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誰是最可愛的人2
-
2 # 楊祖任
一句話,事在人為。關鍵看你的態度,若熱愛的,是完全可以學會的。
若學中醫,學會切脈確實是一個關口,但必須學會。
無數的中醫大學生為啥畢業了還如此似是而非,有目共睹,做了穿著中醫外衣的西醫,這就是一個例證。
現一說起脈學,就立即招至大棒掄來,什麼騙的,虛假的,過時的,落後的等等。大有自己不懂不用就不屑就詆譭之勢。此類人,是什麼人呢?看客各位可以想想。
誠然,學切脈的確是難,尤對那些又想披上中醫的外衣又不想不能費心神的濫竽充數者,尤為艱難。
我認為,學切脈,有老師與無老師是一個樣,是一樣的難。若你不主動,不去細心領會脈理,就是老師井天站在你身旁督促你,也沒有用。也學不會。但若是主動的,持之以恆的,沒有老師也能學得會,也能融匯貫通。
學中醫的人,你這樣去想就行了:就是你其它都會了,什麼六因辨證,八綱,衛氣營血,什麼藥理藥性,什麼“君臣佐使”你都會了,但就是未學會脈診,你也不能說學會中醫,不敢說自己會中醫,因為脈診,這是假不了的,並不是某些人說的可有可無。脈診是中醫辨證的重中之重,是完全可起到儀器檢驗不了時的重任的。為什麼有時有些人在西醫的檢查中說正常,而他本人又覺得不正常不舒服,而到了中醫裡就查出病來了,吃了中藥才好了。就是這個道理。
中醫辨證,雖為四診合參,而對分陰陽,定虛實,明部位,訂治則,均需取決於脈象。因為脈診是辨證的依據,立法的準則,如不精通脈理,就不能精確地運用辨證技巧,早期測知疾病的演變情況,及時用藥控制疾病的發展。疾病的轉變過程,是先有脈象變化的,然後才有症狀的發生。所以,可以利用脈象的變化,就能早期測知病的演變,化被動為主動,能攻能防,準症用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學切脈,如何開展呢?
中醫,是中華民族經過了幾千年漫長而艱難的摸爬滾打的實踐而逐步完善起來的。是民族大眾的智慧結晶。因為這,早期的流派眾多也是很正常的。正因為有了這眾多的學說,後人在繼承發展的基礎上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與規律。脈診,也同樣如此,具有著大同小異的表述。有如下有代表性的幾家:如素問,難經,脈經,景嶽,金鑑。所以初學者,你不用管他幾家,也不用管他不同,你就拿定一家去學就行了。如我本人,就認定了景嶽的。等你將來熟識了,才反過來研究一下其它的幾家就行了。
在學的時候,我說說自已的自學體會,僅供參考。
一,按書本的講述,選好布指的部位,寸,關,尺,著重體會脈象的浮中沉,用三指一齊和單指逐個去體會。什麼是浮,什麼是中,沉。它們的含義是什麼?用指加力時,三指用力要均勻適度,認真探索脈管緊度,脈搏至數的快慢,節律的感受及是否正常。然後再根椐某部脈象的異常,採取單按,即用相對部位的指頭在反常脈的位置上反覆尋按,認真探明脈象性狀。如右脈浮,獨右關脈沉,即知胃有宿疾。若脈沉滑,為食熱壅滯,如脈現沉弦,為肝氣犯胃。若脈獨沉澀,為脾胃虛寒。若右脈偏沉,惟右寸浮大,為風熱犯肺。若右尺浮滑,為溼熱下注。或風火下犯膀胱,可有尿急尿頻淋血等症。這些,都是三指與單指對比審察的作用。
二,三部九候。三部是寸,關,尺。九候是指三指的浮中沉。左手為心,肝膽,腎(膀胱,大腸)。右為肺,脾胃,腎(命門,小腸)。為什麼強調三部九候,就是剛為病人診脈時,用三指九個部位去細審一遍,這過程力求有無發現異脈,然後用單指去審察對比,細心體會浮中沉的性質,綜合分析,作出結論。
