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人田園
-
2 # 稻麥巴巴
造成麥苗發黃、根部發的少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我無法做出具體的判斷。所以說: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
既然你已經提問,那我就要好好的進行講解一下,首先我講一下造成小麥發黃、根部發少的原因有哪些吧。
一、可能由於連續的陰雨天氣造成田間溼度過大造成漚根。
二、小麥土傳病害也會造成此現象,關於土傳病的防治,就要看小麥發生了哪些病害,還是拿根腐病來說吧,前期最主要的就是拌種的防治。發病初期使用惡黴靈,多菌靈進行根部灌根防治。
關於根腐病的防治,我們來分析一下發生根腐病害的原因:1、氣候的影響。如澇災、旱災、凍害等。土壤過幹、溼會造成幼苗植株衰弱從而引起根腐病的危害。
2、田地整理不當。比如播種過深、過淺、田間雜草多、種子的品種質量差等均能引發小麥根腐病。
3、連年重茬的耕作方式過於單一、播種前不重視小麥的拌種,也會導致土壤中產生病菌。這個原因一般比較多常見。
4、麥種的抗病性差。5、基肥不足。麥苗缺肥,生長衰弱,也會造成發病。6、地下蟲害過多,地下害蟲過多,造成根部損傷,也會造成根腐病的侵害。
發生根腐病的危害後,我們應該及時的防治:播種前,土地深耕,基肥施足並且根據當地情況輪作倒茬種植,不要連坐。麥種應要選用抗病性好的麥種。麥種要用殺菌類的藥劑拌種。
要加強田間管理,基肥施足,發病的田地應適當的補充速效肥來增加小麥的抗病性,促進生長以及減少損失。另外還要做好防旱、凍、地下害蟲。
小麥的根腐病易防難治,一旦發現,可選用惡黴靈等相關的藥劑進行施藥防治。在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隨意增加劑量、重噴漏噴,另外要注意天氣。
全蝕病也會造成麥苗發黃。全蝕病的防治
1、全蝕病病菌在3℃℃~33℃℃範圍內都能生長,20℃~25℃最佳。所以說冬小麥適期晚播種是防治全蝕病的方法之一。
2、藥劑的防治,播種前種子播種選用適樂時、多菌靈等相關藥劑進行半種。出苗20天及返青初期選用甲託或多菌靈再各防治一次,對全蝕病能很好的預防和控制,從而減輕全蝕病的危害。
3、要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肥,保持氮、磷、鉀的平衡,這樣可以明顯的控制病情,從而增加產量。以上建議僅供參考,當地具體情況還需要具體分析。
三、除草劑殘留也會造成麥苗發黃的現象。
1、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及時的噴施碧護或其他同類藥劑進行解毒。至於劑量的使用請結合實際情況並參考藥劑的使用說明,可適當的加大劑量。
2、追施尿素促進小麥的生長。一畝地可施肥10斤左右,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可靈活調整。
四、整地質量太差:土地耕翻過淺,秸稈還田後秸稈量大,整地翻土不均勻致使小麥紮根在疏鬆未腐化的秸稈中,再加上秸稈腐化造成與麥苗爭肥現象也會造成小麥發黃。
建議對麥田進行鎮壓或進行澆水,來踏實土壤促進小麥生長,後續可適當補肥。
五、基肥施肥不足:施肥不足也會造成此現象。
六、播種量過多、早:播種量過多。早會出現麥苗生長過旺,造成土壤養分跟不上導致發育不良而發黃。當然前期生長過旺也會出現倒伏現象。
七、麥田雨水過多,土壤通透性不好:這樣會影響根系的生長髮育,造成麥苗瘦小、發黃的現象。要及時開溝排水、中耕鬆土通氣。促進根部發育。
八、冷凍害:對於這種現象導致小麥發黃不必過於擔心,在小麥返青後能自己轉綠。
九、地下蟲害:可使用辛硫磷、毒死蜱拌土施撒,也可以澆灌防治。
10、乾旱造成麥苗發黃,及時澆水。
-
3 # 一隻小烏龜電影院
一、小麥病害1.小麥鏽病小麥感病後,初期葉片或莖稈上出現褪綠的斑點,然後長出鮮黃色、紅褐色或赤褐色的粉皰狀夏孢子堆,表皮破裂,散出鐵鏽狀粉末。藥劑防治(1)藥劑拌種:用20%粉鏽寧乳劑50毫升,兌水2~3公斤,拌麥種50公斤。(2)春季葉面噴霧:當春季外來菌源使田間鏽病普遍率達到1%或當地越冬菌源形成發病中心時,應立即防治。每畝可用20%粉鏽寧乳劑80毫升,或15%羥鏽寧可溼粉劑50克,兌水60~80公斤噴施。2.小麥白粉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莖稈,發病嚴重時麥穗也可受害。發病初期葉片表面出現白色粉狀小黴點,後逐漸擴大成圓形或長橢圓形的白色黴斑,嚴重時許多黴斑相互聯合形成一個較大的黴斑,甚至可覆蓋大部或全部葉片。黴斑顏色由白色逐漸變成灰色,最後呈灰褐色,病斑上面散生許多黑色小粒,即病菌的閉囊殼。一般情況下,葉片正面症狀最為明顯。黴斑下的寄主組織初期無明顯症狀,後期可褪綠、枯黃甚至枯死。葉片受害後容易早枯,莖和葉鞘發病可導致植株倒伏。藥劑防治(1)藥劑拌種,用20%粉鏽寧乳劑,方法同小麥鏽病防治。(2)當小麥病葉率達到10%時,應立即噴藥防治。用藥方法與防治小麥鏽病相同。3. 小麥赤黴病小麥從苗期至抽穗後都可受害,引起苗腐、基腐、稈腐和穗腐,以穗腐為害最重。 (1)苗腐:先是芽變褐色,然後根冠隨之腐爛,病苗黃瘦甚至枯死。溼度大時,枯死苗上產生粉紅色的黴。 (2)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期均可發生。初期莖基部變褐壞死,後腐爛導致全株枯死。病苗被拔起時,往往自莖基腐爛處折斷,斷口處略帶粘性,病部可形成粉紅色黴層。 (3)稈腐:多發生於穗下第一、二節,發病初期葉鞘上出現淡褐色斑點,後擴充套件為淡褐色至紅褐色的不規則形病斑,並向內部及節部蔓延。嚴重時病部以上枯黃,甚至不能抽穗。 (4)穗腐:初在小穗和穎殼上產生淡褐色水漬狀病斑,逐漸擴大至整個小穗,發病小穗隨即枯黃。