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珍重友情
-
2 # 聞雁而居
沒聽過這種說法!
按祖師爺的說法,師者,傳道、授業、解惑。授業只是為師者的一部分工作。比這部分工作更重要的還有傳道和解惑。後二者都關乎育人。
按照現代教育理念和當今教育主管部門的說法,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而且這是兩個不可分割的任務。即育人貫穿於教書的整個過程。我們在制定教育目的的時候就不僅有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還必須有思想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具體目標。
當然,這並不是說教師是育人的唯一責任人,學生的成長及世界觀(幸福觀、價值觀等)的確立不能僅僅依賴教師的教育。家長、社會等學生接觸到的所有方面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實際上,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往往少於在家庭和社會中時間之和。從這個角度看,家長和社會對於學生世界觀的確立,影響也確實不容小覷。但不能因此就說,學校是教書的,父母是育人的,云云。事實上,估計除了你,也沒什麼人這麼認為吧?
-
3 # 塵觀
父母的性格會影響到孩子嗎,答案是肯定的。父母的性格特徵會直接影響著寶寶的行為方式。父母好的性格能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記憶,而不好的性格會讓孩子從小缺失關愛,形成自閉的現象。使其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1.樂觀性格的父母
有的父母生性豁達,看待事物總是能看到積極的一面,會自動遮蔽這件事情帶來的負面效應。這種性格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看待事物往往都是積極向上的。通常孩子在遇到困難時,會有挫敗感,會想著要放棄。但樂觀性格的父母會去鼓勵孩子,在遇到挫折時不要放棄,困難只是暫時的,想辦法去克服它,才能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這種樂觀的情緒會感染者孩子,讓孩子增加幸福感。
2.暴躁型的父母
有的女性脾氣十分暴躁。面臨生產,都沒有做好媽媽的準備。在懷孕期間需要準備寶寶物品、還有自己所要用的物品。這些女士都因心情不好無暇準備待產包。這就需要準媽媽的家人去準備這些待產的必需品了。暴躁型的準媽媽在孕期就會經常發脾氣,等孩子出生之後,媽媽經常這樣對待孩子,會讓孩子從小變得膽小和自閉。這種性格一旦形成,孩子就會不願意交朋友,變得十分喜歡獨處。
3.專制型的父母
這樣的父母向來不喜歡聽孩子的意見,總認為自己做的決定永遠都是對的。孩子某方面做得不對,家長不鼓勵孩子把事情做好,而是一味的對孩子進行批評。久而久之,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壓,很容易變得不自信。情節嚴重的,有的孩子為了迎合父母,滿足自身的需求,還會用謊言欺騙父母。
4.言行不一的父母
很多父母答應孩子的事情往往會因各種理由沒有履行,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父母產生不信任感。在今後對待他人時,孩子也會學著父母的做法,以種種藉口去推辭。這很容易讓孩子從小就學會撒謊,孩子養成撒謊這個習慣後,就會很難交到朋友。
父母的性格影響著孩子的成長。雖然有的家長會認為自己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但在孩子教育問題上還是要採取正確的方法和措施。不能因為自己脾氣暴躁就動不動對孩子發脾氣。
所以說我認為這句話是對的。
-
4 # 以文育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說的絕對沒錯,孩子的啟蒙老師就是父母,因為孩子小時候模仿能力超級強,父母做什麼怎麼樣的行為,那麼日積月累孩子就跟著學,所以,有句話說十個問題的孩子背後是十個有問題的家庭,特別是當今社會,生活壓力很大,為了生計,很多孩子從小根本就沒有見到父母,或者是很少和父母交流,就容易導致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交流,生長在家庭暴力環境中的孩子,性格容易衝動,偏激,容易發怒等。所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在當今社會,我認為只有良好的家風,家教+家校良好的溝通+社會良好環境營造=才是孩子的康莊大道!
-
5 # 天際一抹雲0
當然沒道理,學校不光教書,還承擔著育人的責任,要不怎麼說學校是教育單位呢?學校的品德學科及各種品德教育活動,都是為育人設定的,包括語文等其他學科的內容裡,也都滲透著育人的思想。但學校育人,不能覆蓋全部,代替所有,家庭育人也十分重要,人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孩子,尤其是父母的生活習慣,處事態度,容易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種模式,一種習慣,進而生成相應的行為。因此,育人是學校家庭都不可或缺的,也是社會教育不可忽視的,只有家、校、社會互動聯合教育,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
6 # 平民老王
有一點可以肯定,家庭教育是決定孩子一生的重要陣地。一個家教不嚴的孩子,別指望他在學校和長大後進入社會有好的表現。
-
7 # 快樂的小金
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教師的職業職責就是教書育人。所以教師不光教書,還要培養孩子們的品德,素養,理想,世界觀等。為此,學校還專門設定了一門課程--道德法治。家人能給我們的是言傳身教中總結的主觀的對社會經驗方面間的認識而已。我認為兩者都需要!
