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山流水—一滴水
-
2 # superfancy111
首先電影是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開始的,一群正值芳華的文工團年輕人正在進行歌舞排練,之後文工團的活雷鋒劉峰從北京接來了從北京來的農村丫頭何小萍,剛到文工團的何小萍特別開心,以為自己終於擺脫了以前的悲慘生活。然而她沒有想到其實自己就是個笑話,從剛開始偷林丁丁的軍裝拍照到後來往衣服裡塞海綿被戰友們發現,大家只是對她越來越厭惡,室友蕭穗子雖然看不慣大家欺負她,但是也沒有勇氣直接站到何小萍的身邊安慰她,只有劉峰依然善良的對待她,她偷偷的喜歡劉峰,而劉峰卻一心喜歡林丁丁,甚至為了跟林丁丁離近一些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後來表白被林丁丁拒絕,林丁丁為了自己的名譽反而汙告劉峰,劉峰被下放的連隊。何小萍也心灰意冷後來被下放到野戰醫院,同時一直尋找劉峰,劉峰在一場戰爭中失去了右臂,而何小萍也在救治前線戰士的時候被炸的成了精神病。劉峰去精神病院看望何小萍的時候真的特別感人,在他兩牽手的那一刻,看到兩個這麼好的人最終卻沒有得到好報真的沒忍住淚水,這個場景想表達的太多了,真的再一次詮釋了好人卻沒有得到好報這個如此殘酷的現實,我好像也從中看到了好多影子。多年之後,戰爭結束,文工團解散,何小萍作為對革命做出重要貢獻的英雄觀看文工團演出的時候終於記起了當初,劉峰轉業,給買了輛車拉書,林丁丁嫁到了國外,蕭穗子失去了心愛的人考上了大學成了作家,郝淑文跟同為幹部家庭的陳燦成了一對兒,在街上碰到當年的活雷鋒革命英雄被警察局的人欺負的時候,郝淑文是悲痛的的,收了禮還不辦事的勢利眼隊長,明明知道罰款數目巨大還那麼辦事,真真切切的刺痛了大家。影片最後劉峰老婆跟別人跑了,何小萍一生沒有結婚,後來兩個善良又孤苦無依的人終於相伴到老。也許他們是幸福的,在經歷了那麼多以後擁有了一顆平和的心也許也是一種幸福!現實總是將善良的人撕碎了給我們看,半生歸來,洗淨鉛華,願善良的人兒都能夠安好!
-
3 # 毒舌女青年
因為都能觸動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那個部分。
比如劉峰的好,大家覺得理所應當,沒人珍惜,只會對他冷嘲熱諷,開著不合時宜的玩笑。
他吃破的餃子,只為讓別人吃上好餃子。他為了幫助朋友修好手錶,會買一本書來學習。他辛辛苦苦做沙發,只為讓別人可以結婚。他願意和何小萍跳舞,而其他人都嫌棄何小萍。他放棄大好前程,把上大學進修的機會拱手相讓。甚至,豬跑了都會找他幫忙。
但是劉峰對人的好,每個人都覺得理所當然。同時,每個人也都並不珍惜。
劉峰家在農村,雖然提幹、入黨,但是沒有背景,沒有權勢,如果沒有好的機會,他可能最終就是回他們縣裡,過完平凡的一生。所以他不顧一切努力去做好人,討好政委、討好同級、甚至討好不如他的人。
林丁丁:只談好處,不看是非
林丁丁這個角色,大家都很難去喜歡吧。是因為她始終都說何小萍偷她軍裝這件事,夥同大家欺負她?或者是因為她不幫劉峰解釋,甚至還落井下石?
