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狗的輕武
-
2 # 前線集結地
美國和德國在二戰期間其裝備的武器並無差距之分,主要二者的作戰原則不同,而產生的差距。
德國步兵班的只要配置為一位班長,一位副班長和8名戰士組成,一共10人。
在這十個人中,除了機槍主射手和副射手外,其他人都裝備一隻毛瑟98K步槍。直到1940年以後,班長的裝備被替換成MP40衝鋒槍,配有6個彈匣,每個彈匣備彈32發;機槍手開始配備一挺MG34通用機槍,後期換裝為MG42,同時機槍手還配備了一隻手槍作為自衛武器,備彈50發;機槍手一個人是無法操作機槍的,所以還要有一名副射手。副射手身背4個50發機槍彈鼓和備彈300發的彈藥箱,他也配備了一把手槍和50發子彈作為自衛武器。德華人對待步兵作戰的理念是依託機槍進行作戰,除班長和班副裝備MP40衝鋒槍之外,其餘士兵均有毛瑟98K式栓動步槍。德華人講究進行規模作戰,並不要求單兵火力的強度。二戰在一個步兵班中只有一挺MG34通用機槍作為自動火力,而德華人戰術也是圍繞機槍進行作戰。德國步兵在進行作戰時最小規模的步兵單位並不是步兵班,而是以排作為最小作戰單位。在步兵手冊中明確指出了,在步兵班單獨面對敵軍時,首先選擇的應該是撤退,並且呼叫支援,組成排連作戰單位進行攻擊。
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主要裝備有毛瑟98K步槍,MP38/40衝鋒槍,MG34/42通用機槍,G41/43半自動步槍,stg44突擊步槍
手榴彈的裝備是M24長柄式手榴彈。鋼盔為M35/40/42制式鋼盔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鋼盔型別。
在反坦克武器上德軍裝備有鐵拳反坦克火箭,坦克殺手火箭筒。
要說德華人在單兵裝備上可以說是非常出彩的在單兵裝備上可以做到齊整,型別全各具優點。並且裝備了迷彩服,鐵拳火箭筒,Stg44突擊步槍,引領了單兵裝備的潮流。
而美軍給人以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裝備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在戰爭電影之中之間美軍人手一把加蘭德打得敵人毫無還手之力。但是在亞洲戰場,在東南亞與日本人鑽叢林的海軍陸戰隊可不滿意了,他們仍然裝備著大量的M1903步槍。步槍是美軍單兵的主要裝備,美軍的步槍型號較多。其中M1903春田步槍是一種即將淘汰,但仍然大量裝備的步槍;而M1伽蘭德步槍則是歐洲戰場陸軍的主要裝備。
M1A1是美軍裝備的一種卡賓槍,開始初步裝備給陸軍試用。該槍除了原型M1卡賓槍之外,還衍生出了M1A1、M2、M3等變型槍,到1945年停產,該槍一共生產了多達600萬枝。雖然該槍具有威力低、射程近、可靠性不高等問題,但其在二戰中卻表現極佳,在歐洲戰場,該槍和其改進型M1A1卡賓槍被大量裝備給士官、偵察兵和空降部隊,而在太平洋戰場更是幾乎遍地都是,幾乎全完取代了M1加蘭德步槍。
要說除了加蘭德還有哪一種武器能出現在你的印象裡那就是各種型號的湯姆遜衝鋒槍,在20世紀20年代成了匪徒殺人越貨的黑幫武器,因而聲名狼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得該槍出現了轉機,雖然美國陸軍裝備不多,但法國、英國和瑞典都購買了一批自用,到1941年8月,各盟國政府共訂購該衝鋒槍318900支。美軍的主要裝備步槍M1903春田,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A1卡賓槍,機槍勃朗寧輕機槍M1919A4/A6重機槍,無後坐力炮,巴祖卡火箭筒等
