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7
回覆列表
  • 1 # 西安—豐鎬遺子

    東晉南朝時代的兩大高門望族——琅邪王氏和陳郡謝氏不但出現過不少顯宦,其文采風流亦頗為後人稱道。因此當人們談起東晉南朝計程車族時,總要把王謝二族並提。

    琅琊王氏最輝煌的時期,則是在“王與馬,共天下”東晉朝時。司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顯赫的人物王導的鼎力支援。在王導的策劃下,擁立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可以說,司馬睿的發跡,和琅琊王氏是分不開的。所以司馬睿在登基典禮上,讓王導與他一同坐在龍椅上,“王與馬,共天下”也傳為佳話。

    陳郡謝氏的起步較晚,但是發展卻很快。謝氏一族最顯赫的人物,便是在淝水之戰中打敗前秦的謝安,而謝氏的發跡也是從謝安這一輩開始的,謝安的堂兄謝尚,弟弟謝萬出仕後,家族才開始興旺,到謝安任相時期達到頂峰。謝安讓侄子謝玄組建北府兵,對東晉朝有著深遠影響,淝水之戰打敗前秦的就是謝家的北府兵,對東晉有再造之功。

    王謝家族,為江南望族,透過嚴格身份等級界限、僅與那些與自己家族地位不相上下的家族通婚、與皇室聯姻、與同鄉貴族聯姻、與大族世代婚姻、與自己宗教信仰一致的世族聯姻等途徑,以保證自己的血統高貴。侯景投奔南梁,如日中天,向王謝兩家求婚,兩家以侯景門第太低而拒絕,侯景懷恨在心,發生叛亂時,將王謝世族接連誅殺,以報心頭之恨。

  • 2 # 腦洞大開的歷史

    這要怪一個著名的皇帝——梁武帝蕭衍,那個著名的文人皇帝、佛教皇帝。

    侯景是北方一個非常能打的軍閥,梁武帝為了讓他牽制北方的東魏等,給了他不少支援和好處,幾乎是有求必應。但有一件事,梁武帝沒有答應,最後導致侯景率軍攻入南京展開大屠殺,不僅餓死了梁武帝,還滅了王、謝二族,造成“王謝堂前燕,飛入百姓家”。

    什麼要求沒答應導致這麼嚴重的後果?

    梁武帝不僅拒絕了,而且回絕的話傷透了侯景的自尊心:“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說白了,你侯景不配!侯景得到回覆,氣得跳腳,於是暗下決心:以後必要把江南女子發配給士兵當奴僕!

    後來,侯景果然得償所願(攻下南京的細節容它文再表),率軍攻下南京。梁武帝惹了大禍還裝逼,在皇帝位子上正襟危坐等侯景來。歷史這樣記載侯景見到梁武帝的心理活動:“吾踞鞍臨敵,矢石之下,未曾怖懼,今見蕭公,使人畏懼不已。”你相信嗎?反正我不信。侯景心裡想什麼除了自己知道,還有誰知道?很明顯,這是後來的史家為了美化梁武帝而已。

    隨後,侯景展開了久藏於心的大報復。他儘管沒有直接殺掉梁武帝,卻殺掉蕭氏宗室20多人,王、謝家族的人更是被殺得幾乎一個不剩,城中城外百姓也遭了殃。史書記載如下:“(南京幾周邊)千里絕跡,人跡罕至,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南京人恨死了侯景,所以侯景後來兵敗被殺,頭被割下來做領賞用,屍體則丟在南京的大街上。市民們一見,爭先恐後割侯景的肉吃,骨頭都沒剩,給人燒成灰下酒。

  • 3 # 我們是鈉梨子

    首先我們要知道誰是候景吧,

    候景其人是個很有軍事能力的將領(這個我們都知道,不過你肯定不知道他長成啥樣吧)身高七尺餘(當時一尺大概二十三釐米),而且他還是個瘸子,因為左腳天生生有一顆肉瘤,所以走起路來,一腳深一腳淺,不過他很能帶兵,善於騎射,刀術精湛, 奸雄高歡

    本來他是東魏高歡手下的將領,但是他可不是那種忠君愛國的人,高歡在的時候,他不敢造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玩不過高歡,(至於高歡的事,以後再說吧),但是高歡死後沒幾天,他就舉旗造反了,結果高歡早已留下錦囊妙計,(簡直比諸葛亮還要諸葛亮),候景兵敗如山倒,帶著八百騎兵逃到了南朝梁

    那時梁武帝是蕭衍,因為候景造反的時候他出過,支援候景造反,想要撈一杯羹,結果候景兵敗,只好逃到蕭衍這裡,候景到了江南,就和蕭衍說,我候景一個粗人,這輩子就想娶個王家和謝家這樣的大士族文化人家裡的女人,(有點像土豪會找女大學生),結果蕭衍說他配不上,因為這個時候候景兵敗,不得勢,加上他是個粗人,如果顏值高還好,那成想他顏值還低到,完全看不下去的地步,所以蕭衍拒絕了,候景懷恨在心,(現在我寄人籬下,我忍)

    後來南朝梁和東魏談判,要將候景交給東魏,候景聽到這個訊息,當即起兵謀反,攻下了建康,殺了蕭氏一族,同時也殺光了他配不上的王家和謝家

    於是有了這樣一句詩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4 # 電二爺說天下

    侯景是屠夫,但起初是得到廣大人民群眾支援的,因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南朝地主階級雙手沾滿勞動人民的鮮血,因此,侯景起初反對蕭梁的邪惡統治,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

