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末天下分崩,黃巾軍喊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都說皇天后土,為什麼黃巾軍不高喊皇天當立的口號呢?
22
回覆列表
  • 1 # 大江侃歷史

    古人認為天上的五帝,是應該依著順序來管理人間之事的。為天下之主的,必須是天帝的兒子,所以朝代的更換,便是這一個天帝的子孫,讓位給那一個天帝的子孫,這就是所謂的“五德終始”。

    五德終始又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以相剋的次序,一種是依相生的次序。簡單的說就跟我們今天說的五行差不多,相生相剋。

    張角喊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口號,就證明其有取漢朝而代之的想法了。所以張角是要煽動人民造反,奪取天下的。

    按五行衰旺順序,火衰,土必代旺,漢朝是以火德王,漢運既衰,代漢而興者,必是土德,土色黃,故著黃巾,以表示順五行之行。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按當時的情況加上五德終始,應該這樣解釋:木(蒼天)已被火(漢王朝)燒成灰燼,現在輪到土,土是黃天。

    所以是“黃天當立”,而不是“皇天當立”。

  • 2 # 百勝軍節度使

    黃天當立前面不是還有一句?蒼天已死這四個字難道你注意不到?蒼天就是蒼青色的天,蒼是種顏色,和他對應的黃天指的肯定也是黃色的天,難不成你覺得皇是種顏色?

    漢朝的官吏衣服多為蒼青色,蒼天指代的就是漢朝,黃巾軍都是黃頭巾所以指代黃天。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本意就是漢朝氣數已盡,風水輪流轉,應當由黃巾軍坐天下了。

    另外皇天后土指的是皇(昊)天上帝和後天娘娘,並不是指天和地,而是兩個神仙。皇天上帝不一直都是天帝嗎?怎麼當立?黃巾軍又和天帝有什麼關係?

  • 3 # 歷史是杯酒

    黃巾軍喊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為什麼說是黃天呢?這是農民起義軍在鬥爭中利用了陰陽五行相生或相剋的道理,來作為他們反對漢朝的鬥爭武器。根據五行相生的學說,漢朝統治者認為自己是屬於火德。而土為黃,火生土。這句話就是告訴大家:屬於火德的漢朝氣數已盡,以黃為服色的起義軍是應運而生的,會取代漢朝而建立自己的新王朝。其實,這種鬥爭形式在東漢末年被很多起義軍利用。如144年在建康起義的馬勉,也是以黃色為服色,表明要用土德代替火德,也是這一年,華孟起義則自稱黑帝(代表水德),表示水能克火,東漢必定滅亡。

    起義前,起義軍領袖張角利用太平道的形式進行宣傳和發展。太平道奉黃帝、老子為教祖,為道教的一支。張角以傳道和治病為民,在民間秘密活動,發展出眾多教徒。於是,張角決定在184年三月,在各地同時發動起義。但是,起義前,張角弟子唐周叛變,向朝廷告密,洩露了起義計劃。張角看到事情已經敗露,被迫在當年二月發動了大起義,起義軍都頭裹黃巾作為標誌。他們焚燒官府,捕殺官吏,攻打豪強地主聚居的城池塢堡。起義很快遍及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

    一起義軍的迅速發展使得東漢朝廷十分恐慌,迅速派遣大將軍何進率領重兵駐紮洛陽附近都亭,同時在八個險要的地方設八關都尉,以加強洛陽的防禦。同時,各地的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官軍鎮壓黃巾軍。最終,張角病死,張梁、張寶也相繼戰死,黃巾起義失敗。

    雖然起義最終失敗,但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併沒有撲滅,各地起義軍仍然堅持鬥爭,一直持續到東漢滅亡。

  • 4 # 竹史鐵驪

    都是顏色意,蒼與黃對應。

    如果想用皇天,皇反而指的是舊有勢力,那就應該說:皇天已死,道天當立。(太平道)

