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焦點解決的瑛子

    有時老公的指責只是自己心情不好,或者是孩子某些不太好的做法惹到他;有時是老公另有意圖,比如想離婚,想要孩子撫養權,於是說媽媽教不好孩子;甚至有時候是老公帶孩子出去參加活動,覺得孩子給自己丟臉了,轉而指責媽媽沒教好孩子。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要還原到一定的語境中來回答。

    下面我假設一種情況,那就是老公並不是找茬,而是孩子真的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思想等,他看到了,感覺這是媽媽沒教好導致的,於是他 就指責媽媽了。

    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作為媽媽,不需要為自己辯解,需要用一種解決問題的態度跟老公談談。

    首先,承認孩子存在一些不好的習慣、思想等,經老公提醒,自己也看到了問題。

    其次,表達自己也想把孩子教育得更好的願望,以及老公的指責讓自己難過的事實。

    最後,跟老公商量,為了把孩子教育得更好,媽媽需要做些什麼改變,爸爸也需要做些什麼改變。雙方可以怎麼互相支援,而不是互相指責。

  • 2 # 陽光成長路

    被指責誰都不好受,被老公指責沒教好孩子時,更難受,教育孩子本來就不容易,而且大多數都是媽媽承擔著大部分教育孩子的重任,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逆反併為自己辯解,這種應激模式其實對解決問題並沒幫助。我的建議是:

    老公指責抱怨的時候,給自己一個一分鐘的沉默時間,在這個時間裡想兩個選擇給自己:a .立馬帶著情緒和他辯解,然後吵架,給孩子樹立壞榜樣。b. 冷靜後跟孩子爸溝通,找到原因和解決辦法。只要把這兩個選擇在心裡默想一遍,一般選擇b 了。

  • 3 # 凌兒媽媽

    當老公指責自己沒有教好孩子時,我首先會好好聽聽老公的意見,看看具體是孩子的哪些方面有了不好的表現。然後再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再跟老公就孩子的教育問題好好談一談。

    我不主張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爸爸媽媽互相指責,這不但與事無補,還會給孩子不好有影響,同時更不利於家庭的和諧。

    當然,教育孩子並不只是媽媽的事,一聽到爸爸的指責一時之間肯定是有些生氣。這個時候建議沉默,深呼吸,再找合適的時間說出自己的想法。我覺得夫妻間最重要的是心往一處想,凡事說個明白,教育孩子更加要同心協力。

  • 4 # 萌萌噠媽

    如果老公當著孩子的面這樣指責媽媽,媽媽不管有多惱火也要壓制住自己的怒火,因為這本就是一句話兩句話說不清楚的問題,如果當著孩子面反駁老公,必定會引起一場爭吵,這樣就會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會影響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讓孩子更難管教。

    媽媽應該示意老公不要再繼續說下去,再找時間和爸爸私下溝通。

    首先,要告訴老公如果對自己的教育方式有疑議,可以私下跟你說,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你,因為這樣會影響你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其次,如果老公的指責有道理,你就虛心接受,如果有誤會,也要跟老公解釋你這樣做的原因,讓老公理解你。

    最後,如果老公平時帶孩子少還對你的教育方式橫加指責,那大可把一部分的養育責任交給老公,看看他是不是能管的更好一些。

    說了那麼大,其實我知道,大多數的媽媽此刻的心裡想的都是,“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吧!

  • 5 # 王子書童

    子不教,父之過。按理說生育孩子是媽媽的事,但教育孩子就應該是爸爸的事。孩子沒教好是爸爸的失職,你還有什麼權利來指責我這個當媽的?

    這些話只是用來寬慰自己的,在心裡想想就好。真的在教育孩子方面被老公指責了,也彆著急上火。都是為了孩子,互相指責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試著做到以下幾點或許一切都會好起來。

    第一:面對現實。女人的思維趨向於感性,男人的思維趨向於理性。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是很作,男人也不會單單提出來指責自己的妻子沒教好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好是面對孩子的缺點,不要護短,告訴老公自己已經盡力了,還是不見成效。請老公提出建議或由他來糾正孩子的不是。光明正大的將教育孩子這份費力不討好的差事交給爸爸來做。讓家庭教育中爸爸的角色不輕易缺失,相輔相成應該是好事。

