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禾

    釋義:原意指華亭谷的鶴叫聲。

    用法:是指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也表示對過去生活的留戀。

    近義:人生若只如初見

    出處: “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 庾信(南北朝)《哀江南賦》 ; “ 華亭 鶴唳詎可聞, 上蔡 蒼鷹何足道?” ——李白(唐)《行路難》詩之三。

    典故:

    華亭鶴唳的典故與近日熱播劇《鶴唳華亭》相似,都是因仕途權力而引發的悲劇,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無數人葬身權力浪潮中,有咎由自取、也有被逼無奈,午夜夢迴,無不在懷念青蔥歲月和初心宏願。

    華亭鶴唳的主人公名叫陸機,是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東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東吳滅亡後歸順晉朝,在“八王之亂”期間大起大落,後被成都王司馬穎所救,委身報效,卻被奸佞構陷,臨刑時感嘆道:“華亭的鶴鳴聲,哪能再聽到呢?”

    故事梗概:

    報國圖志

    陸機出身名門,少有奇才、文章蓋世。若生在太平盛世,難保成為李、杜式的文壇巨匠,逍遙一生,怡然自得。只是可惜,陸機所身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動盪、最混亂的時期之一,前有三國紛亂,後有晉朝內亂。以陸機的家境,原本可以避開戰禍,然而自恃胸懷報國才,怎可偏安得悠閒,陸機28歲時與弟弟一起奔赴洛陽,投身仕途。由於文人風骨和江南名仕的身價,陸機兄弟顯得與北方氏族格格不入,仕途也並不順利,直到趙王司馬倫(公元300年)發動政變,陸機協助誅討賈謐有功(陸機最初與賈謐親善),才有機會被重用,受封關中候(沒有餉祿,僅代表榮譽而已),任中書郎(也非要職)。

    王室內亂

    然而好景不長,此時的陸機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置身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皇室內鬥之中,公元301年,三王舉義(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殺掉司馬倫,齊王司馬冏主政,以陸機為司馬倫親信,欲除之而後快,但被司馬穎、司馬顒聯手救下,發配流放,後遇大赦而得以免罪。

    此時的中原,已是一片戰亂,陸機的親友覺得此次大難不死,是上天的垂愛,都勸他回江南避禍,但是陸機仍然不忘匡世之志,決議要留在洛陽,以求報國平亂。司馬冏昏庸淫亂,早有敗亡之相,而司馬穎體恤將士、居功不傲,大有賢主之相,又因為司馬穎曾經救過陸機一命,因此陸機便拜投司馬穎門下,預展平亂之志。

    時成都王穎推功不居,勞謙下士。機既感全濟之恩,又見朝廷屢有變難,謂穎必能康隆晉室,遂委身焉。——《晉書·卷五十四·列傳第二十四》

    身兼要職

    不久司馬冏被殺,長沙王司馬乂掌權,獨攬朝政。司馬穎與司馬顒討伐司馬乂,司馬穎讓陸機代理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率領北中郎將王粹、冠軍將軍牽秀等各軍共二十多萬人。陸機雖然有匡世之志,但自知自己以文職出身,又為江南人氏,難以駕馭諸多北方將領,此時掌兵絕對不是最好的時機,因此堅決不願意接受此項任命,但是司馬穎不許。

    陸機如此受重用,果然招來了小人的妒忌,司馬穎的左長史就趁機入讒言,說陸機過於自大,完全不把您放在眼裡,將來難免有主弱臣強的局面發生。司馬穎聽罷不語,但是一根刺已經艮在心間。由於軍心不穩,將帥不合,陸機大軍果然戰敗。而此時,原本與陸機有齟齬宦官孟玖趁機向司馬穎進讒言,說陸機有異志,並與人合謀一起構陷陸機。司馬穎果然相信,派人秘密逮捕陸機。

    華亭鶴唳

    當晚,陸機夢見黑車帷纏住車子,手撕扯不開,天亮後捉拿他的部隊就到了。布帷纏車,是不是與《鶴唳華亭》中太子被處置的某一場景類似?因此說,華亭鶴唳與鶴唳華亭,是一個相似的悲劇故事。

