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鄉人518

    他沒自己的家,沒有爸媽的陪伴,不能和同伴一樣。自卑,認為是多餘的,沒安全感,能高興的起來嗎?爺爺奶奶再好也不能代替。

  • 2 # 隻言片語——青青

    爺爺奶奶對孩子愛,和父母愛是有區別的。奶奶爺爺給孩子愛是關愛。是疼愛。永遠代替不了父母,給予血濃於水的那種愛。這種愛是用語言無法表達的愛,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勝過自己的生命,就拿你自己來講吧,你和父母,爺爺奶奶,的愛,在你心裡是什麼樣的區別,你就明白了。

    夫妻之間離婚最傷害的是孩子,你們離婚了自由了,各自尋找自由,尋找愛,孩子永遠做不到,可以在叢生一次,從新選擇父母在投胎一次。

    孩子現在,有一種不安全感,自卑心理,他很孤獨。明白了嗎?

  • 3 # 育鄰人

    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位置無人能替代,祖輩或其他任何親戚都不行

    人們常說:“血濃於水”“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用於比喻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是朋友之間門當戶對、志同道合的統稱。孩子與父母具有最直接的血緣關係,從身體內流淌的血液開始就具有了天然的融合性,再者從年齡上講父母與孩子的年齡相差比祖輩與孩子的年齡差距更小,血緣關係和年齡差距都是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更近,這是從生理層面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比祖輩更近。

    陪伴孩子成長需要給予孩子生活物資上的幫助,同時也需要對孩子進行文化禮儀等方面的教導,父母作為帶領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來的第一責任人,對孩子的成長教導擁有更多的耐心,並且在教育理念上也會顯得更有主見,對孩子的成長處於主動引導。祖輩作為隔代人,陪伴孩子成長更多是以保障孩子基本的物質生活為前提,對於孩子成長其他方面的引導比較稀缺,相反對孩子的要求幾乎有求必應、處於被動應付狀態。因為,人都有“英雄”崇拜,也就是更樂意與比自己強的人交朋友。所以,孩子更喜歡在生活上能夠為自己做行為示範的人。

    雙肩最有力

    父母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老師

    孩子不僅天賦來自於父母的基因遺傳,孩子成長路上的開門、領路人也是父母,父母是人生之中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唯一的終身行為示範導師。父母對孩子的教導為孩子人生歷程“剪裁”,同時也影響、決定孩子一生的成長。盧梭說:“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活動就在家庭之中,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在“悄無聲息”言行示範中為孩子進行“言傳身教”。對孩子成長最好的教導不是教他們讀書認字,而是在在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引導他們如何面對生活、認識生活、理解生活、學會生活,應對解答生活問題的方法、思路和實踐經歷勝過無數次說教。父母不可能時刻都在孩子身邊,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獨立解決困難適應生活的能力;賦予孩子自信面對生活挑戰、遠離惡習、主動承擔生活責任的行為品質;熱情享受生活、友善熱情待人的處事態度。父母是“自燃”型的老師,天下沒有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著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父母能夠不計成本、不求回報、無怨無悔。

