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美文坊
-
2 # 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莫過如此
謝邀:社會學是專門研究人類社會整體動態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功能是為國家行政提供有施政參照價值的社會動態人心動態和由外部原因引起的各種社會現象動態原因。它和我們的生活關係就是及時的幫政府決策護航,提供人民生活的執行趨向,比如房價漲了引起各種社會和人民心態的改變,讓政府管理層可以針對這些動態所產生的矛盾和問題用政府行政手段等進行干預,來使人民更平靜舒適安全和睦的生活。社會學經典書籍推薦:
在這浮躁的世界裡,你要做個清醒的人。做個靜氣淡定的女人這是一個浮躁的,這是一個喧譁的世界。只要你放下名利,看輕得失,笑迎成敗,坦對榮辱,心就會靜下來,神就會定下來。任外面世界多精,任外面熱浪滾滾。不為外面所惑,不為外面所擾,能保持一份內心寧靜,這就要成為一個靜氣淡定的女人。宋程頤說靜後見萬物,自然皆有春意,明與弼則說淡如秋水貧中味,和似春風靜...
-
3 # 老王講英語推薦書目7《中國社會福利》
作者梁寶霖等
推薦書目8《城市發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美)劉易斯•芝福特著
推薦書目9《地緣和血緣》作者王曉毅
推薦書目10《中國社會學思想史》作者王雅斌
-
4 # 刀神傳說
推薦四本社會學經典之作,希望喜歡。
(刀神李流水 一刀斷流水 劍聖陸青山 一劍斬青山)
作者闡述了自然法理論、法和法律定義,法律與政體關係,以及政體分類、各種政體的性質和原則等問題。闡述政治自由和三權分立學說,並以英國為例提出了君主立憲制的政治主張。論述了自然條件同政治法律的關係,認為自然地理環境對社會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約性。論述了法律和工業、商業、貨幣、貿易、人口及宗教等關係,主張興辦工商業,發展貿易,反對橫徵暴斂,促進國際交往和世界和平。並論述羅馬繼承法和法國民法的起源和變革。強調嚴格區分各種法律規定的範圍和制定法律應遵循的原則及其應注意的問題。
埃利亞斯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家,《文明的程序》是埃利亞斯的成名之作,出版後轟動西方世界,成為暢銷書。我們習慣把文明看成一種擺在我們面前的現成財富,但在埃利亞斯看來,“文明的表現”絕非天然如此,文明是一種過程,是歷經數百年逐步演變的結果,是心理逐步積澱規範的結果。傳統社會學把人和社會看成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實體,而作者推翻了這種兩分法,提出兩者不可分割,正是宏觀的社會和微觀的人之間的互動激盪形成了個人、國家乃至社會的整個文明的程序軌跡。本書提供了一種新的歷史研究方法:不僅研究社會經濟,而且考察人的情緒氣質和思維方式的變遷;不僅重視重大事件,也從小處著手,探討人的行為舉止和日常生活,以小見大。 作者將歷史學、政治學、心理學、經濟學、種族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等熔為一爐,使這部作品成為20世紀不可多得的一本百科全書式的人文經典讀本。