    陸機臨被處決前,從容淡然,似乎又回憶起江南華亭的鶴鳴之聲。自己原本可以悠然南下,享受人間安樂,卻不願意偏安一隅,想要救百姓與水火,直至今日,回憶起過往美好的生活,他似乎有些惆悵,難道自己錯了嗎?平生起伏,本不該入仕途,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

    陸機最終在軍中遇害,其子、其弟都受到牽連,他死的這一天白天大霧彌合,大風折樹,平地積雪一尺厚,議論的人認為是陸機冤死的象徵。

    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冤。——《晉書·卷五十四·列傳第二十四》後記

    陸機的才華為後世所認可,李白曾贊:陸機作太康之傑士,未可比肩;曹植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駕。只可惜,有才華的人似乎都難以在仕途通暢,藝術的天馬行空很容易被權力的慾望所禁錮,或是自己的、或是別人的。

    陸機用一句華亭鶴唳,道盡了一世滄桑,也留下了萬世美名。

  • 2 # 貴極登峰

     華亭鶴唳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uà tíng hè lì,是指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另義,指華亭谷的鶴叫聲。《晉書·陸機傳》載,陸機是吳郡華亭(今上海松江縣平原村)人。西晉末年捲入“八王之亂”,為成都王司馬穎帶兵討伐長沙王司馬又(意),兵敗,被司馬穎所殺。

      臨刑前嘆道:“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華亭鶴唳本是陸機哀嘆他死後再也不能聽到家鄉的鶴鳴,後用來表示對遠離故土的悔恨和思戀,或對仕途困頓的悔嘆。北周·庾信《哀江南賦》:“釣臺移柳,人生感悟,非王莫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忘。”

      西晉時,陸機文采出眾,為一代名士。成都王司馬穎愛才,重用陸機。討伐長沙王司馬乂時,用陸機為主帥,統領兵士二十餘萬。陸機請辭,成都王不允。部將見這個南方主帥書生氣十足,都不服調配,加上陸機缺乏作戰經驗,結果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有人誣陷陸機與長沙王有私,成都王遂派人抓捕陸機。陸機聞訊,苦笑脫去戰袍,嘆道:“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於是平靜地接受極刑。

  • 3 # 文化茗居

    〖典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陸機曾任平原內史,故稱)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陸機的家鄉)鶴唳,可復得乎:’“晉裴啟《語林》記為:“陸士衡(陸機的字)為河北都督,已被間構,內懷憂懣,聞眾軍驚角鼓吹,謂其司馬孫拯曰:"我今聞此,不如華亭鶴唳。’"

    〖釋義〗陸機在河橋兵敗,被陷伏誅,臨刑時,嘆息再也聽不到家鄉的鶴叫聲了。後遂用“華亭鶴唳、華亭唳鶴、鶴唳華亭、華亭唳、華亭嘆、華亭鶴、華亭歸夢”等表示做官遭難,後悔不已;或抒寫思念鄉土,眷戀人生之情。

    【華亭鶴唳】庾信《哀江南賦》:“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李白《行路難》詩之三:“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柳亞子《巢南書來應以四律》之三:“江左龍飛誤,華亭鶴唳聞。"

    【華亭唳鶴】李商隱《曲江》詩:“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

    【鶴唳華亭】劉禹錫《酬太原令狐相公見寄》詩:“鶴唳華亭月,馬嘶榆塞風。”趙翼《王少林舊為陳玉亭制府屬吏具述玉亭最愛拙詩》之一:“豈堪鶴唳華亭後,重憶鵷行鎖闥間。”

    【華亭唳】劉克莊《賀新郎·二鶴》詞:“此老生平哀大陸,到末梢,始憶華亭唳。”元好問《浩然師出圍城賦鶴詩為送》:“遼海故家人幾在,華亭清唳世空憐。”顧炎武《哭顧推官》詩:"一身更前卻,欲聽華亭唳。"

    【華亭嘆】張養浩《沉醉東風》詞:“李斯有黃犬悲,陸機有華亭嘆。”

