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金雨之劍

    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史觀的話表述:岳飛之死,是《殘暴的金朝女真貴族地主統治階級》與《腐朽的宋朝漢人士大夫地主統治階級》,為維護其各自的階級壓迫(金朝要實現和強化對中原漢人農民階層的壓榨,而南宋要穩定和鞏固對南方農民階層的剝削),做出的政治退讓、妥協和合作。岳飛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宋金雙方階級壓迫的實現,是階級矛盾下的政治犧牲品。

  • 2 # 永哥的生活感悟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為防止以後的武官仿效自己,“杯酒釋兵權”外,還在體制上作了許多規定,比如限制武將帶兵人數和級別等,都是為了保證皇家的利益,防止武官勢重權大而威脅帝王的安全。

    岳飛作為武將,在抵抗金國的入侵和奴伇的戰爭中取得很大的成功,隨著戰功的積累和聲名的傳播,勢力的發展也愈發強大。與宋朝的體制的矛盾也愈加明顯。

    岳飛的官職樞密使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位高權重已對趙構的皇權直接行成威脅。

    對宋高宗來說,岳飛打勝仗的危險程度遠高於來自金國的入侵。

    所以殺掉"有功之臣”來自保也是帝王常用的手段。

    而且,還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也是趙構十分忌憚的。

    就是岳飛的目標不僅是"直搗黃龍“消滅金國,而且要救回被金人搶走的徽宗欽宗二帝。如果岳飛成功,那麼高宗怎麼辦?回家抱孩子?那高宗肯定不幹,廢了岳飛成為高宗唯一選項。

    這種狀況作為文臣的秦檜心知肚明,替主分擾的秦檜以“沒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一家,替主子撥掉“眼中釘、肉中刺”。他作夢也沒想到成了後世的奸侫之臣,永跪岳飛像前。

    總之,岳飛為保民族大義,奮勇抗金,作為民族英雄留名青史,但是另一方面他的作為影響到皇權安危,觸碰到統治階段利益,被殺也成必然,也是因為被殺才得以保全名聲,萬古留芳,冤嗎?一定也不冤。

  • 3 # 江北小農

    岳飛之死說冤,也確實冤。說不冤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都知道宋高宗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但是有沒有想想為何要害死他?

    以往學界主流觀點認為,岳飛力主直搗黃龍,迎回二聖,而宋高宗卻不能接受二聖回朝,進而威脅到自己的皇帝寶座。其實不然。在苗劉兵變之前,宋高宗還是有志於恢復中原的,對武將還是十分信任的。可是自苗劉兵變後,宋高宗性情大變,失去了對武將的信任。此時,對宋高宗而言,收繳武將兵權遠比恢復中原要迫切的多。所以從苗劉兵變到紹興十二年間,宋高宗一面嘗試與金人和議,一面收奪武將兵權。而在此過程中,岳飛與宋高宗之間的矛盾逐漸產生,最終不得不與秦檜合謀絞殺岳飛。這所有的一切,都跟收兵權有關。(可以參閱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寺地尊:《南宋初期的政治制度史》)。

    紹興十一年冬,在宋金紹興和議前夕,宋高宗已經將兵權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於是嘆了一口氣說道:“人主之權,在乎獨斷!”由此可以看出,直到紹興十一年,宋高宗才真正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皇帝,再也不用擔心武將造反。而此前從建炎元年到紹興十一年這十五年裡,宋高宗始終戰戰兢兢,可想而知。

    瞭解宋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宋代“崇文抑武”,之所以抑武,主要是唐末五代以來,經歷過“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為之耳”的時代的宋太祖趙匡胤從一開始就忌憚武將,從而成為北宋一朝的整體性格。如果宋高宗時代已經去五代太遠的話,那麼苗劉兵變則又及時的為宋統治者敲了一次警鐘!相較於岳飛,韓世忠則顯得聰明的多。

    另外,據史料記載,岳飛性格孤僻,在朝廷並沒有多少朋友,以至於岳飛死時,沒有一人為他求情。但總體而言,岳飛是一位愛國將領(民族英雄現在不提)這是毋庸置疑的,至於冤不冤,也屬於見仁見智了。

    參考文獻:(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 4 # 八佾歷史君

    若說岳飛叛國、通敵、謀反,自然死得冤枉。但既是百姓皆知,為何除了韓世忠,在秦檜處為他申辯,朝廷從上至下一致選擇沉默?是過剛易折,還是另有隱情?

    一、功高震主

    1.民眾歸附

    宋朝立國源於陳橋兵變,武將依靠軍隊奪取政權,因而對武將猜疑忌憚尤甚。岳飛一生善待下屬,品行端正,在百姓和軍士中聲望極高。朝廷更擔心有朝一日,岳飛被部下黃袍加身。

    2.兵力雄厚

    龐大的個人軍事力量。雖然當時也有其他個人軍事集團。但隨著戰爭持續,這支軍隊不斷兼併,兵多將廣,軍事規模達十二軍之多。他的好戰則被視作,發展個人軍事力量。

    3.行事高調

    岳飛招納結交英雄豪傑,《宋書》記載“磁、相、開德、澤、潞、晉、絳、汾、隰等州府”同時起兵,打的都是“嶽”字旗號。岳飛也不閒著,又是北伐又是立儲,積極得讓朝廷膽戰心驚。

    二、妄言國事

    1.膽大欺君

    《宋書》記載,高宗剛即位,岳飛就上書,要求高宗御駕親征,且不說皇帝膽小,又無武藝傍身,如何保證不傷於敵,甚至不傷於己?第一次,立即罷官;第二次,離死不遠。

    2.心繫大位

    超越許可權指手畫腳,岳飛沒有從舊事中吸取教訓。匹夫有責,或許只該出力,而非出言。岳飛呢,一而再,再而三。一會兒議立儲君、一會兒要迎回二聖。這不是武將該考慮的問題。

