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奇妙視野
-
2 # 字間帶省
這個問題就相當有意思,很符合現在青少年的夢想。甚至對於成年人,也同樣憧憬過自己穿上智慧戰甲就能翱翔天際或是潛入深海冒險,親身體驗到別人沒看到過的世界探索前人沒有到達過的秘境。想一想都要熱血沸騰了。那麼鋼鐵俠的馬克戰甲是否真的能實現呢?
馬克戰甲在漫威中的地位
要實現馬克戰甲,首先我們得了解馬克戰甲。在漫威中,鋼鐵俠是地球最有智慧人之一,馬克戰甲便是他的代表作,雖然不及黑豹的戰衣,與蟻人的戰衣相比也略顯粗糙,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否定馬克戰甲作為漫威地球上最尖端的科技代表之一。一代代馬克戰甲技術不斷更新,能力也越來越出眾。而且還出現了像反浩克、反萬磁王、反雷神、反吞星、反鳳凰戰甲等極具針對性的戰甲。雖然在戰績上來看都不能說好,甚至是戰無一勝,被粉絲戲稱反誰被誰拆,但至少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託尼·史塔克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作為鋼鐵俠的力量來源,馬克戰甲功不可沒。正如電影裡那樣,託尼·史塔克就是鋼鐵俠,戰衣就是託尼·史塔克的一部分。
實現可能性探求
像奈米裝甲,或是反浩克這類大型戰甲,以現在的技術程度來看,要實現簡直比登天還難,更別說那些反吞星,反鳳凰一類的神仙戰甲,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性。故不在討論範圍。私認為要實現,那也得想電影中託尼所做的那樣,技術需要一步步來。也就是說至少得將作為戰甲原點的馬克1實現了,後面的馬克裝甲才有戲。那麼我們就來探討下馬克1的實現可能性。
馬克1的實現
說到馬克1,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劇中作為戰甲核心的能源系統-方舟反應爐。電影中鋼鐵俠的方舟反應堆,是根據現實中的託卡馬克改編而來。但以現代的科學技術,那是遠遠無法達成的東西。要達成託卡馬克,恐怕需要將溫度、密度與能量約束時間這三者之間的關係理解得更加深入與透徹。暫時來看,若不出現一個天賦異稟的物理天才,怕是很難實現。
其次是助力系統,劇中的馬克1使用的是鏈帶作為助力系統的基礎。而現實中,在21世紀初,美國陸軍便已開始研究"EHPA"計劃,該計劃開發一種機器骨骼,以提高士兵軍事行動的打擊能力。目標是將士兵打造成為一個超級戰士,可以攜帶更多的武器和裝備,提高火力的同時提供更強的保護水平,克服任何障礙,並且能夠實行高速前進,而不產生疲勞感。
中國軍隊的起步雖晚,但是在奮起直追下,目前已經可以追上國際潮流。第二代動力外骨骼系統還將提供對襠部、肩部、頸部、手腕和後背的輕裝甲防護,這種單兵外骨骼在結構上進行了必要的調整,解決了外骨骼大腿連桿抬腿高度問題、可降低膝關節轉動力矩,從而保護人體膝關節並更大程度地降低外骨骼能耗。而且中國科學家在單兵動力外骨骼的研發思路上,不僅僅只是用於作戰,在平時也能兼顧的救災行動的用途。在相對於狹小的空間中,大型裝備無法進入,但是裝備與單兵的外骨骼機器人可以在狹小的空間內進行作業,可以極大的提高救援力度。