    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

  • 5 # 世界人文通史

    不只是王、謝二族,南朝計程車族幾乎被侯景屠殺殆盡。自晉朝、南北朝以來所形成了南方門閥集團,在侯景之亂中灰飛煙滅。

    侯景之亂是南朝時期的一次重大事件,直接導致南朝衰落,無法抵抗北朝的進攻。在侯景之亂結束30多年後,隋朝發兵攻滅南陳(南朝的第四個王朝),結束了自西晉“永嘉南渡”以來持續了380多年的分裂局面。

    南北朝中期,中國北方存在著西魏、東魏兩個王朝,南方存在著一個梁朝。梁武帝蕭衍本來是梁朝的開國皇帝,但他統治後期驕奢淫逸,朝廷迅速腐敗,埋下了侯景之亂的隱患。

    梁朝(502-557)是南朝時期(420-589)的第三個王朝,因為建立者是梁武帝蕭衍,所以也稱為“蕭梁”或者“南梁”

    羯族人侯景是底層士兵出身的將領,身份卑微,但是勇猛善戰。他本來是東魏的叛將,因為得罪了東魏的權臣高澄,就想帶著土地和士兵投靠南方的梁朝。

    南方那位慾令智昏的梁武帝居然派人去迎接侯景,結果梁軍和侯景的軍隊都被東魏的追兵打得大敗。侯景本人看到梁朝如此不堪一擊,索性勾結梁朝的臨賀王蕭正德叛亂,準備打下南方自己來當皇帝。

    侯景在壽陽以8千兵馬起兵,一路南攻,很快就增長到了10萬大軍。有臨賀王蕭正德作為內應,與能征善戰的侯景裡應外合,導致梁軍兵馬大敗。當時,已經80多歲高齡的梁武帝被叛將侯景的軍隊圍困在臺城,連續多日斷水斷糧,結果被活活餓死。

    侯景攻破建康後,將建康城內的貴族誅殺殆盡。這是因為侯景過去曾向王、謝等士族求娶婚姻,但因為他是寒族遭到了拒絕。王氏、謝氏、陸氏等家族都是東晉、南朝以來著名計程車族集團,他們永遠不與寒門的子弟通婚,世代壟斷朝廷做官的途徑。

    尤其是王氏家族最為出名,東晉的王敦、王導都是朝廷的開國大臣,後代也出現了王羲之、王獻之等士族子弟。

    到了梁朝時期,南方計程車族集團雖然勢力衰微,但依然有很強的財力和影響力。侯景攻破建康後,將蕭氏、王氏、謝氏、袁氏、陸氏等士族全部殺盡,侵吞他們的土地和財富,然後將他們的妻女賞賜給部下當妾,作為對南朝士族的羞辱。

    侯景在作亂期間,完全掌控了江東的軍政大權,先後擁立又廢殺了蕭正德、蕭綱、蕭棟三個傀儡皇帝,最後乾脆直接稱帝了。在侯景之亂期間,梁朝(南朝)計程車族門閥被消滅殆盡,而江東的老百姓也因戰亂大量死亡,首都建康城內最後只剩下2000人的老弱病殘。

    此時,西魏和東魏趁機南下,攻取了梁朝的大片領土。西魏佔領了巴蜀等地,東魏佔領了淮南等地。後來,陳霸先平定了侯景之亂,建立了南朝的最後一個王朝“陳朝”。不過,陳朝也只能控制江陵以東、長江以南的狹小土地,無法改變北強南弱的局面。僅僅過了30年,陳朝就被北方的隋朝消滅了。

  • 6 # 日產8888

    梁武帝看不起市井出身的猴精,沒有把王謝家的閨女,許配給猴精,猴精因此懷恨在心,佔領金陵後瘋狂屠殺士族,尤其是王謝兩家。

  • 7 # 梧桐樹邊羽

    侯景之亂時候景為何要滅王謝二族?

    侯景起於北魏政權後期的六鎮起義,是北魏拆分成東西魏,演變成北周北齊的邊緣人物,但是卻是南北朝勢力轉換的關鍵人物。

    東魏、西魏連年征戰,侯景都是主力。侯景對高歡算得上忠心,但是對高歡的兒子高澄就是屬於互相看不上系列。高歡多次叮囑兒子小心侯景,只不過是戰時不得已,用高官厚祿暫時綁住他而已。

    果然高歡一死,侯景立刻叛變南下,投奔南梁武帝蕭衍。

    侯景叛出東魏,家人被高澄一鍋煮了,侯景認為接收他的南梁得負上這個責任,於是就出現了“門高非偶”這個成語。

    當時的梁朝,是門閥政治的頂峰時期,天下被大大小小的家族集團所控制。其中最大的家族就是“王謝堂前燕”中的王、謝兩家,是士族、家族、門閥首領。

    正因為名聲在外,侯景向梁武帝求娶王家或者謝家的女子為妻。可當時以王謝二家的聲望,別說是一個叛將,即便是皇帝都不放在眼裡的,他們的高貴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存在。

    所以梁武帝對侯景說:

    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

    王、謝家族太高貴,你還是找朱、張二姓之下的人吧。

    “門高非偶”就是這麼來的,很乾脆地挑明瞭,門當才能戶對,你就是不配。

    侯景碰了一鼻子灰,但是寄人籬下,不好發作,不過隔閡已生,反心暗藏。

    但是後來侯景對南朝士族的大屠殺有更深層的原因。

    梁武帝派出侄兒蕭淵明接收侯景的土地,防禦高澄派出平叛的慕容紹宗。結果大敗,東魏完全收復了侯景要送給南梁的土地,還順帶俘虜了蕭淵明。

    侯景已是驚弓之鳥,一邊在治下拼命發展兵力,一邊冒充東魏寫信試探蕭衍有沒有拿自己交換蕭淵明之心,結果蕭衍在回信中說,只要高澄上午放了蕭淵明,我下午就把侯景雙手奉上。他於是聯絡了想上位的蕭正德,裡應外合起兵,一直殺到皇城,結果梁武帝還是瞧不上他。

    刀劍加身,氣概凜然,侯景的要求一概不答應,於是就被侯景活生生餓死在宮殿裡。

    然後侯景就開始攻掠三吳,屠殺豪強。他戰敗後僅餘八百人進入梁,透過一段時間瘋狂爆兵,駐地起兵之時也不過八千眾,等到殺入建康威逼臺城之時,兵力已經逾十萬。

    一個北投叛將,沒有地方基礎,沒有豪強扶持,他是如何迅速開啟這樣的局面的?

