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6
回覆列表
  • 1 # 青崖之上

    這個問題應該一分為二的來回答。第一石達開回京輔政,軍事上節節勝利,天王洪秀全擔心石達開功高震主,出現第二個東王,派自己的兩個平庸兄弟去石達開軍中做監軍,處處掣肘石達開。在挾制、架空石達開的同時,還要奪取他的兵權,“終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發展到對石達開有“陰圖戕害之意”。這種無理的刁難、挾制和陰謀陷害,實際上使石達開已無法施展其聰明才智,已無法實現匡國輔政的志願,石達開也對洪秀全及其集團能否繼續保持太平天國和建立統一的“天朝”失去信心和希望,不禁發出“忠而見逼,死且不明”的嘆息。

    第二石達開被逼出走前,怎樣對待洪氏集團的挾制和謀害,他的面前有這樣幾條道路:取而代之、解甲歸田、叛變投敵、束手待斃、率軍遠征。最終石達開選擇了率軍遠征這條路,可以說走對了一半,石達開表面上說仍然孝忠天王,實際上已經是在另立中央了。這樣就名不正言不順,一路遠征沒有根據地也沒有大後方,更關鍵是兵員也得不到補充,所以部隊越打越少,最後陷入絕地,兵敗身死。

    假如當初石達開出走不是遠征,而是在天京外圍做策應,既不受天王的掣肘,能獨立發揮自己的軍事才能,又能做天京的屏障,至少太平天國不會那麼快滅亡。

  • 2 # 作冊青史

    石達開為人正直,疾惡如仇,他的悲劇人生引發人們的同情和感慨。

    要說石達開最大的錯誤,或不如說是失誤就在於,不該脫離太平天國總部搞單幹。

    率部出走也是在搞分裂,一方面極大的削弱了洪秀全南京政權的力量,太平天國後期的戰爭基本上都是防禦戰而已了。另一方面也使自身成為沒有根據地的遊寇,在不斷的轉戰中疲於奔命,最終全軍覆沒於大渡河畔

    縱觀石達開短暫的32年生命,16歲,追隨洪秀全加入拜上帝教,20歲,被封為翼王,躋身太平天國最高領導核心,26歲,天京變亂後負氣出走,32歲,兵敗大渡河,慷慨赴義。一生中整整一半時光戎馬倥傯,和太平天國緊密聯絡在了一起,成為太平天國中最讓人熱血沸騰的偉男子。

    然而,包羞忍恥亦是男兒。無論如何,洪秀全在石達開的職業生涯中有知遇之恩,於個人還是大局出發,石達開都不應該任性地出走才是。

  • 3 # 開心98302

    不管找什麼理由為石達開開脫都是顯得幼稚可笑的,,石達開雖然軍政全優但一遇挫折沒有順乎自己的意願那種少年意氣用事不夠成熟的極端毛病就顯露無遺,大家同在一條船上儘管掌舵的岀現這樣那樣的失誤,不去幫助掌舵的克服失誤而是各劃各的船,最後落得船沉人亡慘重的教訓呀

  • 4 # 岳陽小易

    石達開率部出走是迫不得已的事情。要先了解石達開率部出走的原因。東王楊秀清經常假借天父下凡來凌駕在天王之上。引起天王不滿。朝廷內外都懼東王。天王密令韋昌輝,石達開進京勤王。主要是東王驕狂。不把天王放眼裡。韋昌輝率部斬殺了東王。天王又怕韋昌輝鬧兵變。把韋昌輝處死。石達開警覺。率部出走。使天京兵力銷弱。太平天國精英盡失。王朝氣候盡矣。內部不團結。各王內鬥致使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徹底失敗。

  • 5 # 浮沉的歷史

    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有關其出走天京之事後人眾說紛紜,石達開究竟該不該出走,又是為什麼要出走呢?本文接下來就談談這兩個問題。

