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復先生
-
2 # 韓藥師1001
糖尿病的具體發生機制還不明確,它的發生主要受到了遺傳和環境的影響。
第一,不管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都有遺傳的傾向,而1型糖尿病受遺傳因素影響更大。
第二,環境的影響。首先我們先看一下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的一些資料。
1. 以2型糖尿病為主,1型糖尿病及其他型別糖尿病少見。2013年全國調查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為10.4%,男性高於女性(11.1%比9.6%)。
2. 各民族間的糖尿病患病率存在較大差異:滿族15.0%、漢族 14.7%、維吾爾族 12.2%、壯族 12.0%、回族10.6%、藏族4.3%。
3. 經濟發達地區的糖尿病患病率明顯高於不發達地區,城市高於農村(12.0%比8.9%)。
4. 未診斷糖尿病比例較高。2013年全國調查中,未診斷的糖尿病患者佔總數的63%。
5. 肥胖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顯著增加,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
因此,飲食結構的改變(主食糖類等碳水化合物比重增加),因為科技發展帶來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減少了人類的運動量,肥胖人群比重增加,胰島代謝負擔加重,胰島功能更容易受損。
-
3 # 小豆大芽
糖尿病是以胰島素絕對或相對缺乏所致主要還是目前,飲食質量較以往有明顯的升高的同時,運動量卻沒有明顯的增加。簡單的說,也就是吃的太好了但是消耗卻沒有增加。
另外還有以下2點
1.胰島素絕對缺乏,是指1型糖尿病,此類人群需依賴胰島素降血糖。
2.胰島素相對缺乏,是指由於肥胖、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原因引起的胰島素抵抗導致體內胰島素相對不足,此類人群不需要依賴胰島素降血糖。
此外,由於其它疾病需要使用激素類藥物治療,引起的血糖升高一般不需治療,隨著激素減量或停藥,血糖可恢復到正常。
-
4 # 齊魯名醫匯講堂
現在有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糖,也有一部分的年輕人和小孩子血糖高,這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給人們帶來了經濟和心理的雙重壓力,那高血糖是怎麼引起的?
血糖高是指血糖值高於正常範圍。人的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後兩小時的血糖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當高於這一水平,就叫做高血糖。
高血糖的原因有很多種:
1、飲食不均衡
飲食習慣差,動不動就暴飲暴食,或者有了上頓沒下頓,偏愛油炸高熱量食物,愛吃甜食和含糖飲料。過量的糖在體內無法得到消化利用,可能導致尿糖,糖類還會轉化為脂肪儲存在體內,引起肥胖。
2、超重或肥胖
胖人比瘦人更容易高血糖,肥胖是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肥胖還會引起胰島素抵抗,因而使得血糖升高。
3、長期酗酒
酒精的熱量很高,還會損害肝臟,引起脂肪肝。雖然喝酒會在短時間內降低血糖,但是長期來看,喝酒是會升高血糖的。
4、運動量過少
在進食後長期久坐,運動量過少,胰島負擔就會加重,導致血糖升高。而適當的運動能幫助降低血糖,減緩餐後血糖的峰值。
5、懷孕導致
對於女性來說,在孕期,可能會面臨性激素分泌增多的情況,隨後,部分的胰島代償能力有所減弱,伴隨著糖代謝變得異常、紊亂。忽視了飲食、休息,導致了血糖升高,有相當多的女性還可能出現妊娠期糖尿病。
6、可能是疾病導致
在臨床上發現,導致血糖升高,還可能與身體的一些疾病有關,例如冠心病。
冠心病與高血糖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絡,忽視了冠心病,很容易導致你血糖身高,而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被人們所忽視。
7、氣候因素
冬季寒冷剌激,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促進血糖升高;夏季炎熱多汗,注意補充水分,否則血液濃縮而血糖增高。
8、熬夜導致
最後,導致你血糖升高,還可能是因為熬夜導致,在生活中,如果你睡眠不足,將是一件比較糟糕的事情,睡眠不足,相應的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能力有所減弱,身體對於葡萄糖的利用能力有所下降,導致血糖呈現上升的趨勢。
要想預防高血糖,應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口味清淡,再配合適量的運動,戒菸限酒,改變晚睡、熬夜的不良作息習慣,學會調節自我精神壓力。
-
5 # 中醫楊棟