美軍單兵主要以步槍和衝鋒槍為主,班組則配備適量輕重機槍提供主要火力。
美軍和德軍在二戰單兵武器之中各具特色並不存在著代差。雙方都有在某個領域非常出色的武器。
-
3 # 號角WG
要比較美軍和德軍在二戰中的單兵裝備,可以從兩個個方面來分析, 1、攜行裝備;2武器裝備。
為了保證雙方對比的合理性,我將德軍裝備的時間軸,設定在1940年,這一年是公認二戰德軍的鼎盛時期,同時,將美軍裝備的時間軸,設定在1944年,這一年為了完成“霸王計劃”盟軍各方面裝備達到了頂峰。所以,將同是巔峰時期的兩軍做比較,且軍種設定就用人數最多,最具代表性的陸軍為模板,我想會更具對比性。
首先來看【攜行裝備】:
德軍(the German army)
如圖,以上為一個二戰德國國防軍的標準步槍手單兵裝備,大致可以分為兩個型別,戰鬥模組和生活模組,:
圖片的上半部分,戰鬥模組,以Y型揹帶(揹帶、腰帶)為主體、含M1911式彈藥包、小型挖壕鏟和鏟套、附在鏟套上的S84/98式刺刀和刀套、M1930式防毒面具罐和肩帶上附帶的毒氣測試條、M1931式乾糧包以及M1931式野戰水壺。
圖片的下半部分,生活模組,以M1938揹包為主體,單從揹包來說來說,德軍要遠遠好於二戰其他各國,揹包本身的用料自不必說,大量的牛皮質用料,還有支撐框架,對比其他各國當時普遍裝備的帆布揹包,不知舒適多少倍。除此之外,整個揹包其實是一整套的攜帶系統,如下圖:
以上攜行裝備全部置辦齊了,具體數額,號角實在查不到了,不過從裝備質量來看,用兩個字來概括,我想也不為過,就是“豪橫”。當然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元首兩線折騰,地主家到底還是沒了餘糧。自1940後,隨著戰事擴大,以上裝備在材質上都有了明顯的區別,就如揹包系統,後期也變成了帆布製造,不再是牛皮製。
好了,看完德軍的攜行裝備,再來說說,美軍。
美軍(US Army)
整個二戰期間,美軍的單兵攜行裝備,均為脫胎自一戰時期的”M1910裝備組”,其以S腰帶或彈袋式腰帶為主體,搭配附聯結揹帶的野戰揹包,以及各式附掛於腰帶之上的配件組合而成。
圖片上半部分,為標準的M1910攜行均為卡其布製成。主要由外腰帶、可以掛在腰帶上的X形揹帶、10個M1903步槍彈匣包、急救包、水壺套(裝M1910型鋁製水壺)、乾糧包及一個長條形背囊(即生活攜行具)組成。攜行具中的揹帶看上去和揹帶褲上的吊帶差不多,主要用途是分擔腰帶上負載的重量,增加揹負的舒適性。此外,如果有人負傷或陣亡,戰友們還可以抓住揹帶把他拖回來。軍官使用的M1910 型攜行具則用一個手槍彈匣包替代了步槍彈匣包,井取消了X形揹帶。按照設計要求,這套攜行具可以負載21.7公斤的物品。
圖片的下半部分,為改良後的M1912/14 攜行具,大體沒怎麼動,主要的改進是可以把乾糧包摺疊後放進背囊,並增加了一個工具包。騎兵使用的M1912/14 攜行具則用牛皮製成,並增加了彈藥筒、綁槍帶和一條可以斜挎在身上的子彈帶(用來攜帶更多的彈藥)。
值得一提的是,和M1鋼盔一樣,這樣簡單的設計理念,透過多次實戰考驗,一直沿用到近代美軍的LC2裝備組,才逐漸為「戰術背心」等設計所取代。
把視線拉回到同一層面,我們來具體看看比較典型的M1步槍手的標準裝備。也稱M1步槍裝備組。
