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藍魔君君

    便利店優勢:便利,可送貨上門,價格便宜

    大超市劣勢:超市一個大地方只一家,價格貴,路程遠

    其實你不該和大超市作比較,現在如果不是便利店商品不全,誰上超市? 現在你附近便利店多吧?現在你應該做的是如何和其它便利店形成差異化,為什麼消費者要進你的店? 給你提煉幾點:1服務態度(我曾遇到過兩個店挨在一起,什麼都一樣,但一個店是相鄰店的3倍) 2不要亂價(想辦法把福利轉到其他點上,如比如你消費了多少,送個禮品給你,你驚不驚喜?前提是沒說這個的情況下,說了就沒感覺了) 3電商平臺(餓了麼什麼的,也就是送貨上門) 4營業時間,還有一些如地圖上註冊你的地點等等,一時半會說不過來,問題太大,不好作答

  • 2 # 蕁ing

    謝謝悟空的邀請。我覺得便利店要充分利用、發揮自己的價值,並在時代潮流中不斷適合其發展而創新,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夠避免和超市競爭。首先,便利店(外文名:Convenience Store)是位於居民區附近的實體店或提供網上購物的虛擬店,指以經營即時性商品或服務為主,以滿足便利性需求為第一宗旨,採取自選式購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或網上商店。超市即超級市場,一般是指商品開放陳列、顧客自我選購、排隊收銀結算,以經營生鮮食品、日雜用品為主的商店。一種消費者自助選購、統一收銀結算的零售企業。

    而超市即超級市場,一般是指商品開放陳列,顧客自我服務,貨款一次結算,以經營生鮮食品、日雜用品為主的商店超級市場,是一種消費者自我服務、敞開式的自選售貨的零售企業。它是二次大戰後發展起來,最先在歐美興起,現在在歐美十幾個國家中己有超級市場20萬個。超級市場一般經銷食品和日用品為主,其特點主要是,①薄利多銷,基本上下設售貨員經營中低檔商品;②商品採用小包裝、標明分量、規格和價格;③備有小車或貨筐、顧客自選商品;④出門一次結算付款。初期的超級市場以食品為主,兼售少量雜貨; 目前除上述外還兼管化妝品、文具、五金、服裝等,多達七八千種,目前向綜合服務發展,增設停車場,咖啡館,俱樂部、電影院以及銀行、保險、郵政等各種服務設施,發展很快,日本的超級市場銷售額已超過百貨公司。超級市場的商品包裝, 真正成為“無聲的推銷員”,目前要代替售貨員介紹商品,因此其包裝具有介紹商品名稱、用途、產地、用法、價格份量及特點的功能。超級市場的優點:節省勞動力和勞務開支,節省投資;不用排隊,手續簡便;乾淨(尤其是副食、蔬菜),有安全保障(來源出處比較放心)。