接著是飛行系統。馬克1的飛行系統則是從傑里科導彈的推進系統中提取固態火箭燃料來提供的噴氣式推進器。說到噴氣式推進器就不得不說德國2013年初研製出的一種單人噴氣式飛行器Skyflash。其翼幅尺寸為11.15英尺,寬大的面積可以保證高速飛行時的穩定。在材料方面,採用航空膠合板製作,下面覆蓋有壓縮塑膠,其他部分則由鐳射和CNC技術製作。飛行器的下面擁有一個距離地面10英寸的起落架,這個設計可以讓飛行器在公路上更加容易起飛。Skyflash飛行器的巡航速度為126km/h,平均速度為100km/h。這雖然無法和馬克2以及後續戰甲的飛行系統做比較,但至少實現了單人飛行並且擁有一定時間的滯空能力,這點比馬克1那一次性的推進器更優秀,唯一的缺點也就是體積的問題。
結尾
隨著單項技術的出現及技術提升,為馬克戰甲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有諸如方舟反應爐這樣的技術難點暫時仍無法看到實現的機會。當然,拋開方舟反應爐不談,發展擁有更高的功率,更多電量,且穩定的下一代蓄電池也不失為一個最佳的替代方案。比起能源系統,個人認為更大的難點在於各個系統的整合,現時各國在研究中的外骨骼戰衣其實已經頗有馬克戰甲的神韻,但要達成統合先進的能源系統、助力系統、飛行系統、防護系統、攻擊系統、通訊系統以及智慧資訊中心等等,則是單個系統的研發的十倍以上難度。難雖難,但馬克戰甲這樣的戰甲也大概應該是外骨骼戰衣的發展方向。隨著科技的不斷進度,或許有一天,馬克戰甲也不再是夢。
-
3 # 漫威電影情報局
作為漫威鋼鐵俠標誌性的裝備設定,可以說“馬克”系列的戰甲在漫威電影宇宙中也算是很多戰甲迷們的關注重點了,但是如果要想在現實世界中製造出漫威的鋼鐵俠馬克戰甲,其難度幾乎是“煉獄”級別的,唯一有可能夠去製造的馬克系列戰甲,估計也就是一個——
馬克1號(母版戰甲)。
相信看過電影《鋼鐵俠1》的粉絲都對於鋼鐵俠的起源不會陌生,在設定中,就是因為反派角色(十戒幫)看中了鋼鐵俠對於武器的天賦,不惜綁架託尼·斯塔克到山洞中,讓其為自己製造更多的導彈。
只不過,這一過程中,因為綁架託尼·斯塔克的過程中,託尼被自家的武器爆炸彈片擊中,為此,為了不讓彈片隨著血管進入心臟,只能用一個蓄電池提供能源的“吸鐵石”來不斷固定鋼鐵俠體內的炮彈碎片。
當然,這對於鋼鐵俠戰甲的起源算不上關鍵,但也正是因為這一設定,讓鋼鐵俠隨後製造了建議版本的“方舟反應堆”,而“方舟反應堆”才是馬克戰甲的關鍵所在。
至關重要的“方舟反應堆”!看過電影宇宙的鋼鐵俠的影迷都清楚,在《鋼鐵俠1-3》時期的馬克戰甲設定中,馬克戰甲本身的效能是有經過不斷的升級改造的,而且所面對的對手的戰鬥強度也是在不斷的上漲,但是,即便是如此,在整個過程中鋼鐵俠也僅僅只是因為“鈀元素中毒”,而更換過一次方舟反應堆版本。
同時,在整個戰鬥設定中,鋼鐵俠胸口上的方舟反應堆,也是源源不斷的給鋼鐵俠提供“保命”能力的同時,也在不斷的供應馬克戰甲的高強度戰鬥能源需求。
所以,一個小小的方舟反應堆所蘊含的能量是非常驚人的。
但是,對於一個兼顧產生能源與輸出能源於一身的巴掌大小的裝備,依照現如今的人類的科技水平,在不考慮體積的情況下,要想製作一個類似的能量裝置,還是有希望的。
但是!
如果將這一裝置的大小在保持能量輸出不變的情況下,精簡到巴掌大小,基於現如今人類的科技水平,幾乎就可以說是“天方夜譚”了。
因此,我們說——
要想製作一個鋼鐵俠馬克戰甲出來,拋開早期的母版馬克1號來說,後期的馬克系列戰甲如果在沒有“方舟反應堆”的加持下,即便是製造出來,其實本質上也是一個空殼子模型而已,根本不具備絲毫的戰鬥力可言。
這就更別說是加持在鋼鐵俠馬克戰甲上的那些可進行“單兵發射的重火力武器”了,依照電影中很多的馬克戰甲武器的設定以及對應的威力來說,現如今的人類科技水平還無法實現這一量級的“輕便化”。
“賈維斯”人工智慧也是一個暫時無法逾越的鴻溝!前面咱們說完了成熟版本的馬克戰甲的“硬體”設定的困難,現在咱們再來說說馬克戰甲的“軟體”上的一道鴻溝——
人工智慧!
