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冬焱說
-
2 # 壹董金融
農村信用社,在我國銀行業金融系統中絕對是獨特的存在。
為什麼有人認為在農村信用社工作,可以領到十幾萬的年薪;有的人認為不可能,很多人都從農村信用社辭職?
由於農村信用社大部分網店都是服務於縣域經濟,在此,以福建省縣域農村信用社的情況,進行分析:
關於農村信用社員工收入,分界點是在2005年左右。
2005年之前,福建省農村信用社系統未進行股份合作改制前,不管從資本實力、業務能力及盈利能力都非常薄弱,因此,要領到十幾萬的年薪是不可能的。
2005年之後,完成股份合作改制,吸收新的資本金,整合業務,業務能力與盈利能力獲得長足發展,員工的收入節節攀升;現在,正式員工的年薪要達到十幾萬員是完全可能的。
為什麼很多人從農村信用社辭職?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農村信用社的歷史;農村信用社發展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中國農業銀行的一個科室,叫信合辦;第二個階段是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中國信合;第三個階段是福建省政府直接管理的福建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由於發展比較晚,因此就出現的人員結構參差不齊,發展落後於傳統的商業銀行,讓一部分人感覺與想象中的銀行不同。
2、受服務區域和領域的影響;農村信用社多數紮根於農村,服務於三農,因此,工作人員所接觸的都是農村、農民、農業,與部分人的工作願景不相符,所以才會造成部分人辭職;
3、受發展前景和收入差異的影響;
(1)發展前景;員工超過35歲未達中層,基本就是普通員工;中層幹部超過40歲達高管,很快被降級,而且無法享受中層待遇;也就是說,員工只有達到高管(縣聯社副主任、副行長)級別,才能享受終身享受職位的待遇。
(2)收入差異;中層的收入是普通員工的兩倍,高管收入最高可達到普通員工的六倍;
當然,辭職原因多種多樣,因為農村信用社發展比較晚,不斷增加很多新的業務,增加基層員工的工作壓力,也是部分人辭職的原因。
-
3 # 白水90944696
一般情況下,既然是“據說”,那麼戲說的情況就比較大。我們瞭解某個行業,往往並不是真實的來自於自己的感受,而是聽別人說的。這樣就導致了極大的失真。
因為,你聽的這個別人,對於這個行業來說,他可能就真的是個別人,他可能也是聽別人的別人說的。如果這個人真實的在某個行業中,他說的可能是事實的一部分,而不是事實的全部,然而這一部分並不能夠讓我們得出某個判斷。比如,前段時間經常報道,加緊開工,日產口罩很多,但現實是,很多人都買不上口罩。從出現一個情況A,到看到一個情況B,中間可能隔著無數個山路彎彎,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
以下說的是我個人的觀察,不準確,也不全面。
在我們城市,農信社的員工工資原沒有那麼高。農信社屬於金融裡的銀行業,主要是為了地方發展提供金融支援的。但是銀行業論資排輩的話,農信社相對處於後排位置。銀行業第一方陣,肯定是有爸爸撐腰的四大行,中農工建,也有說五大行,加上了交通銀行。第二方陣是民企股份制銀行,沒爹靠著要自我奮鬥,所以他們經常會搞出自己的特色化,比如招商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等等;第三方陣是地方銀行,根據地主要是在本地,但是不一定能混成地頭蛇,因為五大行、股份制人家都是猛龍過江,有更好的商譽。所以地方銀行生存的環境是相對艱難一點的。
與銀行打個交道的就知道,一般服務最好的都是最缺客戶的人,所以他們給的存款利率,理財利率都是相對高一點。貸款利率要低一點,每次地方有大型活動,往往都會積極參與,混個臉熟,順便拉業務。
所以,在地方銀行上班,工作壓力是很大的。我們這邊的城市銀行,根據周邊反饋,全市人民幾乎都覺得他們壓力大,上班早下班晚,還經常要搞各種活動,提供各種上門服務,貼心的不得了,背後其實都是生存危機。
除了自身壓力大,任務重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網際網路金融的擠壓。
因為,支付寶和微信互相槓了一下,然後大家開始流行用手機支付。我自己就是幾乎都是用手機買單,先刷信用卡或者白條,花唄,然後每個月發工資在還賬,如果有結餘,就存到餘額寶,或者網上買了理財,錢就是在銀行卡上躺了一會。這個過程中,銀行基本就是雷鋒。
隨著智慧時代的到來,銀行業很多是可以透過網路辦理,甚至外包的。銀行一定會存在,銀行員工也一定會被縮減。
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員工會離職?
