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將軍ABCDEFG
-
2 # 藍莓護士
我是護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工作要求是要‘’三查七對‘’ 。所謂三查呢,就是在執行實際操作時,要做到操作前核對,操作中,操作後核對,就是三次查對患者的床號,姓名,年齡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杜絕出現差錯。所以,最常見的是護士在給您輸液體時,最少會和您核對三次姓名的。這是最基本的工作流程。
在實際的病房環境中,由於床位緊張或者患者出院等,會出現臨時調換房間,當然,對於患者來說,就是一個人的事情,只是從這個床位換到另一個。但是對於醫生護士來說,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有的病歷,醫囑都會更改床號,還有液體擺放,口服藥等等。所以核對是防止出現漏洞的一個重要環節。
護士每天的工作面臨30--50左右床位,甚至出現加床。患者多,護士少,一天都跑不過來。而且護士的工作要求是不能出現差錯,因為關乎每位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多多核對,是安全的保證。
-
3 #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在臨床工作時,確實有很多患者家屬跟醫生反映這個情況,有一些患者及家屬覺得受到了打擾。
尤其是有一些晚上需要點滴的患者,即使已經比較晚了,護士仍然會與患者家屬或者是患者核對他的名字、床號、年齡,有時候有的患者已經睡了,但是因為護士查對可能會需要喚醒患者,家屬認為是對患者休息的打擾,覺得很反感。醫生能理解患者和家屬的這種感受,但是這裡要跟大家說,這種認真查對才是護士對於患者很最大的負責。
這種制度在護理上叫做“三查七對”!三查是指:操作前查、操作時查、操作後查 ,七對指的是:查對床號、查對姓名、查對藥名、查對劑量、查對時間、查對濃度、查對方法。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要犯錯。因為醫療無小事,即使是同樣疾病的人,也有可能根據每個人病情的不同,需要用不同的藥。比如同樣做了闌尾手術的兩個人,一個人有糖尿病,一個人沒有糖尿病,如果沒有做好查對,給有糖尿病患者的人點了高糖那麼很有可能會導致患者發生感染。
另外現在一般醫院床位都比較緊張,有的時候病床都不夠住,需要在走廊加床,而且不排除有一些患者會發生串床的可能,那麼此時如果查對做得不好,很有可能會導致藥物的錯點。
很多人對於夜間點滴被喚醒有反感,這裡我要替護士姐妹說句話。一般醫院護士的工作制度是這樣的。白班護士是工作到4:30或5:00以後與夜班護士做好交接班就下班了。一般的夜班護士,就是兩個人,而一個病區的患者可能是60~80人左右。試想兩個護士要負責60~80個人的點滴,如果有夜班新入院的患者,還要負責新入院患者的生命體徵評定、點滴以及術前準備,有時還要負責搶救。所以說夜班護士是非常忙碌的,這個時候,護士還要做好夜間需要靜點或注射藥物患者的查對。 如果有護士這樣做,希望您能給予理解,因為這是一個非常認真負責的好護士。因為她並沒有被忙碌的工作打亂自己工作的節奏,仍然堅持認真負責的做好三查七對,這麼做都是為了患者好。
就是對您問題的解答,而且這麼做的護士是認真負責的。估計很多人都看過有一些手術時,做手術左右腿做錯的真實案例,這樣的問題就是出在查對沒有做好,忽略了查對的重要作用。
-
4 # 淮北日月升
前些年,醫院制度還沒有健全,我們這邊一家有名的三甲醫院發生了一起嚴重的醫療事故:一名扁桃體發炎的兒童,被開胸開啟心臟,結果檢查心臟並沒什麼問題又關閉;另一名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急需手術,結果切除了扁桃體,中間還因為兩個孩子血型不同差點鬧出人命。後來查明,是做心臟手術和做扁桃體手術的兩名兒童進手術室的時候被搞錯了。那天主管護士在上班路上腳踏車出故障耽誤了二十分鐘,匆忙上崗又疏忽了一些細節問題,結果釀成大禍。這次事故,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後來主刀專家被撤職,責任護士被開除。從那以後,上級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加強醫護核對,確保診療安全的規章制度,醫院也接受教訓,所有的診療行為都必須嚴格核查,包括常見的三查七對。實際上憑記憶多數情況差不多,但是一旦出了問題,搞不好就要出人命。例如沒做過敏試驗的患者誤輸了青黴素造成過敏反應,本來需要抗凝的患者結果輸入止血藥,本來心動過速的患者又加上了腎上腺素,結果不言而喻。
以前,因為檢查核對不細,各地曾出現過稀奇古怪的醫療差錯。例如某丈夫長期因孩子不像自己而懷疑妻子有作風問題,後來悄悄做DNA證明孩子的確不是自己親生,夫妻吵鬧幾年後最終離婚,又過了若干年,被冤枉的妻子無意中發現孩子也不是自己親生,深入調查,原來是幾十年前醫院將同一天出生的十幾個孩子弄混了。再如某醫院,患者左腎腫瘤卻將完好的右腎切除,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由此,醫療差錯表面上看不是大事,但是從受害者角度,每個都是天大的事情,馬虎不得。
因此,對於診療行為,更細緻一些儘管麻煩卻能避免很多事故,是一種好事情。對於醫護人員,必須不折不扣堅決認真執行,決不能有一點疏忽,作為病員和親屬,應當給予理解支援,醫護工作不出差錯,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病人。
-
5 # 甘二的號
因為有同姓同名的,及時是現在這樣每次都點名,仍然存在把名字相同但是人不同的藥或者檢查報告單弄錯的情況,如果能及時發現還好點,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後果很嚴重!所以醫院一般還會問年齡!