其實本身在鋼鐵俠的戰甲的戰鬥過程中,早期鋼鐵俠馬克戰甲還沒有像之後《復聯3-4》那樣具備超強的類似意識感應能力,或者說戰甲的對於指令的處理操作,能夠完全同步託尼·斯塔克的需求。
所以,早期的鋼鐵俠戰甲的使用,是需要託尼·斯塔克進行口頭指令釋出的。
而每一次當鋼鐵俠需要動用戰甲以外的一些輔助系統的時候,或者是基於戰場實際情況來不斷獲取最新的戰場情況的話,其實靠的就是鋼鐵俠研製出來的“軟體”,人工智慧,賈維斯。
對於“賈維斯”的人工智慧的高度,我想就不用多說了。本身漫威設定中鋼鐵俠的賈維斯,在人工智慧上的“智慧”程度在《鋼鐵俠1》時期所展現的就已經是現如今現實中人類對於人工智慧研究所無法企及的高度。
要知道——
在電影中的賈維斯,本身除了具備常規的人工智慧要素以外,更多的賈維斯的人工智慧已經具備了比較完善的“自我思考”的能力,能夠在鋼鐵俠的指令基礎上進行判斷和建議。
典型的就是《復聯1》中:
在《復聯1》的“紐約大戰”中,面對齊塔瑞人的生物型飛船,鋼鐵俠一開始想用鐳射光線進行穿透切割,但卻遭到了大概是賈維斯的阻止,並且給出了阻止的建議;
而在鋼鐵俠準備效仿“約拿”故事中的操作後,賈維斯也是隨即給出了非常人性化的反應,直言“我不會用約拿來當榜樣的”,對於這種能夠針對“約拿”的關鍵詞進行檢索的,並且瞭解約拿到底幹了什麼的操作,其實並不難。
但是,基於這點進一步“料到”鋼鐵俠的意圖的這一步,就是人工智慧中困難非常大的一道關卡了,所以很大程度上就人類現如今的這一人工智慧水平,要想實現“賈維斯”量級的程度,還有很多長時間。
而一旦,賈維斯這一馬克戰甲的人工智慧無法加持,那麼,馬克戰甲的軟系統操作,同樣也是一個馬克戰甲在現實中被製造出來的攔路虎。
當然,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在眾多的馬克系列戰甲中,其實能夠在現實中具備被製造出來的可能性的也就是——
母版戰甲“馬克1號”。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早期的馬克戰甲在很多設定上是依賴方舟反應堆能源較小,幾乎不用人工智慧的一套戰甲,參考電影中的設定,託尼·斯塔克在製造這一套戰甲的過程中,使用的比較大的一個設定就是“人工仿生外骨骼戰甲。
而在武器設定上,這一時期的馬克1號,更多的也是使用了噴火槍。
顯然,對於這一武器系統的設定,稍微熟悉一些戰爭史的粉絲都知道,噴火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就已經被研發並且被用於實戰當中了,因此,在武器設定上噴火槍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難度。
同時,對於馬克1戰甲的外殼設定多數也是粗淺的鋼板,僅僅具備比較淺層次的防彈能力,因此,單純的從這一套組成構造來說,現如今的科技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至於電影中最後戰甲的飛行能力,我們可以知道電影中鋼鐵俠運用的是類似火箭噴射的動力源,這一設定其實在現如今很多單人飛行器中也是有類似的設定。
所以,這也算不上有難度,因此,要說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在現實中製作出來的戰甲,估計也就只有“馬克1”了。
