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塵亖歌

    分享一下個人觀點

    首先我們把窮的程度區分好,如果自己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按我個人是不建議要的。

    作為父母,生兒育女是家族的一種傳承。生兒育女這四字裡面有"生"字也有"育"字,孩子生下來簡單,但是也要對其教育,這是父母的責任,如果真的窮到肚子都解決不了,你對孩子談何教育?是人都要生存,出生小孩肯定要在父母的給予下慢慢成長,如果連撫養的能力都沒有,生下來只會給自己帶來痛苦,同時也是孩子的痛苦。

    如果窮到只是簡單的經濟條件不好,生活拘謹,每天沒有大魚大肉,但也不會空腹度日。我覺得這種情況要孩子也是可以的,雖然不能給孩子像別人富有的生活環境,但是這樣的窘境也能激發父母的奮鬥思想,努力把生活過得更好,同時也是對孩子的一種教育。只有溫飽解決了,父母才能有想法去教育好孩子,把家庭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

    共勉一句話,生存下去才能談生活,只要把明天過得比今天更好就足夠。

  • 2 # 心如明鏡李永傑

    以前國家口號:"要想快致富少生孩子多栽樹,一個孩子幼兒園每月一千左右,在加上衣服,零食,鞋帽每月零花也的三四百元,上四年幼兒園(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幼兒園四年就得十萬,再加上以後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又得十多萬。在買車買房彩禮不敢想了,窮人就不要生了,給國家增加負擔。

  • 3 # 奧利給真好哦哦

    我覺得如果真是太窮就不應該生小孩,因為窮人家的小孩想翻身真的很難的,生下來都是做社會的最底層,你願意自己的孩子做最底層嗎?自己經歷過貧困難道不知道那種痛苦嗎?難道還要自己的下一代去承受這種痛苦

  • 4 # 非是局中人

    可以生,不過別多生,一般家庭或者比較拮据的家庭還是生一個孩子比較好,一個不生害怕到年齡大了會留下遺憾的,到時候再想生就算有心也沒力了,孩子是一對夫妻血脈的延續,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夫妻共同為一個家庭奮鬥的動力來源,俗話也有說的:窮有窮養,富有富養,只要孩子父母有手有腳肯拼肯掙盡力給自己孩子差不多的學習環境也不一定孩子以後就會差。

  • 5 # 愛寶石的楊騎嘉

    窮和富的標準對於每家人都不同,只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我認為窮和生孩子沒有必然的聯絡,雖然說富養對於生活和教育來說有很多便利,但富養把孩子養廢了的也不少,主要看家長自身的素質。

    我這裡說窮和生孩子沒有必然的聯絡,原因有3,第一,現在窮不表示一直都窮,沒生孩子之前,基本都月光族,有了孩子之後,家長會多了一種責任,要為家裡小朋友考慮,負責任的家長會想盡辦法來努力賺錢,讓生活水平提高給小朋友營造更好的環境,增加了賺錢和提升自己的動力;第二,有了孩子之後,為了給小朋友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也許你以前不能堅持的事可以堅持得更好,你們可以共同學習進步,小朋友看到爸爸媽媽努力生活的樣子,會有一個正面的引導讓孩子以後也有同樣的進取心,那生活就會越來越好;第三,養孩子並不是有錢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孩子需要的是良好的陪伴和關愛,給他安全感和尊重,所以,如果目前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提升自我的同時給夠耐心和關愛,你的孩子長大後會有更多的勇氣來面對生活中的困難,不斷前進。

  • 6 # 情感保鮮室

    應不應該生孩子和家裡面窮不窮沒有多大的關係,究竟生不生孩子,這取決於你們夫妻的意願,窮有窮的養法富有富的活法,所以不能因為窮就不能生孩子,只不過生的多與少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為什麼越有錢的人越不想生孩子?

