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揚天下資料科技
-
2 # 老外二三事
沈從文是文學巨匠,他的表現手法純樸自然,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讀了他的中篇小說《邊城》,我感到一股清涼的風迎面拂來,恍惚走進了陶淵明的桃花源。
《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小鎮茶垌為背景,以優美的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小說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故事發生在湘西的茶垌。那裡鳥語花香,青山翠竹,古樸的吊腳樓,聳立的小白塔,一脈清流相伴隨。翠翠美麗動人,天真活潑。她的父母因一段私情不被當地的風俗所容,先後自盡。翠翠從小與爺爺在古老而又清澈的溪水邊、小船上、白塔下相依為命。隨著年齡的增長,翠翠有了青春期少女們共同的心事。一年的端午節,翠翠偶遇了剛剛在划船比賽中奪得頭獎的儺送,兩顆年輕的心靈撞擊在一起,萌發了朦朧的愛意。從此,翠翠覺得自己的感情上有了一種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當別人“無意中提到什麼時”,她會臉紅,但在內心深處卻又盼望著聽到與之有關的內容。等這種盼望和期許日久天長地在心中紮下根後,她那少女的純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了。
兩年後的端午節前夕,翠翠又見到了儺送,情不自禁地對爺爺說:“那個人很好。”與此同時,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深深愛上美麗善良的翠翠。當天保和儺送發現兩人同時愛上翠翠時,他們坦誠地相告自己對翠翠的深情,同時又不願按照當地人的規矩,拔刀相向,來一次流血的拼搏,也不願像城市怯懦男子那樣,在愛與仇矛盾時拱手將情人奉讓。他們公平地憑命運來決定自己的幸福,將選擇的權利交給了翠翠。
翠翠母親的死,是老船伕心裡的隱痛。老人為了不使翠翠重走其母親的老路,無意中為孫女的婚事設定了一些障礙,導致了一系列的誤會。不久,天保為愛離家出走,後落水而死。儺送因天保的死對老船伕心生誤會,又得不到翠翠的一點暗示,便賭氣遠走他鄉。老船伕帶著萬般無奈和無限愧疚,在一個暴風雨之夜也溘然長逝。翠翠忍受著親人離去之痛、愛人負氣出走之苦,仍決定留在船上翹首企盼心上人的歸來。這說明,翠翠長大了,明白了一切。這是她成長的一個里程碑,也是對過去悲傷的揮手告別。只要希望還在,人生之路就可以繼續走下去。
《邊城》採用細膩的心理描寫和詩畫般的環境描寫,向讀者逐一展示了湘西奇特的風土人情。翠翠離奇的胡思亂想,讓人感到漸漸有了自己心事的少女孤單寂寞,以及愛情萌芽時心靈的躁動;翠翠“頂美頂甜”的夢境,展示出她對朦朧愛情的甜蜜感受和潛意識裡對愛情的嚮往。在作者筆下,啼聲婉轉的黃鶯、繁密的蟲聲、美麗的黃昏、如銀的月色,奇景如畫,美不勝收。這些又都隨著人物的感情世界的波動而自然展開。或是以黃昏的溫柔、美麗和平靜,反襯出翠翠愛情萌動的內心躁動、落寞和淡淡的淒涼;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著薄薄的白霧、蟲的清音重奏,烘托出翠翠對儺送唱情歌的熱切期待,以及少女愛情的純潔和美好。
小說裡,翠翠是作者著力刻畫的主要人物。翠翠既是人之子,又是大自然的女兒,她周圍充滿靈性的山水草木蘊含著無限的溫愛和無窮的智慧,猶如一位無言的師長,薰染著她,詩化著她,使她成為自然靈氣凝聚的精華。小說中另一個重要人物儺送,作者著筆不是太多,但形象依然鮮明突出。儺送開心的笑,體現了他爽朗的性格,同時也飽含著對翠翠的愛慕之情。小說裡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世俗的銅臭氣蕩然無存,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的關心、真誠的奉獻。這種別開生面的描繪,使得小說卓爾不群,扣人心絃。
