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福星高照20180204

    沒落正常現象,詩歌只是文章的一種形式,有什麼好可惜的呢?不過可能是佔時的沒落,也可能過幾百年後又流行起來呢……

  • 2 # 顔書子

    大家都太忙啦!

    在民國時期,隨著白話文的普及,詩歌創作也掀起了一陣熱潮,從白話文改革至今的近九十年時間裡,幾乎每隔十年都有一批現代詩歌的代表詩人湧現。現代詩壇上的林徽因、戴望舒、艾青、紀弦、鄭愁予、楊牧、食指、周夢蝶、余光中、洛夫、陳敬容、穆旦、牛漢、歐陽江河、北島、舒婷、顧城、駱一禾、西川、海子等為新詩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現代詩歌的出現在形式打破了文言格律詩的框架,在表達形式和抒寫格式上更加自由。同時,現代詩歌即是新生的,又是舊體詩的一種繼承和發展。雖然在格律和形式上發生了變化,但表達的思想情感還是秉承傳統的。現代詩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吸收了外來的優秀思想,波特萊、魏爾哈侖、波特萊爾、歌德、普希金、葉賽寧等外國作家和詩人對近代中國詩人產生了廣泛和深遠的影響。

    進入新世紀後,國內經濟與世界的聯絡越來越密卻,外國的文化也對國內的傳統文化造成很大沖擊,傳統文化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家圍繞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努力發展國民經濟,而文化軟實力卻太過薄弱,傳統文化思想的繼承走入一個困局,文學因為與社會經濟的“脫節”而越來越受到大眾的擯棄,與八十年代的文學思潮相比,現在的文學界實在令人堪憂,更談不上能再現民國時期的輝煌了。

    留之無用,棄之不行。文學發展到今天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恐不是單個人或是政體的統治思想造成的,與整個社會的心態和大眾的時代潮流思想有關。縱觀現在整個文壇,已難再有大師級的人物出現了,較有聲望和成就的大多數文化學者和文學名人都已將近晚年,像“80後”、“90後”這一輩的年輕人,已經很少能有在文學上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的。

    近些年來,中國現代詩歌的發展則越來越令人堪憂,很多詩歌內容過於形式化和情緒化。不是毫無感情基調地讚揚社會,歌頌事物,就是絲毫沒有現實基礎的情感吐槽。雖然現在還有很多類似於《詩刊》、《詩林》等詩歌刊物的存在,但是,這些刊物上的作品都普遍存在著一個同質化問題,很難找到能夠代表一個時代,代表一個高度的詩歌作品。有些詩歌追求長篇大論,篇幅過於冗長,造成表達的情感意象過於分散,常造成“文字堆積”的現象。因此,當下的很多所謂詩歌並不能真正稱得上詩歌,而是一行行文字而已。長詩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這首詩的主旨,每一句話在文中都要有一個無可替代的地位,而不是讓人覺得可有可無,感情模糊。衛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堪稱是長詩中的經典之作,詩中句句緊扣主題,字字不可或缺。而有些習慣於寫篇幅短小的詩歌作者,並沒有把所要表達的情感完全濃縮於短短的幾句詩當中,有些是不懂得把握住真正所要表達的情感,而有些是“功力”不夠,沒辦法用最準確最經典的詞句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大家都知道,顧城有一首很著名的詩歌叫《一代人》,整首詩歌只有一句話: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一句話的詩同時應用了比喻、間接等藝術手法,將自己與生活在文革年代的有志之士的內心激情表達了出來,激起了一代人共同的情感與抱負,這首詩堪稱現代詩歌中的一朵奇葩。