三,正常的脈象。脈診首先要識別正常與否,若是正常的脈象,是不浮不沉,不急不徐,一呼一吸四至,(每分鐘約74次左右),從容和緩,節律均勻。這就代表“有胃氣”。因此持脈時要注意有無“胃氣”,胃氣乃機體陰陽基本平衡的表現。這是很重要的。不論任何脈象,都不能太過,如過浮,過沉,過數,過遲。失去了雍容和緩之意,即為“無胃氣”。
過浮為外邪過猛,抗病力過激,至使正氣受損較重,無力維持其自身陰陽的最低平衡,故反映出病情較重。
過數為熱邪太盛,陰氣損傷,潛斂之力不能制約其數。皆由陽亢極而陰所失的重症。
過沉,是為內有鬱結之象。如長了腫瘤,痛症等。
過遲,是為氣機不暢,內有寒積或熱鬱。
古人講有胃氣則安,無胃氣則危。無胃氣的脈,亦稱為真髒脈,因其堅硬而失卻柔和,皆由陰陽偏盛,將形成離決之勢,故病屬難治。因此切脈,應注意有無胃氣,是診脈斷病的關鍵。
診脈除注意胃氣之外,還應注意有無“根,神”。脈有神,即脈的浮沉遲數,滑澀大小之脈,按之指下有條有理,秩然不亂,雍容和緩。倘若按之散亂,或有或無,或來有力而去無力,或輕取有而重按無,或時而續,時而又斷。或欲續而不能,欲接又不得。或沉細之中倏現依稀之狀。或洪大之內忽有飄渺之形。皆為無神。這講明由於正氣衰敗不支,不能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執行。
有根即人體正氣有根基。
古人認為人身十二經,全靠腎間動氣以為生養。腎氣之生存猶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根本不壞。尚有生機。腎氣未絕,則脈必有根。沉以候腎,如脈沉取應指和緩有力,即謂有根。尺脈應指雍容有力,亦即有根。
四,脈診是中醫的重中之重。但歷代醫家又分類不一。常令人無所適從。清張石頑對脈象分得最多最細,共分32脈。李瀕湖分為27脈。陳修園分為28脈。現在一般是沿用28脈。據現在臨床體會,脈象不宜分類過多,以免彼此易於混淆。現常用28脈,如能鑑別清楚,精心體會,對於指導臨症,運用八綱八法診斷,立法用藥,便能得心應手。
由於脈象繁多,不易掌握,前人便考慮執簡馭繁的辦法。
漢張仲景把脈象分為陰陽兩大類,以大,浮,數,動,滑為陽脈。沉,澀,弱,弦,遲為陰脈。
陳修園則主張以浮,沉,遲,數,虛,實,大,緩八脈以統各脈。
脈象均是病邪與正氣鬥爭過程中形成的。病有表裡寒熱虛實,體有盛衰強弱,脈象就有浮沉遲數大細長短相應。故取八脈。作為28種脈的綱領。是初學脈診的一種執簡馭繁的方法。先掌握這八種脈象,再進一步詳細體認28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脈學不難體會。一句話,想學就一定學得會。不想,就無話可說了。
總之,看病不切脈,尤如穿鞋不穿襪。行不行?行!不過,濫竽充數誤人罷了。
-
3 # 金蘭中醫學社
中醫切脈怎樣才能學會?首先就要掌握28脈的基本知識。
中醫最耐人尋味的便是脈學了。小小的三根手指,就能知道人體的健康狀況。也是歷代醫家備受珍視的中醫必備技能。那麼,脈診需要怎麼學?首先要了解脈位,其次就是脈象,而脈象是整個脈學中最難學的,再次就是脈之主病。而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專門教您學習脈診的,勸君一睹,必有奇觀。
浮脈
