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鄉村視野

    1、稻田養蝦

    在稻田四周開挖環溝並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既種植水稻又養殖小龍蝦。水稻採用淺水、寬行、密株的栽插方法,並適當增加田埂內側環溝兩旁的栽插密度以發揮邊際優勢。

    一般建議小龍蝦的放養規格為200~300尾/公斤,密度為3000~4000尾/畝,時間在4~5月份。

    2、稻田養鰍

    稻田養鰍是一種比較簡便的養殖方式,但需要加高加固田埂,進排水口做好防逃設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溝,寬30~40釐米,深50釐米。

    每畝放鰍苗1000~2000尾,用家畜糞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餵豆餅、菜餅、米糠等。田間管理按普通稻田管理,每畝可產成鰍在50公斤以上。

    3、稻田養蟹

    稻田養蟹是一種稻蟹共生的種養模式,水稻種植採用大壟雙行、邊行加密、測土施肥、生物防蟲害等技術方法,使養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減少,既保證了水稻產量,又生產出優質水稻。

    河蟹養殖採用早暫養、早投餌、早入田,不僅能清除稻田雜草,預防水稻蟲害,同時糞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4、稻田養蛙

    稻田養蛙是一種稻蛙共生的種養模式,不但可以控制稻田害蟲危害、減少了農藥使用量,而且保持了青蛙生存的自然狀態,有利於蛙的生長髮育,節省養殖成本。

    同時,稻田養蛙的增收明顯,放養蛙的水田種稻利用率80%左右,雖因有效種植面積減少導致水稻總產約減20%,但經濟效益卻大大增加。

    5、稻田養鱔

    稻田黃鱔養殖模式是將保水效能較好的稻田稍加改造後作為養殖基地,稻田的改造主要是在稻田裡挖一條或幾條小鱔溝,另在稻田埂上佈設防逃網。

  • 2 # 廣東茶農玲兒

    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相關的技術問題和控制措施。在水稻種植的過程中,有必要合理使用現場管理技術,遵循疾病預防和控制的原則,使用先進技術的種植管理,促進綠色的預防和控制的疾病,明確未來的發展目標和要求,確保生產大米的質量和產量,確保農民的經濟效益。一、田間管理技術在水稻種植中的應用措施為了獲得更好的水稻,必須在種植期間根據規定選擇合適的田間管理技術和方法,以提高水稻的品質和高產,保證農民的收穫效率。具體技術措施如下。1. 種植前做好準備前期準備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水稻的種植質量。在早期的管理過程中,要科學地選擇當地的土壤,為水稻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創造基本的條件。除了對土壤孔隙度進行綜合分析外,還需要了解溼度和熱量的特性,合理地對土壤肥力進行測試,以確保能夠滿足現狀。水稻的生長需求,有必要合理選擇高質量的種子種植前,開展種植活動根據當地條件結合當地氣候特徵和土壤特徵,並根據統一的工作標準開展控制活動條件下的適應性分析,以提高種子的選擇效果,促進良好的水稻種植。2. 苗期科學管理措施在水稻苗期管理中,應嚴格控制溫度和溼度,確保出苗前的苗床度。若溫度在36℃左右,應做好強風環流的管理,降低程度,或遮蔭降溫,以避免苗床度高而出現燒種現象。羽化後還要保證其均勻性,控制在30℃左右,並進行科學的控制協調,以免影響其長期發展。苗床溫度在16℃左右時,應在夜間進行保溫,以提高苗床的通風效果,合理覆蓋苗床。如果苗床等級低,就有必要進行合理管理,建立現代化的工作制度。在苗期管理中,還需要結合氣候條件進行管理,確定是否存在問題,然後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處理,並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3.分櫱期管理措施水稻分櫱期應科學管理,嚴格管理秧苗的根、葉、莖的生長,保證熱、水符合要求,並適當施肥。一般應將分櫱度控制在30℃左右,科學地進行移栽處理。如果沒有光照,分櫱速度會減慢,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幼苗死亡。另外,在管理工作中要控制好含水量。如果含水量過多,會導致氧含量過少的現象,導致分櫱受到抑制。如果水分太少,幼苗就會乾枯,甚至直接死亡。另外,分櫱管理中,淺水灌溉應控制在3.3cm左右。在一定程度上,營養物質可以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同時,在除草時應明確分櫱期的雜草管理目標,在生長前應將雜草拔除。二。水稻病害防治措施在疾病防治過程中,應制定病蟲害防治規劃,合理完成防治任務,不影響其長期發展。1. 疾病控制措施有必要選擇品種抗病性強,結合水稻的種植特點,合理處理紋枯病,孕穗期噴井岡山醫學,與劑量控制在約2000 g /款hm2,或者使用三唑酮藥物,劑量控制在約1300 g /款hm2;合理防治稻瘟病,對稻種進行消毒,並結合稻瘟病的具體控制要求開展管理工作。還需要進行肥料和水的管理,以確保滿足水稻的營養需求。三環唑的噴量約為200g / hm2,或使用殺菌劑進行控制工作,以確保劑量在合理範圍內。2. 害蟲控制措施防治蛀蟲,使用三氯蟲藥、防蛀蟲藥等,對三種化學蛀蟲和兩種化學蛀蟲進行科學防治。做好產卵期的防治工作,從源頭上消除病害,更好地完成防治任務。在水稻分櫱期,應進行科學的病害防治,合理選擇藥劑處理,保證藥劑的無公害,減少殘留,提高使用價值。在水稻病害防治中,應遵循科學的、現代的工作原理,合理地進行研究和防治,以促進病害的科學防治。