    詩歌發展到今天的這種衰敗局面,與中國的教育形式有很大關係。以前高校裡的大學生們都是文學思想的繼承者與傳播者,然而現在的很多高校裡,與文學創作最有關聯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卻因為畢業以後的就業率低而在逐年減少生源。高校的文學社團曾經是文學愛好者們的一個進步和交流的重要平臺,然而,現在很多的高校文學社團都少了往日的輝煌,發展令人堪憂,更談不上能有多好的文學創作了。而其中難得的一部分對文學有興趣的大學生學的並不是關於文學方面的專業,這就造成了這些文學愛好者們不能夠有很好的創作指導,知識含量也大大不足,沒有很好的文學素養,往往沉浸於個人世界中,寫出來的作品沒有思想性,脫離實際,純屬個人的情感表達,常常造成無病呻吟,讓人反感。

    又由於從小學到高中的教育過程中,幾乎每一場考試的語文寫作題都要求學生不能夠寫詩歌,因此造成了學校語文寫作教育對詩歌的極大不重視。同時,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也大多數陷入了一種“公式化”寫作,很容易產生不是過於脫離現實就是完全沒有個人思想的“兩極分化”現象。當下,現代詩歌的發展陷入了一個小低潮,如果國人不能夠清醒過來,讓現代詩歌重生的話,那麼現代詩歌將有可能漸漸消亡。這裡說的“消亡”並不是說現代詩歌會不復存在 ,而是如果沒有很好地繼承詩歌的創作理念,詩歌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將不能夠得到繼承,那麼到時所謂的詩歌,只不過是一篇篇“垃圾”。現在在學生群體裡,值得可喜的現象是仍然有非常多熱愛詩歌的學生存在,也寫出了不少優秀的詩歌作品。但是在這其中,要想找出真正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作品確實困難,究其原因,從創作基礎上來說存在著如下幾點原因:

    第一,沒有把現實生活作為創作基礎。很多詩歌都是寫作者們內心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並不考慮詩歌所蘊含的思想性、藝術性和價值性有多大,只是一味的寫自己的心情。也可以把這一類詩歌稱為心情詩,這類詩歌往往只代表個人的狹隘思想,不能夠與社會群體產生共鳴,談不上是成功的詩歌創作。就說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歌《失去的歲月》,這首詩是艾青1978年復出詩壇後所作,在詩中,他沉痛回顧了自己被流放大西北二十多年的辛酸歲月。雖然整首詩歌都在寫自己的經歷與感受,然而他能透過詩歌將“自己”放大,讓當時同樣經歷過流放生活的大批讀者能夠從詩歌中看到千千萬萬個“自己”的存在,這就是自我與群眾的融合。

    第二,缺少豐富的知識積累與社會經歷。現在的很多年輕詩歌創作者和在校學生們因缺少社會經歷,又由於這個時代屬於一個“娛樂時代”,很多的詩歌愛好者們往往很難能夠靜下心來真正的把心思投入到創作當中,寧願把時間花在娛樂上面,也不願意多去閱讀與感悟那些經典作品,文學知識積累少之甚少,因此出現了自己愛怎麼寫就怎麼寫的現象,寫出的作品詞句粗糙,缺少藝術情感。縱觀詩壇,幾乎每一位被人所熟知的詩人都是飽讀詩書的,例如胡適先生,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都頗有造詣,堪稱是真正的“滿腹經綸”。而像王國維先生,作《人間詞話》一書,可謂是翻遍了整個中國的所有詩歌典籍。因此,無論是文學或詩歌創作,都要有非常好的閱讀基礎。餘華曾說過:“作為一個作家他是否優秀,取決於他作為一個讀者是否優秀。”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沒有了柴米油鹽,哪來的生火做飯。要有大量認真的閱讀,才能有寫的實力。

    第三,缺少詩歌創作方面的學習與交流。雖說也有不少的詩歌寫作者們知識也相當豐富,在寫詩的時候能立足於現實,將自己的情感建立於現實之上。但是卻很少或是根本就不願意與他人交流,心高氣傲,沉浸於自己的個人世界當中,這就很難能有收穫與進步。因此,需要常與有經驗者和愛好者交流,詩歌寫作者們才能夠真正寫出好作品。現代詩的第一批寫作者們,他們沒有前人的引導,就只能時常相聚在一起,進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這就形成了眾多的的詩歌流派,每個詩歌流派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

