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潮哥1495582530712

    孫堅並沒有依附袁術,當初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孫堅任先鋒,袁術管糧草,由於袁術聽信讒言,糧草出了問題導致孫堅軍心內亂,還險些喪命。因此,孫堅與袁術結怨。

    孫堅之子孫策確投奔依附了袁術一段時間。其原因就是,自從其父逝後,暫居江南,由於他的母舅太守吳景和徐州陶謙不和,所以就帶著家屬(包括孫權等)搬遷到了曲阿,而他則帶領老部下投奔了袁術,寄人籬下,在謀士的策劃下,在合適的機會下,返回了江東,創立了吳國基業。

    *發光的金子

  • 2 # 山有扶酥

    我來回答。孫堅投靠袁術這撥操作,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孫堅當時的職位是長沙太守,他積極響應袁紹組織的討董軍事聯盟。從長沙一路北上,路過江陵殺荊州刺史王睿,路過南陽殺太守張諮,可謂是遇佛殺佛,勢不可擋,然而孫堅卻拱手把南陽郡獻給袁術。孫堅殺死王睿後為什麼不割據荊州?或者割據南陽也行啊!憑什麼甘願當作袁術的急先鋒?我想題主想問這個吧!

    孫堅難以立足荊州

    我認為孫堅實在是迫不得已,不要以為殺了荊州刺史就能佔據荊州。當時荊州的水深得很,當地豪強宗族已處於自保半割據狀態,沒有他們的支援,荊州不是想佔就能佔的,何況他剛殺了朝廷命官。就算佔據荊州也沒人提供糧草。比如不久後新任荊州刺史劉表,聯絡荊州地頭蛇蒯氏兄弟、蔡瑁等人,大擺鴻門宴,殺害了50多家豪強宗族首領,才得以站穩荊州的。所以寒門出身的孫堅,人脈威望都不足,想要佔穩荊州難啊!

    投袁術有利於提高社會地位與威望

    孫堅沒有顯赫的家世,跟寒門沒區別,他能當上長沙太守主要是靠自己卓越的戰功。他曾參與過征討黃巾軍、征討韓遂作亂等重要戰爭,後來長沙郡盜賊四起,朝廷就任命孫堅為長沙太守。寒門出身的孫堅恰恰與袁氏兄弟形成鮮明的對比。袁術袁紹出自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家族,其社會地位,家族威望都是孫堅無法比擬的,所以袁紹才能輕而易舉的發起討董聯盟。孫堅投靠袁術有利於提高自己的威望。

    孫堅缺糧草和補給

    別看孫堅那時候兵力不少,但是他有致命缺陷,那就是缺少糧草與補給。他殺南陽太守張諮的理由就是“道路不通,軍資不具”,可見他缺糧問題很嚴重。為什麼不從長沙調運糧草?這個依然行不通。此刻劉表已經上任佔據荊州了,後路已斷,別說調糧草,此時長沙都是別人的了!孫堅沒糧沒後路,就只能投靠袁術。袁術缺兵不缺糧,跟孫堅互補性很強。

    孫堅及時站隊,避免自己是眾矢之的

    在看看討董軍事聯盟,非何黨就是袁黨,孫堅能排上位置嗎?濟北相鮑信、河內太守王匡等是何進餘黨。就連袁紹曾經也是何進的心腹,與曹操、陳留太守張藐還是好朋友。看孫堅呢?和他們毫無瓜葛,啥黨也不是,豈不是成孤膽英雄了。

    不僅如此,張溫討伐韓遂時,孫堅和董卓同為張溫的部下。由於董卓不聽號令,孫堅就勸張溫殺了董卓,這就嚴重的把董卓得罪了,董卓豈能放過他。更可怕的是,由於孫堅和董卓共過事,在討董聯盟的眼裡,他又被歸類為董黨。這裡外裡不是人,一不小心就成為眾矢之的,哪有孫堅的立足之地?只有及時站隊表明態度,才是生存之道,所以殺張諮獻南陽投袁術就說得通。

    生於亂世之中,誰也不能獨善其身,孫堅如此,袁術袁紹亦如此!