    3.前車之鑑

    建炎三年,苗傅和劉正彥,就因利益之爭,舉兵殺入內廷,史稱“苗劉之變”,逼迫高宗退位,擁立皇子魏國公即位。最惡劣的影響就是,高宗對武將只剩利用,不存在信任和感情。

    三、難以駕馭

    1.治國綱領

    欲屈悍勇

    《宋史》明確指出,宋朝建國初期就開始提倡武將讀書,希望改變武將“猛悍不可屈”的特點,把他們教化成,明白尊卑位分,維護國家秩序的輔佐官僚。

    私兵之禍

    南宋初期就面臨內憂外患,軍力薄弱。官兵私化,不過是穩定時局,平息國內賊寇叛亂,鞏固政權的權宜之計而已。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是必然的結局。

    徒勞無功

    高宗對岳飛平叛並不領情。《宋史》中記載,紹興六年,岳飛眼疾加重,但接到詔命,當天就帶兵趕往淮西。高宗意味深長地說,“將領能打勝仗,不如能臣服於朝廷,更值得人高興。”

    2.戰爭局勢

    積貧積弱

    戰國時期強大的秦國,在面對楚國這樣的手下敗將,依然時常退還城池締結盟約。不僅是迫於多方政權的角逐,更是為爭取時間發展生產與經濟。缺乏物資儲備,如何抵禦圍困,持續作戰?

    鷸蚌相爭

    漢武帝尚且以和親暫避鋒芒,何況不在意國土面積的宋高宗呢?當時國力承擔不起長期作戰,周圍多方政權虎視眈眈。即使北伐僥倖獲勝,短期也將蒙受重創,如何防備其他勢力趁虛而入?

    3.個人決策

    以身涉險

    岳飛擅長以少勝多,所以喜歡涉險,引孤軍長驅直入。如果敵軍深諳晉楚城濮之戰,欲仿效晉文公退避三舍誘敵深入,將如何禦敵?倘若金人分而治之,或者圍魏救趙,又如之奈何?

    輕視王權

    不僅將個人意願凌駕於王命之上,還經常罔顧君臣之禮。《宋史》明確記載,朝廷用人召他回,他有情緒,延誤六天。回來以後,蠻橫指責皇帝,怎麼還沒下定決心北伐。

    獨斷專行

    岳飛素來桀驁不馴,對王命置之不理,又掌握彪悍的個人軍隊。朝廷必然懷疑他的動機,更願意曲解為借外敵之手推翻朝廷,憑藉軍士擁戴、百姓依附、金人忌憚,有意自立為王。

    四、不和權臣

    1.權利之爭

    權臣與武將的根本矛盾在於利益爭奪,所以金兀朮的手下說“權臣當朝,武將焉能在外立功?”。南宋初期對於武將的依賴,使武將擁有較多軍事指揮權。

    有些更是獲得了相對固定的領地和軍隊,社會地位有了顯著提高,不僅如此,在經濟上俸祿高,封賞優厚。軍事、政治、經濟實力的急速膨脹,不僅對中央,對其他軍閥也構成威脅。

    張浚有意和岳飛瓜分韓世忠的勢力,是出於發展需要,岳飛不需要,卻壞了張浚的好事。張浚沒法和岳飛理論,因為岳飛總是因為自己佔理,積極地打小報告,張浚就借秦檜之手除掉岳飛。

    2.同僚暗鬥

    爭奪幕僚

    岳家軍的分配機制,直接跳過主帥分成。聯合實際,我們不難想象,主帥分成必然是提成最大的部分。岳飛讓出賞賜,有功將士得到的封賞優厚於其他軍閥,這對人才極具吸引力。

    大權旁落

    無論高宗是否出於真心,當他說出要把中興大任託付給岳飛時,張浚這位丞相,面對即將大權旁落,心裡會是什麼滋味。帶著這樣的心態向岳飛詢問用人,更覺得岳飛想一家獨大。

    明槍暗箭

    岳飛依靠軍功迅速升職,既然甘居人下,為何總要逞口舌之快,一再引起張浚不滿,又不願主動修和這段關係。但凡放下身段溝通解釋,爭取到張浚的支援,也可以少個敵人。

    誹謗之言

    高宗讓岳飛去見太子,岳飛退下後竟然說出“國家得到主人了,中興的基業就在他身上”。高宗怎麼想?原來你從沒把我當作一國之主?對太子如此熱情,難道也有苗劉之心?

    因為政見不同,攻擊強大政治對手。秦檜主和他主戰,他就主動上書與秦檜為敵。明知高宗持不同意見,還一有機會就喋喋不休,甚至毫不避嫌,在野外想帶騎兵去勸諫出戰。

    致命一擊

    岳飛秉承身正不怕影子斜,面對張浚的誤解,不僅無心化解矛盾,還當即負氣上書辭官。張浚是精於權謀的人,不給他留餘地有什麼益處呢?他藉機派張宗元擔任視察軍情的職務。

    張宗元就是撿著高宗和岳飛有嫌隙的機會,回來大大地誇獎了岳家軍,末了補了一句,這都是岳飛的功勞,他們都聽岳飛的。這番話雖沒一句壞話,但已經足夠觸發高宗對岳飛的殺意了。

    3.阻礙和談

    金兀朮認定岳飛具有極大威脅,權臣將岳飛視為和談的破壞者,宋高宗更是將岳飛視作失控的下屬。高宗的放棄,才是真正決定岳飛命運的一環。

    五、內部生變

    人事任免的疏漏。岳飛若能將傾注於國事的熱心,投入到對部曲的梳理和考察中,也不至於急生變故。出現一個內奸,還可以意外為託詞。連續出現三個,管理缺陷就不容忽視了。

    任用下屬的失察。即刻反叛岳飛的,是前軍副統制,這樣重要的職位。王俊在軍中長期無功、口碑差、打小報告,與上級交惡。這樣的小人長久留身邊,用人過失如何推卸?

