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湖風月

    對於幫忙這事,古人有訓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於親人,我們當以力所能及地去幫,但要幫得有道理,如果親人好吃懶做,不思進取的話,建議不要長期去幫,這樣會使對方養成懶性,一事無成,最終害了對方,最好是幫對方學一技之長,獨立自主地生活。對於工作努力,但暫時有困難的親人,如果需要自己幫忙,當然也義不容辭提供幫助,根據自身能力,有限度地幫忙。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保證不了自己永遠都那麼風光,也許某一天,自己也會有困難的時候,此時親人為自己的幫助又會是多少呢?所以對親人付出,要適可而止。

  • 2 # 我是小林子

    我是一個爛好人,什麼叫爛好人呢?就是面對親戚的事情,我能做的赴湯蹈火,做不了的求別人幫忙,肝腦塗地。家裡的親戚們對我的評價那是相當的好!當然,這是沒出事兒之前,可是一件事情沒有辦明白,那就是萬劫不復!

    2012年,全國的Sunny分班將我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大姑姐家的女兒比正常入學年齡小几天,在往年,很輕鬆便如學了,因為本人能力有限,便求助了領導,領導同意幫忙,但是因為第一年Sunny分班超級嚴格,最後沒能辦成,影響了大姑姐家女兒的入學,剛開始幾天還好,因為家裡人覺得所有人都上不了,沒事兒,這是天災。可是事與願違,那天婆婆回家的表情很不好,說本小區的XX比我家孩子還要小好幾天怎麼就上了,我家孩子怎麼就上不了?說我這是不辦事兒,不把他們一家人放在眼裡,後來她逼我去找領導,可是塵埃落定,哪裡是那麼容易更改的呢?最後孩子沒能入學,婆婆便逼我辭職,到我的單位鬧,到我老公的單位鬧,那簡直是一段陰沉的歲月!這件事情的失敗,帶來的後果我失去了工作,而我們原本很好的婆媳關係從此決裂,甚至六年沒有說話!

    雖然現在和好了,但是我一直在告誡自己:“對親人的付出,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否則,出力不討好。”

  • 3 # 言之有參

    “對親人的付出,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否則,出力不討好”。

    這個觀點在很大程度上是有道理的,甚至有相當的廣泛性。這句話裡的親人,我的理解更多體現在直系親屬之間,如兄弟姐妹。兄弟姐妹之間互幫互助,本來是親情的本義所在。但是在現實的物質社會中,這種親人之間的幫助也會出現各種矛盾。

    首先,如果被幫助者想得到親人的回報,而被幫助者又毫無感恩之心,把親人的幫助視為理所應當然,則最終的結果一定是悲催的。有一句話說:你滿足了一種劣根性,遲早會被劣根性打敗。兄弟姐妹,儘管是一母同胞,但是,彼此的個性、學識、審美和為人處世的標尺可能是天差地別的。尤其是在原生家庭中,家風底蘊不濃,父母教育缺位,家庭不夠和諧的家庭中,這種現象就更加普遍。特別是在兄弟姐妹各自成家之後,彼此之間的幫助所牽涉的面就更廣更復雜。

    其次,也不能把所有的親情互助都理解成“量力而行”。還是應該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親人之間如何幫助,是否需要量力而行,更多取決於原生家庭的背景。如果原生家庭的氛圍特別好,親情特別濃,那麼,這種幫助有時候甚至會遠遠超越自己的家庭和親情,幫助的一方會不遺餘力,被幫助的一方也會心懷感恩,親情也會變得更加牢固。當然,這種情況下,必須強調的應該先在自己的小家庭內達成共識。否則,把幫助原生家庭的兄弟姐妹凌駕於自己的家庭之上,一定會引發家庭紛爭和矛盾。