和德軍的複雜相比,確實簡單不少,這裡插一句,很多人都覺得,二戰時期的德軍是機械化,其實並不是,德軍還存在大量的騾馬化的行軍方式,所以單兵攜行裝備相對比較複雜,外面呆的久,自持時間長,自然帶的多,帶的雜。而美軍不同,44年暴兵開始,就已經基本實現了摩托化,甚至達到了機械化的水平,例如大紅1師。所以,行軍時間短,補給週期短,造成了美軍單兵攜行裝備的簡便,這是題外話了。
我們繼續回到M1步槍裝備組來說,其基本組成如下:
M1928 揹包組
此型揹包附有可連線於腰帶上的揹帶,但無法將揹帶取下單獨使用,再加上揹包設計方式呆板,使用上極不方便。根據使用情況,還會加上毛毯等一些生活用具一起變成行軍狀態,如下圖:
M1920/23/36 腰帶式彈袋
此係列腰帶是為攜帶0.30步槍及M1葛蘭特步槍的彈藥所設計,其上共計十個彈袋,每個可容納兩個五發0.30步槍彈橋或八發裝的M1步槍彈倉一個。在腰帶上下兩側設有釦眼,可用來與M28揹包或其他裝備結合使用。
M1924 刺刀
這把刺刀是由M1905刺刀改良而來,但其唯一差別僅在於長度由16英寸縮短為10英寸。M1942問世之後,部分M1905刺刀則在截短之後,搭配前者的刺刀鞘繼續使用,差別在於截短版的血槽延伸至刀尖部位。(刺刀除攜行在腰帶左側之外,還能結合在M1928揹包的左側。)
M1910/42水壺組
M1910型的水壺全體採用鋁製,而M1942型則改用大家所熟悉的塑膠水壺蓋,且將水壺本體改為不鏽鋼材質。隨壺附有鋼杯,杯上附有摺疊手柄,方便使用者拿取。水壺套本體以帆布製成,內襯以羊毛,以吊鉤與腰帶結合。早期水壺套的吊鉤車縫固定部位面積太小,在經過劇烈運動後容易撕裂,因此後來在原固定布外加車一塊帆布,以增加其強度。
M1942急救繃帶包
急救包以帆布製成,內裝一個野戰繃帶盒,內容物則依據繃帶盒的形式略有不同。繃帶或由牛皮紙、銅油紙盒或由銅盒所包覆。銅盒包覆者之內除繃帶外,另附有止血消炎用之磺胺粉。
除此之外,擔任破障任務計程車兵,會額外攜帶M1936破壞剪。部分士兵也會想辦法獲得本來只有軍官才會配發的M1911手槍,因此也有加掛M1911手槍槍套及彈匣袋的配置方式。
如果德軍的單兵攜行裝備用“豪橫”來形容的話,那麼美軍就是“樸實”,我記得電視機亮劍最後李雲龍提到亮劍精神,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軍隊的氣質,德軍脫胎於普魯士,而普魯士又脫胎於一群容克貴族,追更溯源就是當年在德國圈地住下的條頓騎士們。所以直到二戰,我們依然可以從德軍的單兵攜行裝備上尋到一絲貴族的氣息。而美軍不同,美軍是什麼,農民啊,當年什麼人才去美國,來自英國的海盜和人販子,來自愛爾蘭的饑民,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屌絲。所以美軍從骨子裡就沒什麼貴族啦,驕傲啦,就是實用,耐用,好用!別整花裡胡哨的。能用布的絕對不用皮的,能掛著的,絕對不用綁的。
最後,總結一句,如果一定要用一句化來概括二戰德軍和美軍在單兵攜行具上最典型的區別,那就是,德軍是Y揹帶牛皮咔咔響,美軍是X揹帶帆布嘩嘩譁。
下期講兩軍的【武器裝備】
-
4 # 勇戰王聊歷史
我透過對比步槍和手榴彈這兩種主要的進攻性武器,來看看兩軍裝備誰更好。
二戰中,美軍和德軍的單兵主流武器都是步槍。美軍使用的是半自動的M1式加蘭德步槍,內建8發彈倉。裝彈時,將雙排8發子彈的鋼製漏彈夾由機匣上方壓入彈倉,子彈打完以後,彈夾會被退夾器自動彈出彈倉,併發出“叮”的一聲脆響,這也是加蘭德的特殊標誌。
這個聲響,經常被日德利用,趁機發起進攻。二戰結束時,美國共計生產了400萬支M1加蘭德。