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他自1894年始,寫下一系列社會心理學著作,以本書最為著名;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響的,也是這本並不很厚的《烏合之眾》。古斯塔夫・勒龐在他在書中極為精緻地描述了集體心態,對人們理解集體行為的作用以及對社會心理學的思考發揮了巨大影響。《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觀點新穎,語言生動,是群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佳作。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歷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徵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干為歷史學家所易於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歷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係因果,恰為歷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歷史之旅,也自此開始……《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融會了他數十年人生經歷與治學體會,首次以“大歷史觀”分析明代社會之癥結,觀察現代中國之來路,給人啟發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後,被美國多所大學採用為教科書,並兩次獲得美國書卷獎歷史類好書的提名。
-
5 # 南山陽
一、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是世界公認的現代社會學奠基人之一,他與恩格斯一道發現了人類社會運作的普遍規律,給予了高度科學的總結,而這些總結已經融入到二十世紀社會學的基礎部分中,成為社會學範圍內“世界的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這兩部作品是馬克思有關表述的早期經典,前一部揭示了社會存在的基本特徵,極為重要的天才發現,濃縮了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學上重大命題的集合;後一部著作,可以感受到馬克思如何從表面的個別的現象尋找揭示其背後社會與歷史規律的方法。兩部作品是非常有用的。馬克思成熟時期的作品,涉及社會學領域還有包括《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習慣稱為資本論第一稿,整個框架和理論在這裡了,而且有些天才靈感命題不亞於資本論的定稿)、《資本論》到晚年的《人類學筆記》,都有階值巨大的發現和發明。我強烈建議問主購買一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您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的原典還是屬於必備之列的。
二、馬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在社會學領域,馬克•韋伯的重要性無庸多說,此書久負盛名,幾乎人人要讀。韋伯關心的是現代社會與傳統為何不同,在他看來,西方近代以還發展了一種既不同於其它地方的文明也不同於西方自身的傳統文明的生產方式,是自由勞動之理性的資本主義組織方式。他認為這種方式的背後有獨特的文化與信念力量在作用,本書集中反映了韋伯這方面的研究。《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西方資本主義發源研究方面最重要的經典之一。
三、安東尼•吉登斯著《民族-國家與暴力》。研究二十世紀文明現象的名著,用作者的話說“本書寫作的目的是為了以系統的方式勾勒出世界史的粗線條”,是馬克思和韋伯路線的接續和創新。作者考察了十九世紀以還世界範圍國家形態的特徵與變化,列舉了幾個型別的國家,包括傳統國家(有邊陲無國界)、絕對主義國家(高度意識形態化、集權化)、民族-國家(城鄉關係消失,同時也高度集權),然後集中考察了民族-國家的運作特徵,指出民族-國家是多元的,其現代性的相連也是明顯的,並且它是現代型國家之一種形態,高度監控、資本主義企業、工業生產以及鞏固對暴力工具的集中化控制。此書受馬克思主義、馬斯•韋伯兩家的方法論及成果的影響很深,卻又突破了兩家原初經典的視角,得出了一些新結論,是吉登斯學術的水準之作,近三十年來社會學界的重要創穫。