    但是,在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範》正式實施,規定便利店標準英文名為Convenience Store。便利店的興起緣於超市的大型化與郊外化,超市的變化體現在距離、時間、商品、服務等諸多方面:如遠離購物者的居住區,需駕車前往;賣場面積巨大,品種繁多的商品消耗了購物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賬時還要忍受“大排長龍”等候之苦,以上種種使得那些想購買少量商品或滿足即刻所需的購物者深感不便。於是人們需要一種能夠滿足便利店購買需求的小超市來填補空白。1927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南方公司首創便利店原型,1946年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並將店鋪命名為“7-Eleven”;20世紀70年代初,日本伊藤洋華堂與美國南方公司簽訂特許協議並在東京豐洲推出1號店。此後傳統型便利店作為一種獨特的商業零售業態,在日本得到了飛速發展,其特點也被髮揮到極至;20世紀90年代末期進入中國,在中國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大中城市發展較快。隨著石油巨頭的介入,便利店在地域分佈上更趨分散,加油站型便利店在歐美地區也顯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從世界便利店的發展歷程來看,通常被劃分為兩種型別:傳統型(Traditional)和加油站型(Petroleum-Based)。傳統型便利店通常位於居民住宅區、學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華地區,營業面積在50~150平方米不等,營業時間為15~24小時,經營服務輻射半徑500米左右,經營品種多為食品、飲料,以即時消費、小容量、應急性為主,80%的顧客是目的性購買(如7-Eleven、Circle K)盛行於亞洲的日本,中國臺灣。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為主體開設的便利店(如BP、ESSO),在地域廣闊且汽車普及的歐美地區發展較為迅猛,2000年美國加油站型便利店佔行業門店總數的76.1%。便利店業態最初於1990年代引入國內市場。儘管起步較晚,但是伴隨著經濟的持續增長,便利店業態在我國取得了較快發展。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1年我國共有13000餘家便利店,年商品銷售額達到226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但是從便利店規模佔比來看,便利店商品銷售額佔當年全部連鎖零售企業總銷售額(約3.5萬億)的比重僅為6.5‰,佔當年社零總額比重僅為1.2‰,遠低於日本的6.6%(便利店年銷售額佔日本零售行業比重)和美國的5%(便利店店內商品年銷售額(不含油品)佔美國零售和食品服務銷售額(不含機動車及零部件)比重)。便利店業態在我國擁有十分廣闊的成長空間。便利店不同於超市,也不同於精品店,在社群的一隅、街角,巴掌大小的便利店是最貼近生活的場所。超市帶來了第一波消費觀念革命,而無處不在的便利店又帶來了第二波的消費觀念革命,“Get what you forget” (買到你在超市忘記買的東西)成為美國便利店營銷核心。便利店在美國、日本等國家出現的時間和發展的背景並不完全相同。但從整體上來看,便利店是超市發展到相對較為成熟的階段後,從超市中分化出來的一種零售狀態。一方面,超市的發展有其自身難以克服的障礙,既“購物的不便利”;另一方面超市的發展為便利店提供了先進的銷售方式和經營管理技術。具體的說,便利店具有與超市相區別的四個“便利”業態特徵。在產品策略方面,便利店的經營者應注意以下問題:①有些便利店門店商品數量和陳列空間的利用率存在嚴重不足現象,對其產品銷售產生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便利店一般是在城市的繁華地段,面積也通常在100平米以內,所以不能浪費門店的陳列空間。在商品的陳列方面,有些便利店存在某些商品的陳列面積過大的現象,有不少商品在3個排面以上,這樣的陳列為門店的商品品種單調創造了藉口,從而致使原本應當有1200種商品左右的門店,可能只有500多種的商品上架,其結果顯然是不足以滿足顧客的基本需求便利店的主打商品應在速凍食品、飲料及日常用品上,這些商品不求多、全,而應求精,即選擇暢銷的、質量高的、價格又適中的產品上架。②在便利店中應避免出現整扎銷售或者大包裝的產品,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為應急的需求,量版包裝的商品是不屬於便利店的銷售範圍,便利店銷售商品的選擇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因為銷售大包裝商品,便利店的價格必然要高於大型綜合性超市的價格,這種“雞蛋碰石頭,揚短避長”的行為將會導致顧客對便利店產生價格高、購物上當的心理。量販商品陳列在便利店的貨架上不僅不能獲得良好的銷售,還會浪費門店的有效陳列面,進而影響到門店的正常經營業績及形象。所以,便利店所選擇的商品型別應為品牌質量有保證、暢銷的大眾化商品。

    ③貨架大面積空位是門店的暫時性缺貨或者其他問題,但是這種現象反映出的結果無非是:配送中心配送貨物不及時,採購部商品採購的品種不足,理貨人員補貨不及時。這三種問題造成的這一後果必然影響門店銷售和形象。一個貨架空空的門店對於顧客的影響是什麼?不僅僅是顧客此次購物無功而返,還可能使企業損失一批固定客戶。

    不過,便利店有自己的優勢:

    1、距離的便利。便利店與超市相比,在距離上更靠近消費者,一般情況下,步行5~10分鐘便可到達。

    2、購物的便利。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時性消費,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超市的品種通常在2000種至3000種左右,與超市相比,便利店的賣場面積小(50~200平方米),商品種類少,而且商品陳列簡單明瞭,貨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顧客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所需的商品。實行進出口同一的服務檯收款方式,避免了超市結賬排隊的現象。據統計,顧客從進入便利店到付款結束平均只需三分鐘的時間。

    3、時間的便利。一般便利店的營業時間為16~24小時,全年無休,所以有的學者稱便利店為消費者提供“Any Time”式的購物服務。

    4、服務的便利。很多便利店將其塑造成社群服務中心,努力為顧客提供多層次的服務,例如速遞、存取款、發傳真、影印、代收公用事業費、代售郵票、代訂車票和飛機票、代衝膠捲等等,對購物便利的追求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這就決定了便利店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競爭力,有自己的特色。

