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夢的vlog
-
2 # 宸亮說歷史
首先陳述觀點,如果沒有慈禧,清朝也必定亡國,變法也不一定能成功。
無數的事實證明,康有為的能力不足,屬於那種思想激進,能力不足的文人。除了空談之外,他所想的只是如何提升自己的地位和讓自己享受榮華富貴,在後面他的所作所為中,都可以看見,六十多歲的人,還要娶一個十六歲的女孩子。可見此人,對於國家不存在多麼高尚的想法,而且戊戌變法損害了朝中大臣的利益,各種政治力量在一起博弈,即使光緒參與其中,也改不了失敗的結局。而且,光緒此人,優柔寡斷,處事不果斷,能力有限,政治水平不足,沉不住氣。
再說為啥即使變法成功清朝也必亡,那是因為清朝的統治者思想是想將人民變成奴才,而不是人才。一個個趨炎附勢,沒有骨氣,一旦變法成功,西方的民主思想與奴才思想交揉在一起,那麼勢必引起有識之士的奮起反抗,不斷出現新思想,不斷追求民主,清朝也無法進行有效管理,因為滿人少於漢人,思想開化之後,便不會那麼容易控制,被滅亡的悲劇也必定發生。
-
3 # 原本一回事
光緒變法,會涉及到整個階級的利益。
而這個階級又是當時掌握著朝政的階級,只不過是這個階級把慈禧放在了與光緒帝為代表的變法派前面。
所以,當時即使沒有慈禧,也會有其他人物出來,阻止變法的進行!
歷史上的每一次變法,不論成與敗,根源上都是涉及到不同階級的利益,可想而知變法的難度會有多大。而且收到損失的一般都是當時當權者所代表的利益,所以更是難上加難。
-
4 # 牛義順義牛
不可能成功。1光緒年輕氣盛,志大才疏,能力和氣場差太多,家天下觀念難變。2.內部的既得利益團體難以擺平,民眾基礎極差,缺少動力和積極性。3.缺少現代先進政黨管理團隊參與,社會駕馭不足。4.外部帝國主義勢力虎視眈眈,他們以分肉為目的,根本不想讓中國強大。基於這種判斷,不可能成功。
-
5 # 九哥57143
歷史沒有如果,諸葛亮未順應天時五次北伐尚且失敗告終;如慈禧早亡,光緒變法,同樣需天人輔之,但未必能成功,康有為屬理想主義者,遭遇困難同樣比誰都跑的快,譚嗣同倒是可以康慨赴義,這也是改革或說是革命的必然,沒有鮮血和代價無法讓遁路者銘記!
-
6 # 江曉01
不會成功。慈禧和光緒的主要矛盾並不是變法,而是權力之爭。
我們學習近代史時,總喜歡用二分法,非黑即白,慈禧是守舊派,反對改革,光緒是改革派,支援變法;其實,慈禧也支援變法,洋務運動搞得有聲有色,推行新政也是如火如荼。而光緒的戊戌變法,並沒有觸碰滿清貴族的利益,本質上還是維護皇權和中央集權。光緒死後,載灃搞的預備立憲,皇族內閣,遠超光緒百日維新,一樣的失敗。
滿清到了光緒年間,就象到了癌症晚期,靠打青黴素,是不中的。用句時髦的話說,不變法是等死,變法是找死。不變法肯定不行,慈禧和光緒都明白,內憂外患,朝庭腐敗,只有變法圖強一條路。但一旦變法,牽一髮而動全身,滿族高層的既得利益要維護,憲制民主、議會政治、責任內閣又必須讓渡權力,讓漢人重新獲得主導權。所以,載灃搞了個"皇族內閣"。
對於滿清貴族,責任內閣,在法理上,皇族大權旁落只是時間問題;而對於憲政派,"皇族內閣"是換湯不換藥,大忽悠。變法,必然導致滿蒙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動搖滿清的統治基礎;對於憲政派,變法,堅決支援,但總是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不搞真正的議會政治,不交權,遲早要走向革命;而對於革命派,變法也好,不變法也好,都要革命,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光緒的能力有限,執政基礎不牢,他的改革如載灃一樣,是不可能成功的,走向民主共和的歷史潮流不可逆轉!