對,她是絕對的現實主義者。她的現實和虛榮都寫在臉上了。他們衡量一切事務的標準,是看自己的利益是否受損。
林丁丁本來對劉峰有著好感。可是,在與劉峰一抱之後被人撞見,為了防止別人說她腐蝕劉峰,她主動找組織,揭發了劉峰喜歡自己的事情,還說抱的時候解她內衣釦子。她之所以這麼做,不過是維護自己的名譽,卻全然不顧,會給劉峰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因為長相甜美,林丁丁深受男戰士們的喜歡。領受了過多的寵愛,就難免恃寵而驕,就自然而然的認為:別人幫助她,是理所應當;她傷害別人,全然沒有愧疚。
她懂得把握每一次機會,文工團解散後,她又和男友分手,透過二姨介紹,嫁給了華僑,成為第一批移居國外的人。
只談好處,不看是非。她的世界裡沒有對錯,只有利弊。
郝淑雯、陳燦:利用一切的資源和人
文工團裡的風琴手郝淑雯是高幹子弟。她明知蕭穗子喜歡陳燦,而她也對穗子說:“他配不上你。”
郝淑雯一直是討厭陳燦的,但知道陳燦是昆明軍區副司令的兒子後,幾天時間裡郝淑雯和陳燦就走到了一起。用郝淑雯的話說,“都是幹部子弟,也算是門當戶對。”而至於她是否真心愛著陳燦就不得而知了 。
的確,陳燦和郝淑雯是門當戶對的兩個人。或許同樣的家庭背景,讓他們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且如何利用各種人。
影片中,有關陳燦的兩個細節,把他這種性格和層次,詮釋得淋漓盡致。
一個是,陳燦出了車禍,需要黃金來做牙的底座。這時,蕭穗子拿出了父母留下來的黃金項鍊。陳燦稍稍推辭後,就收下了。他知道,自己不會和蕭穗子好。但因為蕭穗子喜歡他,所以,他就理所應當的收下了。
另一個是,退伍後,陳燦沒有去其他行業,而是去了海南做房地產。憑藉父母的資源,大肆拿地,迅速成為了富裕階層。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怎樣用最快的方式實現。
善於利用各種資源和人,是他們最大的特點。
政委:腹黑的職場權術
政委一開始一直是正面形象,不過到後面黑化了。
小萍被欺凌,劉峰幫她說話,政委破門而入,怒斥了朱克一通。
在劉峰被指控“摸林丁丁”之後,政委其實可以說服協調,不至於事情惡化,讓劉峰下放到伐木連。
但是他沒有保劉峰。
第二次政委動手,是對裝病的何小萍。
職場上,從組織崗位招聘的角度看,何小萍明明是作為特長生特招到文工團的,卻完全得不到上臺表演的機會,以致於最後調崗淪為後勤,幹起了在服裝隊熨服裝的活。
在高原為騎兵團慰問演出時,A角卓瑪排練受傷,特招何小萍的老師終於能有理由讓小萍上場演出,因為對文工團集體的絕望而想放棄舞蹈的何小萍,她寧可低調的做著團裡分配的工作,對於她曾經期盼的舞蹈A角不屑一顧,於是想假裝生病。
當被醫生識破裝病,政委告訴醫生要對此保密,包括不要告訴何小萍本人。作為現實中的管理者 ,第一反應就是為何小萍的職業未來捏了把汗。感覺後面有可能政委可能已經決定要懲罰作為員工的她。
事實上,政委的管理套路是:先把她捧到高處,讓她在高原跳了她作為專業舞蹈演員的最後一隻舞蹈,讓她剛剛體會到站在臺上萬眾矚目的榮耀感,而後便宣佈調配她到危險重重的前線去……
政委作為一個領導的做法,其實也映射了現實職場和人力資源操作套路,用完你,傷了你,又能堵住員工的嘴。
沒錯,就是這樣的殘酷。
而在職場上真正的成長是,經歷職場黑暗洗禮後,仍然將善良放在心裡。
你要知道只有見過至惡的善良,才能成為保護你的武器,也只有心存善良的人,才能經得住世事刁難。
既善良又有原則的人,才能過得好!
-
4 # 梁鵬飛
《芳華》不是一部特別好的電影。但是它卻真誠地感動了我。
是那種時光的滄桑和殘忍,在年華流逝以後,歲月又迴歸平靜,最後兩個飽經磨難的主角相偎在了一起。這種芳華不再,但又珍惜生活的,那個剎那,真的感動了我。
就是這張圖。
有一句話說得好,最大的勇敢是知道了生活的磨難,卻依然奮力前行。電影中的兩個主角在一起,是互相抱團取暖也好,是彼此安慰也好,但這種真情,很打動人。
所以我今天不說電影,不說影評,就只純粹說說看完電影的讀後感吧。
馮小剛1977年高中畢業,那時剛恢復高考,馮小剛說實話學習成績不咋樣,沒能考上大學。但是家裡人還是有點關係,於是進入38軍(38軍是駐紮首都附近的王牌軍隊)坦克6師文工隊工作,78年參軍,85調入北京電視藝術中心成為美工師。
馮小剛在文工團待了8年,從他17、8歲的時候開始,到基本成熟。我們讀大學是日子,如果算是讀研讀博的話,馮小剛在文工團就相當於在大學的日子。
哪個人不懷念自己的大學時光?
