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秀秀看
-
2 # 小笠育兒日記
孩子有這樣的情況,多半是孩子已經有了很大的壓力。她非常想做好,輕鬆地應對學習中的難題,可由於種種原因,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足,所以會非常急躁。鑑於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採取一些辦法來緩解孩子對學習的焦慮和壓抑,從而讓她愛上學習,真正學會學習。
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她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不是一個負擔。
家長多看書,來影響孩子。並推薦孩子看一些名人傳記,給她講講每個人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解決,哭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讓孩子從小事中獲得自信。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設定一些小小的目標,當孩子達成後,給予讚揚和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此時不應把孩子逼得太緊,可以摸索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在不影響正常學習的情況下,積極鼓勵孩子發展興趣,當她的視野開啟,情緒穩定,就會增加戰勝困難的決心。
-
3 # 環琦知心媽媽
針對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很難應付自如。也非哪一個人能完美解答並有正確無誤的答案。因為我們也是在摸索與嘗試,不斷的學習與採納並更新。我有一些自己的觀點,想表達,也想與各位家長共同探討,交流這個問題。我的個人觀點如下:我們不能強制性逼孩了學習
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特別是對於那些個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小孩子們,就更加難以控制自己。因為孩子小,自制能力差,再加上學習與玩,後者更有吸引力、更有趣,也更能與別的孩子找到共鳴,拉近孩子之間的距離。因而,孩子們不想學習。人,是群居動物,與生俱來的愛熱鬧。可學習相對的環境比較安靜與枯燥,所以孩子們一進入學習狀態就情緒不高,不高興。這時,作為家長我們得理解孩子,也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孩來調整情緒,切換環境與片場。萬不可強迫孩子學習,如果強行要求孩子學習,孩子會很牴觸,很反感。學習效率不高,也會令孩子更加的討厭學習。家長們可以在每次的放學後或學習前,讓孩子休息片刻,吃些平時孩子喜歡的食物,看些孩子平日喜歡看的書、動畫片。但是家長們一定要控制好時間,要正確引導孩子愛上學習,讓孩子保持一份輕鬆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學習效率高,達到的目標與要求也就高了,孩子學習成績好,自然就會愛上學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孩子遇到困難就哭,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就會以哭來宣洩心中的不痛快,從健身角度來說,是可取的。但是如果孩子是遇到了困難就哭,發脾氣,就不得不引起重視了。因為此習慣長期持續發展下去,不利於孩子們成長。成長之路充滿坎坷泥濘的,是要歷經艱辛與磨難的,成長路上的重重困難,不會因為你個發脾氣,哭泣幾聲就會迎刃而解,就會給你讓道的。所以家長們必須高度重視這個一有困難就以發脾氣,哭鬧來面對的孩子。當然,家長們也不能過於心急,也不能指責與詆譭孩子,甚至於動武力,出言不遜的傷害孩了。而是應該盡一切努力去幫助孩子,開導孩子。告訴孩子,遇到困難,我們不怕,不哭,因為困難也是幫助我們成長的朋友,也是懼怕強者的膽小鬼。只要我們勇於與困難搏鬥、較量,不向困難低頭,困難就會棄甲而逃,繳械投降的。告訴孩子,如果我們只會在困難面前啼哭,低頭,那困難就會居高臨下地俯視我們,將我們視為爛泥,攆壓,揉捏。