    然而,如何在時代潮流中創新呢?可以試試以下方法:1、建立網路配送系統,統一配送;2、提高商品週轉效率,減少庫存;3、不開在人少、車流動線少、馬路邊、地下室等不宜地點;4、必須具備專案、資金、人脈條件。

    綜上所述,便利店可以避免與超市的競爭。

  • 3 # yue光傾城

    微型超市便利店勢必已經成為電商行業最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最近有不少電商平臺正在向線下實體便利店融資發展,不少企業巨頭也開始虎視眈眈。

    也有不少人會發出質疑,社群便利店如何與大型超市競爭呢?搞不好就是雞蛋碰石頭,分分鐘被雄厚實力的超市圍剿,大超市啥都有,社群便利店只會買一些簡單的生活小用品,在這裡小編想要說,這不是一個數量等級的問題,因此我們千萬不要拿自己和比自己強大幾十倍的大賣場超市來相提並論。

    社群便利店與大超市相比有哪些的優勢?

    相對於大超市而言,社群便利店靈活性比較高,很多大超市會有送貨上門的服務,但這些絕大部分是需要自己支付一定的配送費才會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且不說消費者還要花一些費用,有時候即使下單了也要等待很長的時間才會送到家門口,而社群便利店就可以避免這些問題,例如某宅送社群便利店竟然可以半個小時內免費送貨上門,真是秒殺大超市服務。

    社群便利店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定位和特性,除了基本的商品滿足外,更要從服務上去突破自我,大超市做不了的我來做,提供社群便利店的快捷親民的商品,做好送貨上門的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微信超市下單送貨體驗,像雲快賣作為移動O2O系統軟體服務商,為社群便利店提供微信超市便利店軟體,顧客關注便利店微信即可自助下單和列印,輕鬆接單,賺錢快人一步。

    總而言之,即使有再多的大超市,社群便利店的發展勢頭也依然是良好的可持續的!只要你有了正確經營理念,並且踐行到運營過程中就能獲得好的銷售!

  • 4 # 零售劉同學

    其實便利店從本質上講和超市就沒有太大的競爭關係。

    當然不是完全沒有,比如便利店就開在超市一公里以內,肯定會有影響。

    超市走的路是大而全,便利店走的是小而精。

    遵循小而精的思想操作就可以避免個超市的大部分競爭了。

    要做以下幾件事:

    1、分析周邊1公里以內社群構成,環境情況,競爭情況,包含顧客年齡,收入水平,購物習慣,周邊交通,步行道,有沒有公交站牌等;

    2、分析自己的營收情況,如銷售額,來客數,業績時間段分佈,各品類銷售狀況,盈利佔比等。

    3、以分析為基礎,做好相應商品,陳列調整。

    4、定期促銷,增加熟客粘度。

    一定要做好資料分析,做好陳列,保持乾淨,衛生,這是最基本的,更詳細的,需要更多資訊才可以給你精準建議。

  • 5 # 便利店經營管理

    便利店與超市的商品組合存在眾多差異。便利店相比普通超市精減了商品經營範圍和商品數量,精選出更優質的商品品類,才使得便利店實現更高的品類經營貢獻,收穫更可觀的利潤。

    ◆ 增加便民服務◆

    在7-11便利店裡提供取錢、銷售交通卡或交通卡充值、給手機充電、買彩票等服務。

    社群便利店常規如家居保潔、家電維修清洗、汽車保養等都可以提供,另外還有如開換鎖、除蟑螂、管道疏通等家庭應急專案在社群中操作。

    便利店最重要的就是做到“便利”,便利店不只是售賣商品的店鋪,更是為了讓顧客生活上得到便利,同時增強客戶黏性。便利店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個商店那麼簡單了,它能給人們帶來的,除了那些便利的生活服務,還有那麼一份安心感。

    ◆ 產品結構調整 ◆

    便利店受制於經營面積及盈利方式的限制,在商品品類選擇中放棄“大而全”的大賣場式做法,縮減商品經營範圍,保留“高毛利、高週轉”的品類。

    便利店全時只經營3000左右的單品,國外7-11經營單品數更少,僅在2600個左右。主要由於精品經營面積在100至150平方米左右,相較大賣場而言面積較小,同時便利店會為目標客群精選優質商品,減少同類商品數量。