醫院只能更加嚴謹,儘可能的避免出現上述情況!
-
6 # 普外三角針
這個問的好,我想應該也是很多患者以及家屬的心聲。也許他們很多人都有這個疑問,但是羞於提問。
護士明明知道患者姓名,但每一次都要確認一下姓名,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這是對護士的操作管理要求。護士每進行一項操作都要查對患者的名字。大家體驗最多的應該就是在靜脈輸液的時候,護士會問你是某某某嗎?你回答是,那麼護士才會繼續輸液。為什麼?道理很簡單!雖然病人同住一個科室,但是病情不同,用藥不同。比如有的患者對頭孢類抗生素過敏,那這個時候你把頭孢用錯在他身上,這可就是醫療事故了。所以,醫院為了導致這種低階錯誤的出現就規定了靜脈輸液必須"三查七對"!這是對患者負責,也是為了護士負責。曾經,我們急診部有個護士,由於當晚患者特別多,需要輸液的非常多,因此把護胃的奧美拉唑輸到另外一個患者身上。而過來半小時後被家屬發現了,家屬就找護士長和主任鬧。雖然,護胃的藥輸到患者身上不會有什麼問題,相反可能還是一個保護作用。但是,這個問題的性質很嚴重!該護士事後也反思,萬一是別的藥物那就麻煩大了。
第二,這是護士們的好習慣。記得,曾經我們科室的老護士長跟年輕護士們說"不管做什麼操作,首先一定要核對患者名字,越是重要的操作,越是危險的操作越要仔細!記得曾經某大醫院發生過本該做左腳手術做成右腳的。這就是醫療事故!據說當時整個手術人員都受到了極其嚴厲的處理,主刀醫生好像連飯碗都丟了。以後他不能再重事醫療,沒人敢要他啊。所以,核對患者名字是個好習慣!
總之,醫院打針護士核對名字那是流程所需,也是良好的職業習慣,你不應該感到厭煩,她是認真負責的!
