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湧75497518
-
2 # 歷史大學堂
大清銅幣可以值多少錢?2016最新大清銅幣價格一覽表
臺北時間2016年上海訊息,上海泛華2015秋拍錢幣專場於12月26日在上海豫園萬麗酒店正式舉槌,繼首日進行機制幣、金銀錠、金銀器專場後,12月27日9:50分銅幣環節正式開始,銅幣環節共計257件拍品,其中僅見的小閩關光緒元寶十文白銅試樣6.8萬元落槌,安徽光緒元寶二十文55萬元落槌。
極美的光緒通寶寶廣機制方孔銅元上拍後便引來關注,此枚白銅質地,字跡清晰,4200元落槌,成交價為4830元;PCGS-AU55的民國七年廣東貳仙銅幣,3200元落槌;隨後的一枚PCGS-MS61的民國七年廣東貳仙銅幣,成為開場後一大焦點,此枚狀態不俗,連續出價後9500元落槌,算上15%的佣金後,成交價為10925元。
福建省造銅幣數量不少,其中NGC-MS62福建官局光緒元寶五文銅圓,巧克力包漿,2000元落槌;PCGS-MS64+的福建官局光緒元寶十文的上拍令現場氣氛升溫,此枚為十六雲版,全原光狀態令人愛不釋手,同時為美國錢幣收藏家陳丹尼舊藏,幾輪出價後,此枚以1.4萬元落槌,成交價為1.61萬人民幣;NGC-MS63小閩關版,車輪原光,但幣面中央略模糊,1萬起拍未能成交。
NGC-MS64的福建雙旗中華元寶十文,品相極佳堪稱頂級,可以說是目前所見最佳品,一經上拍便引來眾人關注,幾輪出價後以4.5萬元落槌,成交價為51750元;僅見的小閩關光緒元寶十文白銅試樣,海外資深藏家舊藏,《中國機制銅元目錄》書中原物,最終以6.8萬元落槌,成交價為7.82萬元;不過之後的一枚僅見品福建官局二十文銅圓,8萬元起拍未能成交。
PCGS-MS62光緒丙午戶部中心“浙”二十文,冠軍分數,此枚為名家舊藏,巧克力包漿,現場多人爭相舉槌,最終5.8萬元落槌,成交價為6.67萬元;GBCA-MS63浙江光緒當十,原色銅光,雖然起拍價僅1000元,但上拍後價格一路飆升,最終8000元落槌,成交價為9200元;作為圖錄封底錢幣之一的PCGS-SP62廣西光緒十文飛龍樣幣,最終因為15萬起拍價過高而流拍。
PCGS-MS63的丙午戶部中心“湘”十文,駝背龍版,原色銅光,龍鱗粒粒飽滿,目前為此品種冠軍分,最終2萬落槌,成交價為2.3萬元;PCGS-SP53湖南光緒當十黃銅試鑄樣幣,方點花版,巧克力包漿,3.5萬元落槌,成交價為40250元;丙午戶部中心“湘”十文毛火珠雙面龍版,目前僅見二枚,同時為錢幣大師張璜先生舊藏,現場不下10輪出價後,以2.6萬元落槌,成交價為2.99萬元。
丙午戶部中心“鄂”五文部頒龍,湖北銅元中的名譽品,極為少見,上拍後引來不少銅元愛好者興趣,最終1.2萬元落槌,成交價為1.38萬元;隨著安徽省銅幣的出現,全場目光均集中在PCGS-MS64安徽光緒二十文身上,此枚為圖錄封底,存世稀少,同時為為鄭仁杰先生舊藏,底板無瑕,光度頗佳,上拍後就引發激烈“戰至”,現場與電話委託輪番出價,15萬起拍,四位買家交替出價。50萬之後,只剩兩位爭奪,086號買家口頭報+5000,加價階梯變為5000,最終086號買家收入囊中,落槌價為55萬元,成交價為63.25萬元。