至於,我們在《復聯3-4》時期看到的奈米戰甲,這個咱們就不用多去想了,因為就人類現如今對奈米技術的瞭解來說,要想製作這一套戰甲,估計還得有個1000年左右。
-
4 # 影視閒談
科技裝備是漫威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而其中最為讓人眼前一亮的科技代表可能就當屬鋼鐵俠的“馬克系列”戰甲了,但電影始終是電影,迴歸現實生活,以現階段的地球科技,鋼鐵俠的馬克戰甲幾乎沒有實現的可能。
在漫威漫畫裡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富靠科技、窮變異”,根據漫畫劇情的表現,情況似乎真的如此,從鋼鐵俠的馬克戰甲到瓦坎達黑豹的振金戰衣,無不透露出這種氛圍,但無論如何,黑豹特查拉與鋼鐵俠始終還是漫威電影宇宙中兩大科技擔當,黑豹特查拉屬於隱世科技就不說了,但鋼鐵俠基本上以一人之力提供整個復仇者聯盟的科技支援,甚至就算是神盾局在一定程度上也得依靠於斯塔克工業的扶持,在能力各異的復仇者聯盟裡面,鋼鐵俠以“普通人”的身份走到了超級英雄的行列,沒有魔法、沒有藥劑、沒有輻射變異,他依靠的是“最接近於現實生活”的科學技術。
作為漫威影版人氣王,鋼鐵俠依靠的是什麼?除了小羅伯特.唐尼的精彩演繹,還有讓人心之所向的鋼鐵戰甲,對於這種如夢如幻的機械戰甲,最容易打動男孩子的內心,相信許多人的童年都有喜歡看“挖掘機”吧?這是男孩子“基因”裡攜帶的機械感,是對力量的崇拜。
而鋼鐵俠正是依靠著這一點,打動了觀眾對機械戰甲的摯愛,鋼鐵俠的人氣值,馬克戰甲的功勞至少有一半。
既然馬克戰甲如此炫酷,又是以科技為主導,那以現在的科技水平能夠實現鋼鐵俠的戰甲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戰甲”本身來看。
戰甲本身存在的技術難點鋼鐵俠的戰甲科技雖然與現實非常接近,但實際上這個“接近”是相對存在的,利用與鋼鐵俠的戰甲相似的科技看來可行,但效果天差地別,想要得到戰甲上的科技,我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可不是開玩笑,我們可以來看看與鋼鐵俠的科技差距到底有多遠。
一、能源技術——方舟反應爐
一切科技裝置的運作都需要能源的供給,大到路上奔跑的汽車,小到手裡的智慧手機,沒有相應的能源就沒辦法徹底運作,鋼鐵俠的戰甲也是如此,馬克戰甲的能源供給並不簡單,戰甲無論攻擊還是飛行都需要龐大的能量支撐,普通能源顯然滿足不了這個需求,因此鋼鐵俠的能源供給是以“核能”為主,就是鋼鐵俠胸前的“方舟反應爐”。
如果只是普通“核能”供給,這個以現在的技術是可以達到的,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環境下給戰甲補充核能也並不是辦不到,但很遺憾的是,這種能量支撐只能存在於外部,根本就沒辦法像鋼鐵俠那樣把整個能源器放在戰甲上,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沒辦法做出鋼鐵俠那樣的方舟反應爐,也不存在這種技術。
就技術而言,現在有以下幾種固定技術沒辦法解決,是技術攻堅的難點:
①:核反應堆縮小化,方舟反應爐只有拳頭大小,現在的核電站相對來說太過巨大,且不好移動。
②:冷聚變技術難點,現在的核反應根本就沒辦法做到完全冷聚變,現在的核廢料就是這個技術沒辦法解決掉的產物。
以上三個技術難點只要全部攻克,對實現縮小版的方舟反應爐技術又進了一步,其實就以電影來說,當初鋼鐵俠在山洞裡那種簡陋的環境下能夠造出方舟反應爐根本就不可能,但電影是藝術在加工,不可能也存在可能。
