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咖娛vfs
-
2 # 悅道麥克
TVB電視劇和電影在配音之前一般說的是粵語,可以說很多老劇都是配音的,有些配音是普通話有些就是港普,通俗說也就是有方言基礎的普通話,而且香港迴歸前作為殖民地都養成了學習英文的教育習慣,所以很多電影裡都是英文名字多,或者現代戲夾雜一些英文單詞。
想學的的話不難,可以追劇像學英語一樣跟著一句一句的學就可以了,學習咱們自己國家的方言應該比學英語簡單一些,畢竟聽的多語言環境好找。
說到語言環境,你也可以去廣東那邊工作,不出半年就能學成而歸!
-
3 # 娛薦Media
來!練習下TVB經典臺詞:
1、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2、餓不餓,我煮碗麵給你吃?
3、一家人最要緊是要齊齊整整
4、你這樣子做,有沒有考慮我的感受
5、你現在有權保持沉默,但你現在說的每句話都將成為呈堂證供。
6、飯可以亂吃,話不可以亂講啊
7、發生這種事,大家都不想的。
8、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強求的。
9、所謂吉人自有天相,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10、人在做,天在看
是不是感覺腦海自動轉換語音模式了,這就是TVB腔!!!
-
4 # 靈魂的小視窗vlog
TVB腔究竟是什麼腔?
這兩年,“配音”成了熱門的話題。
《聲臨其境》裡,明星用聲音飆戲,迪麗熱巴、喻恩泰因為配音登上熱搜;各大配音組從幕後走到臺前,有了諸多擁躉。一時間“聲控黨”侵襲了各大社交網路。
有人根據配音的腔調分了專門的品類,例如以“哦,我親愛的寶貝兒,看在上帝的份兒上”為首的譯製片腔;以“改革春風吹滿地”為代表的春晚腔,還有以“吶,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開場的TVB腔……
其實,每種腔調都早已不是聲音這麼簡單,就拿TVB腔來說,絕對自帶BGM。
TVB腔,自帶畫面
TVB腔一出,總是自帶聲音與畫面。
之前TVB腔上了一陣熱搜,網友發帖稱自己找不到男朋友,想要大家用TVB語氣安慰自己。
吶,做人呢,最緊要就是開心。
不如我煮碗麵給你吃?
發生這種事,大家都不想的。
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
有木有搞錯啊!
感情的事呢,是不能強求的。
你知不知大家都很擔心你啊!
哭吧,哭出來會舒服點。
我這人最講義氣。以後你跟我,所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亂入)
看到這些臺詞,簡直像是打開了一部TVB劇,360°立體環繞聲播放,還自配療愈效果。
儘管現在TVB劇集早已不再火爆,但TVB腔卻早早打破了次元壁,在表情包時代展現出異常旺盛的生命力,使得這些經典劇集迎來“第二春”。
擁有TVB表情包,你就是網聊中鬥圖的佼佼者。因為每個表情包都有聲效加持,你斗的不是.jpg,而是.avi。
▲經典TVB表情包都在這些劇裡
來看看這張,是不是隔著螢幕都能聽到聲音裡的語重心長?
還有這張著名的“為所欲為”表情包,有沒有發現自己幻聽了?
還有TVB裡一定要吃的一碗麵:
TVB腔究竟是什麼腔?
看TVB腔之前,讓我們再來複習一下TVB。
自1967年運營至今的TVB擁有極為龐大的體量:巔峰時期,每年可製作超過650小時劇集和超過17000小時新聞、綜藝、旅遊和資訊娛樂等節目的生產線;節目發行至世界各地,遍及3億個家庭使用者……
一句話,可以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TVB的節目。
單說劇集,TVB出品過的優秀港劇簡直數不勝數,在各地都掀起過收視浪潮。80後、90後,你的童年不是被TVB劇包圍著嗎?
