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花寶劍2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這首律詩的首聯不是對仗句。按照律詩的寫作要求,頜聯、頸聯必須按照詞性對仗,可以寬對,也可以嚴對(工對),而首聯和尾聯是可以不對仗的。且古詩中對仗的很少,目前認為全詩中四聯都對仗的要數杜甫的《登高》了。而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對仗聯也是頷聯與頸聯。請朋友們欣賞。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詩的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看到的景象。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詩的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非常的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應接不暇,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這更是一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物件的細緻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徵的能力。

    整首詩處處扣緊環境和季節的特徵,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意盎然,恰到好處。

    上面欣賞了對仗的頷聯與頸聯,下面再看首尾兩聯。詩的首聯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顯示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後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捲的白雲和湖面盪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

    詩的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 2 # 襄陽祖海

    先看全詩:

    錢塘湖春行

    唐 ·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古人對於對仗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上下句的詞性要一致,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副詞對副詞……;平仄要相反;上一句的最後一個字為仄聲,下一句的最後一個字為平聲。

    再看首句“孤山”對“水面”是正對。

    “寺北”對“初平”就不對了。“寺”是名詞,“初”是時間副詞,就不算對仗。

    “賈亭西”和“雲角低”也不算正對,“西”是平聲,也許在古代是仄聲吧,如果古代是仄聲,也算是對仗。

    如果嚴格要求的話,首句不應該是對仗

    全詩翻譯如下:

    行至孤山寺北,賈公亭西,暫且歇腳,舉目遠眺,水面平漲,白雲低垂,秀色無邊。

    幾隻黃鶯,爭先飛往向陽樹木,誰家燕子,為築新巢銜來春泥?

    鮮花繽紛,幾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剛剛遮沒馬蹄。

    湖東景色,令人流連忘返,最為可愛的,還是那綠楊掩映的白沙堤。

  • 3 # 言者青青

    《錢塘湖春行》七律詩是白居易寫的。詩句如下: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網路圖片)

    這首詩的每句平仄應該是這樣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平。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對於整首詩的對仗在這裡就不贅述了,按照提問者的要求,只談談首句:“孤山寺北賈

    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是否對仗的問題。

    什麼是“對仗”?“對仗”就是在詩文中按照字音平仄相對、字義虛實相當、語法結構相同做成對偶的語句。“對仗”是指中國古代的詩歌格律的表現形式之一。

    從韻律上來解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兩句詩是對仗的。這兩句詩在音律上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前面幾個韻律正好對仗,尾後一個字都是平聲,完全符合音律詩要求與規定,是七律格律詩必須遵循的。

    從字義上分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也比較對仗。“孤山”對“水面”;“寺北”對“初平”也比較對仗,“寺”是寺廟,“北”是方向,而“初”是開始或者是原來的,“平”是不傾斜,平穩,這個對仗說得過去;尾句三字“賈亭西”和“雲腳低”的對仗也說得過去。

    總之,“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這兩句詩總體上是對仗的。在韻律上對仗,在字與字的對仗一般,但是,詩句字義表達清晰,閱後對這兩句詩描寫的景色感覺很美妙,很生動,簡潔明瞭,意思清晰: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

  • 4 # 方圓居文化

    《錢塘湖春行》中的首句算對仗嗎?

    《錢塘湖春行》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看一下這首詩——

    這兩句聯語不對仗,不是一副對仗工整的對聯

    上句說的是兩個方位,一是“孤山寺北”,二是“賈亭西”。其中的“孤山寺”和“賈亭”應該是當時當地的兩個景緻;下句卻說的是兩個現象,一是“水面初平”,二是“雲腳低”。其中,“水面”和"雲腳"是兩個名詞。無論是詞性,還是意境均不對仗。

    這兩句話也不符合平仄的要求,儘管前邊6個字都符合平仄相反的要求,但最重要的尾字“西”和“低”卻都是平聲,這就不符合對聯平仄的基本要求了。

    第二、三兩聯符合對仗的要求,是非常工整的兩副對聯

    這首詩是白居易的名詩,白居易是唐代律詩大家,對聯高手,他作的律詩一定符合對平仄和押韻方面的基本規則。

    律詩,一般是在第二、三兩聯形成工整的對聯格式,這首詩也一首七言八句律詩,非常符合律詩的對仗要求。

    1、第二聯

    上聯:幾處早鶯爭暖樹,下聯:誰家新燕啄春泥。

    上聯的“幾處”為“仄仄”,對下聯的“誰家”是“平平”;“早鶯”為“仄平”對“新燕”是“平仄”;“爭”為“平”,對“啄”是“仄”;“暖樹”為“仄仄”,對“春泥”是“平平”。十分嚴謹,特別工整。