二、戰甲合金提煉技術
馬克戰甲最核心的關鍵性技術除了能源供給之外,合金提煉也非常重要,如果說能源給戰甲添加了活力,那合金就是戰甲活力的基礎,有能源無合金,戰甲也只存在於空談之中。
就現階段漫威電影而言,最堅硬的物質非振金莫屬,美國隊長的盾牌就是振金與鐵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材料的合金,振金這東西產自瓦坎達,是瓦坎達的特產,價格昂貴且不對外出售,雖然鋼鐵俠也可以憑藉著自己的身份弄到一些振金,但振金對鋼鐵俠來說並不實用。
鋼鐵俠與黑豹特查拉不一樣,黑豹特查拉的戰衣可以重複性使用,並且也不依靠戰衣提升戰力,戰衣對黑豹來說充其量起到防護作用,但鋼鐵俠就不行,馬克系列戰甲是鋼鐵俠唯一的攻擊手段,並且馬克系列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鋼鐵俠提升戰力需要升級改造戰甲,在這種情況下,振金的效益就很小了。
所以鋼鐵俠必須要有一個成熟的合金提煉技術,以大量高品質的合金來滿足馬克戰甲的消耗,鋼鐵俠的合金鋼雖然比不上振金,但也是地球上頂級的金屬物質,以目前的科技想要提煉出馬克戰甲使用的合金材料似乎不大可能。
三、戰甲減震器技術
有能源、有合金材料,戰甲的基本模型算是敲定了,但想要安全穿戴戰甲,這其中還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點,減震器系統沒辦法忽視,這是最大的安全保障,如果戰甲不存在減震器系統,就算能源供給充足,合金材料頂級,它依然沒辦法給穿戴之人提供最大化的保護。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既然有足夠的能源維持基本的戰甲執行,也有頂級的合金材料作為外部防禦,還有什麼攻擊能夠突破防禦呢?
表面上看起來的確如此,但實際戰甲合金低於的物理攻擊只是表面,其中還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當戰甲受到攻擊力之後會產生一股衝擊力,戰甲可以攔截物質攻擊,但這衝擊力是沒辦法有效攔截的,如果沒有百分百的減震器系統,那這種“震盪波”足以摧毀戰甲裡面的人。
沒有減震器系統的戰甲實則就是一個“鐵罐子”,震盪波可以瞬間摧毀戰甲裡面的人,表面上看起來沒變化,但實際上內部早已稀碎不堪,這就是所謂的“內傷”,比外傷還難以處理,所以鋼鐵俠第二個技術難點必須處理這個震盪波帶來的問題,就現在的科技水平來說,這種減震器系統是沒辦法實現的,就普通汽車是安全氣囊都沒辦法做到最好,這種百分百減震器就更不用說了。
四、人工智慧技術
鋼鐵俠的人工智慧技術是馬克戰甲系列的一大亮點,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給戰甲添加了“生命力”,從最初的賈維斯系統開始,到後來的奧創、幻視、星期五、伊迪絲,每一個人工智慧都盡心盡責的為鋼鐵俠提供了非常優質的服務,鋼鐵俠能夠順利控制戰甲提高戰鬥力,這人工智慧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視。
提到人工智慧大家可能也非常熟悉了,自從智慧手機的出現,現代社會開始觸及智慧化時代,但實事求是的說,我們現階段的人工智慧只能稱之為“人工”,離“智慧”還差得遠呢!