-
4 # 共論財經
首先從收入方面略做分析。如您所言“據說農信社普通員工年薪十幾萬”,說明這是一個聽聞而已。是不是所有農信社的普通員工都能達到這個水平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的一個在信用社工作的同學,對我講了他2019年的收入,收入是月薪+績效,月薪在扣除五險一金後發到手也就2000多,績效最好的第一季度12000多,績效最少的一個季度也就5600左右,這麼算來,他的月薪在4000-6000左右,取平均數5000,一年收入在6萬左右,再加上其他一些補助,林林總總加在一起也就7萬多。他所在的網點屬於市聯社的星級網點,收入還算偏高的,那些效益不好的網點普通員工收入也就在6萬左右。這與您聽聞的十幾萬,相差了一半多。當然,不排除有的地區農信社收入可以到達這個數,但不會是普遍現象。咋一看收入不少,但是對於身背房貸、車貸等壓力的年輕人來說,可支配的收入所剩無幾所以,所以收入偏低是部分員工離職的原因。
再者,農信社大部分位於偏遠的區縣鄉鎮,對很多大學畢業躊躇滿志的年輕人,無疑是一個打擊。交通不便利、無城市的繁華、工作環境不佳加上每天繁重而單調的業務,使得年輕人感覺工作枯燥無味,缺乏挑戰,大多數心有不甘的人選擇了辭職。為了自身的發展或考取了公務員、事業編,或去大城市闖蕩,還有部分跳槽同業等等。這也是農信社員工離職的一大原因。
其次,農信社現在也在改制,很多農信社改制成了農商銀行,內部要求更嚴格,業務壓力不斷加大,但收入卻未增加。特別是不良貸款的增加,農信社的發展也越來越艱難。
最後,不僅是農信社還有很多商業銀行的普通員工,都有撤退的想法,有些人邊工作邊備考公務員事業編考試。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需過分關注。
-
5 # 小象視野
這麼龐大『農信社』體系,自然有效益好的,也有效益差的,所以『農信社』員工的薪酬並不全部都在『年薪十幾萬以上』,只有效益好的網點,各項指標完成的情況下才能拿到可觀的薪酬;很多『農信社』在往〔農商行〕方向改制,任務量加大,很多員工不適應,所以導致員工『撤退』(離職)。
那麼『農信社』員工待遇如何呢?『農信社』在廣大縣域地區,屬於“本土金融體系”,要直面“國有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的強大競爭,所獲得的客戶資源自然會被瓜分,要想知道『農信社』的待遇,那麼我們參照當地國有銀行或者郵政儲蓄銀行普通職員的薪資就可以了。
我在銀行工作過,也有很多年齡大的同事離職後去了縣城和鄉鎮,在農商行、農信社、匯豐村鎮銀行工作,向他們瞭解的情況是,工資體系與我們之前工作的單位一樣,也是底薪+績效+公積金+季度獎+年終獎+補助,基本工資2000多,效益好“績效獎”就拿的多。
這麼一看,只有績效優質的情況下,收入可以很高,那麼『年薪十幾萬』就要分員工了,並不是每一個員工都可以拿這麼多。
為什麼離職?農信社改制政策的提出已經好幾年了,我們來看看最近的一次“改制”的政策:
2019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同樣要求,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堅持縣域法人地位。那麼農信社要從哪個方面來“改制”呢?
農信社改組為農商行的要求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國發〔2003〕15號)和銀監會相關檔案,目前農信社改製為農商行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包括資本充足率、撥備率、不良率以及股權結構等要求(具體指標為:資本充足率上要不低於10%,撥備覆蓋率要不低於150%,資本盈利率不低於15%,資產盈利率不低於1.5%等)。相關指標達標後,可以報中國銀監局審批,經銀監局同意之後,才能進行籌建改制掛牌成為農村商業銀行。也就是說農信社要改制成農商行,需要滿足:資本充足率在10%以上,撥備率在150%,盈利在15%以上。為此很多縣域農信社在網這些指標上努力,這些指標要分攤到每一個網點、每一位員工,因此工作量加大、業務指標加大、薪酬體系朝商業銀行靠攏。因此之前的“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很多員工由於不適應自然離職了。
-
6 # 城市發展報告
哪個說的普通員工年薪十幾萬?不夠的都去找他要!
