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企業利潤增長訓戰營
-
2 # 美食指路人
1.菜品圖片吸球,菜品介紹符合點外賣人的心理需求。
2.多創新一些菜品,找差異化,避開同類店鋪競爭。
3.找熱銷產品的你擁有的優勢,包裝好您的優勢。
4.口味是根本,復購的保障
-
3 # 尋味陝西
外賣平臺開店鋪,跟實體店鋪無異。能在外賣平臺做好的,實體店一定生意好,兩者相輔相成。但相比於實體店高昂的房租,外賣上略低一些,在運營上可下點功夫。餐飲靠味道說話,外賣也不例外,吃過覺得好,才能繼續。細節是次要的。具備好的口味,是一切的基礎,外賣商家成百上千,如何能在顧客需要時看見你,是需要想辦法的。以美團外賣為例,有兩個辦法,第一,參加滿減活動,第二點金推廣。
當新加入外賣平臺時,平臺有展示期,大概十五天,展示期新店首頁推廣,顧客能看見你,如何吸引顧客第一次下單,滿減活動十分有效,但這個比較坑。以此為例,滿20減18.滿30減25,平臺要收20%,肯定虧,這個要計算好。這個點金推廣,以前用過,效果不錯,凡是從推廣頁面進去,點餐成功才收費,而且可自行設定每單錢數,也可設定總錢數,說白了,自已設定最高50元,每單1元,超過50就不收了。上圖是我設定每單0.5元,平臺建議2.6,坑吧?總之,多在平臺上看生意好的店,是最好的,餐飲坑多,小心為妙。
-
4 # 莉莉聊餐飲
現在是網際網路的社會,餐飲外賣就興起了一個浪潮,外賣就像滴滴一樣,為使用者解決吃飯、出行的剛需。
所以做好外賣是我們餐廳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做好外賣是我們必須要走的一步,那麼線下的餐飲品牌做外賣的誤區是什麼?如何避開他們,少走彎路?也是我們所有餐飲人要思考的問題,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外賣的誤區!
誤區一:線下賣啥,線上就賣啥
當你在一個實體店用餐的時候,人均消費50、80、100元,客戶都願意出。因為環境、氛圍、格調、服務等讓他覺得就值這個錢。
當你請客吃飯、家庭聚會,你就想要吃好,開心,不在乎那麼一兩百的消費。但當你坐在辦公室用手機點一份外賣果腹的時候,估計預算很難超過30元。所以,就餐場景、氛圍明顯區隔於外賣。
那麼選單也是要有所區隔的:根據餐廳經營的品類做一定的調整,讓一個人點30元左右,也能吃的好,吃得飽。當然這裡的30元只是舉個例子,具體的消費要根據商圈、人群等
誤區二:線上多少錢,線下就多少錢
依然回放到客戶點餐的場景,圍繞一個核心:如何點餐能讓顧客吃飽吃好?
如果是一個人點餐,按照堂食的選單,基本1個菜就超過30塊了,稍微大一點的菜更要五六十。再加上配送費、餐盒費,怎麼也得40塊。如果兩個人點菜,隨便點2個菜也要七八十甚至上百。
花了這麼多錢,你問問顧客吃得開心嗎?我們可以將堂食的分量減少,拆分成小份進行銷售,花同樣的錢,客戶可以多吃幾個菜。
比如一個小炒肉原價28元一份,那麼拆分成小份量2份,價格變成16元,是不是更合適呢?客戶還可以用12元點一個其他的小吃或者菜搭配著吃,體驗不止翻了一倍啊!
誤區三:包裝
包裝的意義有三個層級:
1、對產品的保護
2、對體驗的最佳化
3、對品牌定位的表達。
很多餐廳做外賣直接用堂食的外帶打包盒,無標識、無設計、無體驗,俗稱“三無”包裝。這樣的包裝連第一個層級的“對產品的保護”都不合格。為什麼呢?
外帶的盒子如果用於外賣,沒有經過嚴格的考量和實驗,保溫、撒漏、變形等很多問題問題存在。再說第二個層級“對體驗的最佳化”,採用何種包裝不容易髒手,更好喝湯?等都需要去不斷地測試。
第三個層級是“對品牌定位的表達”,如果一個線上的客戶沒有來堂食就餐,對品牌根本毫無連結。品牌的傳達可以透過包裝的設計來形成品牌表達和客戶鏈
外面就等於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有多重要外賣就有多重要,評價就是生死令。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地球就是一個村。以前通訊不發達的時候,我們的資訊都是口口相傳。現在的網際網路地球村就是一個口口相傳的升級版。
即便是不痛不癢的差評,如果一個月都沒見客服有所迴應,也會影響客戶下單。你回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回覆了嗎?