    潛在軍事漏洞多。中軍統制王貴被秦檜抓住把柄,投身秦檜集團;中軍副統制郝晸嗜殺貪財;就連最核心的主力軍統制傅選也有嫌疑。這些人如果在對外戰爭中變節,敗局該如何收場?

    總結,正如《宋史》所說,岳飛早就為自己的悲劇,埋下了伏筆。他的所作所為,雖是一心為國,坦坦蕩蕩,但既疏於衛己,又疏於防範。屢為權貴所不容,壯志未酬身先死。

    或者該說,他還是太年輕,任由一身正氣立身處世,卻不知這世上有,謹慎也駛不得的萬年船。不知在南宋朝,死生不因對錯,只憑君主喜好。

  • 5 # 侃天侃地侃歷史

    說起岳飛,大家對他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千古忠臣”,也有相當部分人會不由自主的蹦出“岳母刺字”的故事,然而每每提到岳飛終究也避不開這個人——秦檜,大家都知道秦檜是個奸佞小人,甚至也有人說秦檜是金派來的臥底……種種說法,無不都是在揭示著這個事實——秦檜是個小人,他把岳飛給殺害了,岳飛的死太過於冤屈!

    是的,任何一個深曉民族大義的人都會說岳飛是冤死的;任何一個明白黑白是非的人都會說岳飛是冤死的;任何一個瞭解過那段歷史的人都會說岳飛是冤死的。但是,大家不覺得在這其中不存在些蹊蹺嗎?當時在戰場上唯一能和金國掰掰手腕的也就只有岳飛了,岳飛是唯一一個能有機會“直搗黃龍”,收復失地的將領。說岳飛是南宋全國上下的大英雄也不為過,他本是應該受到皇帝的尊敬和賞識的。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秦檜作為民族的罪人,不可饒恕!

    既然如此,那麼趙構又怎麼會容忍秦檜把岳飛給殘忍的謀害了呢?這個就是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因為從政治的角度來說,從當時的背景來看,岳飛死的並不冤屈!大家看到這裡,別急著罵我,且聽我細細分析。讀歷史就是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是把歷史當作故事來看而不加以自己的思考,這樣又有什麼意思呢?

    不知忌諱,一心想要迎回“東西二聖”

    岳飛之死並不冤枉的第一要點:不知忌諱。這個就有必要給大家回顧一下趙構當上皇帝的始末了。當年“靖康之恥”,北宋“東西二聖”被金人擄走,北宋大部分國土淪陷,只有一小部分大臣和皇子逃了出來,其中就有我們的康王趙構,他本是宋徽宗的第九個孩子,是宋欽宗的九弟,無論如何這個皇帝都輪不到他來做的,然而就是因為種種機緣巧合,趙構在南京建立建立了南宋,自己做了一個朝代的開創者。

    趙構的眼裡沒有皇帝的威嚴,沒有皇帝的光,但他的確當上了皇帝,是對是錯呢?

    趙構可能做夢都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坐上皇上吧!作為一個庶子,他的成長路上不知道遭遇了多少白眼,生母地位的不高,宮裡人脈的稀少,他能夠健健康康的長大已經實屬不易,他有這麼敢於覬覦這個皇位呢?然而現在他已經是了,他已經是那個可以在朝堂之上享受“萬歲”的人了,好不容易到手的榮耀與無與倫比的地位,趙構他能拱手相讓嗎?但是為了能夠穩固民心,趙構不得不打出“收復中原,迎回東西二聖”的口號,但是有人把這個當真是不是就有點可笑呢?

    然而岳飛就是把這個當真了,他把迎回二聖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無論如何也要把二聖迎回,使他們免受折磨。可這樣真的妥帖嗎?二聖回來後,一下子三個皇帝同堂,你讓趙構的臉往哪裡擱?他是叫他們皇上呢?還是叫他們皇兄呢?正是因為岳飛沒有考慮清楚這最為關鍵的一點,即便在你看來打贏金兵是一件大喜的日子,但在皇上看來你這是在要他的命,他怎麼能不想著怎麼殺你嗎?

    文官當道,你岳飛未免太過張揚

    岳飛之死並不冤枉的第二要點:不顧國策。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些許的疑惑,這就要從北宋的建立說起了。太宗皇帝的帝位他來的正經嗎?並不正經。他是在陳橋驛發生兵變,注意,是兵變,被手下的將領加以黃袍,"無奈"稱帝。這就是著名的“黃袍加身”了。

    黃袍加身告訴趙匡胤皇帝可以來的這麼輕鬆,所以他定下的規矩就是重文抑武。

    趙匡胤的皇帝之位是不是因為“軍心所向”我們不得為之,但是他的皇帝來的不正經是有目共睹的。要麼怎麼會有“杯酒釋兵權”的事件呢?趙匡胤建立統一的宋朝後,想的第一件事不是怎麼去治理國家,而是想著怎麼集中兵權,因為他害怕在他的宋朝出現第二個趙匡胤!打天下的老將都明白這其中的原由,紛紛稱病告老還鄉。

    在這之後,趙匡胤可能還是覺得這個皇帝做的不太穩。隨即定下了以文治國的方針。給大家再次回憶這個事情,是想告訴大家宋朝向來猜忌武將,治國國策就是“捧文抑武”。岳飛作為一名武將,常年征戰在外,自身也特別不屑在朝中積攢好友,導致自己的心思被一些人給利用了,皇帝看不到真正的岳飛,從而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所以即便沒有這個秦檜,就是皇帝本人對岳飛也會痛下殺手的,秦檜只不過起不到一個堅定皇帝想法的定心丸的作用。世人皆知“岳家軍”作風優良,能打勝仗,卻不知這還是一支屬於南宋朝廷的部隊,你作為一個皇帝,你願意看到這個局面嗎?這與“捧文抑武”的國策是不是大相徑庭了呢?“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即便你是朕最愛戴的大將!

