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幾年前,長輩去世,人家送300元,後來人家長輩去世,回送1500元。本人結婚,姑姑沒送錢,後來她女兒結婚,我老爸轄迫我送1500元,我和爸媽沒分家,老爸老媽因為在外地不能參加婚禮。叫我代表他們去,他們出1500,我也必須出1500,弄得我心情不好,那天駕考科目二都烤炸了……我浙江,這邊甚至有人靠擺酒賺分子錢的都有
7
回覆列表
  • 1 # 猛禽950

    也算,也不算,

    為什麼這樣說呢,人是群居動物,隨禮是人際交往的一種形式,

    俗話說,禮上往來,

    按華人的習慣,我隨你一百,到我有事時,你要隨一百塊錢以上給我,這是符合禮上往來的不成文的規矩,

    當然,我隨你一百,你以後再隨我一百也沒毛病,

    小時候,那時家庭普遍都窮,誰家有紅白喜事,一般也就隨個兩塊三塊錢,多者隨五塊八塊的,

    在隨禮這方面,很少聽說有什麼糾紛,或是不滿,

    隨著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都好了,隨禮的數目也大起來了,

    有關隨禮這方面的糾紛和不滿就增多了,

    這個不滿和糾紛其實都是隨禮數額太大的原顧,

    如果按現在的生活水平,一般朋友或同事有事隨禮,就三百五百塊錢的隨,應該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就算將來你有事,同事或朋友沒到或是也沒有還禮,

    這點錢跟本就算不了什麼,也影響不了什麼,

    所以就無所謂,

    但如果曾經隨禮的數額一大,而且對方沒有還禮,問題馬上就會出現,

    這種情況放誰心裡都不舒服,甚至與對方變為路人或仇人,

    所以,隨禮本身沒有錯,錯的是隨禮的數額太大了,造成很壞的後果。

  • 2 # bwrslshsyjta玉林潤格

    這是自古以來延續至今的陋習,也是人與人之間,人情來往的一種形式。不管是紅喜事或白事還是誰家添了小孩或者是考學,當兵,升職,開業,老老小小過生日,學生入學,搬家,請客送禮吃飯等,等等………………都得送錢或禮物,的的確確是一種怎麼也殺不住的一種陋習和不健康的歪風邪氣。而且是,越染越裂的趨勢,價碼也在不斷的上漲,真真正正,確確實實的給每個人或家庭還有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造成了生活上的經濟危機感和無可奈何的困擾。怎麼辦?怎麼辦呢?不隨禮的人就會被別人看不起,背後議論歧視定論為沒有人情味,世故不分不可交等,等。把人們逼得不得不緊衣縮食,慎至於借錢也得隨禮的難言之苦,痛,和忍隱。這也是國家明文下另禁止過的,可是這種陋習和歪風邪氣能夠制止得了嗎?如果是,人人都能自覺的改變這種陋習和習慣該是一個什麼樣子呢?那就可想而知了。

  • 3 # 默然詩歌

    隨禮算不算陋習?答曰:不算!它不但不算陋習,還應該算作中華民族豐富的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之一。為什麼這樣說?大家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我們先要弄清隨禮起根發苗是怎麼回事?隨禮的發起時間很早了,那時由於物資匱乏,家家生活都不容易,那家有個大事,左鄰右舍乃至親戚朋友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你端來一盆面,我捧來一捆菜,總之是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積極幫助有事的人家渡過難關。起初人們的初衷也很簡單,即就是現在說的“一家有事,全村幫忙”。

    看似簡單的一件事,他卻無形中拉近了親鄰之間、朋友之間的關係,對於社會穩定,鄰里和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大家說,這麼好的事情咋能是陋習呢?

    當然了,要說陋習,處理不好,由此也會衍生出部分不盡人意的不好事情。比如,有些私心比較重的人,就利用大操大辦、婚喪嫁娶諸多明目非法斂財,以達到非法佔有之目的。此種事情雖佔少數甚至極少數,但他的危害卻不能小覷!好在國家政府部門很早發現了這一苗頭,組織引導基層群眾村村辦起了紅白理事會,規範了婚喪嫁娶諸多行為準則,有力遏制了這方面的不正之風,受到廣大群眾的廣泛好評。

    總的說來,瑕不掩瑜,我還是認為隨禮不算陋習。他是中華文化、文明絢麗的一部分;他是中華文化、文明所秉承的“禮尚往來,相互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充滿愛與人情味的一部分,您說我說的對嗎?