別說農信社了,就是五大行的櫃檯、大堂這些營銷序列職員的底工資也只有兩三千,想多賺得靠提成。業績好的時候一年拿十幾萬有可能,業績不好的時候只拿底工資也不是沒有過。
放眼整個銀行業,至少90%的普通職員年薪達不到10萬,50%達不到5萬,這就是現實。不用看什麼平均年薪二三十萬之類的資料,10%的管理層佔了超過60%的工資比例,一個分行行長一年可以全部收入有五六十萬,但是櫃員和大廳人員一年下來加上年終獎只有六七萬或者七八萬。
大銀行尚且如此,農信社普通員工年薪十幾萬你說可能嗎?真拿十幾萬的也是辦公室的,而且這不是年薪,是加上月度績效、獎金、年終獎或者十三薪的總收入。
我老婆閨蜜研究生考入工行,2011年入職在前臺平均月收入五千多,2013年轉崗辦公室平均月收入八千,去年平均月收入七千,她說她們行去年新入職的本科櫃員工資只有四千多,比她2011年入職時候還低。她去年吵吵了一年要下海去深圳創業,要不是因為被深圳飆升的房價嚇退,她早就辭職跑深圳去了。
很多人覺得銀行業光鮮亮麗,卻不知道業績重任給精神帶來多大壓力,收入高年終獎高的時候人人羨慕,拉不夠存款拿著兩三千底薪抹眼淚時候誰能知道?一平均都是幾十萬收入,一看數字,大頭都在管理層賬戶裡……
-
7 # 創意民工
很多人會覺得聽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情況就是如此,看起來就一鄉鎮小櫃員,工資很多時候不輸大城市的白領階層。
農信社人員組織架構及薪資構成以單一鄉鎮農村信用社為例,一般組織架構分為以下幾個方面:支行長(有的叫網點主任)、普櫃(櫃檯內辦業務)、理財經理(大客戶經理)、保安。一個網點加起來十個人不到。
薪資構成主要分為幾個部分:底薪+績效+各項金融獎勵+年終獎+其他獎勵。
農信社會在不同階段推出不同業務,諸如ETC、儲存、保險、理財……,這類業務一旦達到一定程度,獎勵是非常高的,前期接觸過一個鄉鎮農信社,一個季度的金融獎勵,普通員工都能拿到接近五萬。
平時還會有很多和農信社合作的社會公司,比如貴金屬公司、保險公司,他們也會單獨的推出獎勵政策。
員工收入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網點所處地區的發展水平息息相關,好的網點的優秀員工最高收入能達到年薪二十萬,差的網點算下來也至少有個六七萬(含年終獎)。綜合下來十來萬是差不多的。
為什麼很多員工還會選擇離職呢?不管是農信社還是其他銀行,總體來說是比較穩定的,各項社會福利也是足額繳納,類似於大家印象中的鐵飯碗。
可是即使是這樣的情況,人員流失率依然很高,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面原因。
1、辦公地點條件艱苦。農信社和郵政差不多,再偏遠的鄉鎮都有網點,很多鄉鎮網點距離縣城都有兩三個小時車程,幹啥都不方便。
2、輪崗導致居無定所。很多農信社或者郵政都有著輪崗的規定,今年還在這個網點,明白又不知道會被輪到哪裡,如果分得網點經濟好,收入就會很高,如果輪到偏遠網點,不僅條件更艱苦,收入也更低。
3、各類任務、業績考核太重。即使是大家看起來很穩定的鐵飯碗,依然有著很多的考核內容,比如金融攬儲、理財產品銷售等等,完不成任務也許連基礎底薪都拿不到。並且全年各種業務不斷,一直在被考核。
體系外的人想進去,體系內的人想出來,不過總體來說,員工流失主要集中在基層,一旦混到一定程度,相對流失率是極低的。 -
8 # 黃大錘他爹
的確有些銀行收益好的,員工年薪有十幾萬,但背後是無線的加班和任務,壓抑。
