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輝看歷史
-
2 # 驛棧長陽
按史籍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河南新鄭人。
黃帝簡介歷史身份:華夏民族始祖,中國遠古時期華夏部落聯盟首領。
神話身份:神界中央天帝黃帝以姬水成以土德王天下,土色黃,故稱黃帝。
父親:少典國君(有說名為祁昆、啟昆)(據《史記》的《五帝本紀》和《秦本紀》記載都涉及“少典”,提及時期相差幾代,《史記》的少典是指部族,或曰氏與國。)
母親:附寶: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黃帝。
姓氏:《史記》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路史》記載黃帝姓公孫,《國語·晉語》記載黃帝依姬水而成長,因此為姬姓,《帝王世紀》則雲:“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崔述認為公孫是諸侯之孫的稱謂,並不是姓,且上古時代不存在這種稱謂,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亦有帝鴻氏、帝軒氏、縉雲氏等後者加以解釋史料之稱。
妻子:嫘祖:一作“累祖”。西陵氏之女,領黃帝的元妃。
黃帝誕辰:黃帝誕辰是農曆三月初三,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黃帝即位據說是公元前2698年,即位時20歲,據此推算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其傳說生卒年份為公元前2717—公元前2599年。
誕生地:關於黃帝的出生地一直存在爭議,《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至於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觀點。一般認為有甘肅天水,河南新鄭、山東壽丘三種爭議。
黃帝即位
一般公認黃帝即位於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傳說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歲的黃帝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因他發明了軒冕,故稱之為軒轅。又因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黃帝。
-
3 # 關外郎
上古時期,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黃帝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觀點。一般認為有河南新鄭、陝西姬水、甘肅天水、山東壽丘四種爭議。
-
4 # 唐家七小子
黃帝是中國遠古時期的華夏人,是中國古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據說黃帝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又因為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相傳《黃帝內經》為黃帝所注,其主要成就為,一統華夏部落,並征服東夷、九黎族而一統中華,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
5 # 歷史觀測者
黃帝是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的人。
關於是哪的人一直存在爭議,大致有四個說法:陝西境內,河南新鄭,甘肅天水,山東曲阜。
-
6 # 闡史論津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
7 # 周乙探史
黃帝故里在山東濟南章丘市龍山鎮城子崖龍山文化遺址,這裡是黃帝之國“朝雲之國、司彘之國”,黃帝生活在4600年前。
-
8 # 一似黃粱辭丹鳳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因為其在做天子時有“土德之瑞”,而土是黃色的,因此稱之為黃帝。在上古時代,人民都是以土地為生,“土德之瑞”可以說是對黃帝本人至高無上的評價,當然也有人認為黃帝發明了種植業,因此有“土德之瑞”。
在中國遠古部落時代,各部落之間互相聯盟以增強部落的實力,聯盟會推舉一個聯盟首長。如果將整個聯盟比作是一家股份制公司,各個部落就是該公司的董事,而部落長便是他們的“董事長”。在黃帝成長的時期,部落聯盟的“董事長”神農氏由於個人能力不足,集團內部分崩離析,各諸侯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各部落間戰爭不斷。正所謂“亂世出梟雄”,這個局面下,黃帝採用武力幫助神農氏逐個討伐不聽號令的諸侯,久而久之,各路諸侯都對黃帝心服口服,神農氏統治集團名存實亡。