  • 4 # 萬里行34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是禮儀之邦。許多民族風俗優良傳統涎續至今。是文化的產物,好的東西我們要繼承和發揚。

    隨禮是陳規陋習嗎?是還是不是?眾說紛紜,觀點各異。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隨禮也水漲船高。

    八八年我結婚,單位同事集體門戶(隨禮)每人三塊錢,部分同學隨禮二十塊,人們都投去驚訝的目光。【咋隨這麼多呢?】而如今,象小孩滿月,過生日,喬遷新居,子女參軍,上名校,訂婚,結婚,升遷,紅白喜事等等都要隨禮。從幾百塊到幾千塊,節節攀升,愈演愈烈,不可阻擋,象大軍攻城之勢一樣迅猛。幾天不見一個價。幾家歡喜幾家愁……

    親朋好友互相支援幫助,增進友誼加深感情隨點禮無可厚非。要發揚傳承。但不能忘記初衷,變了【味】。只看【錢】。

  • 5 # 愛國40335

    隨禮應該算是陋習。現在紅白喜事都得隨禮,辦喜事隨禮逐年上漲,北京附近少隨也得500元是常有的事,多的上千元,為了面子也得隨禮。農村及小縣城200——500 元。

  • 6 # 大魚吃小魚影視迷

    隨禮本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與習俗,它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但在如今看來隨禮越來越像陋習的方向發展。一個人從出生到結婚生子,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隨禮專案,孩子出生,滿月,一週,上大學,結婚,生子,每一步都伴隨著隨禮,甚至於誰家不給誰家隨禮,兩家都會發展為仇人,而且現在的隨禮數目越來越大,甚至於到了承受不起的地步,但又沒辦法不隨,只能是啞巴吃黃蓮,古時的互贈禮物道喜祝賀還是值得現代學習一下,為了圖個熱鬧喜慶,真心祝賀,這才是隨禮之道

  • 7 # cloudylzy李智玉

    這事得辯證的看。正常的婚喪嫁娶,在經濟許可的能力內,親戚朋友互相捧場,表示一下,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如果禮金的數額變得越來越大,造成負擔;或者藉著隨禮的機會行賄,那就算陋習了。

  • 8 # 龍易八字起名

    凡事都有兩面性,不能簡單粗暴地決定是好是壞。中國文化,向來講究太極陰陽,凡事都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分析陰陽正反兩面的演化,最終再確定是非對錯。

    隨禮習俗,人類起源時就有了。動物界,尚且有投桃報李的事,何況更高階的萬物之靈長人類呢!起初人類簡單淳樸,誰家有大喜事,大家表示祝賀,誰家有大悲事,大家表示安慰,這都是人之常情,有送瓜果的,有送花草的,也有啥都不送只表真心的。但隨著人類的演化,事情變的複雜了,人心也變得複雜了,隨禮有了輕重,真心倒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隨禮已發展成一種習俗。

    當社會發展到周代,因為以禮治天下,《禮記》中明文規定,“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那時隨禮就已成為社會習俗,大家都這麼來,只是那時的隨禮多是物品。後來以物易物的時代結束,金錢社會到來,隨禮隨金錢就成了習俗。

    呂太公剛來沛縣的時候,為了結識當地權貴,就擺下了宴席,劉邦到了場子後,空口白牙,喊出了賀萬錢,因此得到了呂太公另眼相看,並將像野雞一樣美麗的女兒嫁給了他。可見那時,隨禮已經看重金錢的多少了,隨錢多的自然被特別招待,或者關係非同一般,隨錢少的自然被視做等閒,或者關係一般般。

    到了近代,路遙在《平凡的世界》裡面講了一個悲劇愛情故事,也與隨禮有關係。郝紅梅高中畢業季,同學們都互送禮物,而她家裡太窮,實在拿不出錢買那麼多禮物,她擔心被同學瞧不起,就偷了商店的手帕,結果被抓,不緊更被同學瞧不起,而且也被物件顧養民拋棄,從此命運註定悲苦,可惜!可嘆!可悲!

