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雲社初心
-
2 # 使用者1825602082577
我覺得讓孩子學會感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們更應該長期地把這個理念融入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滲透入他的骨子裡,讓他明白生活雖然不易,但是因為有了感恩,人和人之間就變得緊密多了,世界也變得美好多了!
要讓孩子學會感恩,首先父母是一個會感恩的人。舉個例子來說,為什麼婆媳關係如此的不和諧,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雙方都不懂得感恩。家裡關係一團糟,孩子的生活土壤雞飛蛋打,能不長歪都是值得慶幸的事。在有孩子後,我清楚的明白,一代管一代,孩子本來就是父母的責任,對於公婆的幫忙,我始終抱著感恩的情緒,公婆也因為我的感恩加倍地勞心勞力,我們的整個家庭氛圍特別和諧,孩子也特別Sunny。哪怕家人給他一個東西,他都特別真誠地說謝謝。
其次,得讓孩子知道,對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哪怕是父母對他所付出的一切,也該心存感激,不該理所當然。雖然現在大部分家庭,包括我們家,都是好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以孩子為中心。但是我們在陪伴關懷孩子的同時,也得跟孩子劃清界限,父母有父母該做的事情,孩子也有孩子該負的責任。比如有一次,我兒子頭上磕了個大洞,那天我正好上班,當爸爸奶奶把孩子帶到我單位的時候,孩子一看見我就哭著說:“媽媽,我不小心又摔了。”這時奶奶在旁邊自責,“是奶奶沒看好寶貝。”孩子急忙看著我,解釋道:“媽媽,不是奶奶的錯,是我自己不小心。”那一刻,我特別心疼,但更多的是驕傲。雖然孩子縫了兩針,但是在沒打麻藥的情況下,他也生生地忍過來了。事後,也沒有被這疼痛給嚇著,回到家後又活蹦亂跳了。
-
3 # 棗陽市農村生活
感恩這堂課,是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必須經歷的課程,學會了感恩是對自己負責對社會盡義務的體現。壹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俗語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模仿的物件,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家長想教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要與這樣的人很接近,孩子的性格和行為很容易受到影響(不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因為小孩子是沒有自己的分辨能力的。
貳 透過點滴事情和繪本影響生活中的點滴事情,都是教育孩子學會感恩很好的方式。比如飯桌上的剩飯,教會孩子感恩(農民伯伯的辛苦種植、家人做飯出來的辛苦),借鑑例項,忌說教尤其是在餐桌上。
可以透過漫畫《萬物由來》,親子閱讀時候順便提起就餐時候剩飯的事情,以後你某次在桌上剩飯,孩子還會教育你。
叄 參與一些感恩的活動平時多帶孩子參加一些線上線下的感恩活動,比如城市裡每到感恩節都會舉辦大型的感恩節活動,可以帶孩子參加。
-
4 # 媽媽問道
先問一個問題,你是如何感恩長輩的呢?又是如何感恩自己的另一半的呢?你的感恩物件,又是如何回饋你的呢?你所用的感恩方式,孩子能否理解呢?
想讓孩子學會感恩,需要有一個榜樣。榜樣是誰,孩子能否效仿,搞清楚這些事情,問題就自然而然解決了。感恩教育並不需要孩子給長輩磕頭、洗腳,或者一堆孩子一起哇哇大哭。這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多半都是作秀給外人看的。
記得外婆多年臥病在床,母親天天端水餵飯,洗衣陪伴。雖有怨言,卻也不曾間斷過。孩子看了就會學的。
-
5 # 小小余的世界
回答問題之前講一個故事:白眼兒狼的故事。這個故事並不新鮮,相信在大家身邊就有。我身邊有一個。
我婆婆的大哥,被我婆婆叫做沒有良心的白眼兒狼。婆婆小時候家裡有9兄妹:1個大哥,7個妹妹,1個小弟弟。
婆婆的媽媽超級寵兒子大哥,在小弟沒出生之前,家裡所有的吃的,穿的,用的,都先緊著大哥用,而且大哥在家從來不用幹活,活都是妹妹們做,大哥的地位完全就是皇上太子級的,久而久之,不但不做事,還脾氣大。對父母,對妹妹們都是呼來喝去,那陣勢比戰場將軍還來勁。大哥腦瓜子也還靈光,家裡的錢都供他讀書也讀出來了,在城市立了腳,安了家。婆婆他們7個妹妹,基本上都是小學沒進去過幾天的那種…
講重點:婆婆的媽媽,90多了,才過世,過世之前,沒到城市兒子家住過一天,兒子也從沒給老媽孝敬點啥,老媽那些年基本上就是在7個女兒和小弟家輪著住,生病了也是這幾個出錢出力,大哥露個面就走了,理由是城裡工作忙,走不開…婆婆過世了,小弟負責安葬事宜。大哥去了只瞭解了一件事情:老媽留下的東西,存摺在哪裡,給他帶回…後面的就不再講了…
我婆婆早些年也隨公公到城裡做事賺錢,也站穩腳跟買了房,春節,大哥會不請自來吃頓飯喝幾杯,從不帶禮物的,空手來酒足飯飽就回家,也不會說請婆婆去他家玩玩…
總之,就是典型的只會索取,不會付出,更不知感恩的白眼狼一個!