溼度大時,穎殼合縫處產生粉紅色黴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一個穗上一般只有一個或幾個小穗發病,嚴重的整穗發病。如果病斑擴充套件至穗軸,被害部以上枯死,形成枯白穗,發病後期,病穗上產生紫黑色小顆粒,即病菌的子囊殼。藥劑防治(1)石灰水浸種:用生石灰0.5公斤加水50公斤,濾去殘渣,浸麥種30公斤,水面高出種子10~15釐米,氣溫20℃時浸3天,氣溫25℃時浸2天,30℃時浸1天,浸後直接攤開晾乾,然後播種。(2)噴藥防治:藥劑防治的關鍵時期是小麥開花到灌漿期。抽穗後揚花率達10%時噴第一次藥,隔5~7天再防治一次。一般每畝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或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克,兌水60公斤噴霧,效果較好。4. 小麥紋枯病小麥各生育期均可受害,主要發生在葉鞘和莖稈上。小麥播種後,芽鞘變褐,嚴重時枯死,不能出土。秋苗期,基部第一葉的葉鞘上出現淡褐色小斑點,後病斑擴大,中部灰色,邊緣褐色,葉片發黃,發病重的麥苗死亡。小麥拔節後基部葉鞘上出現水漬狀病斑,後發展成中部灰色、邊緣淺褐色的雲紋狀病斑,病斑擴大後互相融合形成雲紋狀的“花稈”。病部的葉鞘和莖稈之間,有時可見到一些白色菌絲狀物。在葉鞘上形成大量蘿蔔籽狀的菌核,嚴重時莖內也可產生菌核,菌核褐色,表面粗糙,成熟後易剝落。發病後病株易倒伏,嚴重時可導致枯株白穗。藥劑防治(1)藥劑拌種:用20%粉鏽寧乳油,按種子重量的0.2%進行拌種。粉鏽寧容易產生藥害,影響發芽率,使用時應嚴格按規定藥量用藥,播種時土壤持水量應掌握在70%以上,否則易產生藥害。(2)藥劑噴霧:在小麥拔節期每畝用5%井崗黴素水劑150克,或20%粉鏽寧乳油每畝50~75克,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克,兌水75~100公斤噴霧。噴藥時應儘量將藥液噴到小麥的莖基部,以提高防治效果。5.小麥全蝕病小麥全蝕病是一種根腐和基腐性病害。整個生育期均可受害,但以幼苗期和苗高4~5寸時被害最為嚴重。 幼苗受害後,麥株矮化,分櫱減少,葉色變淺,基部葉片發黃,類似乾旱缺肥狀;拔出可見根部變成灰黑色,嚴重時根部變成黑色,小麥全株成片枯死。 在小麥返青拔節期,病株返青遲緩,生長矮小稀疏,根部變黑加重,葉片自下向上逐漸發黃,植株不同程度的矮化,重病株初生根和次生根全部變黑。 到灌漿成熟期,病株根部變黑越來越重,在潮溼條件下,根部變色部分可向上延伸到莖基部,形成“黑腳”症狀。但莖基部變黑向上延伸的部位一般只限在基部1~2個莖節。由於根系腐爛和莖基被害,最後造成植株早枯,形成“白穗”,特別是在乾熱缺水條件下,表現更為明顯。藥劑防治(1)藥劑拌種:用20%粉鏽寧乳油,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注意粉鏽寧易產生藥害,拌種時應嚴格控制用藥量。(2)藥劑噴霧:於小麥出苗後30天左右,每畝用20%粉鏽寧乳油150~200克,兌水50~60公斤噴施,翌年小麥返青期再噴一次,可有效地防治全蝕病,也可兼治鏽病和白粉病。6.小麥根腐病小麥從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發病,芽鞘和根部變褐壞死,嚴重時,幼芽未出土即腐爛死亡。小麥返青拔節後,病株根系和莖基部變褐腐爛,莖基部葉鞘及莖稈上出現褐色橢圓形或梭形病斑。葉片上的病斑,初為黑褐色,梭形,後逐漸擴大為橢圓形至不規則形。中央灰白色或淡褐色,嚴重時葉片枯死。穗部受害,穎殼上產生褐色病斑。如果種子發病,胚部變黑,發芽率降低,形成黑胚粒。天氣潮溼時,發病部位產生黑色黴狀物。 藥劑防治(1)種子外理。用20%粉鏽寧乳油或40%拌種雙可溼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拌種時注意用藥量,以免產生藥害,降低出苗率。(2)抽穗後用20%粉鏽寧乳油8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同時也對小麥鏽病、白粉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7.小麥叢矮病主要症狀是上部葉片有黃綠相間條紋,植株矮化,分櫱增多,叢生。 小麥播種後20天即顯症狀,發病初期心葉上有黃白相間的虛線狀條紋,以後發展為不均勻的黃綠條紋,分櫱增多,葉片細小,植株矮化,病苗多數在冬前或越冬過程中死亡,發病輕的返青後分櫱繼續增多,致使分櫱密集,葉片纖細,心葉上仍有黃綠相間條紋,植株嚴重矮化,不能抽穗,甚至提早枯死。 返青至拔節期顯症或感病的植株,分櫱稍多,葉色較濃綠,心葉有條紋,莖稈稍粗壯,植株較矮化,多數能抽穗,但穗小,粒少,籽粒秕瘦。藥劑防治(1)藥劑拌種: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克,加水3~4公斤,拌麥種50公斤,堆悶3~5小時,再播種。(2)藥劑噴霧:防治重點一是秋苗期,二是返青期。噴藥時注意田邊雜草及靠近路邊、溝旁、村邊的麥田。常用藥劑有: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撲蝨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液噴施。8.小麥黃矮病小麥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主要症狀是植株矮化,葉片發黃。 苗期發病,葉片從葉尖開始變黃,分櫱減少,根系淺,易拔起,植株明顯矮化,容易受凍而不能越冬,發病較輕能越冬的病株,於翌年返青拔節後繼續發病,植株嚴重矮化,不能抽穗或穗小,粒少,千粒重降低。 拔節孕穗期感病的,植株稍矮化,新葉從葉尖開始變黃,逐漸向葉基蔓延,黃色部分佔全葉的1/3~1/2,後期逐漸枯死,剩餘部分仍為綠色;病株根系發育不良,雖能抽穗,但籽粒瘦癟。 穗期感病的,僅旗葉發黃,植株矮化不明顯,能抽穗,但空秕率高,千粒重降低,影響產量。