    南朝士子百姓之弱,是一方面。幾十年沒見過刀劍,聽到兵臨城下,幾萬人全部躲入臺城。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侯景下令解放被梁朝作為奴婢的北方人,又任用了許多南朝士族家的奴婢為官,使他們紛紛投奔叛軍,“人人感恩,為之致死”。

    自東晉以來,士族門閥為江南地區的統治階級,南朝以後庶族地位雖上升,但其勢力無法與士族高門相抗衡。士族往往蓄養大量奴婢,以維持他們醉生夢死的生活,到梁朝時,江南社會階層固化嚴重,階級矛盾已非常尖銳。

    侯景準確地利用了南朝的這個痼疾,再加上他曾向王、謝求婚失敗,因此對南朝士族門閥也充滿仇恨。他攻入建康後,士族門閥遭遇滅頂之災,除了被屠殺的,還有許多士族餓死,顏之推曾雲:

    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

    這反映了士族門閥尤其是佔統治地位的僑姓士族在侯景之亂中遭到致命打擊的事實。

    與士族落魄悲慘相應的則是奴婢的揚眉吐氣, 侯景之所以能在短時期內瘋狂爆兵,全靠梁朝奴婢和農民的參與。而讓他們加入,一方面要提供他們的解放自由,另一方面也要激發他們的戰鬥衝動,即改變自身社會階層,發洩常年被壓迫的情緒,而這一切最好的方向就是對士族豪門進行徹底的清算——送他們上斷頭臺,讓他們餓死。

    侯景拿梁武帝做了榜樣,下面自然有樣學樣。所謂王謝家族屠戮殆盡,不過是千萬家豪門中因為名聲大更具有代表意義罷了。

    這是一場梁朝末期奴隸解放運動。

    階級鬥爭就要流血,就有犧牲。犧牲的是奴婢、農民,流血的就是地主老財。

    作為這一階層的代表,王謝二家被屠戮剿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侯景不做,下面的人也會做,有很多事情,大勢一旦形成,不是某一個人喊停就能停的,更何況侯景並不想喊停,他是順勢振臂一呼。

    於是江南那些沒有軍事實力的豪門,就殺了個乾乾淨淨。

  • 8 # 號條頭史歷hhh

    先來說說侯景。

    侯景,羯族人,出生於北魏六鎮之一的懷朔鎮。六鎮起義後,便一腳踏進了亂世。

    侯景

    侯景後來追隨東魏權臣、北齊奠基人神武帝高歡建功立業。高歡死後,其子高澄執掌大權。侯景此人對高歡很是服氣,卻看不起高澄。侯景曾經說道:“高歡在的一天,我不敢有任何想法。可我卻不會與高澄這個小兒一起共事。”

    侯景看不起高澄,高澄對侯景也不放心,一心想要除掉侯景。最終侯景叛離了東魏。在東魏的打擊下,侯景選擇帶著自己的殘兵敗將南下,投奔南梁皇帝——梁武帝蕭衍。

    蕭衍此人也很值得說道。

    蕭衍活到了八十六歲,在位四十八年。這一成就放在中國歷史所有皇帝當中,都能排在前幾。更何況是南北朝那個動盪不已的年代呢。

    蕭衍

    拿北邊的北齊神武帝高歡來做個對比。

    高歡在懷朔鎮當城牆守衛時,蕭衍在做皇帝;六鎮起義高歡踏入亂世時,蕭衍還在做皇帝;高歡成為東魏權臣時,蕭衍繼續在做皇帝;高歡去世了,蕭衍仍舊在做皇帝。

    活得久自然就容易糊塗,蕭衍也不意外。早年的蕭衍文武雙全,多才多藝。可謂一代明君。

    晚年的蕭衍卻佞信佛教,還曾多次親自去當和尚。每次大臣們都要花費大量錢財把他“贖”回來。

    不僅皇帝蕭衍老糊塗,南梁也是暗藏危機。

    由於蕭衍信佛,僧侶階層勢力很大,佔據了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世家大族也是日趨腐朽墮落,不斷壓榨百姓,已經是社會的寄生蟲了。老百姓更是承受沉重的賦役,大量農民破產流亡,淪為奴婢。整個南梁已經是外強中乾。

    侯景投奔南梁,對於這樣一個狼子野心的傢伙,一般人都不會輕易接納。

    但蕭衍是真的老糊塗了,他居然不惜得罪東魏,收留了侯景和他的殘兵敗將們。

    因為不久之前,蕭衍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中原的官員紛紛向他投降,可謂是舉國歡慶。這下蕭衍心動了,他想要北伐,統一天下。

    而眼下侯景來降,不就是對他的夢最好的應驗嘛。於是蕭衍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接納了侯景,並開始準備北伐,完成他的統一大業。

    侯景投降南梁,本就是不懷好胎。再加上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更是讓侯景仇恨蕭衍,還順帶上了王謝兩家。

    侯景的妻兒都留在了東魏,被高澄所殺。於是侯景向梁武帝請求,將王謝兩家的女子嫁給他。

    出身蘭陵蕭氏這般世家大族的蕭衍本就看不起侯景這種野蠻外族,當即無情地拒絕了侯景的請求。王謝那可是世家大族,你侯景算什麼東西,也配得上人家?

