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月無邊未可期
-
2 # 閒言碎語不逾矩
“知識”絕非“技能”,“詩詞知識”當然更非“詩詞創作才能(天賦)”。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等人都是因其詩詞創作作品勝人一籌而“名垂千古”的,而絕非簡單靠其“講起詩詞知識滔滔不絕”而聞名於當世及後世的。簡單講,即詩詞知識的傳播與詩詞創作才能(天賦)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東西。“紅學家”都是以“研究”、“評論”《紅樓夢》為生計的一大群人,你硬要讓他們每人都撰寫一部超越曹雪芹《紅樓夢》的《某某夢》,豈非強人所難,“混淆是非”、不懂常識?
能“講”的未必會“做”,會“做”的未必能“講”。“講”者“做”者都要生存,各自“揚長避短”,“盡情發揮”,僅此而已。
-
3 # 南軒松1971
正常啊!籃球裁判員就能就一定是籃球高手嗎?還有那些平時吹牛滔滔不絕的人,一旦讓他提起筆來正兒八經的寫文章,又不知從何寫起了!
-
4 # 野狐習禪
野狐試答
題主好,你說的現象比較普遍,其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 詩評家和詩人不同詩歌評論和寫詩有很大關係,但又有不同的分屬,所謂術業有專攻。詩詞專家講起詩詞知識滔滔不絕、頭頭是道這就對了,他們專門研究有關詩詞的專業知識,他們能寫出來有分量的詩詞當然更好,寫不出來也不奇怪。古代有很多詩歌評論家也沒有經典的詩詞傳世,甚至沒留下幾首好詩的人也不是一個兩個。劉勰有《文心雕龍》、鍾嶸有《詩品》他們論詩論文頭頭是道,大作對後世影響很大,也沒見他們有幾首經典的詩歌傳世。所以你說的問題,不是問題。
二 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詩歌鑑賞,詩歌評論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理性的分析;而詩歌寫作更偏向於感性的表達。兩種不同思維方式都很出色的人也有。既理性又感性,既有傳世詩論、文論,又有傳世詩歌、文章。曹丕有《典論 論文》,開文論之先河,也有《燕歌行》這樣開七言詩之先河的經典傳世詩作;歐陽修一代文壇泰斗,詩文傳世很多,也有《六一詩話》……但不能要求人人都如此吧,李白、王維、李商隱等好像在理論上沒有多少建樹吧,他們在詩歌史上的地位都很突出,杜甫也是隻言片語的幾首詩來論詩,和他詩歌的創作相比就不算什麼。
總結真正的詩歌理論家也是靠真才實學來混的,我們應該尊重人家,當然也會有不少半瓶子醋,他們到處招搖撞騙,這些假大師就不足信奉了。如何區分兩者,那你自己首先要能識貨呀,但肯定不能用作詩來測試詩歌理論家。
-
5 # 東方天狼
是的,就像于丹蒙曼易中天酈波等人,雖然巧舌如簧,在講壇上口若懸河,對歷史人物品頭論足,引經據典,指天戳地的,鋒芒畢露才華橫溢的樣子,但真的寫詩作詞,未必上流。那些博士碩士,也就是弄弄學術,指望他們寫出好詩詞,恐怕很難!我早就說過,很多事都需要一點天才,詩詞更應該如此!不是你上了清華北大就可以縱橫俾闔,出口成章,點石成金!也沒聽說哈佛與劍橋大學可以培養專業的大詩人!美國的狄金森只受過中等教育,後來自閉家中,幾乎足不出戶,人稱“白衣修女”,可她仍然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聖經一樣美好的詩!成為用英文表達情感的大師級人物!我國的餘秀華,學歷更低,而且患有腦癱,行動不便,處境尷尬,可是這並不妨礙她的文學創作的慾望,詩像潮水一樣從她的胸懷湧動…但是也不能因此否認專家與教授對知識的傳授,只有學習文化的人更多,才會出現優秀的文學家,大詩人!
-
6 # 書燈幽見
不會盲目信服所謂的大師,教授之類的頭銜。而是注重到了理論與實戰,雙方面的能力很難集中在一人身上的缺憾。
這也是當今詩詞界,很難再出大家的原因所在。如果要一句話說明白,很難。
分兩點略說一下,方家指正。
第一點:當今社會人心浮躁,哪裡有幾個人真的可以潛心詩詞,博覽群書,一心研究詩詞呢?