  • 3 # 文青聊史

    孫堅不是“傻白甜”,作為一個草根軍隊,跟著袁術的好處太多了,另外,他也沒有選擇。

    東漢末年,孫堅起于田野,帶領一群人馬走向諸侯之路,關於孫堅的描述有這樣一句話“容貌不凡,性豁達,好奇節”,簡短几個字可以看出孫堅的性格一定是大大咧咧的猛士。

    其一生最大的成就是討伐黃巾軍,隨後討伐董卓,最幸運的事就是生了一個好兒子,讓自己在死後也能成為皇帝。

    可是看孫堅一生,有一點讓大家非常的不解,就是孫堅為何在有兵馬的情況下還要去投奔袁術?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孫堅在年輕的時候僅僅只是一個縣城的小吏,但是因參與平叛黃巾起義,並且有功開始升官。

    隨後董卓禍亂朝廷,袁紹集結十八路諸侯去討伐董卓,孫堅也赫然在其中,這時候的孫堅已經有了數萬的人馬,但是在討伐董卓的時候卻投奔了袁術。

    我想當時如果諸侯任意一方得到了數萬的人馬,其勢力都會大增,要知道早期劉備可僅是帶領幾千人在來回打仗。但是孫堅這個傻白甜卻帶領整整幾萬人馬去投了袁術,原因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的部隊一口飯吃。

    因為在當時孫堅雖然有著大量的軍隊,但是奈何沒有一點糧草,根據記載,孫堅在投奔袁術之前,路過南陽的時候就向南陽太守索要軍糧,但是太守不給軍糧,這時候袁術聯絡了孫堅“跟著我,飯管夠”

    就這樣,在士兵面對沒糧食的情況下,江東猛虎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帶著人馬去跟著袁術混。

    其二:名氣

    前面也說了孫堅只不過是縣城的一個小吏,身邊的人都跟自己差不多沒有什麼名聲,所以就算有人馬但是就像雜牌軍一樣,這可怎麼能行。

    當時的袁術是何等身份?汝南袁氏聞名天下,四世三公的家族,且有哥哥袁紹這個大軍閥(雖然兩兄弟不合,但是怎麼說也是兄弟)跟著他準沒錯,至於為什麼不跟著袁紹?

    當時在南陽的時候袁術就已經給孫堅達成協議,袁術需要孫堅擴大自己的勢力,孫堅需要袁術給自己提供糧食,但是袁紹呢?八十萬大軍估計看不上孫堅這小小几萬雜牌軍,所以孫堅也沒有用熱臉去貼冷屁股。

    其三:提升自己的圈子

    孫堅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出身,所以自然沒有什麼名氣,身邊跟著自己的還都是一個老相識,這對於他夢想中的“做大做強”還差得遠呢,於是就得搭建自己的圈子,認識一個必要人物,這樣最起碼可以給自己提供一個幫助,袁術正好就是最佳的人選。

    在跟隨袁術之後,袁術自然沒有虧待孫堅,立刻封他為破虜將軍,這一下名氣起來了,圈子也都不一樣了,根據記載,孫堅跟周瑜、張昭等大族人都是在跟隨袁術之後認識的。

    總結

    在當時投奔袁術確實是最好的選擇,可以說如果不選擇投奔袁術,那麼我想後來就沒有跟魏蜀爭霸的東吳,歷史上也就少了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些讓人大叫精彩的戰役。