    被拒絕的侯景內心十分仇恨蕭衍,還順帶上了王謝二家。

    後來,蕭衍居然又和東魏和好了。這下侯景可就慌了,你和東魏和好了,那我怎麼辦。

    侯景一想,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了吧。

    侯景之亂

    雖然侯景造反時他自己只有數千人。但當時的南梁已經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只差一點星火,便可以烈火燎原。而侯景就是那一點星火。

    侯景為了儘可能爭取廣大民眾支援,下令廢除了繁重的賦稅。一路上更是滅大族,分財產,解放那些長期被世家大族壓迫的奴婢、佃戶。

    因此,一路上不斷有流民、奴隸加入侯景的隊伍。叛軍一路上所向披靡,勢如破竹。從壽春一直攻到了建康。

    當時南梁的皇子與宗室擁有很大的權利,但他們卻一直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巴不得蕭衍趕緊死呢。因此勤王的軍隊遲遲沒有救援蕭衍。

    終於,侯景攻破了建康。侯景是一個有仇必報的狠人。蕭衍老兒自然是跑不了,最終被侯景活活餓死。而王謝兩家也是被侯景大肆屠殺,幾乎滅族。不僅王謝兩家,其他世家大族也是損失慘重。

    王謝

    以王謝為首的世家大族受到如此遭遇,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當時世家大族已經日漸腐敗,數十年如一日的壓榨百姓,早已被眾人所痛恨。

    而當有了向這些世家大族復仇的機會時,南梁眾多流民、奴隸竟然甘心投入身為野蠻異族的侯景麾下,向以王謝為首的腐敗的世家大族們進行復仇。

    腐敗的世家大族沒落,寒門階層崛起已經成為必然。

    蕭衍拒絕侯景求娶王謝之女只是一個誘因,王謝兩家慘遭滅族本質是因為腐敗的世家大族已經為人所不滿。

  • 9 # 劇透歷史

    侯景之亂,是典型的知名度與歷史實際影響力不相匹配的歷史事件。這在很大程度上因為整個南北朝歷史,在中國古代史中的存在感都比較低。

    其實也難怪,前面有大名鼎鼎的三國,之後有中國古代史的巔峰隋唐盛世,南北朝恰恰是一個低谷。但是,侯景之亂的影響力往前說絲毫不低於五胡亂華,往後說比黃巢起義也不次。

    在這場侯景之亂中,王、謝兩大豪門家族幾乎被侯景滅族。那麼,侯景為何要如此心狠,要將王、謝二家斬盡殺絕呢?

    據史書記載,侯景是羯人的領導者,這個羯族挺特殊的,他們是地地道道的白種人。侯景叛離東魏後,在窮途末路的情況下投奔南梁,偏偏趕上了梁武帝蕭衍這個千載難遇的奇葩。

    蕭衍作為南梁的開國之君,前半生也是波瀾壯闊的,開疆擴土,扶持傀儡,逼人禪位一樣也不少,可以說不亞於南朝劉宋的開國之君劉裕。

    不僅如此,他還為“竟陵八友”之一,詩詞歌賦無一不精,曾令編《通史》六百卷,並親自撰寫贊序,可謂是像曹操那樣的文武全才。

    奈何人到老年之後,總會犯糊塗,蕭衍也不例外。晚年的他不僅對於滿朝的貴族文武貪汙受賄無動於衷,自己還四次投身佛寺,每次都要花費億萬錢財才能“贖回”。

    整個南梁,因為梁武帝蕭衍信佛,僧侶階層數量眾多。脫離戶籍成為世家大戶私口的貧民更是不勝列舉,整個國家處於千瘡百孔的境地。

    在這種下,侯景前來投奔。大臣都勸諫道:“侯景為人狡詐,狼子野心,不可接納”。可當時的梁武帝蕭衍卻有自己的想法,他當時想要進行北伐,而侯景的到來或許能為他提供一些助力。

    蕭衍接納了侯景,但採取了兩手策略,事實證明這兩手策略都是取死之道。他一方面接納侯景和其帶來的羯人部曲,不惜為此得罪東魏。另一方面卻又不肯誠心對待侯景,對於他和他的部曲是百般看不起。

    直接的表現就是侯景為自己向王、謝這樣的頂級士族求婚,打算讓蕭衍來做媒,而蕭衍斷然拒絕。史稱“侯景初入梁時,欲求婚於王、謝名門,請梁武帝做媒,梁武帝嫌其門第不夠而予以拒絕,侯景因而對梁心懷怨念。”

    蕭衍心想,那可是王、謝高門,你一個蠻夷歸降之人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不怕風大閃了舌頭,你可真敢說。

    蕭衍同樣出身豪門士族,蕭衍所在的家族蘭陵蕭氏,貴為南朝“四大僑望”。南齊、南梁的皇室都是出於蘭陵蕭氏,除此之外更是出有多位宰相,有著“兩朝天子,九朝宰相之稱”。

    蕭衍出身豪門,對侯景這種野蠻異族的鄙視是刻在骨子裡的。侯景求娶王、謝二門之女的想法就,這麼被梁武帝蕭衍無情地打落了。與此同時,侯景對蕭衍和王、謝兩門仇恨的種子也就此埋下。

