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大唐愛生活

    一、《馬援傳》又名:《後漢書·馬援傳》這篇傳記,寫了馬援的一生,包括他的言行,他的政治活動,他的文事武功。寫出了這個人的為人風格和一些精彩的言論。以上寫得都很具體、生動,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最後寫了他奉命徵五溪,師老無功,且遭馬武等人的讒毀,以致死後都不能“喪還舊塋”,給這個人物增加了悲劇色彩,使讀者回味無窮。

    二、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興平)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三、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隴羌,南征交趾,北擊烏桓,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受到後人的崇敬。建武二十五年(49年),馬援在討伐五溪蠻時身染重病,不幸逝世。死後遭人構陷,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直到漢章帝時才獲得平反,追諡“忠成”。唐德宗時,成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之一   。宋徽宗時被加封為忠顯佑順王   ,位列武廟七十二將,清聖祖時從祀歷代帝王廟。

    四、馬援與其他開國功臣不同,大半生都在“安邊”戰事中度過。馬援為國盡忠,殞命疆場,實現了馬革裹屍、不死床簀的志願。他忠勤國事,令人欽佩。馬援進身朝廷,沒有一個人推舉薦拔,全靠自己公忠為國。後來居於高位,也不結勢樹黨  ,堪稱一代良將。

    五、馬援能文,有詩《武溪深行》,據崔豹《今古注》記載,《武溪深行》是馬援南征交趾時所作的。其門生爰寄生擅長吹笛,馬援於是作歌,令爰寄生吹笛來應和,取名為《武溪深》。 

    馬援又善相馬,曾師事於楊子阿,學習相馬骨法,   著有《銅馬相法》。

    《全後漢文》有《誡兄子嚴敦書》、《上銅馬式表》、《銅馬相法》、《上疏言隗囂》、《上疏言破羌以西不可棄》、《上書請復鑄五銖錢》、《擊尋陽山賊上書》、《上書請正印文》、《至荔浦見冬筍名曰苞筍上言》、《徵交趾上言》、《將入九真上言》、《平交趾上言》、《奏請分西於縣》、《與隗囂將楊廣書》、《銅柱銘》等。 

  • 2 # 娛樂八卦軍

      大型馬戰演出公司中提及在建武九年(公元33年),馬援為太中大夫,與來歙率諸將平定涼州。自王莽末年以來,西羌多事,活動於金城郡屬縣,涼州不寧。來歙推薦馬援治理涼州。大型馬戰演出中講到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馬援為隴西太守。夏,先零羌攻臨洮,馬援發步騎三千擊破之,降者八千餘人。馬援把他們“徙置天水、隴西、扶風三郡”。 繼而馬援與馬成進攻浩亹羌,浩亹羌逃奔允吾谷。馬援潛行,襲擊其營寨,浩亹羌大驚恐,徙居唐翼谷中。馬援繼續追擊,浩亹羌引精兵佔據北山,馬援陳兵山下。夜令數百騎偷襲其後,放火燒山,一時鑼鼓齊鳴,浩亹羌大驚,率眾潰逃。馬援以兵少,不便窮追,收糧畜而歸。這次戰鬥中,馬援受傷,光武帝以璽書慰勞之。這時,朝臣議欲放棄金城。馬援上書反對此議,建議以金城作為據點。得到同意,加強了金城郡的耕戰守備。又令羌豪楊封,說塞外羌來和親。於是郡中逐漸平定,民樂其業。武都氏人背公孫述來降,馬援奏請復其侯王君長,賜給印綬。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武都參狼羌與塞外諸族,攻殺長吏。馬援率四千親人征討,至氐道縣,羌佔據山頭固守,馬援據便地斷絕其水草,不與戰,迫使羌豪率數十萬戶,逃出塞外,餘者萬餘人皆降,“於是隴右清靜”。馬援務開恩信,寬以待下,任吏以職,但總大體而已。傍縣有人發生矛盾,吏民驚言羌反,逃入城中。狄道縣長來報告,要求發兵。馬授估計不是羌反,命狄道縣長歸守官府,如果恐懼,“可床下伏”。果然稍定,郡人服之。視事六年,徵入朝為虎賁中郎將。馬援一再建議重鑄五銖錢,光武帝同意,“天下賴其便”。他“尤善述前世行事”,講得頭頭是道,使人“屬耳忘倦”。又善兵策,常謀劃,為光武帝所用。