    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越是有錢的人越不想生孩子,他們的生育意願都比較低,反而是越沒錢的人越想生孩子,越生越窮越窮越生,那麼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1、經濟條件的差異

    經濟基礎比較好的人,生育意願都比較低,因為對於他們而言,生不生孩子沒有多大影響,所以也不會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他們的抗風險能力也就不一樣。

    2、思想觀念的不同

    傳統觀念講究養兒防老,所以過去的人們總是希望生得越多越好,如果有一個孩子不孝順,那麼還有另外的孩子會孝順,但是有錢人思想觀念就不一樣,因為自己就能照顧好自己,可以請保姆也不用去養老院,所以對他們來說生不生孩子是一樣的。

    3、不希望被孩子束縛

    很多父母一輩子都是圍著孩子轉,從孩子出生到上學,等孩子畢業後又操心孩子結婚,所以他們很難有時間做自己的事,也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有錢人有更多的選擇,所以他們不想過這種機械化的生活,因為不想一眼就能望到頭,大多數人就不會生孩子。

    結語

    所以還是要轉變這個觀念,窮不窮和生不生孩子沒有任何關係,如果條件不好並不代表不能生孩子,現實生活中經濟條件好的反而不喜歡生孩子,不同的選擇就意味著不同的人生,想清楚了再做決定。

  • 7 # 嘟嘟媽育兒經

    我們經常聽到一句話叫“知識改變命運”。幾乎所有窮人家的孩子都是聽著這句話長大的,家長就希望孩子能好好學習,考個好大學,靠自己的努力脫離底層社會。但是,透過努力,真的能讓你的生活圈子上升一個階層嗎?國外有一系列研究給出的結論是:並不能,因為在成長的最初級階段,窮人的孩子就比富人的孩子起點低,想超越很困難。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我來給您具體解釋一下。

    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團隊追蹤了將近800名孩子的成長記錄,結果發現,這將近800個孩子裡,只有33個實現了底層逆襲,也就是逃離了底層社會;而另一部分本來就比較富裕的孩子裡,只有19個從上層掉到了貧困階層,也就是說,很少有人能突破家庭原來的階層。

    調查還說,我們以為自己比父母那一輩過得好其實是個錯覺,現在的辦公室白領和幾十年前的紡織女工從社會地位上來看沒什麼區別,都是普通人。那為什麼從底層逆襲這麼難呢?文中給出了幾點原因。

    首先,富人家庭的父母在“協同培養”這一方面,做得要遠遠好於窮人家的父母。所謂的協同培養,就是父母配合學校共同培養子女,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業,也要關心心理成長。協同培養除了比責任心之外,就是比父母能投入的資源了。研究發現,那些社會底層的孩子在學校期間,跟富人家的孩子差距並不大,但每當假期過後,富人家的孩子就明顯成長一大截。因為這些父母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培養孩子,也有能力投入更多的錢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相反,窮人家的父母整天忙於生計,孩子基本就是放養,沒有成長的機會,結果就變成了:一個暑假過後,窮人家的孩子在成績等各個方面都會被落下一大截。

    其次,父母的教育背景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結構。什麼意思呢?我們都知道,大腦皮質溝回的面積直接影響了一個人的智力。而研究發現,父母學歷越高,孩子大腦的溝回面積越大。高中學歷父母的孩子比本科以上學歷父母的孩子少3%。你可能會問,這是因為遺傳嗎?實際上並不是,問題出在培養孩子的環境和策略上。那些高學歷高收入的父母,由於生活壓力小,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跟孩子溝通。資料顯示,在三歲以前,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要比中產家庭孩子少聽到3000萬個單詞,這就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大腦發育。

    另外,研究者們還發現,貧困家庭生活壓力大,孩子的大腦會產生神經毒素,所以,處理壓力的杏仁體會變大,但是負責學習和記憶的海馬體,發育會受到抑制。也就是說,與高學歷高收入家庭的孩子相比,貧困家庭的孩子在大腦結構這種硬體配置上,也會更差一些

  • 8 # 鐵拳1123546

    窮人還是不要生孩子了!本來自己就很苦,沒必要讓兒女再來人世間體驗疾苦了!

    東北四線城市,貧農,三十五歲,男,985畢業,兄弟二人,同歲!