他為什麼會這樣?婆婆說都是他們的媽媽給慣的!
所以,回到問題上,對與4歲的孩子,我們如何教會他感恩,要注意一下幾點:
1,寵愛孩子,但不能寵溺孩子。要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如果家裡所有人都一味的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當某個時間沒有滿足到時,還自我譴責沒做好,這樣只會讓孩子形成一個得到是理所當然,得不到就是對方的錯,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個只知索取,不會付出的習慣和心理。
2,父母的言傳身教。4歲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強了。家人間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比如爸爸有沒有感謝媽媽操持家務的辛苦,媽媽有沒有感謝爸爸賺錢養家的不容易,爸爸媽媽有沒有孝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等。
3,讓孩子體驗勞動,學會吃苦,比如掃地,洗自己的襪子,去超市購物時,幫助提小袋子等等,從而知道勞動是累的,父母照顧他也會累,工作也會累,想要得到一樣東西時都要付出勞動,要累過才會有收穫,從而知道感謝父母。
4,父母藉助繪本,故事書,等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節假日也可以帶孩子到農家低頭去體驗勞動的過程,或者是去參加一些社群勞動或者是公益活動,讓孩子去認識,瞭解感恩的意義。
教會孩子感恩,體會到生活細節裡,爸爸媽媽們,一起加油吧,感恩不是嘴上說的,而是真正行動起來的!
-
6 # 宸媽碎碎念
現在中國家庭的一個普遍詬病就是太過於寵溺孩子,造成孩子的嬌寵,不會感恩,不知感恩。
在我看來,針對這樣的情況,首先要調整的是家長自己的思路,應該從家裡的每個人做起,先做通家人的工作,讓家人對後續對孩子的調整問題保持一致的觀點。
其次,是要教育孩子,讓孩子懂得感恩。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
可以找一些感恩的影片給孩子看,在觀看的過程中和觀看過後,和孩子聊聊觀後感,首先要在心理上給孩子建立一個基礎。
同時,要讓孩子看到家人對他的付出,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辛苦。適當的可以讓孩子自己嘗試一些家務活,透過體驗,孩子往往更能體會到。
家長還需要以身作則,對家人的付出感恩,對一切美好感恩,說出來,做出來,孩子耳濡目染會改變得很快。
羅馬不是一天建立起來的!一個心中沒有感恩的孩子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改變的過程必然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耐心一些,慢慢會改變的!