那是最好的年華,最好的時代啊。
人在年輕的時候啊,總會被老一輩的人教育:現在是你最好的年華,好好珍惜吧。
但是珍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談何容易?
有些東西總要失去了以後才會知道珍惜。比如自由。平常根本看不出來自由有什麼好珍惜的,但是你去監獄走一圈就知道自由是這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年輕的身體,蓬勃的那種如同初夏的,那種躁動感,那種渾身使不完的勁兒......像是夏天的Sunny一樣刺眼,你不會覺得那有什麼好珍惜的。
因為你太多了。
就好比你有太多的錢一樣,你不可能去珍惜。
只有等那個年華逝去了,好比你沒有錢了,你才會去感慨,那個時候真是不懂珍惜。
可是都過去了,沒有用了啊。
現實就是這麼諷刺。擁有的時候怎麼說都是體會不到的,逝去了以後知道珍惜,但是你已經沒有了。
沒有了。
我相信馮小剛這次拍這部《芳華》是真的對自己這段年華的那種感慨。
在他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有一段話。“女兵這種穿軍裝的方式在夏天裡很普遍。洗完澡,披著溼漉漉的頭髮,光著脖子空堂穿上軍裝,把軍帽塞進軍挎包裡走出軍營。嚴格地說,這種著裝方式是不符合條例的,但看上去卻是楚楚動人。直到今天我都想為這樣一個細節拍一部電影,抒發多年來埋藏在內心深處的女兵情結。”所以,這次馮小剛拍《芳華》,為什麼拍那麼多的女兵的大白腿啊,各種浴室洗澡的鏡頭啊,各種嬉戲打鬧啊,那種,真的是
他懷念啊
沒有誰不懷念自己最年輕時候的那種美好的。
我看了電影,有個念頭冒出來:估計馮小剛拍完這一天戲,看完各種美女,晚上躺在床上,還會想起當年偷看哪個女兵的往事....
年輕的時候不管多荒唐,那都是自己的青春啊。
青春啊,哎這個詞說起來這麼輕飄飄,
馮小剛其實是個非常成功的電影導演,在中國電影界也是名利雙收了。
但,誰都有自己的苦衷。誰都有自己的不如意。
就算沒有生活的壓力。
最後年華老去,再也沒有年輕時候的活力,這種感慨,是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的。
馮小剛在這部電影最後給了所有觀眾一個美好的結尾。不管生活如何,最後總是這樣一個安詳平靜的結尾。
就這樣吧,也挺好的。
哎,今天翻起以前的老照片,有點感傷,有些文字可能有點矯情了。大家見諒吧。
-
5 # 使用者3687362878
馮小剛,一個負能量的痞子導演! 我是一名80年代的軍人,帶著期待走進影院,想從電影中尋回我快樂的軍營生活,然而,我失望了,應該說,我是帶一種憤怒看完了電影…馮小剛的這部影片,片名不應該叫芳華,這部片子里人物的俊美己經被人性的險惡所淹沒,這部片子謳歌的不是那個年代裡比現在更純正的精神世界,謳歌的不是軍營團結一致、親如兄弟的戰友情,馮小剛以他的痞子特性、用一段完全有脖於哪個年代、虛構誇大的故事,毀了整個情節,他的影片中,部隊簡直比土匪窩還陰暗,戰友間似乎只有相互的擠壓、排擠,惡勢力似乎橫行天下,當時社會似乎暗無天日!連插入的戰爭情節,也是以一支後勤物資輸送部隊遭到襲擊來體現,以亂無章法的手法表現了一把79越戰,這部影片,情節反時代而行,玷汙了79越戰中不怕流血犧牲的英勇戰士,玷汙了人民解放軍部隊中親如兄弟的戰友情,玷汙了國家給予戰鬥英雄、雷鋒模範的政策待遇!是一部徹頭徹尾宣揚負能量!打擊真善美的影片!我也是以沉重的心情看完的這部影片!不是因為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悲慘人生經歷,而是因為馮小剛這個痞子導演竟然可以以一介小人之力,玷汙一個純真的時代和集體,悲哀!
-
6 # 方立在加州
想寫一些觀看《芳華》的側記,那其實是我的芳華。
期待了很久,終於可以看《芳華》了。
這個電影Sad(傷心)嗎?
