前進的方向的時候,你就達到最高境界了!比如牛頓、愛因斯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