我們也可以在孩子情緒失控哭泣時,抱抱孩子,撫摸孩子並告訴孩子不要急,不用慌,靜下來,清理頭緒,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告訴孩子不要急,不用燥,靜下來,動腦思考,解決困難,打敗困難。告訴孩子,不要急,不用急,無論大多大的困難,爸爸媽媽會永遠陪你,陪你一起面對,給你支援,給你溫暖懷抱,溫馨港灣。
-
4 # 飛快寫手工作室
孩子的態度是大人的反饋,大人對學習畏難,就會用這種畏難來解釋孩子的心理。
應該說,學習肯定是有樂趣的,學會與孩子一起欣賞教材,用各種方式,解決一個個難題。
其次,孩子遇到困難就發脾氣,也許是家長引導語氣上有問題。
償試從小孩的立場出發,調整做大人的狀態。
-
5 # 韓旭儒
專業分析:
透過您對女兒的描述,可以看出女兒對學習是有情緒的,這個情緒跟她對學習的態度有關,也跟她自身得的學習能力有關,但並沒有說明這種現象是偶然性還是經常性的。如果是偶然性的話,就不必太在意,只要能夠用心聆聽孩子來表達內心的困惑,並跟她一起討論和麵對應該可以解決的,這裡的重點是相信孩子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給她信心和希望;如果是經常性的話,就需要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了解孩子及她的實際性的學習問題,並經過跟女兒的協商尋找專業老師進行檢查知識漏洞和強化學習方法。
學習是一種本能,它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徑。在此過程中,它可以實現自我價值和提升個人品質。但女兒不僅感受不到學習中的喜悅感和學習後的成就感,反而是帶著不高興得的心情去面對,顯然這樣得學習效率不會很高,學習效果也不會很好。這個情緒背後的原因可能跟您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有關,比如您是否給孩子的學習一定的壓力?您是否願意放下身架和評判來聆聽女兒表達自己的煩惱?您跟女兒一起討論學習時的語氣是否能夠平淡而溫和呢等等……;也可能跟孩子對待學習的認識有關,比如孩子認為學習就不是自己得事情,就不願意負責,還佔用自己玩耍的手時間,卻依然還要硬著頭皮去面對;還有就是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找不到樂趣,便失去了繼續學下去的信心也會導致情緒的反應;或者因老師的原因,導致自己跟老師產生牴觸而不願意學習,所以需要進一步瞭解孩子情緒的主要原因。
再來看女兒遇到困難就哭,而且還有脾氣,這個脾氣其實就是對自己不滿的情緒反應,或許您並沒有發自內心接納女兒甚至給予有效得幫助,更說明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困惑和煩惱眼已經時間較長,但自己又無能為力進行下手解決,所以提升女兒解決問題得能力才是關鍵。
提出建議:
1、父母轉變,角色重定。做孩子的成長伴侶和聆聽夥伴,這樣孩子會主動向您求助和表達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及困惑,孩子內心的壓力就會逐漸自然降低,焦慮感也會隨之減退。
當孩子被父母接受以後,可以幫助她化解內心的內疚和自責,從而使她找到面對自己問題的力量和發揮原本的才能。
2.找到問題,共同面對。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情,相信孩子是想好而不願意放棄學習而做出的表現。其次,讓女兒找出自己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可以透過閱讀教材來扮演老師的角色給自己上課,讓自己扮演學生的角色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女兒積極表現和帶著問題進入課堂的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女兒找到信心和產生價值,還可以讓她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索和總結,至少她多了一個聽眾和夥伴。
-
6 # 妞妞媽媽
孩子一學習就不高興,遇到困難就哭和發脾氣,這是孩子有情緒了,首先需要家長接納孩子的情緒。
每個人都會有情緒,都會透過各種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遇到困難用哭和發脾氣的方式來表達,這是一個訊號,我不行了,我不知道怎麼辦?
家長需要耐心的和孩子交流溝通,到底發生了什麼,孩子在學習上遇到了什麼困難,家長可以怎麼去幫助他?