    石達開為什麼要出走

    石達開出走和太平天國的“天京事變”有密切的聯絡,當時在太平天國的最高層發生了血腥的清洗。1856年9月,天王洪秀全秀不滿東王楊秀清的驕橫跋扈和對自己的潛在威脅,秘密命令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帶兵進入天京,剷除了楊秀清的勢力,約2萬餘人在這次清洗中被屠殺。十天之後,回到天京石達開不滿北王韋昌輝的濫殺無辜,兩人徹底鬧掰,石達開孤身一人連夜立刻天京。隨後石達開迅速組織起來了一支討伐韋昌輝的大軍,很快在得到眾人擁護的石達開,在11月2日最終開擊敗並殺掉了韋昌輝,“天京事變”就此結束。

    太平天國的“天京事變”本質上是一場對於最高統治權的爭奪而引發的內亂,在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死後,石達開的地位和權威大大提高,這使得天王洪秀全對於石達開的猜忌心越來越重,最終導致了石達開的出走。

    石達開該不該出走

    以整個太平天國的利益考慮,石達開肯定是不應該走出的。石達開的出走不僅直接帶走了部分有戰鬥力的軍隊,分散了太平天國的力量,更嚴重的影響是導致了太平天國的凝聚力進一步下降,為太平天國的覆滅埋下了伏筆。但從石達開個人利益來考慮,他有足夠的理由就出走。當時的政治形勢,洪秀全對於石達開感到極度的不滿,如果石達開走晚了,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了又一個楊秀清。

    石達開走還有一條生路,不走就是死路一條。

  • 6 # 最強大的我們

    洪秀全其實不適合做領袖。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去領導好一支隊伍。甚至是結合好他身邊的人。他只知道積累國家財產。其實他的政策是不得人心的。雖然有了非常遠大的目標,但是並沒有付諸實踐。

    這也為後來他們的失敗埋下了伏筆。而石達開恰恰是因為發現了洪獨秀的野心,所以他毫不猶豫地率隊離開。此事事件也被認為是太平天國走向滅亡的開始。也可以說是轉折點。其實我認為如果石達開不率領部隊離開的話,太平天國也支撐不了多久。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好的領袖。太平天國雖然在強盛的時期佔領了將近半個中國。

    但最後還是被曾國藩給剿滅了。其實根本原因是在洪秀全建立的政權根本上是無法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轉。他所建立的拜上帝教也是虛無縹緲。所以我認為無論石達開率領部隊離開還是沒有離開。結局都是一樣的。可能時間會更久一點,但是滅亡是一定的。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了,希望大家多點贊關注評論轉發。

  • 7 # 秋雨魯北說歷史

    石達開是太平天國後期最傑出的將領,他對於形勢的判斷是非常準確的。離開天京是明智的選擇,此時的洪秀全受到天京事變的影響已經變成了驚弓之鳥,內斂的石達開為了避免再次內訌的發生而主動離開了天京。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雖然提理政務但並沒有實權

    天京事變這場內訌石達開並沒有參與其中,洪秀全密詔石達開誅殺楊秀清時,他還在西征戰場和清軍作戰,從這點來看石達開的大局觀是非常人可比的。

    受封義王提理政務只不過是美好的願望

    洪秀全把石達開請回天京是因為石達開在天京事變中非常人的表現,不僅沒有參與屠殺還將東王舊部招致麾下,同時在西征戰場穩定了局面遏制了湘軍的反撲,石達開一系列的軍政措施讓太平天國出現了暫時穩定的局面。

    只可惜回到天京的石達開卻手無實權,天京事變讓洪秀全變的謹慎起來,為了集權他放棄了軍事負責制。雖然封石達開義王但洪秀全還封了自己的哥哥為王,制衡石達開的意味特別的強烈。

    石達開才能不得施展久在天京必生禍患

    石達開是臣洪秀全是君,看到了楊秀清下場的石達開意識到反抗就是造反,不反抗就有可能被殺掉。在天京待得久了和洪秀全的矛盾就會加深,洪秀全善於權謀而內斂的石達開也不遠坐以待斃。