    第三,親人之間的幫助,除了物質層面的“量力而行”,也可以在其他許多方面“不遺餘力”。如情感層面的關心和體貼,求人辦事人脈資源的牽線搭橋,升學就業結婚等大事方面的指導和開悟等,都不需要太多的經濟付出,完全是透過自己的能力來實現的。

    總之,親人之間的相處,除了自己的能力和實力,還取決於彼此的心態和親情的濃度。

  • 4 # 昊昊的Volg

    幫助親人有時候確實要適度,如果在親人不需要你的幫助你去幫,可能你覺得挺好,但是你會讓人覺得煩,另外一個就是讓外人看到你這麼討好他,以為你圖他東西。不管是再親的關係,大事需要幫忙我們就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幫,如果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就不需要插手了。什麼事都幫著幹,那別人以後找你幫忙感覺都是應該的,假如有一次你幫不了忙,那你以前幫的忙他不會記得,他只會記得這一次你幫不了忙。所以一個人幫忙也要有個身價,不要一味地倒貼。

  • 5 # 靜靜的墨石

    無數次,我默默的望著你,回味著你對我說過的話:人,別太小氣。

    曾經,你無聲的走過我身旁,旁若無人般邁著你瀟灑的腳步前行時,我張開的嘴隨著你漸逝的身影,慢慢收攏。最終還是沒能吐出胸中那句溫習已久的問候。

    唉,咋不說不出口?我自責。

    我記得那是一個仲夏的傍晚,你說你電動車壞了,讓我騎車來拖你一程。你知道嗎?我在很遠的工地幹活,非常不方便。

    回你:“來不了”。

    不知你咋想,我的內心是有著慚愧的,畢竟,我沒有給你半點解釋。

    一天半夜十二點左右,你說在麻將館輸錢了,讓我送三千塊給你。正巧,我二哥尿結石發作,正在醫院陪她輸液。

    我心中納悶:該不是你有什麼事吧?並在心中焦急:千萬別人發生衝宊,為幾千塊錢而頭破血流,不值得?

    至今,三年多了,你隻字不提此事,我也就假裝忘了。

    你春心氾濫,去年生了第二胎,發請柬於我,光臨你家二小子的滿月盛宴。

    我因人在外地便託朋友給你隨了點“人情”,作為兄弟之情彼此捧個場。

    多少次,你我無論偶然相遇,還是因工作關係相處一起,我,既聽不到你哪怕是人情事故方面的寒暄,也聽不到你應該有的所謂“抱歉”之類的客氣,云云。

    多麼冷淡如陌生人般的相遇。多麼尷尬似未曾相識的擦肩而過!

    我在心中沉思:ⅹⅹx,6年同窗,父輩血哥們的你,這咋的啦?連打個招呼的情誼都沒有?

    我在工地上出了點事,與工友發生點口角,發展成衝宊。在這最需要兄弟哥們兒仗義執言時,給你打電話,你爽快的答應“來”。

    左等你沒來,右等你沒來,直到其它朋友趕來解決了所有問題,都沒見到你“英勇的”身姿。

    聚會時,我依然記得給你打電話。還好,你準時赴約,並風光無限的在眾親明好友面前縱酒豪侃。左右逢源之後,乘興而去,連個“拜拜”的作派也沒有。

    望著你驅車離去,我還內心許願:祝你一路平安。

    弟,這些,你知道嗎!?

    前幾天,參加你的生月pat,我真摯的用並不專業的歌喉展現一首<朋友>,因為我珍惜這份感情,畢竟,出門在外都不容易!

    事後,我結了包房的費用,雖只380塊錢,作為給你買個蛋糕,但在心裡,依然祝你,又長一歲,一歲更比一歲新。

    你,又喝多了,好不容易把你背到車上並送你回家,看到你那張酒醉的紅臉,我就知道,沒有大半天時間,你肯定醒不過來。

    怕你有啥事,我坐等天亮。

    弟呀!你就省點心吧!別老是長不大的模樣!行嗎!?