-
7 # tdsr
不但要問,而且不能問:您是xxx?得問:您叫什麼?真有人稀裡糊塗就答應的,然後就錯了,然後就“事故”了。這規則是無數錯誤總結出來的
-
8 # 青山不掩
這是特殊崗位的程式,稱之為確認。
輸液,事關患者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必須明確無誤。
刑事審訊開始,也必須首先詢問姓名,年齡等,都是個人資訊。
法庭審訊開始,也有這個程式。
古代刑場上,即將行刑,也必須堅持這個程式,專門稱為驗明正身。
特別行動隊出發,必須一一點名,確認人員數量。紅軍搶奪瀘定橋,首長楊得志親自點名,計數,結果確實發現多了一個,原來,這個小戰士沒有選上,不服氣,不甘落後,集合出發前,自己也混入隊伍,表現了紅軍戰士奮勇當先,勇於犧牲的精神。
-
9 # 營養醫師小麥姐
護士:阿姨,您好,請問您叫什麼名字?老媽乖乖答:我叫張x華。護士:讓我看看您的手腕帶。 老媽伸出手配合護士看完,等護士抽完血走後,老媽向我嘀咕“一天問幾十回,這個護士天天上班,我都認識她了,她還不認識我?”哈哈,作為醫生家屬都不明白護士為什麼要這樣做,更別說普通病人。
1.“30床,該你啦!”這種電視劇才有的畫面不會再存在。在我們工作中太多因為簡單核對身份造成血的教訓。比如說剛剛舉例的“30床”這種分辨病人方法。某日清晨,夜班護士推著藥車來到24床打針,護士問“14床,xx,您需要打針”,誰知道這位病人睡眼朦朧,看到護士在問他,沒聽清楚就趕緊點頭”是是”,鬼使神差的是護士拿起14床的注射針,喊的也是14床的名字,但這位24床病人糊里糊塗答應了,結果針打錯了,恐怖的是這種藥正是該病人過敏的藥物,出現了過敏性休克,雖然最後經及時搶救,病人安然無恙,但卻是妥妥的醫療事故。
2.“阿姨,請問您叫什麼名字”,然後”阿姨,請讓我看看您的手腕帶”,這樣畫面才是正確的核對方式。中國醫院協會為了保障患者安全,制訂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標》,把”正確識別身份”列為首要安全目標,要求至少使用兩種標識確認患者身份,如姓名、住院號等,但不包括床號和病房號。為了防止病人聽錯醫務人員叫他,一律改成由病人自述名字,由護士核對。為了減少錯誤,在辦病區入住手續時,同時列印一條手腕帶戴在病人手上,上面有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住院日期等資訊,供醫務人員執行診療活動時核對身份用,就會出現文章開頭那一幕,問完病人名字,還要檢視病人手腕帶名字和住院號是否相符。
3.護士雖然明明知道患者姓名,但每一次都要確認一遍,既是一種習慣,更是硬性要求。所有的事情,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些核對身份流程是鐵的紀律,一次不止核對一遍,而是3遍,行內話是“三查七對”。操作前中後“三查”,需要對三遍名字,還要對床號、姓名、性別、藥物、劑量、時間和用法共7個內容進行”七對”。全部正確才可以進行治療。
4.在輸血等特殊治療時,需要兩名護士獨立核對識別患者身份,那麼患者在被一名護士確認名字後,還要被另一名護士重複核對。因為輸血非常關鍵,萬一輸錯血,分分鐘要人命節奏,事關重大,一定要雙人核對,從血庫取血開始,每一個環節都需雙人核對簽字無誤,然後由兩名護士在病床再次分別核對無誤才可以輸血。
4.手術病人除了核對名字以外,還需要手術醫生術前在病人手術部位打上標記。曾經在業內發生嚴重的做錯手術部位事故,應該是左腿手術做成右腿,造成嚴重醫療事故。《患者十大安全目標》要求,由實施手術的醫生標記手術部位,標記時應在患者清醒和知曉情況下進行,嚴防出現手術部位錯誤情況。所以,術前醫生在病人身上寫寫畫畫,並不是貪玩不尊重病人,是實實在在的安全措施。
小結:雖然護士認識患者,但還是一遍遍確認名字,甚至兩名護士來確認,甚至醫生術前在病人身上寫寫畫面,都是制度的要求,都是為了保障病人的安全。 -
10 # 暴風1972
每一種藥物都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每一種藥物都是針對每個病人不同的病情下的處方,藥物的種類和劑量都有不同,更何況每個人的獨特的身體素質在藥物的作用下可能出現不同的生理反應,上面說過每個人的處方除了藥物種類的差別還有劑量的不同,所以必須要保證每一組藥品都用於指定的病人,也就是說人與藥必須一一對應,如果不小心將甲病人的藥用到了乙病人身上,會產生意料不到的嚴重後果,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尤其是注射用的藥品是直接進入肌肉和血液當中的,產生作用的時間極短,一旦用錯藥很可能來不及搶救,多次確認病人的姓名,保證藥物與人一一對應,是保證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絕對不能輕視。
-
11 # 江湖一旦皮
這應該是職業操作過程吧,,認識你的你覺得是認識,但是護士接觸很多人的,這個就是養成確認的習慣,,不是因為你,而是因為這是職業了,負責的是很多人!!!
-
12 # 詩酒琴心
這個是規定,叫“三查七對”
服藥、注射、輸液前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
三查:擺藥後查;服藥、注射、處置前查;注射、處置後查。
七對: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
人命關天,必須按規定來
-
13 # 騎小黃車的李老闆
驗明正身。這和刑場上臨刑前一樣。”姓名””年齡””所犯罪行”
其實人得病就是受罪,治療就是對附在身體裡的病魔行刑。
-
14 # 大河向西
還真是這樣,別說病人和家屬煩,醫生都煩!