一位大儒曾經說過一句話,沒有個三,四十年的研究與沉浸,切莫輕言你懂詩詞。
這位大儒,現已是耄耋之年。
他祖父是清朝末年的進士,自己讀過私塾,聽過他老人家一些課,確實異常精彩。
文化底蘊深厚,而且老人家的詞賦,確實華美深沉。
但是,老人家是七十歲後再開始出來講課,義務傳授詩詞技巧的,今天,又哪裡去找這樣願意義務教學的詩詞老師呢?
很多出來寫詩詞文章的,就跟寫別的知識類文章一樣,無非就是個善於收集資料的高手。
理論是一等一,一到實戰就露餡。
說到底,是收集資料的高手,而不是授藝的老師。
還有一種,實戰厲害,但是口才不行。不過,這種老師值得尊敬,值得跟他學習,他雖不善於理論,一闕詞裡他隨便指點你一下,你自已也得摸索好幾年。
這種老師,雖然不教學,不是詩詞老師,但起碼算是個真正的愛詞人。
當然,我不是指責誰,畢竟都要生活,收集資料也好,教學收費也好,都是為了生活,也是天經地義,並無任何不妥。
但是,既然只是為了利益而出發,肯定就會存在一個問題。
即師資力量良莠不齊。哪裡能有真正幾位是像我所提到的那位大儒,是用幾十年的時間來沉澱學習,然後再出來教學的呢?所以,真想學習詩詞,真正既能理論,又能實戰的老師不好找。第二:學習詩詞,自身條件也很苛刻。詩詞是技巧,但也是藝術。
一是需要時間來沉澱,需要不懈努力積累,
二是它還有一項特別重要的要求,靈性。
即使一個人有時間,又肯學習,你也還得有靈性,沒有靈性的人,無法攀登詩詞的高峰。
這一點,很多人不願意面對,但是,它是真實存在的。
總結:所以說,學習詩詞,如果不是為了工作,還是不要太刻意。隨緣而學,慢慢沉澱,也不要對老師寄望太高。既能理論,又能實戰的老師,真的很少。
最好的路徑,還是靠自己努力積累。不然,遇見的老師到底是什麼水平,咱們自己都不一定具備鑑定他真實能力的水平。
-
7 # 吃茶去的平常心
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勉強。能把別人的詩詞,講得滔滔不絕,口吐蓮花,把別人詩詞的內容講得淋漓盡致,還能充分發揮,把作者自己沒有想到的思想給挖掘岀來,這些都很正常。但這些能講的人,不能自己寫一些有價值的詩詞,這更正常。
根本原因,因為這是兩個不同的工作。有份量的文藝批評家寫不岀有份量的文藝作品,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監理工程師,做不了被他監理的工作,這也很正常。能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講得很清楚的人,自己也發明不了相對論,這更正常。學業有專攻,這不奇怪。
更有一件有意思的事,北大早些年,有一位教師,專門給人在國際會議上作報告。有些老師寫的論文,請這位老師去報告,他比作者講得更清楚。久而久之,這位幫別人做報告的老師,比那些自己寫論文的老師,在外國人眼中,名氣更大。
這裡最關鍵的,是要把問題的性質弄明白,把工作的差別分清楚!
-
8 # 音樂人川貝子
一點不奇怪!類似的情況多的是。曾經聽一位深圳音樂界老人說起過他認識的一位音樂同行,此同行畢業於國內著名音樂學院作曲系而且功課可謂門門優異,卻直到老年都沒有創作出哪怕一首像樣的歌曲或器樂作品來。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
9 # 4點26分915089906200
前不久,我翻閱了夏傳才先生編注,由南開大學出版的《詩詞入門》,這本書應是九六年出版買的,放在書箱從來沒動過,鬼使神差,那時我根本就沒想過要寫古詩詞,其中有這樣一段。作者有一次到某詩刊編輯部,問為什麼都要符合格律,某主編如是說,這是上面要求的。那我反問,足協也是上面,中國足球又怎樣呢?是不是你是國有的,沒有外來衝擊影響,自拿歷史中一斷,來覆蓋中國歷史文化呢?其中的理論,用不著我過多的鋪就,你這算哪一段,哪一齣!因為大家都知道,論格律論已經成為應試的主題。
古詩詞函蓋的範圍很廣,只以一種體裁來衡量技術含量,是及不科學中允的,何況現代作者,還有一個創新的任務,這樣的詩詞格局末免太小!你不可能總穿緊身衣過一輩子吧!這樣只挑肥不撿瘦,那誰來承擔這個責任,也怪不得唯格律是舉,有另點閒疑。
-
10 # 空鳴486
這個問題與大環境有很大關係,詩詞刋物在那裡大行其道,格律是硬標準,不合律的統統不用。反觀所謂合律的作品,陳詞濫調,自大為是,不著邊際,毫無生氣。既不關心國際和國家大事,也無民生社會的痕跡,所謂象牙塔裡的酸腐之作,甚至不如老幹體更受人民歡迎。詩詞之風被這些主流刊物帶偏了節奏,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
-
11 # 冬天的傳說踏雪尋梅
你見過哪個養生口的吃草呢?磚家如果能寫出好詩詞,那就不是磚家了,那就可能是詩人了!坐橋的哪知抬橋的辛苦呢,就那他們還指手畫腳的!趙本山說範偉那句話,走兩步看看!