    岳家軍作風優良,深受人民愛戴,是不是有點功高震主的意思了呢。

    還有一件事情,更加讓皇帝對岳飛動了殺心。那就是當時,朝廷上下一致決定與金議和,但是岳飛堅決反抗,拿出了“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藉口來搪塞趙構,這算是當眾打皇帝的臉嗎?我趙構是懦弱,但是還輪不到你一個臣子來欺負我吧?連著下了十二道退兵金牌,岳飛才不得已班師回朝。

    回到朝廷後,隨即解除了岳飛的兵權。接連著引發了岳家軍的暴亂,百姓對於皇帝的指責,請問這樣的臣子,你敢用嗎?趙構也不是君子,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皇帝,岳飛難逃一死啊!

    所以岳飛的死完全是他自己“作”的,這麼說可能有些不妥,但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不管你的出發點是不是好的,但是你影響了統治階級的利益,那就不行,必須有個人出局,抱歉,只能是你岳飛了!

    君臣矛盾,意見不合鑄大錯

    作為臣子,需要做到的就是照著皇帝的說法去做就是了,皇帝做的不妥,可以去朝中勸諫,但是皇帝聽不聽是皇帝他自己的事情。你碰到的是明君的話,那麼你和皇帝之間便會成為一段佳話:就比如唐太宗與魏徵一般,勸諫的人是真敢說,皇帝是真的敢接受!

    但是趙構是他趙構,他拿什麼和唐太宗比?你岳飛倒是有魏徵一般的忠心和本領,對牛彈琴罷了,只會生出矛盾,果不其然,在對待金國的態度上岳飛就與皇帝乃至整個大臣發生了特別大的爭執!

    很簡單,兩人理念不合。岳飛想北伐,高宗一是不願意,二是不敢。

    趙構作為親歷者之一,那是他一輩子不想回憶起的噩夢。

    為什麼說高宗不願意北伐呢?趙構是個徹頭徹尾的無能之輩,除了仁慈了一點,但是仁慈不能當作優點,至少在皇帝的層次上這個不能算做優點。他早年沉迷酒色,說是色中餓鬼也不為過,不然也不會受驚嚇變成不能生育之人。退守江南以後,整日花天酒地,全然不顧朝政,這樣說來似乎有些不妥,他只是對待朝政不上心罷了,可能是遺傳了他老爹——宋徽宗的基因,不善或是不喜朝政事務。而且在他看來,金國雖然時有入侵,但有韓世忠,岳飛等猛將護衛,國家長久不是問題,更何況江南地區物資富庶,不愁吃喝玩樂,比黃河邊上要好太多了,我幹嘛還要費勁的打回去呢?既然如何,夫復何求。

    又為什麼說趙構不敢北伐呢?北宋一整個朝代就在不斷的與外敵對抗之中,耗費財力物力,但是結果呢?先是被遼人欺負,現在換了個更厲害的金人。論打仗,咱們宋朝是認真的,不是不打,是被打怕了……趙構的老爹和哥哥是因為什麼被俘虜的,趙構歷歷在目。這個在他的心裡造成了陰影,況且他的愛妃也在“靖康之恥”中被俘虜了,這是趙構一生跨不過去的坎!

    被俘虜的宋徽宗,宋欽宗哪裡還有帝王的樣子?經歷過靖康之恥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場多麼大的浩劫!

    皇帝的內心不夠強大,就造成了在於金國打仗的時候十分被動。到了岳飛時代,表面看岳飛抗爭非常勇猛,但全賴當時國家的大量糧草支援。江南富庶之地不是吹的,但是牛是會累死的啊,人民有些不堪負擔,議和是無可奈何,這正好也給趙構一個臺階下。所以當時宋朝上下一致同意議和裝孫子。

    在他們看來,裝孫子有什麼不好,至少還有孫子可當,繼續抵抗的話只有死路一條。

    北伐輸了,會徹底得罪金國;北伐贏了,皇帝沒得做,如何處理岳家軍也是個大問題。就現在這樣就挺好!

    岳飛不是不懂政治,只是和趙構骨子裡的不同,死在了沒有看透人性,我相信岳飛死的時候也是笑著的吧!

    但岳飛不這麼想,作為一員武將,為國征戰、上陣殺敵是他畢生的夢想。岳飛肯定是沒有野心的,但是他有自己的私心,私心不是指他有什麼值得貪圖享受的,他享受的不是財,而是名!義大利政治哲學家馬基雅維利這麼說過:軍人天然有戰爭的渴望,因為只有戰爭才能讓他們獲取最大的利益。用這麼一段話來說明這個道理,大家自己理解。

    矛盾不可化解,因為這是骨子裡的互相不認同。唯一解決辦法就是得有一方徹底說不出話來,這樣就不會有矛盾了。所以結果還是你岳飛不得不死!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一樣是這樣的看法,我不否認岳飛的功績,在民族大義的角度上來看岳飛是被冤死的,但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你岳飛在那個背景下,在趙構的手下這樣辦事,你就該死!你的遇害就不是冤屈的!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一曲滿江紅,可歌可泣!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

    最後,向岳飛致敬,向具有崇高民族氣節,堅持正義戰爭的岳飛致敬!