1、有些人只是把銀行當成一個跳板,先找份工作混著,然後背後默默備考公務員,這一現象在銀行、老師行業很多。畢竟待遇上講,公務員年收入還是比老師和普通銀行人員要好一丟丟的,人往高處走,人之常情。
2、銀行年薪收入客觀,但時薪算起來並不高。比如櫃檯,銀行給任務,一個人每個月要攬存幾百萬上千萬存款,無止息,任務繁重,甚至有些銀行把保險存單跟績效掛鉤,跟個人理想信念衝突。外人看到銀行9點上班,4點關門,覺得工作很輕鬆,可她們的苦誰知道呢。俺一個朋友,東莞中行,附近有個沃爾瑪超市和公交車總站,好傢伙,每天下午4點準時把零錢拿過來存,每天清點到八九點,司空見慣,又沒後臺,看不到希望,熬了一年多,撤了。
3、時間上不允許照顧家人。人常說,娶媳婦最好不要選擇銀行櫃檯和護士,完全沒時間照顧家庭啊。銀行事多,一般還不能請假,有些櫃檯就兩個人,開兩個視窗,你請假變成一個視窗,辦事的不投訴罵死你?家庭孩子沒法照顧,想跟家人出去旅遊都成奢望,出市外要跟領導備案,就怕你有事耽擱耽誤上班,一輩子算是困在大山裡。銀行另一個別稱叫夜總會,銀行不像機關單位,你去政府部門辦事,十有八九跟你說開會,沒空,下次再過來,可你去銀行,幾乎從不會聽到前臺員工開會的吧!那她們是不是不用開會?錯,她們會議還更多,要學習政策,試調新系統,白天要上班,那就晚上開會,麻蛋,你說這還怎麼照顧家人孩子。出門上班孩子還沒醒,晚上歸來,孩子已睡。
-
9 # 所以套路
我給你算一下我們縣農信的收入,以30歲為例, 2400的工資,扣完 實領1700, 績效2620乘以分數, 任務一季度一個支行 3000萬存款, 200萬利息,500萬全年不良,汽車保險12萬,貴金屬2萬(坑人的那種),介紹客戶貸款,一人一月20。 如果這些任務都完了 平均每月掙4500,但是不可能完,平均每人每月掙3800,加上 年終。福利,平均一月4300左右,入股,從13年改制到今天 分紅過一次,普通員工15萬。大部分都是貸款入股。一個月利息400左右。
-
10 # 啄木鳥金融
作為一個農信系統的離職老員工,我來給你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一、農信社員工薪酬問題
農信社的普通員工通常並沒有那麼高的薪酬,員工績效考核辦法和薪酬分配辦法通常都是分級制的。
基層網點重點是經營,崗位分為:櫃員崗和信貸員崗係數最低,然後依次升序是信貸會計、會計主管(支行副職)、支行長;
總部科室強調管理和指導,崗位分:科員、副經理、總經理。
以上組織機構基本類似,櫃員跟科員工資待遇差不多,稅後工資約3000~5000元/月;支行副職與科室副經理工資待遇差不多,稅後工資約4000~6000元/月;支行長與科室總經理工資待遇差不多,稅後工資較比以下層級要高些,稅後工資約6000~8000元/月。
總部的高管工資待遇一般都保密,但是要高很多,年年虧損地區的總行副行長也30萬/年吧,行長,董事長這些就更不用說了。
二、為什麼選擇“撤退”
選擇撤退的原因很多,簡單說一些吧。
1.先天的體制畸形,影響晉升。從農信社的法人構造上來說,全國的農信社各省之間是完全獨立的,本省都是分為省、縣兩級法人體質。按公司法來說,因為沒有資本控制原因,省聯社和縣聯社應該是各管各的,但事實上不是,省聯社在人事任命和業務埠上都直接管理縣級社。也就是說不管你多麼努力,想成為高管要麼需要省聯社有些門路,要麼就是走狗屎運得到了難得的公平提拔(機率較小),本人曾在中層崗位上耗了8年,最終選擇了辭職。
2.搞笑的市場定位,限制發展。農信社畸形體制問題,在用人問題上體現的特別突出,省級高管通常是省政府委派的,是真正的正(副)廳級政府幹部,很多都不是金融行出身,任命的縣級行社的高管,就更不必多說了。市場定位大而全,不符合市場規律。