    從句式上,上下聯都是疑問句,在意境上,詩人描述了一副暖意融融的春鳥飛舞、歡鳴築巢的動感景象,祥和而美麗。

    2、第三聯

    上聯:亂花漸欲迷人眼,下聯:淺草才能沒馬蹄。

    上聯的“亂花”是“仄平”,對下聯的“淺草”是“平仄”;“漸欲”是“仄仄”,對“才能”是“平平”;“迷人眼”是“平平仄”,對“沒馬蹄”是“仄仄平”。也是非常工整的對聯。

    結語:

    唐代律詩,一般的七言、五言絕句,可能安排第一、二兩句為工整的對聯,也可能安排後兩句為對聯,有時甚至四句形成兩副工整的對聯的情況,不一而足。而八句律詩,則一般不在第一、二句安排對聯,而是將二、三兩聯形成工對。

  • 5 # 梁思雎

    這首詩的前兩句是不對仗的。

    我們先來看看詩詞原文,然後瞭解下什麼樣的才算對仗。如果不想了解太多,您可以直接跳轉但第5條,看這句詩的分析。

    1.詩詞原文

    [ 唐·白居易 ]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2.何為對仗

    對仗,一般在律詩,駢文,還有對聯之中經常使用,它有兩個要素:①字音的,②字義的虛實。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才可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①詞語的互為對仗②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3.對仗規則

    (1)出句和的平仄是相對立的;

    (2)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複。

    4.對仗的類別和例

    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型別,有、、、、、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正對、反對等名目,此處我們就簡略的說說三種,方便讀者感受一下

    ①寬對

    寬對是近詩體對仗中的一種,它和工對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工對呢,就是像我們前文介紹的那樣,在虛實和平仄上面都有嚴格的要求。到時候看對的要求就沒有那麼嚴格,只要在句型上,還有詞性上是相同的就可以了。

    如《答龍門秀才見寄》詩第二聯:

    明月清風非俗物,

    輕裘肥馬謝兒曹。

    ②鄰對

    這種對仗呢也是要求不那麼嚴格的,只需要在詞性上是相似的,還有詞義上也是相似的,都可以屬於鄰隊,難度比較小。

    如《》中的兩句:

    青臨水地,

    頭白見花人。

    也就是說在一句之中某些詞語可以自成對偶就可以屬於自對,也叫做當句對。

    如洪邁《容齋隨筆》中引李義山詩

    密邇平陽接上蘭,秦樓鴛瓦漢宮盤。

    池光不定花光亂,日氣初涵露氣幹。

    但覺遊蜂繞舞蝶,豈知孤鳳接離鸞,

    三星自轉三山遠,紫府程遙碧落寬。

    5.分析“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這句詩我們拆開來看

    ①孤山——水面

    山和水倒還可以對得上,但是位置不對,孤山是一個形容詞性的加上名詞性的詞語構成的結構,而後者是名字加上方位詞,明顯不對仗。

    ②寺北——初平

    同樣,"寺北"也是名次+方位,"初平"明顯是時間+狀態,就算不說額那麼晦澀和精準,我們也能看出這是不對仗的

    這個也是修飾的定語(也可以粗略理解為形容詞吧,這樣好懂點,"什麼樣的亭子″),另一個是"什麼物的哪裡″,也不對仗。

    ④西——低

    這個就更明顯不符合對仗了。東南西北,"西″最好對"東″,和"南""北″也能構成寬對,可它對的是高低的"低"。所以也不對仗

    與其說第一句對仗,不如說第三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更加對仗,您能體會到嗎?歡迎讀者在下方評論,說出你的解析!一起交流,才是進步!