由於TVB的受眾是全世界的華人,因此TVB的配音組分為了粵語配音組和國語配音組。
其中粵語配音組在上世紀90年代招攬了不少業內好手,加上TVB本身又開設訓練班專門培養新人,因此粵語配音組一直保持著業內最高人氣,還曾獲贈“幕後精英”的牌匾。
而對於廣大內地小夥伴來說,包攬童年的TVB腔其實出自TVB的國語配音組,他們風格獨特,雖然同為國語,但是和大陸演員講話又明顯不一樣,有一套獨特的腔調,聽久了宛如餘音繞耳,十分魔性。
▲TVB國語配音組
● 聲音辨識度高
老一輩的國語配音組聲音都十分特殊,說話速度、語氣、語調、發音都有自己的特點。以至於小時候看TVB劇集,一大愛好就是“認聲音”。
比如國語配音界代表人物於小華,這個名字你可能並不熟悉,但是她的聲音絕對讓你念念不忘。她是趙雅芝版《上海灘》裡的馮程程,李若彤版《神鵰俠侶》裡的小龍女,陳慧珊版《妙手仁心》裡的江新月。聲音絕對溫柔典雅。
▲從於小華嘴裡說出的“過兒”被譽為最具神髓的小龍女聲音
男聲則不能不提黃河,“大俠的聲音”。他的聲音屬於男高音,聲音純正,鼻音厚重,渾然天成的陽剛之氣。同時戲路極廣,既能演繹喬峰等大俠形象,也能詮釋東方不敗這樣的反面角色。
▲最經典喬峰聲音
其實,TVB的這套國語配音班底不都是香港本土人士。這些演員早期多來自臺灣或內地,這就讓他們的配音中多了自己家鄉的語音習慣。
楊過的配音演員杜燕歌,就是來自北京。所以他配音的時候會出現一些迷之捲舌和連音,會發出“buri”(不是),“知不知rao”(知不知道)這樣的京腔。
正是這種多語音系統的雜糅,才形成了TVB國語配音獨特的聲音體系,既保證了劇集原有的港味,又拉近了與內地觀眾的距離。
● 語序不同
小時候看TVB劇,常常覺得他們講話方式奇怪又有趣。
經典的“發生這種事,大家都不想的”,放在內地劇裡,絕對要說“大家都不想發生這種事”。
這種典型TVB語序,也是因為國語臺詞基本都是從粵語版直接譯過來的,語法語序多受粵語影響。例如剛剛這句的粵語發音其實是“發生咁嘅事,大家都唔想噶”,看,是不是國語配音和粵語語序一樣?
● 語氣詞多
TVB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語氣詞巨多。
是不是對“吶”印象深刻?基本許多開場都要加上這一個“吶”。
粵語里語氣詞就很多:呢、啦、嘞、咯、喇、嘅、架......轉成國語配音,雖然會減少很多,但也明顯多於一般的內地劇:吶、呢、啊、咯、嘛......同時,這些語氣詞也使得TVB腔的發音長度獨具特點。
除了語氣詞之外,TVB腔還都會帶著幾個英文單詞,在粵語裡,講話夾雜英文,常常是因為有時英文會比中文更能確切表達意思,雖然轉成國語配音會盡量減少英文,但是部分情況也是會中英混雜。
● 語速快
粵語語速較快,國語配音時為了照顧口型,語速自然也要比內地劇語速快很多,說話節奏、斷句特徵也往往會更貼近粵語講話特點。
TVB腔背後的港式精神最暖人
作為香港本土最知名的文化輸出,TVB的節目與劇集一向富含香港精神。
所謂“香港精神”,就是一種刻苦耐勞、勤奮拼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一點在TVB的配音演員身上,有著突出的彰顯。
早期配音條件艱苦,TVB流水線製作,配音演員錄製前的準備極其有限,可能只是看一處片段或臺詞就要開始錄製。
這些演員往往私下花了大量時間練習,聲音裡富含著打磨多年的演技在裡面,語速、語氣、語調都帶有強烈的個人印記,也形成了我們熟知的TVB腔。
▲葉清聲音一出來,就回到了熟悉的TVB
也因此,TVB腔先天具備港式樂觀和港式溫情。
配音演員邵凱麗在《搜神傳》中配的那句“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嘛”,就因為音色清脆、發音急促、獨特拖音的發音特點,以及自信坦然的精神,成為了許多人的打氣鼓勁口頭禪。
《巾幗梟雄》裡,柴九最著名的臺詞“人生有幾個十年”,也是TVB腔安慰人的重要語句,它背後是TVB劇集裡最常見的小人物奮鬥史。