PCGS-SP62的江蘇光緒元寶二文,江蘇銅圓名譽品,鏡面底版,以3萬元落槌,成交價為3.45萬元;PCGS-MS64的江蘇乙巳十文,紅色銅光飽滿,美國藏家陳丹尼舊藏,附原收藏夾,2.5萬元落槌,成交價為28750元;NGC-MS63的江南光緒元寶十文,全身呈現誘人原色銅光,全馬齒龍鱗,亞軍分,3000元起拍後引來眾人爭搶,最終3萬元落槌,成交價為3.45萬元。
連續上拍的幾枚四川省造機制銅幣較引人關注,PCGS-MS64的宣統己酉度支部中心“川”二十文,臺灣資深藏家舊藏,現場連續出價後2.6萬元落槌,2.99萬元成交;PCGS-MS63的丙午戶部中心“川”二十文,同樣來自臺灣資深藏家舊藏,2萬元落槌;PCGS-MS63+的四川光緒元寶當二十,黃銅飛龍,幾輪出價後以3.6萬元落槌,成交價為4.14萬元;PCGS-XF45的民國四川馬蘭背嘉禾五角星十文,較少見的黃銅版,7000元落槌。
PCGS-UNC Details宣統三年大清銅幣“無花二文”紅銅樣幣,存世稀少,在中國銅元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此枚為名家舊藏,上拍後現場頻發出價,最終以5.9萬落槌,成交價為67850元;緊隨其後的PCGS-SP63宣統三年大清銅幣一釐紅銅樣幣,同樣極其稀少,此枚亞軍分數,但並未出現你爭我奪場面,一口叫價後以10萬元落槌,成交價為11.5萬元;PCGS-MS64的北洋光緒元寶十文,冠軍分數,3萬元落槌,成交價為3.45萬。
隨後,兩枚民國二十九年黨徽背布圖一分合背銅圓上拍,其中第一枚為紅銅質地,深褐色包漿,字圖清晰,略微左打,為《中國機制銅圓目錄》描述原物,1.5萬元落槌,成交價為;第二枚為黃銅質地,淺灰色包漿,未能成交;而PCGS-MS64民國雙旗共和紀念幣十文,10萬元起拍加過高,也最終未能成交。
(源自網路)
-
3 # 七碗茶62383544
現在廢銅賣多少錢一斤就值多少錢。當然你可以不賣,留著自己玩,如果有人願岀高價買是你們之間生意的事,講到多少成交就是多少。
-
4 # 林中有小屋
理論上數量越少的古玩文物越值錢,文物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能夠反映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情況,理論上是無法估價的,如果是作為商品則由雙方的供求關係決定其價值,數量少需求量大價格則高,反之,價格則低,如果單純地將銅錢看作黃銅製品,則一斤也不會超過三十五元。
-
5 # 古泉學府
很有必要了解下清朝的15種古錢幣,一起來學習,漲姿勢!