    等到了公元548年,梁武帝又和東魏和好了,整天眉來眼去。侯景這一次可等不了了,一旦兩國再次通好,自己就是給南梁給東魏的投名狀。

    此外,侯景在南梁多年,對於南梁的虛實已經搞得很清楚了,南梁就是外強中乾,表面繁華掩蓋不住虛弱的本質。趕上這種時刻,侯景乾脆就直接造反了。

    侯景的核心兵力雖然不多,也就千把人,但是非常精銳,戰鬥力極強。關鍵是當時的南梁已經遍地乾柴了,一經點燃就是狼煙四起。失地的流民,被壓迫的佃戶、手工匠人們紛紛匯聚在侯景的旗下,形成了一股強大的破壞泥石流,從壽春直奔首都建康而來。

    而南梁的兵權大多掌握在各地的皇子、宗室手中,他們本身就爾虞我詐,為繼承權爭鬥不休。雖然勤王大軍號稱數十萬,但是一直徘徊不前,沒有人真心去救援梁武帝。

    侯景匯聚的流民軍,從他本人到核心的異族部曲再到底層,都對以王、謝高門為首計程車族勢力有刻骨的仇恨。破城之後,自然是要把這股仇恨徹底的發洩出來。

    王、謝高門在建康城破之後幾乎被徹底屠滅,在這場侯景之亂過後,士族的黃金時代算是結束了。可以說,王、謝二族當時成為了幾乎所有對於現存社會秩序不滿集團的眾矢之的,都欲殺之而後快。

    其實這也難怪,從西晉乃至曹魏開始,他們享受頂級豪門的待遇已經數百年,吸取的民脂民膏無數,早已為人所不滿。從深層次而言,則是士族階層整體上已經腐化不堪,寒門崛起已經成為必然。

    總而言之,王謝二門在侯景之亂中慘遭滅門。直接原因是梁武帝蕭衍拒絕了侯景求娶王、謝二門之女的想法,激起了侯景的仇恨。根本原因則是當時腐敗計程車族為人所不滿,早已成為眾矢之的。

  • 10 # 同飲江水19177759415

    實事求是地說,侯景並沒有滅掉王、謝二族!同一時代的顏之推說過一句話:“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琅琊王氏、陳郡謝氏兩大家族在江左政治中稱雄二百餘年,豈是區區一個侯景短短數年所能滅亡!!!侯景叛亂時確實屠殺過王謝二族的很多族人,但是也有更多的王、謝族人躲過了侯景之難,活到了梁元帝時期,甚至在之後的陳朝還發揮著重大的作用。

    在現在傳世的《陳書》三十六卷中,琅琊王氏有王通、王固、王僉等多人,陳郡謝氏也有謝哲。可以說,這兩個家族直到陳代乃至於之後的隋唐時期,仍然是江左高門之首。

  • 11 # 當狗容易做人難

    公元548年,東魏叛將侯景不滿梁朝與東魏通好,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起兵叛亂,於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活活餓死梁武帝蕭衍,誅滅以王、謝兩家為首計程車族門閥百家,從此南朝士族衰亡,寒族趁勢崛起。侯景消滅士族門閥主要是這兩個原因:

    1、侯景是鮮卑化羯人,本來是東魏丞相高歡的部下,官封司徒兼定州刺史,擁兵十萬,統治河南地區。公元547年高歡去世,高歡的兒子高澄上臺,侯景一直看不起高澄,立馬叛變。本來侯景想取得西魏權臣宇文泰支援,但是宇文泰早就看出侯景是個反覆小人沒接受,侯景戰敗不得不投靠了南朝梁武帝。

    侯景屬於北方羯人出身,再加上是個叛變降臣,因此在自命為漢人正統的南朝根本就吃不開,受到士族門閥的羞辱嘲笑。特別是侯景當時為了在南朝有些根基,向士族門閥領袖王家、謝家求婚失敗,這些被心高氣傲的侯景視為奇恥大辱。

    2、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以來,大量北方士大夫和貴族為躲避戰亂遷居到長江以南。特別是王導扶持晉元帝司馬睿登基稱帝,號稱“王與馬共天下”,北方來計程車族門閥成為南朝的真正統治者。

    經過百年發展不論皇帝是誰,士族門閥都大權在握,侵吞民田、欺壓百姓,大量普通百姓為了活命不得不變成奴婢;南朝士族整日醉生夢死,大肆揮霍,根本不管民眾死活,因此矛盾已非常尖銳。

    侯景當時起兵為了獲得人心,每攻下一座城池就消滅士族,解放士族家中的奴婢,任用南朝士族家的奴婢為官,使得造反隊伍迅速擴大,起兵時僅僅8000人迅速擴大到十萬人,其中有大量的梁朝奴婢和農民加入。

    所以侯景造反後即為了報仇,也為了收穫人心,攻入建康後,士族門閥遭遇滅頂之災,除了被屠殺的,還有許多士族餓死。中國古代文學家顏之推曾說:“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

  • 12 # 可可樂樂樂可

    整個東西兩晉王氏家族和謝氏家族都是是換大組,兩家先後掌握了東晉和西晉的政治走向。

    兩晉開始門閥大族從幕後走到了臺前,徹底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之內影響著中國的歷史,這其中王家和謝家事裡面的佼佼者

    我們都知道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就是出生於王嘉爾王嘉,從東漢末期開始就已經是仕宦大族,一直出現在中國歷史的大潮流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類似於像王導等人更是晉朝不可或缺的人物。