-
7 # 夕媽育女
我覺得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我覺得言傳身教很重要。作為母親,如果知道孝敬自己的爸爸媽媽,時不時噓寒問暖,看望爸爸、媽媽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去,孩子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中也會學會感恩。
其次:可以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孩子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久而久之,他會覺得爸爸、媽媽為自己服務都是理所當然的,孩子只有接觸的家務勞動,才能體會媽媽的辛苦,從而學會感恩。
-
8 # 暉雪琳源
讓孩子學會感恩,可以從這3件事情入手:
從感知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孩子感恩的良好的習慣。
3.重要的儀式感在一些特別的日子,透過一些儀式感的事情,讓孩子體驗感恩的快樂。
比如,在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生日的時候,和孩子一起準備蛋糕、一起準備禮物,一起給老人生日。孩子可以在言傳身教中體會到感恩的快樂。
比如,教師節、父親節、母親節······,和孩子一起準備、一起過節,讓孩子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讓孩子從一些重要的儀式感中,感悟感恩的重要和快樂。
總之,培養孩子養成感恩的好習慣,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著手,同時父母要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
9 # 願你成為你自己
我覺得感恩既是一種品德,又是一種本領,不是每個人都有。或許我們大多數成年人都沒有這種本領。要學會感恩,得從小做起,家庭生活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啟蒙和終生的老師,我們要在別人(哪怕是父母對孩子)給予我們幫助,鼓勵的時候,要及時的表示感謝,不僅僅是用謝謝這類語言,還可以在奶奶遞給孩子一盤水果的時候,教孩子對奶奶說謝謝,並且把水果分享給奶奶,讓孩子知道,水果雖然是奶奶準備的,但不是為他一個人準備的,好東西是大家一起分享的。過馬路有車子停下為你們讓路,請禮貌的讓孩子點頭致謝或者鞠躬,為別人的禮讓表示感謝。教會孩子垃圾一定丟垃圾箱,尊重環衛工人的勞動成果,也是一種感恩。對於陌生人給予的幫助,我們更應該表示感謝,哪怕是孩子遇到挫折,我們在教會孩子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也能教會孩子,感恩你所遇到的困難或者麻煩,當你更加的努力去戰勝它們的時候,會有更多的成就感和收穫。生活裡不事事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不把家人哪怕是父母對孩子的付出當做是理所當然,尊重別人,那麼,我想,孩子一定不會是一個不懂感恩的,自私蠻橫的人。
-
10 # 薯條媽媽如是說
其實寵孩子,誰家都有,你看人家吳尊、杜江他們也很寵自己孩子。但嗯哼在摘了火龍果以後,特地留一個給爸爸,就怕爸爸餓了沒飯吃,這個孩子的善心就是感恩父母之舉。
4歲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思想。所以說,家長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要想孩子學會感恩,家長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做到對家人、對朋友、對一切事物有感恩之心呢?
除了言傳身教,家長也可以給孩子看一些能表達感恩的繪本,或者往大了說可以看一些情商管理類的繪本、書籍,讓孩子在故事中體會什麼是感恩,學會如何感恩。
-
11 # 親子陪伴蘭怡C
想讓4歲的孩子學會感恩,生活中應該這樣做;
比如說家裡人會買一些吃的東西的時候,要讓孩子給爸爸或者是媽媽,爺爺或者是奶奶吃,這樣孩子就會把東西給長輩吃,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一種習慣.
一有東西吃的時候就會想到長輩,這樣做的行為不是說大人要和小孩分東西吃,而是要讓小孩明白,大人也是喜歡吃東西的,就像小的時候大人喂東西給小孩吃,小孩也會感恩喂東西給大人吃,是一種輪迴,反饋,也就是說是一種感恩的表達方式,讓小孩虛弱會為人處事的一種方法。
-
12 # 高興媽媽聊育兒
四歲的孩子說大也不大,說小的話很多東西也懂一些了,所以讓孩子學會感恩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孩子懂得感恩,懂得父母家人的不容易,會懂得珍惜,長大後會變得有責任感。想讓孩子懂得感恩,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做,慢慢培養孩子:
1、透過繪本,給孩子多多的講解,讓孩子瞭解什麼事感恩,怎麼做全是感恩。