藥劑防治(1)藥劑拌種:用20%粉鏽寧乳油0.15公斤,拌麥種100公斤;或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0.25公斤,加水5公斤,拌種125公斤,堆悶6小時。(2)藥劑噴霧:於小麥孕穗前後,用7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噴霧,隔10~15天噴一次,共2~3次。9. 小麥穎枯病主要發生於穗部,也可為害葉片、葉鞘和莖稈。穗部發病,先在穗的頂端或上部小穗上發生,穎殼上初形成深褐色斑點,後變為枯白色,並逐漸擴充套件到整個穎殼,病斑上面著生黑色小點(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葉片病斑初為淡褐色長橢圓形,後擴大成不規則形,邊緣有淡黃色暈圈,中央灰白色,並密生小黑點,旗葉被害捲曲枯死。葉鞘發病變黃,上面密生小黑點,使葉片早枯。莖稈發病,病斑呈褐色,病部也有小黑點著生。藥劑防治在小麥抽穗期,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二、小麥害蟲1、麥 蚜 以成蟲、若蟲群集於植株的葉片、莖稈和穗部刺吸組織汁液,產生黃白色斑點,影響植株正常生長,為害嚴重的導致小麥葉片變黃,分櫱減少,籽粒少,千粒重降低,甚至全株枯死。藥劑防治(1)種子處理:小麥病毒病流行區,秋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一般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克,加水3~4公斤,拌麥種50公斤,堆悶3~5小時,即可播種。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每畝1.5公斤蓋種,既能防治蚜蟲,也能兼治地下害蟲。(2)藥劑噴霧:重點防治穗期麥蚜。小麥揚花末至灌漿初期,當百穗蚜量500頭,蚜株率70%時應立即防治。一般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每畝10~15克,兌水50~60公斤噴施。2、麥蜘蛛 以成蟲、若蟲刺吸寄主葉片和葉鞘的組織汁液,被害葉片出現許多黃白色斑點。發生嚴重時,小麥葉片變黃枯萎,植株矮小,影響抽穗結實,甚至整株枯死。秋苗嚴重被害後,抗寒力顯著降低。藥劑防治11月中旬前後,當825px單壠有蟲130頭;春季3月中旬至4月下旬,825px單壠有蟲200頭以上時應及時防治。常用的藥劑有: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每畝噴藥液75公斤,也可噴施波美0.5度石硫合劑進行防治。3、小麥吸漿蟲 以幼蟲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汁液,造成秕粒,嚴重時導致絕產,是毀滅性害蟲。藥劑防治(1)播前土壤處理: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00亳升,兌水5公斤,拌細土20公斤,撒於地表並翻入土層中,效果較好。(2)小麥孕穗期防治:這是防治該蟲的關鍵時期。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兌水5公斤,拌細土20公斤,均勻撒施。(3)小麥抽穗開花期防治成蟲:用40%氧化樂果乳油或8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80%敵敵畏乳油每畝100毫升,拌成20公斤毒土撒施,也能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4、麥葉蜂以幼蟲咬食葉片,使葉片成缺刻狀或橫截斷,為害嚴重的僅留葉脈甚至整株被吃成光桿,影響抽穗結實。藥劑防治。於幼蟲3齡前用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每畝用藥液75公斤噴霧防治。三、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歷 1.播種至秋苗期 主要防治蠐螬、小麥紋枯病、全蝕病、叢矮病、黃矮病等。防治措施(1)及時翻耕滅茬。麥收後應及時翻耕,剷除田邊地頭雜草及自生麥苗,以減少菌源及蟲源基數。(2)選用抗病良種。小麥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透過選用抗、耐病品種,可有效地控制小麥鏽病等病害的發生。在品種佈局上,要合理搭配,避免品種單一化。(3)選用無病種子。不在病區留種,並對檢疫性病蟲害搞好檢疫工作,防止向非疫區擴散蔓延。(4)合理輪作。小麥全蝕病、根腐病、紋枯病等發生嚴重的地方應實行輪作換茬;全蝕病重發生區應在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的基礎上,穩定小麥~玉米一年兩熟制,促進病害自然衰退。(5)播前種子處理。防治地下害蟲,可用50%辛硫磷乳油按種子量的0.2%拌種;用20%粉鏽寧乳油或10%羥鏽寧可溼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15~0.2%拌種,可有效地預防白粉病、鏽病,併兼治其他病害。在小麥叢矮病、黃矮病及苗期傳毒蚜蟲、葉蟬、灰飛蝨發生嚴重的地區,可用75%甲拌磷乳油150毫升兌水5公斤,拌麥種50公斤防治,若與殺菌劑混合使用,可一次用藥兼治多種病蟲害。(6)蚜蟲及灰飛蝨在秋苗期發生嚴重的地塊,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 2.返青至抽穗期 主要防治麥田雜草、金針蟲、小麥吸漿蟲、根腐病、麥蜘蛛、紋枯病等。防治措施(1)小麥秋苗期或返青期用75%巨星乾燥懸浮劑,每畝1克,兌水噴霧防除雜草。