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哭和發脾氣,自己的脾氣也上來了,這樣的話,家長在生氣,孩子也在生氣,任何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孩子對家長除了害怕,還有不被理解,不被接納的痛,而家長呢?感覺對孩子的問題無能為力,不能幫助到孩子,又生氣孩子達不到自己的要求,這樣形成惡性迴圈,長此以往孩子的學習會真的成問題。
-
7 # 諾言的微笑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家長,都會覺得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很容易疏導,唯有學習之事,孩子不願學,家長也不願讓步,造成孩子厭學,親子關係越來越糟糕。
這個問題我想我們是否可以退回到我們的兒時,看看我們那時是怎麼學習的,我們是否也經常耍點小聰明,時常偷點懶,那時家長確實很少管我們的學習,但我們知道學習是我們自己的事兒,完成不了第二天會被老師批評,會被請家長,因此我們會想很多辦法去完成作業。
當我面對我家小孩的作業時,我也時常在問我自己,我是不是管得太多了,造成他感覺學習是媽媽在逼他學習,不是他自己的事,對他而言是種包袱,不是樂趣。
所以,面對孩子不樂意學習,遇到困難就哭,就發脾氣,首先我們先放正自己的心態,不急不躁;然後再去接納孩子,用同理心去理解孩子,你越責罵,孩子越怕學習;最後我們應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困難就像彈簧,你弱他就強,只要我們不怕它,任何難題都能解決。
-
8 # 米兒媽
我們常說“教育要慎於始”,這個“始”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從懷孕的那一天起,做母親的就要開始承擔起教育的責任。母親在懷孕時就要有好的性情,好的修養,熱愛生活,熱愛讀書。孩子出生後,我們不要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從她睜開眼睛看世界的那一刻,她就在模仿身邊大人的一言一行,耳朵就在蒐集周圍的聲音,為她以後學說話,大動作的發展,生活的習慣等打下基礎。現在,很多教育家,以及育兒類書籍都提及到0-3歲,是孩子一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他們的身體處於快速生長髮育階段,而一生習慣的養成,性格的培養,安全感的建立,對社會最初的認知,基本上都是在這個階段完成。我們常說“一個人骨子裡的東西很難改掉”。其實,說的就是一個人的潛意識。而潛意識的建立,最關鍵的時期,就是在我們成人看來,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的階段完成的。可見,孕期至3歲的階段是一個人一生的重要階段。
我們也常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顯然,您的孩子已經養成了壞的習慣,錯誤的認知,再想把她糾正過來是多麼的不容易。因為學習與玩兩者之間,顯然玩的誘惑力更大一些。她之所以不愛學習,是因為她覺得學習佔用了她玩的時間,學習枯燥無味。他之所以遇到困難就發脾氣,是因為她的內心浮躁,沒有求知的慾望。既然我們發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問題,亡羊補牢,為時不晚。作為家長的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提升,慢慢引導孩子向正的方向發展成長。
首先,培養學習興趣,創造良好學習環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她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她逐漸就會愛上學習,對學習產生興趣。另外,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需要家與學校緊密配合,家人的努力,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幫助,都有利於建立樂學的氛圍。能夠讓孩子在愉悅,放鬆的狀態下積極自主的進行學習。
其次,讀懂孩子是關鍵孩子遇到問題就哭或者發脾氣,我個人認為這並不是問題。而是我們家長強加給孩子的“缺點”。孩子還小,不會解決問題很正常。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家長應該瞭解,孩子哭鬧發脾氣的背後,她內心的渴望是什麼?也許她在尋求幫助,也許她需要鼓勵,也許她想完成某一件事卻不知道如何去做?而我們家長要給予適時的迴應,而不是嚴厲的批評指責。讀懂孩子很重要。
最後,言傳身教是寶典我常說“孩子是影印件,而家長就是那個原件”,越柔和善良的母親,越睿智擔當的爸爸,就越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所以,身教往往勝於言教,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榜樣的力量很重要。
-
9 # 倆寶媽米粒
我孩子馬上六週歲,在學習也會有這種現象,碰到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退縮,哭鼻子。作為家長我能接受你不夠優秀但是不能接受你不努力,我想很多家長都有這種心態。所以造就了學習時,孩子不願學,家長非讓學的對立狀態。弄的親子關係也緊張,孩子傷心,父母失望。
碰到這種情況,家長需要退一步,換種引導方式,不能粗暴的逼著學,免得孩子起逆反心理。我家孩子學跳舞,回來不肯練,我一開始就是強硬態度逼著練,女兒一天哭了三場,母女兩個一度陷入僵局。後來是我自己想開,讓孩子學舞是為了薰陶藝術,感受舞蹈的魅力,要孩子能快樂的跳舞,愛上跳舞才是最終目的。換種孩子喜歡的方式引導,幫助她慢慢克服目前的困境,她就對舞蹈慢慢有了資訊與興趣。
我也思考過為什麼孩子面對困難就退縮,發現自己在生活中就是面對困難就逃避,孩子是家長的影子,我自身沒有做個好榜樣,影響到了孩子。所以育兒先育己,家長需要勇於戰勝困難,迎難而上,孩子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
-
10 # 育兒麻麻幫
我家男寶7歲,剛上小學,我就講一個我家男寶的真例項子吧!