    ◆ 跨領域競爭◆

    拿7-11的產品來說,年銷售名列前茅的產品有便當、飯糰、雜誌漫畫書籍、熱飲等。據內部人士透漏,其中而咖啡的毛利率在70%。

    ◆ 要做顧客心靈的停靠點◆

    “做一家有溫度的便利店”便利店之所以區別於傳統零售店,就在於它的“便利”和“溫度”。哪怕只是為顧客提供一些熱水、提供免費的加熱服務、一個微笑、一聲問候......都是便利店的溫度。

    綜上所述,要贏得服務優勢、競爭優勢,絕對不能形成正面挑戰之勢,而是要取己所長、避己所短,尋找服務空隙,從人性化、個性化角度創新服務,與顧客建立親密聯絡,以情感人、以特動人,就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領一席之地,得以生存和進一步的發展。

  • 6 # 在水一方161485003

    便利店就是為顧客提供方便和服務的商店。就要態度好.生活常用品齊全.價格最小利益化,人流量集中,店面集中在交通發達地方,使顧客覺得購買商品真的很方便,不必要到大的超市去購買。時間長了,就形成了固定的顧客鏈,就不會和超市去竟爭了。

  • 7 # 掌合天下

    首先,便利店單體規模小,可採取靈活的選址策略,除居民區、居民商業區外,辦公區、文教區、醫院以及車站、碼頭等都適合便利店而不適合超市進行選址開店。在當前,便利店的選址遠離超市,特別是中小型超市應是可行之策。靈活選址可使便利店享有地利的優勢,這對零售店的經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其次,便利店的營運能力所能覆蓋的區域即所謂商圈比較小。有調查顯示,便利店的商圈為250米,這就使便利業較為準確地把握這一範圍內消費者的特徵及需求成為可能,從而有利於便利業及時地調整商品組合,以更好地滿足商圈內顧客的需要。例如,位於文教區的便利店增加文化用品在商品中所佔的比例;位於辦公區的便利店給工作人員提供盒飯。試想一下,僅上海市一天所銷售的盒飯就達200萬盒之巨,這是一個多麼大的市場。

    再次,便利店需要擺脫“小

    型超市”的印痕,努力形成具有便利店特色的“集客力”因素:1.除在超市商品的基礎上選擇商品外,便利店還應致力於開發自己的主力商品;2.根據便利店的自身條件,協同有關部門,創造“順路購物”的機會以擴大便利店的商圈。例如:便利店門前ATM機和公交車站的設立將會給便利店帶來可觀的客源;3.充分發揮營業人員的服務功能。由於便利店具有小商圈營業並以經營日常生活用品為主的特點,其顧客大多為購物頻率較高的“常客”,如果營業人員能夠與顧客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將會增強顧客對便利店的忠誠度。

  • 8 # 雅堂小超

    便利店和超市的競爭從本質上來說競爭不算很大,當然超市和便利店的定義首先要分清楚,大型購物超市和便利店比較主要存在這些優勢:

    1、購物距離的優勢

    便利店主要服務於周邊社群,相對來說一般購物距離會比大型超市來說方便很多。

    2、生活必需品的採購優勢

    因為生活中一些必需品相對來說比較緊急的用品,大家還是會選擇在周邊的便利店進行購買,去大型超市採購的頻率很比較低,除非剛好有采購需求的時候在去進行購買。

    3、便利店有很多便民增值服務

    比如公交卡充值、快遞存取等增值服務,因為便利的條件,超市是無法進行競爭的。

    4、營業時間優勢

    大型超市在營業時間上有很大的人力成本,不可能進行24小時購物,但是便利店如果開在一些晚上人群比較集中的娛樂場所的位置的話,24小時營業無疑會增加很大的一部分收入在裡面,也方便一些夜貓子進行購物。

    5、便利店進行送貨上門

    便利店送貨上門針對社群來說,送貨上門的成本也是很小的,相對於來說大型超市送貨上門的速度,還有成本就大大的增加了,這也是很大的一個可以利用的優勢。

  • 9 # 靈獸山

    出現這種認知誤區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分不清什麼是便利店什麼是小超市;二是把便利店當做超市經營,不僅不能創造便利店的高坪效價值,還用自己面積小、商品少、資金實力弱等短板和超市競爭;三是由於連鎖行業的社群化趨勢,導致商圈輻射力在縮小競爭壓力增加。