  • 4 # 東山匹夫

    孫堅布衣小吏出生,怎能和人家四世三公出身的貴族相比。人家家族根系發達,漢末大權族的代表之一,要想發達,投靠是自然之理。

  • 5 # 碼字的蝸牛

    前言:一、東漢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

    西漢承秦制,延續了三公九卿制度,但是到了東漢時期,在三公九卿制上進行了一定的修改,增加了察舉和徵辟。

    察舉:即地方州郡以“賢良”、“孝廉”、“秀才”等名目,把有名望、有“德行”的人推薦上去,經過考核,任以官職。

    徵辟,即由朝廷、官府直接徵召某人當官。

    導致這種選拔官員的制度出現,最主要的因素是書籍並未流通,知識主要掌握在世家大族中。因此到了東漢中後期,就連皇帝都對這種選拔官員的制度不滿。

    “今選舉不實,邪佞未去;權門請託,殘吏放手。”——漢明帝

    就因為知識掌控在世家大族之手,同時這些世家豪族又掌握了地方的行政及稅務等方方面面,所以這種制度反而造成了大豪族的出現——“世代為官”的豪族門閥、“儒學世家”門閥!

    二、孫堅家族只不過是個地方小豪族而已孫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

    《三國志》的作者是陳壽,作為那個時代的文人,同樣擁有著那個時代的印記,因此在三國志中,在介紹人物之前都會提上該人物的祖上。就如同西方文化那樣,貴族在介紹自己時,會述說自己是某某的兒子、孫子,再介紹自己。

    如袁紹:”高祖父安,為漢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還有曹操:”漢相國參之後……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可當介紹孫堅時,就說是孫武之後,根本就沒有介紹其祖父、父親的,而根據後來的《吳書》:“堅世仕吳,家於富”,從這裡可以推斷,所謂的“仕吳”,其實並非是官,而是吏。

    孫堅不是不想自立,而是那個時代根本就沒有他自立的機會

    前面一中提到了,東漢中後期,官員的提拔已經被門閥所掌控了。官員大都出身與世家、或者有才能的人都必須投附於世家豪族中,才能獲得出人頭地的機會。就連“大耳賊”劉備,都要投到盧植這樣的“儒學世家”門下學習。

    可在《三國志》中,透過武力值,獲得地方官員的讚許,而無需投附世家豪族門下的人不多,其中出名的主公就只有:董卓和孫堅二人。

    1、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也。少好俠,嘗遊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卓有才武,旅力少比,雙帶兩鞬,左右馳射。為軍司馬,從中郎將張奐徵幷州有功,拜郎中——《三國志 董卓傳》2、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唐,會海賊胡玉等從匏裡上掠取賈人財物……堅追,斬得一級以還。父大驚。由是顯聞,府召署假尉。會稽妖賊許昌起於句章……眾以萬數。堅以郡司馬募召精勇,得千餘人,與州郡合討破之。是歲,嘉平元年也。刺史臧旻列上功狀,詔書除堅監瀆丞,數歲徙盱眙丞,又徙下邳丞。——《三國志 孫堅傳》

    從《三國志》中不難看出兩人的經歷基本上是很像的,董卓在西北是靠豪情、義氣得到了羌人的認可,後來從軍後,屢立戰功,獲得晉升。而孫堅是小時候只不過是個縣吏,後擊敗搶劫的海盜後,得到個“假尉”(副職),後來又去平定叛亂,才在刺史臧旻的舉薦之下,獲得官身(請注意,在古代吏並非是官)。

    事實上,孫堅與董卓有過同帳為將的經歷,在剿滅黃巾軍主要叛亂之後,西涼的邊章、韓遂作亂,當時漢廷命司空張溫行車騎將軍,西討章等,孫堅是張溫帳下的參謀,而董卓是在外領軍的大將之一。孫堅曾經建議張溫殺掉董卓。

    堅數卓三罪,勸溫斬之,無不嘆息

    孫堅是太守,作為地方實權者為什麼要投附於一個黃毛小子?

