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望-夕陽無限好
-
2 # 文眾說易經
塞翁失馬,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它只是一個寓言故事。是告訴人們事事都要往好處想,很多事情看來是壞事,最後卻有好的結果,世事多變嘛。
這個故事是這樣說的:戰國時期有一個老人,他養了許多馬,一天他馬群中忽然有一匹馬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都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老人卻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沒有多大,沒準會帶來什麼福氣呢,”鄰居聽了他的話,心裡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就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好馬。
鄰居們聽說了,非常佩服。祝福賽翁白白得了一匹好馬。可是賽翁卻說:“這不一定是什麼福氣,也許惹出什麼麻煩來。”
老人有個兒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這匹馬非常棒,非常喜歡這匹馬。有一天他高興的騎著帶回來的這匹馬,打馬飛奔,有點得意忘形,從馬背上掉了下來,摔斷了腿。鄰居們又紛紛都來安慰,賽翁卻說:“摔斷了腿,沒有丟掉性命,也許是福氣呢”。鄰居們都想不通,不久很多青年人都被應徵入伍,賽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只有賽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因此,《塞翁失馬》這個寓言故事,只是說明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變成壞事。也就是說生活中,我們不管遇到的好事還是壞事?都要積極的去面對,有積極的心態就會有好的結果。
-
3 # 張家界的豬小戒
這則語言是告誡世人凡事要看長遠,不要太計較眼前的得失,犯得犯失使人抑鬱。凡事有因果可能有些人的果來的快,有些人的果來的慢,不到最後誰能說的好誰的果子好呢。就好比我們在職場或者生意場,有些人一心做事,但待遇沒有會溜鬚拍馬善於表現的人好,很多人認為做事的人傻有時候自己也會覺得,但其實是有那麼一雙眼是看在眼裡記再心中的,可能麼一個重要的崗位正在考驗並等待著你,就算暫時沒有多做點事其實也沒壞到哪裡去,可能下一個機會就是為你準備的。生意場有些人投機取巧看似生意風聲水起,風險也是暗流湧動,有些人一心在產品上下功夫,可能為追求品質損失過很多,也錯過很多看似美好的機會,但他得到的是口碑和讚譽,生意會越做越紅火。
-
4 # 又見炊煙777
《塞翁失馬》這則寓言故事,是有它的偶然性,它的偶然性在於馬丟了能回來,回來了人們向老翁道賀,結果,兒子的腿又摔斷了。現實中可能性很小吧。那麼這則寓言故事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我認為這則寓言提示我們遇到好事壞事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壞事不氣餒要知道在一定條件下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也要居安思危,保持謹慎之心。
所以我們處事要“勝不驕敗不餒”保持積極樂觀豁達的心態,不要被一時的困難嚇到,也不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
-
5 # 蘭舟V彼岸
塞翁失馬的故事,既有偶然性,也蘊含著一定的可能性。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道德經》有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說的即是禍福相依的道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福與禍相互依存,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結果。它告訴人們,不可太過計較眼前得失,眼前看是壞事,長遠看也許是好事。眼前看是好事,對將來的發展卻未必。其實這樣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也屢見不鮮,絕非偶然。
-
6 # crumpet
偶然中存在必然,必然中也關聯著偶然。事物的玄妙之處就在於此。命運一定有神奇的地方。因為騎馬而摔斷了腿,因此不用去當兵,不用戰死沙場,算作一種福報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越努力越幸運,總之凡事還需要自己先做好準備,剩下的要交給老天吧。
願大家都有命運的垂青。
-
7 # 南山老頑童
寓言,就是講小故事說大道理的,知事明理即可,沒有必要做太多的推理演繹考證分析來吹毛求疵!當然,為了好玩或鍛鍊思維,那就大膽深入的去做。具體到這則寓言,偶然性那是必然存在的。
-
8 # 布衣之徐
《塞翁失馬》寓言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作者透過簡單的寓言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也無可厚非,但往往這樣的故事都在偶然性中,強加了很多必然性,使得故事流於感性。
塞翁是個養馬專業戶,馬匹很多,丟失一匹馬,肯定是要花時間找的,找到皆大歡喜,但實在找不到了,也只能給自己心裡安慰,於是有了“焉知非福”的說辭。
作者為了證明這種本來是心裡安慰的所謂“福”的存在,強加了一個丟失的馬突然自己回來了的喜劇,而且還帶回來一批(有些說一群)馬。這不是天上掉餡餅的故事嗎?這不僅是強加,而且還有點好人有好報的宿命論感覺。
故事還沒完,塞翁又說話了,“福兮禍所依“,塞翁兒子騎馬把腿又摔壞了,果然躲不過呀,咋就這麼巧呢?咋就能算這麼準,而且還一定會賴在失馬復得這件事上。是不是感覺有點詭異了。
詭異就詭異吧,故事到這也還可以接受,可塞翁還不樂意,又說話了,“禍兮福之所倚”,這老爺子果然心大,估計摔的不是自己的腿吧?