在我家男寶4歲左右的時候,因為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兒,但是他確實已經反覆做了幾次了,但孩子沒有成功,便開始著急、嚷叫“哎呀,太難了,我不做了,我不做了......”當時我給他講了一些簡單的道理後,見他不再著急,我也變沒有太在意。
但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我發現,只要孩子做的事情一遇到反覆去做卻沒達到自己預期時,他又會著急、喊叫,我便開始真正重視。
事情的真正改變緣起於我教孩子學“吹泡泡糖”。一次外出去親戚家,看到親戚家的大哥哥能把泡泡堂吹出很大的泡泡,我家男寶便也想要像哥哥那樣。一開始我家男寶嘗試幾次之後都是吹不出泡泡,便又開始著急,我告訴他:寶貝不急,咱慢慢來,哥哥能做到,我家乖寶也一定可以做到。於是孩子真的就安安靜靜地試了多次,雖然還是沒有吹出泡泡,但是,他做到了心平氣和,他在進步,所以我還是表揚了孩子。
緊接著,幾天之後的一次外出,我刻意買了泡泡糖給孩子,並告訴他:寶貝,任何事情做得好,都是因為不斷的練習,媽媽相信寶貝在不斷的練習後,一定也可以吹出大大的泡泡的!於是,這次,在我家男寶嘗試到第6次的時候,真的終於吹出了自己的泡泡——那種高興時可想而知的!事後我又“強調性”的告訴了寶貝:寶貝你看,透過自己不斷的練習,你是不是一樣可以把事情做到很好很棒。所以,以後遇到做的事情不如意的時候,不要著急,慢慢的,多次的去練習,你一定可以做的很好很棒的!
經過這次“泡泡糖”事件之後,我家男寶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他便會一遍遍的反覆去做,直到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雖然偶有一些小脾氣,但是也一定會不斷地去練習不斷的去做來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希望這個例項能給題主一些幫助吧!不管是孩子和是家長,遇到問題時儘量多一些耐心,堅持下去,時間會給你的付出以回報的!
-
11 # 胖老爸的懷抱
我們都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樣的,所以教育的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男孩的父母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可以放開一些去教育,而女孩的父母除了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外還需要花更多的心思。
女孩相對於男孩來說更喜歡依賴父母,這是女孩的天性,要不怎麼都說女兒是父母的小棉襖呢?這並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她渴望愛、渴望與人交流、害怕被忽視的表現。隨著女孩慢慢長大,這樣的依賴也會變得越來越淡,所以父母應該去理解孩子,多與孩子進行交流。
女孩因為具有敏感細膩的特質,自尊心強,同時情緒波動較大,所難免有時會任性、亂髮脾氣,這也正是她在尋求安全感和對父母有很深依賴心理的表現。此時父母一點點的語言不當都會觸傷孩子,所以應該注意談話技巧,適當的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不要有明顯的批評和責怪。教導孩子去學習男孩身上勇敢堅強的特質,幫助她去改變由於敏感和依賴而導致的軟弱的一面。
對於學習也是一樣,多誇誇孩子字寫的好、詩背的好,去提高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畢竟學習也是一件靠自願的事情。
這裡的意思不是說教育男孩不需要花心思,而是女孩與男孩相比,身體柔弱、理性思維較差、甚至有時過於軟弱。所以應該正確的去看待女孩的特點,儘可能的去弱化女孩的弱點,甚至把他轉化成優點,從而更好的促進女孩的身心發展。
-
12 # 彥姐聊育兒
你的女兒遇到困難會哭和發脾氣是因為她有非常強的好勝心,她希望在學習中有成功的感覺,但是她的能力不能讓她輕鬆駕馭所遇到的題目,那些難題給她很強的挫敗感,所以會哭會發脾氣,其實她是在跟自己發脾氣。
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讚美她做出來的部分。讓她感受到自己想要的成就感。然後要從基礎上指導她紮紮實實提升解題的能力。一定不要急,要循序漸進,讓她每天前進一小步從學習和解題的過程獲得快樂,可以找老師一對一指導補上她落下的課程。
第三,如果孩子在某一門課經常這樣,家長要觀察她在哪些領域有更多的優勢,她可能數學不好,但是語文就很快掌握,過去的教育都是補短板,但是未來是長板支撐開掛人生的時代,要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優勢,不要為了分數扼殺了孩子的興趣,因為在那件事上,她可能天生就比10000個同齡人會做得更好。
第四,要給孩子講故事,培養她的平常心,和延遲滿足感。讓她看一些名人兒時也很笨,很挫敗,但是靠一段時期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推薦《哈佛家訓》,裡面都是短小的故事,我兒子小時候特別喜歡。
-
13 # 陶玲家長課堂
這個問題很多家長都會面臨到孩子遇到學習就會哭鬧甚至發脾氣。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首先孩子以哭鬧來宣洩心中的不痛快,從健康的角度來說,是正常的。但是遇到學習就會哭鬧的話,這個就需要家長們特別注意了。遇到學習就哭鬧,首先關鍵字是學習、不高興、遇到、困難.