不是個歡樂的故事。
我不去了。你們倆“浪漫”去吧。
Daddy,你穿的羽絨背心太醜了。陪媽咪看電影,要穿帥一點哦。
那你倒飭吧。
什麼是倒飭?
就是打扮,我搶著回答, 中文系,回答這類問題是我的領地。
於是,我穿了手繡的真絲旗袍,披著披肩,先生被換上了白襯衫、藏藍色中長風衣。
聖地亞哥有那麼多的電影院,可是隻有Misssion Valley的AMC放《芳華》。
下班高峰期去,肯定堵車, 於是提前一個半小時就出發了。
一個小時後,停好車,換票。
旁邊的隊伍,繞了幾十米長,從電影院門口到了馬路上,轉了幾個彎。除了迪斯尼,我沒見過這麼長的隊,在美國。
這年頭,還有這麼多人排隊看電影,不可思議。先生嘟囔著。
是的,你不看不代表別人不看,家裡的投影跟電影院還是不能比啊。
問一下旁邊的金髮美女,原來是看電影CoCo,中文叫《尋夢環遊記》。
電影院,像個謎宮,終於找到了《芳華》劇場。
人不多,看上去都是華人,差不多都是一對對的,中年人居多。
春姐前幾天看的,說全場坐得滿滿的。
她提醒我,記得帶紙巾,我都用完了。
對電影,我有些失望,也許期望太久,寄望過高。
那是他們的芳華,儘管我也看得淚流滿面。
我看到了被貶損的靈魂。
我看到了沒有被善待的孩子。
我看到了老祖宗崇尚的門當戶對
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與血腥
我想到了Miss Coconut八歲時做過的那張反戰廣告畫------
回到家,女兒讓我講電影中一個故事吧。
一個善良的女孩子,沒有得到多少愛----六歲後,她的媽媽就摟她睡過一次覺,還是她把自己故意弄病。
女兒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這個孩子太善良、敏感,我不應該講這些。
我不相信,她的媽媽不愛她。她說。
我有點不舒服,今晚你能摟我睡嗎?
好啊,媽媽也想摟你睡呢。
後來,先生說,前一場應該是十幾年前看《色戒》。
是啊,那時還沒有孩子,我補充道。
再前一場,是二十年前,看的《泰坦尼克》。
當時在上海,我還在復旦讀博士,當然沒結婚啦。
再前一場,是二十四年半前,我大三,芒果先生大四。
那時,我們剛認識沒多久,看的是《滾滾紅塵》。
歌聲還在耳邊:起初不經意的你,我少年不懂事的我------
後來成為我最喜歡的歌之一。
偶爾被同事、朋友拉去K歌,我就選這首。
五音不全的我,竟然會唱完,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那幾場電影,都是我的《芳華》。
人生就是幾場電影。
-
7 # 艾米麗艾拉
看完了《芳華》,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芳華》裡講述的部隊文工團的生活,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肯定是豔羨不已的。想想吧,中國的50後60後,在那個年月裡幾乎人人都生活在困窘中。部隊文工團那是個什麼存在?穿著軍裝,吃著飽飯,還是特供和細糧,每天唱唱歌跳跳舞,那是天堂一樣的生活啊。全國各地的有為青年,打破了腦袋都是想去的,參軍入伍,文工團,那得前世修多少功德啊。可是,看了這個片子才知道事情不是那樣的。人性的惡其實是無處不在的,不管你在哪兒,你躲不掉的,該是你的就是你的。就像影片中的女主何小萍,滿心歡喜地參了軍,想著今後總算能他擺脫了那個嫌棄她的家庭,可是事與願違,她萬萬沒想到踏入了一個遭人踐踏的境地。部隊文工團裡吃穿倒不愁了,可卻滿是壓迫和欺辱。
影片中的兩個主角,劉峰和何小萍,看似不登對,可又那麼嚴絲合縫。劉峰是樂於奉獻的好人,高尚得讓人忿恨。食堂裡吃餃子,他專揀破的吃。炊事班的豬跑了,專門喊他去追。出個差要給戰友們捎東西。戰友結婚,他給打一對沙發。他對誰都好,誰求他他都幫。以至於他愛慕的林丁丁在最後一刻才明白他的心思。她不能接受劉峰,更何況被別人撞見了。所以她毫不猶豫地出賣了劉峰。出賣是影片要著意揭露的惡。原著裡蕭穗子也是被愛人出賣的。她給陳燦寫情書,卻被陳燦交給了組織,以至於她萬念俱灰,從此不再相信愛情。電影裡這個情節處理得很圓潤了,變成蕭惠子一個人的小相思。劉峰這個人,在中國這個滿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的社會里是不會有好報的,因為大家都沒有敬畏,劉峰的付出不被當成驢肝肺反倒不正常。