    《世上只有媽媽好》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象塊寶

    投進了媽媽的懷抱 幸福亨不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

    有媽的孩子象塊寶

    投進了媽媽的懷抱 幸福亨不了

    沒有媽媽會苦惱

    沒媽的孩子象棵草

    沒有了媽媽的懷抱 幸福那裡找

    沒有媽媽會苦惱

    沒媽的孩子象棵草

    沒有了媽媽的懷抱 幸福那裡找

    《語言的本能》母親式語型,“雖然言語輸入是語言發展的必要條件,但只有聲音是不夠的。有人曾建議聾啞父母多讓自己聽力正常的孩子觀看電視,但是,沒有一個孩子能夠透過這種方式學會英語。面對只會自說自話、鐵疙瘩一樣的電視機,除非孩子已經懂得這門語言,否則他根本猜不出其中的角色在說些什麼。現實生活中的大人都是在孩子面前談論眼前發生的事情,孩子的表現則更像是一個“讀心者”,他能夠猜出大人的意思,特別是在掌握了許多實詞的情況下。的確,如果讓你聽一段家長對孩子的談話,即便他所說的語言你一竅不通,但只要將其中的實詞都翻譯出來,你就能輕易地推測出家長的意思。如果孩子能夠推測父母的意思,他就不是一臺純粹的解碼機,僅僅依靠接收的資訊來破解程式碼。他們更像是面對羅塞塔石碑的考古學家,可以將未知語言的一段內容與已知語言進行對比。對孩子來說,這門未知的語言是英語(或者日語、因斯列坎普語和阿拉伯語),而已知的語言就是心語。電視原聲為什麼教不會孩子說話呢?這裡面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因為它們說的不是母親式語型。與成人之間的交談不同,父母在和孩子說話時會把語速放慢,語調也更為誇張,他們說話的內容主要涉及眼前的事情,語法也更為嚴謹(正確率可以達到99.44%)。無疑,這些特點使得母親式語型更容易被孩子聽懂,而不像其他人與孩子交流,為的只是將資訊傳遞出去。”

    父母總能見子悅

    父母對孩子的愛最不計成本

    農民說:“指種望收”,工人說:“工作領工資天經地義”,商人說:“服務就為盈利”......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對投入是真不計回報的,他們就是父母。父母對陪伴孩子成長的投入是最不計成本和不求回報的,幾乎沒有父母會記錄用到孩子成長之上的花銷,也沒有父母會在養育孩子之前擬定一份“回款協議”等孩子簽字之後再撫養孩子。相反,有人說:“養育孩子是真正的逆週期投資,孩子各方面成長優秀,父母在孩子成長方面的精力和物質投資就少,如果孩子各方面成長都不如意,那麼父母為孩子成長所花費的精力和物質資源就會更多。”

    人們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現實生活中,只有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才真能做到有淚不輕彈,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就是是堅強不屈的代名詞。父母對孩子的愛,真的不計較回報、得失、無條件,再頑皮的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優秀的寶貝疙瘩。父母為孩子所做的一切事務都在情理之中,都是心甘情願的,在此我們回顧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父母在即為家

    背影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甚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伕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坐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瞭!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硃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援,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於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後,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 4 # 搖著小傘邁貓步

    父母的愛跟爺爺奶奶的愛怎能一樣呢,孩子天生都想得到父母的愛,這是最有安全感的愛。

    我哥在離婚後有個女兒一直是爺爺奶奶帶著,他自己出國工作。其實女兒從出生開始就爺爺奶奶帶的,一直到現在已經十年了。孩子的媽媽離婚後就沒再出現過,但孩子一直留著媽媽的照片,看到還會流淚,她說長大以後一定會去找自己的媽媽。我覺得雖然她跟爺爺奶奶很親,爺爺奶奶也無比寵愛她,但在孩子心裡,離異的父母永遠都是心裡的痛。

    當孩子看到其他小孩都有父母疼愛時,該有多傷心。全世界都可以不愛自己,但父母不可以,全世界都可以拋棄自己,但父母不可以。

  • 5 # 肥小胖00

    首先心疼這個孩子五秒鐘,其次我想說誰都不能代替父母給予的愛,最後強調孩子對愛的渴望特別是媽媽的愛,無可替代。我們做大人的,不要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小時候才是最愛父母的,也最渴望得到父母的愛,尤其是媽媽的陪伴與關心,沒有人能代替。爺爺奶奶給予的愛,是愛,孩子也需要,但替代不了媽媽能給予的那種感覺。一個孩子從生命開始,就在媽媽的肚子裡獨居十個月,聽慣了媽媽的心跳,習慣了媽媽聲音,出生後又喝著媽媽母乳,對媽媽的依戀與傾慕,那是天性使然。

    孩子的爸爸媽媽無論因為什麼原因,分開已成必然,孩子成為單親家庭也已成現實。現在要做的,就是積極滿足孩子的訴求,孩子渴望媽媽的愛,做爺爺奶奶的就要根據情況,冰釋前嫌,沒有機會也要儘量創造機會,促成孩子和他母親相處的機會。離婚的前兒媳,也曾是一個屋簷下的熟悉人,無論如何,不能斷了孩子和母親之間的聯絡。孩子是無辜的,孩子也是婚姻失敗最大的受害者,做父母的沒有緣分各奔東西,做孩子的卻依然渴望父母的愛,這是本能。