(2)用20%粉鏽寧乳油每畝80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防治白粉病、鏽病。(3)用5%井崗黴素水劑,每畝150~200克,兌水75~100公斤,均勻噴於小麥莖基部,防治紋枯病。(4)小麥孕穗期,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150毫升,兌水5公斤,拌細土20公斤,均勻撒施,防治小麥吸漿蟲。(4)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麥蜘蛛,併兼治麥葉蜂。(5)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適時澆水,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3.穗期 主要防治白粉病、鏽病、蚜蟲、棉鈴蟲等。防治措施(1)防治指標:百穗蚜量500頭,白粉病病葉率10%、鏽病普遍率5%,小麥吸漿蟲導致麥粒被害率10%,每平方米有棉鈴蟲卵2粒、幼蟲8頭時,應立即防治。(2)防治麥蚜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每畝10~15克,兌水50~60公斤噴霧。防治白粉病、鏽病、紋枯病,可用20%粉鏽寧乳油8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霧。 小麥的同一生育時期,往往有多種病、蟲混合發生,在防治時,注意分清防治重點,在重點防治主要病蟲時,兼治其他病蟲害,幾種藥劑混合使用,達到一次用藥兼治多種病蟲的目的。
-
4 # 天潤土元帥
小麥在返青前後期間,經常會發現有些小麥發生葉片發黃現象,如果對這種現象不管不問,有可能導致小麥乾枯死亡。那麼小麥發黃應如何防治呢?下面,根據不同情況介紹不同的辦法。
在膠東地區,因所處特殊的溫度、地理環境,小麥發黃是一個普遍現象,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病害造成了小麥發黃。由於前期處置不當,小麥受病原體感染,易得紋枯病、根腐病等,小麥得了這些病害,葉子先黃後幹,最後蔓延到整身死亡。發現這種情況,防治辦法其實很簡單,只要用300倍戊唑醇或者甲霜惡黴靈對葉面進行噴灑,噴灑時要選擇天氣好、無風無雨的上午九點以後,在噴灑農藥的同時,還要噴灑氨基酸葉面肥,保證小麥植株健壯。
二是倒春寒的凍害造成了小麥發黃。倒春寒對小麥的影響相當大,其中最容易造成小麥受到凍害。防治措施是儘快噴施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快速增加小麥的營養成分,增強小麥抵禦嚴寒的能力,隨著氣溫回升,小麥發黃的症狀會慢慢轉變,小麥生長趨於正常。膠東地區今年大有可能出現倒春寒,所以需要提前做好防治準備。
三是天氣乾旱造成了小麥發黃。麥田裡缺水,小麥對水分的需求供不上,葉片先黃後乾枯,直至死亡。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澆返青水,並注意適當追施氮肥,為什麼說要適當追肥?因為要看基肥多少,基肥多了可以少追或者不追肥,基肥小了可以多追肥,但每畝尿素不宜超過30公斤。一般在小麥“起身”後,會慢慢變好,不影響小麥產量。
-
5 # 記錄家鄉分享生活美食
說到小麥控旺的問題,有不少朋友會問了,小麥到底要不要控旺?如果需要控旺的話,在哪個時間比較好?用什麼藥劑呢?這幾個問題,相信問到了不少人的內心想法,下面,小幫手就給大家說說小麥控旺的那些事兒。
種植小麥,並不是所有的地塊,都需要進行控旺,如果你家的小麥生長正常,為什麼還要費人力、物力呢?只有那些旺長的地塊(用肉眼能明顯看的出,自家的小麥比鄰居家高出了一大截,另外還可以從葉片的長度和寬度來分辨),才能進行控旺,這樣達到其目的。
小麥控旺,也是有時間要求的,如果時間掌握不好,打了控旺藥,導致小麥生長受挫,影響最終的產量,就得不償失了,本來的意思是為了小麥高產,結果好心辦壞事,你說虧不虧,一般情況下,小麥控旺是在年前就進行了,那時候小麥地分櫱多、葉片偏長、偏寬等,就可以使用控旺藥了,不過,沒使用的也沒事,年後小麥返青期時,也可以,在返青期時,如果發現小麥旺長了,這時候打控旺藥也可以,但是,一定要記著,小麥到了拔節期後,就不要打控旺藥了。
另外在說說小麥控旺藥劑的事,目前市面上賣的控旺藥有很多,不過常用的有2種,它們是矮壯素、多效唑,價格也不貴,不過使用,一些注意事項,還是要跟大家說說。
1、注意使用時期,上面已經說了,小麥返青期時還可以使用,一旦拔節後,就不要再用了。
2、注意用量,千萬不要多噴,如果過量的話,導致小麥不長,就要悲劇了。
3、使用控旺藥劑後,在播種下茬作物時,一定要深耕土壤,避免殘留對後茬作物產生抑制作用。
-
6 # 農作物農技110
1、秸稈還田不徹底
近幾年秸稈還田粉碎不徹底;同時秸稈全量還田,秸稈沒有徹底拋撒粉碎,另外土壤沒有進行深耕造墒;由於現在水稻、玉米長勢厚實,秸稈量大,粉碎不精細,深耕層不足20cm,同時土壤與秸稈相互交錯蓬搭導致小麥根部通氣受冷風影響,使田間小麥出苗後根系紮在疏鬆秸稈上,很難下扎土壤中,不能很好的吸收土壤中的肥力養分,造成麥苗發黃,因此提倡深耕深翻造墒,每隔2-3年需要深耕,深度25cm,左右!目前會出現田間發黃成片發生不均勻
解決方法:這樣的田塊應及時鎮壓;鎮壓可以緩解發黃,使小麥根系與土壤充分接觸,另外根據墒情和苗情進行澆水施肥,每畝一般增施8斤左右尿素;由於秸稈腐熟時需要消耗大量的氮肥,有條件的可以補噴促根壯苗藥劑。
2、漬害、肥害導致發黃
我們常說小麥收不收,主要看三溝,那麼對於小麥三溝是否暢通取決小麥收成問題,從昨天田間檢視很多農友田間三溝堵塞嚴重,導致麥苗根系生長不良,影響養分的吸收和運輸,在田間表現為低窪處苗少、黃葉多,點片的分佈!現在農民朋友施肥喜歡一炮轟施肥發;由於一次性施肥過多,或者土壤水分不足,施肥后土壤區域性肥料濃度過高,引起燒根發黃、嚴重區域性死苗症狀!注意疏通三溝、排水無憂,對後期小麥通透性減少病害發生!