大凡浮脈主表、主風。寸脈浮,上焦之風,多表證;關脈浮,風在肝脾;尺脈浮,風在腎與大小腸腑。風為百病之長,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無處不到,雖內傷雜病亦多見風邪盤踞,若邪氣不去,日久根深蒂固,五臟不調,氣血失和,則釀生重症痼疾。但浮脈又分有力無力,併兼緊、緩、遲、數、虛、芤、洪、濡、澀、短、弦、滑,因此上有虛實之別。又“水飲應沉而言浮者,上焦陽不能運,隨著停留”句,是風邪閉鬱肺氣、不能宣發、水飲停留上焦,治當宣發上焦之氣,肺氣一轉而水飲消散。
沉脈
沉為裡,為陰。《金匱》雲:“脈得諸沉,當責有水。”沉而遲為痼冷,按之愈微;沉而數為鬱熱,按之不衰。沉而虛為陽氣不足,沉而實為陰邪在裡。陽氣不足者,則生內寒。陰邪在裡者,寒溼水飲痰血結也。
遲脈
遲脈三至一息,屬陰、為寒、主髒,遲而有力為冷痛,遲而無力為虛寒。左寸遲者,陰寒在心,寒凝心脈,胸陽不振,而心痛停凝,治以瓜蔞薤白白酒、桂枝甘草、附子之類。左關遲者,陰寒在肝,肝主疏洩、藏血、主筋,今肝氣陰凝,故癥結攣筋,治當以暖肝、疏肝、散結、解痙。左尺遲者,陰寒在腎,故腎虛便濁,女子不月,治當溫陽補腎。右寸遲者,陰寒在肺,肺為貯痰之器,今寒邪傷肺,故寒痰之積,治當溫肺化痰,小青龍、射干麻黃、姜辛之類。右關遲者,寒在脾胃,胃傷冷物,治當溫中散寒,附子理中、良附之類。右尺遲者,寒在下焦,腎陽虛衰,故藏寒洩瀉,小腹冷痛,治當溫腎止瀉。脈之愈遲,真陽愈憊,至於一呼一至、兩呼一至,陽氣離散,急當大劑回陽,四逆湯、參附之屬,或可挽回一線生機。
數脈
左寸數,而見頭痛上熱、舌瘡煩渴者,心之熱也,治宜導赤散、涼膈散之類。左關數,而見目淚耳鳴、左顴發赤者,熱在肝膽,治宜瀉青丸、龍膽瀉肝湯、大小柴胡湯之類。左尺數,而見消渴不止、小便黃赤者,腎之熱也,治宜知柏地黃湯之類。右寸數,而見咳嗽吐血、喉腥嗌痛者,肺之熱也,治宜清金化痰湯、葦莖湯、瀉白散之類。右關數,而見脾熱口臭、胃反嘔逆者,熱在脾胃,治宜清胃散、瀉黃散、玉女煎之類。右尺數,而見大便秘澀、遺濁淋癃者,下焦有熱也,治宜八正散、萆薢分清飲之類。又表裡寒熱為證之四綱,浮沉遲數為脈之四綱,脈之四綱參詳有力無力可定虛實。此為脈學約言。但若欲斷定虛實陰陽,還須整體辨識,不可徒拘於此。天地之象一息萬變,人身證候虛虛實實,明眼人當具慧眼,清心凝神,默察四診,心領神會,一會即覺。
滑脈
滑而有力為陽為實,其中有物,痰火、宿食、血液蓄積不化也。滑而無力為陰為虛,元氣不能統攝陰火,氣血痰食鬱而化火,元氣浮越也。兩寸滑實而數者,痰火宿食在上,宿食在上宜吐之,痰火在上宜開洩,實火老痰亦可吐之,所謂“其上者,因而越之”。兩關滑實者,痰火宿食在中,在左關先防風火痰氣上擾,在右關宜消導攻洩。兩尺滑實者,火熱壅滯,血中有熱,治宜清洩。六部滑而無力皆應補虛,元氣充盛而陰火自消,氣血痰食自化。
澀脈
滑則流利,澀則滯澀,澀為脈道不利之象。《說文解字》雲:“澀,不滑也。”脈道不滑利者,緣由四端:一者血瘀阻滯,脈道不暢而澀;二則血少精枯,不能充養而澀;三者中有燥熱,灼傷陰血,津虧液耗,不能濡潤而澀。四者血中有寒,實寒收引,虛寒陽衰,氣血得寒凝滯而澀。
虛脈
《脈經》之前,《內經》《金匱》諸書所論虛脈僅指脈來無力。《脈經》之後,虛脈漸為特指脈大而軟、遲。虛脈主虛,不言而喻。脈大而軟遲之虛是脈之虛,血流不能鼓動脈搏。血流不能鼓動,一者固因血虛,二者亦應有氣虛因素。氣能生血,血虛者,補其氣而血自生,未有明醫補血而不及補氣者。故《脈經》虛脈雖言血虛不言氣虛,實已言氣虛。虛脈又主傷暑,暑邪易傷津耗氣,氣洩而脈虛故也。文末脈浮取而大、數,重按而豁然如無者,是陰盛格陽也。陽氣浮越而外見脈大、數,其實陽氣衰竭,內真寒而外假熱,故重按如無。治以附子理中湯冰冷與服者,冷服不為浮越陽氣所拒,而熱藥乘此入裡溫補陽氣,是反佐之義。