-
7 # 月亮河觀點
慈禧統治期間,恰與日本明治維新走向工業革命同時。明治維新前的日本,基礎還不如清朝的中國。如果光緒皇帝能夠實行徹底的變法,並且擁有強力推行變法的手腕,那清朝至少不會滅亡的那麼快。清朝如果能夠在政治上實行君主立憲制,經濟上推行工業革命和商品生產貿易,那中國在清朝手裡走向富強,也不是沒有可能。
-
8 # 天柱山小草
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中國失利,簽了”南京條約”割讓了香港。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中國戰敗朝野震驚。當年的北洋水師並不比日本差。一場海戰北洋水師一敗塗地。戰後中國簽定了“馬關條約”割地又賠款。1900年八國聯軍改入北京。在這大背景下保守派的首領逐步認識到要學習夷人之長,實行緩慢的新政,以譚嗣同為首的促進派在光緒親政的百天之內發動了幾十條改新政。後來被袁世凱出賣。慈禧拘禁了光緒。史稱光緒的變法為《百日維新》就當時情況而論保守勢保還是佔優勢的。如果光緒比慈禧多活二十年,中國也有可以與日本明治維一樣比美,在歷史上留下濃筆重彩的光芒。可謂英雄造時事,時事造英雄。
-
9 # 三秦說書
歷史說實在話不可以假設。已經發生了的歷史事實又怎麼可以改變呢?更何況據考古學家論證,光緒事實上就是被慈禧毒殺的。所以回答這個問題,就從假設的角度,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
第1個,慈禧為什麼要殺光緒?作為事實上的滿清最高統治者,統治了幾十年的慈禧太后,其權謀手腕比光緒不知道高了多少倍,王公大臣忠於慈禧太后的也比忠於光緒的不知道多了多少倍。電視劇《走向共和》裡面有一句臺詞就說得很清楚了,“太后的手指頭都比皇上的大腿粗”。所以,從維護其自身地位,以及維護跟隨她的王公大臣的地位的角度出發,一旦發現光緒帝打算改弦更張,透過改革動搖她的統治地位,她就必然不能容光緒於她身後。本來她只是想廢光緒帝而不是殺他,但是國內外阻力太大,所以作為權某家的她就利用了下毒這一手段。
第2個,光緒帝的改革能否成功?歷史上成功的改革,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要素缺一不可,沒有最高統治者的認同,沒有官僚體系的認同,沒有民間大眾的認同,沒有一個改革是可以進行的下去的。從慈禧不同意變革,百日維新草草收場,就知道最高統治者和官僚體系對關係和康梁推出的改革是不贊同的,此其一。從八國聯軍入京民眾的袖手旁觀,可以看出民眾和清政府早就已經是兩張皮了,民眾根本不關心清政府的所作所為,清政府也沒把廣大的民眾作為他的子民,量中華之國力,結異族之歡心,清政府只是把自己作為統治者,而不是全民族的利益代言人。改革的三個要素一個都不具備,決定了光緒帝的改革不會成功。
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國外列強也不會樂意見到清政府的改革大獲成功,小打小鬧補強可以,像沙皇彼得之以沙俄的改革,讓清帝國成為世界列強之一,這是當時的列強絕對不會同意的。
時代的潮流勢不可擋,已經全方面落後的清國,已經被時代拋棄了,清帝國的滅亡不是透過光緒帝改良式的改革可以挽回的。
-
10 # 舟說
我認為光緒帝不會成功,清朝更不會延續下去。1我們先看看以光緒帝為首的維新派為什麼要變法
原因主要有兩個:
①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讓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徹底破產,一系列的割地賠款讓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②在洋務運動中誕生了一個新的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他們這些人比地主階級看得更遠,他們發現只是單存地學習西方的技術,中國不可能變得強大。
於是當時中國的知識分子開始尋求一條新的救亡圖存的方式,那就是學習日本的方式,用西方的政治制度,對清政府進行改革。
應該說,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狠狠地給了當時中國的有識之士一棒,讓他們如夢初醒,先進的技術也救不了中國。
可以說,當時的北洋艦隊號稱亞洲第一,可還是敗給了那個曾經仰慕中國、學習中國的學生。
日本怎麼了?