    【華亭鶴】庾信《思舊銘》:“美酒酌焉,猶思建業之水;鳴琴在操,終思華亭之鶴。”嚴復《送沈濤園備兵淮揚》詩:“垂涕為君通一語,華亭千載鶴孤飛。”

    【華亭歸夢】劉筠《鶴》詩:“碧樹陰濃釦砌平,華亭歸夢曉頻驚。"

  • 4 # 中州耕牛堂主

    謝謝網友邀請!華亭鶴唳是一個漢語成語。這個成語有兩個解釋:一是指為感慨平生,悔入仕途之典。二是指華亭谷的鶴叫聲。表示對過去生活的留戀。

    華亭鶴唳出處有三:一是出自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賦》:“華亭鶴唳,豈河橋之所聞。”二是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難》詩之三:“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三是出自明代許自昌《水滸.敗露》:“向雲陽伏法何尤,你華亭鶴唳聽難久。”

    建議題主得閒時多讀點書。書讀多了,知識面就寬了。人,要長到老,學到老。讀書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 5 # 五色花動畫

    典源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下〈尤悔〉~897~

    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南朝梁·劉孝標註引《八王故事》曰:「華亭,吳由拳縣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吳平後,陸機兄弟共遊於此十餘年。」引《語林》曰:「機為河北都督,聞警角之聲,謂孫丞曰:『聞此不如華亭鶴唳。』故臨刑而有此嘆。」

    《晉書》卷五十四〈陸機列傳〉~480~

    初,宦人孟玖弟超併為穎所嬖寵。超領萬人為小都督,未戰,縱兵大掠。機錄其主者。超將鐵騎百餘人,直入機麾下奪之,顧謂機曰:「貉奴能作督不!」機司馬孫拯勸機殺之,機不能用。超宣言於眾曰:「陸機將反。」又還書與玖,言機持兩端,軍不速決。及戰,超不受機節度,輕兵獨進而沒。玖疑機殺之,遂譖機於穎,言其有異志。將軍王闡、郝昌、公師藩等皆玖所用,與牽秀等共證之。穎大怒,使秀密收機。其夕,機夢黑幰繞車,手決不開,天明而秀兵至。機釋戎服,著白帢,與秀相見,神色自若,謂秀曰:「自吳朝傾覆,吾兄弟宗族蒙國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辭不獲已。今日受誅,豈非命也!」因與穎箋,詞甚悽惻。既而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遂遇害於軍中,時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機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冤。

    故事

    西晉時,陸機文采出眾,為一代名士。成都王司馬穎愛才,重用陸機。討伐長沙王司馬乂時,用陸機為主帥,統領兵士二十餘萬。陸機請辭,成都王不允。部將見這個南方主帥書生氣十足,都不服調配,加上陸機缺乏作戰經驗,結果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有人誣陷陸機與長沙王有私,成都王遂派人抓捕陸機。陸機聞訊,苦笑脫去戰袍,嘆道:"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於是平靜地接受極刑。

  • 6 # 梧桐樹邊羽

    成語華亭鶴唳出處是什麼,有何典故?

    華亭鶴唳出自庾信的《哀江南賦》:

    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故國釣臺的移柳,不是困居玉門關的人可以望見;那華亭的鶴唳,更不是是魂斷河橋的人再能聽到的!

    但是這只是出處,並不能解釋意思。不過庾信——就是杜甫用“清新庾開府”來誇讚李白的庾信,作為南朝滯留北朝的文宗,應該是最接近這個詞語背後故事的時代的人。因為這個典故出自西晉著名的“太康之英”——文學家、書法家、詩人陸機。

    陸機是陸遜的孫子,出身吳郡陸氏,經歷了吳的滅亡和晉的一統天下。而華亭,正是孫吳滅亡之後陸機隱居之地,即如今的上海松江。他在華亭每日悠遊,正如山林野鶴,過著逍遙的日子。所謂之“華亭鶴唳”正代表了他這種隱居的生活狀態,即日常能聽到野鶴的聲音,而這種聲音在他決定西進都城之後,就再也沒有聽到過了。