實脈
實脈,主實證也,必有邪、熱、聚、積。實脈固然實熱證者多,但若實而兼緊,亦見實寒。實脈所治宜攻邪,熱者攻熱,寒者攻寒,邪氣去而正氣安。偏執寒熱者,喜用寒涼,損人陽氣;以姜附為茶飯,流毒亦深。當今醫界,主西醫炎毒之說者,抬手便是銀花、連翹、石膏、板藍根清熱解毒,遂致陽虛者生機隕滅。又有所謂火神之學者,本為糾偏,不善學者竟執為乾薑、附片、桂枝,反至熱毒流溢。陰陽對耦,不可稍偏,望中醫學者能執定陰陽,辨證論治,莫為寒熱偏見所惑,方為實事求是之學。
長脈
長而有度為平脈,氣血充盛。長而過於本位為病脈,邪氣有餘。
短脈
短為氣病,亦有虛實之分。虛則固為氣虛,實證亦有也,其實者為脈氣不利。若氣機不暢,三焦壅滯,痰濁瘀阻,酒客中滿,宿食內停而氣壅於內,皆可致短脈。故短脈未必皆主虛。
洪脈
洪脈者,陽氣滿張,氣壅火亢。然亦有虛實之辨,太過與不及之別。其實者,邪火亢盛,陽氣盛滿,當抑陽瀉火,如白虎湯證。其虛者,多因陰盛格陽,陽氣浮越,而虛滿於外;或因中州脾虛,元氣外越,陰火內盛。治當溫陽潛降、引火歸元,或當補中益氣、昇陽散火。如當歸補血湯證,血虛陽浮而脈見洪大、發熱煩渴,證象白虎,只當補氣生血,人稱類白虎證。凡失血、下利、久嗽、久病之人,俱忌洪脈,是陽氣浮越,均屬危象。
微脈
微者,氣血不足、陽氣衰微之象也。即景嶽先生所云:“微脈當概做虛治。”微在左寸,心氣不足,故心虛憂惕。微在左關,肝氣不足,故寒攣氣乏。微在左尺,真陰大損,故髓竭精枯。微在右寸,肺氣不足,故中寒少氣。微在右關,脾胃陽虛,故胃寒氣脹。微在右尺,真陽耗竭,故陽衰寒極。
緊脈
緊者,如繩轉索,剛勁且硬,不柔和也。言脈拘急而緊張度高,甚則彈手。寒主收引,脈為之緊縮,故可見緊脈。外寒裡熱,陽熱鼓盪而寒邪束縛,則緊而有力。陽衰氣虛,陰寒內盛,亦見收引,但緊而無力。另寒瘀、宿食、水邪內阻,脈來不暢,亦可見拘緊。裡熱熾盛,膠結於內,脈亦收引,可見沉緊。如《傷寒論》雲:“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又有久病重病,或如癌症患者,唯貴於脈象柔和,而脈來剛勁拘緊,硬而彈指不柔和者,是邪盛痼結而正氣衰微,病為難治,再甚則為真髒之脈,預後不佳。
緩脈
緩而從容柔和,是為平脈。緩而偏盛偏衰,是為病脈。緩而滑大多實熱,緩而無力為氣衰。緩而浮者為有風,緩而沉者陽不足。緩而脈大,氣虛受風;緩而脈細,陽虛兼溼。
芤脈
《內經》未論及芤脈,而《傷寒雜病論》首見,《脈經》繼之首論。芤為蔥之別名,按之中空。所謂芤脈即輕取浮大而軟,按之兩邊實而中央空。芤脈之成,脈道不充。充脈道者,氣血也。故血失精虧,氣血虛不能充盈,可見此脈。而瘀血內阻、積血在胸,不充於脈道,脈道不通,亦有見芤脈者。故滑壽《診家樞要》有“右寸芤,胸中積血”論,李時珍亦從“寸芤積血在於胸”一說,李梴《醫學入門》亦有“芤主瘀血不通”。因此,血瘀也有得芤脈者。
弦脈
弦脈生於木氣。木曰曲直,弦脈亦得木氣之象。木能曲則柔,平直則不舒,太過不及皆為病脈。弦如琴絃,端直挺然,而稍帶一分之緊急,氣機不暢而失於條達也。診弦之要,如候木氣,如察生機,詳辨曲、直、軟、硬、柔、剛,而柔弱勝剛強,故柔和軟弱為吉,剛硬為兇,重病弦脈而硬者,已失生機。又木有甲乙,少陽厥陰,少陽主氣,厥陰主血,共為氣血升降出入之樞機。弦之為脈,樞機不利,治以疏解為宜、和法為先。
革脈