    推薦閱讀:聲律啟蒙(幫助您更好讀懂對仗對偶)

  • 6 # 子風長歌

    題目是問首句對仗嗎?大概意思是問首句

    是不是“句中對”這個概念吧?(不知原有

    “句中對”這個概念否?此地是個人所想概

    念)本人原不知此詩,偶爾點進看了聯友

    回答和原詩,在此簡單回覆下。如果按照

    “句中對”這一概念,“孤山寺北賈亭西”應該

    是符合的:

    一、平仄

    山寺北 平仄仄

    賈亭西 仄平平

    二、詞性

    山寺(名詞)北(方位詞)

    賈亭(名詞)西(方位詞)

    綜以上兩點看完全符合對仗要求,十分工

    整。所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首句“孤山

    寺北賈亭西”是對仗的,屬於“句中對”。

  • 7 # 大橘子侃古詩

    這首《錢塘江春行》是標準的七律。七律中間兩聯是一定是對仗,首尾兩聯可以不對仗。對仗是在上下聯對偶的基礎上要平仄相對。平仄相對就看二四六位置的字就可以。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古代有聲調叫入聲,普通話裡面沒有了,確定平仄,要把這些入聲字找出來。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孤山(平)寺北(仄)賈亭(平)西,水面(仄)初平(平)雲腳(仄)低。”,這兩句平仄是相對的,但是嚴格的對偶。上聯:孤山,是形容詞+名詞。水面,是名詞+名詞。寺北與初平也不對偶。

    對偶不僅要字數相同,詞性也要一致,內容要相關。

  • 8 # 老街味道

    問題:《錢塘湖春行》中的首句算對仗嗎?

    前言

    先看一下這首詩的本來面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首詩的首聯不對仗。

    一、首句平收的七律,首聯是否可以對仗

    這首詩的首句平收押韻,因此從平仄上來說,肯定是不對仗的。

    我們所熟悉的杜甫七律《登高》,常常被認為”八局皆對“,這也是一首首句平收的七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清人沈德潛《唐詩別裁》點評:

    八句皆對,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變。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除了最後一個字平仄不相對,是比較工整的對仗。

    類似的首句押韻五律,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這一副聯明顯也是有意對仗,不過尾字因為平收,平仄並不相對。

    這兩個例子,有共同的特點,就是除了上聯最後一個字是平聲收尾以外,其他都是比較工整的對仗。

    作為格律詩,這一種詩體首句平收押韻,所以也被認為是特殊的對仗。

    二、錢塘湖春行 首聯對仗嗎?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從上下句的結構來說,並不對仗,從詞性詞類來說也有不對仗的地方:寺--北vs初平。

    即使不考慮第一句尾字平收的問題

    這首詩的首聯也肯定不對仗。

    七律的要求是中間二聯對仗即可,這首詩也是如此: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仄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間二聯都是非常工整的對聯。

    三、對仗的由來

    對仗,其實在詩經中就已經存在了,例如: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在南北朝時期,詩人們越來越喜歡對仗,例如謝靈運的《登池上樓》: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痾--對--空林。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整首詩都是有意對仗的,只不過,當時還沒有注意平仄相對,因此會有很多平仄不對仗的情況。

    永明體詩人研究四聲以後,詩人們開始有意平仄相對的對仗。例如陰鏗的《新成安樂宮》:

    新宮實壯哉,雲裡望樓臺。迢遞--翔鵾--仰,連翩--賀燕--來。重櫩--寒霧--宿,丹井--夏蓮--開。砌石--披--新錦,梁花--畫--早梅。欲知安樂盛,歌管雜塵埃。

    中間三聯完全對仗,而且平仄也相對,雖然陰鏗是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之間著名詩人,但是已經能夠寫出完全符合唐朝科舉考試水平的格律詩了。

    結束語

    另外,詞的對仗,也常常有平仄不相對的現象,例如岳飛的《滿江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在格律詩中,除了首聯最後一個平平相對的對仗外,其他的對仗對平仄相對要求很嚴格。

    但是無論哪一種標準,《錢塘湖春行》的首聯,都不算對仗。

  • 9 # 江南詩丐

    江中游:

    富春山水天下絕,

    錢塘怒濤連天接。

    我欲揚帆遠航去,

    任憑輕舟雲中立。

  • 10 # 陳永金

    七律首聯,尾聯沒有對仗要求,多用寬對,五律也一樣。假如你對仗工夫好,也可全部用對仗。可以肯定錢壙湖春行首聯是寬對。

  • 11 # 梧桐樹邊羽

    《錢塘湖春行》中的首句算對仗嗎?