清朝自從努爾哈赤稱國號為金於東北,至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宣統帝溥儀退位,共有295年。
早期滿族長居在東北長白山地區,世代以畜牧漁獵為生,並與當地從事農耕的漢人相處融洽,這時努爾哈赤以祖上十三副遣甲起兵,透過不斷的兼併爭鬥,勢力遂漸強大,終於統一了滿族各個部落,並於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國號金,史稱後金,建元天命,稱天命汗。並鑄行錢幣,共有滿文,漢文兩種,滿文錢面文譯作“天命汗錢”,此錢依老滿文寫成,讀法由穿左讀起,至穿右,再上下讀。
天命天命通寶為後金太祖努爾哈赤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所鑄造。鑄行量不大,存世較少,價格較一般錢幣普通品為高,滿文錢為小平大型。而且讀法不同與一般錢文制式,安左右上下順序讀,頗為奇特。漢文錢為小平錢制式,發行量不大。
漢文天命通寶
天聰天聰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清朝前身後金的錢幣。由清朝太宗皇太極在後金皇太極天聰元年(公元1627年)始鑄。明天啟六年( 1626 )即努爾哈赤天命十一年,皇太極嗣位。次年改元天聰。天聰元年鑄當十的滿文“天聰汗錢”,完全仿天啟大錢的形制。又鑄漢文“天聰通寶”錢, 輪廓外圓,很完美。滿洲崛起遼瀋時, 為濟餉糈而鑄。
“天聰汗錢”背“十一兩”
公元1644年,清軍攻入關內,清愛新覺羅·福臨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順治,成為清世祖。在北京設鑄錢局鑄錢,於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後隨著天下統一,在各地開錢局,並鑄“順冶通寶”。在清軍剛入關時,允許明錢流通,但不久即嚴禁使用明錢及其它古錢,獨行清錢。
順治順治通寶是清世祖順治年間(1644-1661年)所鑄錢。順治元年,在北京於工部、戶部開設寶源局、寶泉局鑄幣,後隨著天下統一,在各地開設錢局,錢幣上用楷書寫著“順治通寶”。順治通寶的成分紅銅七成,白銅三成。
“順治通寶”背左“延”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清世祖去世,康熙帝繼位。只保留戶部寶泉局和江南省江寧局鑄“康熙通寶”制錢,其餘各局停鑄。後於康熙六年各省恢復鑄行,此後又相繼停鑄行。康熙通寶錢鑄行時間長達六十年,鑄量較多,但版本較簡單,北京寶源,寶泉兩局沿“順治通寶”滿文錢式,背文滿文,其它各地錢局所鑄,背文滿漢文局名各一字,民間為方便記憶把這錢錢局名串成了一首詩“同福臨同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陝雲漳”此外還有“鞏”、“西”兩種,但數量不多,要收集全不易。
康熙康熙通寶,清代錢幣。鑄於清聖祖康熙年間(1662~1722年)。錢徑2.5-2.7釐米,重3.8-5.5克。錢面文字“康熙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
“康熙通寶”套子錢一組三枚
康熙於公元1772年去世,清世宗雍正即位。雍正帝即位後,仍以杜絕私鑄,平抑物價入手,防止白銀外流,實行銅錢緊縮政策。於雍正元年鑄行“雍正通寶”,沿康熙四十一年制,錢重一錢四分,力求精美標準,大小分二類,大錢與“康熙通寶”大錢相仿,小錢直徑2.4釐米,當時全國共有二十多個錢局,都是康熙時局,雍正規定一省只設一個錢局,於四年時,改山西局為寶晉局,山東局為寶濟局,臺灣省局為寶臺局等等。九年時又在江南增設了江寧寶安局,在西南分別設立了四川寶川局,貴州寶黔局,湖北寶武局等,又停撤了臨、清、宣府、薊、同、等局,一省一局的政策最終得以實現,私鑄情況也有減少,後來西北戰事擴大,西南邊鑄也發生叛亂,戰事頻起,雍正十一年時,再次實行銅錢減重,變為每文一錢二分,後清朝百餘年制錢重量要求沒有變化。順治通寶錢背文格式,一律按照前朝寶泉、寶源泉錢式,背文穿左為滿文“寶”字,穿右為滿文錢局名,其中“川、桂、陝、福、臺”等,極少見到。由於雍正帝錢法嚴謹,私鑄較少,所以雍正通寶制錢上都邊闊字正,形態工整。