四、鄧正來、J.C.亞歷山大主編《國家與市民社會:一種社會理論的研究路徑》。此書不是國際學界的名著,卻是國內在市民社會研究起步不久,以精選名篇、概述主流學說的方式,專門為中國學界編譯的一部論文集,濃縮了國際主流觀點與視角。其中有尤根•哈貝馬斯、查爾斯•泰勒、愛德華•希爾斯這些社會學界名流的精華文字,又有鄧正來對當代市民與國家關係的國際研究概述,更加編入一輯“市民社會與中國問題”,收入了國際漢學界名家魏斐德、國內學者楊念群等人的專題論文。市民社會是二十世紀社會學、文化學、傳播學的熱點焦點之一,原因正如泰勒說的“市民社會的概念所界定的乃是公眾社會生活的一種模式,而非一系列私人的飛地”。此書以較準確立體的方法初步展示了西方社會學界在此領域的思想成果,對於初學者而言,是相當可取的入門要覽。
五、齊格蒙特•鮑曼、蒂姆•梅著《社會學之思(第二版)》。此書第一版由鮑曼一人完成, 第二版加入了梅作為合作者,對初版進行了精彩的增刪調整,質量整體得到提升。此書最獨特的地方,是從個體日常生活的元素出發,透過社會維度重新審視思考社會對個人的影響,可以說是在深入研究揭示“自我之社會學的視角”,這是它可貴、有趣和獨特的地方。鮑曼是現今社會學界的頂尖大師之一,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思想家,他對現代社會、現代性及後現代道德的論述,都非常深邃及具才氣,思維清晰,文字的力量很夠。
六、卡爾•曼海姆著《意識形態和烏托邦》。曼海姆是公認二十世紀初的卓越思想家,此書是他的代表作,一直盛譽有嘉。曼氏認為,思想和知識本質上是社會諸種因素共同的決定,這些因素如何排布構成,成為他的關注點,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他與韋伯一樣,因為處於西方傳統破產的邊緣,新舊之間衝擊著學者的心,他試圖要理清到底這一切如何發生。因而這本書並不是“主義”立場的作品,他主張的知識社會學與意識形態的關係,只是一種客觀關係,此書的“意識形態”和“烏托邦”亦非我們習慣意義的含義。曼海姆是問題意識主導的思想者,他自稱他的方法是“論文式-實驗性”的方法,此書中的思維格局體現出歐洲社會學的傳統與美國社會學系統的大異其趣。
七、舍勒著《道德建構中的怨恨》。馬克斯•舍勒是胡塞爾的弟子,與海德格爾同門且略年長,是現象學的第二代傳人,可惜英年早逝。舍勒與韋伯一樣,關心現代性問題的根源與特質,此書是他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劉小楓先生曾認為其重要性不亞於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道德建構中的怨恨》抓住了“怨恨”這種精神意識現象,從現象學和歷史社會學的角度分析了現代市民社會的精神氣格,起源、機制和基本原則。怨恨打著道德(平等自由)的旗號對自己達不到的高道德高文化形態進行毀滅式的掃蕩,現代市民社會把人類文明的高度拉低了,用平民心靈作為一切的出發點,因為平民怨恨貴族,妒忌貴高的精神和創造,自己渴羨卻得不到的境界,寧可按一個罪名讓它消失。
這部作品九十年代中移譯過來,以舍勒全集德文版第三卷的書名《價值的顛覆》收入到包括此作在內的三篇作品。二十年前讀此書,震憾的同時,內心有一種罕有的通透感!