我們要區分這兩種情況的差距,現在的人工智慧大多都是“固定”程式化,根據被觸及的指令進行相應的操作,也就是說所謂的人工智慧只是建立在龐大的資料庫裡“提煉”出對應指標而已。
而鋼鐵俠的人工智慧就不一樣,就如同賈維斯一樣,它有獨立的“處理程式”,也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做出“最優選擇”,根本就不需要鋼鐵俠去實際操作,甚至在電影中賈維斯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思維邏輯”,這種思維邏輯並不簡單,而是帶有“情緒”的思維方式。
也就是說賈維斯在莫種程度上已經被打開了“靈智”,它是存在智慧的,它也會思考,這是一種“新生命”形式的存在,普通的指令操作我們可以做到,但賈維斯這種“真.人工智慧”是沒辦法實現的,我們現在的智慧化時代也只是剛剛踏足而已。
技術大升級——奈米技術如果說鋼鐵俠的“機械戰甲”存在著以上諸多難點無法逾越,那自馬克五十號之後出現的奈米戰甲更是難點中的難點,以奈米核心為基礎戰甲組裝技術,在實現奈米戰甲之前,我們還得需要注意這幾個難點:
一、奈米材料
前期鋼鐵俠戰甲合金材料只要掌握了成熟的合金提煉技術,基本上不是特別難,但這奈米材料就讓人有些犯難了,鋼鐵俠使用的這新型奈米材料與戰甲合金同樣具備高硬度、高韌性,鍛造延伸性,但它又不是單一的合金鋼,這種材料具體制作工藝遠遠高於合金鋼。
就現在的科技而言,合金鋼的提煉技術都沒辦法研究出來,這奈米材料的難度就更大了。
二、奈米機器人
有了奈米材料這只是初級階段,接下來還需要使用這些奈米材料來製作更加微小的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是它們一起組建了最終形態的奈米戰甲,奈米戰甲也因此擺脫了“機械合金”的固定形式,戰甲可透過奈米機器人的無限組合更換各種形態,甚至還徹底解決了鋼鐵俠戰甲受損的問題,只要奈米機器人數量足夠多,那戰甲會在受損的同時被及時修復。
三、奈米儲存
有了奈米材料製作奈米機器人,這其中又需要製作一個儲存器來存放這些機器人,並且儲存量還要大於組成奈米戰甲的數量,以防止戰甲損壞有充足的奈米機器人及時補充,製作好的奈米機器人如何儲存也是一個大問題,想當初鋼鐵俠還在使用機械戰甲的時候,這零件損壞補充就不太方便,甚至在受到敵人攻擊的時候戰甲也是姍姍來遲。
鋼鐵俠的奈米儲存則根本了這種侷限性,所有的奈米機器人全部儲存在“方舟反應爐”裡面,在保持能源供給的同時也滿足了納米機器人的活性,也可以立即觸發奈米機器人迅速組成戰甲,其便捷性遠遠勝過機械戰甲。
就以上三種奈米技術來說,以現階段的科學技術就難以實現,基本上還處於“概念”中的技術,有理論,但實際操作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下手。
網路物聯網技術現在的5G技術越來越成熟,也開始大規模的使用,離物聯網工程越來越近,但實際上與鋼鐵俠的物聯網技術作比較,這其中的差距還很大,鋼鐵俠曾經使用人工智慧來控制戰甲,馬克浪子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工智慧的存在也依靠於網路,在戰甲與網路的連線上基本上保持著“零延遲”的狀態。
並且鋼鐵俠還需要保證戰甲與網路直接的絕密安全保障,不能因為網路被阻斷而缺少對戰甲的控制,在這一點上鋼鐵俠做的相當完美,就是透過網路控制的戰甲不能很好的進行組裝,特別容易散架,這個技術難點鋼鐵俠也沒有徹底解決。
就網路物聯網技術來說,我們可以暫時觸及到一點皮毛,但離鋼鐵俠的戰甲控制終端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不論是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技術、還是奈米技術這些都是服務於戰甲成形之後的技術,就基礎技術而言,這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方舟反應爐”,這個技術難點不解決,後續的一切都是空話。
方舟反應爐是馬克戰甲的核心基礎,方舟反應爐技術沒有突破,戰甲也根本無法實現。
能量供給是最基礎的條件,如果掌握了方舟反應爐技術,別說鋼鐵俠的戰甲,就以現階段的科技水平來說,方舟反應爐技術的出現足以引發科技風暴,新能源供給的出現影響是方方面面的。
結語:就現階段的科技水平而言,我們想要打造馬克戰甲可能會遇到的難題是多方面的,並且這些技術難點現階段根本就沒辦法解決,或者說就沒有觸及到這個領域,所以想要在現實生活中實現馬克戰甲幾乎不可能,至少現階段是不可能的。
回覆列表
實際上美國已經有工作室研製出來單人飛行機甲,並且在Youtude上釋出過測試影片了,除了飛行高度和持續時間有待提高,以及載重能力有限外,已經很接近電影中的功能了。
樂觀估計下,50年內應該會有類似的機甲裝置投入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