3.荒唐的領導藝術,壓力山大。農信社最大的優勢並不在於業務,而在於網點覆蓋廣,深入農村久。但是有的領導只管拍著腦門下任務,完全不符合客觀實際,業務抓不好,就跟你玩命地搞服務、抓黨建,不是說這樣不對,但是我始終認為產品、價格、服務相互作用,沒有過硬的產品,沒有吸引力強的價格,大談服務未免有些捨本逐末了。
-
11 # S007行者
拿10幾萬是有條件的,月月都有任務完成指標,逐月上升、逐年增加存款任務,你能完成就拿10幾萬,完不成他們不是慈善機構。
-
12 # 南京徐劍
“撤退”是為了更好地拓展
以目前的消費水平,普通人在沒有購房壓力前提下年收入十萬左右應當沒有生活壓力,普通員工在信用社工作年薪十幾萬按理不應當“跳槽”。我們應當客觀承認,普通員工“跳槽”多數性情形下是為了薪金,銀行的普通員工在收入不錯的情形下“跳槽”恐怕還有其他原因。作者認為,金融機構普通員工所謂的“撤退”可能有下列原因:
普通員工“撤退”原因之一,普通職員與非普通職員的收入差異很大。國有銀行經過改制後多數成為股份制,銀行改製為股份制後,高階管理人員的年薪不再受原來國有企業工資制度限額的約束。銀行的高階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的年薪差距可能巨大;在銀行即使不是高階管理人員,擔任一定職務人的收入也與普通員工有明顯的差距,而“撤退”有可能謀的職務。普通員工“撤退”原因之二,員工是否“普通”考慮的因素複雜。銀行由於實行審慎的經營規則,加之我國房地產價格長期“堅挺”,基層銀行的貸款業務只需要有房地產抵押通常情形下不會有風險。銀行在任用管理人員可能考慮的因素較多,當銀行任用了業務水平不高的普通員工後,其他普通員工可能考慮“撤退”。普通員工“撤退”原因之三,外部的“誘惑”較多。銀行貸出資金的安全主要由客戶的信用決定。銀行貸款主要根據是客戶的客觀信用,而銀行職員可能掌握了客戶主觀信用。其他銀行對這些職員有“興趣”,並開出適當的價碼,普通員工“撤退”可能難以避免。徐劍隨筆,僅供參考 -
13 # 小木1846665
1、目前鑑於監管的從嚴,各方面業務合規性要求加強,員工壓力偏大。
2、銀行前臺各方面指標偏多,指標多的多達30個,一個人精力有限,想要拿到預期的績效,必須完成任務,否則扣減績效,所以員工普遍想晉升,脫離基層,再加上前臺員工晉升通道有限,長時間得不到提拔,職業通道無法上升。
3、銀行對個人的能力、社會關係、客戶資源要求比較高,普通員工很難有上升的機會。
4、銀行在目前屬於夕陽產業,面臨著轉型發展和改革創新,以後需要的前臺員工越來越少。
-
14 # 北漂芳姐向前看
為什麼華為、阿里、騰訊、位元組跳動的員工年薪上百萬,還有的想辭職?為什麼公務員工資待遇都不錯,有的還做到了市長、鎮長這樣的位置,還想辭職轉行?
你能問出這個問題來,說明你還很幼稚,需要學習提高鍛鍊感悟的東西太多了。
不管在哪裡工作,都有想辭職轉行的。這和農信社沒關係,和單位沒關係,只和個人的想法、理想、願望有關係。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為了夢想中的詩和遠方,有的人依然選擇離開,去追求、去奮鬥。大部分人只能選擇當一個溫室裡的青蛙,慢慢讓夢想蛻化成苟且偷生。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
仰望星空和腳踏實地並不矛盾,兩者的融合切換主要在於自己的修養和態度。經歷得多了,對人生百態都能讀懂,對所有人的選擇都表示尊重,這就成熟了。加油吧,少年!