    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三十而立!自己的孩子也要上小學了,回憶曾經走過的路,思緒萬千,最大感受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也是最大的反面教材!覆盤活著的前三十年,最大感悟就是: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第一章,關於父母。我發自骨髓的自卑,自己家庭貧困的根源都是我爹!我爹是個好吃懶做,自私自利,毫無責任心,毫無上進心,沒情商沒智商,沒錢沒腦子,沒志氣沒好身體,整個一甩手掌櫃似的人,唯一有的就是有脾氣,唯一能欺負的人就是我媽!一個大男人,在我記事起就不掙錢,極少幹家務,從來沒有給我哥倆早起做一頓早飯,從來沒有接送過一次上下學,從來沒有給我哥倆洗過一次衣服!他做飯時,都是做自己最喜歡吃的白菜胡蘿蔔,而當桌上有大魚大肉時,總先是讓我哥倆“吃啊,你倆吃啊”,見我哥倆沒咋動筷子就氣憤的自己狼吞虎嚥起來,直到母親看不下去了,說到“你可行了吧,給孩子留點”!我爹的口頭禪是“哎呦呦,我上炕煲煲”,因為東北一冷,他就啥也不幹了,只願意躺在熱炕上睡懶覺!母親是工廠保潔,上了一天班,下班後就去附近河塘溝渠割葦子,拉回家好燒火取暖做飯,這時她是絕對叫不起來在炕上煲腰睡懶覺的爹的!我哥倆從小就是學校裡的貧困生,經常很卑微的跟老師要點照顧,畢竟跟我爹說學費時,他的一貫言論是“跟你媽要去,我這沒錢”,而且在我爹的潛意識裡,不覺得貧困生是啥羞恥的事,反倒是別人都不如咱聰明,咱能要到照顧。我媽沒錢付學費時,就會張嘴向孃家借錢,每每這時本來不富裕的大舅大姨老姨,就慷慨解囊幫忙,這也是我十分感恩姥姥那面親戚的原因!

    在唸完初一後,我哥倆就轉學了,從離家一里地的城市學校,轉學到了離家十五里地的農村學校,原因是農村初中費用低花費少,這是我痛苦的開始,人生最錯誤最垃圾的選擇,沒有之一!因為路遠了,每天五點起床,自己做個蛋炒飯,騎著破腳踏車在一片漆黑之中兩人結伴去上學!夏天還好點,冬天的零下三十度低溫和西北風可不少鬧著玩的。村子裡有腦子活絡的人開車接送學生掙錢,問我家,每月一個孩子100塊錢(大概是2001年前後),我家選擇了依舊騎腳踏車,不坐車!記得一次下雪,騎不車了,就想搭這個便車,結果被攆了下來,給單程車費都不行,沒有人會在乎十三四歲孩子感受吧。三年初中念下來,結果自己得了胃病和每到冬天咳嗽!上了高中時,胃病發作,疼的上不了課,疼的想跳樓,喝熱水都疼,吃香蕉都先要放到熱燙裡泡一泡,因為胃怕涼!每到冬天,我又要咳嗽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治過咽炎、氣管炎、胃食管反流,通通沒有用,就是咳嗽,成天成宿的咳嗽,喘不上氣,啥時候咳夠了三個月,春暖花開了,咳嗽算是過去了,然後明年冬天繼續!這兩個病伴隨我現在有二十年了,也許還會伴隨我今後好幾個二十年!我那爹自己就有胃病、膽結石,他來不會提醒下兒女注意保護身體,更不會給你做頓早飯。為了省點學費,我花了更多更多的醫藥費,這就是我至今耿耿於懷的原因!

    一個胸無大志,得過且過,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不會心疼老婆孩子在吃苦的人,你也更不要指望他會給兒子準備房子車子婚姻大事了!我結婚時,老丈人給買的房子車子,我爹只會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沒錢,讓我有時覺得自己是在入贅而不是取妻!弟弟跟女朋友分手了,即便是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也無奈分手了,一部分原因是兩人性格不合,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沒能滿足女方房子、裝修等等物質條件!我覺得我弟前女友也沒啥錯誤,畢竟身邊太多父母給兒子準備好婚房,讓女方嫁過來的例子!以中國的國情,你指望一個大學剛畢業事業剛起步的小夥子買房買車或者是讓女方跟你裸婚,太不現實,大多數還是需要父母的幫襯,可惜我哥倆沒有!即使這樣,房、車的事,我依舊不怪我爹媽沒能力,但至少你該多少提醒下孩子給孩子規劃一下未來吧!我爹包括我媽,從來就把兒女往書呆子上去培養,點點滴滴、潛移默化告訴你“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啥都有了”!我哥倆的概念裡從來沒有以後畢業買房買車的概念,因為我哥倆學習好,還指望學習能改變命運改變階層呢!