果然,國家咋就這麼寸,塞翁兒子腿摔了,馬上就開始打仗了,塞翁兒子因為摔瘸而避免了應徵入伍。
故事講到這,塞翁就不說話了,我懷疑老爺子說不出話來了,為啥?
古代打仗,不能應徵,是不是要用其他方式來補償?比如財物。
古代打仗,冷兵器時代是不是需要大量戰馬?那塞翁的馬還能保得住嗎?
這寓言故事,以小事情說明大道理是沒問題,強行植入必然性也可以說的過去,但我們在看看,如果失馬的主角不是塞翁這個富戶,其他人還能說出這樣的話嗎?
如果丟馬的是一個依靠此馬為生的人,馬丟了,找不回來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落下了,這人如果還閒庭信步,淡定的說“焉知非福”,其他人會不會認為這人有病。
所以說,包括塞翁失馬這樣的寓言故事都是一定範圍之內的證明題,沒有了前提,沒有了強行植入,故事都是說不通的,也都是非常偶然的事件。
但如果在人們需要這樣的故事來給自己鼓勵或提升自己的時候,這些寓言故事還是很有意思和起一定作用的。
-
9 # 蕭蕭政語
《塞翁失馬》是一則寓言故事,這個故事雖然帶有偶然性。但是它代表了一種哲學觀點,即矛盾的互相轉化的辯證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矛盾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壞事可以變好事,好事也可能會變成壞事。還是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寓言故事吧。
這個寓言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間訓》。故事大概意思是這樣的:說的是古代邊塞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一天,他家的馬跑到胡人那邊去了,這樣,大家都來慰問他。這位父親就說,沒什麼,怎麼就不知道是福運呢?後來,過了幾個月,他家的馬領著胡人的駿馬回來了,大家又都去祝賀他。這位父親又說,這為什麼就不知道是禍端呢?他家裡有錢,又有駿馬,他的兒子喜歡馬,一次不幸從馬上摔了下來,摔斷了腿。大家都來慰問他。這位父親說,這也不一定不是福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進攻邊塞,健壯的男子都拿武器參戰去了,這些塞上參戰大人,十有九死,即使沒有死的也是重傷。唯獨他的兒子因為腿摔斷了的緣故,父子的性命得以保全。
這個寓言故事雖然不長,但它卻寄寓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禍可以變福,福可以變禍,這其中的變化難以捉摸,深不可測。
它告訴我們,無論遇到福還是禍,都要冷靜對待,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要能夠做到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情有可能出現的極端的變化。這樣,無論是福事變禍事,還是禍事變福事,就都會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這實際上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壞事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變成好事。反之,好事也可能變成壞事。事物的好壞、人的禍福在一定的條件下都是可以轉化的,所以,我們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一個保持一個辯證的心態去對待。這就是這個寓言故事所代表的意思。
-
10 # 俚言雜談
因為偶然中往往含有必然。
《塞翁失馬》的故事來自於《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其門下的大批知識分子,撰寫的一部頗具道家意味的文集。劉安本人是道家信徒。傳說,美味的豆腐,就是劉安在煉丹時,在準備原材料的過程當中的無意發現。
《塞翁失馬》的故事是這樣的: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簡單點說,自己的馬走失了,竟然帶回了其他駿馬;接著,騎馬賓士,竟然摔斷了腿;接著,摔斷了腿,竟然得以逃避了兵役。這些情節,環環緊扣,層層推進,只是,結果皆為出乎意料,著實令人唏噓。
福禍相依,本是常態。因為,事物無時不刻處在變化之中,所以,好事當然可以變為壞事,壞事也當然可以變為好事。可見,事物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之上,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常言道,計劃不如變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常常發現,好心辦壞事者不乏其人,反之亦然。比如,知心大姐和大媽們,最喜歡給身邊的青年男女介紹物件。不過,每逢年節,那些受到她們青睞的年輕朋友卻不勝其煩。自然而然,最終的結果大大偏離這些好心人的初衷的現象,就不勝列舉了。