糖尿病是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會得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因為人體排出多餘血糖的功能變弱或喪失,所以血糖只能透過尿液排出去,那麼糖尿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糖尿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一、發病因素
糖尿病確切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是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參與。主要由於免疫介導的胰島B細胞的選擇性破壞所致。
(一)1型糖尿病
1.遺傳因素
1型糖尿病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有研究報告雙親有糖尿病史,其子女1型糖尿病發病率為4%~11%;兄弟姐妹間1型糖尿病的家族聚集的發病率為6%~11%;同卵雙生子1型糖尿病發生的一致性不到50%。
2.環境因素
1型糖尿病發生常與某些感染有關或感染後隨之發生。常見的感染原有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鉅細胞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腦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及Epstein-Barr病毒等,但病毒感染後,糖尿病發生的易感性或抵抗性可能由先天決定。
(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確,現一般認為是具有強烈的遺傳或為多基因遺傳異質性疾病,環境因素有肥胖、活動量不足和老齡化等。其發病主要是由於胰島素抵抗為主伴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抵抗一般先於胰島素分泌障礙;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為主伴或不伴有胰島素抵抗。雖2型糖尿病具有遺傳異質性,但大多數伴2型糖尿病和空腹高血糖的患者特徵性表現為胰島素抵抗、胰島素分泌障礙和肝臟葡萄糖產生增加。
目前主要將糖尿病分為四大型別,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型別和妊娠期糖尿病。(1)1型糖尿病
這一型別的患者具有胰島細胞破壞、引起胰島素絕對缺乏,呈酮症酸中毒傾向,包含免疫介導糖尿病和特發性糖尿病兩種亞型。
免疫介導糖尿病:這一型別一些患者,特別是兒童及青少年,可以以酮症酸中毒作為疾病的首發表現。而其他一些患者僅有輕度的空腹高血糖,但在感染或其他應激情況下迅速惡化,發展為嚴重高血糖,甚至發生酮症酸中毒。在另一些患者(多為成年人)可以多年內不發生酮症酸中毒,大多數患者需要依賴胰島素治療才能生存。
特發性糖尿病:這一類患者較少,頻發酮症酸中毒,主要來自非洲或亞洲某些種族,遺傳性強。
(2)2型糖尿病
多數患者為肥胖者,肥胖本身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有些患者雖然用傳統的體重標準方法去衡量不能定為肥胖,但可能存在著脂肪分佈異常,例如腹部或內臟脂肪分佈增加。本型患者很少自發性發生酮症酸中毒,但在應急情況下如感染等,可誘發酮症酸中毒。由於高血糖發展緩慢,許多患者早期因無典型症狀,未能引起足夠的注意,多年未能診斷為糖尿病,卻有發生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的危險性。這一型別糖尿病的危險性隨著年齡、肥胖以及缺乏體力活動而增長。在以往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婦女及有高血壓和血脂紊亂的患者中更容易發生。在不同人種/種族之間,其患病率有很大差異。2型糖尿病的遺傳易感性較1型強,且更為複雜。
(3)其他特殊型別糖尿病
目前已知一些型別的糖尿病與B細胞功能中的單基因缺陷相關聯,有代表性的是青年人中的成年發病型糖尿病。遺傳因素引起胰島素作用異常導致糖尿病的發生。胰腺外分泌疾病、一系列內分泌疾病、藥物或化學物質引起者,實際上為繼發性糖尿病。
(4)妊娠期糖尿病
在確定妊娠後,若發現有各種程度的葡萄糖耐量減低或明顯的糖尿病,不論是否需用胰島素或僅用飲食治療,也不論分娩後這一情況是否持續,均可認為是妊娠糖尿病。
-
6 # 健康之初
糖尿病分為1型與2型,不同種類的糖尿病病因均尚未闡明。
· 簡單來說,糖尿病產生的原因是遺傳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是一種由於各種原因造成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引起胰島素抵抗從而致使血糖升高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如果控制不好的話,會引起急性併發症,長期以往會引起慢性併發症,從而影響人類生命與健康。但是當前的臨床醫學研究與流行病學研究已經表明,不良的生活方式是致使2型糖尿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若想減少中國糖尿病患病人數,必須從改善和促進不良生活方式著手。