然而蚩尤和炎帝就是兩個特例,他們兩個部落經常欺辱百姓以及進攻其他的部落。可是由於二人的實力過於強大,大家都敢怒不敢言。
這時黃帝的所作所為便體現出了他偉大的智慧。他在這段時間內號召眾部落修養生息,屯兵養田,對蚩尤和炎帝所帶領的兩大部落不予理睬。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農業,養殖業以及二十四節氣都是在這段時間內發明創造的。等到時機成熟,黃帝率軍隊先於坂泉徵炎帝,再赴涿鹿滅蚩尤。從此,天下諸侯都拜黃帝為天子,黃帝稱正式成為這個利益集團新一任的“董事長”。
自登上天子之位,黃帝一路征討,換句話說就是“誰不服就打誰”,不停開疆擴土,東到東海;西到空桐山;南至長江;北至釜山。此乃中國大地最原始的版圖。黃帝建都於逐鹿,並時不時率領軍隊向各部落視察,並設定左右大監職位來監督諸侯國,這個職位放到現在就是中央巡視組,來監視各諸侯國是不是存有二心。
當然,自古以來但凡能名留青史的帝王,文治武功缺一不可。黃帝除了上述武功外,對內把各個諸侯國也治理的井井有條。他根據太陽的執行規律來,並採用占卜之術來推算曆法,從而可以得知節氣的變化規律。在統治時期,黃帝任用大鴻等一系列的能臣治理國家,並且做到事必親躬,深受百姓愛戴。黃帝死後眾人將他葬在橋山,他將地位傳給了他的孫子高陽。至此黃帝結束了他這偉大的一生。
-
9 # 晨曦吟風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上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上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伏羲與女媧之孫,少典之子,因居於軒轅之丘、姬水之邊、有熊之地而被稱為軒轅氏、姬氏、有熊氏。
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每個人都有尋根的內在需求,因此有必要對於“黃帝”的這個名字的來由進行說明。史學家有三個版本:
1、 軒轅氏有“土德”,也就是說他是第一個以“土星”為制時依據的天子,土為黃色,故稱“黃帝”;
3、 軒轅氏稱帝之前,因功德感動了天帝,天帝派“九鳳”來封賞,鳳凰為黃色,故稱黃帝。
1、 承伏羲之道,洞察天地玄機
2、 開戰略先河,兩戰一統中原
3、 創國家制度,九鼎分定天下
4、 傳位於賢孫,根萬姓於軒轅
一、承伏羲之道,洞察天地玄機
1、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同出於伏羲氏和女媧氏政權,從上文黃帝的“姬”姓來源也可以看出來。史料記載,伏羲氏創造“八卦”的靈感來源於被稱為“龍馬”的白龜,後來出土的噬佔聖物也是“龜甲”而黃帝部落以“龜或黿”為圖騰,這不是偶然,恰恰說明了黃帝部落對“八卦”的崇拜。在伏羲氏的後世部落裡,黃帝部落對自然執行規律的認知和理解也理所當然的比其他部落更加深刻,運用的更加嫻熟。史記裡記載:“順天地之紀,幽明之佔,死生之說,存亡之難。”大體說明了對“八卦”的運用。
2、 把伏羲氏的“醫學”與女媧的“人口繁殖學”推向深入
歷史文獻解釋,《黃帝內經》包括《靈樞》和《素問》,雖然成書與先秦至漢代,但基礎素材源於黃帝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包含了“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經絡學說”以及“運氣學說”等,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學說那就是“繁殖學說”,黃帝時期專門設定“素女”崗位,專門來研究“房中術”與“養生學”,流傳在民間的《素女真經》便是關於“房中術”的經典著作。由此可以看出黃帝部落在人口繁殖方面得到了女媧氏的真傳,也為黃帝部落的日益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設定專門的崗位來創造文字並著書
歷史學家們認為:文字是華夏部落能夠快速融合其他民族的關鍵工具,文字形成了文化上的聚合。伏羲氏創造了文字,在初期,文字數量有限,只限於簡單的記錄一些自然現象和戰爭等。黃帝早就意識到文字的重要性,在部落聯盟中央專門設定了掌管文字的官職。我們熟知的倉頡便是其中的一位,黃帝部落創造更多的文字用來記錄國家體制和向其他附屬部落發布命令,協定盟約等,加強了中央與聯盟中其他聯盟的溝通。
二、開戰略先河,兩戰一統中原
在《中國史前人物盤點,第四位:神農氏》的最後部分,我指出“部落首領的戰略道路選擇決定了部落未來的命運”。根據史料記載,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脫胎於女媧氏政權,在開始階段,炎帝部落要比黃帝部落強大的多,從《史記》:“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可以看出,當時的炎帝政權屬於中央政權,後來因為炎帝政權日益衰弱,黃帝政權日益強大以致代替了炎帝政權統一了華夏部落。黃帝部落統一華夏的兩場關鍵性戰役是《史記》裡描述的重點內容: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豸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權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從史記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黃帝高超的“發展戰略”與“軍事戰略”。具體如下:
1、 根據史料中黃帝部落的遷徙發展路線也可以看出這一點,從女媧氏政權分離出來以後,黃帝部落往西往北發展,朝遠離了競爭激烈的中原方向,而炎帝部落向南向東發展,離以“戰神”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越來越近。
2、 從兩個部落所關注的事項來看,炎帝部落關注的是農耕、醫藥等生活,而黃帝部落關注的是社會制度、軍事等,比如黃帝實行了“田畝制”,明確核心部落與附屬部落之間的土地分配原則,以制度來促進農業發展;還有一點,黃帝部落研發的是交通工具-車與船,戰爭工具-銅與弓箭等。在上古社會,部落的軍事實力是生存的唯一條件,也是黃帝統一華夏聯盟的決定因素。
-
10 # 學非探其花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1],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
11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軒轅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黃帝(生於公元前2717-公元2697年即位-亡於公元前2599年)少典之子,本姓公孫,長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新鄭西北),故號軒轅氏,出生、創業和建都於有熊(今河南新鄭),故亦稱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他首先統一中華民族的偉績而載入史冊。他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創造文字,始製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創醫學等,是承前啟後中華文明的先祖。傳說中遠古時代中華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
12 # 人間山水貴
黃帝是傳說中的人物。殷商和西周的文獻,如卜辭、尚書、詩經以及銅器的銘文都沒有他的記載。直到春秋中葉,才出現有關他的傳說,以後傳說更多。他成了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民族有百家姓,千家姓,但都是黃帝的子孫,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不絕的歷史,都溯源於黃帝。
《史記》上說,黃帝以土德為王,“時播百穀草木”即領導人們在土地上耕種。黃帝所在的北方土色黃,故稱黃帝。黃帝還有其他名稱,古書說,黃帝本姓公孫,因長於姬水,改姓姬,又居軒轅之丘(河南新鄭縣西北),故名、號為軒轅氏。因在有熊的地方(河南新鄭縣)建國,又稱有熊氏。此外,黃帝還稱帝鴻氏、帝軒氏、拓雲氏。黃帝是氏族社會中的酋長,他領導的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稱為黃帝族。黃帝族最早生活在陝西,過著遷徙不定的遊牧生活。後來向中原遷移,東渡黃河後,沿中條山和太行山麓向東北走,到達山西南部黃河之濱,爾後又在何涿北鹿定居,建起都邑。
黃帝族是先秦華夏族(夏商周人)的直接祖先。《史記》載,黃帝正妃螺祖生二子玄囂和昌意,昌意之重孫是夏禹,玄器之孫帝譽是商人和周人共祖,周人姬姓為黃帝嫡系。黃帝的子子孫孫繁衍各地,中華民族都是黃帝的後裔。黃帝時代為氏族社會末期。各部落聯盟之間發生戰.逐有渾鹿、阪泉之戰。《黃帝內傳》載:“帝既殺圭因之築城”,這種為防禦敵方,在駐地周圍築起的簡爭尤燦陋的夯土城牆,就要聳入文明時代了。在考古分期上,黃帝時代屬於新石器時代,文獻中記載的黃帝時代的許多事進,已為考古發掘的材料,如龍山文化等文化遺存所印證。
黃帝又是古代先民智慧的化身,古籍記載的許多發明都歸在黃帝名下。相傳他為戰勝善於施放煙霧的蚩尤,發明了指南車,又與岐伯共同研究出中國最早的醫書《內經》,又命沮誦、倉領創造文字,隸首制定算數,伶倫制定樂律,大撓制定干支紀年法。黃帝的妻子螺祖還發明瞭養蠶葬絲,縫製衣裳。其他許多發明,如宮室、舟車、火食、弓弩、冠冕、釜甑、斧鋪、件臼、笙簧、貨幣、旗幟、棺撐、明堂、五行、鑿井、清角、鍾、努、刀、幾、鏡,以至獄鞠(足球),都與黃帝的名字相聯絡。實際上,這些發明不一定都在黃帝時代,更非一人或幾人所為。黃帝實際是許多古代發明的化身。相傳黃帝逝於河南荊山,葬於陝西橋山(今黃陵縣),享年一百一十歲。黃帝是勤勞勇敢、富於智慧的中華民族的象徵,我們為自己是黃帝的子孫而驕傲。
-
13 # 鵬鵬無命
黃帝是什麼人不重要,重要黃帝是代表中國華夏祖先祖宗的一個象徵,是中國的宗的源,也中國文化的源。所以你說黃帝是什麼時候的人,那裡人。黃帝不是一個人!