解決方法:一排水、二補營養(葉面可以使用生物刺激素或者氨基酸葉面肥噴施,另外可以使用70%丙森鋅100克或者80%代森錳鋅+8斤尿素撒施)
3、除草劑藥害發黃
對於目前我們使用的幾大類除草劑基本對於小麥都有藥物反應,那麼只有在我們使用不當、混配不當(殺蟲、殺菌、除草混配不當)、超劑量使用和使用後遇到極端天氣時候會導致小麥發黃。另外施藥後田間積水嚴重會加重小麥發黃,嚴重田塊可導致小麥整株死苗。同時炔草酯對揚麥、寧麥系列較為敏感也導致麥苗發黃、異丙隆使用後不能有積水,除草劑使用不當一旦產生除草劑藥害,應提前發現提前解決;若發現太遲將無法挽救!
針對性合理選擇除草劑,避免重複施藥;合理復配除草劑使用!避免超劑量使用,同時注意除草劑對品種的敏感問題。若發現除草劑噴施6-8小時內下雨、急劇降溫;請及時觀察麥苗心葉發黃情況!
解決方法:使用植物強壯劑穗滿多16克+生物刺激素50ml葉面噴施,嚴重田塊7-10天再噴一次!
4、肥力不足導致葉片發黃
肥力不足導致小麥葉片發黃的原因;使用肥料的配方比例不合理、尤其氮肥不足時,麥小黃化瘦小,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同時缺失肥導致的麥苗不像凍害發黃來的快,整塊田發黃不均勻;發黃成片發生且發生程度不均勻。另外如果只注重大量元素沒有注重微量元素補充也會導致小麥發黃!,由於今年苗情看一塊田中出現苗齡差異大的我們要注意補施“偏心肥”促弱轉壯!
解決方法:田間溼度大有利於吸收,每畝補施尿素8-10斤+100克70%丙森鋅100克或者80%代森錳鋅
5、小麥病害導致發黃
由於下麥播種基本偏遲導致田間整體苗情不好,導致小麥抗逆能力減弱,同時近期的持續陰雨,導致小麥長期處在溼漉的土壤中,病菌得到大量繁殖!有利於小麥根腐病、紋枯病的發生,經過田間實地檢視,紋枯病、根腐病、全蝕病已經發生!
紋枯病:主要危害莖杆、根腐病危害基部以下部位,都是阻礙養分和水分的運輸造成小麥葉片發黃,隨後逐漸向上發展!
根腐病:根腐病整個生育期都會發生,主要危害小麥根部,根部受害出現黑色褐色,植株的莖基部出現黑褐色的條斑,那麼整體表現我們看著小麥是站立的會表現營養輸送中斷,提前發黃到枯死!
全蝕病:侵染以後的小麥根部出現黑褐色的菌絲層,類似黑膏藥一樣。那麼發病以後小麥的苗期和灌漿乳熟期均可表現出來,最近幾年尤其在旱旱輪作區的小麥發生面積逐漸擴大,這個病害也被稱為小麥癌症,毀滅性比較強。
解決方法:對於小麥紋枯病的藥劑很多,可以選擇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復配優質的葉面肥,促進秸稈柔韌度,有利減緩小麥倒伏問題;(甲氧基丙烯酸酯復配戊唑醇+高濃度葉面鉀肥噴施),根腐病、全蝕病沒有什麼特效藥劑,可以選擇苯甲丙環唑之類三唑類的藥劑緩解一下。
6、播量多,基本苗過大,麥苗旺長
雖然今年整體播種進度比較慢,但是有很多旱旱輪作的小麥播種期偏早、播量過大,有些農民朋友播種50斤以上,同時這段時間雨水的滋潤,整體出苗率很高,現在這一段時間溫度升高,小麥徒長造成旺苗發黃;同時“苗擠苗”造成麥苗發黃;小麥整體播種密度過大,造成小麥群體過大,影響到小麥光合作用,養分供應不足,導致葉片發黃。
解決方法:可採用多效唑、麥立發(縮短節間增加韌度)化控的措施抑制生長避免後期倒伏,同時,對於稠密“苗擠苗黃苗勝似草荒苗”的區域性,進行人工疏苗、鎮壓等方式控旺苗!