面對孩子哭鬧,發脾氣,一般情況家長都會有如下幾種反應
1 把孩子揍一頓
2 陪伴孩子,以一種強迫式教育讓孩子學習.....等等
爸爸媽媽穩定的情緒對於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控制情緒並不代表硬憋、不溝通、冷處理,需要我們去直面孩子發脾氣,而不是躲避,首先要了解娃兒發脾氣的內在原因、巧妙地選擇溝通方式、合理運用化解衝突的工具,而在進行這一切時需要保持穩定的情緒。
以下是我個人給寶爸寶媽的一些建議:
1 家長可以在孩子情緒哭鬧時,抱抱孩子,告訴孩子不要急,靜下心來,動腦思考,解決困難,打敗困難。告訴孩子,無論遇到多大困難爸爸媽媽都會支援、陪伴著你戰勝困難。
2 家長可以多讀書,利用書中一些遇到困難以及如何讓戰勝困難的例子來講述給孩子,讓她明白哭鬧並不能解決困難。
3 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前提下,可以鼓勵孩子發展一些她的興趣愛好。
4 創造一個利於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學子環境.
5 言傳身教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所以身教往往勝於言教,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她如何正視和處理自己的情緒,才是讓孩子冷靜下來、讓他內心變強大的釜底抽薪之道。
-
14 # 明霏如月
這個問題是大多數家長都遇到的問題。首先找出孩子不愛學習的根本原因,現在很多孩子都厭學,孩子的學習比較繁重,課程也比較深奧,孩子也有壓力,家長也要理解,但是不能縱容孩子不學習。其次要跟孩子交心談談,家長自己要先做到,孩子才能改。孩子遇到困難就哭,應該是因為孩子從小被家長保護的太好的原因,什麼事情都替他解決了,當孩子自己遇事需要獨自處理的時候就沒有辦法,所以孩子會退縮。這是父母需要注意的,也要及時修正。
-
15 # 壹父母
當孩子一學習就哭,遇到困難就用發脾氣的方式是孩子在經歷自己的一個情緒風暴。這種情況在家庭中很常見,例如有些孩子在生活中愛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有意迴避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有的孩子在學習時,遇到自己難以理解的問題會表現出懊惱和沮喪的情緒,其實這都是孩子害怕困難的一個縮影。假如在孩子學習後出現哭鬧、發脾氣的狀況時。假如你不痛不癢地勸說孩子,給孩子講道理,孩子的情緒絕不可能在五分鐘內消除。最多可以在五十分鐘忘掉這件事,但不會從中學到接納和理解。最糟糕的是這種情況:父母不但不同情孩子,還因為孩子發脾氣把孩子打罵一頓,那真是給孩子雪上加霜了,不僅毀了孩子這一天的快樂,還傷害孩子的心理。當孩子宣洩情緒的時候,試著去接納孩子的壞情緒。“接納”是讓孩子的壞情緒向外宣洩,“轉移”是幫孩子構建好情緒。雙管齊下,會讓孩子的情緒徹底扭轉,更快地好起來。如果一直停留在“接納”中,有可能會放大孩子的壞情緒,這對孩子和家長都不是什麼好事情。除了“接納”孩子的壞情緒以外,還應該幫助孩子疏導情緒,與孩子一起尋找導致孩子爆發壞情緒的原因在哪裡,如何解決。比如當孩子一學習,壞情緒就上來了。是不是因為孩子想要做到完美,但是面對自己能力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不能接受而爆發壞情緒。所以,當遇到孩子的壞情緒時,你要藉機行事,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都很單純善良,父母稍微用點心,孩子的壞情緒多半不難緩解和疏導。
-
16 # idan的青蛙媽媽
看到這個話題,我很想知道家長中間是不是也有人喜歡耍小性子呢?或者孩子是不是經常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和讚揚?或者是經受的來自家長的,學習的壓力過大?