-
14 # 四羊古
黃帝是中國遠古時代約公元前2717年-2599年。是少典後代,原名叫公孫軒轅,古華夏部落首領。據各類記載黃帝部落最早起源於渭水流域。今之屬於陝北與隴東一帶,後逐步向中原地帶發展,佔據涿鹿,即中原。據歷史記載黃帝出生地為今河南省新鄭。
-
15 # 懷舊淨土
黃帝是有熊(少典)國君的次子,他的媽媽叫附寶,走到祁野(又稱為軒轅丘,今鄭州市新鄭市)這個地方,看見很多閃電旋繞在北斗樞星上,有感而發,隨即懷孕,孕育了兩年才在壽丘(今曲阜,孔子老家)生下他。他其實姓公孫,名軒轅,叫軒轅是因他住的地方在軒轅之丘。後來,革命取得了勝利,他又被人們尊稱為黃帝,說他有土德之瑞,又因為土的顏色是黃黃的,故此呢,將他稱作黃帝。
黃帝自出生起就非比尋常,一看他就是個牛人。他生而有異象天瑞,少年時期十分聰明,很早慧,人情世故看得很通透;及至成年呢,《史記》上稱他:“長而敦敏,成而聰明。”總的來說,歷史上幹大事的人都是這樣的,所以你看他的簡歷就知道他是幹大事的人才,也註定他今後成就的事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讓人忍不住驚呼:老鐵666!
介紹一下當時的時代背景,神農氏嘗百草大力發展農業。然而,諸侯並起,戰火紛飛,到處打仗,紛爭不斷。而神農式微,心有餘而力不住,喊不動不聽旋,又不給你面子,也不給裡子。老大哥很心裡苦呀!
這時,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物橫空出世了——黃帝(那時還是叫軒轅的年輕人)。
他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徵兵修德,播種五穀,撫卹萬民,借天時奪地利興人和,政治工作和軍事工作兩手抓,注重軍事力量的訓練,把迅猛的野獸加以訓練整編成戰鬥力量,以戰養戰,專打各種不服教。所以呢,該上供的必須得上供,該聽指揮的必須得聽指揮,聽話的給顆糖。這樣恩威並施,諸侯們自然而然地向軒轅老大俯首稱臣叫爸爸了。
這時呢,炎帝不服呀,土地這麼點,得搶呀!那來吧!誰的拳頭硬聽誰的。於是,一堆牆頭草諸侯們坐觀樑上鬥。一場決定中華民族興盛的戰鬥打響了,他們約定在阪泉(共四說,在此取山西省陽曲縣)的平原上幹架,具體的戰爭細節,由於時間的久遠,我們早已不得而知。不過,幹了這一架,這倒使得我們的民族加速融合發展。歷史證明,幹架可能是解決矛盾的一項重要技能。
炎帝:叫爸爸是不可能的了,這輩子都不可能的了,你是我兄弟那還有的說。
軒轅:好的,臭弟弟!
於是,作為後代子孫的我們又被稱為炎黃子孫。一家人嘛,不說兩家話,親熱著呢!
然而這時,最硬的刺頭蚩尤不服了:我跟你說,我就是要翻敲,誰要做你的乖寶寶!?
哎呦,小子有點跳喲!於是,軒轅帶領著一堆諸侯們繼續御駕親征,和蚩尤在涿鹿大戰一場,其戰爭之慘烈前所未有,有《山海經》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
可以透過《山海經》中的描寫,看出戰爭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一是時間久遠,很多具體的史實不可考證,後人發達的想象力做了一定的補充;二是戰爭的慘烈,給當時及後世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故此做解。
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後人多單純地以為蚩尤是邪惡的象徵,可人家好歹是九黎之君,一方霸主,和炎黃聯盟以及東夷硬剛扳手腕的存在。可能人家是長得比較“奇特”:“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
有史料記載,儘管是軒轅也費了好大勁,請下九天玄女才幹掉他的,而且當時天下大定之後,還有一些小騷亂,黃帝就把蚩尤的畫像掛出來震懾四方。可見,蚩尤的威名是壓得住場子的。所以,也不能總是說人家evil,涉及利益和權謀時,有時候不太好輕易地給一個歷史人物下定論,畢竟站的角度不同。
作為炎黃子孫,寶寶是很驕傲的!但是同樣的,也很感激那些融入我們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的血液,都是一家人嘛。歷史是用來借鑑和學習的,不是總是用來槓上花的!