《邊城》的語言是沈從文盛年的語言,每一句都充實飽滿,酸甜適度,像一籃新摘的櫻桃。他的題材、人物、自然景色、風土人情、語言,無不塗上“湘西”標記。他揭示的古風習俗、人情世態所包含的人情美和人性美,令人神往和驚歎。在作者筆下,清澈見底的河流,憑山依水的小城,河街上的吊腳樓,攀引纜索的渡船,關係茶垌“風水”的白塔,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鳥雀的交遞鳴叫,都自然而又清麗,優美而不妖豔,充滿了湘西特色的詩情畫意。
《邊城》鞏固、發展和加深了鄉土抒情模式,牧歌屬性與中國形象互為表裡,為當代文學提供了經典的樣式和意緒。而且,《邊城》揭示了主體民族對自我的詩意想象的虛擬性和策略性、以及與西方文學中的異族想象之間的密切聯絡。可以這樣說,《邊城》是一唱三嘆的湘西民謠。沈從文用他的如椽之筆,生動地詮釋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一深刻命題。
-
3 # 浮生寄清風
等過第一個秋,等過第二個秋,等等等等,等到哭了為何愛戀依舊,她等他的承諾,她等他的回頭,等到黃葉滑落,等到燕兒飛過,等到了最後,竟忘記了承諾。
翠翠,你是否還站在斑駁的小木船上,靜靜地,靜靜地等待,你的心是否早已隨他徘徊於遠端的垂陽,久久不歸呢?我明白世上最苦的味道便是等待,靜坐在那兒,等,等著生命的流逝卻無法挽留。等時過境遷,卻不流一滴眼淚。你曾告訴過我,你喜歡等,因為等能讓你感覺你正一步步與他相遇。你喜歡等的味道,因為它是時間,記憶沉澱而醞釀的。
你等,你聞著等的味道,時間卻在時鐘的畫面穿梭,指標在你等待逆向轉動,你和他的記憶,排山倒海而來……
這湘西邊遠的小城原本是靜謐的;這破舊的渡口原本是殘缺的;這時間流淌的故事,原來是沒有的;然而因為渡口承載了他和你的承諾,故事因為有了你的等待,這小城開始佈滿了馨香。你難以忘記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換了生命的誓約,從此你用等譜寫人生的奏鳴曲,你每天聞著等待的味道等待著,等待著那個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的他,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他!
“我不知道風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溫存,我的靡醉。”翠翠,你是否感覺到徐志摩的唏噓正如你一樣呢?誰都不願看見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從文,我必定不會讓你日復一日地等待。因為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會在雨中與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從文嗎?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你身邊緩緩駛過,用幾滴和著我對你的愛憐,同情的淚珠告訴你:對不起,我無能為力!不過殘缺也可以是一種美吧!儘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濃郁的山色鎖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愛。你始終會秉持永不灰飛煙滅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下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著他再次出現於渡口。等……
-
4 # 鐵肩擔道義15
我覺得回答這個問題前,應該先了解下《邊城》的背景。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排名第二位,僅次於魯迅的《吶喊》。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展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於《邊城》的美學藝術,《邊城》這部小說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邊城》中作者奉行的善良淳樸的人性。