    唐朝房玄齡等人編著的《晉書》卷五十四〈陸機列傳〉較為清楚地記載了這一段舊事。

    機釋戎服,著白帢,與秀相見,神色自若,謂秀曰:「自吳朝傾覆,吾兄弟宗族蒙國重恩,入侍帷幄,出剖符竹。成都命吾以重任,辭不獲已。今日受誅,豈非命也!」因與穎箋,詞甚悽惻。既而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遂遇害於軍中,時年四十三。二子蔚、夏亦同被害。機既死非其罪,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霧晝合,大風折木,平地尺雪,議者以為陸氏之冤。

    陸機後來在成都王司馬穎帳中任平原內史。成都王討伐長沙王司馬乂時,用陸機為主帥,統領兵士二十餘萬。陸機請辭,成都王不允。部將見這個南方主帥書生氣十足,都不服調配,加上陸機缺乏作戰經驗,結果損兵折將,大敗而歸。有人誣陷陸機與長沙王有私,成都王遂派人抓捕陸機。陸機聞訊,苦笑脫去戰袍,嘆道:“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坦然受戮于軍中。

    其實陸機在效身司馬氏時,因為局勢混亂,曾多次有人勸他避亂慎行,而他感激成都王的救命之恩,一直不肯離開。在被任命為主帥時,也是屢次推辭,卻被成都王拒絕。也就是說,其實陸機在入京之後的仕途折騰和四處飄零,確實已經讓他起意歸隱。他在臨刑的時候說起“華亭鶴唳”,並非一時的想法。《語林》有記:

    機為河北都督,聞警角之聲,謂孫丞曰:“聞此不如華亭鶴唳。”故臨刑而有此嘆。

    上海松江的野鶴歡鳴,就好像我們小時聽過的小吃叫賣聲,一直縈繞在陸機的心頭。只是形勢逼人、情誼逼人、亂世逼人,最終成為了他臨刑前的一聲喟嘆。

    所以現在一般說華亭鶴唳,是當我們走到了一個不可改變的境地,對曾經的錯誤選擇發出了遺憾的唏噓,用在感概平生,後悔進入仕途官場則特別貼切。

  • 7 # 鐵錘文史

    先說一個題外話,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無論是真實的歷史,還是虛構的影視劇中,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情節:一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一旦失勢,或者倒臺之後,或者臨終之際,經常會告誡自己的後人:不要走仕途。

    華亭鶴唳,說的大致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要說的再準確一點的話,華亭鶴唳,就是形容讀書人貪戀功名富貴,最後招來殺生之禍,這個時候,想要回歸平淡的日常生活,都成為一種奢望。

    華亭鶴唳的典故,在《世說新語》、《晉書》裡面都有介紹。

    先看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尤悔》:

    “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陸機在河橋吃了敗仗,又被盧志在背後進讒言,最終被處以死刑,臨刑之前陸機感嘆:我現在就是想聽一聽華亭上空白鶴的鳴叫,又怎麼可能再有機會呢?

    再看《晉書》,《晉書》裡面的記載,更加詳細一點。我把主線節錄出來。

    初,宦人孟玖弟超併為穎所嬖寵。超領萬人為小都督,未戰,縱兵大掠。機錄其主者。超將鐵騎百餘人,直入機麾下奪之,顧謂機曰:「貉奴能作督不!」機司馬孫拯勸機殺之,機不能用。超宣言於眾曰:「陸機將反。」又還書與玖,言機持兩端,軍不速決。及戰,超不受機節度,輕兵獨進而沒。玖疑機殺之,遂譖機於穎,言其有異志。.....既而嘆曰:「華亭鶴唳,豈可復聞乎!」遂遇害於軍中,時年四十三。

    這是說的晉朝八王之亂時期的歷史。

    當時成都王司馬穎有兩個男寵,一個宦官孟玖,一個是孟玖的弟弟孟超。得寵的孟超領了一萬兵馬,當上了小都督,還沒有和長沙王司馬乂開戰,就縱容手底下的兵痞子搶劫百姓錢財。這個時候陸機就把帶頭的幾個兵痞頭子給抓了起來。孟超聽說之後,帶著上百號鐵騎衝進陸機的軍帳中搶走了這批惡徒,回頭還嘲笑陸機:小畜生也能當都督嗎?