    爺爺奶奶也是真心疼愛孩子,也不會願意看著孩子悶悶不樂,小小年紀就多愁善感。如果爺爺奶奶能有所行動,我相信孩子母親也會積極配合孩子時間,探視見面相處交流。每一個母親都會心疼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還小的時候,沒有哪個母親不想陪伴孩子,沒有哪個母親能輕易割捨孩子。

  • 6 # 康睿媽讀書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父母離異後,爺爺奶奶給孩子的愛並不比媽媽給的少,為什麼總感覺孩子就是快樂不起來?

    媽媽的愛是誰都代替不了的,在孩子心目中,媽媽是自己的精神支柱,給到孩子的安全感是爺爺奶奶比不上的。

    爺爺奶奶可以這樣做:

    1、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壞話,可以的話多讓孩子在不用學習的時候和媽媽一起。

    2、在孩子不開心時,爺爺奶奶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指責和批評。

    3、對孩子思念媽媽的情緒可以進行紓解,比如讓孩子每天和媽媽打電話聊天,媽媽給孩子買的東西都讓孩子放在身邊。

    4、爸爸要多陪孩子,儘量對缺少媽媽的愛同時不要確少爸爸的愛。

  • 7 # 福娃慧媽

    父母離異,傷害最大的當然是無辜的孩子。

    第一、父母離異,家庭功能失調或不完整。對於孩子來說,一個完整的家庭是有父母有孩子的,父母實行父母的功能和職責,共同給予孩子愛的營養,規則,價值觀和自我形象,讓孩子健康成長,這些可能爺爺奶奶不能不能全部給予,那麼孩子缺乏任意一部分都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

    第二、孩子的重要他人突然離開,孩子會焦慮。比如,孩子從小一直跟著父母正常生活,孩子賴以生存的父母就是他的重要他人,父母就是他身心最依戀的,如果有一天父母離異,一方或雙方都突然離開,孩子的情感需求突然得不到滿足,會陷入孤獨焦慮,缺乏安全感,長期這樣,導致孤僻,膽小,自卑。即使爺爺奶奶來取代父母來撫養孩子,情感上也無法代替父母,可能會讓孩子產生情感和人格的偏差,導致偏差行為和邊緣型人格

    第三、當婚姻生活的確無法繼續,離開才是最好的選擇時,要注意把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首先,要明確告訴孩子,父母原來很相愛,後來有了你,現在父母真的不相愛了,要離開了,但是你始終是父母最愛的孩子,即使父母分開,我們都會像以前甚至比以前更加愛你,對你的愛不會減只會加。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他是可以聽懂的。同時,離婚後,雙方都要盡到自己的職責。

    希望天下所以孩子都健康,快樂!

  • 8 # 廣漂洋洋vlog

    大家好

    我是小洋洋

    下面是我對“父母離異後,爺爺奶奶給孩子的愛並不比媽媽給的少,為什麼總感覺孩子就是快樂不起來?”我對這個問題有以下幾點心裡話,想跟大家探討一下。

    第一,離異的父母都會給小孩留下很大的陰影,因為現在的小孩都很聰明瞭,不會像以前一樣,什麼都不知道,現在的小孩都可以在網上查或者是瞭解,如果他們知道們們沒有了媽媽之後,他們就感覺到好孤單,然後爸爸又不怎麼理自己,所以他的心裡陰影會很大。至使爺爺奶奶對他很好,就是很呵護他,但是他都會感覺到他是個拋棄的小孩,沒人要的小孩就有一種恐懼的心理。

    第二,離異的父母為什麼小孩都就是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心理作用加上外在的環境,總會有人知道他們的父母已經離婚了,有的小孩子在一起的話,就會說到她沒人要或者是媽媽不要他了,這些話很打擊小孩子的,現在的小孩自尊心也挺強的,都需要大人家長們呵護愛護他,如果父母在身邊的話,小孩就有一種安全感,就會很多事情都會問爸爸媽媽,這樣子爸爸媽媽也瞭解小孩最近的情況是咋樣的,會及時的去處理,如果是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的話,沒有地方訴苦,或者是問問題,父母不在身邊的小孩就會慢慢的出現很多問題,都是日積月積這樣子積累下來的問題,所以他很容易就會學壞或者是沒得到及時的解決,就會跟隨著社會不好的人學不好的事。