    第二:鞏固夫妻之間的感情,讓老公明白你一直在努力教育好孩子的路上。如果老公沒有什麼另外的心思,你就要讓他明白為了教育好孩子其實你已經付出了很多很多。比如說做完家務還要給孩子輔導作業,陪孩子去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抽空請假給孩子開家長會,自己暈車也要陪孩子去旅遊等。

    第三:不要因為孩子和老公爭執不休,試著和老公面對面的為怎麼教育好孩子做一次交流和溝通。慈母多敗兒,有許多母親都捨不得說和打罵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做什麼,在她們心中都是零容忍。老公一般比較客觀的看待和分析事情。當他指出孩子的不是時,為人妻子不要和他爭執不休,更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反駁或爭吵。要沉默,趁孩子不在時和老公好好交流怎麼教育好孩子才是上上之策。

    第四:和老公同心協力教育孩子。不管怎樣,孩子是兩個人共同的產物。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好孩子。根據各自的優勢,分別教育好孩子。隅爾因為教育孩子被老公指責一下,或你指責一下老公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反正大家殊途同歸的目地就是教育好我們自己的孩子。

    做好以上這幾點,我想在教育孩子這方面,被老公指責的機會可能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 6 # 耳釘寶貝的媽媽

    我家老公如果怪我沒有教育好孩子,我就會和他理論到底?探討到底是誰的問題?

    我家寶貝也經常不聽話,惹我和老公生氣,有時候我會讓老公別發火,好好和她說!可是老公卻會說你看你把他慣的,能教育好嗎?於是我們就開始了家庭辯論會!我通常都會說,你別說這話,我承擔不起!孩子不是我一個人的,而且你也天天在家管著呢!我也沒有不讓你管教,你想怎麼管就怎麼管!你為啥說是我沒管好孩子呢?難道只有你管的都是對的,我說了就是錯的!從今天開始我可以不管了,所有的一切你包了,先試一個月,我到要看看你教育出來的孩子是有多優秀!

    這樣一說,一般老公都會沒話說了!然後就說,看你那樣子,我就隨口一說你還當真了!你不照顧家裡得成什麼樣啊?我不也是為了孩子好嗎?你在家帶的再好出去受了欺負還不是一樣心疼!所以啊~~~~~~~

    於是家庭辯論會在老公的嘆息中就這樣結束了!其實也沒有什麼的就是生氣時說的氣話,畢竟孩子和我在一起的時間比他多,我依舊是照顧孩子的主力!所以媽媽們也沒有必要生氣、煩躁!多溝通就好了!

  • 7 # 小碎嘴

    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責任和義務,而出現老公指責當媽的沒有教育好孩子的家庭,往往都會有父親缺位,父愛缺失。因為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都會認為教育孩子是媽媽的事情,父親只要負責掙錢養家就好。特別是家裡的老人,在孩子出現各種問題時,矛頭直接指向的就是孩子媽媽。

    家庭中,父母對於孩子教育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同等重要,母親的溫柔善良可以養成孩子以後的寬厚性格;父親多是給孩子留下偉岸有擔當,愛刺激的形象,可以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孩子教育出了問題,父母應該共同溝通面對,父親對媽媽的指責只會讓孩子為自己的過錯找到開脫的理由,不利於孩子責任心的形成。。

  • 8 # V媽男寶共成長

    被老公指責教不好孩子,媽媽們一定又氣又惱,恨不得把手指指到他的鼻子上,狠狠的加倍回擊他,然後逼迫、要挾、吐苦水…

    養育孩子的苦和無奈,自己無人理解的無助和迷茫,一下子全都被激活了,朝著這個撞槍口的,本應給予理解和支援、擔當和抱慰的男人,發洩出來。

    直到老公繳械投降,承認錯誤,對我們的評判來180度大轉彎,才肯罷休。

    但更多時候,老公竟然說出指責的話,那麼他很難在這種對抗中示弱的,演變成家庭大戰的可能性更大。那現在讓我們保持住自己的中正,把肆意向外尋求答案的心收回到自己的胸腔中,詢問一下,我自己有沒有挑剔甚至指責自己教不好孩子,這種感覺是不是一直在挑戰和折磨著自己,它不斷的升起又被自己壓抑。