雍正雍正通寶雍正通寶是清代錢幣,用黃銅鑄造,做工精良,雍正通寶現為五帝錢的一部分,五行屬土,有辟邪的功效。始鑄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繼順治、康熙後的第三代清錢幣。
雍正通寶寶黔局折二試鑄
雍正帝於雍正十七年死於熱河行宮,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鑄行“乾隆通寶”要求仍重一錢二分,該錢書法鑄工都比雍正時更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繼續執行通貨緊縮的政策。錢局較雍正時有所增減,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寶河、寶鞏、寶濟三局,於乾隆五年時開寶福局,七年開寶桂局,十年開寶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錢不加錫,以銅、鉛、鋅配製,稱之為“黃錢”,在乾隆五年規定在鑄錢銅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錫,稱為“青錢”。官方說是為杜絕私錢,實則無異於減重。“乾隆通寶”版式很多,錢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體寶浙局多用楷書,寶陝、寶順兩局用隸書,但大多數地方錢局用宋體。乾隆四十年時,私鑄情況日盛,各省官員出現盜鑄,政府對此無計可施,加上雲南銅產量逐年遞減,導致銅價飛漲,鑄錢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清政府繼而又採取了通貨緊縮政策,先後停鑄了寶直、大理、廣西、臨安等局,同時鼓勵商人從海外進口銅材。但是這些措施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私鑄雖有所減少,但官錢不見增加,民間交易缺錢,就出現了使用古錢的現象。
乾隆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裡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國策略,創造了封建社會里最後一個輝煌盛世,之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銅錢可驅災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諧音“錢隆”而備受後世藏家所喜愛的錢幣。
該錢幣鑄於清高宗乾隆年間(1736-1795年),背面的滿文比較複雜,上面有很詳細的價格和錢幣拓片。乾隆通寶錢徑約25毫米,重約3g。錢面文字"乾隆通寶"以楷書書寫,其字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
“乾隆通寶”背“寶源”小平母錢
公元1796年,高宗讓位,仁宗登基,改元嘉慶,嘉慶年間,清政府允許百姓使用白銀,並且再次整頓錢制,增加鑄造量,鑄行“嘉慶通寶”,最初所鑄力求工整美觀,錢重一錢二分,面文仍用宋體,背文為滿文局名。但有背文於穿左用草書,穿左用楷書,有“福、壽、康、寧、桂”也有穿右為滿文“寶”字,穿右為楷書“福、壽、康、寧”連在一起為一種吉語,是錢局為吉慶所鑄之錢,也叫“吉語錢”,參與流通。在嘉慶年間,由於政府開支加大,官爐偷工減料,各地方錢局所鑄制錢質量下降,造成有的文字不清,錢重減輕,錢體減小,錢質低劣,等等,民間把這種制錢稱為“局私錢”以至到嘉慶末年,朝廷對此束手無策,下旨允許缺銅的錢局自行停鑄,如要繼續出錢,必須足重一錢二分,否則罪其省府。因此各省紛紛停鑄。市面上的銅錢有所減少,使得物價也跟著下跌了。
嘉慶嘉慶通寶鑄於清仁宗嘉慶年間(1796-1820年)。錢徑2.2-2.6釐米,重2-4克。錢面文字"嘉慶通寶"以楷書書寫,從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讀。錢背滿文左"寶",右為滿文鑄造錢局名,如泉、源、蘇、河、廣等。
嘉慶通寶 背 寶川 大型開爐錢
從順治到嘉慶是清朝的盛世期,社會生產較穩定,在錢制上是明朝的延續,在發行制度上較前朝更加健全一些,所有皆為小平錢,有利於流通。