孩子個性方面的問題,都有原生家庭的生活有很大的關係。分析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為什麼害怕困難,為什麼喜歡發脾氣,是不是因為家長的壓力,家長對孩子的忽略,或者是過度的學業加壓,而導致的這些小毛病。
讓孩子放鬆心態,才不會害怕學習,不怕困難,不發脾氣。感覺孩子就是個因為缺愛而表現的種種不良行為。多跟孩子溝通,找出癥結,再解決問題。
-
17 # 培養富三代
親,你的情況跟我家女兒小時候很像!我給你一些建議。
按照你描述的情況。孩子應該在想突破但是又力不從心階段,還沒有進入自暴自棄階段,所以還是可以挽救。一旦進入自暴自棄階段那就非常費勁了。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會有自己好勝心)
你家女兒現在應該還具備強烈的好勝心,所以她才非常不甘心,才會對自己發脾氣。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包容。
我給你幾個方法。
1、家長千萬不能發脾氣。而是在孩子發脾氣時可以透過擁抱孩子給她支援
2、在孩子心情好時跟孩子好好溝通一下,讓孩子在發脾氣時可以找一個讓自己冷靜下來的地方。
3、一定要減輕孩子壓力,讓孩子明白不管孩子什麼表現。爸爸媽媽都會無條件愛她。
4、用心發現孩子好的表現,然後每天鼓勵孩子。不管生活還是學習上孩子肯定有表現不錯的地方,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抓緊機會鼓勵孩子的表現。5、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在週末進行的特殊時光,媽媽只屬於孩子一個人一起做一件孩子最喜歡的事情。
(孩子任何成長都需要引導逐步有效果後才能有足夠耐心,這需要鍛鍊)
以上五點你可以嘗試用一下,如果有什麼不明白也可以跟我交流。
以上方法來自正面管教,我是正面管教育兒方法公益推廣大使。希望以上方法對你有一點點幫助。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共勉。
-
18 # 心理諮詢師丫丫姐
“女兒一學習就不高興,遇到困難就哭,發脾氣,該如何疏導呢?”