    我們先需要抱慰一下自己,我做得很好,我盡我所能,我用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自認為最好的方法來養育孩子,而我還在不斷的努力做得更好,這就足夠了,就是完美的。先把對自己的評價調整到積極狀態,這時候再來看老公的那句話,他指責的矛頭後面藏著怎樣的感受,是對孩子表現的失望、憤怒,還是無奈、自責甚至是內疚。那些是他的感受,我們不必承接他那些感受。

    他的話會引起了我們什麼樣的感受,委屈、無奈、憤怒甚至是痛苦,讓我們彼此先收起指責的矛頭,用感受說話,彼此為自己的感受負責。

  • 9 # 幼兒向媽

    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我覺得遇到老公指責自己教不好孩子,是很多媽媽都遇到過的。遇到這類事情,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生氣委屈,覺得老公不理解我帶孩子的辛苦。

    剛開始只是生氣不理睬老公,不過我發現這樣並不好,因為很多時候他並不知道我為什麼不理睬他,有時候我生氣很長時間了他還不知道我生氣,真的挺無語的。

    後來我就想通了,他不是我,而且他也沒有帶過孩子,怎麼讓他理解帶孩子難處?他每天上班回來就很累了,孩子要是再表現的鬧騰、各種壞習慣,他說幾句也正常。我可以理解,但我不接受他這樣說我,既然他認為我教不好孩子,那就讓他來教。

    我知道孩子的管教不是一日之功,在後來的日子裡,我也和老公商量為了增強父子關係,也為了讓我休息一下,到了週末孩子歸老公管。其實我老公還是挺會疼人的,他也知道帶孩子的辛苦,只是他沒帶過不知道怎麼個辛苦法。我提出這個要求,他也就同意了。

    第一個週末,老公帶孩子去遊樂場一上午期間,給我打3個電話,一個是忘記帶孩子水杯了讓我送去,因為我家孩子只喝白開水。一個是孩子打別人家孩子了怎麼辦,還有一個是孩子尿褲子,問我車裡有沒有孩子備用褲子。等中午從遊樂場回來,孩子還是孩子,老公已經不是老公了,直呼孩子太難管了。

    之後每個週末孩子都是他管,雖說帶孩子越來越順利,遇到事情也知道該怎麼解決,但他也體會到孩子不好管。所以他從第一次自己真正帶孩子之後就再沒說過我什麼。

    如果你的老公說你教不好孩子,不妨自己真正的放手,讓他教。既讓他體驗一下你的辛苦也可以增加他們的父子親情,拒絕喪偶式教育。我覺得這樣挺好的。

  • 10 # 家有小女初成長

    這簡直成了中國家庭的日常生活狀態了。

    有句話叫“多做多錯,不做不錯。”你做事多的人,出什麼問題別人都會把問題怪到你身上,而不做事的人就什麼錯都沒有啦。

    孩子的成長過程本來就是曲曲折折的,不可能一直像越來越好的狀態走,2歲+的小孩之前乖的很之後可能分分鐘就躺地上耍賴了,這是孩子的成長特點,沒什麼大不了。

    但是做爸爸的平時媽媽付出再多都視做理所當然,孩子出現哭鬧不聽話就認為媽媽做的不好了的一抓一大把。

    我覺得這個也沒必要生氣,如果是當著孩子的面更不要嗆聲鬥氣。

    一句話就好了,“你寫一篇育兒指南給我,不少於五千字,有可操作性,有理論依據。你寫出來,我就照著做。”

    看他能不能行。

  • 11 # jason媽咪有辦法

    當被指責時,肯定心情很差,有句話說,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呢,帶孩子辛苦又瑣碎,事無鉅細,每時每刻的都要打起精神來。光陰都被這些瑣碎埋沒,心情也會變得急躁。這時候老公再不理解自己,指責自己,會讓自己不光沒有成就感,連生活的意義都開始懷疑。

    建議在每個週末的一天,和老公互換一下角色,讓他來帶一天娃,讓他體會一下在看似簡單的背後有多少個措手不及,有多少個無可奈何,任何事情只有經歷了才有發言權,帶孩子更是如此。給他一天“特權”,讓他體驗一下特權背後的辛苦。

  • 12 # 寶貝的笨媽媽

    當老公指責自己教不好孩子時,我會這樣應對:

    首先,先認真聽老公指責我的理由。

    其次,我會理性分析一下老公說的有沒有道理,孩子是否真的存在這些問題,如果存在,那麼我會認真和老公探討一下解決辦法,聽聽他的建議,然後認真改正。

    如果孩子不存在這些問題,我會看看是不是存在這方面的隱患,如果存在,那麼要好好做出預防措施。

    但是,如果這些都不是,只是老公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面子而無端發洩,那就不好意思了,我不會理他,讓他自己去靜靜吧。

  • 13 # 良父益友

    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想孩子媽媽一定覺得又生氣又委屈,有的甚至會大發雷霆,實際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家都能遇到。那麼如何應對呢?