當初西方列強開始侵略中國時,他們自然也沒有放過隔壁的日本,也迫使日本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
然而,半個世紀過去了,日本怎麼突然變得這麼強大了,竟然打敗了曾經的老師,它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
在列強侵略中國時,中國地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就看到了中國戰敗的一個原因,那就是西方的堅船利炮,於是他們進行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洋務運動,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
與此同時,日本也開始謀求改變,但他們不是玩技術路線,而是玩政治路線,進行政治改革,也就是學習西方政治制度的“明治維新”。
所以,日本變強大了,中國的知識分子震驚了,原來還有這種方式可以讓中國有機會重新強大起來。
2那慈禧對維新變法的態度為什麼從開始的默許和支援變成了後來的反對和鎮壓呢?難道慈禧不想看到中國的強大,想讓中國一直被帝國主義欺壓下去,難道她內心深處也有一顆奴才心。
顯然不是這樣的。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慈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她"身不由己"啊。
光緒帝領導的這幫維新人士,在得到慈禧的默許之後,過於激動,過於急切,變法操之過急。
變法的103天中,光緒帝共發出改革諭旨286件,平均每天近3件。其中七八月份之交的17天內,居然下達了132道諭旨。真如傾盆大雨,轟轟烈烈,滾滾而下。詔書的內容包括了政治體制、官僚制度、裁撤冗員、新設機構、發展工商業、建設鐵路、開辦銀行、改革財政、改革教育、更新國防等等,幾乎涵蓋了社會的每一個方面。
他們希望儘快的改變清朝的政治制度,讓腐爛的屍體重新煥發光彩,恢復生機和活力。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而且在改革開始之後,光緒帝下令裁撤7個光拿錢不幹活的衙門,一下子就讓一萬多人丟掉了飯碗。
我們想想這一萬多人會甘心麼,再說了,別的官員不擔心下一個就是自己麼。
光緒帝他們的初衷是好的,但這些改革嚴重侵害了頑固派的利益,甚至沒有給他們一個喘息的機會。這讓那些當慣了人上人的老爺們和那些懶散慣了的八旗子弟得脫幾層皮啊,他們會願意麼,所以呀,他們就不停地往慈禧那邊吹風。慈禧本來就對光緒不太信任,害怕他來奪權,所以最後慈禧就直接把光緒拿下了。
所以,不是慈禧的問題,變法失敗的最大問題在於清政府這個腐爛的機體之中利益關係太多,太龐雜,單單靠這種疾風驟雨式的變法是行不通的。
3再說了,光緒帝這個人太年輕,沒有近代化的思維,用舊的思維來辦新事情是行不通的,註定要失敗。相比於封建制度,近代西方制度的一個優點就是避免一個人說了算,而光緒的這些改革措施從制定到下發執行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沒有和維新派之外的官員商議,所以造成了一言堂,也讓其他的官員感到不滿和不安,因此很多開始的中間派變成了最後的反對派。
所以,針對清廷唯一的辦法就是用革命的方法讓它快快斷氣,然後一把火把它燒掉,燒得越乾淨越好,因為它已經腐爛,發臭了。辛亥革命雖然隔了清政府的命,但沒有把它燒乾淨,所以最終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篡奪了。
應該說,歷史不容假設,歷史也是有發展趨勢的,任何違背歷史發展趨勢的事情註定要失敗。
-
11 # 郭侃侃
不會延續,因為變法脫離了群眾,一部分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走在前面的思想家任何時代都有,但是戊戌變法僅僅是一部分人的先進思想,不能形成社會輿論,沒有得到社會普遍群眾的認同,而且變法實施的細則和當時的社會現狀不符!民族矛盾成為了當時最主要的矛盾!!
-
12 # 晚清偵探
不會成功。首先拋開慈禧光緒之間的權力之爭,就當時的內環境而言。第一,保守勢力太過強大,要推行新法,必須有軍隊的支援,但是當時的八旗沒有戰鬥力,而且保守。新軍都掌握在袁世凱手裡,他是個投機取巧的人,在保守派看來他是支援革命的,在革命派看來他是保守的。所以他兩面吃香,因此才取得維新派信任,繼而出賣了革命黨。第二,康有為雖然提出變法,但是他本人對於中國以後的道路是不清楚的,就是維新內容不具有實際操作空間。沒有可行性,而且沒有人支援,舉步維艱。綜上是不會成功的。
-
13 # 歷史戰爭
1898年6月11日,隨著《定國是詔》的頒佈,光緒帝的變法正式拉開了帷幕。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僅僅維持了103天,就在慈禧的鎮壓下以失敗告終,光緒被囚,六君子慘死,康有為、梁啟超出逃。如此看來,似乎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是導致變法失敗的罪魁禍首,若是慈禧死在光緒之前,那麼這場變法的結局會有所不同嗎?