    在《三國志》中,提到了,當董卓禍亂京城時,袁術連個正經的官職都沒有:

    董卓之將廢帝,以術為後將軍。術亦畏卓之禍,出奔南陽——《三國志 袁術傳》

    前面已經提及東漢時期的選拔官員,作為不是豪門世家的孫堅,雖然是地方實權人物,但並從未得到地方的豪族們的認可,這是其一——荊州刺史王睿素遇堅無禮。

    其二:孫堅這個長沙太守含金量不高。根據《三國志》的說法,他當上長沙太守的原因是——“時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眾萬餘人攻圍城邑,乃以堅為長沙太守“,後來剿滅了叛亂,並得到朝廷的認可,封為烏程侯。

    可根據後來的歷史程序,不難發現,孫堅這個長沙太守一直都沒能獲得地方豪族的認可,要不然,劉表成為荊州牧後,孫策、孫權佔據江東與劉表混戰時,長沙地區和三郡地區並沒有投靠舊主孫堅的勢力,反而是服從劉表抵抗孫策、孫權。

    (這裡可能是孫堅任長沙太守的時間不長,並沒有時間整合長沙區域,漢靈帝就死了,董卓也禍亂京城的因素在內)。

    其三:孫堅殺官了,而且還是殺了世家豪族的門人——“諸州郡並興義兵,欲以討卓。堅亦舉兵。荊州刺史王睿素遇堅無禮,堅過殺之”。王睿出身琅琊王家,世代豪族,東漢漢靈帝時期,荊州動盪,民間叛亂四起,朝廷派遣王睿和南陽太守羊續去平叛,後被漢靈帝封為安次侯。

    後來區星叛亂時,又與孫堅一起合圍叛軍,但是一直以來王睿很嫌棄孫堅的出身,在合作時就多言語上的鄙視孫堅。

    董卓禍亂京城時,孫堅帶著軍隊說是“清君側”“保衛皇帝”,可實質上第一時間是出兵襲擊了王睿,逼得王睿吞金自殺。

    最為關鍵的是,孫堅不僅僅殺了,而且還是殺了兩個:

    1、會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術得據其郡。南陽戶口數百萬——《三國志 袁術傳》2、比至南陽,眾數萬人。南陽太守張諮聞軍至,晏然自若。堅以牛酒禮諮,諮明日亦答詣堅。酒酣,長沙主簿入白堅:“前移南陽,而道路不治,軍資不具,請收主簿推問意故。”諮大懼欲去,兵陳四周不得出。有頃,主簿復入白堅:“南陽太守稽停義兵,使賊不時討,請收出案軍法從事。”便牽諮于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孫堅傳》

    其四:孫堅殺了荊州刺史王睿後, 名義上的出兵攻打董卓,實為帶隊離開了長沙尋求政治庇護。可是當到達南陽後,軍隊糧草沒了,這個時候其主薄提議孫堅殺掉南陽太守張諮,搶了軍費和軍糧。

    一個出身低微的人,領著軍隊殺了朝廷命官,還是世家豪族的名士,和董卓有什麼兩樣?

    所以這裡面有黑幕的,當時的袁術是——術亦畏卓之禍,出奔南陽。而孫堅剛好也在這個時候突然暴起殺了南陽太守張諮,給袁術提供了一塊良好的根據地——南陽戶口數百萬。

    而孫堅獲得了什麼?

    獲得了四世三公,勢傾天下的袁氏家族嫡子的庇護(袁紹是庶長子)!才能避免因殺了世家豪族的子弟,而被天下唾棄、追殺的危機。

    要不孫堅就只能選擇攻打潼關,作為出頭鳥,被董卓殲滅掉,要麼就乾脆領兵全面投降董卓(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孫堅早先已經得罪了董卓)。

  • 6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孫堅身逢亂世,白手起家,不像曹操,袁紹、劉表、等人都是官宦出身,他們三人出仕即巔峰,而孫堅得透過自己的自身努力,而立足於亂世,但是因為當時割據勢力已經成行,孫堅兵少糧少,為求自保,孫堅只能委身於袁術處,跟隨袁術南征北戰。

    筆者現在透過還原歷史闡述孫堅為何不自立,而是依附於袁術。

    東漢末年軍閥孫堅(見此圖)第一,袁術家族四世三公,孫堅希望藉助袁術的影響力立足於亂世。

    袁術出身於東漢四世三公,乃名門後裔,家族為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是司空袁逢之嫡次子,他是司空袁逢正妻所生,而他的哥哥袁紹則是司空袁逢的妾所生,所以說袁術的身世正統,並且顯赫,是一名不扯不扣的貴族。