    首先,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特別是當著孩子的面,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平和的氣氛。如果面對丈夫的指責,妻子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家裡勢必會是一場爭吵,那樣對孩子就更不好了。

    其次,認真分析一下老公的指責,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在教孩子方面存在問題,如果存在,與老公共同探討改正方法,告訴老公有問題會改正,但老公指責的態度令你很傷心,畢竟夫妻倆都是為了孩子好。

    如果老公的指責沒有道理,那可以和老公換換角色,叫他來做一做,看看什麼效果,這樣也會叫他心服口服,還避免了雙方的爭吵,比你們雙方無休止的爭吵會好的多。

    平時要注意夫妻之間的交流溝通,共同探討育兒的方法,雙方約定遇到觀點不一致時不要互相指責,當著孩子面要維護彼此形象和威嚴。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進步與成長。

  • 14 # 修媽育兒

    教孩子是兩個人的事情,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孩子教不好,難道作為爸爸,你沒有責任嗎?你不回頭反思自己,還指責妻子,算什麼鬼?

    作為媽媽,不用管他,如果你有本事教好,你來教,如果你沒本事教好,就別指手劃腳,每一個媽媽,都希望孩子好,但她們也沒有經驗,也是從零學起,沒有人是先有當媽的經驗之後,再當媽的。

    再說了,什麼樣的算教好?

    孩子懂事不愛鬧不愛跟別人計較,你會說孩子木訥,內向,不活潑,以後會吃虧;如果孩子活潑,你又會說孩子太調皮。

    孩子花多時間學習,你又說剝奪孩子玩的自由和天性;孩子玩得嗨,你又說孩子不務正業,只知道玩。

    什麼樣的標準才是好?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上,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作為家長,只是負責去引導他,而不是讓他按照你的想法來活

  • 15 # 品智女人

    當聽到老公的指責時,第一反應一定是生氣。然後,不同性格的媽媽就會有不同的迴應了。暴脾氣的媽媽一定馬上怒了,結果一定是一頓爭吵不歡而散。性格溫和的媽媽也會在心裡先罵上老公一通,臉上恐怕也不會有笑臉。

    媽媽們生氣是正常的,因為老公不看媽媽平時的辛苦付出,只會挑毛病,換成誰也受不了。然而,吵架、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不解決,這種現象恐怕會伴隨一輩子。老公永遠都會認為孩子好是遺傳了老爹的優點,孩子不好是當媽的沒教好。

    如果理性地處理這個問題。那麼就另找個時間,和老公講一下原則。如果老公平時不管孩子,那麼明確告訴他:你可以不管孩子,但是不可以指手畫腳;可以提建議,不可以下結論;如果你覺得我做的不好,那麼你來做,既然你不做就沒資格指責別人。

    如果動點小心眼,就給老公一個帶孩子的機會,最好是他曾經指責過老婆沒做好的事情。然後,就等著他手忙腳亂地帶孩子,老婆就可以學一學當初老公指責自己時的樣子。讓老公感受一下,自己已經盡力做事卻只聽到指責時的心情。

    如果老公認為帶好孩子本來就是女人的職責時,不要生氣,問問他:什麼是男人的職責。然後指責他沒有做好本職工作。畢竟,人無完人,我們不是聖人不是專家,只是個普通人,就不要用聖人的標準來要求普通人。

  • 16 # 無心之鹽

    當老公指責你時,不要盯著指責這件事情的表面,去看到實質性的問題是什麼,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麼這個指責的下面,有可能有如下的問題:

    首先,夫妻之間可能存在著溝通問題。教好孩子,其實並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夫妻兩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但現在老公直接指責你,表面上看是孩子的問題,實則折射了夫妻之間的關係可能需要得到重視了。和老公好好聊一聊,聽聽他關於養育孩子的想法,同時也和他聊一聊你們兩個人的感情和感覺,說不定老公是覺得被你忽視了。