    “文學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詩歌創作同樣也是反映生活的具有思想性的文學作品,同時又能給讀者提供生活的思想糧食。中國現代詩歌的未來發展出路須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的國家教育體制不僅要重視詩歌的傳承與發展,更要積極培養新一代的詩歌寫作人才。從小學到大學的整個教育方式都應該把詩歌創作重視起來。雖然現在每本語文課本上都有詩歌鑑賞與分析的課文,但是老師們都只是教學生們用一些“公式化”的方式來教育學生應付考試,根本就沒有讓學生真正體會詩歌中的美,也沒有讓學生進行多少的詩歌創作。因為教師的水平有限,在詩歌方面的造詣也不是很深,因此,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現代詩歌的發展與繼承還需要一個整體全面的進步與提升。

  • 3 # 痴如我者

    詩歌之沒落,不自今始。從古體詩來說,唐人基本上把詩寫絕了,宋代尚有餘韻,到元明清基本上是詩人自娛自樂,絕少有詩流傳天下。今人更不待言,古典文學根基淺浮,不要說超越前人,連其項背都望不到。所以要說古體詩沒落,恐無異議。從白話詩來說,脫胎於西方自由詩,早期白話詩,除了白話,意境、韻律都被拋棄了,那是對格律詩的反動,矯枉過正。後來逐漸講究意境與聲韻,以徐志摩丶戴望舒、穆旦、聞一多為代表。但後來由於特殊原因,白話詩又開始迴歸大白話,詩句毫無異趣,甚至變成口號詩,再後來對大白話的反動,則是朦朧詩的興起,詩歌寫得人看不懂成為詩歌的最高境界,結果就出現了羊羔體、梨花體,甚至是口水體,又回到大白話。白話詩百餘年來就這樣反反覆覆地折騰著,可以說始終沒有探索出一條符合現代漢語特點的詩路來。而折騰的結果是,讀者越來越少,最後詩歌就成了詩人寫給詩人看的小眾文學體裁。要說沒落,白話詩從出生之日起就沒強壯過。不過,我相信,只要還有人寫,只要白話詩人還願意孜孜探索,白話詩終究會有屬於自己的輝煌,因為她與古體詩不同,畢竟還很年輕。

  • 4 # 醉語老湯

    詩詞歌賦千年傳,

    平仄對仗音押韻。

    始於春秋盛唐宋,

    白話分流散如煙。

    詩歌真沒落了嗎?隨著白話文的普及推崇和西洋文化的滲透,丟了個七七八八是正常。

    現實如此!

    體制圈內的一些所謂文人,大都忙著爭名逐利引洋自持。哪裡還有心思去靜心研究國學?

    國學大師奇缺,連半碗水的都少之又少。自然再難以教出專業專才的學生。

    失了創意的源泉,起碼是百年之內,再難有真正的國學大儒詩文出現。

    現實中喜歡詩詞、樂賦、對聯、書畫的人不少,但純粹是屬於個人業餘愛好。

    由於缺乏系統理論學習,全憑個人悟道,能長期堅持下來的非常之少。

    現實很無奈,悟性於南山。

    春來諳風興,夏至樂漁還。

    秋影落紅醉,冬令望梅寒。

    閒來無所寄,歸夢予誰感?