    《後漢書》:袁術字公路,汝南汝陽人,司空逢之子也。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舉孝廉,累遷至河南尹、虎賁中郎將。

    而孫堅出生則略顯卑微,父親只是一個市井之人,在一個普遍看重出身的東漢亂世,即使孫堅已經小有名氣,但因為出身問題,得不到朝廷的重視,因此孫堅急需藉助一個在東漢政府裡有這舉足輕重的位置的家族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就這樣,孫堅投入到了袁術的陣營裡。

    孫堅因為自身出身不好,沒有顯赫的身世,在這東漢末年亂世之際,必須要藉助一個強人來增加的自己的知名度,影響力。所以投入袁術帳下。

    名門之後袁術(上圖),孫堅率兵來投袁術(下圖)第二,袁術乃“士人”一員,大將軍何進一死,袁術成為最大的“士人”首領之一,孫堅看重袁術,更多的是看重袁術背後的“士人”勢力。

    大將軍何進在與宦官的鬥爭中,身死人手,“士人”勢力群龍無首,就此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支援袁紹,一部分支援袁術。

    有了袁術的支援,就等於有了他背後的“士人”支援。畢竟漢庭內的文人、貴族、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孫堅對袁術是言聽計從。

    後來,袁術看孫堅很聽話,所以開始扶持孫堅,於是,袁術就表奏孫堅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成了封疆大吏的孫堅,對於袁術更加感恩戴德。

    《三國志》:前到魯陽,與袁術相見。術表堅行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

    得到了袁術和他背後“士人”勢力支援的孫堅,得到了最大的回報,成為了封疆大吏,至此,孫堅對袁術是言聽計從,以致於自己在聽命袁術的命令攻打荊州劉表時,身死人手,(不過這是後話)。

    袁術背後的“士人”勢力,(上圖),成為封疆大吏的孫堅(下圖)第三,袁術佔據揚州,兵多糧多,而孫堅缺兵少糧,需要補充軍需,不得以,孫堅投入袁術帳下。

    袁術依據江南之地,水稻之鄉的揚州,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不愁兵,不愁糧,又可以依據長江天險,劃江自治。

    此時的孫堅雖然勇猛,但因為沒有地盤,不能自給自足,此時恰逢群雄並起,孫堅隨時都可能被其他的諸侯吞併,所以權衡之下,投入有兵有糧的袁術的帳下,儲存自己的實力。

    所以說,孫堅依附於袁術後,不僅兵員和糧食得到補充,而且在這亂世之際,穩穩立足。

    揚州城內興旺發達,人多,糧多,(上圖)和(中圖)。孫堅依靠袁術補充軍需和兵員,終於立足於東漢亂世之際

    第四,袁術和孫堅互相需要,互相成全,孫堅“依附”袁術成為雙贏的結果。

    孫堅依附袁術,兩個人互利共生,互相成全,具體的事例有:

    ——孫堅依附袁術,共同抵禦董卓:早在黃巾之亂的時候,孫堅就和董卓有矛盾,力勸張溫誅殺董卓,董卓事後聽說此事,惱羞成怒,與孫堅勢同水火,後續,董卓依靠西涼軍攻入京師,挾天子以令群臣,權傾朝野,對於孫堅展開報復行動,孫堅為求自保,主動投入袁術帳下,共同抵禦董卓。

    《三國志》:堅時在坐,前耳語謂溫曰:“卓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溫曰:“卓素著威名於隴蜀之間,今日殺之,西行無依。”堅曰:“明公親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賴於卓?觀卓所言,不假明公,輕上無禮,一罪也。章、遂跋扈經年,當以時進討,而卓雲未可,沮軍疑眾,二罪也。卓受任無功,應召稽留,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示威者也,是以穰苴斬莊賈,魏絳戮楊幹。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溫不忍發舉,乃曰:“君且還,卓將疑人。”堅因起出。