    (未完,待續)

    第二章,我的母親。她是一個吃苦耐勞、勤勞肯幹、艱苦樸素、獨當一面的人!入則在家整理內務、出則在外掙錢養家。既能彎腰下地幹農活,又能叉腰跟鄰居吵架,還能帶著兒子去醫院看病,家裡大事小情一人承擔,還是很有擔當的!

    從記事起,母親就是幹活的形象,一時不停的在忙碌,很少見她休息。九十年代開始在生產編織袋的塑膠廠上班,經常倒夜班(早晨八點到下午四點一班,下午四點到半夜十二點一班,半夜十二點到第二天早晨八點一班,三班倒),廠裡都是粉塵,噪音大到面對面聽不清對方說話,真的很辛苦,掙得都是辛苦錢。母親不捨得花錢,把錢都供給我哥弟弟讀書,可以說,我哥倆能在城市讀完小學唸到初一,我母親功勞最大,居功至偉。雖然是臨時工,但年年是勞模,領會好多獎狀和獎品。我最開心的是,獎品裡的可口可樂,真的是太美味了,貌似一年就能喝那麼一回!以前不懂事,現在知道那都是用母親的汗水淚水健康,還有潛在的夜深人靜獨自上下班的危險換來了!

    母親是個節儉的人。自己很少買衣服鞋帽,上街更多是給兩個兒子買東西。她自己一件衣服能穿好多年,土裡土氣,以至於我看著像上個時代的款式,心裡更多的是心酸。她不捨得花錢更不捨得吃點好的,基本上都讓給兩個孩子吃,嘴上總是強調自己不愛吃,直到我長大了才知道其中的奧秘。

    本已過了退休的年紀,還有腰肌勞損、高血壓,可是閒不住的母親後來又去當個保潔,每次勸她不要那麼辛苦那麼累,得到的回到總是“不幹點咋整,哪有錢花”!

    母親有著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勤儉持家的優良品質,但也有一些我覺得做的不好的地方。

    (一)自身角色定位的失敗。男主外女主內,有其合理性。問題是當所嫁的男人是個空氣隱身人時,那麼女人就得補位,就得拋頭露面、掙錢養家,以至於女人自己的角色定位就被忽略了。母親能幹如牛,把掙錢當成第一要務,家裡內外又大包大攬,她實在是沒有更多精力去照顧孩子一日生活起居,更顧不上孩子是否穿戴整齊,是否在學習生活上思想有啥波動!

    郭德綱說“孩子在街上走,穿著打扮看出孃的手藝,說話辦事顯示爹的教養”。我從小就是邋里邋遢的一個人,上學是老師問我“你是不是好幾天沒洗校服了”,同學會叫我“大埋汰”,這也是我不自信、自慚形穢的原因。當然,我也承認自身不愛乾淨的原因更大一點吧,哈哈。

    初中三年,夏天時穿著雨披騎著腳踏車去上學,上身沒溼,下身已經被雨淋透了,等放學時褲子也就被身體烘乾了;冬天時,騎行的力量力量已經不足以對抗凜冽的北風,那麼只能推著車走;路面結冰時,上學路上一摔好幾個跟頭,車前把都摔變形了,那麼也只能推著車走路上學。這些東西,父母不會問,兩個兒子也不願意說,知道說了也沒啥用。母親現在在掙錢,沒有更多精力照顧這兩個兒子。掙錢、幹活,幹活、掙錢,哈哈哈,窮人就不該生孩子。

    (二)母親的行為影響到我的性格。母親是一個喜歡到處跟人訴苦、哭窮、要照顧、乞望別人憐憫的祥林嫂似的人,也造就了我哥倆自卑懦弱、膽小怕事的性格。她會跟賣衣服的人說“一起買兩件,便宜點,養兩個孩子不容易”;會跟老師說“兩個孩子讀書,家裡供著費勁,能不能照顧點免點學費”;會跟售樓小姐說“這樓怎麼這麼貴,哪有錢啊,供兩個孩子一起上大學好不容易”。給人的感覺是,家裡窮是因為砸鍋賣鐵供兩個孩子讀書一樣,窮的根源是養了兩孩子。最根本原因其實是她找了一個廢物丈夫,結果連最基本的物質保障都沒有,她應該也能知道這個道理吧。

