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鋒在起時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齊王李元吉,迅速控制了皇宮,逼得李淵封他為太子。掌握宮城後,部下將太子和齊王的各自5個兒子抓了過來,旗下謀士說春風吹又生,要斬草除根,否則將來這10個孩子長大後,保不齊他們會為自己的父親報仇,將來會死更多的人

    面對父親李淵的苦苦哀求,李世民沒辦法留下活口,只能下令殺了10個侄子,就在下完令時,李淵一臉悲痛的說了一句狠話:“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這14個字狠狠的打在了李世民的臉上,畢竟李淵的心思是好的,一天之間已經失去了2個兒子,如今再失去10個孫子,換誰也無法接受。

    但是,李世民需要為大唐的未來考慮,最後只好殺了10個侄子。李世民為了斬草除根親自下令將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10名自己的親侄兒全部殺死,又將李元吉的後宮嬪妃悉數充入自己的後宮,好在李世民即位後,用貞觀之治的光芒抹去了玄武門之變的不光彩的地方,不然也必然是後世唾罵的物件。

  • 2 # 坤宇言之

    第一是為了樹立自己的血統唯一性。李淵有20個嬪妃。不過,竇皇后生的兒子只有四個。分別是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玄霸、老四李元吉。其中李玄霸在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李玄霸也就是演義小說中李元霸的原型,演義小說裡都是虛構的)。實際上,李淵活著的嫡子中,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個人有資格繼承大統。李建成、李元吉已經被殺,把他們的後代殺掉,李世民成為血統上唯一正統繼承人,這在古代注重血統的傳統中非常重要。

    第二是防止李建成、李元吉政治勢力復辟。李世民的上位是非法而且殘忍的,這在注重倫理道德的封建社會是不可容忍的!李建成、李元吉的後代成人後,在道德制高點上很容易佔據上風,政治勢力很容易形成為正統。李世民防患於未然、斬草除根,就是為了防止李建成、李元吉政治勢力死灰復燃。

  • 3 # 大鵬歷史觀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四位皇帝一直後世流傳下來,唐太宗因 玄武門之變這個難以避免的汙點,也一直伴隨著他流傳下來。

    玄武門之變的起因無疑是唐朝初期的一場政治變革,如果沒有權利的驅使也不會發生這一場皇室成員們的鬥爭。李世民南征北戰為建立唐朝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太子一直是比他年長的哥哥李建成、太子雖然是一個宅心仁厚的人、可惜的是自己搭檔齊王李元吉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幾次促使太子李建成來合夥一起謀害秦王李世民。可惜的是幾次都沒有成功。

    秦王李世民在外征戰多年幕府中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有,對於太子的這一些詭計他們早已沒有耐心了,雖然李世民猶豫不決不想這麼做,但是在各個曾經和他一起南征北戰將士們的言語下、如:尉遲恭和長孫無忌所言:我們跟著秦王在戰場撕殺就是為了今後的富貴、如秦王還是一直猶豫不決我們就各自歸隱山林,這些話讓李世民最後還是選擇了玄武門之變這一決定。

    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本來是答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請求不殺他們的後人的畢竟是自己的親侄子、在逼高祖李淵退位時,李淵也希望他不要傷害自己的孫子、那為什麼李世民後來就反悔了呢?

    李世民當時是不想這樣做可是下面的謀士就給他提建議、說“淮南王劉安” 這個故事相信瞭解歷史的都知道,淮南王的父親劉長造反沒成功被流放、後來死了。這事漢文帝知道後心中過意不去、就封劉安為淮南王、誰知淮南王不知恩圖報後來勢力大了反而起兵造反。

    李世民一想自己有十個侄子而且還都封王了,一個有能力的都能如此、如果今後這十個聯合一起反抗自己那了得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將他們全部處理了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 4 # 老實人侃歷史

    當然是斬草除根了。

    根據《資治通鑑唐紀》記載:

    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屬籍。

    李世民殺了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一共十人,並且還在宗室的名冊上除去他們的名字。這十人分別是: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鉅鹿王李承義,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

    其實原本李淵在退位前曾請求李世民不要斬草除根,放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孩子,李世民當時也答應了。但後來,有人提起了漢朝時期的淮南王劉安,這讓李世民下了殺心。淮南王劉安是漢武帝劉徹的叔叔,叔叔鬧起了革命,想從侄子手上搶奪天下,但最終失敗。同時,結合唐朝之前,尤其是南北朝時期因皇位而發生的各種慘案。正所謂“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如果李世民讓這些侄子活下來,日後可能會釀成更大的禍端。