    一、定位是競爭的基礎:洞察便利店本質,做好定位避免跑偏

    便利店的本質是售賣服務,賣商品也是服務,依託點是提供便利性的生活補充。便利店經營面積顯然比超市小太多,一般在幾十平米。這樣的店做單品促銷量販是不現實的,不僅毛利上不來也沒有地方,成本更不合適。這種基因不適合與超市面積、單品大促和品類眾多的優勢去競爭。

    便利店一切經營行為都要圍繞便利這個核心,因為無法提供果蔬肉類這些超市品類所以才是生活補充的定義。定位於提供豐富商品與多元服務以實現高坪效為目標,為顧客創造更多消費機會,比如便當、蒸包和關東煮解決早餐,烘焙喝咖啡提供社交功能,這些毛利和連帶購買能力都很強。

    很多人去新開的連鎖便利店發現價格有些貴,這就是因為售賣服務的邏輯不以低價作為競爭策略,消費者從來不會因為臨時需要一支牙膏,而去一公里外的超市排隊購買,即使價格便宜的離譜,這也是便利服務的本質。可見對便利店的認知正確才能明白如何經營,做好定位根本就不需要和超市競爭。

    二、做好業務經營:商品結構差異化、服務多元化相結合

    便利店2000多個單品,重複的同品類單品極少,這要求單品管理能力較強,每個品都是有需求和能賣出去的。這一點上和超市相反,超市同樣功能的醬油可以多達20種讓顧客選擇。可見便利店十分重視其商品結構的合理化。

    前面說到便利店目標是高坪效,但周邊便利店賣得商品同質化嚴重,毛利率都透明根本無法賺錢怎麼辦?這就是在商品結構合理化上差異化的必要性,其實這也是目前便利店業態的大趨勢,比如非標品的鮮食便當毛利率可以達到40%,而可口可樂只有10%。

    商品售賣是服務的重要組成,便利服務也不僅僅是商品來滿足。線上到家服務、會員服務、快遞和早餐服務、社群團購、生鮮前置倉、洗衣服務和聯盟服務等等,都是便利店多元服務的呈現。本質上這些服務也是差異化的,因為同質化商品可以衡量毛利率,但抽象的服務是無法衡量的,而這就是實現高坪效的過程。

    三、提供生活方案:注重多場景提供生活解決方案

    如今零售進化已開始向社群化和小型化發展,生鮮電商、生鮮超市、社群超市和品牌連鎖便利店正在下沉社群,盒馬mini、小潤髮和蘇寧小店等巨頭也在加快社群佈局,沃爾瑪也開了不少社群超市。無論哪種模式,都在說明商圈競爭密度正在加大,事實上便利店和超市的流量就有了更多交集。

    社群商圈的客流量和需求畢竟有限,雖然便利店和超市各有其定位,但架不住線上線下、競爭對手和不同社群業態對一個商圈流量的爭奪,但這種競爭並不是便利店和超市之爭。便利店位置分為社群型、商務型和流量型三種,前兩種的客流相對固定,在競爭中需要深耕對固定客流的服務。

    比如社群型便利店離消費者最近也最貼近居民的生活,菜籃子餐桌、便利早餐和生活服務等等誰做的更好客流就會更多。也就是誰能夠提供更優質、更貼心和高性價比的生活解決方案生存的機會就更大。生活解決方法是複雜和多維度的,從核心上看,便利店本身就是一種生活解決方案,但也遠遠不夠。

    四、其他與總結

    便利店和超市不存在競爭關係,即使在一個商圈也不存在避免競爭的問題,這種認知錯誤會隨著理解便利店而消除。重要的是不要用超市的經營方法去做便利店,而要根植於售賣服務和追求高坪效,而不是打價格戰。

    然而零售本質的選址和人效、商品和服務的組織能力、供應鏈和營銷技法等方面,都會決定便利店的競爭能力,但這些已經是便利店精細化運營的範疇了。

  • 10 # 零售專家魚先生

    便利店之所以被冠上“便利”二字,是與其自身的特性分不開的。如果但從商品的價格上來講,便利店不見得會比超市佔據優勢,因此便利店就可以多從商品的差異化、提升門店服務質量和便利性來凸顯自身的優勢地位。

    在經營便利店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多地經營一些超市缺乏的商品,帶給顧客更多的驚喜;同時在服務上,也要帶給顧客不一樣的消費體驗,如送貨上門等;除此之外,便利店還可以增設一些便民服務,如代收快遞等方式,為門店引流的同時積攢口碑。

  • 11 # 天福連鎖便利店

    便利店具有距離的便利性:步行5-10分鐘可達;購物上的便利:即時性消費,購買一單平均3分鐘的時間;時間的便利性:可24小時經營;便利服務:為顧客提供多層次的服務,成為家庭小幫手;

  • 12 # 便利店掌櫃

    便利店和超市屬於兩個不同的業態,但是由於大家賣的東西往往都差不多,所以普通消費者也常常拿兩者來比較——

    你們便利店的東西怎麼比超市的貴那麼多?