  • 3 # 透徹25658096

    模式一:稻田養魚

    稻田養魚以水稻為主,兼顧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來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同時魚的排洩糞肥和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等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達到水稻增產魚豐收的目的,一般可使水稻增產一成左右,養殖魚類以草魚、鯉魚為主,也可養殖鯽、鰱、鱅、鯪等。

    模式二:稻田養鰍

    稻田養鰍是一種比較簡便的養殖方式,但需要加高加固田埂,進排水口做好防逃設施,在田中挖“井”字形溝,寬30~40釐米,深50釐米,每畝放鰍苗1000~2000尾,用家畜糞便和堆肥作基肥,每天投餵豆餅、菜餅、米糠等,田間管理按普通稻田管理,每畝可產成鰍在50公斤以上。

    模式三:稻田養蝦

    在稻田四周開挖環溝並利用稻田的淺水環境,既種植水稻又養殖小龍蝦,水稻於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下種育秧,於5月底至6月初開始栽插秧苗,採用淺水、寬行、密株的栽插方法,並適當增加田埂內側環溝兩旁的栽插密度以發揮邊際優勢。小龍蝦放養規格為200~300尾/公斤,密度為3000~4000尾/畝,時間在4~5月份。

    模式四:稻田養蟹

    稻田養蟹是一種稻蟹共生的種養模式,水稻種植採用大壟雙行、邊行加密、測土施肥、生物防蟲害等技術方法,使養蟹稻田光照充足、病害減少,既保證了水稻產量,又生產出優質水稻。河蟹養殖採用早暫養、早投餌、早入田,不僅能清除稻田雜草,預防水稻蟲害,同時糞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

    模式五:稻田養鱔

    稻田黃鱔養殖模式是將保水效能較好的稻田稍加改造後作為養殖基地,稻田的改造主要是在稻田裡挖一條或幾條小鱔溝,另在稻田埂上佈設防逃網。稻田養鱔的優點很多,既不影響水稻的耕作、管理和收穫,也可利用稻田裡良好的淺水條件和遮蔭環境實行黃鱔的半人工、半野生養殖,從而提高農田產出率。

    模式六:稻田養蛙

    稻田養蛙是一種稻蛙共生的種養模式,不但可以控制稻田害蟲危害、減少了農藥使用量,而且保持了青蛙生存的自然狀態,有利於蛙的生長髮育,節省養成本。同時,稻田養蛙的增收明顯,放養蛙的水田種稻利用率80%左右,雖因有效種植面積減少導致水稻總產約減20%,但經濟效益卻大大增加。