公元1802 年,清宣宗繼位,改元道光,鑄行“道光通寶”,錢制沿乾隆,嘉慶成例,道光年間,因為鴉片的非法輸入日漸嚴重,白銀外流加大,日甚一日,銀價上漲,以往千銀兌白銀一兩的情況不能維持了,道光二十五年御史劉良駒奏稱:“京中紋銀每兩易制錢幾及兩千文,外省則每兩易制錢二千二三百文不等。
道光道光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鑄於清宣宗道光年間,錢徑一般2.2-2.4釐米,重2.5-3.6克。道光通寶只少數錢背有星月紋以及記地、記年、記值的漢字,但卻不多見。
道光通寶背寶蘇常平式
咸豐清文宗咸豐年間(1851-1861年)所鑄平錢。因政治腐敗,經濟危困,鑄行未久即收到各種重寶、元寶大錢衝擊,通寶錢遂嚴重貶值,故製作簡陋,形制混雜;全國27局所鑄的小平錢,銅質、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見。一般直徑2.2~2.6cm,重2.4~4.2g,其中大樣錢鮮見,而更多為私鑄劣質薄小錢,期間鵝眼錢重不足1g。背文滿文各寶局名,常見者大約20局左右,尤以“寶臺”局“阿克蘇”局“寶通”局所鑄為稀少。傳世尚有“咸豐通寶”雕母數種,極為珍貴。
咸豐通寶背寶源大制錢
“咸豐通寶”一組四枚
咸豐通寶寶福局一十、二十、五十
“咸豐通寶”背“寶福一百”
太平天國(洪秀全起義)太平天國(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兩橫上長下短;“囯”字內為“王”字),後期曾先後改稱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1] 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建立的農民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滿清朝廷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囯”,並於1853年3月攻下江寧(今南京),定都於此,改稱天京。1864年8月,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貴福被俘。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翼王石達開餘部李文彩在貴州敗亡。
太平天國錢一組四枚
太平天國背聖寶宋體當百
清文宗於咸豐十一年七月死於熱河,清穆宗繼位,改元祺祥,鑄有“祺祥通寶”、“祺祥重寶”而後改元為同治,於同治元年開鑄“同治通寶”制錢,面文仿宋,楷書都有,各地所鑄之錢參差不齊,輕重不一。
祺祥祺祥通寶是清始鑄,還未發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廢除,“祺祥”年號僅存69天。鑄幣回爐鑄為“同治”錢(1861年),與祺祥重寶一起並稱為中國壽命最短的錢幣。
“祺祥通寶”背“寶泉”小平
祺祥重寶是一枚古代錢幣,鑄於清穆宗初登基時(1861年)。時值載垣、肅順八大臣奉詔輔政,即改元祺祥,並鑄祺祥通寶與祺祥重寶當十錢。
“祺祥重寶”背“寶源當十”
同治錢因鑄錢虧損等原因,鑄行很不正常,時鑄時停,現常見約有寶泉、寶源、寶蘇、寶浙、寶鞏、寶昌、寶川、寶桂、寶直、寶雲、寶東等局錢,其餘皆少見或僅見樣錢。同治年間僅鑄行了當十以下大錢,開鑄的錢局有:寶源、寶泉、寶雲、寶鞏和新疆阿克蘇等局,大小輕重也不一,新疆局及寶鞏局曾鑄有當五錢,新疆寶伊局有當四錢。同治時期本就鑄錢不多,民間又普遍使用白銀,而且外國機制銀元的輸入頗多,且成色制度均有保證,使用頗方便,故而銅錢的使用也就日見減少了。
同治清朝穆宗載淳,同治元年(公元1862)鑄造。版式類似“康熙通寶”, 同治通寶“乾隆通寶”,有蘇,川,雲,源。昌,桂等記局,但鑄量較清朝前期錢已有大減。如寶陝,濟,伊,武,福,南,黔,廣,晉,阿克蘇等局僅見與部頒樣錢。
同治通寶背寶泉當五十
同治重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於清朝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鑄造。同治重寶其宮廷意義在於是兩宮同治(尊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懿貴妃、載淳生母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而在民間看來,是上下一心、同臻郅治。