  • 5 # 安思講歷史

    來咯,這個問題安思來答 。

    要說中國古代的偉大皇帝,首先會想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其中這四位絕對是千古一帝,是最有能力的四位帝王。其中“唐宗”就是說的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國泰民安。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可是就是這樣也掩蓋不了玄武門之變的事情。

    李淵本來是老謀深算之人 ,隨唐朝的統一和穩 固 ,其進取心消退 ,面對其二子爭奪皇位繼承權的行 為 ,他處於矛盾之中 ,他的本意是避免骨肉相殘 ,使 其子各安其位 ,在處理其關係時 ,既想維護李建成的 太子地位 ,但由於李世民功高勢大 ,又不忍對李世民 有大的損害 ,結果並沒有平息紛爭 ,反而使矛盾更加 激化。玄武門事變前夕 ,太子建成努力維護與世民的關係 ,但也試圖削弱世民勢力 ,以圖穩 定地位。唐朝初 二人的努力均未能阻止世民發動久有蓄謀的玄武門 之變。唐朝建國初期 ,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 隨統一戰爭的結束而愈演愈烈 ,終於爆發了一場生 死之戰 ,即玄武門之變。由於這次政變是以李世民的 勝利而告結束 ,貞觀年間以房玄齡為首的封建史臣 , 從為尊者諱的角度出發 ,對唐國史做了有利於李世 民的修改 ,使事變的真相被掩蓋 。

    野史相傳,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殺死長兄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並脅迫父皇李淵退位後,本欲放過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個年幼侄子,然而一個謀士卻以西漢淮南王劉長自殺,其子劉安繼任淮南王,繼續潛心籌劃謀反為例,終於勸得李世民痛下殺手,斬草除根。歷史上並沒有什麼“謀士以西漢淮南王劉安故事”勸諫李世民,促成他殺戮十個侄子的記載。難道他真的會忌憚幾個奶娃娃不成?

    歷史上劉安的父親劉長造反,失敗後被流放。當得知劉長已經去死的時候,漢文帝心中過意不去便封劉安為淮南王。並且可以世襲。誰知劉安不但沒有知恩圖報,反而起兵造反。李世民之所以要連殺十個侄子,固然極其殘忍,確實可以說是為了“杜絕後患”,但絕不僅是為了自己的皇位更加安穩,他為的另有其人——那就是豁出性命跟著他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天策府諸將們。

    比起為爭皇位勢同水火的李建成、李元吉,還是尉遲恭等誓死效忠的大臣更好似李世民的親兄弟一般,稱得上“恩若骨肉”。尉遲恭於玄武門事變當日,親手殺死齊王李元吉,囚禁並逼迫李淵讓位,他此舉沒有半點對李唐天子和皇室的敬畏。李淵若不當場屈服,多半也要跟著二個兒子一起下地府了。而與尉遲恭類似的天策府諸將尚有多人。他們與其說是降伏於大唐,不如說更多是降伏於秦王。對李淵這個皇帝的忠誠,皆未必比曹仁許褚們對漢獻帝的忠誠更高。李世民闖進皇宮,和李淵父子抱頭痛哭這溫情脈脈一幕後,緊接著史官在那之後的記述,便是李淵在李世民脅迫下下旨,連殺十個年幼的孫兒。

    而李世民此舉,就是給天策府功臣們的安心丸,讓他們免除兔死狗烹之憂。否則的話,這些追隨他發動政變的功臣們自然會擔心,李世民會不會等小孩子長大以後,給他們封王,以安撫了李氏宗族,把殺李建成李元吉、逼李淵退位的責任,全往尉遲恭們身上一推,甚至任由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孫對他們大肆報復,而自己依舊是兄友弟恭一代聖君。

  • 6 # 蒙B歷史課堂

    當然是為了斬草除根,徹底斬掉所有的政治威脅。

    把這一部分人剷除之後,可以徹底剷除這一部分人對李世民在政治上的威脅。

    也可以使他們這一個幫派在以後的所有的政治和經濟軍事當中,都無法實質上威脅到李世民以後的皇權地位。

    如果不剷除他們,那麼這些人會必然會重新糾集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與李世民在朝廷,甚至在朝廷之外進行對抗,就像厄武則天朝廷之朝廷的時候,其他的理性皇族反覆不斷的發動各種奇異勾結外族等等。

    這種事情不只是李世民做過以後的各個皇帝凡是多位產生的皇帝基本上都做過。

  • 7 # 龍山史劍仙

    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不僅殺死了十個侄子,還殺死了高祖李淵的幾個年齡大一點的庶子!他這樣做的原因有四。

    一,為了保持自己這一脈是高祖唯一嫡子的血統純正!