    因此石達開決定離開天京自謀生計,為了防止內訌的再次發生,石達開帶領自己的親信部隊開往了安慶。

    離開天京是明智的選擇

    與其在天京戰戰兢兢還不如自己出去闖一番天地,為此石達開果斷離開了天京。雖然洪秀全也再邀請過石達開回天京,但石達開還是拒絕了。一山不容二虎時間久了必勝禍端,因此石達開繼續打著太平天國翼王的旗號,開始了多年的流浪生涯。

    洪秀全對石達開部將極力拉攏導致石達開實力銳減

    石達開在離開安慶開進江西時並沒有帶走自己在安徽的親信主力,為了讓自己的出走不影響太平軍的全域性部署,石達開只是帶走了自己少部分的親信部隊。此時的洪秀全卻剝奪了石達開太平軍的軍事指揮權,在1858年重新封了五軍主將並將楊輔清部拉攏回了天國序列,這些措施都嚴重削弱了石達開的實力。

    石達開對部將來去自由的態度也讓很多追隨他的人都離他而去,由於石達開的流寇戰術加上沒有穩定的建立根據地致使軍心渙散,大部分的將領都選擇回到太平天國的主戰場。

    石達開不肯自立固執己見是實力受損的重要原因

    追隨石達開的將領其實也有私心,面對洪秀全的高官利誘很多人主動回到了天國序列,而石達開不願自立的想法也讓很多將領看不到希望,在江西福建和湖南戰場的慘敗也讓很多將領的信心開始動搖。

    石達開離開天京本是正確的決策,這樣不但避免了內訌還沒有投降清朝成為叛徒,跟清軍作戰還能配合太平天國繼續革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石達開部隊處境的日益艱難,將領離開實力減弱是必然的結果。

    結語

    率部出走是正確的決策,但是離開太平天國主戰場太遠隔斷了和天國的聯絡這顯然不明智。飲水思源本是好事,但石達開缺乏根據地支援四處流竄作戰最終讓他走向了絕境,離開天京是為了天國的利益,但脫離天國的做法確實值得商榷。

  • 8 # 大雄經典記錄

    如果從國家大義來看,石達開確實不應該出走,無論個人受了多大的屈辱,都不應該背棄國家,歷史上這樣的名人很多,岳飛就是榜樣,雖然被冤殺,但是卻受萬世敬仰,名垂千古。

    但是從石達開個人角度來看,當時全家已經因為天京事變被殺光,個人又受到天王洪秀全的猜疑,擔心自己也被像楊秀清一樣被設局誅殺,所以被迫出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不應該帶走太平天國大半兵力,放棄很多戰略要地,出走後名義上雖然還是打著太平天國的名義,實際上是另立山頭,這些也是導致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因為這次出走,後人對石達開的評價都不高,往往是作為失敗的典型來講述。

  • 9 # 白玉雕龍

    其實,石達開走不走都是一個樣,太平天國註定是要失敗的。石達開作為早期起事的骨幹之一,對於洪秀全還是忠心耿耿的。早期的意氣風發,到後來的委曲求全,石達開儘量維護著天國的穩定。雖然,他不像李秀成一樣有始有終,但也盡到了作為一個臣下的義務。

    如果他不走,湘軍會吃更多的苦頭。石達開會在戰爭中不斷積累自己的威望與地位,加官進爵。隨之而來的猜忌與流言,也會深深加大他和洪秀全之間的關係。

    要麼像東王楊秀清和北王韋昌輝一樣,被無情的屠戮殆盡。要麼像忠王李秀成一樣,成為湘軍的俘虜。在太平天國這種中央已經徹底腐爛的政權裡,所有的人都會成為陪葬品。

    如果石達開出走呢?用處也不大。成功了也只不過是北方捻軍一樣,四處遊走,能拿下幾個湘軍將領的頭顱,但改變不了太平天國的命運。

    作為天國裡少有的文武全才的大將,他率軍出走,或許有意氣用事的成分。

    可考慮更多的還是天國的未來,出走決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精心謀劃、深思熟慮,作好充分準備的。石達開想透過分兵,既吸引清軍的注意力,減少天國的壓力;又希望開闢另一個戰場,在新戰場上沒有約束,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挽狂瀾於既倒。