7、急劇降溫凍害
1、小麥凍害對於品種選擇尤其重要,從田間表現揚麥、寧麥系列及其容易受凍;
2、今年整體氣候特殊,正值小麥出苗生長時期溫度驟降,突遇寒流未能適應氣候突變;造成部分地區冬小麥出現葉片黃化、根系弱小、凍害乾枯等現象;
3、這次凍害凍造成絕大多數冬小麥葉片不可逆轉的損傷,給下步小麥恢復正常生長、盤根增櫱、培育壯苗來不小隱患!
解決方法:
1、如果出現受凍田塊,僅有葉片凍枯且部分葉尖泛紫綠色,沒有死櫱、死根現象;這樣的田塊不需要任何處理;開春溫度回升後每畝追施8-10斤氮肥返青肥。
2、如果出現凍害較嚴重田塊;尤其是小麥葉片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損傷,葉片失去吸收功能,此時切記不要使用任何除草劑,防治進一步加重小麥黃化死苗;待氣溫回升平均溫度5℃以上,儘快噴施植物源強壯劑加快葉片恢復、增強抗凍能力、確保及時恢復生長!
-
7 # VeV拌飯醬
造成麥苗發黃、根部發的少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我無法做出具體的判斷,所以說: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
首先,讓我談談小麥黃色、根部變黃的原因。
由於持續的陰雨天氣,由於場內溼度過大,可能會導致根部。
二、小麥土傳疾病也會引起這種現象,關於土傳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有必要研究小麥中發生的疾病或生根腐病,早期最重要的是預防和控制拌種,在疾病的早期階段,使用多菌靈和多菌靈進行根系灌溉和防治。
關於根腐病的防治,讓我們分析根腐病的原因:
1、氣候影響。如救災、乾旱、凍害,土壤過度乾燥、溼潤將導致幼苗植物減弱並導致根腐病損害。
2、播種太深、太淺、田雜草、質量差的種子會導致小麥根腐病。
3、年的重耕方法過於單一、苗在播種前不注意小麥,也會導致土壤中的病原體,這個原因通常比較常見。
4、小麥抗病能力差。
5、基肥不足,小麥幼苗缺乏肥料,生長和無力,也可引起疾病。
6、地上有太多的害蟲,地下害蟲太多,造成根系破壞和根腐病。
發生根腐病後,要及時防治:種植前,土地深耕,施肥,根據當地條件種植,小麥品種應使用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小麥品種,小麥種子應與殺菌劑混合。
加強田間管理,充分利用基肥,病田應輔以速效肥,增加小麥抗病力,促進生長,減少損失,另外,要做好乾旱預防、凍結地下害蟲。
小麥的根腐病易於防治,一旦發現,它可以用相關的藥劑如多菌靈治療,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增加劑量重新噴灑,並注意天氣。
全面侵蝕也會導致小麥幼苗變黃,預防和治療全面侵蝕
1、總病原體可在3°C~33°C,20°C~25°C範圍內生長,因此,冬小麥晚播是預防和治療全病的方法之一。
2、藥物控制,種子播種前播種,使用多種相關藥劑如多菌靈,在出苗20天和恢復早期階段,使用甲an或多菌靈可以一次性預防和控制,可以預防和控制全面侵蝕疾病,從而減少全面侵蝕的危害。
3、應合理施肥,應加入有機肥和磷肥,以維持氮的平衡量、磷、鉀,從而可明顯控制病害,提高產量,以上建議僅供參考,當地需要進行具體分析。
鏽病:可以噴灑井岡黴素或其他類似的藥劑來控制紋枯病,我將在不久的將來分別解釋紋枯病.
三、除草劑殘留物也會導致小麥幼苗變黃。
1、一旦出現上述情況,請立即噴灑Bi Bi或其他類似的藥劑進行解毒,關於劑量的使用,請參考實際情況並參考藥物的使用說明,並且可以適當增加劑量。
2、追施尿素促進小麥生長,一畝土地可以施肥約10磅,具體情況可以靈活調整。
四、整地的質量太差:耕地翻耕翻耕,秸稈還田後秸稈量大,土壤不均勻汙染導致小麥根系鬆散,未破壞的稻草和秸稈的腐敗會引起與小麥幼苗的競爭,導致小麥變黃。
建議抑制或澆灌麥田以穩定土壤並促進小麥的生長。
五、基肥不充分施肥:這種現象也可能是施肥不足造成的。
六、太早播種:播種太多,早在小麥幼苗出苗時,土壤養分就跟不上黃色和黃色的發展,當然,早期的過度增長也似乎是倒伏。
七、麥田太多雨,土壤滲透性不好:這會影響根系的生長髮育,造成小黃小麥現象,有必要及時排乾溝渠,培養鬆散的土壤通風,促進根發展。
八、冰凍傷害:對於這種現象,小麥變黃不必太擔心,在小麥返青後能自己轉綠。
九、地下害蟲:可用辛硫磷、毒死蜱混合土施用,也可澆水控制。
十、乾旱導致小麥幼苗變黃並及時澆水。
-
8 # 胖濤濤
首先,讓我談談小麥黃色、根部變黃的原因。
由於持續的陰雨天氣,由於場內溼度過大,可能會導致根部。
二、小麥土傳疾病也會引起這種現象,關於土傳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有必要研究小麥中發生的疾病或生根腐病,早期最重要的是預防和控制拌種,在疾病的早期階段,使用多菌靈和多菌靈進行根系灌溉和防治。
關於根腐病的防治,讓我們分析根腐病的原因:
1、氣候影響。如救災、乾旱、凍害,土壤過度乾燥、溼潤將導致幼苗植物減弱並導致根腐病損害。
2、播種太深、太淺、田雜草、質量差的種子會導致小麥根腐病。
3、年的重耕方法過於單一、苗在播種前不注意小麥,也會導致土壤中的病原體,這個原因通常比較常見。
4、小麥抗病能力差。
5、基肥不足,小麥幼苗缺乏肥料,生長和無力,也可引起疾病。
6、地上有太多的害蟲,地下害蟲太多,造成根系破壞和根腐病。
發生根腐病後,要及時防治:種植前,土地深耕,施肥,根據當地條件種植,小麥品種應使用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小麥品種,小麥種子應與殺菌劑混合。
加強田間管理,充分利用基肥,病田應輔以速效肥,增加小麥抗病力,促進生長,減少損失,另外,要做好乾旱預防、凍結地下害蟲。
小麥的根腐病易於防治,一旦發現,它可以用相關的藥劑如多菌靈治療,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增加劑量重新噴灑,並注意天氣。
全面侵蝕也會導致小麥幼苗變黃,預防和治療全面侵蝕
1、總病原體可在3°C~33°C,20°C~25°C範圍內生長,因此,冬小麥晚播是預防和治療全病的方法之一。
2、藥物控制,種子播種前播種,使用多種相關藥劑如多菌靈,在出苗20天和恢復早期階段,使用甲an或多菌靈可以一次性預防和控制,可以預防和控制全面侵蝕疾病,從而減少全面侵蝕的危害。
3、應合理施肥,應加入有機肥和磷肥,以維持氮的平衡量、磷、鉀,從而可明顯控制病害,提高產量,以上建議僅供參考,當地需要進行具體分析。
鏽病:可以噴灑井岡黴素或其他類似的藥劑來控制紋枯病,我將在不久的將來分別解釋紋枯病.