  • 6 # 紙筆雜談

    “對親人的付出,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否則,出力不討好”,這句話說得在理。

    在為人妻的時間裡,我感觸頗深,特別是在對婆婆的關心和照顧上,讓我對人生的認知,有了顛覆性的認知

    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意識我們必須明確,那就是不要以我們自己的為人處世標準,妄圖去要求別人做什麼,總打著為別人好的旗號勸導別人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時間告訴我們這是不對的!

    到最後,我們只會得到對方的不認可,甚至是怨恨。

    對於婆家親人的關心,我們真的得適可而止。因為說白了,嫁進來的,好的時候是一家人,鬧翻的時候就是連一個外人都不如。這就是所謂的吃力不討好!這可能說得有點誇張,但現實很多時候卻證明了這一點!

    不是所有的付出,在別人眼裡都是好的。有時候,不管對方喊苦喊累,我們都不能心軟。因為有句話說得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有些時候我們會把因果歸根於命運,其實不然,這只是一個不會處世不會為人所得到的後果罷了!

    您覺得呢?

  • 7 # 聊天哥

    贊同這觀點,本人深有體會。哥們前妻家境不好,並且家人病痛較多,多年來,她總是在毫無保留幫家人,一次又一次從我哥們手裡拿錢給家裡人,他也沒埋怨她什麼。但後來她對他怨氣越來越大,埋怨他沒本事,於是,婚姻在一次次爭吵後走向了墳墓。他說,以前本來有很多好專案,本來用來投資的錢都給了她家。十年婚姻一場空!她家裡人逢年過節,從未打電話問候過他。這段婚姻讓他傷痕累累,付出未曾想讓人回報,被人忽視,被人當成理所當然,讓人心冷。

  • 8 # 一葦杭河

    用力過猛必然要付出代價。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中庸這種道德,該是最高的境界了,人們已經缺乏它太久了。

    中庸就是適度,與其對一個模糊的概念過於糾結,不如好好看看為什麼會有出力不討好的現象。

    當他生活遇到困境。他才需要有人出力。但並不是每一個碰到困境的人都需要別人出力。

    所以現在暴露出兩個問題。第一。這位親人的能力不夠。扶不上牆。第二,這位親人不夠成熟。不懂知恩圖報

    當一個人的身上沒有足夠的愛的時候,他不可能愛其他人。所以當他能力不足的時候,你不要奢望他有能力感恩。

    要改變別人是困難的。唯有改變自己。

    你之所以對他付出過度就是因為太在乎了。而往往太在乎。就會混淆你們之間的邊界。任何人相處都有邊界。父母與子女,丈夫與妻子都要有邊界感。

    即使是你最愛的人。心中都會有一片你到不了的森林。

    ——村上春樹

    過度的付出往往是錯誤的。父母心疼子女,希望他早點結婚。出發點是好的。但這並不代表是好事。一個需要被父母逼迫著結婚的人,他的內心難道是成熟的嗎?。父母的這種行為嚴重的打擊了子女的成就感。他之前取得的種種成就都被你一句話給堵死了。你還沒結婚呢?你都……(年齡)了!

    這個時候,親人的過度付出。就變成了奪命利劍刺向了他的至親。

    人的心理其實是很複雜的。皇帝不急太監急。當你非常著急的時候,,他就變得沒那麼著急了。他的壓力被你分擔走了。但你這是慢性毒藥,對他解決問題是沒有幫助的。所以你越逼迫他越替他著急。他越不著急。

    相反你越不著急他反而會著急起來。當太監不著急的時候,皇帝就知道自己的“皇位”坐不穩了。

    這也是很多電視劇裡主人公父母都對“他們“說沒事兒。反而主人公更想結婚的原因。

    只有讓他自己對問題更加的重視。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破解過度關心帶來的被傷害。讓他明白這是他的事。