  • 6 # 哥哥123

    說冤也冤,說不冤也真的不冤。12道金牌,什麼概念,抗旨。做為在外統兵大將,抗旨不遵,在封建皇權社會下,這是什麼性質?藐視皇威,對皇權的挑釁,甚至可以說是蓄意謀反誅九族的死罪。岳飛就是情商太低太低,給別人一個整死自己最好的藉口和理由。

  • 7 # 23826529481龍巖城市

    其實,沒有那麼冤枉,歷史上的人物冤枉的才是多的去了,岳飛不自量力,歪曲與神話故事,在於明朝抗金需要,同樣南宋抗金,需要塑造一個英雄,北宋被金國佔領了,南宋危在旦夕,首先應當自保,很快南宋滿朝文武官員不是吃醋,渾蛋,所以,執迷不悟一意孤行,才需要連續十二道金牌召回,不能繼續北伐戰爭,非常困難,糧草先行都難以解決,鳳凰衛視報道,所謂岳飛能夠直搗金國黃龍,痴人說夢,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即中央電視臺十套節目歷史講座裡報道,為了休戰議和,南宋與金國簽署一度認為不平等條約,即一年向金國納貢十萬兩白銀,一百萬件絲綢,實力決定的,那麼,想想看,岳飛真的有那麼冤枉嗎?與李鴻章簽署不平等條約,一回事,朝廷決定的,不是個人就能夠決定的,不要命了。

  • 8 # 秦吉漢

    岳飛之死是冤枉的。儘管他曾抗旨,但他的確一心為國,是忠臣一個。

    岳飛為官清廉,忠君報國。岳飛死後家裡連十萬塊都沒冇。但他卻是一個部級領導。

    但是岳飛的確該死。他政治上十分幼稚,不知輕重,不知進退!

    還有岳飛在戰場上不聽調動,不知國為君之國。只想戰場上立功,不知大局從戰應該是轉向和。

    他的死是冤。但他在那個環境下必須死。

  • 9 # 張尚芝力衡命理創始人

    本來天下人管天下事,古人過去的事已矣,不關我事,可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就是歷史的價值!

    古代有人冤,現在就沒人冤嗎?

  • 10 # 今古大觀

    千古奇冤!不冤的話,宋孝宗不會給他平反。

    不冤的話,在趙構有生之年,不會翻案!

    不冤的話,百姓知道他死後,不會為他哭泣。

    不冤的話,秦檜之流的塑像,不會跪在岳飛墓前。

    岳飛太過耿直,張俊曾想和岳飛一同分解韓世忠的軍隊,陷害韓世忠,被岳飛拒絕了。

    秦檜又想陷害韓世忠,又被岳飛保全了。

    儘管金國要求:必殺飛,和議可成也。秦檜也知道殺害岳飛風險更大,秦檜集團最初是想害韓世忠,看岳飛不識抬舉,才轉變矛頭,直指岳飛。

  • 11 # 睇盡炎涼

    岳飛之死是自討的,第一是站錯了隊,若真的將兩個亡國狗迎回來,趙構去哪裡?第二是張狂,從“滿江紅”詞中就看出,如果說“渴飲胡虜血、飢餐匈奴肉”讀來叫人害怕,一個人能喝敵人血、吃敵人肉這和野人無別了。這還在其次,致命的是那句“待重頭,收拾舊河山”在趙構的眼中嶽飛是準備奪取他的天下了,因為,在封建社會,一個臣子問鼎天下這不是想謀反嗎?所以,岳飛不死才怪呢。

  • 12 # 聽雨喜雨

    首先普及一下莫須有的意思,以正視聽。

    在《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裡有“莫須召二三大將來”;《曲淆舊聞》裡有“莫須待介甫參告否”;《鐵圍山叢談》裡有“莫須問他否”;《寶真齋法書贊》裡有“莫須與他明辯”;《分類夷堅志》裡有“莫須謝尚書否”;《思陵錄》裡有“莫須批出”;《後村大全集》裡有“莫須有人”。……從這些宋朝口語中,我們歸納出來“莫須”的語義,原來是“難道不”或“難道沒”的意思。“

    莫須有”三個字,原來是“難道沒有嗎?”

    印證“宋史”原文:“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翻成現代話,明明是“岳飛的罪名,難道沒有嗎?的傲慢語氣。

    ”這種語氣,才正是當時針鋒相對的對話,“莫須有”三個字這樣解釋,才說得通。

    秦檜會自己給自己扣屎尿盆子?只能說有這樣想法的人要麼人云亦云,要麼無知。

    先說一個題外話,為什麼宋打不過金。

    實際上有個深層次的東西金滅北宋,是因為金剛開國 ,歷來第一二代開國君主都需要很厲害,才能打敗壓在自己頭上的大山,才能開國,金能打敗遼,滅遼,自然北宋不是對手。北宋徽宗荒淫無恥,必然滅亡。北宋滅亡後按道理就沒有宋了,宋高宗如果沒有能力,宋就此滅亡。

    宋高宗宋史定論中興之主,自然能力非凡,應在宋太祖、太宗之後,是有勇有謀的,能將一個破產國家重建,與金一二代君主抗衡,不是普通人能望其項背的,宋史是將他與光武帝等作為六大中興之主相提並論。