天保和攤送對翠翠的追求上就可以看出。天保個攤送是兄弟,都對翠翠有著愛慕。在得知翠翠喜歡的是攤送時,天保為了成全弟弟,自動退出。後來乘船外出出了意外,弟弟去尋他,一去沒有音訊,翠翠也一直在等待。攤送和翠翠的偶遇,和翠翠的山歌,都說明了翠翠和攤送是情投意合的一對,但誰也沒當著對方的面捅破那層紙,天保愛弟弟,也理智地喜歡著翠翠,所以他決定成全弟弟。這裡的一切都充滿善,每個人都愛著別人也渴望愛,充滿完美高尚的希望。這也與邊城的風情美,人性美照應。然而,最後的結局,卻是翠翠的父母親都自殺而死,天保被淹死,老船伕帶著不安和愧疚離開人世,儺送和家裡鬥氣離開,在小說結束時也不曾回到茶峒來,最後只剩翠翠還在等待。每個人都出於善良的動機,卻“到處是不湊巧”,為什麼“時間”總是與“命運”錯位呢?這才是應該討論的。
-
5 # 牧影計劃
沈從文和魯迅是同一個時期得到作家,他們都是處於動亂的年代,在魯迅的筆下,中國的農村凋敝,窮苦的農民在掙扎中求生,比如閏土。
但是,在沈從文筆下的農村,雖然我們依稀能看見農村的貧窮和落後,但是,沈從文卻給了我們另一個視角,農村依舊存在著許多的真善美,比如《邊城》。
沈從文寫的《邊城》這篇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給我們展示的人性之美:親情之美、愛情之美、鄉鄰和諧之美等。
可以說,《邊城》是沈從文留給世人的一處桃花源。
沈從文:因為他們是正直的,誠實的,生活有些方面極其偉大,有些方面又極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極其美麗,有些方面又極其瑣碎,我動手寫他們時,為了使其更具有人性,更近人情,自然便老老實實地寫下去。
一、親情之美1.祖孫情
在湘西邊境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著一戶單獨的人家,這個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
女孩就是翠翠,老人就是和她相依為命的爺爺。
《邊城》裡,翠翠是一個被爺爺呵護和疼愛長大的姑娘,她“帶著嬌,有點兒埋怨”地一再央求爺爺丟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邊,讓人感受到翠翠對爺爺的無比依戀之情。
當船總順順的大兒子大佬天保請媒人去說親時,爺爺並沒有封建家長的獨斷,爺爺幾番試探翠翠,但每次都得不到翠翠的答案,他只有含糊地迴應天保的媒人。
以翠翠的意願為主,這便是體現了爺爺對孫女的愛,爺爺心中始終堅持著,要挑一個翠翠喜歡的。
2.兄弟情
船總順順有兩個兒子,大佬天保,二老儺送,兩兄弟都愛上了美麗活潑的翠翠,他們都在等待翠翠的長大。
當兩兄弟知道對方喜歡的姑娘是翠翠時,他們並沒有馬上相互謙讓,他們決定來一場公平的pk,用唱山歌的形式去向心儀的姑娘求愛,翠翠先回應了誰,誰就勝利,誰就可以擁有翠翠。
天保只覺唱歌不如儺送,沒有唱之前他便判斷得出輸贏,有些喪氣,所以儺送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哥哥天保的部分也是由他來唱,弟弟儺送用折中的辦法來成全哥哥天保,這便是儺送對兄長的情義。
天保不願意假他人之手,他決定自己唱。
因為天保先走了車路,雖然沒有成功,但是到底也是佔了便宜,所以在唱歌的環節,他自覺不能再佔先機,於是讓弟弟儺送先唱,唱歌是儺送的強項,儺送一開口,天保便覺得在這一環節他輸了,所以,那一晚,儺送唱了一晚上的歌,也唱進了翠翠的夢。
第二天,天保從老船伕口中得知翠翠喜歡那個為她唱歌的男子時,天保便徹底放手,以遠走的形式來成全弟弟儺送和翠翠的愛情,這便是天保對弟弟的情義。
不管是爺孫之間的還是兄弟之間,在《邊城》中,我們讀到的是呵護、體諒和成全之美。
二、愛情之美1.朦朧的愛情之美
兩年前,一次端午,翠翠在等爺爺時偶遇了儺送,兩顆年輕的心靈撞擊在一起,彼此萌發了朦朧的愛意。
兩年後的端午節前夕,翠翠又見到了儺送,情不自禁地對爺爺說:“那個人很好。”
甚至,當翠翠無意中聽到關於儺送的婚事時,她心中暗暗泛著酸意。
是的,她當真彷彿覺得自己在生一個人的氣,又像是在生自己的氣。
多麼純真、朦朧又美好的愛情呀!