    陸機手下的謀士孫拯勸說陸機殺掉孟超,可是陸機猶豫不決沒有動手。沒想到孟超反而四處宣揚說陸機要造反。並且在和哥哥孟玖的通訊裡面說了陸機很多壞話。後來孟超不聽陸機指揮,冒險進軍全軍覆沒,哥哥孟玖懷疑是陸機害了弟弟,就在司馬穎身邊吹枕邊風,說陸機心懷二心,還找了跟他一個鼻孔出氣的軍人作證。司馬穎勃然大怒把收押起來。陸機對行刑官表白了自己的一片忠心之後,又給主公司馬穎寫了一篇絕筆信。最後長嘆一聲:華亭的鶴鳴,我再也聽不見了!隨後被殺害與軍營之中,死的時候42歲。

    以上兩個典故出處,被引用的比較多。其實還有比這兩個典籍更早的出處,是南北朝大詩人謝靈運的文章。謝靈運在《山水賦》這篇文章的結尾之處,有這樣的句子:

    孰如牽犬之路既寡,聽鶴之途何由哉?

    在這句話的後面,謝靈運自己做了一個註釋:

    牽犬,李斯之嘆;鶴唳,陸機領成都眾大敗後,雲:思聞華亭鶴唳,不可復得。

    古人寫文章典故太多,需要簡單做個解釋,牽犬,李斯之嘆;是說李斯父子被趙高陷害判死刑之後,在刑場上面李斯向兒子嘆息,想像以前那樣,爺兒倆牽著狗出門打獵,過普通人的日子,都是一種奢望嘍。

    這裡,表達的意思都是一樣的。

    最後再簡單交代一下時代和人物的背景。

    陸機這個人是名門之後,當年為孫權奪取荊州,又在夷陵之戰打殘劉備的東吳名將陸遜,那就是他爺爺,親的。陸機的父輩也出了一大批東吳高官。

    後來風水輪流轉,司馬家奪了天下,滅掉東吳,陸家也就中道衰落,陸機兩個親兄弟在對抗司馬氏的戰鬥中戰死,陸機自己也是一個小小軍官,戰敗之後當了俘虜,捉到洛陽之後,司馬家族實施懷柔政策,釋放了東吳一大批敗將。東吳一些大將還會被繼續任命,為新主子效命,可是陸機屬於小小軍官,也沒有什麼晉升機會。陸機想通了這個道理就回到爺爺陸遜的封地華亭,也就是今天上海的松江縣附近隱居,十年潛心學問,最終依靠文名重新獲得權貴賞識,名滿天下。

    之後司馬家族自己不爭氣,鬧內訌,八王之亂把江山弄得風雨飄搖。陸機要是一個明白人就不應該蹚這一池子渾水,可是他功名心太重,先是投靠司馬倫,司馬倫被殺掉之後,有投靠了司馬穎。最後如上面所說,被小人讒言所害,被司馬穎殺掉。

    所以說,華亭鶴唳這個成語。如果你明白後面的來龍去脈的話,也是包含著慘痛的人生感悟啊。

    正如《紅樓夢》所言: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人生於世間,可是要警惕呢。

  • 8 # 探謎古小說

    華亭鶴唳:就是後悔當官追求富貴的意思。簡言之,就是“悔求功名”!

    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尤悔》:“ 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 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華亭在今上海市松江縣西。 陸機於吳國滅亡之後,入仕晉國為臣之前,常和弟弟陸雲一起在華亭的庭園中游玩,觀賞那裡的仙鶴飛舞鳴叫。後當他被人陷害,臨刑之際,再次回想起當初那種瀟灑自由的閒適生活,只有萬分的遺憾卻已是不可得了。

    陸機,是火燒劉備連營的陸遜的孫子,文韜武略兼通,可謂文武全才。他在吳國滅亡後,入臣於洛陽,得到晉國重用,任後將軍、河北大都督,率軍討伐長沙王司馬乂。

    宦官孟玖及其弟孟超都被晉朝宗室成都王司馬穎寵幸,可謂恃寵而驕。孟超在陸機軍中,率一萬人任小都督,還未交戰,他就放縱士兵四處搶掠。陸機知道後,抓捕了兵士當中的主犯。

    孟超帶著鐵騎百餘人,直接到陸機麾下搶人,搶了人不忘挖苦陸機說:“貉(hé)奴也能作都督嗎?”