    下面說說趙構與岳飛的關係。

    智慧正常的皇帝都會殺岳飛,當然晉惠帝司馬衷這樣的白痴皇帝或者秦二世這樣的傀儡皇帝既沒有判斷能力,也殺不了岳飛,也就無所謂了。

    你知道要維持十萬大軍到黃龍數千公里之外,怎麼保障麼。

    淮海戰役,出動60萬解放軍,民工近540萬,而且持續時間很短。如果10萬大軍為主力,,因為是沿路攻殺,需要的保障物資安全的軍隊不會低於20萬,運送軍糧安1:5,也在百萬民工,總出動人員要百萬之眾。即使有百萬之眾,長達數年的戰爭,糧草從哪裡來。同時你知道楚漢戰爭為什麼項羽失敗嗎。項羽從彭城出發,花一年多時間打下滎陽,因戰線從江蘇彭城到河南滎陽不過五百多公里,在古代也是很長的,是兵家大忌。劉邦正面打不過項羽,專門調動部隊,專打項羽的糧道,彭越又作為毛澤東的老師開創發明了游擊戰,進行敵進我退,,敵住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將項羽軍隊累死,拖死,不得已項羽千里回師保護糧道。一年多時間,數十萬大軍的辛苦,一個月之內回到解放前,勞命傷財,從此楚漢改變戰略位置,楚國開始走下坡路。

    河南至黃龍數千公里,難度遠遠大於楚漢戰爭,相信岳飛不會說出這種無知之話,只不過是岳珂代言。

    要不要殺岳飛,要看這個人怎麼樣,是既要學項羽,做一個莽夫,一根筋,只管衝殺,不顧後果。<不能侮辱項羽,項羽不會讓岳飛走的這麼遠>。同時做一個無能的傀儡,整天吃喝玩樂,將軍事交給幾個大將,讓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 ,不加管理,不加約束。讓大將們可以不管宋的實際繼續戰爭,不去根據需要休養生息;不管後果,先打了再說,讓岳飛孤軍被圍殲;不管當時朝廷已經無法駕馭中興這些既又功勞,同時又驕橫跋扈,各自為政,沒有大局觀的大將;不管戰爭結局,被滅掉無所謂。

    還是有大局觀 ,能忍辱負重,能嚴格遵守紀律,時刻以延續宋朝統治為核心,既適當放權,又時刻敲打。宋高宗太相信幾位大將的自律,放權放的太多,容易讓大將居功自傲,難以駕馭,引致淮西兵敗,只能攘外必先安內,教訓深刻。

    我們來說說岳飛為什麼死。

    孝宗即位,為體現皇恩浩大,大赦天下,岳飛得以一起赦免。聖旨說,坐事以殞,也就是說,岳飛抗金有功,跟他被殺是兩回事。岳飛既有功 ,也有過。

    趙構安排孝宗即位,在經過二十年休養生息後初步具備用兵條件,安排孝宗北伐,為提振軍心,知道華人都有同情悲劇人物的愛好,故開始將有功又被殺的人悲劇性人物岳飛拿出來,樹為抗金典型,作為政治符號,以後的北伐也如此,加上岳飛孫子岳珂尋求平反不斷神化,奸臣韓侂冑為打壓國內反對勢力,發動開禧北伐,進一步神話岳飛,岳飛得以封王。

    說趙構認錯,說孝宗為岳飛平反,要麼不懂歷史,要麼就是個白痴,不懂人情世故。孝宗即位,是高宗安排 ,赦免岳飛已經體現皇恩浩大,趙構還會無知到將屎盆子往自己頭上扣?他會自己打自己耳光?他的情商、權術在座諸位絕大部分人是望不到其項背的。

    至於這兩個極端人物是明朝以後統治者的需要,是需要兩個極端人物進行極端宣傳的需要。

    殺岳飛不要糾結於誰,要看應不應該。

    用百家講壇石國鵬的話講,岳飛之死冤不冤,按現代法律是冤的。殺他應不應該,岳飛做的那些事情在任何朝代,夠殺他十好幾回。

    大多俗人不加分析,道聽途說,人云亦云,將岳飛之死歸結為功高蓋主!

    說功高蓋主是大將必死的原因,其實這是一個謬論。有這樣的想法之人因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做過中大單位的領導,只是站在大將的角度,從同情的角度出發,來批判皇帝,因而得出這樣的結論。

    站在皇帝的角度,功高蓋主是淺薄者的認知。國家都是皇帝的,大將有功首先是皇帝的,不存在功高蓋主的說法。

    封建社會君權神授,國家是趙構的。如果不能理解,屬於基本常識不懂,沒有資格談歷史。換句話說,岳飛是趙構皇帝進行統治的一個工具而已,是皇帝給你這個平臺,是皇帝用人得當,是皇帝安排妥當,大將才能得以建功。建功以後皇帝還給予封賞,並不存在功高蓋主就要殺大將的說法。比如阿里巴巴王國,比馬雲有能力的人太多了,那是不是功勞是比他強的員工的,當然不是,所有的功勞首先是馬雲的,其他人只是具體執行者,是按老闆指示做事。

    只有將功勞看成自己一個人的,忽略皇帝的指揮作用,忽略其他配合部門的作用,進而忘乎所以,居功自傲,目中無人,不知自己姓什麼,也不知皇帝姓什麼,驕橫跋扈,羈傲不訓,進而功高欺主,才會招來殺身之禍。