    人與人之間最不缺的就是,維護自己的堅定和理由。最缺乏的是不帶成見的傾聽與理解。

    不需要過度關心。你只需要對她說:這是你的事。你做任何的選擇。我都支援你。我都會站在你身後,我也相信你

    這是對一個成年人的最大尊重。

    剛刀雖強切不斷一線流水,微風雖弱可平息洶湧海浪。

    如果你不能優雅地解決一個問題。那麼你一定沒有找到解決它的最好方法。只能出力不討好。

    同樣,如果你出力不討好一定是你沒有找到好方法。

    我是助推。讓知識穿過肉身。接受現實生活的拷問。

  • 9 # 一一生活記

    我也覺得對親人的付出,要適度,一方面是量力而行,另外一個方面也是不要過多地干涉對方的生活。

    為什麼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呢?一是審思親人是哪種人,如果是那種所謂的“壞人,我覺得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古話說得好,救急不救窮,即使你現在把傾盡所有地幫他,可能下次她有時這樣。下面給大家講幾段真實的故事。

    在自己真的沒有能力的情況下,一味地逞強勢必會影響自己的生活,而給自己的家人帶來傷害,可能也沒有幫到親人。

    我們大學的班長,為了幫他的好朋友考試順利過關,能畢業拿到畢業證書,就去替他朋友考試。在考試過程中,不幸被學校抓到,班長自己也沒有拿到畢業證,畢業的時候是拿的結業證書。後面直接影響到她進事業單位,畢業參加工作之後重新考試才拿到畢業證書。過了五年才考的公務員,現在這個事情還一直在他的檔案裡存著。試試證明我們幫人一定要適度。

    我的大舅,舅媽很早就過世了。所以我媽每次都比較體恤他,每年都給不少錢幫他。基本對他有求必應,以前農忙時節,自己家的地不種,先幫舅舅家的地種了才中自己家的。後面舅舅程式設計理所當然。現在媽媽年紀大了,舅舅還是那樣。我爸爸年前在醫院做手術,還街道我舅舅電話,說家裡沒錢過年了,一個勁在電話裡面哭。我媽又要我給舅舅打錢回去。我爸在醫院做膀胱癌手術,我媽都快七十歲了,也不問問我爸爸怎麼樣?我在旁邊聽著也是氣得不行。但是媽媽從來不讓我說,總是說一輩子都辦了,還差這幾次,你舅舅也年紀大了,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所以我覺得幫助人有時也不要太過頭,這樣對親人會產生依賴心理。

    如果是好人知恩圖報,這種還可以斟酌一下好好幫一下。說不定別人因此飛黃騰達也是給自己積善,所謂幫人一把勝過九層寶塔。

    接下來我要跟大家講一個好人,主人公是我爸爸的師傅。在我爸爸10歲的時候,跟著他做學徒,如果沒他師傅的幫忙,爸爸自己估計連家都成不了,娶不到我媽媽,也就沒有我們了。那時我爸爸因為家境貧窮,而且爸爸是屬於過繼給爸爸的外婆充當頂樑柱的那種繼子,連自己的姓都跟我們的親爺爺不一樣。而爸爸的外婆早早地去世了。爸爸的外婆家只有爸爸的外婆這麼一個親人,外婆去世之後爸爸就屬於那種家的人。爸爸上到四年級就輟學了,奶奶就要爸爸早點去學手藝這樣就能吃點工分。爸爸說那時我們的親爺爺奶奶基本沒把他當作兒子看了,因為過繼了給奶奶的孃家了,而且親爺爺奶奶還有叔叔,所以爸爸的遭遇特別不好,經常被同伴笑話,讀書的時候拿了獎狀半路就被同伴撕毀才能回家,能幹活的時候,工分只有別人的一半,經常被人罵是沒有沒人要的孩子。爸爸跟著他的師傅學徒之後,他的師傅特別關心他,把他當作親生兒子,在他的7個孩子當中也是要所有人叫我爸爸大哥。我的爸爸這是才找到家的感覺,我們都叫他爺爺。我的這個爺爺,最後老了的時候是我爸給他養老的,爸爸把他當作親爸爸一樣對待。爺爺最後去世的時候還把家裡所有的傢俱都給了我爸爸。我爸爸說,當時這個爺爺自己也很命苦,自己一個人撫養著7個孩子,老伴很早就去世了。自己本身就已經很苦了,還處處幫爸爸,就跟親生兒子一樣對待。我的印象中他就是我的親爺爺,我騎腳踏車就是他教會的,在他的保護下我逃過了媽媽的無數次拳頭。我哥哥當年讀高中的時候都是這個爺爺每天幫忙做飯,陪著我哥哥。因為爸爸媽媽太忙,而且家裡還有我們三個。如果沒有這個爺爺也就沒有哥哥現在的成就,所以我們四個孩子對待這個爺爺的感情比親爺爺還親。