  • 5 # 浮浪野翁

    鄙人是一名詩歌愛好者,這一愛好已逾十一載有餘,尤側重於古體格律詩詞。關於詩歌是否沒落,小可有以下幾點看法:

    1、舊體詩:從詩歌在歷史上不斷演變的發展歷程來看(詩經、辭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戲劇),後者較之於前者,無一不是沿襲前者之精髓,再而做出革新,衍生出新的載體。由此可以說明:在前人將創作套路已經發揮到了極致的現狀下,新時代詩歌唯一的出路那就是:創新(有一前提:首先作者本身必須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將前人遺留精髓吸收了,整明白了之後,才可言之創新;否則不過是貽笑方家罷了。)

    2、現代詩:現代詩是近現代西洋引渡而來的新新產物,根基尚淺,缺少底蘊。其間偶有出眾者,亦如曇花一現(傑出影響人物:汪國真、艾青、舒婷等等)。除此之外,更多的則是一些“直言不諱的口水詩”、“看不懂的朦朧詩”、“毀人三觀的俗詞豔句”等等。

    雖然詩歌在當今時代確實屬於小眾文化,但是依然還有無數像我一樣的愛好者熱衷此道。其中有真熱愛和假喜歡。說到這裡,不得不談一下當今詩歌圈子之混亂:與娛樂園一般無二,充斥著各種潛規則、虛榮名利、攀附風雅等等(如前段時間作協主席李東君《闖海歌》獲長詩獎一事),這是官方屢見不鮮之現狀;民間亂象則更是五花八門:各種偽詩人,打著詩歌的幌子,在詩圈招搖撞騙者數不勝數。

    總結:關於詩歌是否會沒落?我的回答是:不會。但目前整體呈萎靡之現狀。要想改進:首先,作協體制必須改善(同國足一個道理);其次,作者必須提升自身文化水平,再加以創新理念,擴充套件交流;這樣詩歌才可能有出路,並一直沿襲下去。(原創文字,轉載註明)

  • 6 # 詩者劍膽琴心

    拿詩歌與開車類比的話,詩歌是A照,其他文體是B照、C照。寫詩的能寫散文小說雜文等其他文體,但寫散文小說雜文的不一定能寫詩。詩歌,是文化皇冠上的明珠,當之無愧,也是現實中的真理。

    雖然,不可否認,當前詩歌處幹低谷期,甚至邊緣化。但是,落魄的王子依然是王子,老去的鳳凰依然是鳳凰,誰也無法改變,誰也不能改變。

    詩就是詩,無可替代。

  • 7 # 根言木語

    《秋天在哪裡》

    秋天在哪裡

    在這裡在這裡

    天高雲淡在迴應

    秋天比夏天高出老遠

    ――

    秋天在哪裡

    在這裡在這裡

    大雁寒蟬在迴應

    秋天藏在它們的叫聲裡

    ――

    秋天在哪裡

    在這裡在這裡

    五穀雜糧在迴應

    秋天拉著糧食回家裡

    ――

    秋天在哪裡

    在這裡在這裡

    花草樹木在迴應

    秋天的話語都在紅葉裡

    ――

    秋天在哪裡

    在這裡在這裡

    一葉知秋在迴應

    秋天在神州詩詞裡

  • 8 # 山而436

    說詩歌沒落了,沒有依據,只是人云亦云。

    我認為,詩歌做為短,精,快的文學載體已成為現代人的主要精神糧食。現代人由於節奏的加塊,特別是網路模式的變幻速度,人們已很難看完一篇長篇鉅著,耐著性子聽你娓娓道來。而詩歌清新,跳動,快速度,都是現代人,特別是年輕人所鍾愛。當然,想讓他們記住作者的名字,是太不容易了。除非你異類(如餘秀華)或你在詩界有龐大的宣傳機構。純消遣性,趣味性的閱