《素問·脈要精微論》雲:“渾渾革至如湧泉。”《傷寒論》則雲:“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此名為革。”《脈經》則雲:“革脈,有似沉伏,實大而長,微弦。”故而《內經》之革脈,《傷寒論》之革脈,《脈經》之革脈,各有差異。而後世所云革脈“恰如鼓皮,外則繃急,內則空虛”的說法,與《傷寒》之說貼近,多為外急內空。外急者,寒主收引,脈體緊繃;內虛者,精血不足,脈道不充。此仲景所謂“虛寒相搏”。
牢脈
李中梓雲:“牢有兩義,堅牢固實之義,又深居在內之義。”牢之為脈,沉弦而實大,深藏於內,輕取不應,沉取方得,得之有力,弦長而實。為裡邪鬱滯氣機,或癥瘕積聚,或沉痾痼疾,或頑痰,或瘀血,或癰疽。驗之現今臨床,部分癌症患者可見牢脈,乃邪氣為物,氣血痰瘀成毒,痼結於內而成。
濡脈
濡脈者,浮而細軟,按之即無,脈無根也。孫思邈《千金翼方》雲:“按之無有,舉之有餘,或帛衣在水中,輕手與肌肉相得而軟,名曰濡。”滑伯仁《診家樞要》雲:“濡,無力也。虛軟無力,應指散細,如棉絮之浮水中,輕手乍來,重手即去。”濡脈主氣血兩傷、精虧陰損,又主溼淫傷氣,在尺則水火無根。《瀕湖脈學》雲:“濡為亡血陰虛病,髓海丹田暗已虧。汗雨夜來蒸入骨,血山崩倒溼侵脾。寸濡陽微自汗多,關中其奈氣虛何。尺傷精血虛寒甚,溫補真陰可起痾。”
弱脈
弱脈沉小而細軟,輕取不應,重取乃得,脈不能鼓動,陽氣弱也。《診宗三昧》雲:“弱為陽氣衰微之候。”《瀕湖脈學》雲:“寸弱陽虛,尺弱陰虛,關弱胃虛。”陽為上,陰為下,所云陽虛即上虛,陰虛即下虛,此乃指部位而言,並非特指陽氣陰精之虛也。
散脈
散脈者,浮而無根,脈之散也。輕取則浮大而散亂;中取則弱減如飛花逐蝶散漫而去,如楊花散漫、如落葉漫飛;重取則杳然不見無蹤跡。滑伯仁《診家樞要》雲:“散為氣血耗散,臟腑氣絕,在病脈主虛陽不斂,又主心氣不足。”散脈乃元氣浮散於外,先天之本絕,亦無根也,亟當固氣。
細脈
微、細二脈有程度之差別。微脈依稀,若有若無,細微欲絕,生機大衰;細脈縈縈,猶如絲線,雖細不絕,尚有生機。《瀕湖脈學》所謂:“細來累累細如絲,應指沉沉無絕期。”細脈多主於虛,氣血不足,脈道不盈。亦有因邪其困阻而氣化衰弱,氣機不利,不能鼓動脈道者。
伏脈
伏者,伏藏於內也,故推筋至骨方而得見。伏之為脈,多因氣機閉鬱,或陰寒閉厥,或火邪閉塞,或痰氣宿食閉阻,或霍亂陽氣內閉,或疝瘕癥積,邪伏幽深,終致氣機壅塞,脈遂隱而不出,伏藏於內。治當宣通氣機、祛邪開閉,氣機流暢,脈方得出。亦有真火不足而脈伏者,其脈必伏而細微,多見脾腎兩部,正氣衰微,生機難復。滑伯仁《診家樞要》論曰:“伏為陰陽潛伏,關格閉塞之候,為精聚,為瘕疝,為食不消,為霍亂,為水氣,為榮衛氣閉而厥逆。關前得之為陽伏,關後得之為陰伏。左寸伏,心氣不足神不守,常沉憂抑鬱;關伏血冷腰腳痛,及脅下有寒氣;尺伏腎寒精虛,疝瘕寒痛。右寸伏胸中氣滯,寒痰冷積;關伏中脘積塊作痛,及脾有停滯;尺伏臍下冷痛,下焦虛寒,腹中痼冷。”
動脈
《傷寒論》雲:“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無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也。”許多醫家拘泥於此,認為動脈僅見於關部,而《脈訣匯辨》認為寸關尺三部皆可見動脈,從臨床實際來看,實應如此。動者其形如豆,侷限一部,滑數搖搖,是氣機鬱滯某部,甚則氣鬱化火者。或因此失血亡精汗出。或有瘀血痰飲癥積,氣機困守一處,可憑脈判斷在何處何部。亦有因驚恐,或因疼痛,陰陽逆亂、升降失常、氣機緊縮而見動搖者。
促脈
《傷寒論》雲:“脈來去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此數中一止有兩因。一為脈因壅遏止住,氣血痰火食鬱諸邪阻結;一為元氣虛極,數中應至不至,時一至復來。