    好人最終還是有好報的,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 10 # 手寫我心

    親人之間,互幫互助,你付我出的,這都是正常的,更是應當的。再說來,誰還沒有個遇困遭難的時候呢?

    對親人地付出,“要適度,要量力而行,”我非常贊同,可“出力不討好”,我就不贊同。

    我的具體理由如下:

    一、親人遇到困難,理應盡心竭力地幫助,這才叫“親人”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生活不容易,誰都會有個難過的坎,吃個難嚥的苦的。可一旦遇到了困難,最上心,最惦記,最著急的,也非你那些親人莫屬了。

    那些親人幫助你,都是真心實意、不求回報的幫助,都是盡心竭力的,出心為愧的。

    因為,只有這樣做,你們之間才有個最溫暖、親切的稱呼叫“親人”。

    二、對親人地付出,要適度,要量力而出

    對親人的幫助和付出,不是說,自己有多少錢去都拿出來,自己有多少勁全使出來,而應要適度,要量力而行。

    適度,就是指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之內,不會對自己造成影響和負擔。

    量力,是說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本領付出,不是說,自己有十分力,非得逼迫自己出十五分,甚至二十多分的力。

    適度和量力,對雙方都好。我適量、量力地付出,對我沒有絲毫影響,而你呢,也欣然輕快地接受,心存感激,不會造成什麼心裡負擔和任何的愧疚感。

    三、出力了,不會“不討好”的

    親人之間,誰傢什麼情況,雖不能一清二楚吧,但起碼能掌握個七七八八。你出多少錢,使了多少勁,親人心裡有數。

    再說來,你只要湊湊頭,人踏進親人家裡了,這就是最大的“幫助和付出”。何況,你又還出錢加出力的。

    作為一個有情有義的人,誰能不牢記恩情、沒齒難忘呢?

    所以,出力了,一定會“討好”的,且會被感恩一輩子的。

    四、出力“不討好”,只能怪你那親人不近人情,不通人理

    千人千脾氣,萬人萬秉性。人和人都是不相同的,即使是親人。

    有些親人,不用說外人嫌棄反感了,就連親人對TA也沒好印象。若為這樣的親人付出,十有八九會得不到“好報”的,即“不討好。”

    這是由這樣人的本性使然:不近人情,不通人理,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慾壑難填,無情無義。

    總結:親人遇到困難,咱們幫助TA是天經地義的事,可在付出時,除了要盡心竭力、真心實意外,還須記得要適度,要量力而出。只要咱們付出了,一定會得到“討好”的,若是“不被討好”,不是咱們的錯,而是對方不近人情、不通人理、無情無義的本性使然。

  • 11 # 茗香留客飲

    親戚就是親人,若你無錢,就只剩下“氣”了。

    給親人做多少都會被認定是應該的,適度是什麼?即使你認為適度了,但事實上也還是失度了……

    給親人付出,不在適度與否,而在於親人是否買你“付出”這個賬。若你付出再適度,若親戚就是不買你的賬,你的付出就一錢不值。

    有一親戚說,我沒錢但我可以出力,她就一天到晚的出力,別人也就是你說的親人,眼中的你就是個“苦力”是個願意幹活的人,所以大活小活都塞給你做,親人就都坐在一邊喝茶了……