    ——袁術手下大將紀靈、張勳皆是平庸之輩,孫堅加入,如虎添翼:袁術手下無良將,紀靈、張勳等將領皆為鼠輩,後續孫堅的加入,袁術手上就有了攻城拔寨的大將,至此,袁術可以和劉表、袁紹、董卓等強人一決高下了。

    ——孫堅擊敗董卓,攻進洛陽,得到傳國玉璽,上交於袁術:孫堅在洛陽城外擊敗董卓,在城內又擊敗呂布,無意間還得到了傳國玉璽,獻給袁術,使的袁術有問鼎天下的機會。

    《後漢書·董卓列傳》卓自出與堅戰於諸陵墓間,卓敗走,卻屯黽池,聚兵於陝。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覆破走。

    正所謂,千軍易得,良將難求,有了孫堅這位良將,袁術敢於產生問鼎中原之心。不在懼怕各方諸侯,在各路諸侯中,獨具一檔,。

    孫堅雖然沒有自立,但是依靠這袁術這位強人在背後的鼎立相助,漸漸的成為了東漢政權中不可忽視的一個軍閥。

    所以說在孫堅依附袁術的問題上,兩方皆為獲利方。

    袁術手下大將紀靈,乃東漢鼠輩將領,見(上圖),(中圖)為孫堅攻入洛陽城,(下圖)為孫堅向袁術獻上傳國玉璽。

  • 7 # 揚生解史

    孫堅依附袁術,主要是如下兩個原因:

    一、孫堅在興兵付伐董卓前,逼死了荊州刺史王睿,又殺掉了南陽太守張諮。孫堅先後殺了朝廷兩名官員,這可是惹了大禍,他只能投靠袁術,袁術不僅幫他擺平了此事,還奏請朝廷封他為破虜將軍,兼領豫州刺史。

    二、孫堅出身草根,早期沒有自己的地盤,糧草也不濟。只能投靠在袁術這棵大樹下,為袁術出戰。這與劉備早期投靠曹操、劉表等人是一樣的。

  • 8 # 穩穩的幸福6174

    在袁術新的生涯中,一個與他關係最為密切的人,這就是孫堅。

      如果離開孫堅,袁術割據南陽,進而據有豫州,並窺伺荊州,將難於實現。當董卓控制朝政時,“(袁)術亦畏(董)卓之禍,出奔南陽”。

      南陽郡屬於荊州,“戶口數百萬”,十分殷實。不言而喻,袁術的目的首先在於奪取南陽,其次則是企圖佔有荊州全部。

      不能排除歷史的偶然因素,幸運降臨到袁術身上。

      孫堅率領一支勁旅前來南陽。

      孫氏家族在江東是寒族庶民,《三國志》記載孫堅“世仕吳,家於富春”。

      《三國志》記載孫堅17歲就單挑群盜,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孫堅在長沙起兵會盟。

      孫堅以長沙太守名義躋身於反董卓盟軍的行列,矛頭不指向敵人,反而進攻同一營壘的荊州刺史王睿,迫使其自殺,進而又誘殺了南陽太守張諮。

      孫堅雖手握重兵,但既缺少高層次的社會地位,加以進攻王睿、誘殺張諮,又使其處於四面楚歌之中。

      對袁術來說,這正是佔有南陽的大好時機。

      袁術聯絡東漢政府新任命的荊州刺史劉表,再由劉表推薦,袁術輕而易舉的取得南陽太守職位。

      如何對待孫堅?袁術既聯合劉表迫其離開荊州,反過來又利用孫堅,以奪取豫州。

      袁術推薦孫堅為豫州刺史,從此建立了長期“同盟結好”的關係(《三國志·吳志·孫策傳》注引《江表傳》)

      孫堅進軍,得到豫州各郡響應,一直打到洛陽近郊,而袁術又“盡有南陽之眾”。

      袁、孫聯盟,成為這一地區的重要割據勢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沙糖桔栽種時怎麼施肥?如何施壯果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