    隨禮本是個人的自由,演化成了帶有情感綁架色彩,這已非隨禮的本意。隨禮本是表示祝賀或慰問的,演化成了用來區分階級地位,這更非隨禮的本意。隨禮本是表達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方式,發展成了腐敗分子收取賄賂的方法,這就超出了隨禮的範疇。如果隨禮的結果是這樣,那隨禮就是一種陋習,但並不是所有的隨禮都是這樣的,大多數隨禮還是人們彼此之間感情的表達。

    對於隨禮中的陋習,我們要堅決抵制,隨禮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來束縛人的。陋習之外的隨禮,正常的隨禮,自由的隨禮,已成為了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就生活在其中,不會變化。

  • 9 # 金嘯石吟

    不算!

    這麼優良的文化傳統,堅決不能丟!

    不隨禮,吃哪門子飯啊!?

    大家說我說的對不對!

  • 10 # 劉㕾弍

    首先你要了解什麼叫做陋習,所謂的陋習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而且隨機這種事情,說白了是一種你情我願的行為,看你自己的意願。

  • 11 # 傅乾江

    隨禮不算陋習。我們中國社會,幾千年下來就是個人情社會,人與人之間講究和諧共處。有困難時互相幫忙,有喜事時主人捨得奉上美酒佳餚。空著雙手總覺不合適,隨禮的事就這麼自然發生了。

    隨禮也有好處。比如某家小孩考上了大學,但家境不好,時時親朋四鄰的隨禮,能解決一時之需。

    當然,現在攀比之風盛行,隨禮也水漲船高,這地方動輒成千上萬的,這給群眾造成了不小的困難。收入有限,送禮愈來愈多,其金額愈來愈大。有些人為了收禮竟巧立名目,連家裡母豬下崽都要請人吃酒,弄得親戚朋友叫苦不跌。這種風氣建議政府管管才是。

  • 12 # 特大豬頭

    相信隨禮這個事,給不少的朋友都造成過困擾,赤裸裸的搶錢,活生生的割肉,還得含笑接受。隨的膩膩歪歪,收的時候還得腆著一張臉皮,總之就是一個活受罪。

    如果你還無法坦然接受不隨造成的社交問題,如果你的能力和自信還達不到讓社交群體向你傾斜的程度,建議你還是從了吧!

    闡述幾個觀點作為佐證哈!其一 職場最大的問題,不是能力,是人際關係。沒有一個好的人際關係,你是無法好好工作的,隨便一個微表情,冷暴力,小敷衍,都能讓你一天毫無效率,滿身疲憊,卻又“不足為外人道”。而隨禮是一個改善關係的契機。其二 投資,這是一場金錢與感情的雙投資。一般習俗是,你隨500的話,他回禮的時候不會低於600,按華人的常態800是最合理的價位,相對於股票,理財等其他投資,這個投資從風險到收益都是不錯的。再者,投了錢就會關注度提高,這樣一段邪惡的因為投入金錢發展的感情開始發酵了。其三 不是什麼禮都要隨的!該隨哪一波兒,還是要精算一下的,當然您家裡有礦另算哈!一般要好的同學,朋友,戰友,多年的老鄰居是要隨的,這是要伴隨一生的關係。還有一種生物叫領導,擠破頭也要隨一下的哈!用紅包做敲門磚,買一次交流的機會哈!不和領導交流,你有再強的工作能力也是別人眼裡的肥肉。其四 不隨哪一波兒,是重中之重,所以另開一欄兒。不該隨的這一大波兒裡面應該就是廣大的普通同事和不怎麼聯絡的同學了。首先有些同學大概上學的時候就沒說過幾句話,他的請柬您就留下當個紀念吧!同事的話,咱就反推一下,如果是你發請柬的話,你會有一個大概的猜測吧!誰會隨,誰隨不隨你都無所謂,基本會八九不離十,對嘍!再返回來哈,無所謂的那些就散了吧,還有口碑不好,信譽不好的,直接剔除。

    注:投資有風險哈!不一定回本哈!