-
15 # 財經札記
這個問題得分兩點來看:
一方面就是農信社的普通員工能不能拿到十幾萬的年薪;
還有一個就是為什麼有些銀行的員工會選擇跳槽或者辭職創業。
農信社的員工工資待遇到底怎樣?本人在一個四線城市的農商行工作多年了,按我瞭解到的自家銀行和同業的兄弟行社的薪資水平綜合來看,平均值在十萬左右徘徊是比較中肯的回答。
因為各地的農商行都是單獨決算的,有的農商行區域經濟好,效益好,相應的員工福利待遇就好。
一些省會城市或者發達縣市的農商行普通員工一年的年薪是可以達到十幾萬的;
但是也有一些經濟發展水平較差的縣市,基層員工一年到頭能拿個七八萬也是普遍存在的。
此外,同一個農商行內不同網點之間員工的待遇都不一樣,主要體現在績效工資上。
在前幾年,績效好的網點年底績效工資幾萬、十幾萬的數不勝數;但是拿“低保”年底分個一兩萬績效的網點也不再少數。
近兩年,隨著銀行業整體行情下滑,盈利能力下降以及不良貸款壓力的增加,員工績效明顯減少。
為什麼外界看似光鮮的行業還有員工跳槽辭職呢?這個問題得一分為二的看:
一、有的員工跳槽不是因為農信社待遇不好,只是“魚有魚路,蝦有蝦路”,人家有更好的去處,或者考取了一些比較好的單位,拿到了一些含金量高的證書,再加上幾年的工作經驗鋪墊,跳槽也是難免的。
二、就是受不了銀行日益加重的業績考核。
總之,任務是一波接著一波,永遠沒有任務的空檔期,遇到一些強勢的網點負責人,完不成任務的員工天天被數落,壓力太大辭職也是自然的。
還有一點就是一些崗位,比如櫃員崗位,沒有節假日,永遠固定的上二休一,或者輪班制,遇到諸如春節、中秋、端午或者家中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處理,基本上都需要和同事調班,並不享受法定假日。
所以,多種原因導致一些農信社或者說銀行員工在任務的壓力下、或者工作的特殊限制上達不到自己的理性,會選擇跳槽或辭職。
-
16 # 熊貓投資
農信社的體系
在中國,雖然我們在全國各地都可以看到農信社或者農商行,但是要說明的一點是,這些農信社/農商行都不是同一家企業,他們跟四大行是有顯著區別的,四大行在全國各地都是同一家,你在福建辦理的建行卡,到江蘇仍然可以在建行的網點存取款、轉賬、匯款、開通網銀、手機銀行等等。但是你在福建的農信社辦理的銀行卡,到江蘇的農信社是無法使用的,最多隻能在標有銀聯標識的ATM機子上取款。
目前中國的農信社/農商行,基本都是以縣級為區域各自獨立的,比如你在A縣看到的農信社與在B縣看到的農信社,基本都不是同一家。不過同一個省份內的農信社/農商行,一般會合作組建省聯社,共同開發運營系統(畢竟單家實力太弱,無法足夠的資金開發及維護),因此在省內,不同的農信社中,往往是可以辦理存取款的(但是要收取手續費),而且也僅僅是辦理存取款,其餘業務無法辦理。
根據銀保監會發布的資料顯示,截止2018年末,中國共有農村商業銀行1262家、農村合作銀行33家、農村信用社965家,數量位居全國各類銀行之首,這2200多家農信體系的銀行都是各自獨立的,而銀行的薪酬又是各家銀行制定的,所以你這個“據說”只是其中某一家銀行的資料而已。
農信社的薪酬農信社如果整體經營情況良好的,那麼基層普通員工,年薪十幾萬(稅前)屬於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我們當地的農商行,一個基層櫃員,稅後一年都有十來萬;但如果農商行本身的經營已經岌岌可危了,那麼別說十幾萬了,幾萬都困難,比如之前報道的過的貴陽農商行,比如被審計署審計的河南12家農信體系的銀行,不良率飆升,企業利潤幾無,還談何高薪?
總結綜上所述,說農信社有10幾萬年薪的,可以肯定的說,有!但並不是普遍值,畢竟目前農信系的整體經營一般(攬儲利率高,相應的房貸利率高,選擇的客戶只能是大銀行挑剩下的),工資不高,工作壓力又不小,那麼有些員工準備“撤退”也就理所當然了。
-
17 # 高頓說農信社
八個字:錢不到位,活幹不完
農信社是什麼性質的單位農信社和五大行不一樣,五大行也是國辦,但是分行必須聽總行的。縣級獨立,有什麼虧空國家兜著,當然隨著以後的發展陸陸續續改製為農商行也要自負盈虧,所以說農信社的工資不會太低,但是各個網點的待遇又很不一樣。
農信社員工的實際工資這個問題應該從,農信社普通員工到底有沒有10幾萬說起?