  • 3 # JP追逐生活

    馬援(公元前14-公元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他是東漢初期的名將,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早在他為新莽政權任郡督郵時,因私自放走囚犯而亡命北陲放牧。幾年後,他有牛馬羊數千頭,谷數萬斛,歸附他的竟有數百家。他對賓客們說:“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一個堂堂男子漢,要有幹一番事業的雄心大志,生活越艱苦,越要堅強,年歲越大,精神越要旺盛。他又嘆息說:“財產多了,貴在於能夠賑救貧困,否則就成為守財奴!”於是,他將谷帛分散給親朋故舊,自己仍舊過著簡樸的生活。

      王莽末年,四方兵起,馬援先是依附割據隴西的隗囂。及劉秀建立東漢,馬援投歸劉秀。建武十一年(35年),馬援參加攻滅隗囂的戰爭,因功升為隴西太守。建武十七年(41年),馬援因平服先零羌有功,擢遷為伏波將軍,奉命反擊匈奴。當他凱旋班師回朝時,親朋故舊孟冀等人來祝賀他,他慷慨激昂地對孟冀等人說:“男兒要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也?”意思是男子漢應當為祖國英勇作戰,抱定寧願死在邊疆的決心,用馬皮包裹屍骨歸葬,怎能躺於床上,死在自己兒女的身邊呢!

      建武二十四年(48年),武威將軍劉尚出擊武陵(治所今湖南漵浦南,轄境今湖南、湖北、貴州三省交界)的“五溪蠻”(即五河的少數民族)失敗。馬援這時已62歲,多次上書請戰都未得批准。馬援知道光武帝怕自己年老不中用,便披甲跨馬,縱橫馳騁,左右開弓,以顯示自己寶刀未老。光武帝劉秀笑著說:“將軍真是勇猛的老將!”於是,馬援率軍南征,臨行那天晚上,馬援對友人說:“我深受厚恩,自知年紀已老,總是擔心不能歿於國事,如今得其所願,即使戰死沙場,我也甘心瞑目了。”

      馬援十分重視立身為人。他認為,做人起碼要求是“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有可能的話,還應“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他在前往交趾(相當於今廣東、廣西大部和越南北部)時,就以這些做人準則寫信給自己的兩個侄子馬嚴和馬敦,要他們不要取笑和議論他人的短處,做個實實在在的人,不要墮落成為輕薄兒。他一生戎馬倥傯,北出塞漠,南達交趾,“海內未聞其過,眾庶未聞其毀”。最後,他因疫疾病死於軍中。

      馬援死後不久,突然飛來橫禍,以致死不得葬。原來,他在南征交趾時,喜歡吃當地土產的薏苡(俗稱“藥玉米”、“回回米”),回師時便裝載了一車,想移種於北方。後來,有馬武、侯昱等人上書皇帝,誣說他載的是一車明珠和有紋彩的犀角。於是,不僅招致他本人久久不得安葬,連同妻子兒女也受到牽連。經過妻子及侄兒馬嚴六次上書訴冤,才得以免罪。“薏苡明珠”這句蒙冤遭謗的成語,就是根據這段史事而流傳下來的。

      “馬革裹屍”這一豪言壯語,在後人的詩中多有引用。唐詩人李益《塞下曲》中,有云:“伏波唯願裹屍還,定遠何須生入關。”明人張家玉《軍中夜感詩》有云:“慘淡天昏與地荒,西風殘月冷沙場。裹屍馬革英雄事,縱死終令汗竹香。”清人沈紹姬《題前監軍聞啟祥傳後》詩:“總為人們留正氣,不求馬革裹全屍。”而“窮且益堅,老當益壯”這句成語,也如實地寫照出馬援的光輝一生。 

  • 4 # 歷史的寵兒

    《馬援傳》這篇傳記,寫了馬援的一生,包括他的言行,他的政治活動,他的文事武功。寫出了這個人的為人風格和一些精彩的言論。以上寫得都很具體、生動,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最後寫了他奉命徵五溪,師老無功,且遭馬武等人的讒毀,以致死後都不能"喪還舊塋",給這個人物增加了悲劇色彩,使讀者回味無窮。

    歷史發生在後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時期,馬援是光武帝的著名將領。

  • 5 # 阿拉伯之春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

    新朝末年,天下大亂,馬援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囂的信任。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稱為“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

    後於討伐五溪蠻時身染重病,不幸去世。因梁松誣陷,死後被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直到漢章帝時才遣使追諡忠成。