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並開始向壟斷階段過渡。在此局勢下,變革舊的制度和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已然成為世界潮流。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英、美、法、俄、德、日、意、奧等相繼步入帝國主義階段,由此加緊了對落後國家和地區的侵略。
而此時的中國在清政府昏庸無能的統治之下,閉關鎖國,故步自封,嚴重與世界脫節並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正是西方列強虎視眈眈的目標。隨著鴉片戰爭的打響,西方列強趁機掀起了侵略中國的狂潮,偌大的中國逐漸被分割成了一塊塊列強的“勢力範圍”,整個國家已呈被瓜分之勢。隨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再次遭受割地賠款以及大量主權進—步喪失的厄運,甲午戰爭的慘敗更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序,中國陷入生死攸關的境地。亡國滅種的危急形勢迫使一些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尋找新的救國救民道路。
在帝國主義入侵的刺激下,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打著“自強求富”的口號掀起了洋務運動,民族資本家發出“實業救國”的呼聲,大力發展民族工業。如此使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初步發展,為資產階級開展維新變法提供了經濟基礎。民族資產階級在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下不斷壯大,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政治舞臺,為戊戌變法奠定了階級基礎。自此,一大批先進的維新知識分子也應運而生。
由“師夷長技以制夷”到“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維新主張,中國知識分子不斷開闊眼界、解放思想,為戊戌變法的開展奠定了強有力的思想基礎。
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炮火和維新思想的日益高漲,身為一國之君的光緒帝也意識到,唯有變法才能挽救危在旦夕的中國。他接見康有為,表示不做“亡國之君”,讓康有為全面籌劃變法。
戊戌變法轟轟烈烈地展開,光緒帝先後進行了各方面的改革。然而在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入光緒帝寢宮,將光緒帝囚禁於中南海瀛臺,緊接著釋出訓政詔書,再次臨朝“訓政”。自此,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
慈禧是導致變法失敗的直接原因之一,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而採取的壓制行徑,更是直接宣佈了變法死亡。但若是沒有了慈禧的阻礙,變法就一定能成功推行下去嗎?
縱觀整場變法,看似時機妥當、準備周全,實則不然。作為變法的主要引領者,資產階級維新派顯然並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一則,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依舊掌握實權,勢力強大,起初老人家指示“今宜專講西學”,不過是基於大權在握的小打小鬧,可一旦觸及自身利益,變法分分鐘就能被叫停。
二則,資產階級維新派自身也存在諸多不足。其一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以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為例,前者指責西漢的古文經書全系劉歆偽造,後者將孔子打扮為“改制立法”的祖師爺,兩書都沒有充分的、有說服力的證據,甚至連部分開明人士都說服不了,更不用說讓守舊派誠服。其二缺乏堅強的組織領導,脫離廣大人民群眾,只寄希望於沒有實權的皇帝和極少數的官僚,甚至對帝國主義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其三,維新派及光緒帝在實施變法上過於冒進,從罷免軍機重臣翁同龢到大量裁減冗官,僅京師一地,失去職務者近萬人,但是又沒有安排出路,操之過急且失之過重,不免叫人心寒。
究其根本,資產階級維新派力量過於弱小,即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才是導致其失敗的更主要原因。所以即便失去了慈禧的阻礙,變法依舊難以長久。