    隨禮不是陋習,他是對親戚朋友的一種祝福與幫助。大家量力而行。

  • 13 # 藍天2404

    這個不能算,人原來的意義是遇到大事後,親朋好友對這戶人家的幫助,延續下來也是人際交往的關心,幫助,祝福……

  • 14 # 大山之林

    隨禮也叫隨份子、湊份子,是中國民間習俗和傳統。所謂份子錢就是別人結婚、生孩子、老人去逝等等,相關人去要送錢。

    在中國古代,人們禮尚往來並沒有這種直接送錢的習慣,是送貨物的。

    隨禮在中國早期是由於物資貧乏,家庭經濟困難,村裡人遇到喜事拿一點錢,一來表示賀禮,二來表示在經濟上給點幫助。特別是喪事上化費資金多,於是大家都出一點錢來救濟,表示哀悼。

    隨禮在近代表現出多樣化和複雜化,不光是在結婚或喪事上,在小孩出身、滿月、升學、做壽、升職、當兵、喬遷等等方面都表現出來。

    隨禮的性質本來是表示幫助、增加友誼和情感的,現在在很大程度上脫變為拉近距離、搞好關係、巴結領導和討好上級的手段。隨禮的攀比之風也興起成風。

    隨禮也由時間的變化而變得差別很大。八六年,我小孩出生,親戚拿二至四元錢。現在,人家小孩出生,要拿一千至二千元。八年前,我兒子結婚,人家拿二百元,現在人家兒女結婚,要拿一千至二千元左右。隨禮金錢的增長速度遠遠的大於物價上漲的速度。同輩親戚中,只要有人提出拿多少,其它人也只有跟著隨從。這個時候,家庭條件好的和條件差的,拿錢都是一樣的。即使心裡不願意,為了面子,不想讓人說你拿得少,也得拿呀。

    隨禮在後面拿的總比在前面拿的多。哪怕在一年當中,人家先送你八百,你後面得要超過八百這個數。

    隨禮在有些地方,有些心胸狹窄的人當中,把它當成一種獲取利益的工具。他兒子結婚我付出了,我兒子考上大學了,也來操辦宴席,收其禮金,如此迴圈,攀比不斷。

    隨禮的性質發生質的變化,由此給許多人帶來了不愉快,給許多家庭帶來了矛盾或糾紛。本來是一件好的事情,現變為一種複雜的人情世故。現在有好多人對隨禮產生了討厭,它含有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有的人是不得已而為之,並不完全是心甘情願的隨禮。

    從以上的情況來看,隨禮現在已經演變成一種陋習,應該漸漸廢止這種習慣。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大家也不缺這些隨禮錢。人們禮尚往來可以用物品來替代金錢,或者用其他的什麼東西最好。

    現在有些地方春節拜年,親戚之前提前約定,大家都空手來玩,互不帶禮物。因為你帶給我,我買給你,沒有意義,最終還是讓商店掙了錢。我認為這樣很好,值得提倡。

  • 15 # 關山聽風

    近幾十年來,一些隨禮變味了,墮落成徹頭徹尾陋習。但不是所有的隨禮,有一傳統性的隨禮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有的還是一種助人的美德。

    現在怎麼隨禮,朋友們心中已有數了,也有不少朋友是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不勝其煩,我也就不再往這灶中加柴添火了。在這裡,我介紹一下過去民間的傳統人情事務,透過過去與現在對比,我想朋友們會一目瞭然。

    要說過去的人情事務往來,有一個群體也得撇開不說,那就是富裕人家,雖然這是社會的少數,有時也引領當時社會時尚和風氣,他們的人情事務往來是普遍老百姓無法比的。俗話說:“窮人不起屋,富人不移祖”,這話前半句的意思是窮人家底薄,修造房子就會把自已的家底耗盡了,會更窮,更不好過日子。“窮人不起屋”警示窮人搞建設要量力而行。而這句話的後半句意思是,富貴人家是既得利益者,中國民間往往把這種富貴與風水迷信掛鉤,認為是得到了祖墳的保佑。這裡的“祖”即祖墳。既然有祖墳的保佑,證明祖墳葬了風水寶地,如移祖墳會家道敗落。富人要保持家中富貴,就不能隨便遷墳。下面我就說說大多數,即過去平民百姓的人情事務往來。

    一、幫扶性質的隨禮

    建房

    上面說到“窮人不起屋”,不止窮人,過去一般家庭修建房屋,勞心費力且不說,在財力上也非常吃力。因此,一家建房,親朋鄰里相幫。這種隨禮一般是以勞力和物資為主,如為建房之人義務出工出力,又如工匠修房要吃飯,親朋鄰里送糧送菜,有的送木材等建築材料。親朋鄰里能幫一此算一點,目的是為建房之人減輕一些經濟壓力。這種隨禮雖然很少體現在貨幣上,但比貨幣的作用更大,實用性更強,在過去農村是比較普遍的。