    這個問題問得不正確,凡對仗,必須是以兩句一聯為單位,雖然有句內對的說法,但是並不常見。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問《錢塘湖春行》的首聯是否對仗。

    我們知道這是一首律詩,而律詩的格律要求是中二聯對仗,到後來放寬到只需要頸聯對仗,所以在普遍創作下,一般首聯不要求對仗。

    不過才情高的詩人並不會被格律所限制,像我們連中二聯對仗都覺得困難的時候,杜甫的《登高》不僅四聯八句全部對仗,還有句內對。所以我們稱《登高》是七律的模板,是難以超越的巔峰,是有條件的,可以經受住考驗的,並非全憑個人喜好。

    回到《錢塘湖春行》,我們來看這首詩以及首聯兩句: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首詩其實我也用來當做寫景七律舉例做過詳細分析,這裡就不再複述。我們可以看到中二聯,也就是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和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是對仗的,是符合七言律詩的格律標準的。

    那麼,到底如何判斷兩句上下聯是否對仗呢?

    對仗是一種嚴格的對偶。見字思意,“對”就是相對,而“仗”則是儀仗,在古時是指行軍隊伍手持兵器或者旌旗,而“對仗”就是左邊一個,右邊一個,兩邊的人式樣和狀態是一樣的,讓人產生整飭的感覺。

    對仗於文字也是如此,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

    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

    詞語對仗

    詞語對仗是指上下兩句同一位置的字、詞的平仄相對、詞性相同。如“亂花”平仄為“仄平”,下聯的“淺草”是“仄仄”,關鍵位置的平仄是相反的,而詞語的性質相同,都是一個定語修飾的名詞,所以,這是對仗的。同樣“漸欲”和“才能”對仗,“迷”和“沒”對仗,“人眼”和“馬蹄”在平仄和詞性上都是互為對仗的。

    句式對仗

    還是看這兩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句式對仗其實就是兩個句子在結構上的相同,類似於儀仗隊的排兵佈陣。上句“亂花漸欲迷人眼”,我們的節奏斷句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下句同樣的是“淺草——才能——沒馬蹄”,都是“2——2——3”結構,保證了詩句的節奏感一致。

    但是這一點其實是所有詩句最好能夠保證的,因為詩本身就是講究節奏感的韻文。我們分析一些不對仗的詩句,會發現雖然詞性不對仗,但是節奏感仍然保持相同。

    比如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這兩句明顯不對仗,但是我們看節奏感“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結構還是一樣的,這樣就完整保證了上下聯的吟誦一致性,帶出特有的韻文美感。

    所以是否對仗,最主要還是看詞性和含義。平仄相對、節奏相同是所有詩句都必須保持的,不足以區分是否對仗。

    說完這些,我們再來看《錢塘湖春行》的首聯,是否對仗就很明顯了。“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平仄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因為首句入韻,所以平仄不完全相對,但是這並非判斷是否對仗的關鍵因素,比如《登高》的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首聯的平仄尾字也都是平聲入韻,卻並不影響“二四六位置”的平仄對應。

    而節奏感“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也是一致的,所以最終還是落實到詞性和含義上來。很明顯“孤山”是帶修飾性定語的名詞,而“水面”只是一個簡單的表述,“孤”與“水”完全不對仗。“寺北”和“初平”,“賈亭西”和“雲腳低”的詞性和意思更是完全沒有類比。

    所以,這個首聯是不對仗的。

  • 12 # 棲鴻看紅樓

    不對仗。

    中國古代的詩歌,在唐朝以前,是沒有對仗方面的明確要求的。甚至每一句的字數、全詩的句數,都可以自己來定。比如著名的《七步詩》,就是五言六句。整個這類詩歌,統稱為“古體詩”。

    到了唐朝,詩歌的繁榮興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分類也越來越明晰。比如律詩、絕句,都是有嚴格的字數、平仄要求的,統稱為近體詩。

    律詩是八句,每句五個字或者七個字。《錢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詩。律詩八句分為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要求對仗的是中間兩聯四句。

    《錢塘湖春行》是一首比較嚴格的律詩,對仗工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各球隊史上MVP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