    相信很多便利店老闆經常可以聽到顧客類似的抱怨。但是便利店的核心是什麼?是便利。試想,正在做飯,沒有了鹽巴,你會選擇去超市、商場買麼?

    這樣一看,便利店購物往往衝動型消費,大賣場往往屬於計劃型消費。

    既然兩者的業態都不一樣,那便利店就不用過分擔心超市,更不要將便利店超市化,而更應該回歸便利店的便利初心。

    作為便利店,更應該專注這個問題”我們的客戶在哪裡,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我們能滿足哪些?”

    所以應該是既要滿足顧客購物需求和便民服務,更應該是一個小型的生活綜合體。

    具體來說就是:突出特色商品,做好差異化商品策略,持續商品的更新能力,發揮比其業態營業時間長的優勢,最大限度滿足商圈內顧客多方位需求。

  • 13 # 繁花盡散有餘香

    首先問題是錯的

    超市與便利店永遠不可能存在競爭

    題主這麼問應該是對便利店定位不正確

    即便超市老闆肯定每月也會去大型超市一兩次購物

    便利店的優勢其實就是:

    1、以菸酒副食日用小百貨為主題

    2、隨時來都能購物基本上不用排隊

    3、面對都是熟客服務更貼心

    超市不具備以上條件,超市是以生鮮為鋪墊,搭配更寬更深的品類寬度。便利店只選擇週轉率更高的商品,提供快的購物過程,你難道會為了一瓶醋去超市排隊?

    檢討下,覺得有競爭是因為你貨架上賣了不該賣的東西導致週轉率太低。百度學習下80/20法則,針對你的就是供應商給你提供的商品,你只需要好賣的20%。你是便利店,結合你店裡情況,每2周對著電腦銷售淘汰滯銷品商品一次。換句話說,拋開季節原因,一週銷量連2個都賣不了的(輔助單品)必須不賣。

  • 14 # 688的財經日記

    顧名思義 ,定位不同 你需要尋找商超和便利店各自的優勢來選址定位 以及經營方向 !!

    首先是商超,商超一般是以生活日常用品 生鮮為依託 種類齊全 價格親民 品牌知名度高 讓人感覺安全放心,或者規模小一些的社群超市,針對附近社群人群的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費供應。

    其次便利店,是以小型快捷 菸酒飲料水速食夜宵等 以24小時營業為主,主要人群主要是上下班人群定位。

    首先樓主的城市定位不清晰 一線還是二線三線?是社群便利 還是辦公便利等等都不清晰 我們舉例就以二三線城市為準,

    怎麼樣避免和商超競爭,

    首先是商超 以是商業中心或者人流密集為主居多,其次是社群超市,從價格 產品種類以及人群流量都比不過,有的二三線城市1個社群附近3-5個社群超市,競爭大 價格種類都沒優勢 如果位置再不好,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消費水平比不了一線城市,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說

    一 人群定位 如果是社群便利,針對人群要以年輕消費群體為主 24小時營業 如果位置離夜生活場所較近更好,針對社群上班時間比較匆忙的人群,提供早餐速食類食品,知名品牌食品供貨,這是相比早餐推車的優勢! 衛生 安全 放心。很多人覺得24小時營業 無論從人工成本水電費大概能增加10%-15%之間 如果附近有夜生活場所 24小時營業的收入扣除成本 應該還有不少利潤

    二 持續消費 人群定位後如何讓他們在店裡持續消費,比如說可以辦理餐飲卡片登記,用完30次後自動作廢,當然9折優惠是少不了的,同時會帶動香菸 飲料水等一系列消費,單筆消費滿多少可以贈送一些東西 比如說滯銷品 商家送的贈品等活動!