    只不過,他的想法沒有實現。從東南一直跑到川北,最終全軍覆沒,就義於成都。這條路幾十年後被另一隻軍隊重新再走了一遍,這隻軍隊倒是成功了。

    其實,我們不必糾結於石達開走不走對於太平天國的意義。因為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擺在我們目前:忠王“李秀成”。他的才華與忠誠都不比石達開差,對於洪秀全也是委曲求全,忍辱負重。而最後的結局,也只不過是寫下罪狀後,被匆匆處置。

  • 10 # 黑水布衣

    天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是一位天才的將領。關於他負氣離開天京(南京)是否應該,應該從兩方面來說。

    一、起因

    “天京事變”之後,洪秀全殺掉韋昌輝、秦日綱,召石達開於1856年底迴天京。在眾人推戴之下,洪秀全因時就勢,封他為“電帥通軍主將義王”,由“翼王”而“義王”。石達開威望達到最高峰。

    二、對於石達開來說,出走為了保命

    在石達開的指揮之下,太平軍重新奪回了兩江重鎮,形勢大好。不過專喜“窩裡鬥”的洪秀全又開始搞事。楊秀清、韋昌輝被殺之後,洪秀全猜疑心加重,深恐石達開日後又會變成自己的對立面,便專信親屬,封大哥洪仁發為安王,二哥洪仁達為福王,主持軍政大權制衡石達開,在把石達開架空的同時,洪秀全還下令石達開不準出城,類同軟禁。當時石達開是當時除了天王洪秀全之外唯一的開國之王了,威望極高,這令洪秀全重燃危機感,甚至有意除掉石達開。

    因此,石達開於1857年5月底自天京南門遁逃,負氣出走。石達開的這次出走是出於保命的需要,本身無可厚非。

    三、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出走重創了帝國根基

    石達開出走後,他的態度其實有點模稜兩可。一方面,石達開由銅陵渡江後,逃往安慶,途中釋出文告,在文告結尾,石達開仍署“太平天國丁巳七年”字樣,以示不忘舊主。但另一方面,石達開其實已經與洪秀全徹底決裂,已經算是另起爐灶了。一個例子就是,石達開在安慶整軍時,陳玉成正在湖北黃梅與清軍激戰,倘若他真以大局為重,立赴增援,陳玉成部就不會大敗退縮回安徽。

    自1857年至1863年,石達開在江西、浙江、福建、廣西、湖北、貴州、雲南、四川等12省進進出出,輾轉游移兩萬多里,可見是沒有什麼真正的中心志向。而他出走之時,卻帶走了湖北、江西、安徽一直忠於他的幾十萬精兵良將,使得太平天國在這三省的大部分州縣很快就丟失大半,退縮於天京周圍求保,重創了太平天國的根基。

    其實對於石達開的出走,最好的方式就是他與洪秀全各讓一步,而其實洪秀全是擺出和解的姿態的:他派人送“義王”金牌與石達開,又削自己兩個哥哥的王爵來示好。但石達開並未領情。

    應該說,石達開在軍事上確實非常出色,但在政治上還有進步空間。其實石達開在離開天京時不過26歲,確實不太理解政治的妥協性。這次出走不僅讓自己走向了滅亡,也讓太平天國逐漸走向滅亡,就在石達開被俘身死的第二年,天京陷落。

  • 11 # 聊在南書房

    對於太平天國而言,石達開是不應該率部出走的,因為他的出走,極大的削弱了太平天國的軍事力量,也造成太平天國將領之間的進一步分裂。但是,對於石達開個人當時的處境而言,出走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在後來,洪秀全多次派人請石達開返回天京理政,石達開始終沒有接受,錯失了對太平天國進行改造、挽救的機會。如果石達開能夠摒棄前嫌,與洪秀全齊心協作,也許太平天國不至於那麼快就一敗塗地,石達開本人也可能不會在大渡河全軍覆沒。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的處境