八、埃米爾•迪爾凱姆著《自殺論》。迪爾凱姆,一譯作“涂爾幹”,其名字早就與社會學連在一起。他的幾部最重要的著作現時也有中譯本了,包括《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亂倫禁忌及其起源》《社會分工論》,以及本書。此書被認為是《社會分工論》的續篇,具體探討了因社會分工引來的社會病態。迪氏認為,自殺行為在現時增多,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科學技術進步以及社會分工明細化造成的社會病態所引起的。他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把自殺的原因與社會深度聯絡起來進行分析解說的人。自殺不僅是個人行為的集合結果,本質上它是具模式化的象徵性行為。儘管迪氏此研究在科學與客觀性上不無種種不足和缺陷,但他的思路和視野,拓展了社會學的實用性和可信可靠性,為後世樹立了不朽的典範豐碑。
此書八十年代末的中譯本我早就讀過,這個版本是近年購的新譯本。
九、米歇爾•福柯《古典時代的瘋狂史》。後現代主義諸大家都是“跨界”的熊孩子,福柯是其中的孩子王。這本書是他的博士學位論著,才華橫逸,大氣深邃,讓人瞠目結舌,其深刻的主題“瘋狂”與非理性從古希臘時代至當代的表現史,預示了他以後一生學問和影響的本質底色。誠如研究者所言,福柯一生都在探尋“科學的無意識”,即科學的“儀式”,扭曲、壓制、強迫和歪曲的那些東西。在此書中福柯斷言,那些被理性和科學排擠出去的瘋癲,包藏著整個西方文明的編碼系統,理性是基建於對非理性的鉗制壓迫之上的。福柯揭露了知識,科學,理性含有權力的強制成分,它在事物外部而不是內部,它是社會的,不是隻對著事物的探尋,它那套隱蔽的話語迫使話語與身體實踐產生斷裂與變異。《古典時代的瘋狂史》是對人類文明史和文明本質的另類探訪,作者行文很個性化,文彩斐然,有角度有材料更有思想,與常見的社會學著作判若兩類,這或許也是他有意識地站在“他者”的位置的原故。
這個中譯本是從法文直譯過來,譯者前言也甚值一讀。另一個更早一點的中譯本名為《瘋癲與文明》,從英文節譯本而來。當然是這個譯自法文版的要精彩些。
十、傑佛瑞•威克斯著《20世紀的性理論和性觀念》。兩性關係問題一直是人類社會深層的主流問題,至20世紀,性自由,性身份,前所未有地公開化、世界化、潮流化。兩者都涉及政治與社會、權力與歷史,縱橫交錯著種種敏感而纖弱的神經,但又不得不面對。此書作者是曾經在中國執教過的社會學性學名家,對此問題的視野與概述具專業性和震憾力。嚴肅地理性地探討兩性關係,在我們當下還做得遠遠不夠,一些國際研究成果的引入,啟發意義無疑是擺在這裡的。此書雖不是最新成果,亦是站在二十一世紀開端處對過往一百年的小結,足資同行同好參考與討論。
十一、周積明、宋德金主編《中國社會史論》(上下卷)。這二十多年來,國內的社會學發展蠻快的,而且相鄰的社會史學、人類學、民俗學、宗教學方面對中國本土的研究亦成果喜人。這是二十一世紀初時一班學者的集體之作,推薦這本書的原因有二:一是集中闡述考察了中國社會史主要方面的特徵、規律和原則,從政治、帝王到小民百姓、流氓乞丐,從先秦到近代,橫跨兩千多年;二是,每個專題都是當時的名家手筆,可謂專家薈萃之作。一冊在手,作為入門,快速查一些基本資料和觀點,有用。
十二、讓•卡澤納弗著《社會學十大概念》。鄙人此次推薦,以此書作結。現代學術的正規化之一就是對概念標準化、準確性高度重視,把它放到很重要的位置上打造,社會學亦復如此。作者卡澤納弗在中譯本前言中說“這些重要概念無論是從歐洲移譯至亞洲,抑或從亞洲移譯至歐洲,其實質性含義會是保留無損的”。本書的可觀性在於,作者努力透過社會學這些最重要的概念,發掘一個社會執行的整體與區域性 關係,把共時與歷時,宏觀與微觀,統一起來,動態闡述社會學成立以來那些重要的大師和流派的觀點,平實客觀,不花架子。你讀完之後,對於進入社會學中的那些關鍵要領心中清清楚楚了。在這樣一本小書中能做到這一點,作者不愧歐洲頂級的社會學大師。
這次推薦沒有包括一些大部頭,例如馬克思的《資本論》,帕森斯《社會行動的結構》、默頓的《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等大部頭,因為除了《資本論》的精選本外,其餘的我還沒有讀。同時,也沒有推薦西美爾(Georg Simmel,一譯作“齊美爾”)的著作,本來想推存這本《社會是如何可能的:齊美爾社會學文選》的,因為二十世紀初的已有好幾位,都扎堆了,問主有興趣自行選譯就是,包括更多的名著和高質量精品。感謝!