三、除草劑殘留物也會導致小麥幼苗變黃。
1、一旦出現上述情況,請立即噴灑Bi Bi或其他類似的藥劑進行解毒,關於劑量的使用,請參考實際情況並參考藥物的使用說明,並且可以適當增加劑量。
2、追施尿素促進小麥生長,一畝土地可以施肥約10磅,具體情況可以靈活調整。
四、整地的質量太差:耕地翻耕翻耕,秸稈還田後秸稈量大,土壤不均勻汙染導致小麥根系鬆散,未破壞的稻草和秸稈的腐敗會引起與小麥幼苗的競爭,導致小麥變黃。
建議抑制或澆灌麥田以穩定土壤並促進小麥的生長。
五、基肥不充分施肥:這種現象也可能是施肥不足造成的。
六、太早播種:播種太多,早在小麥幼苗出苗時,土壤養分就跟不上黃色和黃色的發展,當然,早期的過度增長也似乎是倒伏。
七、麥田太多雨,土壤滲透性不好:這會影響根系的生長髮育,造成小黃小麥現象,有必要及時排乾溝渠,培養鬆散的土壤通風,促進根發展。
八、冰凍傷害:對於這種現象,小麥變黃不必太擔心,在小麥返青後能自己轉綠。
九、地下害蟲:可用辛硫磷、毒死蜱混合土施用,也可澆水控制。
十、乾旱導致小麥幼苗變黃並及時澆水
-
9 # 小永在農村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我也是常年種小麥的人,小麥葉子發黃的原因比較多,一般只有病蟲害的原因才會以打藥的方式去解決,但是小麥黃葉病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一下我的種植管理經驗,幫你整理出以下幾點原因以及相應的防治方法:原因一:
現在的農田都提倡秸稈還田,雖然提高了土壤肥力,但是在秸稈還田的過程中可能因秸稈掩埋深度不足20釐米,導致秸稈留在土壤淺表層,這樣的話小麥在生長過程中不易在土壤裡紮根,因此吸收不到該要的養分,長時間如此就會出現小麥黃葉病。
防治方法:如果小麥地是秸稈還田的土地,在翻地的時候儘量翻深一點,讓秸稈充分埋到地下20釐米以下,這樣才會使土壤提高肥力,也不會造成小麥紮根不深的情況,如果小麥已經種植在秸稈掩埋比較淺的地裡,儘量在小麥種植後對土地鎮壓一次,避免出現小麥中空的現象,從而解決小麥的黃葉病。
原因二:在小麥生長過程中,因為小麥缺乏氮肥、磷肥以及土壤偏酸等引起的小麥黃葉病,小麥缺乏氮肥時植株矮小細弱,分櫱少而弱,幼苗葉片進而發黃。小麥缺乏磷肥發黃時表現為次生根極少,葉色暗綠,葉尖黃,還會導致穗小粒少,會影響小麥的產量。土壤偏酸會造成小麥根系發黑,使其吸收水肥能力下降,進而導致麥苗發黃。
防治方法:施肥問題造成的小麥黃葉病,首先應該在種植小麥的時候,對土地原有肥力作以考量,然後根據不同的缺肥情況對應的施肥,在肥料微量元素及施肥的量上不可馬虎。
還有就是小麥已經在生長期了,才發現小麥缺肥,這種情況應該在小麥的返青階段進行追肥,在小麥的不同生長期,施肥量都有所不同。氮肥以撒施方法施肥,在小麥返青期可以每畝地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在小麥拔節階段每畝地追施12公斤左右,磷肥以溝施方法施肥,每畝地可以追施磷酸二胺10公斤左右或過磷酸鈣45公斤左右,還有施肥過量會導致土壤變酸,可每畝施用50-70公斤生石灰或50-100公斤草木灰,以中和土壤酸性。
原因三:在種植小麥的時候對麥種選種、播種密度以及播種深度沒有控制好,小麥的品種不好的話也會引起黃葉病;播種密度大,會影響小麥的光合作用,水肥爭奪激烈,導致黃葉病;小麥的麥種深度超過5釐米的話,會出現麥苗長勢弱,葉子發黃等症狀,最終導致小麥的根系分櫱率低,產量也會因此受影響。
防治方法:首先在小麥選種上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播種密度根據當地氣候決定,不宜過大,針對麥種深度造成的小麥黃葉病,在播種的時候把握好麥種深度,儘量在3-5釐米的深度最好。
原因四:病蟲害及藥害造成的小麥黃葉病,地下害蟲、麥蚜、紅蜘蛛等害蟲均會導致麥苗發黃,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全蝕病和根腐病三種,另外除草劑的噴灑不當也會引起小麥黃葉病。
防治方法:蟲害造成的黃葉病應做以下藥劑噴灑防治,蚜蟲可用5%吡蟲啉1000-1500倍液防治,紅蜘蛛用1.8%阿維菌素30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可用48%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淋灌根。