    石達開在天京事變前也接到洪秀全要求其回京“勤王”的密詔,按照石達開的想法,希望與楊秀清透過商談解決爭議,並不願按照洪秀全的意思,以屠殺來化解矛盾。所以,石達開當時只帶了曾錦謙和張遂謀兩個親信從武昌前線趕回天京。但是等石達開趕回天京時,見到的卻是俘屍敝江、河水如血的慘景。石達開趕到天王府,向洪秀全建議趕緊停止屠殺,只針對楊秀清兄弟,不要株連其他人。洪秀全也知道韋昌輝濫殺無辜的行為,已經違背了他當初的計劃,但當時,洪秀全已經無法控制韋昌輝了。

    石達開也對北王韋昌輝進行了勸阻,讓其不要再擴大屠殺的範圍,並責問韋昌輝:“四兄以下何罪,何得盡戮?”韋昌輝答道:“我有二兄(洪秀全)密詔,為國除害,名正言順。”當時,韋昌輝的政治野心已經是暴露無遺,他將石達開視為他登上權力高峰的障礙,已經有了將其除掉的打算。石達開在得知韋昌輝的計劃後,連夜逃出天京。韋昌輝將留在天京的石達開家族成員,無論老幼婦孺,全部殺死,並派燕王秦日綱率兵追殺石達開。

    石達開逃到安慶後,召集部眾,打出為東王楊秀清復仇的旗號,準備討伐韋昌輝,也令散落在外的楊秀清東殿殘部歸到他的麾下,這也給在天京的韋昌輝造成極大的壓力。洪秀全正是在這種外部勢力的鼓舞下,最終將韋昌輝擊敗,並將其擒獲。在石達開等將領的一致聲討中,洪秀全將韋昌輝處死,並將韋昌輝的頭顱斬下,送到寧國讓石達開驗視。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永安封王的幾位,只剩下洪秀全和石達開二人了。洪秀全急需石達開的支援來穩定局勢,就詔石達開回京主持政務。但是,因為洪秀全並沒有追究與韋昌輝共同實施屠殺的燕王秦日綱和陳承鎔的責任,反而繼續重用他們。石達開為此暫未奉詔回京,而是提出必須處死秦日綱和陳承鎔,為死難的將士伸張正義。無奈之下,洪秀全只得同意將秦日綱和陳承鎔二人處死。

    石達開回京後,開始全面主持軍政事務,首先他決定放棄湖北與寧國,收縮戰線,並抽出機動兵力,以陳玉成、陳仕章為統帥,在皖北組織戰略反攻,一度穩定了天京上下游的戰局。另外,石達開組織援軍增援溧水,阻滯清軍江南大營的進攻勢頭。在石達開的排程指揮下,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混亂的指揮系統和軍事不利的局面,都得到了不錯的轉機。

    但是,由於洪秀全在經歷天京事變後,昔日被楊秀清架空的洪秀全,希望將軍政大權全部抓在自己手中,他宣告:“主是朕做,軍師亦是朕做。”目的是避免石達開的權力擴大。同時,洪秀全封自己的兩個哥哥洪仁發、洪仁達為安王、福王,讓他們與石達開共理軍政,就是為了對石達開的行為以掣肘。

    當時,留守武昌的是韋昌輝的弟弟韋俊,石達開擔心因為韋昌輝的事情,影響到韋俊對武昌的防守,就準備調派軍隊增援武昌,但是此舉卻被安王、福王阻攔。石達開前去向洪秀全反映,洪秀全卻慢悠悠的說:“安王、福王性子直,心眼好,七弟不必為此動氣。朕下詔讓他們同意出兵就是了。”石達開氣憤的說:“既然如此,還要我回京做什麼?”洪秀全道:“七弟口齒伶俐,可以抽些功夫,多看看天情道理的書籍,給各營的兄弟姐妹們講講,不亦樂乎?”聽洪秀全的意思,並不是真正讓石達開主持軍政,而是當個擺設,給大家上上課而已。