首先讓我們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追求優越是人的天性。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在學校中展現自己的能力,獲得優越感。但如果孩子剛一入學就遭遇失敗,或接連遭遇失敗,無法獲得優越感,那麼他的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逐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所以,孩子一學習就不高興,是因為她在學業上沒有取得自己想要的成功,自信心受到了打擊;一遇到困難就哭,一是發洩,二是焦慮,焦慮自己無法獲得想要的優越感,也擔心父母因此會不喜歡自己。她從內心裡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戰勝這些困難,重建優越感,但又不知如何去做。
作為家長,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幫助孩子:
1.充分的理解和接納。孩子在鬧脾氣的時候家長要理解她、接納她。不緊張、不生氣、不斥責、不講道理,也不要急著去鼓勵她。而是陪在她身邊,讓她把情緒發洩出來,擁抱撫摸她,給她以充分的愛、支援和安全感。讓她感受到:不管我表現好不好,爸爸媽媽都是愛我的,我是安全的。
2.重建孩子的自信心。(1)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或科目,家長要擅於發掘孩子的特長,如體育、音樂、美術或手工、英語等,適當的加以培訓,孩子很容易取得成功。當她在相關的課程中有優異的表現,會提高她的自信心。這種成功也會使她在其它課程上更有自信。
(2)針對孩子不擅長的科目,列一個幫助計劃。可以設計一連串由易到難的任務,讓孩子來完成,當孩子完成的時候,給予獎勵,逐步提高她的在學業上的自信心。(不建議物質獎勵哦)
3.鍛鍊孩子的自主性和意志力。戶外活動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登山、游泳、騎腳踏車或球類運動、探險活動等,這些都可以有效鍛鍊孩子的自主性和意志力。
另外,可以讓孩子獨立完成一部分家務和個人事務,如洗碗、拖地、洗襪子等。家長切忌太過溺愛、事事代勞。
4.多舉行家庭親子活動。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共同做一件事的時光多麼美好,孩子也是很渴望和嚮往的。在民主商討的基礎上設立“家庭讀書日”“家庭烹飪日”“家庭遊戲日”“家庭電影日”等。大家一起參與,營造出一種儀式感。這不僅可以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讓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更融洽,也能使人油然而生出一種對家庭的責任感。良好的家庭氛圍應該是和諧、友愛、包容、溫暖的,家庭成員之間彼此支援和陪伴。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能夠獲得充分的安全感,生活態度更積極,情緒更穩定,心理更健康。
-
19 # 書香劍雨任我自逍遙
現在很多的孩子,學習興趣提不高,主要原因沒有激發她學習的積極性,沒有要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過,也不能急於求成,有點耐心慢慢來――
1,和孩子一起完成作業。孩子完成家庭作業的時候,家長要陪著。如果她不懂了,就幫她分析分析;她字寫得不公正,給她提醒示範一下;給她削削鉛筆……請各位家長有點耐心,這並不是說要一直這樣,而是幫孩子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陪著,孩子就能靜心學習,不會感覺時間漫長,感覺完成作業也很輕鬆。
2,要找出孩子完成作業的亮點給予鼓勵。今天我家寶貝的字寫得比昨天漂亮啦!今天完成作業好快啊!寶貝你真聰明!讚美是照在人心上的Sunny,堅持鼓勵,你會發現你家寶貝真的進步很快。
3,要記得給予獎勵。我就喜歡看到寶貝的優點然後給予物質獎勵,一塊錢,五元錢,錢雖不對,娃娃的積極性很高。記得我家寶貝在學校考了第一名,我就給她獎了一千元。有人擔心孩子亂花錢,沒有啊,我家寶貝的錢都存著呢有人會說給孩子獎錢怎樣怎樣怎樣……少點擔心,杞人憂天……錢誰不喜歡?我們就應該培養孩子的財商。我們還應該教給孩子財務管理的方法,誰敢說這些知識沒用?
回覆列表
如果留心新聞的寶爸寶媽會發現,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了極端的情緒,比如暴力,抑鬱,焦慮等等,而這些情緒導致的最直接的行為就是校園暴力,抑鬱症低齡化,自閉症……
花一樣年紀的孩子們,本該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成長,但是內心卻好像提早枯萎了一樣。
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變成現在這樣呢?
將原因探究起來,其實和孩子從小心理健康的引導有關,尤其是情緒管理的引導。
很多爸爸媽媽因為自身的成長經歷的影響,認為孩子哭鬧的行為是無理的,有情緒應該忍著,不應該不懂事地宣洩,所以對於孩子的情緒引導一直使用的是壓制政策,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做法。
十七歲的女孩兒已經進入了青春期,特性就是會透過哭來宣洩她的情緒。
但是這個孩子是針對學習,如果是學習狀態不太好的話可能就會哭,可以理解為青春期的正常行為表現。
因為對於這個階段的女孩子來說,自我約束能力、自我要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都很強,面對達不到自己對自己設定的要求和目標會哭、會發脾氣。
家長應該首先允許孩子哭泣發洩,之後找時間要跟她溝通,問問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如果孩子不願意訴說,不能夠刨根問底,如果孩子願意講述,那就傾聽,然後總結她的描述並表示理解,之後問問孩子覺得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做法,引導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