結脈
結而不散,遲滯中時一止復來,為脈之結。此緩中一止有邪結,有鬱結,有正氣不足、脈來不續之結。前者為陽,後者為陰。有力為陽,無力為陰。甚者為陽,微者為陰。
代脈
古之醫家大多認為代脈乃一髒無氣,他髒代至,為髒氣衰敗、危亡之兆。《脈訣》雲:“代者陰也,主形容羸瘦,口不能言。代脈時時動若浮,再而復起似還無,三元正氣隨風去,魂魄冥冥何所拘。”齊德之《外科精義》雲:“代者氣衰也,諸病見之不詳。”但若暴病、氣血乍損,或風家、痛家而見代脈者,則非髒氣衰敗之代。又有妊娠,氣血養胎,母體不足而見代脈者,亦非衰敗之代。李梴《醫學入門》:“代脈必死髒氣絕,本人見此大不祥。惟有風家並痛極,三月妊孕卻無妨。又有暴傷氣血者,古人立有灸甘湯。”徐春甫《古今醫統》:“代為氣衰,其死可卜。宜於風家、痛家、妊婦。”
疾脈
脈一息六至為數,一息七八至為疾,又稱極脈。若孕婦無病見此脈者,為臨產脈象,不作病脈。而其主病則分兩端,一陰一陽。一者,陽氣極盛、陰氣欲絕。滑伯仁《診家樞要》:“疾,盛也。快於數而疾,呼吸之間脈七至,熱極之脈也。在陽猶可,在陰為逆。”李中梓《診家正眼》:“左寸居疾,弗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關疾也,肝陰已絕。右關疾也,脾陰消竭。左尺疾兮,涸轍難濡。右尺疾兮,赫曦過極。”二者,真陽大衰,元氣上越,Sunny浮露於外,而見極脈者,是陰極似陽,當回陽納氣,亟拯欲絕之陽氣。鄭欽安《醫法圓通·辨脈切要》雲:“若內傷已久,元氣將脫之候,脈象有極洪、極長、極實、極數、極勁之類。”故脈之陰陽可不察乎?二十八脈皆以陰陽為繩墨。
-
4 # 大老呆
中醫切脈是幾千年中國文化的精髓,言傳身教,並且要透過自己的不斷摸索總結才可以入門。切脈作為中醫望、聞、問、切的四種診斷方法之一,技術要求高,悟性要好。
四診之一的切脈,處於衰敗期。隨著現代儀器的大量使用,切脈似乎被人們遺忘了。
中醫診斷方法(包括切脈)是以完整的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中醫理論,一般被認為晦澀、難懂。我認為,醫學家們有責任把中醫理論用現代語言簡明扼要地概括出來,以拯救中醫於危難。
治病求快,大量使用抗生素,一些耐藥菌株的出現使科學家們很是頭痛。中藥在這方面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
切脈不是幾句話或幾張圖片或買本書回來讀一讀就無師自通了,最好拜師學藝。
-
5 # 杏仁健康
中醫切脈學會是前提,會應用才是關鍵。要想學會,有兩點很關鍵:
第一:要理解並且記住中醫常見的28種脈象的含義,表現,常見病。多讀經典,因為如今的脈診是總結版,歷史上脈象診斷是在不斷擴充的,要學習一下脈診歷史,理解脈診學的含義。
第二:要到臨床多學習,多體會,尤其是跟門診,一些老專家門診病人很多,可以找機會自己先給病人把脈,然後讓老師把脈,自己再分析看自己脈象診斷的對與錯,並請老師多講脈象把脈的經驗吧。學習老師的把脈經驗可以避免自己多走彎路,臨床多體會脈象才是學習切脈的重點。
第三,就是切脈的應用,學會是前提,會用才是王道,任何只會理論,不會臨床應用的都是偽中醫,假中醫,中醫的精髓在臨床。在臨床中學會切脈,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
-
6 # 草原天然牛羊肉經銷