    進新屋

    房屋修建完成後,就要進新屋。過去進新屋也要辦酒席,慶賀下。但作為親朋鄰里來說,並不是純粹去唱慶賀酒,而是去“幫人進新屋”,關鍵在“幫”字上。建屋之人修造房屋不易,在進新屋時要幫一把,這種隨禮一般既送禮金,也送糧食和菜。

    上學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作為普通百姓,尤其是農村,過去培養子弟讀書不容易,一旦有人考上了秀才(大學),親朋好友鄰里都要隨禮。這種隨禮與現在的所謂“謝師宴”是不同的,一般不辦酒席,不顯擺,在考上學的學子上學時給一點錢作路費、生活費或學費,以減輕其家庭負擔。這種隨禮體現了民間尊重讀書人的風氣。

    喪事

    過去有老人去世,作為普通家庭來說也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親朋好友鄰里也要相幫,一是義務出工出力;二是隨禮,這種隨禮有物資也有金錢,物資主要是糧食、香紙、油、菜,也就是辦喪事時能用得著的東西。過去,一個村莊辦喪事被稱為“眾人種事”,也就是一家有喪事,全村莊的人相幫。

    小結:過去幫扶性質的隨禮,不帶任何的功利色彩,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是講究實用,儘量減輕主家的經濟負擔。隨禮的人也講究量力而行,很少有打胖臉充胖子,因此,這種隨禮風氣純樸,表達的是一種真實情感。

    二、祝賀性質的隨禮

    出嫁酒

    過去女兒出嫁辦酒隨禮有兩部分,一是禮金,二是物件。禮金,送禮金一般處於次要地位;物件,也就是送一兩件東西作為嫁妝、包括衣服、被子、木器用具等。在女兒出妝前,親朋要決定送什麼東西,就事先要告訴嫁女的人家,免得重複置辦。這種隨禮在過去嫁女時是主要的,顯得實用而莊重。

    結婚

    過去男人結婚隨禮有三種,一是禮金,二是物質,三是匾牌。禮金和上面說的一樣,就不作說了;物質一般是糧食;匾牌,有匾額和對聯,古代為木製,上世紀八十年代為玻璃框,主要是掛在新郎家的廳堂(堂屋)內,有的匾額掛在廳堂(堂屋)的門額上。結婚隨禮,舅舅禮重,其他人為一般人情。

    三朝酒

    過去的三朝酒就是女人坐月子時後辦的祝賀酒,現在的人一般叫滿月酒。以前的三朝酒又稱打三朝,一般由女人和小孩參加,男人忌參加。隨禮情況,一般拿一些給坐月子女人的營養補品,如雞、雞蛋等,再就是新生小孩的衣服、鞋帽等,一般不送禮金。

    生日酒

    主要是小孩的週歲、成年(二十歲生日),然後就是老人慶壽。一些地方習俗,有的雖為老人,但只要上面還有父母在是不能做生日酒的。生日酒不宜隨禮太重,不然主家回禮也重。有一些地方做生日酒一定要虧,不能賺錢,虧得越多,意味生日的人身體越健康,壽命越長,否則會折壽。如湖南的長沙流行些習俗。因此,做生意收進來的禮金一定要在當天花掉。有的地方對做生日酒隨禮過重的,要退回一部分。

    小結:祝賀性質的隨禮主要講究的是實用,同時也是適可而止,講究的是一種喜慶氣氛,而不是從親朋鄰里那裡去撈一把。

    現在的一些地方和一些人辦酒,與傳統辦酒的習俗相去甚遠,純粹是利益為上,講究的是一種面子和是否贏利。有的酒可辦可不辦,但有些人只要找到一個由頭,就一定要辦,有的人還要巧立名目辦酒,美其名曰:收賬!很多人在辦完酒後抱怨,辦酒收回的“賬”是小部分,大部分花在了酒店裡。而這種收賬,不知打擾多少人,又加重了多少人的經濟負擔。熱衷於這種“收賬”式的辦酒就是社會變態的陋習。而在隨禮上,有一些地方,有一些人只允許做加法,不允許約等於和小於以前別人的隨禮數額,這更是一種強人所難的陋習。

  • 16 # 星相風水

    每個地方不一樣,隨禮數額在於自己,但是又迫於周圍人的隱形壓力。隨禮是一種儀式。沒有儀式的人生是蒼白的。

    而舉行儀式通常都是人生的轉折點,作為親朋好友隨禮以自助,自然是人之常情。若這一點都要拒絕,那麼各種捐贈做給誰看?