你的餐廳如果外賣做的不好,每天起早貪黑,辛辛苦苦就賣幾百塊錢,怎麼辦?
餐廳經營遇到困惑、難題、瓶頸、諮詢運營人:wslb888aa
-
5 # 爆笑吃貨
這個問題要想得到真諦,,絕非網上那些千篇一律的文章能所概括,俗話說悶聲發大財,真正賺到錢的不會輕易洩露這些個套路,就算告訴你,恐怕你也未必一時半會學得會,因為市場在變,平臺在變,客戶習慣在變……今天的營銷策略(套路)也許只適合當前,但下個月或許就換套路了,所以關於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實際實踐者來說,我只能保守的回答你這麼多,關於其他列舉的什麼一二三等等的內容,你就只當參考吧,切記不可東施效顰您!
看了很多關於外賣的觀點,百家看法,外賣做與不做都有很多理論,這裡提一個實踐問題,外賣平臺如何設定細節。歡迎大佬們指點一二。
回覆列表
做餐飲外賣,在外賣平臺上開店鋪,有哪些細節設定是需要注意的?
最近我看到很多商家說:顧客太難搞啦!不知道他們點餐時在想啥?為什麼進店了之後不下單?
於是,我採訪了幾位7天點了16次外賣的重度顧客,讓他們說說自己點餐的“心路歷程”。
什麼時候開啟餓了麼點外賣的顧客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①有明確的目標;②沒想好自己要吃什麼;對於第一類人,當他們開啟餓了麼的時候,會直接在下方搜尋框輸入想吃的菜或者商家名稱。例如,香鍋,煲仔飯、餃子、魚香茄子等。
▲餓了麼搜尋頁面
在這,要提醒各位商家一句:不好好給菜品起名字真的是想吃也搜尋不到啊!
▲那些看不懂也搜不到的菜品
由於餓了麼現在對於顧客過去吃過的店鋪都會排在第一位,所以,只要顧客第一次點過感覺不錯的店鋪,一般也會繼續點。 畢竟工作很累,只想快點吃飯,不想花太長時間選擇。
▲【推薦商家】首位是顧客光顧過的店鋪
至於第二類選擇困難型顧客,一般就會在首頁的【品類入口】或者【附近商家】徘徊猶豫、進進出出數十分鐘。
▲商家列表頁面展示圖
據我採訪,絕大部分顧客面對列表頁的眾多店鋪都會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滿減:寫字樓搬磚也不容易,能省就省!銷量:銷量高的店鋪菜品肯定不錯,畢竟那麼多人點呢!評分:評分至少要在4.0以上,低於4.0即使銷量高也不點!起送價:畢竟我是單身狗,起送價太高的我一個人點不了那麼多,只能放棄了。距離:4-5公里以外的感覺送過來會很久吧,只能先放在備選了!進入店鋪之後怎麼選擇菜品進入店鋪後,有兩種情況顧客會直接就退出:①菜品沒圖片;②評價中差評較多且商家不回覆;其實大部分顧客都知道,再好的商家也會有那麼幾個差評,但是對於差評,他們更注重的是商家的態度。
▲沒有圖片、差評不回覆的店鋪
很多店鋪清晰的菜品圖片確讓顧客看著很有食慾,但是顧客第一次下單,不瞭解你的店鋪,還是希望有像實體店服務員協助點餐一樣,告訴我哪些菜是你家的招牌、特色,這些菜辣不辣,有沒有顧客忌口的食材等等。
看到這份選單,顧客會好奇:抓錢手原材料是?味道是?有蔥花嗎?有哪些特色菜?
▲餓了麼平臺菜品標籤展示
對於不瞭解的店鋪,顧客會直接在老闆推薦、熱銷榜中選擇,降低他們的選擇難度。
收餐之後的小確幸作為顧客,在收到外賣之後,都會從包裝、味道上和心裡預期做個對比。例如,很多顧客平時都不敢點帶湯的外賣,害怕到手之後無法下手。
但當顧客收到了這樣的毛血旺包裝,就會覺得特別感動!
▲用保鮮膜包住的易撒漏菜品
的確做外賣不容易,出餐要快速、配送要準時,在這之間總能碰到一堆問題,但是從商家的包裝上顧客都能感受到了他主動解決問題的態度,果斷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