“同治重寶”背“寶源當十”母錢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的胞妹(醇親王福晉)的兒子入繼為帝,改元光緒,先後鑄行過“光緒元寶”和“元緒重寶”,“光緒通寶”,通寶制錢鑄於公元1875-1908年之間,錢重從開始的一錢逐步減至八分,最後減至六分,該錢書法為楷書,此外寶福局也鑄過篆文錢,光緒通寶錢背文為滿文記局名,也有星月紋,字有寶河、寶真、寶津、寶雲、寶黔等,還有銘“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見“千字文”中一字,為宇、宙、日、月、往來等字)。
光緒光緒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8年)鑄。錢文楷書或楷兼隸,楷兼宋三體。背文滿、迴文記局、記年、記吉語,記批次等多種形式。
“光緒通寶”背“寶泉”小平母錢
“光緒通寶”機制方孔一組四枚
光緒重寶是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在光緒年間 公元1875—1908年 所鑄的當五、當十錢。形制較小平錢工整,面文為清秀楷書,直讀,背穿左右為滿文寶局名,上、下為漢文“當五”或“當十”二字。傳世以戶部寶泉局和工部寶源局鑄造的較為常見,舊譜所列的各省局鑄造的18品,恐系補鑄,今不多見。
“光緒重寶”背“寶泉當十”母錢
光緒帝於三十四年十月,(公元1908年)去世,此前一天慈禧太后去世,醇親王之子溥儀繼位,改元宣統,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皇帝。
宣統宣統年間,全國各省幾乎都已停鑄制錢,僅寶泉局鑄過一種重一錢的“宣統通寶”小平錢,數量也不多,分為大小兩種,新疆地區有“宣統通寶”紅錢,以及寶廣、寶福兩局出過機制幣。寶泉局所出的大錢直徑在2.4釐米,小樣錢直徑1.8釐米,因為溥儀登基時只有3歲,加上錢也不大,因此民間把此錢稱為“小宣統”、“小宣統”面文書法為楷書,背文為滿文局名。
清代宣統通寶寶泉局樣錢
“宣統通寶”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王朝的最後一位帝王鑄行的最後一種方孔圓錢。方孔圓錢的鑄行從秦始皇統一六國鑄行“半兩錢”到“宣統通寶”結束,經歷了兩千年的歲月,是中國乃至世界鑄幣史上的一個奇蹟。
太平通寶(清末錢幣)清末上海小刀會起義軍(公元1853-1855)年間鑄造有“太平通寶”。背有日,月紋象徵反清復明之意。形制為小平錢。
小刀會太平通寶
清末起義軍錢幣還有平靖、天朝、開元、皇帝、盤古、義記金錢等。
-
6 # 依花依茶
在入關之前,努爾哈赤天命元年(1616年)即開始鑄行滿文天命汗錢及漢文天命通寶;
皇太極即位後,鑄有滿文天聰汗錢。
清世祖順治元年(1644年)開鑄順治通寶。
清聖宗康熙元年(1662年)鑄行康熙通寶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開鑄雍正通寶。
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開鑄乾隆通寶,
清仁宗嘉慶元年(1796年)鑄行嘉慶通寶。
清宣宗道光年間(1821年)鑄造道光通寶。
清文宗咸豐年間(1851年)鑄造咸豐通寶。
1853年開始鑄造咸豐大錢,面額當五,當十,當五十,當百,當千。
清穆宗同治年間(1862年)鑄造同治通寶。
清德宗光緒年間(1875)鑄造光緒通寶。
光緒錢是中國造幣史上首次引進西洋機制造幣方法鑄造的第一批中國樣式(外圓孔方)的行用錢。另有北洋造光緒通寶機制銅幣,機制銀元。
溥儀繼位後,改元宣統,宣統年間,鑄造宣統通寶。
清代後期太平天國政權鑄造太平天國。
期間有地方組織也鑄造了一些錢幣,比如上海小刀會鑄造太平通寶,天地會義軍鑄造平靖通寶,平靖勝寶,天朝通寶,開元通寶,黃帝通寶,盤古通寶,明道通寶。
清晚期貴州張保山起義軍鑄造嗣統通寶,
浙江金錢會所鑄造金錢義記等。
-
7 # 執扇聽風
這種品相的五帝錢,就像圖上這一組 大概就是七八百塊錢 乾,嘉,道 5~~15;雍正 300上下;順治 150 康熙 30上下
-
8 # 歷史菌
物以稀為貴啊,目前世面上的銅錢,就清朝的最多,漢五珠也不少,漢墓裡面成噸出,所以,你明白的。
反正目前最值錢的銅錢應該是王莽時期發行的錢,造型奇特且數量少,存世量不多。