所以,劉峰的結局註定要悲催。他被下放到邊境的伐木連,上了戰場,最後失掉了一個胳膊。退伍後,老婆跟別人跑了,做個小買賣卻被聯防隊員訛詐。這個世界不覺得欠了劉峰什麼,他的奉獻被當作理所當然,他的不幸被以倒黴論處。唯其如此,何小平才顯得珍貴。何小萍的生父在電影裡是右派,勞改犯,後來病死的。小說裡寫的是在她六歲時因被她媽媽嫌棄而自殺的。那天早上,何小萍想吃一根油條,爸爸沒有錢買,但又捨不得女兒,只好向熟悉的攤主賒了一根,看著女兒吃完,送她去了幼兒園,回去就自殺了。何小萍的童年是不幸的。媽媽帶著她改嫁了,繼父嫌棄她,同母異父的弟弟和妹妹欺負她,以至於她早早地就嚮往脫離家庭的生活。
可是進了文工團,卻成了所有人的敵人。不是她做錯了什麼,是她根本就不該屬於那個地方。只有劉峰,在最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讓她一輩子刻骨銘心。何小萍是冬日裡的一縷Sunny。沒有何小萍,這個世界就沒有色彩了。她深深地愛著劉峰,不管他的心在哪裡。如果說,老天不長眼,沒有給劉峰迴報,那麼何小萍就是劉峰的回報。我看了一下前面的回答,那些不喜歡《芳華》的人,認為《芳華》用了太多的紅色元素,把苦難歲月拍的太美了,缺乏批評性等。我覺得他們是沒看懂這部電影。紅色元素也好,戰爭場面也好,都是故事的背景。這部電影顯然不是主旋律電影,它是講那個扭曲的年代怎樣扭曲人性的,所以當然就得還原當時的場景。
編輯
-
8 # 財貓電影
從電影裡看天下,看未來,看人生!
R君說
每一個年代的群體,都有屬於不同於他人的夢想和青春,這也是一種歷史的必然。
《芳華》改變自嚴歌苓的同名小說,講述了70和80年代,軍隊文工團裡一群青春男女的人生故事。 這部小說R君沒有看過,不過據說,和電影表達的意境有比較大的差距,有評論是這樣說的:“把集體主義的殘酷改編成了一篇浪漫化、詩意化的小清新情感劇.....”
其實R君自己對太過沉迷於“自己曾經的小世界”這類感覺的電影,不太感冒......電影,是非常講究故事、視覺、表演和場景結合的形式,應該用於更大更廣泛,更具有社會意義和現實感染力的一些的題材和目標。
從這個角度來說,同樣是馮小剛的作品,即使《1942》票房表現一般,仍然是一部值得被人記得的電影,因為它反映了我們所無法想象和看到的一段歷史,而背後是千萬蒼生的命運在那個時代的人生體驗和苦難的寫照,深刻表現了在大動盪時代,個體的渺小、掙扎和諸多人性的特徵.........而《芳華》,則遊離在青春情感、人性漂移和社會價值觀變遷之中,顯得拘束、混亂和沒有焦點。
聽說電影之前是被要求做了重新的刪減,才得以推遲之後重新上映(原上映應該是10月份)。然而,就以這個新版本來說,除了激發起同樣經歷的那一代人的回憶感慨外,這一段時代在電影裡留下的印記,恐怕很難得到現代觀眾的共鳴.....
其實好的青春電影不少,比如姜文《Sunny燦爛的日子》,又比如賽爾喬的《美國往事》,甚至連《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都是以當時少年的視角在反映著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人文氣息,展示著社會的價值觀、變遷,揭示著善惡的差異,即使是沒有那個時代的體驗和背景,觀眾一樣可以感受到一些真實生活的氣息,甚至往往會引發人們在思考“這樣的事情,在今天還會繼續發生嗎?”,而《芳華》在同一層次所能達到的高度就弱了很多......
也許是因為,這部電影本身反映的時代和價值觀就不具有借鑑和傳承的意義.......
形式大於內容......