2、感恩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要經常的做到。比如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身邊幫助我們的人,我們經常用自己的行為,透過言傳身教來感化孩子,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才是對的。
-
13 # 丁媽親子時光
想讓4歲的孩子學會感恩,生活中可以這樣做:
1.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首先做個感恩的人,能夠理解和體諒他人,對待一切心懷感恩,而不是受之無愧,以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應該的。我們只有心懷感恩,才會更加珍惜生活、體會到幸福。
很多家庭中的矛盾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心懷感恩,例如,妻子抱怨丈夫不關心自己,而沒有看到丈夫對家庭的辛勤付出;兒媳婦抱怨婆婆嘮叨、不體諒自己,而沒有看到婆婆為了幫兒媳婦帶孩子犧牲了自己的業餘愛好。
2.透過故事、繪本等生動的形式
教育孩子避免空洞、嘮叨的說教,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可以透過故事、繪本等生動有趣的形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就常懷感恩之心。據說有一次家裡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3.從生活中小事、點滴開始
很多家長以為,教育孩子非的有專門的時間、事件,做好準備才開始教育孩子,但真實教育就發生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例如,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受勞動的辛苦;對於別人給予孩子的幫助,讓孩子表達感激之情……
-
14 # 媽咪Jane黃靜潔
中國幾千年的禮孝傳統到了今天已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很多父母沒教孩子獨立自主,沒示範孩子感恩他人,更沒放手讓孩子走出家庭經歷人情世故的風雨。我們漸漸發現,不會表達感恩的孩子,很難被感動;喪失感動能力的孩子,更難實踐孝順。
感恩是一份需要學習的能力。感恩是美德,更是一份需要示範和實踐的能力。雖然孩子生性都至善至純,但如果父母在其成長過程中沒有讓這份美德有機會表達,有機會實踐,同時自己對孩子的感恩表達毫無知覺,甚至冷落漠視,那麼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會再去嘗試表達,直到能力喪失。於是,我們發現了悲劇:孩子拉扯大了,他卻不會對父母親切;父母使勁讓孩子得到了他人幫助,他卻不會致謝;交友越來越難,因為他不懂為友情投資熱心和誠意。一個不會珍惜給予的人,很難在人生路上不孤獨,那麼無助的感覺將成為他/她終生的陰影。
5項練習:每天與孩子一起來感恩
1.鼓勵孩子對一切美好事物美好情感進行表達,再小的事也值得感恩。比如,媽媽的一道拿手好菜,爸爸哼了一首好聽的歌,Sunny照在寶寶身上的溫暖感覺,假日裡媽媽為寶寶安排了一次旅行,春日裡去踏青的休閒,一個完美的日落,一次漂亮的滿月……不停地讚美吧。
3.孩子的每個細小的動作都會是一份表達,父母對之的熱情回覆是孩子再繼續表達的最好推動。習慣是在很多次美好經驗後沉澱而成的,耐心地重複再重複。
4.父母言行就是孩子的榜樣。別忘了在孩子面前多感謝幫助你的人,多表達對開心的日常小事的一份感恩,一份感觸,一句甜美之詞。
-
15 # 晨光微曉
吃飯的時候,我請爸爸幫我遞一張抽紙,並接著說“謝謝爸爸。”於是,我1歲11個月的女兒,也說“姥爺,妞妞也要抽紙。”等我爸遞給她時,她說“謝謝姥爺。”以前有人說我們家是不是太客氣了。其實,我們一家人都這樣習慣了。接受別人的幫助和照顧,都是第一時間回答“謝謝。”
當我們不把別人一點一滴的照顧當做理所當然的時候,真的就會從內心表達感謝。而這種感謝,孩子從小就看在眼裡。
所以我感覺最重要的還是父母日常的言行。
-
16 # 青青寶貝
根據題主的描述,是你們家裡的長輩給孩子的關注過度了,讓孩子從小就認知到他的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要滿足,他不開心每個人都得哄著他,家裡一切他說了算。長期這樣過分的愛護讓孩子不懂的如何付出、如何去關愛他人。
那麼父母想讓孩子從小學會感恩,在日常生活中一定的注意這幾個細節:
首先,父母要懂得適時放手,給予孩子適度的關注就好父母長輩不可能呵護孩子一輩子,孩子以後的人生路還是的靠他自己去走,那麼從小教會孩子學會獨立,懂得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父母要懂得適時的放手,要他我們過分的愛護對孩子就是一種變相的傷害。不用全家人圍著孩子轉,給予孩子適度關注就好,要不孩子走入社會沒有人會給予他同等的關注度,孩子心理落差就會很大。
其次,父母平日待人接物懂禮性,懂得感恩,懂得尊老愛幼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師,也是孩子模仿學習的榜樣。如果父母平日能做到尊老愛幼,對待別人善意懂得感恩,那麼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在這種家庭氛圍中自然學會感恩。