    或者當時皇帝姓劉,張角姓張,可以說,劉天已死,張天當立。

    怎麼樣,都沒這個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聽起來牛吧。

    事實上,蒼黃這個典故出自東周末年《墨子所染》“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後來“蒼黃”這個詞大多用來形容事情的變化反覆。而這個蒼色,又暗喻漢崇尚的深灰黑色,權威的象徵。黃色,又暗合太平道人所扎黃巾,民眾的力量。

    蒼黃這個口號,還是很有寓意和講究的,又朗朗上口,好記好念,八個字,已經把啥事都包括進去了。所以才會經典幾千年流傳下來,一提黃巾起義,必然想起這兩句來。

    窺一斑而知全豹,張家張角,的確道教歷史上的大高人。

  • 5 # 貓眼文史觀

    叮噹貓遊歷史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是“黃天當立”,而不是“皇天當立”?

    先來簡單梳理一下該口號的背景:東漢靈帝中平元年,張角領導了著名的黃巾起義。起義軍佩戴黃色頭巾,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同封建統治者進行了英勇的鬥爭,加速了東漢王朝的滅亡。

    對於“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個口號,基本上都同意的是:蒼天指代當時的統治者,而黃天指代起義軍。

    對於為什麼說“黃天當立”,是有幾種說法的。

    1、最簡單的一種說法是,蒼天代表天老爺,而黃天代表農民自己,據說古代農民著黃冠。而且皇天更有皇權的意思,農民起義是要推翻漢朝的皇權,顯然不能用皇天這個詞。不過這個理由不是很充分。

    2、比較能讓大家認可的說法,應該是建立在漢時流行的五行迴圈說(五德終始說)。什麼是五行(五德)呢?簡單來說一下,大家都聽說過金木水火土吧,在古代的觀念中,天地萬物都可以歸結在這五類物質裡,中醫裡對應的人體五臟六腑就是這樣,比如肺和大腸屬金,脾胃屬土,心和小腸屬火,肝屬木,腎和膀胱屬水;而金木水火土對應的五色則是,金主白色,木主青色,水主黑色,火主紅色,土主黃色。解釋這個顏色與後文有關。所以有個詞“白山黑水”,會讓人疑惑:水怎麼是黑的?除了一種解釋為東北的山水名字外,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山上多礦產金屬,金主白;而水主黑色,所以有此一說,這裡不再延伸,不然就跑題了。

    那麼漢代的五行迴圈學說,簡單理解就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元素輪流當家坐天下。西漢建立的時候,對於奪秦得天下,為了表明自己取代秦的正統性,用的理論就是這個。因為秦為水德(比如秦服色尚黑,前面說過,水主黑),而漢初論證爭論了很久,一開始定為漢屬於土德(黃德,因為土主黃色),到了後來,又改為火德(赤德,因為火即赤色)。到東漢初年,一開始就明確繼承西漢定下的火德。簡單理解一下,漢朝官方確定是以火德為正統坐天下。而在西漢末和東漢末,很多想篡漢的人,也如法炮製,說代表漢朝的氣數要完了,要換成土德了,也就相應要改朝換代。

    比如王莽奪取劉氏天下時,就公開宣佈

    “赤德氣盡……黃德當興……。今百姓鹹言皇天革漢而立新,廢劉而興王”《漢書 王莽傳》

    當然王莽沒有成事,但對於“黃德當興以代漢”的說法,在此後一直到漢末,實際上都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如青州黃巾軍奮力抗擊曹操時,該部領袖曾給曹操發去一封信,說曹操

    “昔在濟南,毀壞神壇,其道乃與中黃太一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漢行已盡,黃家當立····”(《三國志 武帝紀》)

    這裡提到的“漢行已盡,黃家當立”,顯然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同義語。

    而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剛過去,汝南大族袁術想奪取帝位,其根據也是:

    “袁氏出陳為舜後,以黃代赤,德運之次。遂有篡逆之謀”,《後漢書 袁術傳》

    這些見於正史的文字就說明,“漢之後的朝代將以黃德(土德)代替漢的統治”是當時人所共識的觀念。

    因此,以上這些內容就可以大致瞭解,為什麼是用“黃天當立”而不是“皇天當立”。

  • 6 # 無白書生

    東漢靈帝時,爆發了一場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這次起義的策劃者和領導者是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作為政治口號,並以頭裹黃巾作為起義軍的標誌。

    那麼,在諸多的顏色當中,張角為什非要選擇黃色?為什麼是“黃天當立”而不是“皇天當立”呢?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把它的上一句“蒼天已死”聯絡在一起分析。

    我們知道,“蒼”的本意是青色或是灰白色,通常用來指代天的顏色。歷代的統治者無不認為自己是“真龍天子”,是上天的兒子,,所以中國的皇帝還有一個神聖的稱謂,那就是“天子”。所以,“蒼天”所代表的就是最高統治階層——皇權。有人用“五德”或是“五行”來分析這個問題,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經不起推敲。

    張角一直信奉黃老道家之術,黃帝崇尚土德,土為黃色,這就為他起義時“黃天當立”的口號奠定了基礎。後來,他得到道士于吉所授《太平經》,遂創立“太平道”,成為教主以宗教救世為己任。他最初以“大賢良師”的身份出現在民眾面前,並於漢靈帝建寧(公元168-171年)開始佈教傳道活動。他把《太平經》和“黃老”思想結合在一起化為自己的教義,廣泛向信徒們宣傳。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太平道發展到中國很多地方,信徒達到幾十萬,而這些信徒主要是窮苦農民,我有一些城鎮商戶和小手工業者,同時還有和別的官吏甚至宦官。太平道的宗旨就是“以善道教化天下”,反對剝削壓迫,主張平等互愛,深得天下百姓的擁護。

    據史料記載,張角佈道主要是以給人治病的方式來擴大影響,建立威信。他把全國的信徒按照地區設為三十六方,“方”的首領成為“渠帥”,管理上十分嚴格,在百姓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由於漢靈帝時政治腐敗,社會黑暗,民不聊生,張角“順民意”於公元184年三月五日舉行起義,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這一天正好是甲子年的甲子日,所以口號裡便有了“歲在甲子”四字。這個口號的目的就是為了向信徒們說明,按照萬物興衰,王朝更替的歷史規律,代表東漢王朝的“蒼天”氣數已盡,將要滅亡了,而太平道順應土德(黃色),應該以“黃天”取代蒼天,結束漢王朝的統治!雖然黃巾起義歷經短短十個月便以失敗告終,但是在中古歷史上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至於為什麼不用“皇天”,那是因為皇天高高在上,脫離了窮苦大眾,也與太平道的教義宗旨不符。

    關於“黃巾起義”的具體過程,大家都知道的,這裡就不再贅述了。

  • 7 # 一尾藏海

    因為在歷史上皇天當立這口號一喊出來黃巾軍就的戰敗,皇天就是皇帝的天,你一個破土窯子出來的皇什麼天.皇帝貴為天子是天道的兒子,是奉了天意來統治天下的,不是什麼阿貓阿狗就能推翻的.那為什麼用黃天呢?因為黃天就不是原來的天了,而是新的天,新的天子要代表新的天意了。那為什麼是黃天而不是深空灰,絢麗紫,磨砂黑呢?因為那時候蘋果手機還沒發明呢。因為啊,古代這幫逼一肚子男盜女娼不好意思說,嘴上說著三綱五常,辦的確實偷雞摸狗的事。完了還想要個好名聲。於是就編出來一個篡權的好理論,就是五行論。按五行論漢朝是火,取代它的政權就是土德的天道。而土是黃色的,寓意本次造反上承接的是天意,下順的是民心,合情合理.