    從九十年代到2020年,家裡一共買了兩次家電。一次是從親戚那花五百塊買的二手收音機和洗衣機,一次是08年奧運會買了一臺彩電。從小學到高中,從城市小學到農村初中,我哥倆一直是年年貧困生,對自信心打擊還是蠻大的。印象深刻的一會,縣重點高中我所在年級一共十二個班,含兩個重點班!我在A重點班,給免了些費用,弟弟在B重點班,沒給免費用,還白搭上我班主任幫忙說情。哎,感覺,自己可以卑微到塵埃裡去了!

    我去讀了不要學費還給生活費那種大學,弟弟讀大學時家裡動遷得了一筆錢,也夠弟弟上學之用。然後,兄弟倆同時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家裡依舊是窮,窮,窮。這個標籤,看樣子是一輩子撕不掉了。

    岳父母對我很好,並沒有在物質上為難我,彩禮也是象徵性的拿了點,我還是很感動的!岳父母越是對我好越襯托出原生家庭的不好。我選擇逃離原生家庭,不打電話不回家探望,父子關係跌到冰點,婆媳關係都要好於母子關係!哈哈哈,我家從來不用擔心那些雞飛狗跳、胡攪蠻纏的婆媳關係。主要功勞是老婆一家通情搭理、善解人意,如果我是古代帝王,可能會封我老婆為“賢妃”“淑妃”“德妃”,因為她絕對配得上“賢良淑德”四個大字。哈哈哈,窮屌絲還在做逆襲的夢!

    (三) 也許是從小就知道家庭狀況不好便聽話懂事,也許是被拒絕後不願再提要求,我哥倆很少有零花錢。母親以“先幫你保管,等你長大後就給你”的理由,把我倆為數不多的壓歲錢也要走了。

    小時候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吃有穿,穿好看衣服有漂亮的文具,光鮮亮麗中彰顯出自信。我只會向同桌要易拉罐回去賣錢,還美其名曰是回去做手工;在運動會上,自己沒帶零食,到處蹭別人的好吃的。在學校捱了欺負不敢說因為知道父母不會出頭,被老師歧視看待更不會講因為父母只會說老師是為你好。深入骨髓的自卑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形成,變得孤僻敏感,又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承認自己有性格缺陷。

    即使一直羨慕家境好的同學,即使經常被老師翻白眼,我依舊認為可能是因為自己農村出身的原因,其實最根本原因是家窮沒有錢!因為在手裡沒經過多少錢,我對於錢的印象還停留在書本上“錢不是萬能的,買不來愛情,買不到時間,買不到健康”,哈哈哈,典型的書呆子。對金錢的無感,造就我哥倆在書本中兜兜轉轉,在人生關鍵抉擇時做出錯誤選擇,在進入社會瞬間又因毫無心理準備被缺錢傷害的身心俱疲。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金錢,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意識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方面國外父母就做的非常好!

    (四) 母親把讀書看的過於功力。“有種鳥飛不起來,便下蛋,讓下一代拼命飛”。身處社會底層,嚐遍生活的艱辛,母親太渴望能有所改變,便把全部希望寄託於下一代,希望下一代能出人頭地。母親偏執地認為讀書就是唯一的方法,讀書歸來就能當大官就能掙大錢,就什麼都不用愁了。適度的壓力傳導到兒女身上是動力,過度的壓力傳導到兒女身上就是沉重的負擔。兒子揹負著巨大的改變家族命運的枷鎖,負重前行,其實是不利於成長進步的。

    母親的觀念裡,“我兒子學習好,定能‘鯉魚躍龍門’”,她忘了父母本就是蟑螂老鼠蚯蚓螞蟻,兒女連鯉魚都不是,該如何“躍龍門”啊?我在讀書的道路上更多是單打獨奏,父母最基本的教育投資都沒有,更別提給老師送禮、上輔導班、輔導孩子功課了。

    孔子說“因材施教、各盡其材”;李玫瑾說“孩子的天賦要靠父母去挖掘,努力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特長”;樊登說“身教大於言傳,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自己先變成什麼樣子,然後讓孩子模仿你”,這些我的父母通通不懂不知道,她們習慣性的把兒女推給學校,然後告訴你“好好學習,好好學習”。 父母只給孩子樹立目標,不去輔導幫助,不做減壓工作,不做好後勤工作,察覺不到孩子的情緒變化,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逃避責任的偷懶行為,是不合適的。成熟的父母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自己是普通人,自己的父母是普通人,自己的孩子大機率將來同樣是普通人”。一個人想成功,自己努力、高人指點、貴人相助缺一不可。走在社會上,錢、關係、顏值、學歷、能力、運氣等都能重要,而我的父母為什麼只給我強調努力學習呢?