· 我們診斷糖尿病的標準是非常明確的,判斷一個人是否患糖尿病需要看兩個指標,第一個是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就是指未進食早餐時測量出的血糖;另一個標準是餐後兩小時血糖,就是從吃飯開始兩個小時測量血糖。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即“三多一少”、面板感染、視力變化、乏力等症狀,但是,很多早期的患者常常症狀較輕甚至無症狀。隨著疾病的慢慢發展,糖尿病患者們會逐漸出現多系統的損傷,從而出現各種可怕的併發症。
如果一旦發現血糖過高,就必須採取各種方式嚴格控制血糖。· 要根據每位糖尿病患者不同的病情及年齡,來制定相應的診療方案。但是,不論病情輕重,都應該儘量多的接受正規的糖尿病知識科普,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調動自我管理積極性,才能夠取得更為良好的控制效果。
· 儘管目前糖尿病還無法治癒,但是,我們可以透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去進行干預,使大多數糖尿病患者獲得與健康人相同的壽命與生活質量。
-
7 # 吳老師健康管理團隊
糖尿病不簡單,四大因素是誘因
首先,精神因素
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都比較大,長時間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會引起一系列胰島素對抗激素分泌,導致身體內的血糖範圍出現波動。中醫上也有介紹,如果一個人的情緒不調,就會導致鬱而化火,這樣會消耗人的氣血,會讓身體越來越消瘦。
其次,遺傳原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在父母雙方直系親屬中都有糖尿病患者,那麼子二代患糖尿病的機率將達到百分之五;如果父母當中只有一個人患糖尿病,那麼子二代患糖尿病的機率會相對低一些。糖尿病屬於隔代遺傳,並不會直接反應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再次,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的感染也會導致糖尿病發生,比如腸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以及心肌炎等等都會傷害胰島細胞,破壞人的免疫系統,導致胰島細胞的功能出現問題,並導致糖尿病發生。
最後,飲食原因
二型糖尿病患者跟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長時間進行高脂肪以及高糖飲食習慣,身體容易出現肥胖的現象,導致脂肪長時間在細胞裡積聚,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升高。
導致糖尿病出現的原因主要是上述這幾個,在可以預防的範圍之內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治療工作。
治療糖尿病,四大措施是基礎
▲進行健康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於知識普及,不管做什麼都應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詳細認識糖尿病,才能有效做好預防工作,也可以讓家人密切配合治療,這樣可以有效預防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飲食治療
糖尿病的飲食原則首先就要做到攝入糖量的控制,不管是主食、副食還是食用油都需要嚴格把控。同時,大家還需要注意一天當中熱量不能攝入太多,要葷素搭配合理才可以,平常生活中要將脂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這幾種物質均衡分配。
▲運動療法
如果保持規律的運動可以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而透過這一點可以幫助控制血糖,也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出現機率,不過運動一定要注意量,要循序漸進地進行。
▲藥物治療
針對情況比較嚴重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選擇藥物進行治療,一般可以選擇口服降糖藥以及注射胰島素等方法。
-
8 # 糖逆轉
什麼是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見於青少年,是一種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導致的疾病,胰島素分泌不足通常是由胰腺問題引起的,1型糖尿病被診斷為永久性疾病,終身需要胰島素替代療法。