    眾所周知,高祖和竇皇后生了四個嫡子。長子為太子李建成、次子為秦王李世民本人、三子趙王(追封)李元霸、四子為齊王李元吉!李世民既然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了太子和齊王,如果把侄子赦免了罪行。那他們長大後肯定會和自己這一脈的後人爭奪大唐皇位。歷史上劉邦的子孫,南朝宋、齊、梁、陳都曾經爆發了內亂。所以李世民這樣做也是杜絕了可能發生的內亂,可以保持國家的強盛和穩定!

    玄武門之變中被弟弟殺死的太子李建成!二,為了防止李建成、李元吉的政治勢力把他們當作反對李世民的大旗。並且為太子、齊王復仇!

    玄武門之變後,太子,齊王的舊將薛萬徹、馮立、薛萬均等拒不投降,反而集兵瘋狂進攻玄武門,相持不下時在薛萬徹的提議下,竟然想進攻空虛的秦王府。要不是秦王和尉遲敬德割下太子和齊王的頭顱,扔給他們看,秦王一黨就要死無葬身之地。如果太子和齊王侄子被他們控制或者支援,對於秦王和貞觀功臣都是致命的威脅!

    玄武門之變的第一功臣,吳國公尉遲敬德,他殺齊王,入宮恐嚇高祖,迫使高祖李世民為太子!

    三,為了防止皇族內部的自相殘殺!

    歷史上漢文帝繼位後,淮南王劉長殺人犯罪,文帝赦免了他,他羞慚自殺而死,文帝可憐他,把淮南國一分為四,把長子劉安仍舊立為淮南王,誰知道他非但不對皇帝感恩戴德,反而在武帝事情謀反,導致他被滅族,淮南國被朝廷撤銷!正是因為歷史之上皇族內部鬥爭激烈,所以李世民殺死他們,雖然名譽上不好聽,實際上一勞永逸,解決了一切麻煩!

    李世民殺侄四,為了安撫大力支援他的秦王府舊將!

    李世民領兵之後,和秦王府的將領相處的比較親近,在他繼位前後,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出力較大,他們非常擔心他們(李世民的侄子們)長大成人後找他們報仇雪恨,更擔心到時候李世民偏向他們,把自己這些人當做替罪羊,殺死以安慰他們受傷的心靈,所以他們拼命勸說,甚至威脅李世民殺死他們,因為他們已經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所以後來李世民只能殺死自己的侄子們安慰自己夥伴的心,告訴他們,自己已經不給自己留後路了,自己和他們永遠都是一條心!

    結語:李世民也做到了這一點,他和那些秦王府舊將不是結拜為兄弟,就是結為兒女親家!如李世民的嫡長女嫁給了長孫無忌的兒子、李世民的女兒、清河公主嫁給了程咬金的兒子程懷亮、一個女兒嫁給了秦瓊的兒子,高陽公主嫁給了房玄齡的兒子房遺直、一個女兒嫁給了杜如晦的兒子杜荷,衡山公主許給了魏徵的小兒子魏叔玉(魏徵死後,太宗悔婚)!可以說,太宗和他們算的上共患難,同富貴了!

  • 8 # 歷史漫談課

    是的,斬草除根。

    玄武門之變是唐初李世民為了奪取帝位而主動出擊的及其重要的宮廷政變,徹底改變了唐朝政治走向。

    透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手刃兄長太子李建成,弟弟齊王李元吉。最終逼迫父親李淵立他為太子,不久又將皇位傳讓於他。

    李淵(劇照)

    眾所周知,李建成是李淵嫡長子,親自冊封合法太子之位,建成為人寬厚仁和,平易近人,加之唐朝剛起兵的時候親自指揮一軍隊進攻長安,及被派往河東征兵起事,穩住大後方,這些都立下汗馬功勞。唐朝攻佔長安,宣佈建國定都長安後,建成退居二線輔助李淵一同處理軍國大事,李世民則派往前線東征西討。

    綜上, 李建成有合法太子之位,功勞大,待人平和,有威望,所以他的政治勢力集團根基頗深。 比如後人熟知的魏徵等。

    李建成(劇照)