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孤立地看待一件簡單的事物,那麼,也許它的發生是偶然的,比如馬匹丟失;不過,隨著整件事物的進展,各種各樣的相互牽扯的因素,就開始發揮作用了。這樣一來,最終的結果就會變得異常複雜,也就是說,幾乎無法預測了。
看似偶然,實有必然。蝴蝶效應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一隻身處南美洲亞馬孫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了幾下翅膀,就有可能,在兩週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一對翅膀在空氣中的微弱的扇動,竟然有可能引起一場軒然大波。這其中的緣由,也是耐人尋味的。
從偶然到必然,其實並不神秘。從微小到龐大,從緩慢到疾馳,從禍殃到幸福,其中的變化無處不在,也無時不在。這林林總總的一切,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有其內在的規律。這也印證了我們常說的辯證法的觀點。
凝結道家思想精華的《易經》,就體現了人類最早用文字記載的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這一思想的提出,比西方的黑格爾早了約二千年。《塞翁失馬》就是宣揚這一道家思想的寓言故事。
可見,古老的中國哲學思想,還遠遠沒有過時。其中,還隱藏著為數眾多的寶藏,有待我們去發現呢。
-
11 # 三秦道苑
塞翁失馬,確實具有偶然性,就像一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偶然會出現一些不如意的事情,例如工作中受到領導的批評,或者不公正的待遇,生活中丟了重要的東西或吃了一些虧,這些都是偶然發生的,我們就要站得高,看得遠,不要放在心上斤斤計較,要看淡一切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12 # 武漢學到老
《塞翁失馬》雖然有偶然性的我問題,但是會給人啟示,任何事物都有兩個方面,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好事也會變成壞事。任何事物都會變化。所以我們看問題也要一分為二,既要看正面也看反面。只有全面地看問題才不會驚慌失措。
-
13 # 漁樵之人W
《塞翁失馬》是我國古代體現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非常有名的寓言故事。這個故事是大家非常熟知的,故事之中的偶然效能代表必然性。矛盾的出現本來是偶然的,矛盾的結果不是不可知的,而是一種必然。它本身揭示的道理是:矛盾的雙方是在互相轉化的,好事有可能變成壞事,壞事有可能變成好事。這個矛盾偶然性的轉化是有必然性的,雖然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可我們從它的偶然性一定夢能看到它的必然性。如:塞翁的馬把胡人的馬帶來了,這是一個偶然,塞翁的兒子騎馬這是必然,有馬必然想騎。再如:摔斷腿是偶然的,不能出征打仗這是必然的,腿斷了必然就不能出征打仗了;不能出征打仗,必然不會被戰死。所以說這個故事之中是有偶然性的,這個偶然效能代表它的必然性。
-
14 # 好山好水好心情3
這個寓言是否偶然咱不知道,可咱村村西老翁頭兒他媳婦馬娣娣丟了快一年了。別人都勸他報警,老翁頭兒總說:甭急,甭急哩;沒準哪天就家來哩。果然,在馬娣娣失蹤十二個月零八天的時候,她抱著一個大胖兒子回來了。老翁頭兒張羅著給兒子辦了滿月酒,酒席上,村裡的文化人給那小孩子起了大名,叫~翁德馬。後來,老翁媳婦兒把兒子名字給改了,叫~翁得瑪。說這名字洋氣。
-
15 # 白易書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這個故事講的非常好,說明塞外這個老翁精通陰陽學說,能用陰陽斷事,就不用五行,能用五行斷事就不用了八卦,能用八卦斷事就不用了六十四卦。這個老翁能用最簡單的寓意、最平靜的心態、來看待眼前所發生的事情,這才是最高境界、最上乘的思想和智慧。
陰陽學說有三大特徵:陰陽互根、陰陽轉化、陰陽消長。《塞翁失馬焉知禍福》這一個故事突出了“陰陽轉化”的中心思想,就這一個故事你讀明白了,你就掌握了陰陽學說中的一大特徵,你就掌握了《陰陽學說》中30%的知識,你就擁有了它30%的智慧。
這個故事它代表了古人的“哲學觀點和哲學思想”,它重點揭示了“一分為二辯證法”的基本理論。它反映了“陰陽相互轉化”的基本規律。
-
16 # 負山蚊
失翁失馬若是禍,是符合邏輯的;是福則不符合邏輯,但有時卻是對的。原因就是毛主席說的,事物無不以一定條件走向自已的反面。形式邏輯是抽去條件的推理,所以符合邏輯的不一定符合實際情況,也可能出錯。前提錯了,即使推理正確,結論還是錯。所以單靠邏輯來知人論世、改造自然和社會,是不夠的。
-
17 # 寒煙5620
這一則寓言故事有其偶然性,但道理是對的。福和禍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果驕傲自滿,疏忽大意,不再努力,好事能夠變成壞事。而夕惕若厲,哀兵必勝,兢兢戰戰,汲取教訓,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這個故事是古人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對辨證法和矛盾轉化的樸素認識。