    謝家相比王家要稍微晚一點登上歷史舞臺的謝家的謝安等人長期在兩晉的歷史上佔據主導地位,最有名的淝水之戰也是謝家領銜打敗了前秦的苻堅。

    所以作為侯景之亂的侯景,必然是想要消滅當時勢力最大的王家和謝家,只有消滅了王家和謝家侯景才有可能正式的掌握掙錢達到自己判斷的目的,但可惜侯景最終也沒有完成使命甚至可以說,在當時的歷史當中,這本身就不是一個可以完成的事。

  • 13 # 陳大舍

    侯景滅王謝二族是胡說八道。

    侯景曾求婚於王謝,被梁武帝阻止,這件事讓侯景十分扎心,私下裡揚言將來要把“吳女去(門閥閨秀)們配了窮小子”,而且在王謝兩家確實在亂後一蹶不振,但被侯景滅族則根本沒有的事。

    《琅琊榜》中梁武帝的扮相

    自永嘉之亂以後,中原衣冠避難於江東,基本佔據了偏安朝廷的大多要職,因中原望族身世顯赫不同於土著豪門故號稱僑姓。僑姓當中最顯赫者為琅琊王氏、陳郡謝氏、汝南袁氏、蘭陵蕭氏等。梁武帝末年,北朝大亂,盛極一時的北魏王朝在六鎮叛軍流民的進擊之下轟然坍塌,叛軍首領宇文泰、高歡分別擁立北魏皇族為傀儡皇帝,史稱西、東魏。侯景出身羯人,本為東魏叛將,因與東魏權臣高澄(高歡子)爭權失利而叛魏歸梁,但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太清四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以八千人反亂,次年攻陷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此次叛亂,侯景確實曾經直接拿“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這些頂級門閥士族做靶子。侯景一方面煽動奴婢造反鬧事打倒世家;另一方面又鼓動諸如夏侯譒這類在門第上低於王謝計程車族去打倒類似王謝這樣的一流世家。故於太清之亂,對王謝這樣的世家大族下手最黑的是奴婢以及附逆士族。

    梁武帝《異趣帖》

    後人想象中的梁武帝

    修陵,梁武帝餓死之後被葬於此。

    但即使如此王謝門閥在侯景統治時期也有一席之地。尤其是琅琊王氏,可以說是中古時期衣冠士族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存在。從東漢以至唐末,琅琊王氏五品官以上人數第一,遠超陳郡謝氏,更超以及北方士族大姓代表崔盧李鄭,雖然即使在東晉一朝,琅琊王氏也不是一直佔據士族頂點之位,比如庾、桓、謝氏也都蓋過其鋒芒,但琅琊王氏LiuX確實舉世公認。比如桓玄篡晉之際,就由王導之孫子王謐傳遞玉璽;劉裕篡晉,由於王謐已死,便由謝安之孫謝澹傳遞玉璽;蕭道成篡宋,王導五世孫王儉與褚淵一起傳遞玉璽;蕭衍篡齊,王導五世孫王志和六世孫王亮傳遞玉璽;侯景亂平之後,陳霸先篡梁,也由王導七世孫王通跟八世孫王瑒傳遞玉璽。至於侯景亂梁僭號之時雖然沒有明言誰是傳遞璽綬的人,但鑑於亂平之後,侯氏漢國偽朝廷百官出降,為首者為琅琊王氏子弟王克,王僧辯(烏丸王氏出身)跟他追問玉璽安在?並譏諷道:“王氏百世卿族,一朝而墜。”王克在侯景朝廷的身份是“太宰、侍中、錄尚書事”,則極為可能他就是當初傳遞玉璽之人。

    由侯景發動的太清之亂,不僅將繁華富麗的南朝核心區域再次遭受了類似於東晉末年“桓玄、盧循”之亂的浩劫,也使南朝僑姓世家遭受了一次類似於北魏河陰之亂的清算,導致僑姓世家在陳朝徹底衰落。

    烏衣巷,三國時吳主於此駐兵,以士兵皆著烏衣而得名。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王謝二族居於此地。

  • 14 # 戴你看歷史

    南朝諸國,自劉宋起,都是武人建國,這些武將多是依靠軍功而興起的寒門人士。南朝的統治者們為了限制士族,維護自身的統治,必然採取各種手段打擊士族,如誅殺功臣,重用寒門人土等。南朝時期每次發生的內亂和改朝換代,都有大批士族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特別是南梁時發生的侯景之亂,對江南土族幾乎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侯景是羯族人,先是東魏將領,擁兵10萬,鎮守河南,後因內部矛盾投降南梁,梁武帝蕭衍封其為河南王。梁宗室子弟蕭淵明被東魏俘獲,這時東魏乘機挑撥侯景與梁的關係,表示願用蕭淵明交換侯景,與梁重新修好。昏庸的梁武帝竟然答應了這一要求,結果候景走投無路,於548年八月反於壽陽,然後渡江,很快攻下建康的石頭城和東府城。次年三月,侯景攻下了久圍中的建康臺城,蕭衍被軟禁,不久餓死。死前嘆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侯景之亂,是南方的一次空前大浩劫,也是南朝歷史的一個轉折點。亂後,南朝在長江下游以北的土地,盡為東魏、北齊所佔;漢中及長江中游以北的土地,盡歸西魏所有。殘暴的侯景軍在江東地區燒殺搶掠,社會經濟遭到大破壞,“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門閥勢力也在這次內亂中受到沉重打擊。侯侯景入建康前,曾求婚於僑姓士族王、謝而受挫,心懷怨怒。及陷建康,對“富室豪家,恣意裒剝,子女妻妾,悉入軍營”。在戰亂中死亡的門閥士族,更是不知其數。北齊顏之推說,兩晉之際南下的百家士族在建康者,經過侯景之亂已“覆滅略盡”。