    南宋剛建立二十年是戰,並以戰逼和,吳玠、韓世忠、張俊、岳飛、劉光世等中興大將奮力拼殺,讓新政權站穩腳跟,讓南宋得以休養生息,得以有資本再戰。

    趙構宋史定論中興之主,你想否認,對不起,憑你的淺陋無知的判斷能力,你還不具備資格,等到你的歷史分析水平達到並超過宋史學家再來更改。

    趙構19歲,單身赴金營,要求欽宗,不要管自己,該戰則戰,因為能力出眾,讓人懷疑不是王子。所以石國鵬說,趙構也是一員英武大將,有膽有識。他議和之時正是年富力強之時,熟讀儒家文章,作為亂世中的有為皇帝,無論智商,還是情商,還是見識,都在絕大部分在坐諸位之上,他還不知道求和要被罵?他更知道,生存下來是硬道理,生存下來才可以雪恥,而不是學流氓黑社會,只知道一根筋,不知適時進退。

    趙構二十歲建立南宋,經過二十年拼殺 ,南宋基本站穩腳跟,也很清楚的知道,武將形同軍閥,驕橫跋扈,導致精心準備的唯一一次本可以徹底打敗金軍,揚眉吐氣之戰,因為各將各自為政,反致淮西兵敗;

    透過淮西兵敗,他做出清晰的結論,軍隊需要整頓,大將給的權越多,給的待遇越高,不等於越能團結,越能聽從號令,反而大將們變成驕兵悍將,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都以自己為中心,無法統一指揮。如果繼續無組織無紀律,更進一步的失敗無法避免。就像孫中山數次北伐,均被軍閥不聽命令而失敗。皖南事變因為項英擁兵自重,拒絕執行中央東進命令而接近全軍覆滅。

    盲目戰爭,南宋必亡。漢王劉邦,打敗項羽,傾全國之力攻打匈奴 ,也有白登之圍,走夫人路線,不斷的送出大量金銀財寶給首領老婆求得活命;李世民號稱天可汗,一向喜歡用兵,也有渭水之盟向突厥稱臣;英武的明也有土木堡之變,清有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無不因為輕敵致慘敗,特別是滿清,準備不足,盲目開戰,國家割地賠款以十億兩白銀記。

    孝宗即位,廢除二十年合約,由高宗安排北伐,後韓又再次北伐,均無功而返,一定程度上說明紹興合約的正確性。至於後來又與蒙古滅金或者抗蒙古,都說明,求和只是不得已,只是一小段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努力戰爭。

    下面我們來說說岳飛之死。

    軍權是武將的一生追求,留戀軍權是武將的大忌。南北宋名將只有岳飛被殺,那麼多文臣將軍都沒有被殺,朝廷有朝廷的問題 ,那麼岳飛自身有沒有問題呢。

    岳飛出身貧苦,當經過努力成功上位,位極人臣後,因為三十功名塵與土,因為他出身農家,更在意權利,更在意名譽,因為軍權對武將而言,對功成名就者而言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就不肯輕易放棄軍權。而不像一般人追求金錢及享樂,比如翁同龢,號稱清流,不貪汙不受賄,卻追求名聲,追求權利。追求名超過追求金錢,而且有掩蓋性。

    而南宋因為將軍們驕橫跋扈,羈傲不訓,朝廷需收回軍權。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岳飛卻將軍隊交給張憲,這一岳飛女婿,這一隻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從來不聽朝廷號令的付手,等於告訴朝廷,岳飛不肯交出軍隊,岳飛留戀軍權。

    現在有一種文化現象,評論岳飛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秦檜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趙構卻不能使用宋史;評論岳珂卻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卻不能發生作用。用兩種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因合適的就用,不合適的就摒棄,有人格分裂的症狀。

    趙構作為職業皇帝,權術應用得心應手。如果岳飛真有這樣的本領,趙構自然會讓岳飛建功,他也能實現千古一帝的美名。至於權利運用,他既然能控制其他大將,自然能控制岳飛。只不過將岳飛想象成無所不能,舉世無雙,實在太過可笑。

    世人大都在岳飛事情上喜歡意淫,一,收開封,直搗黃龍;二,岳飛之死。下面扯扯這種再普通不過的蛋。

    南北宋那麼多著名大將,只有岳飛被處死,難道問題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沒有問題,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說,你看,岳飛都說,天日昭昭,他還會有錯嗎。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飛在賭咒,說天地良心,他沒有背叛,沒有造反。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岳飛說我其他罪,但沒有謀反。如果賭咒可以作為證詞,斷案則只要每個嫌疑人賭咒發誓即可,不需要去調查研究。

    也有人說,岳飛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術?全天下只有座右銘之說,是為了讓自己每天可以參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也算第一個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還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時擦背的人看見,平時岳飛也看不到,難道需要打仗時裸露上身,鼓勵將士殺敵;還是知道有一天岳飛會位高權重,朝廷會斷案,提前準備,藉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從小是個岳飛迷,我也相信作為他這個愛國英雄,國之棟樑確實不會造反。

    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啦,難道司法機構就可以憑一個人自己說的一句話天日昭昭,說一句天地良心,我沒有犯罪;說一句,你看,我背上有刺字,精忠報國,就可以斷定沒有罪嗎。難道現代司法也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說沒有犯罪,就可以採信嗎。如果這樣的話,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會無罪釋放。

    我們相信岳飛不謀反,但誰能保證他的手下沒有違規行為呢?