    第三,雖然爺爺奶奶都很愛小孩,保護好小孩,但是隔背的就是感覺到不親切的感覺,給小孩的壓力還是挺大的,所以日積月積的就很多問題出現了,都不去解決,或者爸爸媽媽又不理解自己,這就是叛逆的心理,小孩就很容易出現問題,過得很不快樂,因為他的壓力挺大的,而心理作用也挺大。

    第四,我們父母雖然感情不合,要離婚的話都要考慮到小孩的心理情況或者心理教育,很多的方面都要考慮到小孩子,小孩是無辜的,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也是父母給的,希望父母負點責任,把自己小孩撫養成人,然後他們有他們的思想之後,我們再打算我們的追求,因為如果你不教育好一個小孩的話,你就相當於白活這一生了,養兒育女是父母的一件最大的事業,把小孩養大成人,他有出色能貢獻給國家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所以說離異之後小孩不快樂都是有很大的原因的,因為這個社會上不止你一個人,很多的都會面臨著這些這些問題,但是解決好了就不是問題了?相信你是可以的,也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然後回過頭來把小孩教育好。

  • 9 # 七彩風箏

    孩子懂事了,他知道爸爸媽媽分開了,並可以模糊地認識到這似乎意味著什麼。

    孩子內心已受到影響了,只是他不會直接用言語表達出來,但情緒就是內心最真切的反應;有形或無形的感觀會促使他作比較,別人都有媽媽在,而他沒有,失落油然而生。爺爺奶奶再多的愛也替代不了媽媽的愛,這是一個角色存在感的意義,無人能夠取代!

    很多夫妻,如果不是顧慮孩子,離婚恐怕都是分分鐘的事情;雙方就此解脫,但卻留下孩子獨自漠然承受。每個家庭氛圍不同,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更加截然不同,有些孩子可以懂,可以理解,可以不完全被傷害;但有些孩子,他們幼小,脆弱的心靈沒有辦法理解,他只能感受到這是讓他傷心,難過的事情!

    為人父母的我們,當面前站著一個孩子,慈祥和藹的爺爺奶奶手把手牽著他,宛如溫暖有愛的一幅畫;但如若旁人告訴我們:“這個孩子,父母離異,媽媽不在身邊”,這幅溫暖,似乎陡增了諸多悲涼!

    無法詮釋的母愛,無可替代的角色!

    孩子的內心會有訴求,那份時刻圍繞著自己的愛,頓時越離越遠,期盼不到!

  • 10 # 帶娃逛

    我有一個小表弟,父母在他小學的時候就離婚了,小表弟跟了她媽媽。因為他是我家最小的表弟,而且當時“離婚”並不像現在這麼流行,所以我們都覺得小表弟“很可憐”。

    因為覺得他可憐,所以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偏愛他,從我外婆(他奶奶),我媽,我姨,我們幾個表兄弟姐妹。

    我們六一兒童節都不流行買禮物,但是我們每人會特意給他準備一份禮物;

    我們從小生日都不怎麼過,唯獨他的生日,在家的會帶他出去吃飯;在外地的會給他買禮物;

    其他人說的話,我們都不會記在心上;唯獨他不經意提的一個需求,我們都會盡量滿足;

    但是,我的小表弟一直開心不起來,他很少笑,是個內向的孩子,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學習成績很好。

    我媽一直覺得表弟很少笑的原因,是覺得爸媽離婚了,沒人關心他,所以老是讓我們多關心他,去哪裡都把他叫上,有好吃的都給他留著,他提什麼需求我們都儘量滿足。

    後來我發現,我們越是這樣,小表弟越尷尬。

    他一直很努力地迴應我們的“關愛”,但是我感覺到,這好像不是他需要的。

    我後來發現,表弟在跟他爸(我舅舅)吃飯或者交談的時候,會有很多說不完的話,很願意交流(表弟平時跟我們話不多),我才發現,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給的平等的對話,而不是我們外人籠統地給的所謂的“愛”。