需要承認,馮導拍這樣一部部隊文工團為背景的電影是具有勇氣的。
因為這樣的題材不但敏感,而且不容易引起現代人群的共鳴。畢竟,這樣的人生和生活方式,即使是時代的產物和當時無可避免的命運,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經歷的,甚至帶有很多的偶然性......
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又刻意要映畫到一些青年男女的情感人生,還要跳躍體現著一整個群體中的多個個體命運走向,難免會有些顧此失彼。
當然,作為電影這種形式,用一群青春少女的舞蹈來作為使用者的吸引,甚至特別選了黃軒等一些帥哥美女來主演,也算是一種聰明的做法.......所以,有影評在詬病,影片有不少純粹而徹底的集體舞蹈和文藝鏡頭,並不具備敘事功能,包括那冗長的告別晚宴,對電影整體似乎並沒有什麼推動。不過,如果你理解,這算是導演希望在畫面上多吸引一些觀眾注意,一定要透過很多的儀式感來打動來自那個時代的觀眾,那也就自然了吧......畢竟,即便是一堆小鮮肉,穿著那個時代太缺乏個性的衣服,好像還是會多少減一些顏值分.....
但是形式以外,內容的確足夠了嗎?
首先似乎全片都是以蕭穗子的旁觀者角度在看,但是卻又經常忽略蕭穗子作為成員本身的很多走向故事,比如她和陳燦的感情線,幾乎沒有交代過過程,卻又在電影將近結束最後一幕之前突然又來了一筆,顯得非常突兀......
而作為主角的劉峰和林丁丁的那段緣起緣滅,因為前期太多鋪墊劉峰是多麼一個“雷鋒”般的好人,讓人也沒有感知到這份感情的前因後果鋪墊,而讓之後因為“耍流氓”事件而幾乎徹底摧毀了劉峰的人生的這一段轉折變的蒼白而沒有觀眾影響力。 (至少,林丁丁也沒有說怎麼喜歡劉峰,所以以後去嫁了海外華僑,算是人生選擇,也不見的有多大的罪惡吧......)
而何小萍,作為電影的女主角,的確鋪墊了很多她對於劉峰的感情,一直到最終,但是自始至終,這個被人欺辱,壓制的女性,也沒有能給人看到像樣的奮鬥結果。唯一一段在操場上的獨舞,似乎在傾訴著自己曾經的歲月印記,但是又缺少了更高層面的表達......(說實話,這一段舞蹈,無論從用鏡方式,還是藝術表現,真的不如《亨利之書》中那一段被一直侵犯的警長的養女的芭蕾獨舞來的有衝擊的多.....)
而那一段幾分鐘的激烈戰鬥,突兀在整個劇情之外,讓人覺得導演就是為了增加一些電影看點,或者為了過一下自己的戰爭場面癮而拍攝,完完全全不知道對影片主題的貢獻在哪裡?
形式那麼大於內容,問題出在哪裡?
應該還是主線太零散了吧......假如《芳華》不是遊離在忠於原著和改編為青春片之間搖擺,而單獨提煉出一根清晰的情感主線,比如劉峰和林丁丁,何小萍三者之間的恩怨情仇,再輔以那革命歲月的時代感、歷史事件,突出寫照了那個時代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衝突,愛情在時代變遷壓力下的困難險阻,一直演變到最後的2個人終於相依為命,整部電影也許會出彩的多........
其實類似的電影很多,比如《甜蜜蜜》,比如《亂世佳人》,比如《魂斷藍橋》,都是非常好的一些典範......即使如《西西里美麗傳說》,也是清晰的用一個少年成長的歷程,心路來襯托著美麗女性在戰爭時代的悲劇命運,不會用太多旁枝錯節去沖淡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和核心;即使著名的南韓電影《人間中毒》,講述軍隊中一對已婚男女的相愛但無法在一起的悲劇故事,似乎也比現在的《芳華》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馮導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想回憶的東西也太多了,又試圖想尊重原作中那麼多不同人物的故事和結局,對這短短的136分鐘,恐怕是太多的負擔.......(聽說多倫多電影節上本片的長度是146分鐘,也就是說有10分鐘加長片段,也許會讓電影感受有所不同吧)
青春總是會逝去,重點是你得到了什麼
R君只能說:看完《芳華》,只能讓人感覺青春已逝,芳華不再。
不要去埋怨或者去歸罪於那個時代,也沒有必要去追憶那些失去的青春,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的精彩,也有自己的痛苦,重要的是,你走過,你愛過,你體驗過,是屬於你獨特的人生......