-
8 # 薩茹拉老師
學校也在育人 家長也在教書 這是交織在一起的 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也很重要 這是學校和家長要告訴孩子的 在我看來 對每個人而言 成長都是一輩子的事 一起加油
-
9 # 鍾靈毓秀饒
這個說法不對。教書必育人,育人必教書,不能把德育智育分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抓起來。孩子長大了,能否成功,全在父母。孩子是以父母為榜樣長大的,父母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父母愛讀書,孩子就愛讀書。父母品德好,孩子就品德好。父母特別要注意自我形象,使孩子健康成長。從讀書來說,教師是外因,家庭和孩子才是內因。內因才是起決定作用的。教師這個外因,是提供適合你的溫度,如果你是一塊貌似雞蛋的鵝卵石,再有好的條件,也變不成雞子的。所以家庭與孩子都應負起責任,孩子一定要努力學習。家庭和教師一定提供很好的教育。
-
10 # 被叫作黃老師的1948
我常和學生家長說:同樣的學校、班級、老師,為什麼學生有這麼大的差異?關鍵在家庭、家長。
先天遺傳、後天教養,尤其是6歲前的教養,家長佔比都是絕對優勢的。我跟蹤過從幼兒園就同學的學生,到高中畢業幾乎都是同班的,到了40歲。(因為不惑之年相對穩定了)回頭看他們的差異:出生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與教育孩子的水平。相關性太大了。
當然一生能碰到一個好老師,尤其在人生的關鍵時刻。那是何等興運與逆天?這就是你人生途中的貴人!
-
11 # 孤獨寒梅697
有時候
說什麼都走道理
假如成功了
有時候呢
婆說婆有理
公說公有道
事實上
從道家的法理來說
相輔相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學校是孩子的第二任老師
沒有第一
哪有第二
沒有第二
哪來第一
-
12 # 凝望高天
教書和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陶行知也說過:“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科知識中一定蘊含著德育資源,教師要善於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要遵循德育為首的原則,因為我們黨的教育方針中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在教育問題上,父母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然後,積極配合教師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使孩子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13 # 中原教育文萃之版主
很對,學校是教書育人的聖地,有育人的義務和職責,但更多是教書,傳道,授業,解惑。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最佳之地,是孩子的第一教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嚴傳身教是孩子立身的榜樣,每個孩子都是站在父母肩上一步步看到陽光,看見星光,遇見幸福的。家教合作,三劍合一,才能建築一個良好的氛圍,打造一個和諧環境才有利於學生的成長。三者缺一不合,殘缺的不是美,而是培養不完美的孩子,是學校的失誤,家庭的失敗,父母的失望,社會的不敬!
-
14 # 教書育人生活修身
有些道理,但並不完全正確,因此不能作為教育孩子的一個原則。
從老師的角度說,雖然要傳道授業,但解惑更重要。解什麼惑?不光是文化知識,還有做人的觀點方式和方法。所以教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是立體化、全方位的人生教導。現在有一種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育人教書,雖然和教書育人顛倒了一下順序,但意思就大相徑庭了,它更看重對人的教育價值,即教會青少年先學會做人,再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才能成為社會發展的有益力量,否則,成為有文化的流氓更可怕,遺害會更大。所以,作為家長和社會,不僅要重視學校對孩子的教育作用,更要尊師重教。再說,學校教育是最專業化的,教師的方式方法不是外行可以代替的,政府為教育事業所做出的巨大投入為學生學習提供了極為完善的軟硬體設施,這肯定是家庭教育做不到的。所以說,孩子的幸福在更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所接受的正規教育。
但是,若因此忽視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的作用,那就大錯特錯了。有些家長因為忙,經常把孩子一推二六五,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還有的家長認為老師就是服務人員,管好孩子沒事,管不好就是失職,然後不依不饒;另有些家長打內心瞧不起老師,認為金錢地位才是王道,三觀極其不正;最不可原諒的是少數家長從小就給孩子灌輸錯誤的思想行為,把學校教育抵消得一乾二淨。所有這些,都會極大影響孩子的成長之路,未來所謂幸福也就很懸。
曾國藩身為大清高官,位高權重,但從個人修養及家訓來看,無疑是一代清流。可見,身為家長不僅要注意自我修身,還要重視家風建設。雖然父母陪伴孩子的時日未必是最長的,但影響卻是原生態的。因此,孩子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父母給予的。
-
15 # 人海中的一個浪
這種說法不全面,不同意。學校只教書不育人嗎?一週出去睡覺,在家能呆多長時間,我承認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也很關鍵。但是,與孩子朝夕相處的同學,老師才是他們是否幸福的關鍵,孩子和同學相處融洽,不受同學霸凌;老師對孩子一視同仁,孩子不受老師歧視和冷落,都是孩子幸福的關鍵。當然,父母為孩子營造幸福的家庭氛圍也是決定孩子是否幸福的重要條件。所以,不同意這種說法。
-
16 # 每日學醫學
孩子的原生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主要也是靠父母的關係,家庭的處理問題方式方法!家庭環境是對孩子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影響,是不可以忽視的
-
17 # 悟空借火扇
錯了,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父母只能是保駕護航的船隊。有地父母大字不識幾個,只知道掙錢交學費,初小文化怎麼育人?不能因為免費教育把教書育人推給家長吧?那樣教師節豈不是改成家長節才好呢?