清朝的銅錢,早期發行、數量少的會值點錢,但是晚期發行的就不值錢了。畢竟也是上百年的東西,留著自己把玩,挺好的。
-
9 # 使用者104958011428
清代的錢幣太多種,要看你是哪一類的,錢幣的價值主要看版別,發行量,還有品相等方面。不是所有錢幣都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所以必須看實物。鑑定東西是不是真的,可以委託拍賣,拍賣公司都有自己的鑑定專家,他們就能鑑定,是真的有一定價值他們才會給你拍賣。想了解具體的拍賣價格也可以關注青島典藏的記錄。交易多就有能找到類似的錢幣。
-
10 # 我有五頃八畝地
大清銅幣存世量很大,大多普品都是十元左右的價格。
大清銅幣的種類非常多,有川,鄂,贛,汴,粵,雲,奉,吉,直,淮,淅,蘇,閩,寧,東,湘,滇等等;年份有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已酉,辛亥。規格有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
大清銅幣品種版式比較豐富,真品常見版式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00---500左右;不過也有特殊品種,珍稀版的也能賣到比較高的價格,不過那個真的是特別稀少。
-
11 # 藏金納銀
感謝悟空官方邀請。就清錢而言,很難一句話概括多少錢,只能說便宜的小平錢,3一5元一枚的也有。貴點的大銅錢如太平天國聖寶當百的幾萬一枚的也有。時下,清錢最火最有熱度的要算咸豐大錢。因為咸豐當五十當百的大錢局多。而雍正,順治,康熙,乾隆,嘉錢五帝錢交易最通暢。這兩年,清錢價格總體呈攀升上揚態勢,好品相清錢表現尤其亮眼,價格節節攀升,極品是一幣難求。總之,一般的通貨普通版清錢在幾元至幾百不等。僅供參考!
-
12 # 行走盧氏
清代銅錢除了天命汗錢之外,還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祺祥、同治、咸豐、道光、光緒、宣統等十一個年號錢,每個年號錢又分為23個局,其中每個局又分雕母、樣錢、大樣、小平錢,康熙還有羅漢錢,咸豐錢更為種類繁多:通寶、重寶、元寶、當五、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後期光緒和宣統還出現了機制錢,光緒和宣統又出現了銀元、銅圓和鎳幣,其中又有很多版別,價格從兩三元錢都數十萬元不等,具體看東西才能論價錢,至於你問的這麼籠統,所以就沒有人能夠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
13 # 精彩影片片段餘小波
近期,常有一些大清銅幣在拍賣會上高價拍出的新聞,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而且,有的藝術品拍賣公司給老年人打電話稱,若有大清銅幣可以聯絡上拍賣會拍賣。看到這裡,許多人就不明白了,一個近代生產的機制硬幣真的可以值這麼多錢嗎?要想了解大清銅幣是不是真的這麼值錢,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
20世紀末,由於銀元的大量推廣和流通,清政府以各省成色、兩重不一、節約經費為由,下令除湖北、廣東兩省外,其他各省停鑄銀元。此時香港開鑄“一仙”輔幣銅元的大量使用,給清政府財政帶來啟發,光緒二十六年(1900)兩廣總督李鴻章在廣東開鑄銅元。銅元得以迅速普及,頗受市場歡迎,加上興鑄銅元盈利甚豐,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末下令沿江沿海各省開廠鼓鑄銅元,光緒二十八年(1902)四月,時任安徽巡撫聶緝槼順應清廷旨意,遂在原安徽銀元局舊址成立安徽銅元局,專司鑄造機制貨幣——銅元,並任命安慶知府林眉仲為提調,向藩府和牙釐局借調銀3.5萬兩,用於增添機器及擴建、改建原銀元局的部分廠房,並試鑄了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元和少量安徽省造光緒元寶五文銅元。