    我是沒心沒肺的人,父母讓聽話我就聽話,老師讓學習我就學習,從未考慮過未來的事 ,所以母親傳遞過來的壓力對我影響比較小,而我弟弟恰恰相反。 高二開始,弟弟想透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渴望過於強烈,課業的壓力又陡增,心理壓力過大,他已經處於奔潰邊緣。上課時用小刀在手臂上劃出一刀刀口子,下課時也不願意講話還容易發脾氣,之後不得寄希望於心理醫生的幫助。問題是找遍了我所在的四線城市,沒有心理門診沒有心理醫生(2005年左右)。弟弟自願退出了年級的重點班,轉到了普班去學習。在高考中,分數勉強夠上一本,感覺不滿意就回去復課,沒到一個月就因為心理壓力大心態不好,又回到了某大學就讀,幸虧當時沒把錄取通知書撕了,哈哈哈。以前我覺得弟弟就是是心事重、矯情,是胡思亂想,現在還是蠻心疼同情他的,畢竟在網上看了太多高考生跳樓的案例,弟弟一路走來,屬實承受了太多本不該承受的壓力。

    當付出回報不成比例時,我哥倆達成的共識就是“讀書無用論,至少沒有想象的那麼有用”,弟弟眯了眯六七百度的近視眼,發自內心的覺得受到了父母的欺騙。

    很喜歡樊登對有些父母說的“你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很重,孩子在替你過生活,在完成你的夢想,而你是放棄的,你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我孩子考上大學就好了,沒那麼容易,對吧”。

    (五)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高考狀元大多出身教師公務員等中產家庭,而寒門難出貴子是有原因的,畢竟來自家庭的物質保障教育投資學習指導人生規劃職業幫助環境薰陶等等,兩者差的太多太多了。窮人孩子靠單打獨鬥,富人孩子則有一個後援團,兩者該如何PK啊!

    “人,永遠掙不到視野之外的錢”,我的父母在給孩子發掘天賦、職業指導、人生規劃方面幾乎為零。畢竟我爹是個透明空氣,永遠窩在村子裡,極少去市裡一趟,更別說走出我家所在的四線城市了;母親的眼裡只有幹活,很少去經歷和思考。而人生,除了低頭幹活,還有抬頭看路!我家窮,不是因為“農村人不懂不會”,而是習慣性拿“農村人”當擋箭牌,不去研究不去思考不去問不去悟。

    人生路看似漫長,其實最關鍵的沒幾步,我家恰恰是小事上斤斤計較、大事上稀裡糊塗!以至於在我哥倆的一些關鍵選擇上父母毫無幫助,提供不了正確建議,相反好多時候還是阻力。富人教導孩子是“成功”教育,鼓勵孩子去闖蕩去奮鬥,即使不成功,家庭也是最好的依靠;窮人教導孩子是“不失敗”教育,總是讓孩子做出那個最穩妥也是最平庸的選擇,因為家裡窮沒有依靠害怕失敗。

    戰術上再勤奮、戰略上偷懶也是毫無意義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作為父母自己要多經歷一些,無論好事壞事都經歷一些,才能跟孩子分享人生經驗,才能給孩子做出指導!畢竟“出身決定命運,選擇大於努力,運氣決定一切”,一次簡單的選擇,父母不把好關,不能提供好的合理的全方位的建議,孩子就可能入坑,沒法回頭,遺憾終生。

  • 9 # 季雪姐

    如果窮。不要生孩子。因為你沒有本事養活他培養他,到最後的結果是長大以後和現在的你一樣。甚至你老他卻無法養活你。想像出來都可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重生》大結局秦馳是犧牲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