常言道“看花容易,繡花難“。切脈看似簡單,說了也容易,做了很難,主要是在於你本人的體會。
首先你要學的是臟腑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髒疾引腑病,腑病引髒疾。髒與腑相表裡,你弱我強,你強我弱,這就關聯到了中醫的表、裡,虛、實。五行陰陽,陰陽可互補也可互害。另外各個臟器開竅之處,與人體的關連,主宰等。例如腎主水、骨、主納氣,藏精,生髓,通腦,司二便等都要爛熟於心。
六淫,七情。表裡,慮實,陰、陽,寒、熱都必須熟知。以上這些還不夠,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例舉了。
最後,你應當瞭解每肢手的寸、關、尺六部脈所對應的臟腑,然後再去體會浮、沉、遲、速的脈象。再聰明的人沒有三年的摸索與領悟都別想探之皮毛,這是真本事,沒有取巧之處,只有刻苦練習才能學到真締。本人厲經二十載,都不敢說會診脈,太深澳。
-
7 # 熊居長安
首先要靜心,靜心後,你號脈,血液的流動就猶如擂鼓。氣助血行,血借氣勢,人五臟有病,先表現在氣勢,後行血有礙,人五臟對莊道家立金木水火土,儒家仁智禮義信,相生相剋,表現在血脈便有起伏,脈像跳動會有時間差。除非不起忘念,心靜之人才佑分辨。否則號脈必是騙人。例如提緹的父親有天眼,其號脈是假裝的。但是特別注意病能治,疾無法治,藥石所不能達。若要治頑疾,必需要有悟性之人來施以援手。
-
8 # 藍先生易學研究
切脈,說簡單,很簡單。看個人的賦性!有賦性,有慧性,可三小時學會。熟背脈學,記住二十八脈在左右寸關尺的特定表示,你則會切脈辨症了,說難也難。從浮沉遲數緊慢摳,這句,好多人也三年未悟。加上奇經八脈,各髒的神經感應區,反影病情的情節,沒賢人指點實也難悟。俞右寸,寸左寸右,正穴代表肺的象徵,寸左為神經感應病情的傷,積,實熱,虛熱,五症。寸右為膀系統的,尿,便,女人為婦科各疾,反影,沒高賢指點,也難明辨。
-
9 # 民方草藥
儘量掌握28種脈象,還是要多學多練,提高分析細微變化之能力。要學一輩子都不一定會成功。畢竟幾千年才那麼幾個大師。非無修養之徒可以學成。尤如有了奶粉忘了母乳之輩返噴中醫之謬也,不可喻。
-
10 # 小王147046934
沒有高人教你,你就是聽教授講 自己背書。到死也不會診脈。請博導 教授 國家名中醫師 國寶級中醫師告訴我 婦科炎症 子宮肌瘤 宮頸癌 直腸病 痔瘡 懷孕給區分一下都是什麼脈。一上手就能知道此人的病情。這樣的中醫師太少太少了。
-
11 # 莫塵之光
您好,切脈,說簡單,很簡單。看個人的賦性!有賦性,有慧性,可三小時學會。熟背脈學,記住二十八脈在左右寸關尺的特定表示,你則會切脈辨症了,說難也難。從浮沉遲數緊慢摳,這句,好多人也三年未悟。加上奇經八脈,各髒的神經感應區,反影病情的情節,沒賢人指點實也難悟。俞右寸,寸左寸右,正穴代表肺的象徵,寸左為神經感應病情的傷,積,實熱,虛熱,五症。寸右為膀系統的,尿,便,女人為婦科各疾,反影,沒高賢指點,也難明辨。
-
12 # 樂樂笑嘻嘻
把脈就是脈搏的高低頻率!這個科學意義不大!在自動化晶片高速發展的中國完全可以開發一個儀器把脈搏頻率顯示出來切脈也可以顯示比人工判斷更準!也能讓患者知道!中醫4診真的不能判定病因的!10箇中醫能辯證10個證不同的!但是可能沒有一個證是你身體發生的!還學個屁說的那我神奇我靠說那麼厲害國家怎麼不支援中醫怎麼不能成為主流!中醫在現在的中國可以有也可以沒有
-
13 # 劍氣東來
先跟患者要醫院診斷書,然後讓患者自己說出症狀,就可以切脈了!玩高深的就直接陰虛陽虧來一套,反正中西醫病名不一樣!