還有“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在TVB劇集裡,這是《溏心風暴》裡面一家人的風雨同舟,代表的是香港人一家團圓的濃濃人情味兒。
正是因為與香港精神水乳交融,TVB腔所代表的早已超出劇集含義或是說話方式,而是一代一代港人的生活與生命力。
第一 把北方,尤其是北京話,東北話那種侉子式兒化音,大碴子音全都拋棄。轉換成教科書式標準音,一字一音。每個字咬字都要重。第二 語速要控制好。因為粵語詞有時候很短比如 系咪 翻譯成 是不是短了一個字的音 所以“是不是”要快速,有點吞字。另外語氣詞 粵語有拖音 唔系嘛~~有冇搞錯啊~~不是吧— 有沒有搞錯啊。第三 情緒要到位。內地劇都是學院派,電影學院的,所以話劇式臺詞很濃厚。TVB是粵語本土式交流,不是學院派,是生活派。所以要用生活化的配音。該爆發的時候爆發 吃屎啦,梁非凡
回覆列表
影視劇中的“翻譯腔”往往包括文字轉換和聲音演繹這兩個過程,而為了儘可能讓演員的口型和畫面保持一致,配音演員就需要調整語速。根據翻譯臺詞的不同,有時會加快語速,有時又要透過拖長音節或是增加語氣詞來減慢語速。而這些因素都造成了配音,和自然狀態下的聽感有所差異。
港式粵語保留了很多古代的單音詞,但普通話卻以雙音節詞為主,所以在配音時,往往都需要加快語速。
和普通話相比,粵語沒有完全弱化的輕聲,所以,配音演員在模仿相關的粵語發音習慣時,也會保留這種呈現方式。
有學者對粵語母語者在普通話測試中,所表現的方言語調問題,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粵語母語者在說普通話時,常常出現輕重音處理不當的現象,甚至字字皆重,一重到底。
此外,粵語和普通話在字調的長短形式和調型上都有差別,粵語方言的語氣助詞一般都會輕讀,在說普通話時,則會把“吧”、“啦”、“嗎”等語氣詞得得很重,甚至還會拖腔。
因為TVB的受眾是來自全世界的華人,所以TVB的配音組又分為粵語配音組和國語配音組。其中,粵語配音組在上世紀90年代招攬了不少業內好手,加上TVB本身又開設了訓練班專門培訓新人,所以粵語配音組一直保持著很高的人氣。
而對於咱們來說,那些充滿了“TVB風”的聲音其實都出自TVB的國語配音組,在國語配音組,國語配音組的配音演員們都擁有著辨識度極高的聲音,語速、語調和發音也都各有特點。
你或許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只要他們一開口,你就會覺得似曾相識。2018年夏天,《延禧攻略》熱播,當佘詩曼飾演的嫻妃一開口時,大家都紛紛感嘆:“還是那個熟悉的聲音”!
在TVB擔任國語配音工作前,她一直在做電影配音,因此進入TVB沒多久後,就開始為電視劇的主角配音了。伴隨著TVB電視劇的全盛時代,她是很多港劇女主角在國內的另一副面孔。她是《金枝欲孽》裡的董佳爾淳。
是《鹿鼎記》裡的建寧公主。
也是《倚天屠龍記》裡的趙敏。
在配音現場,一天十幾個小時都沉浸在作品當中,這樣的日子,蘇柏麗從17歲開始幾乎每天如此。
前面介紹過的葉清老師也是TVB國語配音組的一位資深“大咖”,葉清敦厚的聲音中帶有一點點鼻音,發音充滿了濃濃的港味,他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莫過於《無間道》中的劉建明。
在上海長大的葉清,從小耳濡目染的是上影廠的譯製片,而到了香港後,誤打誤撞進入了配音圈,但在剛開始時,他發現兩地的配音路數截然不同,他第一次的工作是配一名計程車司機。
此外,杜燕歌、張藝、潘寧、於小華等配音員,也全都是TVB的“幕後功臣”,如果沒有他們,那些記憶裡的精彩劇集恐怕全都要黯然失色不少。
作為香港本土最知名的文化輸出,TVB的劇集始終都富含“香港精神”,這是一種勤奮耐勞、自強不息的積極能量,而我們在TVB的配音演員身上,同樣可以找到這種正能量,他們在私底下花了大量的時間練習,在日復一日的打磨後,才擁有了鮮明的個人印記,也才有了廣為人知的TVB腔,而這早已不只是一種腔調,而是一代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