什麼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缺乏導致的病症,多發於成人,佔糖尿病患者總數的90%以上。2型糖尿病具有以下三大特點,一是2型糖尿病多發於40-60歲的成年人,二是2型糖尿病的病情一般比較緩和隱蔽,症狀不明顯,三是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不需要靠胰島素維持生命,所以2型糖尿病也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什麼?2型糖尿病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一個人的基因和生活習慣的影響。在基因方面,通常是多個基因共同導致了2型糖尿病的發生,這些基因參與了身體的多個過程,包括胰腺的發育和胰島素的釋放;在生活習慣方面,與2型糖尿病相關的是肥胖、壓力過大或運動不足。胰島素抵抗可能與肥胖有關,並隨體重減輕而改善。運動也可以幫助改善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是胰腺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的,負責將血液中的葡萄糖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的一種激素,是促進細胞吸收葡萄糖,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
胰島素抵抗:人體的組織細胞具有與胰島素結合的受體,這些受體允許葡萄糖進入細胞。如果胰島素難以有效地與這些受體結合,那麼葡萄糖將難以進入細胞,最終會留在血液中,細胞無法利用它作為燃料。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抵抗。
胰島素缺乏:胰腺是產生胰島素的器官,它產生的胰島素量會逐漸減少,最終會消耗殆盡。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缺乏。
由於胰島素抵抗導致血糖得不到合理的調節,就會患上2型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有什麼區別?1型糖尿病是一種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而導致的疾病,患有1型糖尿病的人必須補充胰島素才能將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範圍內。
2型糖尿病是一種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而導致的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不需要靠胰島素維持生命。
回覆列表
正常人的血液中含有一定濃度的葡萄糖,簡稱血糖,是提供人們活動的主要能量來源。當人體中缺乏胰島素或胰島素不能有效發揮作用時,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按正常方式進入細胞內進行代謝,造成血液中的糖濃度異常升高及糖尿。患者早期無症狀,逐漸出現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煩躁、肌肉疲乏無力等症狀,久病者常伴發心血管、腎及神經病變,常併發膿性感染。
糖尿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1、不良生活習慣
生活因素也可以引起糖尿病,縱慾過度、性生活過度也會導致機能受損,而飲酒過度會損壞肝臟,工作過度疲勞、精神過度刺激等因素都會致使胰腺受傷而引起糖尿病。
2、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會引起糖尿病,患者年輕時操勞過度,造成機能受損或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影響腎臟、肺臟、心臟、肝臟和血管功能從而導致胰腺功能衰竭,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產生糖尿病。
3、肥胖因素
人們飲食過量或營養過度,而體力活動卻大量減少,以致飲食產生的熱量超過身體的需要,從而引起肥胖(超過標準體重的20%)。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糖尿病發生的機率也隨之增加,這已成為目前公認的一般規律。據報告,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發生率約比正常人高出4倍,極度肥胖者則高出約30倍。國內調查發現,超重組的糖尿病發生率是標準體重組的2.86倍。儘管至少50%的肥胖者在他們的一生中保持正常的葡萄糖耐量,但目前肥胖與超重被公認為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或重要誘因之一。
4、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與遺傳有關的疾病,如果夫妻都是糖尿病患者,則所生下的孩子有一半以上會患糖尿病,若父母為帶因子者,所生孩子患糖尿病的機率比其他人大很多。
糖尿病通常分為兩型:
1型糖尿病是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型糖尿病是非胰島素依賴糖尿病。
兩種糖尿病採用的治療方式不同。1型糖尿病從發病開始就需要使用胰島素治療,並且要終身使用。‖型糖尿病如血糖稍偏高,一般可透過飲食控制,體育鍛煉等方法使血糖控制住正常範圍;扔未降低血糖者,可用藥物治療。患者應學會自測血糖,如血糖、尿糖增多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處理。當血糖下降至正常時,也要服用維持量,最後能否停藥,要視病情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