    551年,侯景自立為帝,國號漢。次年,梁將王僧、陳霸先大敗侯景軍,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侯景之亂使東晉以來罕遭戰火的江南腹地受到了嚴重摧殘,許多江南士族因為多少年來未逢戰事,有的人竟然連馬都不會騎,只得坐等叛軍殺戮。這場變亂使許多大族慘遭滅族之禍,江南的社會經濟也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但是王謝家族並沒有全部被滅掉,而且侯景之亂不僅是針對王謝二族,而是江南整個門閥士族。

  • 15 # 五味社

    由於聯姻遭拒,王謝兩家名門望族慘遭屠戮,也就有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詩句。

    南北朝時門閥制度下計程車族階層擁有極高的地位,以“王、謝、桓、庾”四家為名門望族,其中“王、謝”兩家居首,這些名門望族之間的事情,有時候連皇帝也無能為力,甚至皇帝以與他們結交、聯姻為榮。

    侯景,鮮卑族人,原是北朝東魏將領,為求自保,投降南朝梁朝。侯景投降後,曾多次向梁武帝提出要求並得到滿足,但始終有個問題困擾他,就是雖然地位高,但身份不高,為提高自己的身份,他向梁武帝請求讓自己與王、謝兩家中的任何一家聯姻,但這不是梁武帝所能做到的事情,畢竟梁武帝不想因此得罪名門望族,而且他深知王謝兩家看不起侯景,於是表示:“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意思是,這兩家門第太高,不如換朱、張吧。

    侯景自尊心嚴重受挫,侯景之亂後,將王、謝兩家屠戮殆盡,王謝兩家就此衰敗。

  • 16 # 文史磚家

    這個問題,還是要從侯景同江南兩大名門望族王、謝家族的私人恩怨說起。

    從東漢中後期開始,士族的勢力不斷壯大,到東晉、南朝時期,更是成為社會的主導力量。在這些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中,尤以王、謝兩家的勢力最強,在與外界通婚方面,也更看重血統和身份,非名門高第決不能入其“法眼”。這種情況曾讓不少想跟他們攀結的名人感到羞辱,其中便包括南梁大將侯景。

    侯景本是北魏、東魏大將,作為大軍閥高歡的心腹,曾在北方戰場屢建殊功,官至司徒、河南道大行臺,統轄河南十餘州。高歡死後,長子高澄接班,由於和侯景素來不和,引得後者的憂懼。侯景擔心高澄會加害自己,便攜帶土地歸順南梁,被梁武帝封為河南王、大將軍。

    侯景投降後,考慮到自己的出身(塞外鮮卑化的羯人),很想攀結名門望族,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名聲。於是在南渡後不久,侯景便向梁武帝上表,請求他賜婚,而且一定要在最高貴的王、謝兩姓女子中進行挑選。然而侯景根本不瞭解江南的實際情況,漫說他一個胡虜雜種,就算皇室子弟都不一定能娶到王、謝兩家的姑娘,原因無他,兩家是百年名門望族,對身份、血統的認同非常嚴格,絕不肯讓族中女子降格出嫁。

    所以在看到侯景的奏表後,梁武帝一陣苦笑,然後對使者講:“侯將軍的提議朕知道了,可考慮到實際情況,王、謝兩家的女子恐怕他是娶不起的,不如在門第稍微低一些的朱、張兩姓女子中擇選,如何?”使者將皇帝的話告知侯景,後者感覺自尊心嚴重受傷,憤怒之餘立下毒誓,說今天他們看不上我,等我哪天上位後,必定要將江南女子全部發配給兵士當奴隸。

    侯景的志向沒過多久便得以實現。當年梁武帝之所以接納侯景,看中的無非是他控制下土地,為接管這些州郡,武帝還特意派出侄兒蕭淵明支援侯景。沒成想侯景剛叛變,高澄便派兵把他打得落花流水,不僅把失地全部收回,還順帶俘虜了蕭淵明,只有侯景率領少數殘餘,像喪家犬一般撤往江南。

    梁武帝損兵折將、辛苦半天,到最後只得到一個無法安置的胡虜降將,心中大為不滿。此時,高澄為得到侯景以明正典刑,便遣使到達江南,提議用侯景換蕭淵明,梁武帝覺得建議不錯,便遣使回訪,以商定交換俘虜的時間和方式。不巧的是,這件事竟被侯景探知明細。侯景驚怒交加,在謀士王偉的建議下,決定舉兵叛亂,時在梁太清元年(548年)八月。

    侯景發動叛亂時,部眾僅有八百人,可迎擊、防禦的梁將要麼不懂軍事,要麼畏敵如虎,竟然讓侯景一路上長驅直入,僅用了兩個月時間便渡過長江,進逼建康城下。此時,侯景的部眾已達十餘萬人。建康城堅兵廣,侯景本來沒能力攻取,但好在他有親王蕭正德做內應,所以沒費吹灰之力便攻入京師。侯景進京後不久,便扶立蕭正德做了傀儡皇帝。

    次年初,侯景又率軍攻破臺城,拔掉建康城最後一個據點,由此徹底控制京城。侯景既然已擁立蕭正德為帝,自然不能再讓武帝活下去,但他又不想背上弒主的惡名,於是便對其採取斷糧斷水的方式,意圖將其餓死了賬。公元549年五月,梁武帝餓死於臺城皇宮淨居殿,享年85歲。

    從侯景進入建康城的那一刻起,江南高門士族的厄運便接踵而至。侯景將當年被拒婚的羞辱全發洩在他們的身上,不僅將王、謝兩家的男子斬殺殆盡,女子全部配給士兵做奴隸,而且還對其他士族大開殺戒。經此浩劫,江南士族家庭基本上全被消滅,以至於大名士顏之推在事後不無沉痛地寫道:“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在都者覆滅略盡。”(見《觀我生賦》自注。)