-
6 # 馬維
1、雷蒙.阿隆:《社會學主要思潮》
《社會學主要思潮》的作者雷蒙·阿隆,是法國著名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擔任法蘭西學院倫理學和政治學院院士,哈佛、牛津等大學名譽博士,是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在西方世界享有盛譽的哲學家、思想家、作家。《社會學主要思潮》一書,是他花費了十年時間潛心寫作而成。作者在這部書中,主要討論了孟德斯鳩、孔德、馬克思、托克維爾、涂爾幹、帕累託和韋伯七位社會學家的思想及其主要著作,並且在對這些大師的思想,進行了極富創新的比較研究。
2、C·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作者是社會學家。早年求學於威斯康星大學,獲博士學位時年僅25歲。1950年代初,米爾斯以《白領:美國的中產階級》一舉成名,並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他在知識社會學和美國社會階層研究領域都有傑出的成績,他與人合作編譯的《韋伯社會學文選》亦被認為是權威譯本。米爾斯1962年病逝於紐約,年僅46歲,死後被譽為“當代美國文明最重要的批評家之一”。
《社會學的想像力》這本書,是米爾斯一生學術精華的大成之作。這部著作以批判美國社會學界的成果作為全書的探討主題,運用知識社會學的觀點,結合作者在社會階層等方面的研究經驗,批判傳統學科的抽象與僵化界限,由此強調“社會學想像力”的重大意義。本書初版於1959年,現在已成為英語世界,乃至世界各地社會學教學中廣受推崇的入門經典。
-
7 # 可食中國
我最近一直在學習社會學,從各方面收集了100部社會學著作名錄,可以給大家分享。
其中許多書我自己都沒有讀過,但是可以從口碑和著作與著作之間看到它們的身影。
1.《社會學》戴維.波普諾 華夏出版社
2.《社會學主要思潮》雷蒙.阿隆 華夏(或上海譯文)出版社
3.《西方社會學》W.D.珀杜 河北人民出版
4.《社會學理論》D.P.約翰遜 國際文化出版社
5.《現代社會學理論》馬爾科姆.沃特斯 華夏出版
6.《現代西方社會學理論》喬納森.特納 華夏出版社
7.《社會理論的基礎》(上、下)詹姆斯.科爾曼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8.《社會學十大概念》讓.卡澤納弗 上海人民出版社
9.《社會學的基本概念》馬克斯.韋伯 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十九世紀的思想運動》喬治.米德 中國城市出版社
11.《透過社會學去思考》齊爾格特.鮑曼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2.《社會學二十講》亞歷山大 華夏出版社
13.《世紀末社會理論》傑夫瑞.亞歷山大 上海人民出版社
14.《社會理論與現代社會學》安東尼.吉登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5.《社會學的想像力》賴特.米爾斯 三聯書店
16.《社會理論與現代性》尼格爾..多德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7.《結構主義的視野》湯姆.伯恩斯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8.《實用主義與社會學》愛彌爾.涂爾幹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社會學與社會組織》米爾斯、帕森斯等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社會學思想名家》劉易斯.科瑟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1.《社會研究與社會政策》羅伯特.默頓 三聯書店
22.《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彼得.布勞 華夏出版社
2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歐文.戈夫曼 浙江人民出版社
24.《心靈、自我與社會》喬治.米德 上海譯文出版社
25.《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卡爾.曼海姆 商務印書館
26.《社會契約論》盧梭 商務印書館
27.《共有的習慣》愛德華.湯普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28.《論傳統》E.希爾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29.《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格爾哈斯.倫斯基 浙江人民出版社
30.《歷史社會學的興起》丹尼斯.史密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31.《現代性的後果》安東尼.吉登斯 譯林出版社
33.《社會是如何可能的》齊美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34.《學術與政治》馬克斯.韋伯 三聯書店
35.《宗教社會學》格奧爾.西美爾 上海人民出版社
36.《社會的構成》安東尼.吉登斯 三聯書店
37.《現代性與自我認同》安東尼.吉登斯 三聯書店
38.《社會學研究方法論》迪爾凱姆(涂爾幹) 華夏出版社
39.《社會科學方法論》馬克斯.韋伯 華夏(中央編譯)出版社
40.《社會科學的比較方法》尼爾.丁.斯梅爾塞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1.《道德教育》愛彌爾.涂爾幹 上海人民出版社