  • 8 # 一貳一橙

    “皇天”指的就是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天爺、天命等等,與后土合稱,成為國人心目中最尊高的神邸,但是在戰國陰陽家鄒衍的五行學說中,又將“皇天”分出了五天,即是“金木水火土”五德終始:

    《五經異義.天號》引《古尚書說》:天有五號,各用所宜稱之,尊而君之,則曰皇天。

    意思就是:皇天為最大,其下有五種稱號,所謂東方蒼帝,主木德,南方赤帝,主火德,中央黃帝,主土德,西方白帝,主金德,北方黑帝,主水德。皇天是不變的,可五號天卻是隨時可變的,即改朝換代。

    鄒衍學說認為五行為天下萬物的基本組成,而五行又配有人間最美好的五德:金木水火土,大概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了,這是每個朝代的品德,也是必須依靠的品德。五行相生相剋,五德同樣也相生相剋,並以此來解釋:歷代為什麼會有改朝換代這樣的事情發生,因為這一切都是相生相剋的,將其歸咎於“天理迴圈”。

    雖然這種說法有點脫離實際,不顧時代的情況,可自漢朝以來,五德終始說的地位卻被拔高到了治國理政的層面。正如問題所說的“為什麼是黃天而不是皇天”,因為皇天是不可能動的,能動的只有“黃天”、“蒼天”等五號天,不管五號天怎麼變,皇天是不能變的,一變就是天崩地裂了。

    秦始皇重視五德終始說後,秦朝為了配合自己的德行,連前朝各代的德行都順帶安排了,以《呂氏春秋》為準,以秦朝為水德、尚黑色,尊崇北方黑帝,所以秦朝的天也是“黑”的

    我們知道,華夏民族最早是始於炎黃二帝的,在涿鹿之戰中黃帝擊敗炎帝,統一各族部落,成為了“華夏人文始祖”,也就是我們這些炎黃子孫的老祖宗。而司馬遷吸收了鄒衍學說,認為黃帝部落居於四方之中,屬土德,《索隱》中則為黃帝配上了祥瑞,說黃帝曾碰上一條十幾丈長的蚯蚓從土裡鑽出來,所以黃帝就被配上了“土德”。

    炎帝火,黃帝土代之,即“黃龍地螾見”是也。螾,土精,大五六圍,長十餘丈。

    黃帝之後就是少昊、顓頊、帝嚳、帝堯,五者合稱五帝,之後的舜帝為土德,夏朝為木德,商朝為金德,周朝為火德。可以看出:五帝之時和舜帝的五行是相生的,即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火再生土。

    可是到了夏朝之後,五行就變成相剋的了:夏朝木克舜帝的土,商朝的金克夏朝的木,周朝的火又克商朝的金,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原因就在於:五帝時期的德行是屬於家族傳承性的,彼此之間沒有發生過矛盾,直到夏朝之後才開始以武力強行佔據前朝江山,所以以相剋來指明朝代德行。

    五者流行而更轉,順則相生,逆則相剋,如是則各各為用,以成其道而已。

    到了秦朝,秦始皇開始信奉五行終始說,重用陰陽術士,以《呂氏春秋.應問》的內容為準,認為周朝既然為火德,那水克火,秦朝自然就是水德了:

    今周變秦,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為“德水”,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度以六為名,音上大呂,事統上法。漢朝建立後,五行學說被更改了很多次,主要是因為劉邦這個大嘴巴,搞到底下人關於“漢朝到底屬於哪一個德行”而爭論不休

    最先開始的漢朝德行其實是黑色的,尊崇黑帝,這是因為漢朝建立之初,對前朝禮儀都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和安排,直到孫叔通制定禮儀之後,漢禮才最終確定了下來。可劉邦已經尊崇黑帝,和前朝秦朝犯衝了,這可怎麼辦呢?北平侯張蒼出來了:

    張蒼原先是秦朝御史,天文地理無一不知,對於秦始皇規定的那套五德學說可謂是熟門熟路;張蒼贊同劉邦的說法,認為秦朝其實不算一個朝代,和西楚朝一樣,和漢朝只不過是五天中的三個在進行一輪爭鬥,最後由漢朝勝出,所以漢朝為水德;別看這東西爭來爭去、變來變去的好像沒什麼意義,可這卻是封建王朝賴以生存的基礎,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天命論”,直接表明帝國是受命於天,底層不得違抗,否則就是逆天而行的,是王朝得以統治百姓的最有效辦法;