  • 6 # 茶人林感

    【釋義】把米堆成地形地貌,分析戰場形勢。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

    馬援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後代,趙奢被封為馬服君,子孫就以封號為姓。

    建武八年,光武帝劉秀親自率軍征討隗囂,到了扶風郡一個叫漆的地方。那兒地形比較複雜,將領們認為,帝王的軍隊行軍打仗應分外慎重,不適宜貿然進入險要難走的地方,劉秀一時間也難以決斷。這時,從隗囂那兒投奔劉秀的馬援正好奉召在夜間趕到,劉秀馬上詢問他的意見。馬援聽了,不急不慢地分析形勢,說隗囂方面將帥早已離心,有土崩瓦解之勢,現在進兵,必然不堪一擊。為了讓光武帝和將領們聽得更明白,馬援叫士兵搬來大米,將米堆成西州的山川地形,然後邊指點比劃,邊講解應從何處、哪條道路進兵,使人一目瞭然。光武帝聽後,鬆了一口氣,笑著說:“敵軍好像就放在我眼前,看得清清楚楚。”

    第二天一早,劉秀就號令進軍,隗囂大敗。

  • 7 # 超級令狐沖

    這個是比較久遠的,聽我細細道來,差不多4部分,一、這篇傳記,寫了馬援的一生,包括他的言行,他的政治活動,他的文事武功。寫出了這個人的為人風格和一些精彩的言論。以上寫得都很具體、生動,給人留下了鮮明的印象。最後寫了他奉命徵五溪,師老無功,且遭馬武等人的讒毀,以致死後都不能“喪還舊塋”,給這個人物增加了悲劇色彩,使讀者回味無窮。

    二、馬援與光武、隗囂、公孫述,都有交往。這是當時互相抗衡的三種勢力。傳記透過寫馬援,同時也寫了三個人的為人、行事,政治和軍事上的見識和能力。傳記用對比的手法:援素與述同里閭,相善。以為既至,當握手歡如平生。而述盛陳陛衛,以延援入,交拜禮畢,使出就館。更為援制都布單衣,交讓冠,會百官於宗廟中,立舊交之位。述鸞旗旄騎,警蹕就車,磬折而入,禮饗官屬甚盛。

    下面緊接著,寫光武如何接見馬援:援至,引見於宣德殿。世祖迎笑謂援曰:“卿遨遊二帝間,今見卿,使人大慚。”援頓首辭謝,因曰:“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臣與公孫述同縣,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後進。臣今遠來,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簡易若是?”帝復笑曰:“卿非刺客,顧說客耳。”

    後面,又緊接著,寫馬援與隗囂的一段話,使隗囂的形象,躍然紙上。

    三段文字,寫得自然緊湊,而當時的政治形勢,勝敗前景,已大體分明,這是很高明的剪裁手法。寫人物,單獨刻畫,不如把人物放在人際關係之中,寫來收效更大。

    三、記錄馬援的日常談話,來表現這一人物的性格、志向、見識。

    封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從客謂官屬曰:“吾從弟少遊,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吏,守墳墓,鄉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餘,但自苦耳。’當吾在浪泊西里間,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燻蒸,仰視飛鳶跕跕墜水中,臥念少遊平生時語,何可得也!”

    馬援確是一個“說客”,他說話非常漂亮,有哲理。“閒於進對,尤善述前世行事。”“聞者莫不屬耳忘倦。”他的《誡侄書》尤有名,幾乎家傳戶曉。像“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這些成語,都是他留下來的。他言行一致,年六十歲,還上馬給皇帝看看哩!

    但據我看,光武對他一直不太信任,就因為他原是隗囂的人。過來後,光武並沒有重用他,直至來歙舉薦,才封他為隴西太守。晚年之所以讒毀易人,也是因為他原非光武嫡系。

    他興趣很廣泛,能經營田牧,還善相馬。他留下的“銅馬相法”,是很科學的一篇馬經。

    但好的傳記,末尾還需要有一段好的論贊,才能使文氣充足。范曄論馬援:“然其戒人之禍,智矣,而不能自免於讒隙。豈功名之際,理固然乎?”

    耕堂曰:馬援口辯,有縱橫家之才,齊家修身,仍為儒家之道。好大喜功,又備兵家無前之勇。其才智為人,在光武諸將中,實為佼佼者。然仍不免晚年悲劇。范曄所言,是矣。功名之際,如處江河漩渦之中;即遠居邊緣,無志竟逐者,尚難免被波及,不能自主沉浮,況處於中心,聲譽日隆,易招疑忌者乎?雖智者不能免矣。

    至於範氏說的:夫利不在身,以之謀事則智,慮不私己,以之斷義必厲。誠能回觀物之智,而為反身之察,若施之於人,則能恕;自鑑其情,亦明矣。

    這種話雖然說得很精闢,對人,卻有點求全責備的意思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預測下華為mate30pro5G,一年後多少錢?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