    考慮到以前熟知的趙氏孤兒,漢宣帝即位的故事,就知道為何李世民要斬草除根了。李建成的後代擁有合法的皇室身份,如果留著,萬一李世民以後有個什麼意外一下無法掌控朝政,難保李建成的舊勢力不會把李的後代推舉出來作為號召發動宮廷政變,然後趁機奪取帝位,這些舊勢力做輔助大臣掌握實權,也不是不可能,如霍光等。

    所以李世民為了自己和子孫還有他的江山,所以就幹出了極其殘忍的舉動,狠心將他們的後代全部斬。

    李世民

    李淵得知李世民要殺了自己的孫子,立馬就去哀求李世民放過他的孫子們,但是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已經動了殺心,怎麼可能說不殺就不殺,所以即使是自己的父親哀求自己,他也不會有任何動搖,依然下令斬殺十個侄子。

    李淵這時候看李世民對他的哀求不為所動,於是悲痛欲絕的吼道:“汝殺吾子孫,他日汝子孫亦復如此”,可見這時的李淵是有多悲痛,居然發下這樣的毒咒。不過李淵的心情,作為常人來講,還是能夠理解的,畢竟在一天之內失去兩個兒子,這一下又要失去10個孫子,這個事情放在誰身上都是悲痛欲絕。

    後世也證明了,李承乾謀反,武則天篡唐,李旦,李顯,太平公主,李隆基等,李世民的後代子孫相互殺個不停。

  • 9 # 煙雨踏秋殤

    李世民作為唐朝時期最有代表性的君主,在我們後代很多電視劇中都將他描寫的風流倜儻、英明神武,但是實際上哪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呢,在歷史背後隱藏的是什麼,玄武門之變真實情況又是什麼樣的呢?

      一、 玄武門之變

      史書上記載,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兩個兒子,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是跟隨父親一起征伐天下的厲害人物,而在李淵上位之後就因為李建成沉迷女色、不諳政事,想讓李世民當太子,但是李建成作為嫡長子並不願意,於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聯合組成太子黨排擠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戰不斷,手下擁有大量兵力,就在李世民逐漸被排擠到邊緣時,他奮力一搏,在玄武門將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擊殺,並且強迫李淵將自己改為太子,繼承了皇位。

      二、 斬草除根

      李世民在殺害了自己的兄弟之後,迅速的用自己的兵力控制了整個京城,將死去兄弟的親屬都抓了回來,當時手下的謀士都告訴李世民要斬草除根,否則以後會有大亂。父親李淵卻苦苦哀求李世民留下血脈,但是李世民是從血風腥雨中走出來的人,他面對這種局面殺伐果斷,遂將這些親屬殺死,其中包括10個侄子。

      在殺害之後,李淵痛苦地跟李世民說,你今天殺我的子孫,以後你的子孫也會這樣做。李淵的十多個孫子全部被害,這作為一個爺爺當然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但是作為野心勃勃的反叛軍,李世民決不能有任何心軟,對於這些殘留的危險,一定要將他們在襁褓中毀滅。

      但是實際情況可能並不是這樣,司馬光認為這一段歷史可能被渲染、修改過,能一起攻打下天下的人能無能到哪裡去呢?實際情況可能就是李世民作為一個起兵反叛的皇子覺得這非常不光彩,這就是他找的藉口。

      但是實際上歷史上有很多這種情況出現,每一個王朝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李世民雖然這樣做不光彩,但是隨後的貞觀之治幫他抹去了大部分的汙點,所以說皇朝的變動是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這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李世民成功篡位之後,將妃子全部納入自己的後宮,對於李世民來說這一段歷史是他擦不掉的汙點。李世民的勵精圖治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用自己的成功來證明他的篡位是正確的,貞觀之治讓唐朝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我們感到嘆息的是有一位君主做了不仁義的事情,我們感到慶幸的是李世民帶領下的唐朝成為歷史上的典範。

  • 10 # 翼德繡房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王朝,跟現代化的今天一樣,那時候就有很多不同膚色的外華人來到唐朝的京城腳下,生活在京城裡,可以說那時候的大唐王朝已經非常的開放了。

    而李世民創造出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貞觀之治,讓百姓修養生息、安定生活,他能有如此高的成就,離開不了他的智慧和雄才偉略。

    回答題主的問題前,我們先聊一聊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

    當年的隋朝末年,天下已經大亂,百姓生活與水深火熱之中,各地的起義軍紛紛響應,李淵也開始帶兵平亂,不久就攻入長安,建立了唐朝,李淵登基後封李世民為秦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

    之後的秦王李世民開始對外開疆擴土,平定了天下的叛軍和義軍,慢慢的李世民名望高過了李建成,太子李建成開始對李世民有了不義之心——除掉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世民明爭暗鬥了許久,李建成還開始和四弟齊王李元吉一起聯合害李世民。

    李世民知道,事情已至於此,後續的發展肯定有個你死我活,在這種情況下,不如先發制人,先佔上風。

    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提前埋伏與此的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迅速控制了皇宮,逼李淵封他為太子。

    李世民控制了皇宮之後,他的部下已經抓來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個兒子,李淵苦苦哀求不要殺害自己的孫子,最後還是被李世民下令殺死了。

    李世民為何把侄子都殺死,是斬草除根!