中國銅元俗稱“銅板”,主要流行於清末民初。銅元與一般的圓形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銅元鑄造時間不長,前後僅流通了50多年,銅元的品種大約有1000餘種,但其存世量卻相當驚人。過於龐大的存世量使得銅元這個品種在國內集藏品交易市場上不太受錢幣投資者青睞,價格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低位。
當然,也有價格高的。在這十二年間,從中央的造幣局到地方的造幣局幾乎都生產銅元,版面變化居多,就拿背面的龍紋來說,由於中央沒有制定統一的樣式和標準,所以各造幣廠製造的龍紋的不經相同,形成眾多的版別。既然版別這麼多,肯定就有存世量多與少的問題了。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存世量少的自然價高,孤品更是難得,所以有的品種在拍賣會上拍出天價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我們普通人手裡存著的銅元,絕大多數是存世量巨大的,所以很難賣到高價。普通的銅元也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好一點的幾百至幾千元,上萬元的幾乎是鳳毛麟角。所謂的藝術品公司宣稱的能幫你把銅元賣到幾十萬、上百萬,這種說法你就要仔細考慮了,以免遭遇騙局,上當受騙,蒙受損失。
-
14 # 向陽願景
近期,常有一些大清銅幣在拍賣會上高價拍出的新聞,動輒幾十萬上百萬。而且,有的藝術品拍賣公司給老年人打電話稱,若有大清銅幣可以聯絡上拍賣會拍賣。看到這裡,許多人就不明白了,一個近代生產的機制硬幣真的可以值這麼多錢嗎?要想了解大清銅幣是不是真的這麼值錢,就先要了解它的歷史。
20世紀末,由於銀元的大量推廣和流通,清政府以各省成色、兩重不一、節約經費為由,下令除湖北、廣東兩省外,其他各省停鑄銀元。此時香港開鑄“一仙”輔幣銅元的大量使用,給清政府財政帶來啟發,光緒二十六年(1900)兩廣總督李鴻章在廣東開鑄銅元。銅元得以迅速普及,頗受市場歡迎,加上興鑄銅元盈利甚豐,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末下令沿江沿海各省開廠鼓鑄銅元,光緒二十八年(1902)四月,時任安徽巡撫聶緝槼順應清廷旨意,遂在原安徽銀元局舊址成立安徽銅元局,專司鑄造機制貨幣——銅元,並任命安慶知府林眉仲為提調,向藩府和牙釐局借調銀3.5萬兩,用於增添機器及擴建、改建原銀元局的部分廠房,並試鑄了安徽省造光緒元寶方孔十文銅元和少量安徽省造光緒元寶五文銅元。
中國銅元俗稱“銅板”,主要流行於清末民初。銅元與一般的圓形方孔銅錢不同,中間無孔。銅元鑄造時間不長,前後僅流通了50多年,銅元的品種大約有1000餘種,但其存世量卻相當驚人。過於龐大的存世量使得銅元這個品種在國內集藏品交易市場上不太受錢幣投資者青睞,價格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低位。
當然,也有價格高的。在這十二年間,從中央的造幣局到地方的造幣局幾乎都生產銅元,版面變化居多,就拿背面的龍紋來說,由於中央沒有制定統一的樣式和標準,所以各造幣廠製造的龍紋的不經相同,形成眾多的版別。既然版別這麼多,肯定就有存世量多與少的問題了。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存世量少的自然價高,孤品更是難得,所以有的品種在拍賣會上拍出天價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我們普通人手裡存著的銅元,絕大多數是存世量巨大的,所以很難賣到高價。普通的銅元也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好一點的幾百至幾千元,上萬元的幾乎是鳳毛麟角。所謂的藝術品公司宣稱的能幫你把銅元賣到幾十萬、上百萬,這種說法你就要仔細考慮了,以免遭遇騙局,上當受騙,蒙受損失
回覆列表
銷燬一批才值錢。不同時代的東西,銅嗎!跟發行量有關。……市場上的有囤積,有做假的!都等著找下家,值什麼錢啊!……現在的文武市場,北京馬說的對,有錢的才兩分真,我們身邊的,基本都是假的面大,……以前評論有,假文物的問題說明人的投機取巧,還有就是真的也是國家的,電影的反應啦!好東西得偷窺,豪奪。現在人的思維混亂讓心中的錢鬧迷瞪的,沒有基本分析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