    不過大概是張蒼由於附和劉邦得到的好處太多了,直接就進入了漢廷的決策中心,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到漢文帝時期甚至出任丞相一職,這也引起了底下人對其的妒忌,為了扳倒張蒼取而代之,不斷有人上書說:當年張蒼是騙高祖的,我們大漢不應該是水德,而是土德,這樣才能蓋掉秦朝的水德。

    最後張蒼就被扳倒了,原因也很離奇,據說在上書後的當年,隴右地區的天水郡成紀縣就真的出現了一條黃龍,而且言之鑿鑿,書表如雪片般地飛來,漢文帝一聽覺得還真有道理,就讓最早上書的公孫臣制定了關於土德的歷法制度後,然後一腳就把張蒼給回家了。可好景不長,公孫臣的制度還沒制定完,又發生了新垣平案件,他吹土德吹過頭了,被漢文帝捉住了破綻,於是連帶公孫臣的“土德說”也廢了,再次使用張蒼所制定的“水德”。

    到了漢武帝時期,司馬遷、公孫卿、壺遂三人上書,要重新制定曆法,這就是那個著名的“劉邦斬白蛇”典故的由來了

    按照古代的制度,日曆法是以正朔確定的,也就是規定以哪一月、哪一天為一年的開端,也就是“正月”,以前代的規矩,是每個新朝代就把“舊朝正月”往前一個月為本朝“正月”的:夏朝以冬至後第二個月為正月,商朝就以夏曆十二月為正月,周朝再以夏曆十一月為正月,秦朝再以夏曆十月為正月。

    要按照這樣下去,漢朝應該以夏曆九月為正月,可這樣就嚴重影響農作了,秋天是收成的時候,不應該作為一年之始,所以在得到漢武帝的同意後,司馬遷三人制定了《太初曆》,重新以夏曆正朔為準,即以每年冬至後第二個月為正月,自此延續數千年,直到現代,我們過年的時間還是以這個為準。

    當然司馬遷等人還是有點私心的,他們在上《太初曆》的時候順便要求漢武帝把德行給改了,認為還是應該以公孫臣的說法為準,以“土德”為漢朝德行。不過漢武帝是個雄才大略之主,而土德所對應的又是漢初的黃老之學,黃帝就是土德嘛!這並不符合漢武帝開疆拓土的野心,所以他把董仲舒給搬了出來,將儒家學派和陰陽學派糅合摻雜起來,變成一種新儒家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了。漢朝“土德”說執行了一段時間,歷經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后又給改了,這一次的主持者為西漢文學家劉向、劉歆父子,他們是楚元王劉交的後代,是當世大儒。當年漢武帝把講究說實話、做實事的儒學和虛無縹緲的陰陽學強行融合在一起,變成了“天人感應”,可這種新儒學卻有很多紕漏:比如司馬遷所記載的“劉邦斬白蛇”的故事,白蛇為白帝之子,屬西方金,劉邦為赤帝之子,應屬南方火,所以漢朝應該是火德,而不應該是土德才對。

    於是劉向父子依靠王莽,認為五行之始應該從人皇伏羲氏開始,而不是黃帝,再吸取了董仲舒的“五行相生”思想,從頭到尾再把五行學說給排了一遍:伏羲氏為木德、炎帝為火德、黃帝為土德、少昊為金德、顓頊為水德、帝嚳為木德、唐堯為火德、虞舜為土德、夏禹為金德、成湯為水德、周朝為木德,秦朝為閏統不計,所以漢朝為火德。這樣一來就把“赤帝子斬白帝子”的典故全部匹配上了,順帶還對缺失的五帝德行全部補上,可謂是無懈可擊了。

    之後王莽代漢,照舊以五行學說,制度新朝德行為土德,這就是以五行相生為標準的,以赤帝炎帝傳位於土帝皇帝的典故,來證明自己的“天命所歸”。從此漢朝就被定為“火德”,之前的水德、土德什麼的全部拋棄,到了東漢、蜀漢依舊以“火德”自居,以示正統,所以漢朝也稱為炎漢,其最後的一個年號,也就是蜀漢後主所定的“炎興”,所以要漢朝為蒼天,要顯示自己“天命”的話則必須以“土德、黃天”來證明,這就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由來了。

  • 9 # 明謀善史

    黃巾軍口號為什麼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而不是“赤天已死,黑天當立”,或者是“赤天已死,黃天當立”?