而德軍使用的是98K,使用的是旋轉後拉槍機,打一發拉一下。而且,裝彈也只有5發。雖然,98K的射擊精確度更高。但是,遇到美軍的m1加蘭德時,也會覺得火力不足。這把槍要是放到一戰“塹壕戰”中,優勢肯定會更大。但是,二戰時“巷戰”更多,更講究火力的持續性。也是因此,各國都在裝備衝鋒槍,彈容量越大越好。
看美劇《兄弟連》,當美國大兵和德國大兵近距離用步槍互射時,美軍只要不停的扣動扳機,就能一口氣把彈夾子彈打完。而德軍卻要打一發摟一下,射速太慢。因此,德軍大都會處於劣勢,被美軍完全壓制。有人看玩笑說,兩個美國大兵的火力,抵得上一個德國步兵班。
美軍後來裝備的M1卡賓槍,也是半自動步槍,彈容量增加到15-30發。火力的持續性更猛了。
以步槍的實用性來說,美軍的步槍比德軍要好。按照步槍的發展來說,M1比98K也要先進一代。如果讓你打巷戰,這兩種槍,你肯定也會想選M1加蘭德。
再看手榴彈。美軍主要使用的是MK2手榴彈,重0.59kg。這種手榴彈是鐵鑄的,外部呈鋸齒狀,爆炸後會產生很多碎片。也是因此,其殺傷半徑達到5-10碼(1碼約等於0.9米)。但是,其彈片最遠能飛到50碼的距離。也是因此,根據戰術手冊,美軍扔出去手榴彈後,要臥倒。
德軍裝備的是24型柄狀手榴彈,重0.61kg。德軍手榴彈重,是因為裝藥更多,達到165顆,美軍的MK2只有56克。而且,德軍還有個長木柄。
雖然德軍的手榴彈裝藥多,但是,爆炸後產生的碎片少,靠“震暈”殺傷敵軍。因此,殺傷半徑也只在5米以內。而且,德軍手榴彈體積太大,不方便攜帶。總體上看,美國的MK2更先進。
中國抗戰時,八路軍自制的手榴彈也是長柄型的。日軍使用的九七式手榴彈跟美軍造型差不多,破片殺傷力也比我軍的長柄手榴彈強多了。
用老李的話說,一炸兩半,比鬼子的香瓜手雷差遠了。
其他的裝備,就屬於“錦上添花”的,重要性低一些。而且,以美軍優越的後勤補給優勢,德軍也別想在這些地方佔便宜。所以,總體上,美軍比德軍先進很多。
但是,美國陸軍的新兵蛋子戰鬥力真沒法跟德軍比。甚至,就是裝備更差的日軍步兵,都能跟裝備先進的美軍火拼一把。美軍裝備這麼好的武器,真是浪費。
-
5 # 青春的那點事
德軍裝備
二戰時期是最嚴謹,簡單從德軍1941年時期的國防軍步兵單兵裝備介紹,其種類就至少比日本士兵的單兵裝備高上一個等級,由於種類較多小編就拿幾件必要的特別配套,實用性最強最有特色來說就好了,M35鋼盔和M40鋼盔是二戰德軍每個士兵都有配套的通用型鋼盔,從鋼盔的設計理念上和厚度而言,能有效預防20米開外其重型炮彈爆炸後產生的二次彈片殺傷,近戰時鋼盔的往往也能為德軍士兵在絕境中反殺一件關鍵武器,因為其鋼盔的邊緣設計經過實戰的磨損變得銳利無比,這是德軍士兵在回憶錄中有提到過的事情。
98K步槍是二戰中效能最為穩定步槍,雖然在射距上比不過蘇聯制式單兵步槍,但威力殺傷效果,射擊穩定性,槍支平衡性都是頂尖級,其7.92毫米口徑是二戰時期所有單兵制式步槍中口徑較大一支,但產生後座力則是最小的,因此德軍步槍在中程射擊上面幾乎可以做到百發百中,這也為什麼二戰德軍單兵戰損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在防禦戰方面最能展現出來98K步槍效能優越性。這在電影中的《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具體呈現出來,事實上美軍在戰場上與德軍二流野戰師交戰基本都很難佔據上風,主要就是用重火力和制空權強推而已,二戰中德軍的軍靴也是一大亮點,主要的體現比僅僅是在質量上,而是走路時的軍靴扣響地面聲音十分響亮,這種響聲在戰場上對敵人的震撼極大,也對佔領區的民眾間接的形成威懾力讓人聞聲色變,據說德軍在法國投降時開進巴黎,行軍的路上法國首都的巴黎甚至連狗都不敢叫了,整條大街都被德軍軍靴行軍聲所覆蓋。