    答案是肯定的,李世民殺掉自己的親侄子,一是為自己考慮,二也是為大唐的未來考慮。

    首先為自己,如果等十個侄子長大的一天,得知自己的父親是被李世民害死的,那麼他們肯定會報殺父之仇,到那時李世民不知道得吃多少苦頭,怎麼死都得看十個侄子怎麼個做法了。

    然後是為大唐,李世民既然已經稱帝,那麼有一天一定要傳位給自己的子嗣,如果十個侄子加進來爭皇位,那到時候的大唐帝國就會亂的一塌糊塗,還可能到沒有君主的地步。

    總得來說,這些都是李世民不想看到的。

    翼德結語

    殺死自己的親侄子,這是一種人道問題,但是那時的李世民確實只能這麼做,為了自己、也為了大唐未來的安寧與繁榮。

    因此李世民殺死自己的侄子,毫無疑問就是要斬草除根。

  • 11 # 金張許史

    高祖和竇皇后有四個嫡子,分別是長子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在玄武門事件當中,他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殺死了。如果不將自己的侄子殺死,那麼他們長大以後,一定會與自己的後人繼續爭奪大唐的皇帝之位。在歷史上,就有過類似事件的發生。所以李世民為了防止內亂髮生,保證國家的強盛和穩定,也是為了保證自己純正的血統,所以將侄子殺死了。

    《資治通鑑唐紀》記載:

    建成子安陸王承道、河東王承德、武安王承訓、汝南王承明、鉅鹿王承義,元吉子梁郡王承業、漁陽王承鸞、普安王承獎、江夏王承裕、義陽王承度,皆坐誅,仍絕屬籍。

    在玄武門之變之後,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仍然有拒不投降的,不僅不投降,反而是集結了更多的兵力進攻玄武門。在兩方都相持不下的情況之下,太子和齊王的部下決定進攻秦王府,這時正是秦王府空虛的時候,如果不是秦王和尉遲敬德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頭顱割下來扔給他們,秦王一黨很有可能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如果不將這些人殺掉斬草除根,政治勢力再一次聚集,很有可能會導致李世民的政治地位受到威脅。

    在歷史上,皇族內部的爭鬥從來沒有斷過。在漢文帝繼位之後,淮南王犯了殺人的重罪,但那時候漢文帝將他赦免,他自己也羞愧自殺死了。漢文帝憐憫,他便將淮南國分為四部分,將他的長子立為淮南王。可是沒想到,新任的淮南王不但不感激皇帝,反而謀反了。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鑑以後,市民為了防止自己皇族內部出現激烈的鬥爭,所以將人全部殺死了。雖然有損名譽,但是卻是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在李世民領兵之後,他與秦王府的將領相處的都很好。在他繼位的前後,像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其他都是很忠心的,用了很大的心力將他推上皇帝之位。而李世民繼位以後,曾經的秦王府舊將比較擔心李世民的侄子長大以後對他們實施報復,也害怕李世民會因為血親關係偏向他的侄子們。為了自保,這些就將也是勸說過李世民的。所以當時為了安撫他們,加上李世民自己有所考量,就將侄子全部殺死了。

    可以想象一下,當時太子李建成34歲,李元吉24歲,他們的孩子最小的可能剛會走路,當時李世民想將親信把全部殺掉,還好尉遲敬德出來阻止說:

    “一切罪惡,只在兩個元兇!既然已經誅殺,就不能再擴大打擊面,這樣無法使人心安定。”

    總而言之,經過多方面的考量,也是為了斬草除根,李世民將自己的侄子們都殺了,穩固了自己的皇權,也安撫了人心。雖然說殺死了自己的侄子是一件殘忍的事情,對名譽有損害,但是不得不說,這種做法避免了很多麻煩。

    參考文獻:《資治通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戰時期日本兵到底有多矮?真的是1.55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