    還有十二道金牌之說更為荒唐,朝廷為什麼連續發十二道金牌。說害怕在開封打敗金軍後就可以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簡直是痴人說夢。朱仙鎮大捷子無虛有,怎麼收開封 ,收了開封,怎麼防守。至於直搗黃龍府更是扯淡,開封離黃龍府相差數千公里,北宋也沒有打到的地方,只一個後勤補給就無法解決。難道可以僱傭美國飛虎隊,用B52扔兩顆原子彈,進行斬首行動;同時請以色列僱傭軍用飛機空降突襲;難道救出昏庸無能,又荒淫無恥的欽宗,趙構就沒有辦法控制局面了。

    實際情況,金剛滅北宋、遼,處於歷史上的強盛時期,難道這樣的金是豆腐,不堪一擊。

    金牌是聖旨,一道金牌不聽,就是違抗軍令,就是要殺頭的。難道說朝廷有先見之明,岳飛會不聽命令,自行其是;還是因為岳家軍一貫不聽命令,預見岳家軍會違抗軍令。還有朝廷是不是無知到,如果逼急了,會逼出兵變。

    岳飛被殺,整個岳家軍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要殺張憲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為有人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除了張憲岳雲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證。至於說作偽證,是不是不符合大眾口味的,不利於岳飛的就可以武斷的說是偽證;誰能來證明是偽證;如果是偽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都是偽君子?岳飛看人不準,岳飛用的都是垃圾?

    至於物證,即張憲同岳雲等的書信往來,如果張憲確實假借岳飛之名起兵,張憲還會保留證據給朝廷查,除非他是個白痴。在地下黨的接頭中,大家經常可以看到,我黨幹部拿到紙條後將內容看一下,然後直接用火燒掉,這已成慣例,難道張憲岳雲就不懂?

    難道物證毀了,口供定罪就是子無虛有。無知者看看現代法律,物證銷燬,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嗎。

    至於岳飛有沒有參與,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飛沒有參與,但一貫驕橫跋扈的張憲,只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又號稱岳飛的女婿,在岳飛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謀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當時的條件下如何判斷是岳飛的意思還是張憲的意思就無從下手了,而恰恰讓張憲留在部隊就成了岳飛被冤死的根源了。張憲自作聰明,擅自行動,對岳飛之死負有不可推銷的責任,按宋法律,他死有餘辜,他讓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

    岳飛之死與張憲有很大關係。

    趙構收兵後處死岳飛,是岳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中興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後,岳飛將張憲岳雲留下執掌軍權,皇帝要收權,自己要主動將自己的親信調離軍隊,否則還是自己的人掌握軍隊,等於告訴皇帝留戀軍權,何況是將軍權交給向來不聽朝廷的張憲,是張憲驕兵悍將害了岳飛。

    岳飛沒有經岳飛孫子岳珂加工過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這一南宋有名的大貪官,出於為岳飛平反記,所寫資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飛個人傳記作者岳珂,岳飛孫子的宋史記載,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時,發現只要搜岳珂,直接彈出岳珂人渣的字樣,可見岳珂實在有辱岳飛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傳:”會珂守當塗,制置茶鹽,自詭興利,橫斂百出,商旅不行,國計反詘於初。又置貪刻吏,開告訐之門,以罔民而沒其財,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載“。

    徐鹿卿簡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試進士,累官吏部侍郎,提舉鴻禧觀致仕。及卒,諡清正。

    2、宋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四袁甫傳:”岳珂以知兵財召,甫奏珂總餉二十年,焚林竭澤,珂竟從外補”。

    袁甫簡介:少承家學,又從學於楊簡。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狀元),甫所至興利除害;在朝靡切權貴,抗論不阿。卒,諡正肅。

    3、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一杜杲傳:調江山丞,兩浙轉運使朱在闢監崇明鎮,崇明改隸淮東總領,與總領岳珂議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書一卷,曰:"舉狀也。"杲曰:"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強者杜杲。"珂竟以負蘆錢劾,朝廷察蘆無虧,三劾皆寢“。

    作為岳珂下屬的杜杲,無法滿足上司時任淮東總領(財賦)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貪慾。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徵收的“蘆”課不足為由,誣陷杜杲。

    杜杲簡介:南宋戰功顯 赫的抗金抗元愛國將領,有文才。 蔭補入仕。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軍攻打滁州(今安徽滁縣)等地,杜杲時任江淮置司幕僚,率軍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軍大舉南侵,杜杲應詔為官,。。。在真州大敗元軍。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歲。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

    4、清代史學名家全祖望對其評價:岳珂、楊紹雲、鄭定、蔡廙之在四總,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內實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預此列也,。。。然則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無有愧於乃祖乎。

    儒家是一個講私德的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個大貪官,他治國治出個魚肉鄉里,他是一個信用破產的人,是一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人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要唱高調,假道義,真虛偽。

  • 13 # 順其自然65491946

    驚天動地岳飛冤!但他是皇帝殺的。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皇帝殺人是很隨便的。但會有報應。所以南宋滅國也就自然而然了。說實話,秦檜背了黑鍋,被罵了幾千年,還真有點冤!

  • 14 # 海洋47522

    說一個大元帥被人害死不冤的人同禽獸可比,相差千年,他遇上華盛頓了嗎?遇上馬克思了嗎?間諜應該這樣說才有理由

  • 15 # 淵源166339088

    有一定錯?1岳飛的戰績擁有軍隊有點誇大了。南宋其它4個將領擁有兵力權力比他多。岳飛是打過幾次勝仗。但要收復領土。直搗黃龍?不可能。因為金國軍事經濟都強於南宋。2岳飛性格不合群。曾有過在趙構面前得不到軍隊,要歸隱。和朝中大臣處不好。3最大錯是多次要趙構立太子。觸了宋高宗的痛處。

  • 16 # 絕對9經典

    有好多歷史,你去翻案啊,在網上吠有什麼用,既然是冤的,你又那麼肯定就去找國家歷史檔案館,找中央改啊,別在網上矇騙,忽悠別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天冬至,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一樣麼,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