    第二,老公指向的其實有可能是自己。當一個人在指責別人的時候,一定是先有一個自責在,這個自責有可能是覺得自己作為爸爸沒做好,也可能是覺得自己作為老公沒做好,也有可能是自己在工作上沒做好,等等。這個自責常常會變成對別人的指責,轉嫁出去。如果清楚這一點,就不會那麼容易去生氣,能夠平靜下來和老公好好溝通一下,看看他到底遇到了什麼狀況。

    第三,或許自己是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而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可以回看一下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哪一些可以改善的,然後不妨坦誠地告訴老公,你說得對,我確實有的地方做得不好,不過,你這樣說讓我很難過,我已經很努力了。並不推諉,同時表達自己的感受。

    最後的大招,跟老公撒個嬌,老公,我還是個孩子,需要你照顧呢,你就不能先好好愛我一下嘛,這麼兇,嚇死人家了!

  • 17 # 芹澤媽媽

    我印象特別深的一次是,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我答應他可以滿足他的一個願望,當然願望不能太大,孩子想要買一個玩具汽車,那個時候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汽車了,我和他商量半天換一個別的買,孩子不聽,老公也覺得買個別的比較好,孩子就在商店門口哭鬧起來了,圍觀的人很多,老公就覺得孩子讓他沒面子了,一直在指責我沒教好孩子,孩子聽到老公的吼聲哭的更大聲了,當時太糗了,我顧不上和老公爭論,一直在安慰孩子,沒想到回到家,老公居然向我道歉了,所以當老公指責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幾點

    1,先不要和他理論,讓他盡情發洩對自己在育兒中的不滿,讓他把所有的問題都說出來的時候,

    2,分析下這些問題,是因為自己沒教好嗎?還是老公的主觀的判斷,

    3,針對自己的問題,以後的生活中慢慢改善,不是自己的問題,找個彼此平靜的時候,講清楚

    4,讓老公也做一天家庭主婦,聽一聽他有什麼育兒高見

    一般做完這些,老公再也不會對我們指責什麼了,畢竟看似簡單的育兒其實並不簡單。

  • 18 # 無言以對16364

    直接指著他鼻子噴回去說你哪裡來的臉指責我教不好小朋友?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付出了什麼?要麼你來教育要麼給老子閉嘴!能說這話的前提是你在育兒的道路上夠努力夠認真。我老公根本不敢這麼指責我,因為我一直都在學怎麼當父母,發現自己育兒有問題立馬該,他提的建議好的時候我也會聽,他說一句話我用十句話反駁到他無言以對,我是為了我女兒才去幹幼師的,我希望自己可以努力成為一個好媽媽,這些他都知道,所以他不敢指責我

  • 19 # 笨笨豬的窩

    三字經裡面有一句話是:“養不教,父之過”。而現在大部分男性只負責生,將教養孩子的事情全部甩手給女性。經常會口不擇言地說出:“你怎麼教孩子的”,他們忘了他們對孩子也有教養的責任。孩子摔了會說:“你怎麼看孩子的”,自己看孩子的時候讓孩子摔傷,也會狡辯道:“你是媽媽,我是爸爸,不一樣”。

    首先對男性說的話不要在意,用行動來教育他。到了週末把孩子交給爸爸,讓他體驗一下帶孩子的不容易。不要害怕爸爸帶不好娃,你越是不放心、不放手讓爸爸帶。老公永遠體會不到你帶娃時的辛苦。

  • 20 # 心若安然

    老公怪老婆沒有教育好孩子的事情應該很常見,我老公是經常出差的,難得有幾天在家,所以回到家裡看到桐寶淘氣什麼的,有時候也難免會說幾句,“你怎麼沒有給她立規矩?”之類的話。

    一般,我會根據具體情況採取應對措施。

    如果確實是我的疏忽,導致孩子沒有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我會檢討自己,同時和他交流在後面的育兒過程中,該如何來教育孩子,使她能夠改掉壞習慣。

    有時候是因為爸爸長期在育兒過程中缺位,不瞭解孩子的需求,導致孩子在他面前哭鬧,胡攪蠻纏。那麼我會跟他講孩子要慢一點,耐心一點,讓他多跟孩子接觸。基本上,他出差回來,我都會盡量製造他們獨處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利物浦加時賽慘敗馬競,是輸給了運氣還是競技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