  • 17 # 夏盈眉

    隨禮的意義,在社會的交往中,人與人感情的溝通有著不同方式,隨禮便是其中的一種。

    摯愛的親朋好友,朝夕相處的同窗同事,尊敬的上級領導,家中有事,都要去看看,或隨上一份禮物,表達一份心意,這是延續友誼的手段,增進感情溝通的機會,這些都無可非議。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隨禮的名目越來越多,風氣愈刮愈烈,波及面越來越廣,花樣不斷翻新,讓人真有些難以應付。結婚要隨禮,死人要隨禮,孩子滿月要隨禮,喬遷要隨禮,開業要隨禮,孩子上大學、上高中的要隨禮,過生日,再婚再嫁……等等,名目繁多。

    隨著隨禮的次數增多,人們感到隨禮不是在增進友誼和情感,好象是在相互交易著什麼。今天你辦滿月,明天我過生日,今天你結婚,明天我再嫁……你送他,他送你,搞的大家頻繁吃著“自助餐”,自己花錢吃自己的飯,互相浪費了金錢,主客雙方都不願意這樣,但礙於“狗屁面子”,沒有人願意捅破這層窗戶紙,就此隨禮性質也變了味道。然而隨禮的現象卻愈演愈烈,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跡象,有的地方隨禮現象嚴重到把半個月薪水都隨出去。

    因此一般人在隨禮之後,心中都極其不情願,會在心裡罵道“萬惡的隨禮。

  • 18 # cfzygl

    隨禮是陋習。大多數時候不願意隨禮,但又沒辦法,平時關係一直挺好的,如果因為小小的禮沒有隨,就破壞了這個關係了。

  • 19 # 小觀點

    隨禮這種習俗發展到現在,絕對算得上是陋習了。

    隨禮跟禮儀完全是兩回事。每種事物既然可以產生就可以滅亡。隨禮這種習俗剛產生的時候是有積極作用的,因為當時的物質還很匱乏,互相隨禮也算是一種民間集資,能夠幫助人辦一些自己能力之外的事。當然,彼時的人們很樸實,不會透過這件事來牟利。《論語》中就明確的記載了一個隨禮的故事。孔子的一個弟子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同學們都去給他隨禮,有弟子要求孔子也隨一些禮,孔子只是象徵性表示了一下,有些弟子因此不滿意。孔子說,君子只接濟那些需要幫助的而不去接濟那些不需要幫助的。

    時代發展到現在,對於很多普通老百姓來說,在財力上完全有能力獨自辦一些諸如婚喪嫁娶的大事,所以別人不去隨禮也不影響結果。何況,現在的有些人的確很混賬,總想依靠收份子來發財,所以,結個婚讓人隨禮,生個孩子還讓人隨禮,更過分的是孩子生日滿月甚至二婚三婚還讓人來隨禮,搞得多數人很不舒服。很多年輕人在外地拼搏飄蕩,掙錢很辛苦,甚至有些日常都很緊張,還得應付這麼多的隨禮,實在有些力不從心。所以,還是取消的好。

  • 20 # 翠峰山

    一般普遍的城市鄉村,全國各地都存在隨禮的風俗,因這是遺風遺俗,要講這是好的風俗傳統,為什麼呢,因為這樣可以增進社會的相互瞭解,相互尊重。本來是好的民間習俗,但這些年社會風氣變了,有些人利用這種方法來收斂錢財,那這種好的遺風遺俗就變質了,這主要是當今社會,處處向錢看所造成的。例一位村長,家裡為了找斂財為目的,一年家裡辦了八次事,次次都大發請帖,具瞭解又不結婚,又沒有死人純碎是以斂財為目的,像這樣的事情全國各地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特別是鄉村越來越烈,所以誰禮本質上來講,應該是很好的一種民間優秀的傳統,目的是有事大家幫忙,增進親戚朋友感情的好方法,但社會發展了,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低制以斂財為目的歪風邪氣,正確對待遺風遺俗的正確含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住在高層,發生地震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