-
14 # 堯舜臣紹
首先,你要在自然環境(農村)中生長,知道自然之物,這是學習中醫的前提。
然後才可能掌握切脈:古人著術,都是援物比類的,脈象更是如此,比如說:澀脈,感覺是用刀刮竹子,你不知道用刀刮竹子的感覺,怎麼能理解此脈象呢?
然後要多讀醫書,多練習診脈,需要經紀很多例項,才能掌握。
-
15 # 夕陽有詩情84385107
由簡到繁的學,先學四脈浮沉遲數。再學弦脈緊脈滑脈澀脈。學會了八脈,慢慢領會其:它十六脈。如屋漏鼎沸雀啄,蝦遊,解索等特殊脈象。還有彈石。我也不懂中醫只是瞎說。
-
16 # 樂逍遙仙
我是這樣自學的,邊切邊看脈診書,邊詢問患者身體狀況,邊糾正邊在腦海打記號,同時想對應方,千萬別用師父教,這樣你自己就亂了。
-
17 # 傻的驚動了黨
把脈?和算命有一拼。大多數中醫大夫借把脈時間在察言觀色。若說對了,你信了,好的~把事先包好的樹根草葉天價賣給你。回家拿水慢慢熬……喝吧!喝吧!
-
18 # 勇仔1698
學中醫難,難在你的悟性。
學中醫難,難在你的韌性。
學中醫脈診,這不難,難在沒有師傅,難在沒有真的脈書。當今的脈學,指下難明。可見其作者也不懂切脈,它的書有多少價值只有他自已知道。
那麼如何才能學好中醫切脈呢?二選一:
一是你想當磚,熟背二十八脈即可,反正是上代交落的錯不了,逢考必過。
二是你想行善,救人與危病,那麼切脈是整個診病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化驗室,它是X光機,它是解剖科,它是卜算子。
如何做呢?
一,重學陰陽學說。
二,真正弄懂氣的概念。
三,忘掉二十八脈,到住院部去,見病人就抓脈,抓後做好筆記,記錄切脈時自己的手感,有空給予分門別類,注意鑑別。注意綜合,總結經驗。
四,發揮自己悟性,多切,多想,多辯,多結,多學。
五,學會兩手切脈,陰陽貫通。
-
19 # 遺郷墨客
切脈問答中有一位真正的中醫大夫。贊!
我從這裡插入點中醫知識,
學習中醫,脈象是必須掌握的,而且是必須精通,脈象按照五龍劃分,是弦、鉤、緩、毛、石。寸口左為心肝腎,右為肺脾命,在這六項中,以心和肺的脈象少大,其次是肝脾,再是腎命,這是按大小而分。假如,五龍脈在這六項中、尋切不出先後來,為健康常脈,假如在左關、肝位尋出石脈、而不見鉤,為腎乘肝,心脈不制約,此病為心腎不交,症狀在肝,病在心腎,表現是:夢多,多夢故人、鬼魂之類,常伴失眠,以睡入夢,驚恐而抑鬱。
醫家根據抑鬱治肝,為殺人。
這是我一個朋友和他妻子,在今年三月份,來山上閒玩的時候,候的脈,
肝抑鬱有六十種,四十八種在藏府,十二種在六淫七情,所以必須診斷出病理。
回覆列表
如果突然考試脈學,有證的專家教授沒一個考得及格!脈學需單一脈象對應病症學起,再結合六脈搭配(象六合彩一樣,一中一,二中二…六中六,太繁雜了,所以說每個專家教授如果沒有先備考答案沒一個考過)。醫生臨床只取總論加五臟六腑其中的病變即可。糊里糊塗永遠學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