    三 商品定位 你搞清楚人群定位,那你的進貨量和每天的食品消耗量應該都有統計,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素食 煙水飲料等為主,營收的佔比要有統計。具體情況可以不斷調整,另外可以預留4-6人位置方便客戶體驗服務。

  • 15 # 芸汐樓

    原來我幫別人看過一時間便利店,我就說一下我的看法,便利店就是親民的,使人們感到方便,比如買一包煙或一瓶水,到樓下就能買,用不到大超市還得排隊付錢。便利店利用自己優勢可以招攬周圍的顧客,把周圍小區顧客攬入過來,比如有熟悉顧客買一些東西,差幾毛錢,就可以給抹掉,這樣就能攬住這位顧客,以後買東西還會去你店裡買,不管誰來消費,幾角錢都可以給他抹掉,能贏得更多的回頭客。大超市不會給抹掉幾角錢的,是多少就收多少,一分錢也不會差的,所以你可以用這個優勢讓消費者記住你這個店,在就是你可以店門前放一個人體秤,特別是女性來買東西,她們都會稱一稱體重,這也是招攬顧客的一個方法,門前也可以放兒童悠悠車,小孩都願意做,放一塊錢就可做十分鐘,一般家長不讓孩子吵鬧,都願意消費。可以幫顧客存放快遞,能讓一部分顧客總買快遞上你店裡消費,這也是招攬顧客方法,

    便利店可以適當做些活動,比如可以存100返10元存200返30,時間自己可以定,我說只是個比方,你可以自己換個思路都可以的,比如買多少可以送贈品,都是可以的,便利店就是打破規律,想盡辦法增加自己的營業額,不用跟大超市打特價,因為你也打不起,超市一個單品可以不賺錢,可以用另外一個單品賺回來,這是超市招攬人流量辦法,便利店就是聚攏周圍的回頭客,讓顧客更方便更滿意。

  • 16 # 80大叔

    問題你要問的應該是便利店與小的私人超市的競爭吧,我做便利店行業6年多了,便利店與大型超市是不衝突的,而小的私人超市或者商店與便利店是不可能避免競爭的,因為大家賣的商品一定會有重疊的,而且商品價格私人超市或者商店要比便利店便宜,所以競爭一定有,你只能運用便利店的優勢去減少它對你的影響,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1.會員提升,一般私人超市或者商店是不會花精力與金錢去做會員制度的,而便利店基本都是連鎖的,大都是有一套完美的會員制度,顧客在持有會員卡購物會有折扣或者積分,細心的人會發現其實在辦理會員卡後,購買商品的價格與小超市的價格差不多,比如,全家便利的會員卡,他是分兩種,一種不花錢的普通卡,一種是要交年費100元的尊享卡,全家便利店在這個行業裡特別是華東地區還是很厲害的。

    2.微信會員群建立,現代生活的人整天面對各式各樣的壓力,大腦越來越懶惰,在去購買商品時不會去過多的算計你的商品活動或者優惠,而微信群的建立可以讓他們不需要自己計算,只要你每天在群裡傳送最優惠的活動組合方式,我相信顧客很樂意接受的,但是一定要保持群的活躍度。

    3.商品陳列最佳化,便利店的佈局一定比小超市與商店的佈局有優勢,便利店佈局是根據顧客的主動線與次動線分佈商品的,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我們每個月最優惠的活動擺放在最顯眼的主動線上,我們便利店的活動都是統一的,活動花樣也多,可以根據顧客群體組合幾種划算的購買方式,專業詞叫“關聯陳列”比如咖啡與甜品的搭配,蒸包與豆漿的搭配。

    4.擴大自身優勢,便利店的鮮食(盒飯,三明治,飯糰,壽司)麵包,甜點,關東煮,咖啡等小超市沒有的商品,訂購要精準,可以適當加大訂購讓其產生廢棄,不要訂購不足,浪費銷售機會,這些優勢商品一定要搭配上其他活動商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去組合銷售!

    5.人員培訓,小超市或者商店要麼是老闆自己在收錢,要麼就是年齡比較大的阿姨,而便利店用人都是年輕化,這一點優勢很大,培訓店員,微笑服務,速度結賬,機智推銷,誠意幫助,引用全家便利店的廣告語真正的做到“全家就是你家”的服務!

    6.擴大差異化,利用公司資源,引進更多的便民服務,代繳水電費,公交卡充值,上線外賣,快遞代收,借租充電寶,提供休息區等等,你的後臺資源要遠遠大於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天打胰島素,血糖還是很高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