戰鬥激烈時爆發如果敵軍釋放毒氣要怎麼辦,這是二戰在戰場上士兵遇到最猝不及防的情況,也最致命,二戰時期的亞洲戰場日本人就利用這一點在許多關鍵戰役中屢試不爽,在加上到時的中國士兵普遍沒有這個方面防範意思等到發現周圍的空氣不對時,在採取緊急措施已經為時為晚,但關鍵還在於我們沒有任何可以採取緊急措施把傷亡和前線混亂性降到最低。而德軍作為一戰時期就是使用化學武器最早國家,他們對這些武器的威力已經深深刻在骨子裡,因此二戰中每一個士兵腰間都配套有一個看似累贅的罐子,那個罐子中裝的就是防毒面具,這就二戰中德軍單兵裝備展現出來最為嚴謹一面,根據德軍士兵戰時裝備攜帶規定,雜物袋可以不帶,但裝防毒面具罐子,步槍,水壺,子彈盒子,鋼盔等一件都不能落下,有人會質疑裝防毒面具罐子攜帶必要性,這就是當時德軍嚴謹之下區別其他國家步兵戰鬥力,最強力對比的一件物件,也正是有戰時必要性裝備攜帶這一理念的存在,才間接體現出德軍戰鬥強悍的關鍵原因,德軍步兵守則中規定就是規定沒有任何地方是可以質疑的。1941年到1943年德軍攜帶的食品保障主要是,豬肉飯盒為主,外加一根香菸,規定中德軍每天只能抽一支香菸,所以有抽菸的德軍士兵在二戰中是較少的,當德軍士兵抽菸時也就意味著決戰即將打響,士兵迫於壓力而點燃香菸,所以香菸在德軍部隊基本屬於奢侈品,並不是德國沒有製造香菸的資源,而是規定中限制德軍士兵對香菸獲得量。但這一規定在1943年被打破,德軍前線部隊開始希特勒默默許下服用興奮藥物來提高戰鬥力,這是黨衛軍中最常見的事實,希特勒就是一綜合矛盾體,他並不知道興奮藥劑比香菸的危害要高於10倍不止,這就當時納粹理念反正你有很大機率戰死在戰場上,那麼也就無從顧及了。
美軍裝備美軍二戰時的單兵裝備,M1型半自動步槍幾乎佔據當時德軍西線部隊的三分之二,也就是幾乎3個人中有兩名士兵使用,M1式加蘭德步槍,裝彈數量有8顆,口徑為7.62毫米,射程方面點射可以達到710米距離擊殺效率,這是什麼情況呢,就是從資料上看該槍在710米距離仍舊可以保持擊斃敵人初速時的威力,在亞洲戰場太平洋戰役中,就是美軍單兵的裝備火力的強悍直接讓日軍三八式步槍變成燒火棍,而歐洲戰場上,美軍單兵裝備也直接對德軍形成單兵作戰火力壓制,但這一效果實際不明顯,從諾曼底戰役在到阿登戰役期間,在戰場上美軍這一單兵裝備的優勢並沒有直接展現出來,但是彈藥的消耗量確實二戰中所以軍隊中最高的。
傷亡上面也是對比太平洋戰場最為離譜的,比如阿登戰役的頭三天美軍的陣亡人員就達到16000人,這不是傷亡資料而是陣亡資料,而美軍的單兵後勤補給平均有三個人負責,即使在阿登戰役最為艱難時刻,被包圍阿登森林中美軍部隊,仍舊有咖啡喝和優質麵包吃,而麵包對德軍來說對世界上任何軍隊來說都是養生的養胃的極品,也英華人都羨慕美軍豬肉罐頭幾乎是吃幾口就扔掉的,而對英軍來說則是美味 ,所以美軍二戰時單兵裝備是最好的,後勤補給也是最好,最奢侈的這一點已經毋庸置疑的,緊靠這兩項就已經證明美軍當時單兵裝備優越度,但同時也是美軍戰鬥在歐洲戰場表現平庸的原因,說白了就是吃不了苦,但小編不否定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戰場的表現,瓜島戰役,硫磺島戰役,貝里琉島戰役等,那一戰不是美軍絕處逢生,浴血拼搏呢,而且登島作戰也意味著沒有任何退路
-
6 # 路過的奇異鳥
是同一層級。戰爭初期的美軍和德軍的裝備並沒有代差。
這兩張圖是美德裝備的比較。從裝具來看。德軍歐洲戰場多使用皮質野戰裝具。也就是Y帶。而美軍在後期生產的M1944野戰裝具多為帆布制。帆布的好處是價格便宜,可以大量生產。