-
18 # 星空迷上了山野
我認為,把學校和父母對孩子的作用分成絕對兩部分是錯誤的。兩者都是教育育人的。再者幸福是指什麼也太空洞。再者指孩子的少年時代還是一生更沒說清楚。如果只說兒童時代父母根據家庭條件給孩子幸福是決定性的,不過只是吃喝玩樂罷了。如果指一生,因素就多了。社會家庭學校環境等等,有窮變富的,有富變窮的,有成功的,有失敗的,形形色色不可而定。父母好,孩子必定努力是形而上學。人是多變的好的父母好的學校教育是孩子走問社會第一步,前途怎樣,誰也不能肯定。這裡說個離邊的話題,現在國家富強了,人民生活提高了,有許多家庭對孩子過於溺愛,要什麼給什麼,使孩子成了小皇帝。學校比較嚴肅要求紀律。學校與家庭教育成兩樣是不好的,比如家長給孩子買手機,學校沒收手機。兩者嚴重對立。孩子一生幸福決定於孩子,家長和學校只是引導罷了。
-
19 # 使用者8024090630812
說的太好了,孩子是父母的延續,啥樹底下發啥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德育培養的榜樣,作為父母要想讓孩子成才,就要以身作則,做好德育培養的老師,孩子就會成功
-
20 # 鵝阿七
其實,學校只是教授孩子知識,但是真正做人處事方式,其實都是父母潛移默化中教育的,就好比現在的社會人有很多大學生一樣,以前老一輩的大學生很少見到,而現在的大學生由於各大高校擴招導致一抓一大把,甚至研究生都已經不值錢了,畢業後出來工作依舊不好找,但是,依舊有人能瞬間找到好工作,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家庭背景不一樣,有些孩子的父母父輩們就比我們的父輩們要努力,所以過上了十分“優質”的生活,他們父輩努力的樣子很有可能會潛移默化的渲染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給自己的後代做了很好的榜樣,周圍接觸的人的層次也比普通家庭要好很多,處事方式自然而然就能學會了。(這就好比你家父母是大學教授,接觸的叔叔阿姨等等自然也是跟你家父母同級別的層次,言行舉止以及做事方式自然而然的就會學習他們。而當你的父母只是個菜市場賣菜的,那麼,你接觸的叔叔阿姨等等也可能只是小商小販的菜農,而你就很可能學會了講話很大聲,大大咧咧的吆喝或者走路,不自覺的討價還價等等。)站在巨人肩膀上摘蘋果,不光能摘到蘋果,還能提高自己的眼界和內涵。
有些大學生認為只要考上了和那些優質家庭出來的兒女一樣的大學就算是成功了,就感覺自己好像已經踏入了“優質人生”的行列,其實不然,因為畢業後,人家很可能搖身一變成了大老闆,而你依舊是個可能連工作都找不到的窮屌絲,而人往往在這個時候會不甘心甚至抱怨不公,這時候很容易走極端,但是如果你從小受到了父母非常好的教育,就不會有這種思想。要知道,這個世界哪有什麼公平可言?人家父輩都比我們的父輩還要努力,又憑什麼要和你同一起跑線?
其次,就是父母的眼界和內涵。雖然俗話說“一個好老師便能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這一點我不否認,但是,如果父母的眼界和內涵都不高,那老師再怎麼教他怎麼讀書怎麼做人,都是行不通的。(打個比方來說吧,就好比老師告訴你要好好學習不要沉迷遊戲和兼職打工,但是你的老爸卻反問:打遊戲有什麼不好?幫人代打還能掙錢,兼職打工掙來的錢還能補貼家用,又沒有偷搶別人的,有啥不好的?!)——你看,這就是眼界的不一樣,老師看的是學生的未來,而這裡的家長看的卻是眼前的利益。所以,當老師執拗不過這位家長的時候,學生會感覺自己的家長是正確的,日後也會在為人處事上就會潛移默化的去學習,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成為了和他的父輩一樣的人了。
所以,父母真的很重要。
回覆列表
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如果只有豐碩的家庭,父母給子女創造優越的條件,讓他從小養成不愁吃穿,不用付出只有享受那麼他的生活不會幸福的,如果不讓他勤讀書學知識學本事那他一生更不會幸福的,畢竟他要長大父母要老去,所以生在優越富有的家庭的孩子比貧民的子女要幸福多些,如果父母教育有方那肯定更優秀,反之可能連貧民的子女都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