    貉奴,是當時對蠻夷之人的蔑稱。畢竟陸機是後來投奔晉國的,相當於外來戶,自視根正苗紅的晉國小人自然要找機會表達歧視之情。貉,就是一丘之貉的那種動物,一般用來對四夷的謾罵之語。

    陸機帳下的司馬(官職)孫拯便勸陸機乾脆殺了孟超,可是陸機不同意。孟超反而得寸進尺,到處對人說:“陸機要謀反。”他又給哥哥孟玖去信,誣陷陸機懷有二心,不願儘快決戰。

    到了開戰之時,孟超不聽陸機排程,擅自率軍獨進,導致全軍覆沒,他也被敵所殺。

    收到舉報信的孟玖本來就對陸機產生了猜忌,一聽說弟弟戰死,就更相信弟弟信中之言,他懷疑陸機就是故意借敵之手除掉弟弟孟超。他隨即向司馬穎進言,告發陸機心懷異志,並拉來將軍王闡等一大群官員做證。

    司馬穎大怒,命令牽秀秘密逮捕陸機。

    當晚,陸機夢見黑車的帷纏住車子,使勁撕扯也扯不開。天一亮,牽秀的部隊就到了。

    陸機立刻明白是怎麼回事,他脫下戎裝,戴上白色便帽,神態自若地與牽秀相見,說道:“自從吳國覆滅,我家兄弟宗族都蒙受了晉王重恩,不但入朝為官,建言獻策,還能執掌兵權帶兵打仗。成都王把重任交給我,我本想推辭都沒有獲准。今天被殺,這難道不是命嗎?”

    他又給司馬穎寫了一封言辭悽慘的信,託牽秀帶去。

    臨刑之時,陸機感嘆道:“華亭的鶴鳴聲,我還能再聽到嗎?”

    死時年四十三歲。他的兩個兒子陸蔚、陸夏也一同被害。其弟陸雲、陸耽也隨後遇害。

    陸機不當死罪卻遇害,士卒們無不為他痛惜流淚。這一天白天大霧瀰漫,狂風吹折大樹,平地積雪有一尺多厚,大概老天爺覺得他死得太冤了。

    從此以後,“華亭鶴唳”成了一個典故,表示感慨一生做了錯誤選擇,不該進入仕途。其含義是:追逐功名利祿者,終為功名利祿牽絆而失去自由;同時也可以引申為有棄官歸隱之心。

    那為什麼說“東門黃犬”一詞與它的含義類似呢?

    東門黃犬:

    當初秦國丞相李斯被趙高陷害,被誅殺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同坐),臨刑之時他對著兒子感慨道:“當初我和你牽著黃狗一起出上蔡城東門去打獵,追逐野兔,那樣的日子不知道還能不能再有?”(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華亭鶴唳與東門黃犬兩個典故,都有如仕容易歸隱難,名利場上風波惡的意思。如李白《行路難》詩之三雲:“ 華亭鶴唳詎可聞, 上蔡蒼鷹何足道?”

    對世態這種禍福相依,榮辱相隨的感悟,就如鄭板橋的道情詩所云:

    “門前僕從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龍,一朝勢落成春夢,倒不如蓬門僻巷,教幾個小小蒙童。”

  • 9 # 一匹來自南方的郎

    故事大家都說了,我也不囉嗦了。

    但網路上就這樣,總會有一批沒能耐的人就愛在一旁切切錯錯地大發議論,說著古人的短長,感慨他們的成敗悲歡,好像自己倒是很懂知止不辱的樣子,其實這沒他們什麼事

    “知止不辱”“功成身退”是講給誰聽的?那都是給有作為的人聽的,讓他們在接近事業極致的時刻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所以與其營營而論,不如常思進取,大幹事業!等到有身份、錢糧都堆滿倉了、人也開始自我膨脹的時候,才好好想一想:華亭那邊還有仙鶴之鳴,我是否該歸去休養生息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木傢俱保養和維護需要做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