德軍使用的M24柄式手雷體積大,不利於攜帶,因而德軍一般不會攜帶超過兩枚。而美軍的MK2型手雷採用卵式設計,體積小,易於攜帶。
美軍後來大量使用的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給德軍造成了很大麻煩。有一個戰例就是說在諾曼底登陸後,兩名美軍101空降師士兵使用M1加蘭德步槍擊潰了一個班德軍的進攻。
而德軍的G41步槍僅僅少量裝備部隊。STG44/MP43這種突擊步槍因為效能不可靠,且不利於生產裝備規模也不大,無法對戰局產生過多影響。
雙方的輕武器差別最大的就是機槍了。德國的MG42/MG34射速快,採用彈鏈供彈,火力持續性好。美軍的勃朗寧M1918重量大,且使用20發彈匣供彈,火力持續性弱。不過美軍不受國際法限制,裝備了M1919勃朗寧重機槍和M2重機槍,彌補了火力不足的問題。
衝鋒槍方面,湯姆遜比MP38/40要重,火力方面湯姆遜採用11.43毫米,MP38/40採用9毫米。沒什麼可說的。
-
7 # 紅色手電筒
德華人身上的傢伙和美華人差不多,雙方是同一水平線上,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德美雙方的單兵裝備東西都差不多,一支槍、一個揹包、幾件換洗衣服、飯盒、防毒面具、各種彈藥包、鐵鍬、刺刀、手榴彈什麼的,在用料上德華人喜歡用皮革,而美華人喜歡用帆布,對於美華人來說,由於美華人在太平洋方面作戰,而這種地方皮革容易發黴,所以美華人用帆布也是比較合適的選擇,而到了戰爭的後期,德華人也是大量的使用帆布,這也說明帆布也是比較適合的一種材料。
相對來說,美軍裝具的適應性更強一些,畢竟當時美軍是全球作戰,而德軍就是在北非、歐洲,別的地方不用考慮。
至於槍支方面,在步槍這個方面,美華人是佔據絕對優勢,畢竟半自動無論是射速還是精度都要比毛瑟98K好得多,尤其是半自動可以很方便的給沒有命中的目標補槍,雖然毛瑟98是手動步槍的巔峰之作,但是相對於半自動,毛瑟畢竟是上個時代的東西,當然德華人後來也推出G-43和Stg44,作為半自動來說G43不比M1差,但是裝備數量太少,而Stg44更是劃時代的步槍,但是還是同樣的原因,數量太少,實際上德華人是把Stg44這種突擊步槍當作衝鋒槍來用的,G43就更少了,數量太少,而美華人的迦藍德是全面換裝,這樣就是雙方的差距就沒那麼大了。
而德華人的優勢在於機槍,通用機槍這個比較超前的概念,使德國的步兵班同時擁有輕機槍的便利和重機槍的火力的火力而統一的機槍,這一點對於美軍來說是望塵莫及的,美軍的輕機槍單單說效能Bar、M1919都還湊活,但是和MG34/42比起來就差勁的多了。但是,美軍步兵的支援武器比德軍強的多,步兵連裡邊的那3門60毫米迫擊炮對付德華人的機槍可是不費事。
至於衝鋒槍,德華人的比美華人要好,但是整體上,還是被美華人的半自動火力優勢給抵消了。但是,兩者的差別並不大。
回覆列表
略優,但沒有拉開代差,先拋開武器而言。該有的大家都有,鋼盔、軍靴、雨蓬、日用品、醫療用品、護理用品、手雷、武裝帶、應急口糧、緊急救護品之類的大家都差不多,畢竟都是工業化國家。無非是美帝在後勤方面要強很多,因此在口糧、藥品等消耗品上更供的上,駐地的伙食也會好得多。
武器方面美帝普及了半自動加蘭德,這是一大利好,尤其是半自動步槍能和大程度提高步槍手的容錯率,比方一槍不中能立刻根據彈道而修正瞄點,但98K拉栓的動作會一定程度破壞據槍姿勢,而且第二發來的太慢,會錯過射擊視窗。
但德軍戰術本身圍繞機槍展開,而二戰美軍沒有一款機槍能比得上MG34/42,所以這方面拉低了半自動步槍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