當然,軒轅能一往無前地掃除障礙,走向統一天下的正道,除了他本身天賦異稟,能力優秀,也是大勢之所驅。
亂世用拳頭,盛世用握手。平定天下,沒點手段還真的hold不住。所以,後面的日子,軒轅南征北戰,居無定所,哪裡有不服,哪裡就有你軒轅大爺!
因此,他去過很多的地方,“我曾經跨過山河大海,也穿過茫茫人海;我曾經擁有這一切,我也一直擁有這一切!”
軒轅同學終究成為了黃帝同志,作為五帝之首(採用太史公的觀點),他要考慮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帝王修養大全,國家治理大法,民生的一千個問題,等等。
後來,黃帝同志年事已高,轉念一想,這個國家還需要繼承人呀,那個人問題考慮一下吧。而後,他一口氣娶了四個老婆,生了二十五個兒子。他覺得繼承人得賢而有德呀,生子質量得把關呀。
於是,他讓自己的孫子高陽繼位,這個人就是我們下面要介紹到的“有聖德”的顓頊了。
-
16 # 夕陽西下青春永駐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1][2]。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1],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
17 # 祖國明天更美好
秦始皇是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是申戰國後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今河北邯鄲。
-
18 # 蠍子向左走
黃帝是什麼時候的人?時間不確定,只能說是傳說中的人。是哪裡人?看史記記載可能是外星人《史記》上有這麼一段話:“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髯垂胡。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墜,墜黃帝之弓。”黃帝用在首山採集的銅鑄成了一個鼎,鼎成了“龍”就出現了。這個鼎這麼神奇,難道它有什麼神秘的力量不成。很可能是這樣,那個鼎就是個類似電臺之類的東西,黃帝把做成之後就向他的同伴發訊號,結果“龍”就來了。那麼這條“龍”又是什麼呢?很可能是一架雪茄型飛碟。熟悉 UFO 的朋友都知道,飛碟分兩種一種是碟型的,一種就是雪茄型的。雪茄型的飛碟的樣子跟火箭有些類似,說到底就是多次可重複使用的火箭,但比現在的火箭要先進的多。它使用的動力可能是核能或其他一種能源,否則司馬公就該加寫一句“龍吐火而下”了。再看下面,“有龍髯垂胡”,龍鬍子垂下來了,其實是飛碟的支架下來了。大家看電視電影裡的飛碟在降地之前都是先垂下它的支架。黃帝和他關係很近的七十個人就上了飛碟,這七十多個人估計也可能是外星人。“龍乃上去”,飛碟關門開始起飛了。再看下面,“餘小臣不得上”,其他的小臣上不去了,因為飛碟的門已經關了。“乃悉持龍髯”,上不去,那些小臣就都抱住了“龍髯”--也就是飛碟的支架,希望藉此跟黃帝一起昇天。“龍髯拔墜”,飛碟起飛支架自然也就收起來了,那些小臣也自然就掉下了
-
19 # 重溫歷史老照片故事
《史記》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路史》記載黃帝姓公孫,《國語·晉語》記載黃帝依姬水而成長,因此為姬姓,《帝王世紀》則雲:“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
黃帝誕辰是農曆三月初三,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黃帝即位據說是公元前2698年,即位時20歲,據此推算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其傳說生卒年份為公元前2717—公元前2599年。
黃帝具體出生地點,史學界並沒有統一的觀點。一般認為有河南新鄭、陝西姬水、甘肅天水、山東壽丘四種爭議。
-
20 # 柴昇平
《史記》:黃帝居軒轅之丘。《山海經》:又兩四百八十里,曰軒轅之丘,無草木。洵水出焉,南流注於黑水。這黑水就是發源青海,流經甘肅張掖的黑河。因此,黃帝是青海省祁連縣野牛溝鄉人氏。就居住在黑河之畔的軒轅國裡的一稱為少典的母系血緣族群裡,其母親是公孫,即姓公孫。姓在當時僅是女人生孩子,姓公孫,即由公孫所生。
回覆列表
中文名:軒轅黃帝
外文名:Huangdi;YellowEmperor
別名:黃帝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南新鄭
出生日期:前2717年
逝世日期:前2599年
職業:上古皇帝,三皇五帝之一人文初祖
主要成就:中華民族人文初祖
首先統一中華民族
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創醫學
即位時間:前26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