    該問題起源於呂思勉《三國史話》,筆者已查到的論據如下:

    ①“五行說”在漢末屬於較廣泛流傳的觀點。

    ②五行分別與五色和五帝相對應,即金—白(帝);木—蒼、青(帝);水—黑(帝);火—赤(帝);土—黃(帝)。

    ④五德終始說”認為,朝代的更替是五德更替的表現。這也讓五行“相生相剋”成為了朝代更替的依據。

    ⑤漢代早期襲秦為水德,後確定為火德(來自馬親王文)。

    ————————————————————————————

    於是,矛盾來了:

    按照相生說,漢為火德,所生為土德,“黃”天當立正確,但“蒼”天已死不對。

    所以要改為“赤天已死,黃天當立”。

    按照相剋說,漢為火德,被水所克,“蒼”天已死與“黃”天當立都不對。

    所以要改為“赤天已死,黑天當立”。(黃巾軍也得改名叫黑巾軍)(知乎)

  • 10 # 河畔邊的歷史

    為什麼說是“黃天當立”呢?初聽這句話,可能有些不解。其實這句話是在東漢末年起義軍中的一句口號。完整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而要說到這句口號的緣由就要從當時的社會局面來看了。

    為什麼會出現“黃天當立”?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讀過吧。在文章開頭一篇,就寫到了歷史上著名的一次起義運動——黃巾起義,這是在東漢末年發生的一次大規模的起義,而在起義中就有一句響亮的口號,為什麼要說出這樣的口號呢?

    在一個王朝即將結束的時候,不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都是並不文明的,甚至是黑暗的、混亂的代名詞。而東漢末年也是這樣一個時代,皇帝昏庸、吏治腐敗,極端的兩極差距,更使百姓苦不堪言。就在這個時候,有一位農民張角出現在了歷史舞臺上,他號稱遇到了仙人,並賜書一卷,於是張角開始在民間傳教,相同的套路,但是人們依舊對他深信不疑,短短十幾年間就發展出幾十萬的信徒,這也為他後來的起義打下來堅實的基礎。在張角看到時機已到時,便毅然的帶領著信徒起義了,成立了黃巾軍與朝廷對抗。於是,也就隨之出現了這一句名動古今的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為什麼是“黃天當立”,而不是“皇天當立”?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下,為何是“黃天當立”,而不是“皇天當立”?

    1.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天下的學說歷經了百家爭鳴——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幾個階段。當漢武帝劉徹在董仲舒的建議下實施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漸漸復甦的百家又遭到了打擊,它們慢慢向儒學靠近,思想也在不斷融合,也就出現了“五行生剋”與“五德終始”之說。

    2.“五行生剋”與“五德終始”說間的關係

    當時封建統治者為維護統治,他們自稱是神在人間的代表,在現在看來不過是封建迷信。但在古人眼中,這些“天子”真的是能夠連線天上的神仙的。因此,隨著王朝的更迭,經濟、科技的不斷髮展,人們將負責“春、夏、秋、冬”的天神以對應的顏色命名,再加上我們的黃帝,就形成了五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剋,漢朝認為自己是火德,火生土,於是就有了這一句口號。

    3.張角的野心

    結語:

    在張角這句口號背後,隱藏的是他自己的目的,掩蓋的也無非是他藉著封建的迷信思想,來達到他想“取漢朝而代之”的野心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推薦一下,好看的小說(最好是比較經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