  • 4 # 靜軒墨魚

    1.“蝦稻共作”生態種植

    蝦米聯合栽培是一種發展模式,即水田養殖小龍蝦,中稻一季種植,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小龍蝦和水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長,由一隻水稻變為一隻蝦,提高了水稻種子的品質和蝦的經濟效益,比單種水稻多3000元以上。

    2.鱉蝦稻生態種養

    這是一種甲魚、蝦、水稻的混合培養模式,既能消除稻田不施肥、不農藥的病害,又能促進土壤的固結,不僅能收穫水稻種子,而且還能收穫鱉、蝦,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3.蝦米共生模型

    該模型與對蝦和水稻共作模式相同,但該模型可以在一個季節內進行三批蝦的養殖,主體之間互不分離,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綜合資源,為蝦類的自然繁殖和生長創造最佳條件。

  • 5 # 菜鄉燕子

    稻田綜合種養是一種利用水稻田地來養殖蝦、鱉等動物,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動物的糞便來做天然的水稻肥料,不僅保護了環境不被再次汙染,也實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促成了農業的新發展。

    一、水稻與小龍蝦的養殖

    1.水稻田的改造:

    先要保證充足的水源,且沒有汙染、保水性較好,面積一般在1~4畝為最佳,水稻田埂必須要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寬、加高,並進行重新加固,總體的高度要達到0.7米,寬度要達到0.9米,還要在進水口和排水口設定好防護措施,防止小蝦隨著水流流向田外。在田埂上設定密集的防護網,深埋土下25釐米左右,保持直角狀態,並輕微的向內傾斜。

    2、小龍蝦放養與管理

    水稻田中養殖小龍蝦,在水稻返青之後,優先選取較為強壯、體質較好、肢體齊全、較為活躍的小龍蝦苗,所有的蝦苗長度約為1~2釐米,每畝稻田放養12000~15000只。水位在一般情況下要高於稻田表面0.55米。還要調解好養殖溫度,在養殖的過程中嚴禁將重金屬流入稻田之中,以免造成小龍蝦的大量死亡;定期檢查防逃網是否存在破損的情況,及時的修補,

    3、病蟲害的防治

    要強化對稻田日常的管理,及時的清理稻田中的死蝦和病蝦。稻田在施加農藥時要加工水位,在施加農藥之後立即換水,以免小龍蝦受到農藥的侵擾。

    二、水稻與鱉的養殖

    1.水稻田的改造

    選擇水源充足、沒有汙染的稻田,根據稻田的大小和形狀進行溝渠開挖,在溝渠的開挖上,主要溝寬約為2.8米,溝深約為0.9米,可以更好地方便飼料的投放且防盜效果較好;中間溝寬約為4.5米左右,溝深約為0.9米,此溝渠較為隱秘且方便鱉的覓食。可以有效地防止幼鱉的逃跑,而且可以強化稻田的保水能力。

    2.鱉的養殖與管理

    在放養鱉的前半個月,要用100kg的生石灰帶水進行溝渠的消毒工作,然後選在每年的7、8月份進行鱉的投放,每畝稻田宜投放300只重量在0.2kg~0.4kg的幼鱉,投餵方面,要提供新鮮的小雨或者水蚯蚓進行投餵,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進行每日的投餵工作,一般可以選在每天上午8點和下午5點進行投餵,每日的投餵量不能超過鱉本身重量的5%。定時檢查防跳網的損壞情況,做到及時的修復,防止幼鱉的外逃。

    3、病蟲害防治

    中華鱉喜歡將稻田裡的昆蟲和飛蛾作為捕食物件,可以適當的減少農藥的投放量或者選擇不施加農藥,鱉的養殖密度較小,所以幾乎不會存在用藥治病的情況。

    綜上所述:稻田綜合種養不僅提高了水稻的產量與質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多元化,迎合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增加了社會效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還有什麼耽美小說類似《魔道祖師》,《撒野》之類的小說,可以推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