一般來說如果籤的是農信社的正式合同(非派遣)。工資在5k-8k差不多,另外年底還有一定的獎金分紅。縣級的網點櫃員(派遣多)第一年達到6w以上,轉正之後薪水肯定大幅度調整。市裡的網點好一些到10w+沒什麼問題。
為什麼銀行員工選擇辭職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即使是被視作鐵飯碗的“公務員”,每年還有這麼多人離職。
銀行中的勞務派遣工眼看轉正無望,自然要尋找下家。對於正式工來說,農信社的工作穩定,待遇算不上最高,很多人不想求個溫飽,眼看年紀大了,能跳多高就跳多高。
最後農信社、農商行這類金融機構,尚且只有業績壓力。但是六大行除了揹負業績,還有一些其他任務。你想想,辛辛苦苦考上名牌大學去銀行,最後淪落到上高速攔車辦etc。乾的痛快錢到位了,誰還會走呢?
-
18 # 勻楓財技大兜底
農信社員工年薪十幾萬,那都是被平均之後的。誰來平均他們呢?主要是所謂的那些領導和高管。普通員工都是被平均的。實際是拿不到這些錢的!
舉個例子,德先生財富是0元,馬雲財富4000億元,我和他一平均,結果我們兩人平均2000億。數字是擺在那兒的一個,但是我還是0元,他還是那麼多錢。德先生在銀行工作多年,才知道銀行的等級森嚴,級別薪酬差距非常之大。我給大家舉一個真實的農商行案例。
在前不久江西萍鄉農商行,透過官方微訊號公佈了大學生助學貸款逾期未還情況,全部真名實姓,附上家庭地址,後來引發了比較大的爭議。在這個事情背後,咱們看一看這家萍鄉農商行,截止2018年末一共有員工507名,其中在職員工459人(含內退人員22人),代辦員45人,工勤3人,我們看看他全行年度薪酬總額為8158萬元。平均每人年薪為16.09萬元。萍鄉算得上中國的四線城市吧,普通員工的薪酬能達到這麼高嗎?包括代辦員和後勤人員,肯定公司都是相當低的,一年能有個4~6萬元是很不錯了,我們就可想而知,在行內級別差距是多麼的大,被平均的現象是多麼嚴重啊。
年薪這麼高的萍鄉農商行,那麼經營業績是不是非常好呢?結果看到總資產為170億元,2018年的利潤為0,2019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165元,看清楚啊,是165元!不良貸款率高達13.68%,撥備覆蓋率為34.32%,一級資本充足率為負0.37%,嚴重低於監管指標,可以說基本全國墊底。
再看下農商行的工資水平,下圖是湖北農商行,地處武漢,準一線城市,他們的月供平均工資情況也不是太高,大家可以看出來。
這種情況的農商行在全國還有為數不少。在這種情況下,普通員工是不是應該有撤離的準備呢?又拿不到高薪酬,單位情況又這麼差。銀行是有著金飯碗的,只要可以吸收到存款就可以發放借款,利差超過3~4個點基本上就能盈利。結果都被做成這樣?不良率排行中,農商行普遍比其他性質銀行要高出一大截啊。
現在監管正在嚴監管農商銀行,對於其經營過程中的不合規行為予以嚴厲糾正。但是這是一個長期漸近的過程,真的希望在此過程中不要出什麼影響穩定的事情啊。
-
19 # 楚人一丁
你以為信用社普通員工拿十幾萬那麼容易,他們風餐露宿飢一頓飽一頓去拓展業務的辛苦場境你是沒遇上。不過信用社機制靈活,這是公認的,這幾年業務發展十分搶眼,由於他們有戰略眼光,把人員的換血工作做在了前面,現在臨櫃基本是清一色的年輕人,工作活力十足,已把他們的老大哥縣級農業銀行的業務擠得疲於防守,不過信用社屬於民營,大概有著明顯的身價自卑,不然不會改名為農村商業銀行,而捨棄了他們的老字號"農村信用社"這一伴著共和國成長,具光榮歷史意義接地氣的老牌子,或許與誓在銀行業中競爭到一席之地有關。
你說信用社銀行的員工準備隨時"撤退",在我們這沒有半點跡向,銀行信用社如火如荼競爭著,倒是他們把其他縣級商業性銀行層層逼得只有招架之力,沒有抵抗之勢,只能被動防禦,他們的員工也信心十足,為陣地的不斷擴大在招兵買馬,十刻準備決戰,當然其他商業銀行也不是吃素的,只是受各方面條條框框的束縛,對真刀真槍與信用社對峙,基層銀行領導似乎心不在焉,員工有些萎靡不振,感覺在以逸待勞。的確,有很多年輕人招進信用社後又退了出來,其實這一現象在任何一家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基層網點都存在,任務壓頭是個原因,更主要的他們想求得更好的發展,可能他們透過銀行商業化這個熔爐的冶煉,他們變得對市場風雲詭譎變化多端更能隨機應變,適應性與抗壓性更強了。