病害造成的黃葉病做應以下防治,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全蝕病主要危害莖基部和根部;根腐病只發生在根部,戊唑醇、丙環唑可以兼治這三種病害。
除草劑使用不當造成的黃葉病應及時噴施調節劑、葉面肥或解毒藥物,刺激麥苗生長,減輕藥害。
-
10 # 鄉知老王
你好,小麥黃打什麼藥,主要看是什麼原因引發的小麥發黃,才能針對性的去解決。
通常來說,小麥發黃有三種原因導致。
1、天氣乾旱
作物吸收養分和生長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在小麥種植下去之後,往往天氣乾燥很少有雨。一旦土壤缺乏水分,小麥生長吸收不到充足的養分和水分,從而導致葉片發黃。
因此,如果你當地長時間沒有下雨,麥田墒情很差,建議及時澆水,就能夠促進小麥正常生長,葉子恢復正常的顏色。
2、缺氮
小麥苗期生長對氮肥的需求量較大。如果你當地小麥田土壤墒情好,小麥葉子卻發黃,就要考慮是不是肥料的問題。通常來說,只要小麥用了底肥,根系生長正常的話,很少出現這種問題。除非是你購買到了假冒偽劣產品。
3、根系病害
作物吸收營養靠根系,小麥也不例外。健壯的根系能夠源源不斷的從地下吸收養分供給小麥生長,一旦根系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小麥缺乏營養髮黃。
特別是這幾年來,我們採取秸稈還田,地下病蟲害比較嚴重。加上這段時間氣溫較高,很多地下害蟲活動頻繁,譬如蠐螬和金針蟲,它們會啃咬小麥的根系造成損傷。
這種情況下,你要拔髮黃的小麥,看它的根系生長情況如何。如果是地下害蟲啃咬引起,及時灌水降低土溫,可以迫使害蟲向地下轉移,減輕對根系的危害。
如果根系發黑發黃,那就是得了根系病害。我們可以使用惡黴靈(治病)+苯·丙(壯苗治病)+生根劑(養根)+蕓薹素(防凍害)+磷酸二氫鉀(壯苗)進行葉面噴霧即可。
當然,由於你沒有提供相關的照片,無法準確判斷。建議你拔下發黃植株,到當地農資經銷部門進行諮詢,以免耽誤小麥的生長髮育。
-
11 # 樸素的塵埃
首先作者的提問就有問題,麥子黃了不一定就要打藥,要先查找出什麼原因造成的。因為是缺水,還是土壤中缺肥料,還是真的因為黃枯萎病等,然後再去針對處理。如果真的是因為麥子有病,造成黃了,我個人認為在麥子表面打藥效果不會太大,因為這個病菌應該在土壤裡。因為向作者說的麥子黃了應該都發生在麥子剛發芽有苗的初期,如果真的是大面積的,個人建議澆水充藥比較好!
回覆列表
其次,小麥發黃的原因除了天這個因素之外,還有以下幾種常見的因素:土壤缺肥;土壤嚴重板結;土壤過虛。土壤缺肥,很好理解,一般苗期缺肥首先是氮肥,因為苗期需肥量少,以氮肥為主。新葉淡綠,老葉發黃,一般是缺氮肥了,適當澆水補肥即可解除。土壤板結容易造成根系缺氧,根量減少,根系活性下降,導致養分吸收減少,就會引起小麥葉片發黃,進行中耕鬆土,去除土壤板結即可解除。土壤過虛是最近幾年伴隨著機械化的普及出現的一個新的引起小麥發黃的原因。傳統耕地是透過犁對土壤進行翻耕,從而對基肥進行摻混、掩埋和整理,進而創造有利於作物生長的土壤條件。而隨著機械化的推廣,旋耕機的使用越來越普及,再加上有機肥使用減少,秸稈還田正常化,很多農戶簡單的使用一些化肥,透過旋耕和秸稈還田後就開始播種,土壤過於虛松,導致小麥根系懸空,再加上未經腐熟的秸稈分解需要和小麥爭氮肥,同時秸稈腐爛進一步促進土壤的虛空,並滋生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小麥根系,這些都是導致小麥發黃的原因。應對方法自然是對症下藥,增施有機肥,關於增施有機肥請關注我的另一篇文章《都說有機肥好,現在為啥沒人用》;秸稈還田可以採用過腹還田和堆肥發酵後還田,這樣既可以增加還田效果,又能夠減少未腐熟秸稈滋生的地下害蟲,可以有效地解決因此造成的小麥發黃現象。
除了天、地兩個因素,人為因素造成的小麥發黃也是非常嚴重的。最為明顯的人為的因素是除草劑的使用,造成小麥也少發黃甚至大面積死亡,造成減產甚至絕收。除草劑可以是上茬作物使用後的殘留,也可以是相鄰地塊不同作物使用除草劑導致的漂移和擴散。隨著除草劑的使用面積和範圍越來越廣,由此而引起的藥害也隨之增多,小麥葉片發黃甚至引起成片死亡,應該引起足夠重視。除了除草劑,人為的因素還有播種過早、過密、過深、過淺,過早播種冬前旺長,遇低溫易引起凍害導致黃葉,播種過密導致群體過大,也會引起下部葉片發黃,過深和過淺由於養分消耗嚴重和根系生長不良也容易引起小麥黃葉,另外還有品種選擇不當,肥料假冒偽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