-
12 # 羊角
回答:藝術創作和藝術理論其實是兩個知識體系,不光是在詩歌創作上有這種現象,在繪畫、小說創作上亦是如此,尤其是在美術創作上,搞藝術理論的大都不是繪畫的頂尖高手,但這不影響他們對藝術創作的指導作用。我們大可不必求全責備,也不意味著搞基礎理論的就是水貨。
藝術創作必須有藝術理論作基礎,在藝術創作上,天賦固然重要,但要想走得遠,走得堅實,純熟的技術,堅實的理論基礎,不可或缺的天賦,勤奮的努力缺一不可。
-
13 # 連海2020
作詩詞是需要天份的,另外還要心境!律詩有嚴格的規律和標準,好多人把格律背的熟爛,寫出的詩句還是乾澀,無味,因為沒有神韻,意境。詞也是一樣的。詩仙李白斗酒詩百篇,詩浪漫瀟灑。詩聖杜甫在油燈下苦思冥想,反覆推敲才能寫出現實深刻的詩句。唐宋詩詞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地!後來人只能嘆為觀之,很難再有超越了。到了元清時期流行曲了。偉人毛澤東的詩詞,是現代律詩的一大亮點!其中著名的詩有《長征》,詞有《沁園春.雪》等,大氣磅礴,氣勢恢宏。據說當年雪的詩在重慶發表了,引起的轟動讓蔣介石很是氣惱,就組織了一大群文人,要求他們寫出更大氣勢的詩詞要把毛澤東偉人在詩詞中表現出的英雄氣概(蔣說是帝王之氣)打壓下去,可他們怎麼努力的創作,甚至和詩,也寫不出那樣有氣勢的詩詞了,只得認輸做罷!詩詞歌賦是有天才的人在特定心境下,心中豪情的述發,強烈的情感文釆心境交織形成的一首歌,光有一大堆知識,硬寫是寫不出來的。
-
14 # 流芒流
有份量?誰判定?古人有“有狀元學生沒狀元老師”。比如作文,有老師打90多分,甚至100。但同一篇文章另一個老師打80分。所以老師作文打分一般不打100分。這就是說從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結果(當然還有打分老師的水平問題)。現在是有好詩的,只是有人不懂欣賞。文章有知音知心(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現在網上詩文太多,評判者往往根據愛好/本人熟悉的題材創作形式而下判斷。應該多人(至少五到七個),並加以討論。有不同意見舉手表決。不能以誰有權,誰資格老...