-
18 # 讀史觀察局
《塞翁失馬》這則寓言是我很小就學習到的寓言故事,在學習這個寓言故事的時候,讓我最深刻的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居住在靠近邊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許多匹良駒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麼就不是一種災禍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麼就不是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被徵兵去作戰。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眾多。惟有塞翁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其實這件事就是告訴我:“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兩面性,不能只看其一面,也許現在帶給你的直觀後果,但是要考慮到長時間帶給我們的後果。”
古語有云:“福禍相依”。就像硬幣的兩個面一樣,每一次都是兩個面同時出現,只是你看到的只有上面的。所以,在生活中遇見事情要多想想,如果自己遇到的好事但是不要幸災樂禍也許下一秒最會有災禍,但是如果遇到的的是不幸的事那也請不要氣餒,堅持一下也許會有幸運降臨了。
當你做事情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下去,就像黎明之前那一刻是最黑暗,如果能堅持下去,光明就要來臨了,大多數在都是死在黎明之前那一刻,缺乏的就是堅持。所以,我反對題主的偶然性,任何事都是相輔相成的。 -
19 # 一筆寫春秋
《塞翁失馬》這一寓言故事出自於《淮南子》,說的是有位在邊塞居住的擅於推測吉凶的老人,結果有天家裡的馬跑了,很多鄰居街坊啥的就來安慰他,怕他損失這麼大想不開,但是這個老人卻說“我不認為馬丟了就是壞事,為什麼不認為這是一種福氣呢?”,結果後來馬回來了,不但自己回來了,還拐來了一群好馬,於是人們紛紛前來祝賀他!結果他又說“無緣無故發財了,這為什麼不說也是一種災禍呢?”結果因為家裡好馬多了,他兒子又喜歡騎馬,導致把腿摔瘸了,鄉親們又來安慰他,結果他又說“摔壞了腿看似是壞事,那為什麼不說這事一件好事呢?”結果一年後,胡人進犯邊塞,身體好的青壯年都被拉去徵兵了,而他兒子因為腿不好,就免於服兵役,他們父子也逃過一劫!
這則寓言故事體現了事物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比西方都早幾千年,是我國古代智慧的凝結,它告訴我們,要用辯證的思維去看待事物,事物之間雖然看似獨立,但是其實事物之間是存在聯絡的,不能因為一時的得失耿耿於懷,眼光要放長遠,看全域性,一時的失,是為了更多的得,一時的得也不要忘形,那樣可能會有更多失!
老子曾說過“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是說禍與福互相依存,互相轉化的。比喻壞事也可以轉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轉化為壞的結果。 老子這句話和塞翁失馬這則寓言其實是有共性的,是告訴我們,失敗困難時不要自暴自棄,不要氣餒,只要你堅持努力,失敗就會轉化為成功,災禍就會變成福氣;同樣在你得意成功時也不要得意忘形,忘了保持警惕,忘了努力,那樣最後你就會落得失敗不好的下場。
其實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從細節看問題,要發現事物之間是有聯絡的,他們不是孤立的,只要我們從細微觀察,做到防微杜漸,做到全域性觀,我們就能把壞事變為好事,把失敗變成成功!
-
20 # 浪漫人生風水行
塞翁失馬它是一個寓言故事,富有哲理性,它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得失是有因果的,失了不一定是壞事,得了不一定是好事。提示我們遇到壞事,好事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壞事不要氣餒,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能變成好事,好事也要居安思危,保持謹慎之心。
回覆列表
一個老翁家裡有匹馬,有一天走丟了,然後他認為這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後來他家的馬不僅回來了還帶回來另一匹駿馬,他又說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後來他兒子騎馬摔斷了腿,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再後來打仗,年輕人都被徵兵戰死沙場了,他兒子因為腿受傷就沒參戰反而保住了性命。這則故事出自“淮南子-人間訓”。故事的發展雖說有偶然性,但也說明了,事物都是在不停地發展變化的,事物由優變劣,也有可能因劣變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