當然更重要的是,你所付出的,和珍愛的,有沒有最終實現? 還是要像劉峰和小萍一樣,直到多少年之後,才有一些真正屬於自己的短暫相互擁有的時光?
其實每個人的青春和芳華無論如何也都會流逝,那些說“最好的永遠是當下”,“年齡不是問題”基本也就是個自欺欺人,站在臺上踢飛一個鞋子最多也就是個瞬間性感,畢竟生活不可能讓你天天花幾個小時做好了頭髮做好了美容再換上一堆性感禮服站在聚光燈下展示,換來一堆點贊,無非是滿足一點自我虛榮心 .......
雖然95後現在據說也開始關心護膚品,至少人家不用去美容院花幾萬塊錢買卡,所以青春和非青春總是有本質的差別。其實很多時候,歲月給人帶來的性感,一樣可以匹敵青春的性感。敢於直面自己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因此重點從來就不是逝去了什麼,而是你在自己的青春和芳華時間得到了什麼,積累了什麼,為未來能做些什麼?
相比哀嘆青春逝去或者自欺欺人更有意義的,應該是把自己所想要得到和珍惜的事情做到,這才是正確緬懷青春的姿勢!
很多人在青年的懵懂時代也做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喬布斯也去追逐了下佛學,專研了字型,但是到了該他發揮的時候,過去的那些經歷也一樣可以回來幫助他新的事業;就連曹操,年輕時候也跟袁紹一樣做過搶人家新娘子的無聊事情......例子很多,不勝列舉.......
有時候,青春就是用來揮霍和犯傻的,但是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的青春時代是有著一些真的值的珍惜的過程和體驗,那應該恭喜你,至少你的青春比很多人都過的更有意義。
60後感嘆自己錯過了改革開放,70後感嘆自己錯過了網際網路爆發的機會,80後說自己是最悲慘的一代,碰上中國房價飛漲,90後又說自己的機會不如00後,而00後又在說憑什麼通貨膨脹的問題要我們這一代來承擔?.........
所以每一代都有自己的抱怨,重點從來就不是你生在哪個時代,而是你有沒有抓住自己的時代? 比比1942,1937,今天的每一位都已經是幸福的,不要不知足還去期望一切完美,有這個精力還不如去好好想想怎麼去做一個對社會、對家庭、對周圍的人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人。
但是假如你屈從於時代,也屈從於現實,那麼也只能讓青春和芳華白白流逝.......畢竟,時間對每個人來說,才是最公平的東西。
最後,也許,《芳華》,換成一部劇集的形式,會更好一些吧......
R君,2017年12月,於上海
-
9 # BearPWan
青春易逝,芳華難留。本來我們在讀一本書,或是看一部電影的時候,總不自覺就把自己帶入情節,《芳華》給了我們太多感觸,是人性的弱點,還是諷刺了社會的陰暗,讓每個觀眾感受那種壓抑。 讓觀眾體會到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所以才會流淚吧。
-
10 # 樂活深圳Kitty
吃過晩飯又一次去看了電影芳華,電影至始至終讓我記住的只有這三個角色,或許因為他們善良的品德,亦或許他們三個身上綜合了許多姐姐的影子……影片裡他們都是好人卻受盡了委屈和無奈……一個人出身卑微和寒門,從生下來那刻起就決定了至少一半人生的命運,後續任憑你再如何善良、如何對別人好、如何活雷峰般的付出,生活還是會將幸運和愛,活生生地給那些有錢有勢的本身從一出生就比你起點高和有資本的人,那些人的圈子任憑你再怎麼努力和勤奮也無法擠進去和融合在一起,那些人甚至不勞而獲卻能生活的萬般滋潤,連純潔的愛情最後都成了門當戶對的一種交易,善良和寬容大度在這部電影裡成了迂腐和傻白甜,電影的角色設定有現實版的活生生的例子,當片尾曲韓紅唱的絨花響起時,淚奔。。這三個人身上的許多東西和經歷及心路歷程,或深或淺、或遠或近,綜合成為了一個矛盾的自己,與工作、與生活、與感情,象他們3個一樣,芳華己逝卻將一份善良和執著永存在了記憶深處和心間。。。