2.勇敢堅定的愛情之美
天保和儺送,對待愛情,他們坦誠而又熱烈,勇敢又堅定。
兄弟兩人在面對對方也喜歡上了自己所愛的那個姑娘時,他們並沒有退縮,而是彼此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積極的去尋求解決的辦法。
後來,天保遇難,順順並不想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和翠翠繼續糾纏,積極的想要促成儺送與磨坊女兒的婚事,儺送依然堅定自己心中所愛,並和家人相爭,負氣出走。
包括翠翠的父母,因為愛情,他們以決絕的方式自殺,彼此追隨。
《邊城》告訴我們,在那片遙遠的湘西人家,依然有著炙熱的愛戀。
三、鄉鄰和諧之美湘西人家,民風淳樸,鄰里之間相互照顧。
老船伕守著擺渡船,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過河的人擺渡,他善良,不為名利,樸實,甚至,當過河的人塞給他額外的錢財,他都一一退還給人家,那些退不回去的,他也託人在城裡買了一些好煙掛在腰上,免費給渡船的客人嘗。
船總順順,和其他鄉紳不同,他不剝削和壓迫窮苦人民,也從未看不起別人。相反,他對窮人充滿關懷。儘管他因為大佬的意外遇難,有些遷怒老船伕,不喜翠翠,但是在老船伕過世之後,他還是派人來把老船伕的後世料理了一番,並且主動把翠翠當作二老未過門的媳婦的名義,想接翠翠到家裡,照顧翠翠。
楊馬兵,經常找老船伕喝酒的老兵,在老船伕過世之後,主動承擔起了照顧翠翠的責任,讓翠翠失去了一個爺爺,又重新得到了一個爺爺。
《邊城》給我們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副美麗的湘西鄉鄰和諧之美。
《邊城》寄託著沈從文“美”與“愛”的美學理想,沈從文以優美雋永的筆力,極力謳歌的傳統文化中保留的美德,儘管是在那個農村凋敝,農民生活貧苦的時代,在遙遠的湘西,依然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在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娛樂致死的年代,透過閱讀沈從文的《邊城》,我們為自己打開了一處精神上的桃花源。
-
6 # 把自己養好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中篇小說,描寫了一個渡船老人和他孫女翠翠的生活。沈從文是湖南鳳凰縣人,對湘西一帶的民風民俗十分熟悉,所以在描寫那裡淳樸的社會風俗時讓人如臨其境;描述那裡勤勞善良的人民時,如親見其人。作者從三個方面對極至的人性之美,極真的人性之善作了完美的表達。1、男女之愛所表達的人性之美。主人公翠翠美麗、善良、純真。有著水的柔情,山的熱情,風的詩意。她和自然一起成長,以古老的方式生活,整個心靈一塵不染,心中充滿了憧憬。船總的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了翠翠,卻並不互相傷害,而是選擇公平競爭。兩人的愛都充滿了真情,在一座可以帶來小富的碾房和一首隻可度日的渡船之間,兩人都選擇了渡船,也就選擇了愛情。這種不以物質為條件的愛,情真、意切、濃烈而又質樸,潑灑了人間最美的愛戀,釋全了人性最本質純情。雖然這段愛情因天保的死而變得曲折而撲朔迷離,但每個人都堅守了自己的善良和真情。2、親屬之情所表達的人性之美。天保和儺送在愛情上雖然是競爭關係,但並沒有因此影響兄弟之情。反而在天保死後,儺送因傷兄之痛而對這份愛情有了極其複雜的情緒,陷入情感糾結之中, 最後遠走桃園,在遠離家園的地方消化這親情和愛情的矛盾。老船伕與孫女翠翠的親情,溫暖而又溫馨。老船伕那根蘆管,常常把翠翠的心吹得柔軟而快樂,使翠翠成長得善良而多情。讓翠翠都不知道什麼是憂和愁。爺孫倆相依為命,過著窮苦的日子,卻每天快樂的生活。在青山綠水間,洋溢著詩情畫意的色彩。為了對方,犧牲自我。特別是老船伕在死之前想為翠翠找一個歸屬的急切和焦慮,體現了對翠翠無盡的愛憐。3、人間之情和鄰里之睦。老船伕和賣皮紙的人發生了爭持。但這看似吵架的雙方,卻是一個“送錢氣派有些強橫”,收錢的卻又堅決不要,拒絕得乾脆而“狡猾”,因此而“吵起架了”。民情之淳樸善良,表現到極至。老船伕死後,老馬兵和船總責無旁貸的伸出援手,完整地辦完了老船伕的喪事,並且都主動要擔起照顧翠翠的責任,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得到了完美表達。 小說透過這些人性之美生動的展現了邊城人民的健康、優美、質樸的民風和人情,表達了作者對理想人生的執著追求,對優美人性和人情的極至的嚮往。
回覆列表
在閱讀《邊城》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每一個角色中看到:
比如:爺爺日復一日地努力工作,堅決拒絕接受擺渡人的錢,他很善良,不崇拜名利,樸實;
邊城的人民是堅定的,願意工作的,華人民一直是勤勞的;順順有錢但不剝削和壓迫,看不起別人。相反,他對窮人充滿關懷;翠翠的父母在愛情和各種社會禮儀和道德不能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寧願以死明志……沈從文是深刻的把自己對人性美的所有想法都描繪成一幅美麗的畫卷,一個沒有瑕疵甚至沒有偏見的理想王國。這種烏托邦式的生活與他所描繪的湘西美麗而淳樸的景色相互映襯,相互交融。它以有中國特色的意味深長的風格,透過“美學”的方式打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