    讀,已成人們的習慣。

    而寫詩的人也已從功利性轉為自娛,互娛為主。指望以詩文掙錢和出名已廖廖無幾。因為字少,想掙錢不易,因為句短,想真的打動人亦不易。

    但寫的人越來越多,看的人越來越多,傳播也越來越快。這是網路世界的奇蹟。

  • 9 # 緣善HYR1

    唐朝是中華民族最興旺的時期,唐朝最著名的文學是唐詩,唐詩意境唯美,語言精煉,朗朗上口,是很能抒發人們感情的詩歌。

    但它也有一定的規則,如絕句要做押韻 ,平仄相對,對仗工整等原則,律詩要做到起,承,轉,合等形式,所以要動一定的腦筋,寫起來很有趣味性的。

    我們現在要復興,也可以學寫點唐詩,古代人即使是批評的語言,甚至是任何語言,用唐詩表達起來還是那麼的唯美。

    不過現在出現了什麼羔羊體,梨花體,其實我也不懂這具體是怎麼一種形式,但大多數就像白開口一樣,或者聊家常一樣,根本體現不出詩歌使人愉悅的意境美了,我想大家還是多寫些,為我們民族復興而努力。

  • 10 # 草草看世界

    沒落了,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古漢語的發音和現代普通話有很大的不同。其二與音樂的分離,現代人懂對音律不普及,以前所有的詩都要唱出來的。其三,現代娛樂的方式太多,沒天份的人沒興趣,有天份的人又不下功夫,寫出的東西經不起時間考驗。

  • 11 # 大飛艇

    詩歌沒有沒落。我們都覺得,當下社會競爭激烈,人們普遍比較重視物質而輕精神,給人的感覺好像是文化需求相對少一些,自然地,詩歌這種高於現實的精神產品,似乎沒落了,但實際上,詩歌並沒有沒落,人的一切活動都源於思想動機,崇高的思想動機必然會引領偉大卓越的事業行動,相反,平庸的思想只能成就平凡的事業,這就是很多人終其一生總是發現很難超越自己,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一個卓爾不凡的思想情操去指引。而詩歌,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事實上,即便是在當下社會,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對詩歌有著特殊的情懷和熱愛,詩歌並沒有沒落。

  • 12 # 靈遁者國學智慧

    詩歌沒有沒落,但藝術的方式更多了。所以詩歌邊緣化是必然。

    詩歌為什麼被邊緣化了

    --靈遁者

    詩歌的邊緣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原因是什麼,莫衷一是。

    首先詩歌是文學藝術的一種。從唐宋到今天,發生了什麼變化? 首先就是藝術多樣性的變化!這個觀點很重要,我先來說一下。

    相比於古代,現代人的生活娛樂方式要豐富的多。之前文學藝術,是供人們消遣快樂,精神生活的重要活動。那麼文學就一定是很火熱的。可現在時代不同了。文學藝術的競爭者多如牛毛。

    人們的關注點,從文學被分散於各種藝術活動中。繪畫,攝影,舞蹈,電影,音樂,遊戲,陶瓷……每一種藝術,又可分為很多小類。但人一天只有24小時!

    所以詩歌被邊緣化,是有其歷史程序原因的。放大一點說,文學也被邊緣化了。

    其實被邊緣化的藝術,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戲劇,皮影戲,說書,舞獅……很多傳統藝術的傳承,都遇到了困難。

    所以不是說寫詩的人不行了。很多網友在罵,說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詩人了。

    任何時代都有功利的人,任何時代都有堅守的人。這我們從古到今的詩歌中就可以看到。

    你難道要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比"這裡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麼世界!"好嗎?

    在我們看來"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和"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是一樣美的。

    所以不能說現代詩超越不了唐詩宋詞。不同的時代,詩歌生長的土壤環境是不同的,內容形式也不同了。

    現在呢?科舉制早已成為過去時了。教育分門別類,百花齊放。物理學家,化學家,音樂家,生物學家……所有的"家"加起來,是唐宋時期的百倍都不止。詩人就顯得不再高大了。

    唐宋時期,有多少明星?有多少網紅?當時"戲子"是什麼身份?詩人是什麼身份?所以時代在變,時代在進步,這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的。

    還要提到一點是唐宋詩人,多也不以詩歌吃飯。他們大都是從事仕途的,甚至有官職的。像李白,白居易,杜甫,王維,王安石,劉禹錫等等都是的。所以藝術創作的生活保障是有的。

    現在呢,以詩歌吃飯,一年發表多少篇可以養活自己?能夠出詩集的又可以賣多少本?我知道的,有人出了詩集,一隻在床底下堆著。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藝術家靈遁者散文。

  • 13 # 一笑貫長天

    詩歌永遠不會沒落!