42.《共同體與社會》費迪南.滕尼斯 商務印書館
43.《社會分工論》愛彌爾.涂爾幹 三聯書店
44.《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愛彌爾.涂爾幹 上海人民出版社
45.《經濟與社會》馬克斯.韋伯 商務印書館
46.《貨幣哲學》格奧爾.西美爾 華夏出版社
47.《社會學》格奧爾.西美爾 華夏出版社
48.《知識社會學問題》馬克斯.舍勒 華夏出版社
49.《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愛彌爾.涂爾幹 上海人民出版社
50.《普通社會學綱要》V.帕累託 三聯書店
51.《保守主義》卡爾.曼海姆 譯林出版社
52.《原始分類》愛彌爾.涂爾幹 上海人民出版社
53.《價值的顛覆》馬克斯.舍勒 三聯書店
54.《資本主義的未來》馬克斯.舍勒 三聯書店
55.《重建時代的人與社會》卡爾.曼海姆 三聯書店
56.《文明的程序》第一、二卷 諾貝特.利亞斯 三聯書店
57.《不平等和異質性》彼特.布勞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58.《論集體記憶》莫里斯.哈布瓦赫 上海人民出版社
59.《交往行動理論》第一、二卷 哈貝馬斯 重慶出版社
60.《歷史學與社會理論》彼得.伯克 上海人民出版社
61.《儒教與道教》馬克斯.韋伯 商務印書館
62.《奢侈與資本主義》維爾納.巴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63.《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斯.韋伯 三聯書店
64.《自殺論》愛彌爾.涂爾幹 商務印書館
65.《孤獨的人群》大衛.斯曼 南京大學出版社
66.《街角社會》威廉.特.懷特 商務印書館
67.《理念人:一項社會學的考察》劉易斯.科塞 中央編譯出版社
68.《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列文森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9.《信任》弗朗西斯.福山 海南出版社
70.《神聖的帷幕》彼得.貝格爾 上海人民出版社
71.《德川宗教:現代日本的文化淵源泉》貝拉 三聯書店
72.《身處歐美的波蘭農民》W.托馬斯、茲納涅茨基 譯林出版社
73.《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馬克斯·韋伯 三聯書店
74.《從古代到封建主義的過渡》佩裡.安德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75..《家庭》古德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76.《精英的興衰》維爾弗雷多.帕累託 上海人民出版社
77.《帝國的政治體系》S.艾森斯塔德 貴州人民出版社
78.《尼加拉:19世紀巴釐劇場國家》克利福德.吉爾茲上海人民出版社
79.《東方專制主義》卡爾.魏特夫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0.《民主和專制的社會起源》巴林頓.摩爾 華夏出版社
81.《社會實在問題》阿爾弗雷德.許茨 華夏出版社
82.《個體化社會》齊格蒙特.鮑曼 上海三聯
83.《大分裂》弗朗西斯.福山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84.《瘋癲與文明》米歇爾.福柯 三聯書店
85.《地方性知識》克利福德.吉爾茲 中央編譯出版社
86.《文化的解釋》克利福德.吉爾茲 上海人民出版社
87.《馴服偶然》伊恩.哈金 中央編譯出版社
88.《後現代性及其缺憾》齊格蒙.鮑曼 學林出版社
89.《立法者與闡釋者》齊格蒙特.鮑曼 上海人民出版社
90.《實踐與反思》皮埃爾.布迪厄 中央編譯出版社
91.《規訓與懲罰》米歇爾.福柯 三聯書店
92.《藝術的法則》皮埃爾.布迪厄 中央編譯出版社
93.《民族-國家與暴力》安東尼.吉登斯 三聯書店
94.《致命的自負》F.A.哈耶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5.《通往奴役之路》F.A.哈耶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6.《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A.麥金太爾 當代中國出版社
97.《人的條件》漢娜.阿倫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98.《流動的現代性》齊格蒙特.鮑曼 上海三聯書店
99.《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弗朗西斯.福山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00.《後現代社會理論》喬治.瑞澤爾 華夏出版社
回覆列表
社會學經典書籍推薦
《社會生活中的交換與權力》彼得·布勞 華夏出版社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歐文·戈夫曼 浙江人民出版社
《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卡爾·曼海姆 商務印書館
《社會契約論》盧梭 商務印書館