1989年康有為在《應詔統籌全域性折》中較為詳細的對變法內容進行了闡述,自認為是一次的徹底的變法,然而不動搖皇權而只變革制度和國家機構,於洋務運動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光緒帝也好、康有為也罷,其實都是閉門造車,對於車是什麼樣,他們所知都有限。所以,縱使變法成功,困於封建皇權的清朝不變更統治,也根本不可能延續。
正如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李喜所所言:“戊戌變法失敗的基本緣由不在康梁維新派的變法內容和詳細戰略上,而在於當時沒有呈現一個使變法勝利的整體的社會環境以及與此相聯絡的強大的促進變革的政治和經濟力氣。”因而清朝的覆滅,是必然的結局。
參考資料:
《戊戌變法檔案史料》
《戊戌變法》
《歷史上重大的改革回眸》
-
14 # 大雄經典記錄
取得的成效會大一點,但不會取得實質意義上的成功,因為光緒帝當時實行變法的時候,只有湖南巡撫陳寶琛支援,其他各省都沒有執行,因為變法觸及權貴的利益,而權貴們又掌握著國家軍事、財政等大權,權貴們只會依附於保護他們利益的主子,而且當時的清王朝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省份的控制,即便光緒從慈溪太后那裡接管實權,其實也很難取得大的成效,但是戊戌變法還是促進了思想解放,並且對思想文化的發展和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15 # 史研
原來清朝是有可能會持續下去的,但是到了後面已經是沒有可能性了,光緒帝在戊戌變法的時候就想要進行改革,在那個時候只要治理一下也就不會有八國聯軍侵華,更不會有那些賠款,清朝只能夠越來越虛弱,最後是無力迴天。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當年光緒帝當上皇帝之後,已經可以掌握所有的國家權力了,並且是在中日甲午戰爭失敗之後,見到這麼沉重的危機,於是就要進行改革,可是隻不過禁行了100日,雖然是有很大的效果,但是因為時間太短,最終是被慈禧太后的一些頑固派給弄壞了。
要是在當時進行改革的話,光緒帝能夠讓清朝重新的走上好路,可是到了後面,清朝是人人憎恨不得不亡,無力迴天。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干支紀年戊戌)資產階級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發動的變法維新運動。光緒皇帝接受其變法主張,從6月11日到9月21日頒佈許多變法法令。主要內容有:裁減綠營兵;廢除八股文;設立學堂;提倡商辦工業等。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勢力堅決反對,9月21日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撤銷變法法令,逮捕維新派,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康、梁逃往日本,變法失敗。因自頒佈維新詔令起到變法失敗止,共一百零三天,故又名百日維新。變法是轟轟烈烈的,可是卻被慈禧太后一巴掌就給拍沒了,甚至譚嗣同這樣的英雄不肯逃離中國,想要留下來成為了變法的犧牲品,當時有這麼好的機會,實在是令人感動啊。
但是後面這些人已經進行了反思,他們認為清朝是沒有機會可以延續下去了,就像是孫中山先生和李鴻章談論了一下,認為只要進行改革,建立一個君主立憲的國家,就可以讓清朝繼續延續下去,可是李鴻章不屑一顧,因為他知道慈禧太后根本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還有一些老的頑固派不可能損害自己的利益,唯有走上革命這一條路。
於是清朝的滅亡就徹底的開始。就算是慈禧太后還要活著,可是她已經是老了,光緒帝也沒有什麼厲害的本事,見到這樣的局面只能夠感嘆自己是不得不亡,但是光緒帝早一點死也有點好處,讓他不是最後一個皇帝,所以他不用背上歷史的黑鍋了。
回覆列表
如果慈禧比光緒早死,沒有慈禧的阻攔,“變法”的失敗仍然是必然的。
一來,問題出在變法的目的嚴重損害了滿清權貴們的利益,這些王公貴族們的阻力遠遠超過了慈禧對維新黨人的敵視。說到底鼓動慈禧下定決心搞掉維新派的,就是滿清權貴們,而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後黨大臣。
二來,維新派的一些主張其實也有些不合時宜,比如譚嗣同的出賣新疆西藏論,比如要光緒親政要清洗後黨等等。事實上慈禧並非保守派,或至少不反對變革,當時有一個傳聞,說慈禧曾說過這樣的話:“康梁想變法為什麼不來跟我說?”慈禧的憤怒主要是,康梁等維新人士把她放在了對立面,要剝奪她的權力。維新黨人在初期之所以能轟轟烈烈的搞開,其實不是他們的變法主張被光緒認可了,實際上我認為最打動光緒的就是“親政”一事,因此以翁同龢為首的“清流”派大臣才會支援變法(其實滿清末期最反對變法的有兩支力量,一支是滿清權貴,另一支就是清流派)。所以,如果沒有慈禧阻攔,光緒變法必然會受到滿清權貴和清流漢臣的同時阻擊,加上他們自身的一些不合時宜的主張,只怕連面見光緒都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