    其實如果父母關係不好,離婚對於孩子來說,可能不是一件壞事。

    前提是,夫妻關係雖然破裂,但是親子關係還在,該陪孩子,該教育孩子還是正常進行,只是不在一個屋簷下而已。

    作為離異孩子的親屬,其實也不要過多地表現出來對孩子的溺愛,大家可以嘗試把他當成一個正常的孩子,沒必要區別對待,因為家人的每一次區別對待,都會提醒孩子“你爸媽離婚了,你跟其他孩子不一樣”

    孩子也需要自尊心,需要被尊重,不要把離異的孩子看成“特殊群體”。

    作為家屬(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與其把精力放在關心孩子身上,還不如時刻提醒孩子父母,有空多陪陪孩子,別離了婚就不把孩子當自己的。

  • 11 # 偏愛龍寶

    前夫媽寶男,結婚五年工資各花各的。他從未做過家務,因為他不會,飯都沒自己盛過,沒洗過一次衣服。更別提孩子的。育有一女,平時都是自己和婆婆公公一起看,產後上班就是婆婆看,婆婆非常強勢,孩子都是她說了算,自己當不了孩子的家,因為她給孩子買奶粉,我的工資低,只能負責孩子的衣服之類的,孩子爸爸自己掙錢自己花,還喜歡打牌,玩錢的那種。一點責任心都沒有,娶媳婦就等於給他父母娶得,生孩子也等於為他父母生的,獨生子很自私。孩子三歲半的時候實在受夠了這種生活,很壓抑,選擇離婚,他一家人死活不把孩子給我,第一次起訴沒判,半年以後協議離婚,說好的讓我每個星期可以去看孩子,離婚後我去,他父母就把孩子藏起來不讓我見,並且蠻不講理,他不管不問,把問題全部推給他父母和我交涉,我實在不是他父母的對手,最後不得已忍痛放棄看自己的寶寶。現在自己四年沒見了,每每想起來很痛苦,覺得對不起寶貝,但是我一點不後悔離婚。有時候透過別的方式可以看到女兒的照片,從她的眼神裡我能看出來她並不是發自內心的開心。從離婚孩子就和她爺爺奶奶住一起,她爸爸仍舊是不管不問。雖然她爺爺奶奶很疼她,但是孩子的心裡肯定不會健康,她不但缺失母愛,也沒有父愛,一切的一切都是我造成的。所以選擇老公的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

  • 12 # 陌上丁香

    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疼愛並不比媽媽給的少,但孩子總快樂不起來那是肯定的。因為每個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的一塊肉,孩子一出生第一眼看到是媽媽,第一個抱孩孑的是媽媽,給他吃第一口奶的也是媽媽。當孩子第一次邁步學走路時,拉他小手的也是媽媽。他的身上流淌著媽媽的血液,他音容笑貌有媽媽的影孑。因此孩子第一聲會叫"媽媽",而不是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只能在生活方面經予孩孑無微不至的關心溫暖。而媽媽的愛才能溫暖和滋潤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的內心不孤獨。母子連心,血脈相通。缺少了母愛,孩子的心靈受傷了,怎麼能高興呢?願所有的家庭,夫妻間寬容諒解,且行且珍惜。孩子快樂有前程,父母才能幸福!

  • 13 # 書香心靈療愈師

    孩子愛媽媽這是天性誰的愛都不能和父母的愛比!所以父母不得已離婚了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孩子父母任一方的壞話,離婚了孩子沒有錯孩子愛父母是天性哪怕這個媽媽爸爸再不好,都不要在孩子面前講壞話不要把恨種在孩子的心理有愛的孩子未來才會幸福!

  • 14 # 西部人家

    有媽的還是是塊寶,沒媽的孩子是根草。爺爺奶奶給孩子的詞多停留在物質表面上,很少能用心體會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孩子再小,都會有自己的心事心理。當今社會吃飽穿暖為最基本要求,精神層面的關愛才是愛的深沉

  • 15 # 詹玉影視

    問題來了,父母離婚了大人只是分開了,但給孩子心靈造成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別的小朋友整天嘴裡都是爸爸媽媽,孩子的心裡就不舒服了,這些父愛母愛是什麼代替不了的,談和快樂?