-
11 # 素心芷月
靜靜坐著,感覺時間也在靜靜凝固,隨著臉上的淚水冰結。彷彿又瞬間迴歸了我過去的芳華。儘管我記憶沒有迭蕩起伏,很平常。部隊生旅也離我很遠。但那個時代留給我就是這個烙印。當最後那一刻《絨花》響起,妹妹找哥淚花流。當何小萍輕輕靠上劉鋒,劉鋒伸手挽起小萍,暖流從心底湧上,再次淚流滿面,但願善良的人不再不辛,還我我那個年代的芳年華,美麗,溫暖,不屈,善良,浪漫,平凡。
回覆列表
芳華,其實是每個人的芳華,看芳華,其實不僅僅是看的那個年代,看那段特定的歷史,看嚴老兵、馮老兵念念不忘的過往,其實更是看從從前一直走到今天的每一個自己!每個年代每一年,都有人在付出、奉獻,甚至流血犧牲,每個人在做出這些的時候,沒有那些所謂高大上的想法,他們就是想做點事情!劉峰做了那麼多好事,也是典型,可週圍的人除了何小萍,誰都認為那就是他應該做的;這兩天大翻轉的袁立,她做公益時曝光度竟遠不如和浙衛開慫的這幾天的吸睛;16歲的小石烈士犧牲前跟何小萍說的家裡三個姐姐,竟是想讓和他一樣犧牲躺在一起的戰友知道,以後會有人來看他!……我們這個社會有很多這樣的人,可我們這個社會又到底是怎麼了?!從一進文工團直到離開都倍受欺負的何小萍,因為對林丁丁的表白,反被林丁丁反咬一口,又被保衛部門“循循善誘”,最終被髮配邊境的劉峰,撕何小萍衣服的小芭蕾,從來沒讓何小萍演過A角的分隊長,慰問騎兵部隊“鼓勵”何小萍演好轉而又把何小萍下放到野戰醫院的政委,刁難、“黑”錢還打劉峰的治安隊,袁立只是不想當木偶,不想被欺負,說了真話,結果……你在現今的社會里,在你身邊,看到影子了嗎?有沒有?有沒有!在小石烈士沒有親自跟我們說的最後的願望,何小萍後來告訴了我們,竟是想知道果丹皮是什麼東西,何小萍後來拿到他安眠的地方了,可還有誰去看過他呢?!劉峰沒有犧牲成,成了殘疾人,戰鬥英雄為了生存竟面對如此對待,誰又去關心幫助過他呢?!我們這個社會也有太多太多小石烈士和劉峰!很多人都說看過了後覺得壓抑,那是因為直到今天我們還能在身邊和自己身上看到這些! 歲月靜好,因為總有、終有人奉獻和犧牲!才過去的南京紀念日,有烈士,更有被屠殺的30萬,你是願做化為一抹紅色的那一個,還是寧願做旁觀不語、終被屠殺的30萬里的那一個,取決於你的內心,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這兒有一個真實的事:一個85年參戰的一等功臣,後來安置在南京,目前癱瘓在床,有意識但無行動能力,老家在我這個地方,家裡有78的老母親,南京的全國擁軍模範邵建波知道英雄後去看望了他,瞭解到英雄想委託他在今年母親過生日時代他去儘儘孝心,7月份邵建波來這兒看望了英雄母親,給老母親過了個難忘的生日。等我從網上看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心裡五味雜陳,等我去看了老太太之後,更是心酸、難過,老太太現在還住的一間破舊的泥屋,山上撿來的石頭壘的半高院牆,樹枝紮成的院門,(可惜這裡發不了照片),當時我就了,我們都把他們忘了啊!!!(後來我們去給老太太解決了一些事情,重陽節陪她做了身體檢查,陪她吃飯……現在還在做) 想做點什麼呢?能做點什麼呢?該做點什麼呢?做吧,就像劉峰那樣,像袁立那樣,做那些事的時候,別想那麼多,也沒想那麼多,無關於出名,無關於利,關乎內心! 對5700萬退役軍人全國景點免門票(或半價)可好?公交車免車票可好?立功的退役軍人給予適當政治性補助可好?(三等功一年100元,二等功500,……)可好?可好!可好!可好! 若有戰,召必回!多好的一群人啊! 他們其實並不在意給多少錢,他們在意的是——尊嚴!尊嚴! 烈士怕遺忘!老兵更怕遺忘! 因為他們還活著,卻經歷著先被崇敬,再慢慢淡化,直至忘記,甚至委屈…… (我已經在做了,今年寫提案,上邊的都有,努力努力再努力!你呢?歡迎你加入,懇求你呼籲,更感謝你也力所能及的去做,哪怕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