說到信用社的普通員工,有十幾萬的年薪,並不是每個普通員工都能拿到的,若做不出業績,恐只能拿個生活費,做得出業績,不說在信用社,在其他商業性銀行都可拿到,但相較而言,信用社的機制要活得多,能拿到這個年薪數字的普通員工比例要高得多,激勵的強度也大的多,他們員工愛行愛崗的熱情也強一些,每年參加信用社招聘的年輕人門庭若市就是最好的例證。
-
20 # 金融觀點Y
並不是所有農信社員工都可以年薪十幾萬的,這也是分地方的。信用社比較特殊,每個縣的信用聯社都算是一級獨立法人,自主經營,最大的管理行是省聯社。至於待遇方面,差異化還是比較大,與地方經濟發達水平有很大關係。
我們這邊是一個三線城市,各縣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太均衡,如果是經濟比較好的縣裡,信用社待遇就比較好,差不多人均一萬塊錢,信用社高管的話,也要在四五十萬左右,如果是經濟欠發達的縣裡,信用社普通員工待遇就大不一樣了,普通員工也就四五千塊錢,多的可能會過萬,信用社高管的話,年薪在二三十萬左右,你可以看出不同的縣差別是非常大的,所以不要只聽別人說信用社工資多好。
其實,銀行的薪酬待遇差別還是挺大的,畢竟一個縣裡有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信用社等各類金融機構,一個縣裡就這麼一塊蛋糕,誰佔有的多誰業績就好,員工的待遇自然就好,待遇與業績是緊密關聯的啊!雖然信用社屬於農村銀行機構,但是不得不說價效比還是不錯的,有的時候比大的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掙得還要多,唯一的缺點就是工作環境不太好,好多都是在鄉鎮工作,你能承受這種工作環境嗎?
回覆列表
這個或許是從別人耳中聽到的收入水平,大家口耳相傳收入水平自然而然就被外界說的水漲船高了。
但並不是說不存在這個收入水平,拿這麼高的收入,自然而言就得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心酸,所以說離職率也自然比較高。
一、農商行的收入水平超越一般銀行的收入水平
一方面農商行基本上都是獨立法人,而且是地方性銀行,屬於地方政府控股,在業務拓展方面相對於其他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就拿我所在的當地而言,在3-5年前農商行處於發展的黃金時期的時候,就單單的一名櫃員,一年的淨收入達到10w+很正常,這個還不包括高額的五險一金和福利待遇。
因為較高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農商行也吸引了一大批應屆畢業生紮根投身其中,尋求在高額的收入面前分的一杯羹。
但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農商行的市場地位及盈利能力逐漸降低,收入水平也逐漸下降,與其他銀行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慢慢的“泯然眾人矣”
二、競爭加劇,壓力增大,農商行光芒不再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程序和農商商本身具有的特點,比如說業務品種單一、風險防控能力弱、經營的範圍和空間有限,僅僅侷限於當地的某一塊市場等等方面的問題,農商行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加劇。
先前的風光不再,再加上風控能力弱,不良率上升等方面的問題,導致收入水平銳減。就比如說先前是一年可以拿到12萬元,但出現不良以後,只能拿到先前的一半的工資也就是6萬元,這與之前的收入明顯會造成心理落差。
而銀行出於自身的考核,導致員工的工作壓力和營銷壓力增加,況且銀行本身員工之間的流動性就比較頻繁,所以導致有些銀行員工從農商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