但這是制度,是規範,是紀律,誰違反誰走人,誰違反扣誰錢,誰違反出了問題就是事故,嚴重者是違法行為,更嚴重者可入刑法。
醫生為什麼煩,因為醫生查房時正和病人談的興高采烈,剛好輸液要換瓶,護士來了,肯定就是那麼個三查八對,你說煩不煩?煩,也得聽著,配合著,這個沒辦法。
手術的時候也一樣,病人到了,也是一番核對,不能半絲半毫差錯。試想,左右搞錯了,您的好腎可能就沒有了,壞腎還在右邊長得結結實實的!
病人煩也理解:小姐姐,您來我床邊都五次了,我來住了五天了,每天都是你來扎針換瓶,病房裡總共也就三十來個病人,我這病房也就三個人,你這麼顛三倒四叫我,你誠心的吧?!
還真是誠心的,還真是故意的,真是知道你的名,真的還得對!
原因只有一個,絕不能錯!
三查八對,還有其他很多制度,都是血和生命的代價換來的!
-
15 # 一定不遠
在醫院治療知道姓名也要問是對的,在問是確認是不是本人,是不是患者,這個程式很重要的,重要是不能給患者搞錯了,病人的病不都是一樣的病,所以,護士確認患者這個程式很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式,是對的。
-
16 # 六維魔咒
關於姓名等核對,還真是必須的步驟。
首先是大家的學歷都提高了,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也有什麼“高學歷”啦。而經常有病人自己姓名都搞不清楚,一會兒姓韓一會姓黃一會姓王,然後又姓汪,最後確定身份證姓名為方姓。名字也因為同音字很多,沒有帶身份證和不識字的就很麻煩費勁。
有時候特別詭異,某個地方來的病人接下來一個上午都是某個地方來的病人;一個時段看的第一個病種,接下來都是那個病種。
更搞怪的是同名同姓的病人還一樣歲數,也對碰對地坐在一起輸液。甚至一個“橄欖”病人後續好幾個叫“橄欖”的病人就診。
護士輸液前核對病人姓名等身份資訊,可以有效避免醫療差錯。工作場景工作任務內容資訊量龐大,縱然是很親密的關係也必須注意身份核對。又比如護士叫“李大龍”輸液扎針,不是“李大龍”的手肯定不會伸出來啦。
臨床護士工作量非常大,請尊重護理人員的辛勤勞動,積極配合護理人員的工作。
-
17 # fatchiyip
這叫三查三對。住院時無論給病人發藥或注射打針。每次都要求核對一遍姓名年齡,是直接問住院患者作答核對,以求做到100%無失誤。但發藥時遇到病人上廁所或出去做檢查的特殊情況,護士會放在本人的床頭櫃或交給陪護人。或透過床頭對講機通知病人到護士站領取。
-
18 # 泰山石敢當162024707
這種情況與審犯人同理!
審判員問:性別;年齡、職業、貫籍、為什麼抓你。
讓人淘罪啊!
-
19 # 坐在雲下發呆1
因為這是必須的,現代醫學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不怕萬一就怕一萬,以前就出過這麼一種情況,就因為沒有事前沒有確認病人結果把家屬拉上了手術檯!什麼叫做規定,規定是付出很多代價後總結出來的經驗,防的就是那個萬一,所以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
-
20 # 鐵蛋魏魏媽
養成“反核對”的習慣,對於降低差錯是非常重要的。
明明天天接觸的患者,護士也要像第一次接觸一樣,反問患者“你叫什麼名字?
因為護士要是嘴裡喊出名字,萬一喊錯了,也許恰恰就有糊塗的患者答應,這一下差錯就發生了。
所以,一定是反問患者叫什麼?自己總不會把自己的名字說錯吧,這樣護士一對治療卡和藥,就可以開展工作了。
臨床工作,護士,永遠不要相信自己記性好可以記多少患者,永遠不要定式思維自以為是,反覆多次核對才是避免差錯的法寶!
回覆列表
核對無誤!!知道吧!在問你就是在核實!!你需要回答!這也是為了你自己的用藥治療安全。稍微好點兒的科室一般七八十個病人,所以錯不得。我們科室有一段時間,同名同姓的一共居然有三個,二個同年齡一個年輕的小夥子,你說多巧,第一天因為沒床,二個老頭兒還住同一個屋裡鄰床,但是病有區別,用藥也不一樣,你說要是不問,那得出多大的事兒,當然第二天轉出去一個,就是怕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