    不久洪秀全又收回了石達開的兵權,並且不允許他出京。在石達開求見洪秀全時,洪秀全也對他避而不見,傳話說:“達胞若有事,可與安、福二王謀商。”石達開被困在天京遠離自己熟悉的軍隊,雖名為主持軍務,但卻不是軍師,而且處處受制於洪秀全那兩個平庸猥劣的哥哥,以致形成“與安、福二王結怒”的局面,也使太平天國再次出現楊秀清在時“君臣猜疑”的新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本就自視甚高的石達開,既不願迎合洪氏兄弟,也不願像楊秀清和韋昌輝那樣再次為奪權而互相殘殺。於是,石達開選擇了從天京出走。

    石達開從天京出走,給太平天國帶來難以挽回的後果

    1857年6月2日,石達開從天京出走前往安慶。石達開在太平軍中威信非常高,聽聞石達開離開天京的訊息,沿江的翼殿太平軍們紛紛附從,趕去與石達開會和。石達開的出走,我認為他的心理也一定是矛盾的,作為太平天國的翼王,肯定不願留下背叛、不義的名聲,但是他又不願在洪氏兄弟的陰影下委屈求全。按照石達開的計劃,他的出走道路應該是:為避禍出走、再逐步獨立、然後割據一方。這可以從石達開後來將對太平天國的回信中,將“太平天國”改為“太平國”,看出石達開確實有割據一方的打算的。

    石達開的出走對天京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局面,他曾以通軍主將的名義向全體太平軍釋出諄諭,表達了自己避禍求全的委屈,其中:“區區一片心,上可對皇天,下可對世人。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說明自己對天國的忠心和出走的無奈以及留在天京的危險。

    同時,石達開派人四處張貼告示,勸說更多的太平軍隨其行動,並說“願從軍者即赴安慶,,不願者給川資,剃髮回原籍。”在他及其屬下的活動下,有近一半的太平軍選擇了跟隨石達開一起,這直接造成天京城內只剩下七八千太平軍的精銳,其他的皆為老弱病殘。由於為數眾多的太平軍離開駐地,跟隨石達開行動,也導致許多原本由太平軍佔據的城池紛紛失守,讓幾近頹勢的清軍江南大營也得以重新振興。

    石達開出走天京後,率部轉戰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由於沒有根據地,以流動作戰的形式與清軍作戰,雖然牽制了清軍不少的力量,但自身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成為事實上的“流寇”,疲於奔波,沒有機會休整,也沒有友軍支援,最終在大渡河全軍覆沒,石達開本人也被凌遲處死。

    在石達開出走後,太平天國將領們受到極大的震動,紛紛要求免去安、福二王的職務,請石達開回朝。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下詔免去了安、福二王的職務,並刻了“義王”的金牌派人送到安慶,請石達開回天京輔政。但是石達開一意孤行,並沒有接受洪秀全的示好。如果此時石達開提出改革朝政的措施,要求選拔一部分年輕的將領參與天國政務,對混亂的天國局面進行修正,也許太平天國還有機會改變命運。

    後來,在陳玉成和李秀成的合作下,太平天國也曾出現二次中興的局面,取得了“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重大勝利,石達開當時率部出走後作戰情況非常不利,其屬下多次勸石達開返回天京,共同參與天國的振興大計,但石達開依然沒有同意,期間洪秀全也多次派人請石達開回京,都被石達開拒絕。

    在這種情況下,跟隨石達開的太平軍也多次分化,脫離石達開的行動,這也造成其力量的不斷削弱。石達開的出走對太平天國是致命的,他造成天國的分裂,加劇了太平軍之間割據分化,也使太平天國對各部指揮排程失靈的現象更為普遍,極大的削弱了太平軍的戰鬥力。李秀成在《天國十誤》中認為:“翼王與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將合朝好文武將兵帶去,此誤至大。”說的也確是實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子強死後,其妻攜20億逃往美國,成最大贏家,如今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