    即便是在純文學近乎被遺忘的時代,詩歌都沒有沒落,因為,她是語言的精粹,她是情感的精靈,只要文學還有其存在的價值,一定會有詩歌繁衍的一隅之地!

    有些人喜歡說,詩的素材都被唐人寫完了,詞的能量被宋用盡了,所以現在人是沒有可能寫出超越唐宋的詩詞來!我說,這種人就不配談詩詞,你自己無能,不能替代別人,你寫不出來,不等於別人寫不出來,今天沒人寫出來,不等於明天沒人能寫出來!

    李白不是神,蘇東坡也不是!妄自菲薄只能讓人一輩不如一輩,自強不息才是超越前賢必走的路徑!

    我承認我寫不出超越李白,蘇東坡的詩歌,但是,除了這幾個處在巔峰的詩詞聖賢,其他人的詩詞真的不是不可超越的!

    我願意為詩詞而努力,也為超越前賢而努力,即便終我一生也不能實現,我依然會義無反顧,我也願更多的詩詞愛好者心願與我相同,范仲淹曾說,微斯人,吾與誰歸?我說,唯斯人,吾與使君同歸!

  • 14 # 塗之人995

    詩如酒,沒酒不成席;詩似火,石在火不滅;詩若夢,沒夢豈人生?詩乃種籽,有種籽便有花;詩本清泉,若沒水,我們喝啥?……

    詩“沒落”了,讀什麼?——“不學詩,無以言。”(孔子)

  • 15 # 一凡詩詞客

    我正在四川瀘州參加國際詩酒文化大會(8-11號)。與會國際國內詩人一千多人,獲獎作品分為社會組和校園組。看到校園組的孩子們獲得大獎,讀到他們精美的作品,感受著現場濃重的詩酒文化氣息,我滿懷信心的回答:“這盛世,文化自信,詩歌復興,大勢所趨”。

  • 16 # 客家詩話

    詩心

    詩壇煙雨百年身,

    久病無從下藥針。

    斯文臉面斯文體,

    誰惜光陰誰惜金?

    渾沌世界渾沌夢,

    清爽自然清爽人。

    放眼可讀三千歲,

    收來何止百萬經。

    幾分淨土幾塵土?

    半懷詩心半佛心。

    詩心傳寫感與悟,

    佛心崇拜美善真。

    權謀終究眼前事,

    莫將垃圾赴梵音。

  • 17 # 詩弟李金意

    詩中自有萬千味,

    心有靈犀為此醉。

    零落成泥香依舊,

    靈魂不死詩為貴。

  • 18 # 柳渡煙

    詩歌是情感和靈性的凝聚物,不可能沒落,只是沒有產生一批靈魂人物,引領風潮而己。

    世上永遠不會缺少詩情,每個人的心中都藏有詩情,只是沒有人能讓他們共鳴。

    所有文體中,詩歌最接近於純正的美感,好的詩歌,寥寥數十字,讀千百遍,仍有餘味。

    這是詩歌獨有的魅力。

  • 19 # 飄1962

    詩歌本身就是寂寞的,而不是沒落,因為詩歌本身就是小眾的,古代詩歌不屬於小眾,因為與“教坊”的歌唱有關係。那時的詩與歌一體,具歌詞功能。自從詩與歌成功切割,詩就背離了大眾。歷史上,如果一旦詩歌不再寂寞,就是說,不再小眾了,反倒不正常了。比如“大躍進”時代,全民皆詩,詩不正常了,大眾的生活也不正常了;比如學習“小靳莊”時代,田間地頭都飛詩,正常嗎?非也。所以,詩只有迴歸寂寞,才回歸了本身。這不是沒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reno10x與iphone8plus選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