再次,家庭成員之間、熟人朋友之間善舉與幫助要及時引導孩子用語言與行動進行感恩要想從小引導孩子學會感恩,那麼父母幫助孩子、孩子幫助父母、熟人朋友願意分享食物玩具等,都要教會孩子懂得及時感恩,懂得相互幫助、相互分享。
最後,感恩不要只是口頭說說,而是發自內心真誠的表達與行動教會孩子感恩不能流於形式主義,有時間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去做做義工,幫助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讓孩子知道自己幸福快樂生活是父母努力拼搏得以實現的,教會孩子懂得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懂得為他人付出。
-
17 # 巧妙媽育兒
在我們小時候的教育中,父母經常告誡,要知恩圖報。知恩圖報在任何時候都是必須的,所以要讓孩子們懂得報恩,就要先教他們什麼是受人恩惠。
從文中描述看,典型的現代家庭現象,二輩人圍著一個寶貝轉,盡其所能地滿足孩子的要求,卻忽略了告訴孩子們,長輩的無私奉獻,無私的愛對他們就叫恩惠。對四歲的孩子來說,說教沒什麼用,可以利用日常生活告訴孩子。比如生活中,寶貝分享自己的食物給長輩吃,長輩就要接納,並讚揚寶貝懂得感恩。可現實生活中很多長輩是不會接納的,慢慢孩子就不會分享,也錯失了對孩子的感恩教育。
透過親子閱讀相關繪本,也可以讓孩子從意識上懂得感恩,再結合實際生活,讓孩子做到知行合一,慢慢的孩子就會主動關心親人以及對他有過幫助的人。
懂得感恩,不是說天生就會的,而是從小時候的養育過程中,有意識的去引導,讓孩子們慢慢習得的。
-
18 # 十八線mama
我覺得越是得到的容易,越不容易讓人珍惜。這句話放在對待孩子上,也挺有道理的。首先,是沒有必要去圍著孩子轉的,如果太溺愛孩子,反而會讓孩子感覺別人對他好都是理所應當的,自然不會有什麼感恩的感覺。同時,父母自己本身也應該做好自己,讓自己的言行影響孩子,自己也不要覺得別人對自己的照顧都是理所應當的。
-
19 # 柏力果雙語家庭
對於小朋友來說,感恩是個很難理解和解釋的概念。會感恩的孩子,不僅會更容易理解體諒他人的情緒,更容易產生共情心理。那我是如何教孩子學會感恩呢?(我舉得例子使用了英文,是因為我家實行爸爸說中文,媽媽說英文的雙語家庭制度)
1.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感謝、感恩這個概念滲透在每日的生活裡。例如,please (請)和thank you (謝謝)這兩個帶有魔力的單詞,一定要讓孩子經常用在對話中。在吃晚飯前,問問孩子“what/who are you thankful for today?"(你今天想感謝什麼/誰?)在孩子兩歲的時候,我們就會每天晚飯前,問這個問題。每個人都要回答。比如我會說,感謝奶奶做飯,感謝爸爸努力工作等等。孩子當時不會說話,可問到他的時候,他就會指我們每一個人,說明他是懂得感恩的。我們還會拿出這張圖,讓孩子指著說:
等孩子會說話了,他已經把感恩當作一種習慣了。這是我們的日常對話:
家長:What are you thankful for today? (你想要感謝什麼?)
孩子:I am thankful for my family, my friends, my dog, and the food on the table. (我感謝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狗狗,還有桌子上的食物。)
家長:I am thankful for you setting the table and helping me prepare the food. (我感謝你幫我把餐具擺好,感謝你在我做飯的時候幫助我。)
孩子: You are welcome. Let"s eat. (不客氣,我們開吃吧。)
2. 家長起模範作用,經常感恩。
我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作為家長,要首先把”thank you"這句話用在生活中,給孩子一個示範作用。比如當孩子擁抱了你,我會說:”Thank you for that hug. It made me feel great! (謝謝你給我擁抱,讓我感覺好多了。)
3.一起參加公益活動
前些日子,小區裡舉行了活動,希望大家拿出家中閒置的書本、文具捐獻給希望小學。我和孩子一起整理書本,一起抱著書去參加活動。這個活動不但讓他有參與感,並在參與過程中,教會了孩子奉獻和感激。
4.要有耐心
回覆列表
讓孩子感恩,很簡單也很容易做錯。
說簡單,因為就兩點:
孩子要誰,隨叫隨到;孩子要自己玩,就別往近處湊。
說容易做錯,是因為:
孩子要媽媽,來個爸爸或者奶奶。
大人覺得有人抱你,有人看你就行了,幹嘛非得媽媽?
換成大人的場景,你想吃麵包,給你個白饃饃,然後說:都是面做的,能吃飽就行了。
吃麵包和吃饃的感受一樣麼?
所以,對孩子來說,媽媽抱和其他人抱,感受的結果絕對是不同的。
第二部分,孩子自己玩,就別往近處湊。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因為媽媽忙,沒辦法。
這個第二部分純粹是出力不討好。
轉換成大人場景,你想專心的單獨完成一件事,旁邊站個“唐僧”一樣的人,告訴你這不行,那不對,稍不留神還要批評一頓,看你跟看犯人似的。然後還說“為你好。”
估計你上吊的心都有了吧。
我們的孩子很好,基本不會爆,但想讓他感恩,那就不可能了。
只要做到以上兩點,其他的跟著“親情”走,孩子的感恩就水到渠成。
——提供心靈扶助的教育專家[成雲社]~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