《共有的習慣》愛德華·湯普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論傳統》E·希爾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權力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格爾哈斯·倫斯基 浙江人民出版社
《歷史社會學的興起》丹尼斯·史密斯 上海人民出版社
《現代性的後果》安東尼·吉登斯 譯林出版社
《社會是如何可能的》齊美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學術與政治》馬克斯·韋伯 三聯書店
《宗教社會學》格奧爾·西美爾 上海人民出版社
《社會的構成》安東尼·吉登斯 三聯書店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安東尼·吉登斯 三聯書店
《社會學研究方法論》迪爾凱姆(涂爾幹) 華夏出版社
《社會科學方法論》馬克斯·韋伯 華夏(中央編譯)出版社
《社會科學的比較方法》尼爾·丁·斯梅爾塞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道德教育》愛彌爾·涂爾幹 上海人民出版社
《共同體與社會》費迪南·滕尼斯 商務印書館
《社會分工論》愛彌爾·涂爾幹 三聯書店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愛彌爾·涂爾幹 上海人民出版社
《經濟與社會》馬克斯·韋伯 商務印書館
《貨幣哲學》格奧爾·西美爾 華夏出版社
《社會學》格奧爾·西美爾 華夏出版社
《知識社會學問題》馬克斯·舍勒 華夏出版社
《職業倫理與公民道德》愛彌爾·涂爾幹 上海人民出版社
《普通社會學綱要》V·帕累託 三聯書店
《保守主義》卡爾·曼海姆 譯林出版社
《原始分類》愛彌爾·涂爾幹 上海人民出版社
《價值的顛覆》馬克斯·舍勒 三聯書店
《資本主義的未來》馬克斯·舍勒 三聯書店
《重建時代的人與社會》卡爾·曼海姆 三聯書店
《文明的程序》第一、二卷 諾貝特·埃利亞斯 三聯書店
《不平等和異質性》彼特·布勞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論集體記憶》莫里斯·哈布瓦赫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交往行動理論》第一、二卷 哈貝馬斯 重慶出版社
《歷史學與社會理論》彼得·伯克 上海人民出版社
《儒教與道教》馬克斯·韋伯 商務印書館
《奢侈與資本主義》維爾納·桑巴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馬克斯·韋伯 三聯書店
《自殺論》愛彌爾·涂爾幹 商務印書館
《孤獨的人群》大衛·理斯曼 南京大學出版社
《街角社會》威廉·富特·懷特 商務印書館
《理念人:一項社會學的考察》劉易斯·科塞 中央編譯出版社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列文森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信任》弗朗西斯·福山 海南出版社
《神聖的帷幕》彼得·貝格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德川宗教:現代曰本的文化淵源泉》貝拉 三聯書店
《身處歐美的波蘭農民》W·I·托馬斯、茲納涅茨基 譯林出版社
《民族國家與經濟政策》馬克斯·韋伯 三聯書店
《從古代到封建主義的過渡》佩裡·安德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家庭》古德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精英的興衰》維爾弗雷多·帕累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帝國的政治體系》S·N·艾森斯塔德 貴州人民出版社
《尼加拉:19世紀巴釐劇場國家》克利福德·吉爾茲上海人民出版社
《東方專制主義》卡爾·魏特夫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民主和專制的社會起源》巴林頓·摩爾 華夏出版社
《社會實在問題》阿爾弗雷德·許茨 華夏出版社
《個體化社會》齊格蒙特·鮑曼 上海三聯
《大分裂》弗朗西斯·福山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瘋癲與文明》米歇爾·福柯 三聯書店
《地方性知識》克利福德·吉爾茲 中央編譯出版社
《文化的解釋》克利福德·吉爾茲 上海人民出版社
《馴服偶然》伊恩·哈金 中央編譯出版社
《後現代性及其缺憾》齊格蒙·鮑曼 學林出版社
《立法者與闡釋者》齊格蒙特·鮑曼 上海人民出版社
《實踐與反思》皮埃爾·布迪厄 中央編譯出版社
《規訓與懲罰》米歇爾·福柯 三聯書店
《藝術的法則》皮埃爾·布迪厄 中央編譯出版社
《民族-國家與暴力》安東尼·吉登斯 三聯書店
《致命的自負》F·A·哈耶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通往奴役之路》F·A·哈耶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誰之正義?何種合理性?》A·麥金太爾 當代中國出版社
《人的條件》漢娜·阿倫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流動的現代性》齊格蒙特·鮑曼 上海三聯書店
《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弗朗西斯·福山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後現代社會理論》喬治·瑞澤爾 華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