    侯景先後扶立蕭正德、蕭綱、蕭棟三位傀儡皇帝,後來又把他們全部殺死,自己僭位稱帝,國號為漢。侯景禍亂江南5個年頭,民眾備受兵燹之苦,死於戰火、饑荒、疾病之人難以計數,真可謂赤地千里、白骨累累。昔日繁華無比的江南,經過侯景這一番折騰,很多地方都變成無人區,慘景令人不忍描述(“生靈塗炭,宗社丘墟。”見《南史·侯景傳》)。

    公元552年,梁將王僧辯、陳霸先圍攻建康,失卻民心的侯景一觸即潰,倉皇間準備外逃,結果被部下殺死,就此結束自己罪惡的一生。

  • 17 # 實夢閣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就是說的南北朝時期這二姓氏族力量之大。

    南北朝時期是非常講究門閥的時期,只到唐代初期,普遍人還認為門閥世家比皇帝還高貴,把李世民氣的夠嗆。

    到李治時期還和武則天一起合夥重修氏族志,可見他們勢力的強大。

    侯景出身並不高貴,當時侯景之亂把三個主要國家都鬧的天翻地覆,他連自己的親生兒子被凌遲都不在乎,是個狠人。

    殺死王謝二族,就滅了二族計程車氣,讓他出一口被鄙視的惡氣。

    最後他也沒好結局,連屍體都被人吃了吧。非常遭人恨。

    惡毒到變態的人,做事情不一定需要很大的理由。謀反到亂殺人,既穩定形勢,又出惡氣。

  • 18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看到這個題目時,一直感覺好像在哪見過,後來翻看自己的文章發現這個題目就是我去年9月份所寫的一篇文章的標題,所以如果感興趣的話,小夥伴可以去看看。

    當然迴歸本題,侯景為什麼要滅王謝二族,這裡面其實牽涉到了侯景與王謝之前的一些恩怨,侯景原本是東魏權臣高歡的手下,後來不服高歡兒子的統治這才來到了梁朝,結果他的反叛導致自己的兒子和妻子被高氏一族殺害,自然到梁朝後他就孑然一身了。

    到了南梁以後,侯景聽聞南朝有頭有臉的都以取嫁王謝子女為榮,而此時自己的妻子、兒子都被高氏一族殺害,孤單一人的侯景於是也想向王謝二族求取一門親事,誰知對於叛逃來的北方異族,王謝是根本看不到眼裡。求取不成侯景便向梁武帝蕭衍訴苦,想著以你帝王的威壓,他們應該會答應的,誰知梁武帝對他說:“王謝不是你能配得上的,你還是取別的家的女兒為妻吧”。經過雙重打擊,侯景算是徹底恨上了王謝二族,也知道蕭衍對自己怕也是多有戒備。

    至此侯景與蕭衍就面和心不合的相處著,後來倆人撕破臉皮,侯景發動侯景叛亂,將梁武帝蕭衍活活餓死在宮中,而對於當初拒絕自己的王謝二族,侯景開始了血腥報復,結果經過這麼一洗劫,王謝二望族在這場動亂中死的死,傷的傷,遭遇滅頂之災,之後隨著門閥制度的衰敗,王謝之後再無王謝。

  • 19 # 沅汰

    侯景,南北朝時期北魏末年的邊將。侯景是個鮮卑化的羯族人,原來是北魏邊鎮懷朔鎮的普通鎮兵,後來做了低階軍官,在六鎮起義的時候帶著自己的隊伍投靠了爾朱榮,並結識了高歡。當高歡取代爾朱榮並漸漸勢力大起來的時候侯景一步步做大了自己的勢力。

    北魏末年政局不穩,在洛陽掌控朝局的高歡與關中勢力宇文泰奪權。北魏末帝孝武帝元修西出潼關投靠宇文泰,高歡另立新帝元善見遷都於鄴城,於是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當時的情況可以稱得上是南北朝時期的後三國時代,北方有東魏、西魏,長江以南還有南梁。兩魏之間的爭奪非常白熱化,以至於高歡再沒有精力在東魏之內排除異己。於是不得不許以厚利以高官顯爵維持著侯景以免他叛逃。這個問題留到了高歡去世之後。高歡的兒子高澄繼承了他的爵位和職位掌握了東魏政權,東魏孝靜帝元善見成為傀儡。這時侯侯景叛逃到了南梁。這個很難說是主動叛逃還是被高澄逼走的,但是因此給南梁引來了禍端。

    當時北方多戰亂,南梁相對安定。梁武帝在位時間長,以至於江南承平日久,十分繁華富足。侯景在南梁一邊以小恩小惠收買人心,一邊從南梁的宗室高官中尋找內應,梁武帝則一味對侯景縱容。梁太清元年侯景起兵反梁,一度火燒大司馬門,水淹臺城,餓死梁武帝,殺死簡文帝,最後自己篡位為帝,史稱侯景之亂。侯景之亂被南梁陳霸先、王僧辯,東魏慕容紹宗等幾方勢力共同所滅。

    如果說侯景和王、謝有什麼恩怨,可能就是侯景想求娶王、謝家的女郎而被拒絕。《南史》說,侯景“請娶於王謝,帝曰: ‘王謝門高非偶,可於朱張以下訪之。”要說侯景滅了王、謝二族,沒有史書記錄作為依據。再說當時王僧辯遣將入臺城也剽掠民眾,是不是也荼毒過王、謝就不好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虎年生的與狗年生的他們的婚姻是否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