    若是你是腰纏萬貫的主,或是有個一官半職的,親人眼裡的你,那就不一樣了,恭維著你,虛頭巴腦地圍你前後,你有啥大事小情的,不用你動嘴,這些親人們就都替你忙活開了……

    親人更是衣帽取人!你有錢有勢,怎麼做都適度;若沒錢沒勢就算你出了很多力了,怎麼出力也沒人買賬,認為你是太應該的了,而且沒人拿你的付出當回事!

    親人或者親戚,處起來很難,你好他妒忌,你不好,就應了老話“窮在對門無人問”!若你好到他們無法攀比上了,那麼,他們就開始對你笑眼常開了!

    有位智賢,說了句很有價值的話:我認識的親人越多,我越喜歡狗。這並非罵口,只是說了關於人的真相,當然也包括了親戚們。人很難處,說翻臉就翻臉,其實,沒有誰真正希望你好的……就如你為親戚做事,再適度,最後你連贖回傷心的力氣都沒了。

    但,有一點你要格外珍惜,只有你的妻兒才是真正希望你好的人且毫無妒忌之心。只有為她們付出,才是最值的事……且與適度無關。

    (圖取自網路若不妥告之即刪)

  • 12 # 滄海之浪花一朵

    非常贊成題主的觀點:對親人的付出,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否則出力不討好。因為人對於外部環境,總是存在著一個適應過程的;而這種適應性一旦形成,又會產生一種依賴性。天長日久,習慣成自然,腦子裡又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這種依賴是應該的。

    對親人的付出就是這樣。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只要我過得比你好,就會對你多付出些。這是出於對你的關照,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應該的。

    親戚之間的互相走動,應該本照禮尚往來的原則,雖說不必“瓢對瓢碗對碗”,但是也別差別很大。如果總想佔便宜,只索取不付出,那麼這種交往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

    當今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辦什麼事都要求高速度快節奏,把人們的神經都扯得好緊張。尤其是網購的興起,把開實體店做小生意的,擠到了牆角上。賺錢越來越不容易了。誰家的錢也都是用汗水換來的,誰家的日子也都過得不容易。為什麼老想要別人對你多付出,而自己卻光張著嘴等著吃別人的?那豈不成了“紅鬍子(強盜)打官司——一面的理”了?

    人們常說“待人別太好”,因為久而久之就會慣出怪毛病來。只要哪一次待得不周到,他就會翻臉不認人了。

    親戚裡也不乏有這種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我的小舅子就是這種人。有一次在舅子哥(在農村)家聚會,老伴說咱沒少吃人家的菜,藉機給他帶點魚和肉吧。同時給小舅子帶了奶和酒。回家從車上搬東西的時候,小舅子發現給的東西不一般多,就一臉的不高興。和我老伴說話時,板著臉,滿口帶刺。

    他這個毛病就是給慣出來的。在平日的交往中,總是斤斤計較,送人的東西大都是便宜的下腳料;別人不挑他的毛病也就算了,幹嘛還要得寸進尺?其實人的慾望是沒有限度的。成語裡有“慾壑難填”,俗語裡有“人心不足蛇吞象”,都是對這種自私自利之心的無情揭露。老伴時常生氣地說:“他這個人太不自覺了,老想叫別人搬出去,他好進來過!”這話說的也是入木三分!

    有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一點不假!對於那些不識敬、卻利慾薰心的人來說,你的同情,你的付出,並不能換來他們的良心發現,卻可能把他慣出更大毛病來。

    有人說,燒紙能引出鬼來,就是這個道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錢塘湖春行》中的首句算對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