  • 16 # 梪梪沐鉬瑜伽

    任何人都沒有辦法取代爸爸媽媽,無論是怎麼回事離的婚,離婚之後,媽媽不在身邊,或者是爸爸不在身邊,或者是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就代表爺爺奶奶,孩子仍然是痛苦的,孤獨的。孩子對爸爸媽媽的感情,這種純天然的感情,是天生的,不是誰可以左右的。爸爸媽媽離婚了,對孩子而言都是沒有家了,散了,我是多餘的了,怎麼可能快樂呢?爺爺奶奶只能正確的引導,認孩子自立自強,在逆境中也會出人才。

  • 17 # 無涯觀世界

    第一,愛不能量化,不能用多少來形容。

    第二,愛就算能夠量化,能用多少來形容,也是感受者、被給予方,即孩子的角度來衡量,而不是給予方,即爺爺奶奶的角度來衡量。爺爺奶奶感覺給予了孩子很多愛,但孩子無感也沒用。

    第三,孩子因為沒有媽媽,在周圍同齡人眼中會被另眼相看,因此不會快樂。如果是家庭因素導致孩子不快樂的話,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四,孩子是否快樂,是題主知道的嗎?子非魚安知魚之不樂也。

    第五,除了家庭因素外,也許是其他方面出了問題。

  • 18 # 張燕鈴

    母親的愛跟爺爺奶奶的愛怎麼會一樣呢?一些男人常常標榜著離婚了孩子跟男方,男方這邊除了繼母其他全是親人,這全是屁話。

    一對夫妻沒離婚之前,母親要經歷生養孩子的苦多數女人帶孩子的時間比男人多,這期間早就建立起了母子親情。就算這期間母親帶孩子比較少,但是因為血緣是非常微妙的東西所以母子親情也無法替代。父母離婚以後,孩子走在街上或者學校裡,只要認識的人就算人前不說人後也會說這是沒媽的孩子。這樣就會造成孩子很自卑,他又怎麼會快樂呢?

    倆夫妻離婚以後父母雙方不要把自己對另一方的仇恨灌輸給孩子,不然孩子會不開心。但是我發現很多男方家庭做不到這一點,這是中國式離婚最悲哀的一 點。也是給孩子造成極大傷害的原因。其實夫妻雙方離婚以後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仍然愛他,不要向他傳達對另一方的仇恨,最好兩個人能夠冰釋前嫌即使做不成夫妻也不要做仇人,這樣孩子才會開心心理才會健康一點。

  • 19 # 格槡花開了

    爺爺奶奶的愛無法取代父母的爰!各是各的角色,在孩子的心裡最愛、最依戀的是自己的父母。孩子看到小夥伴有爸、媽的陪伴,自己的內心是苦澀的,甚至感到自卑!他(她)的內心多麼渴望自己也有爸、有媽!

  • 20 # 熱愛生活愛運動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愛,儘管爺爺奶奶也能給孩子很多愛,但他們始終取代不了媽媽在一個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離開了媽媽的孩子就好像福利院的孤兒一樣,雖然也有人陪伴、照顧,但心中少了安全感、依賴感。

    我教的學生中很多都是父母離異的,一個近50人的班級,竟有約一半的孩子是來自單親家庭,對於這個現象,作為他們的老師我感到很意外、很困惑,但他們好像更窘迫。記得有一回學校要統計一下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有好幾個孩子私底下懇求我不要將自己的家庭情況告訴別人,他們對這個話題很敏感,也許是不想讓其他同學知道,害怕被當做異類而受到嘲笑吧。但客觀地說,在班級的管理中,最難管的學生恰恰就是單親家庭的學生,他們不是長期受到老人溺愛養成驕縱性格、就是因為缺人細心照料而造成了孤僻性格,在學習與管束自己上缺乏足夠的自制力,很難讓他真正敞開心扉。

    有的時候看到有的孩子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時,真的覺得心痛與無奈,如果不是過早地經受了家庭的各種變故,他們可能也會像其他的孩子一樣Sunny、開心,真不知道怎樣才能讓這樣的悲劇避免發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幸咖啡會不會倒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