-
15 # 使用者華guifu
眼高手低最常見
青出於藍勝於藍
教師不定超學生
學生超師很普遍
術業專攻是專家
某一專業見識遠
教師教授讀和解
學者天賦也關鍵
-
16 # 隨遇而安的道士
他們這些所謂的專業人士的文字修養,多半都用在人情交際上面去了。原則上來說談不上什麼錯。只是習慣了這樣的思考和思維方式及寫作方式之後。他們一提筆就會想到評論。想到貫穿古今,旁徵博引。嗯,這一方面他們的積累確實是滔滔不絕,如黃河長江的。只是水質比較渾濁,基本上都一眼望不到底。確實又不知道跟那個原作者寫的詩有什麼關係。嗯嗯,都離題十萬八千里之外去了。
但是我們無論如何都得佩服他們的評論的功底和閱讀理解的深厚能力。這不是一般人能幹出來的事兒啊。必須得各種經典耳熟能詳,倒背如流才行的。所以他們當詩評家或者知名文學家,嗯,非常的有必要很有道理。至少他能夠讓我們其他所有看這個評論的人,深深的瞭解我們自己有多麼的無知和淺薄。要加強學習啊,向他們學習,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把有限的時間都要用在引經據典的評論上來。不要去發明創造什麼新的玩意兒,新的東西。給自己標榜的什麼開宗立派的所有的一個一個的國學大師們。絕對的100%的,經不起他們這些人的。文帖評論的挑剔檢閱考驗的。當然如果說你錢給的厚一點,他們也可以把白的說成黑的,黑的說成白的。關於哲學方面的詭辯邏輯。他們也是瞭如指掌,得心應手的。所以我們無論如何都得佩服他們近鬼神而遠之吧。
-
17 # 山野文香
俗話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老師!”古詩詞在中華大地流傳上千年,博大精深,有其自己的創作格律和規則,即使在古代納入科舉考試專案,能創作出流傳千古的好詩詞,也是不多見的,我國知名的詩詞詞大師也就是李白、蘇軾、白居易、王安石、李清照、辛棄疾、李煜等寥寥幾人。
所謂詩詞很專業,是指的這些詩詞專家知曉詩的韻律,對仗、韻腳韻味,懂得什麼是“合掌”、“失律”、“失粘”、什麼是“犯孤平”、“仄起平收”、詩的格式等理論知識,創作詞中,知曉詞譜,懂得押韻等這些常規格律要求。
但是,一首好的詩詞,不僅僅是符合格律要求就是能成為好的詩詞,還要看詩詞的思想性、時代感、可讀性等等。有些專家創作的詩詞,用軟體檢測沒毛病,但讀起來生澀拗口,意思難懂,不接地氣,故作深沉,亂套用典故,不符合題意,生硬苦澀,這樣的和律,其生命力不會很強,甚至是被讀者嫌讀著費勁而棄之。不就是很現代,平鋪直敘,像詩歌,或是長短句,記流水賬,沒有古韻味道。
比較有分量的詩詞,能緊跟時代脈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能讓讀者眼睛一亮,古色古香,讀後耐人尋味,或是學到一點東西,或是得到一點啟示,或是娛樂身心。
總之,懂得詩詞知識,有利於創作出和律的詩詞,要想創作出有分量、耐人尋味、有影響力的好詩詞。一個要有天賦,能善於理解古詩詞的精髓,有一雙善於發現表達的眼睛,再結合身邊的物象,用貼近大眾的語言,合乎格律的賦詩或填詞,這就要求詩人有很好的文字功底,有過硬的詩詞基礎,遣詞造句,創作出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
如北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透過寥寥數語,把蘇東坡那心底的思念寫得活靈活現,催人深思,耐人尋味,讓人淚目,這樣的愛情,是悲劇也是值得紀念的經典。
偉大的詩人,不僅是詩詞功夫好,做人也是很有涵養,對待愛情也是刻骨銘心的。我們要運用古老的國學經典,賦予它新的時代意義,創作出具有現代元素的好的作品,流傳廣大,產生正能量的積極影響。
-
18 # 何家老大27
如同股評人說股,能從盤面,業績到曲線走向,預期建倉拋倉哪樣不是頭頭是道,你讓他下去遊,還不把他淹死?你信他你也會死得硬邦邦。
-
19 # 一笑貫長天
很好解釋,因為這些所謂的專家在背書!
而且,題主所說的這類詩詞專家幾乎都是從高校出來的教授,他們有另一項專長是備課!臺詞提前幾天就背熟了,剩下的,就是臨場發揮,也就是演出了!別緊張,你就當觀眾都是你的學生!
-
20 # 123222868307思甜
有理想必須要實展,理想是豐富的但沒有反覆實展就沒有好的結果,比如大學教授教出的學生能研究出各種各樣高階產品而教授卻不能,所以說理想和實展是分不開的,缺一不可。
回覆列表
大學中文系教授往往也不寫小說。因為創作除了需要一定的文字功底、生活積累,更需要激情!如果沒有了創作激情,是寫不出任何作品的。
詩歌同理。除此而外,詩歌更需要用有限的文字寄託感慨、抒發胸臆。進行教學或研究的專家與創作詩歌的詩人之間,術業各有專攻。教學、研究者主攻詩詞歌賦的歷史發展、平仄韻律等理論性方面,久而久之,講詩論詞,精彩紛呈!但卻因過於專注理論研究而疏離了創作,畢竟創作不是結構性體系建設,而是有感於生活,發乎於靈感,表現在驚天地、泣鬼神的筆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