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杜婉讀書

    第一肯定是在舊社會身上,如果不是因為當時黃色交易那麼盛行,那麼曼璐就不會從事那個行業,也不會對家庭和妹妹有那麼深的怨念。

    第二,肯定在舊式家庭身上,如果不是沈家的舊式教育,讓深世均那麼文文弱弱,他就不會那麼好面子,也不會那麼輕易放棄,起碼也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吧。

    第三,肯定在顧母身上,對於孩子的不尊重,自己的思想迂腐自私冷漠,導致女兒遭受那樣的凌辱。 她竟然可以安然的回去蘇州老家,對女兒的遭遇沒有一點良心上的痛。

  • 2 # 麥小弋

    《半生緣》是張愛玲非常出彩的一部小說,故事講述了顧曼楨和沈世鈞之間發生的悲涼愛情故事。顧曼楨和沈世鈞之間的感情看起來美好又甜蜜,但無奈的是他們之間的愛情到頭來卻成了一場空城舊夢。曼楨另嫁他人,世鈞另娶他人。如果非要給他們的愛情悲劇找一個背鍋或根源的話,我覺得他們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亦是曼楨無法掌握自己命運的悲劇,更是曼璐人生的悲劇。

    曼楨在張愛玲的筆下是一個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新時代女性形象,她渴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全家人過上幸福生活,更渴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姐姐曼璐擺脫舞女的職業,但她的力量對於整個複雜的時代和人心而言卻薄弱的,她既不能讓家人過上簡單快樂的生活,也無法預料到姐姐曼璐的婚嫁會給她帶來悲劇。

    在林心如,蔣勤勤演的電視劇《半生緣》中,祝宏才在還沒有娶曼璐的時候就已經流露出他對曼楨(林心如飾演)的愛慕之情了,可惜陷入愛情裡的曼璐(蔣勤勤飾演)卻沒有絲毫察覺。

    當祝宏才和曼璐成親後,祝宏才漸漸暴露了自己的真實面孔,他不僅花天酒地還覬覦小姨子曼楨的美色,而曼璐為了留住丈夫的心不得不向現實屈服,她把自己以前為了顧家做的犧牲全部從曼楨身上討回來了。而曼楨則成為了曼璐向丈夫討歡心的工具,這時候,曼楨和沈世鈞之間的愛情也就再沒有任何可能了。

    在曼楨被囚禁了十多年的歲月中,她每個午夜夢迴的時候都希望沈世鈞能救她回來,明知道不可能,還是心存僥倖的幻想著,直到再次重逢,那句“世鈞,我們再也回不去了”給他們的愛情畫上了句號。

    顧家悲劇的根源是舊時代造的惡果,曼楨的愛情悲劇卻是她的親姐姐曼璐為了自己的人生而做出的犧牲。在電視劇《半生緣》中,曼璐曾多次暗示曼楨若有一天,需要她為了顧家犧牲的時候,她一定會像自己一樣。而曼璐是真的把妹妹曼楨推上了絕路,她的悲劇也順帶著捎上了曼楨的愛情悲劇,可恨的是,她們的母親竟然沒有拒絕曼璐的這個請求,還合計著把曼楨獻給了祝宏才。

    這樣的悲劇是時代性的,也是人性的弱點,如果曼璐沒有為了一己私利的話,說不定顧家還會有另一個結局呢!假設曼璐和祝宏才離了婚,曼楨也沒有嫁給世鈞,即便生活窘迫,但至少沒有人會受到傷害也沒有人會有心裡負罪感啊!

  • 3 # 影視作品分享集

    《半生緣》悲劇不是在哪個人身上,它是時代的悲劇。整個時代對待女性的態度還比較愚昧,包括大部門女性對待自己都還停留在男尊女卑女的最大價值是生育的觀念裡,甚至借腹生子的可怕思想還植根人心。當有少數現代女性如曼貞新的先進的觀念出現在落後的觀念中,很容易被落後觀念打擊摧毀但不會完全毀滅,曼貞代表新女性價值觀,更是爭取男女平等的先驅,她們必然悲劇,但有巨大價值,為勢不可擋的女權開了一扇門。

  • 4 # 霖媽愛八卦

    悲劇在曼楨曼璐媽媽身上。

    因為生計,或者是生活的體面,讓曼璐去當舞女,最後曼璐已經“不乾淨”了,唯一的選擇就是有點錢但是絲毫不把她放在心上的祝鴻才。

    後來曼楨被祝玷汙,那個媽為了那一點點封口費,根本沒有深究曼楨的去向,並且和曼璐一起欺騙世鈞,錯過了世鈞到曼璐家找曼楨的唯一希望。

    最後曼璐死,那個媽絲毫未曾想過女兒曾經的遭遇,全因為這個人毀了曼楨的一世幸福,慫恿曼楨嫁給了祝,讓曼楨又過了幾年死魚眼睛的生活。

    她們這個媽,世俗、功利,還享受著舊社會太太的待遇,而從沒想過,她的優渥全是兩個女兒的血與淚換來的。

    有這樣的媽,不是悲劇,簡直是噩夢。

  • 5 # 娛樂小魔魚

    顧曼璐與顧曼楨命運是家庭所導致的,還有就顧母懦弱無能。

    顧父死後家庭重擔落於顧曼璐身上,十七歲花季少女卻要到風月場去打拼,命運總是跟窮人開玩笑。

    可是妹妹顧曼楨遇到家景好的人家世均,顧曼璐心裡不平衡,她出賣青春得到了什麼,一家人花著她錢還看不起她,此時心裡開始扭曲恨起家裡人。

    不幸遭遇讓顧曼璐心存嫉妒,因為自己的付出,妹妹上了學,找了理想的物件,但是自己付出了那麼多得不到家人尊敬,在這種不平衡的心理作用下,她使計讓祝鴻才強暴妹妹,為自己留後路。

    最可惡的是顧母,當時電視劇裡就是她的話提醒到了顧曼璐,讓顧曼璐意識到顧曼楨可以幫自己,而且顧母知道了顧曼璐的計劃後還沒有阻止,這是一個親生母親應該做的事情嗎?

    所以我說,正是因為當初他們對顧曼璐的輕視,導致了顧曼璐的不平衡心理。

    最後又因為這種不平衡心理害了顧曼楨,這其中顧母負有很大的責任。

    “二三年不長,是他們在一起相愛的日子,二三年不短,卻帶給他們半生的回憶”!

    人世間的情和人,總是不盡人意啊,我們能夠和相愛的人一起,又是何其幸運的事情…

    世鈞和曼楨不期而遇的相逢,充滿了多麼戲劇性的諷刺啊。時隔經年,兩幕再相逢的場景。

    曼楨心心念念,在銀行偶遇世鈞的時候,僅憑走路的姿勢相似,便辨認出,是朝思暮想吧,愛你,三千次。想見,不能見,不敢見,還像個少女時期戀愛的那種惶惶悸動,這次偶遇世鈞自始至終未曾辨認出曼楨。

    世鈞婚後許多年偶然想起曼楨,在叔惠家偶遇,世鈞已然妥協,掛掉已然撥通的電話。

    曼楨是平常生活裡觸手可及的那種幸福,是現實生活中你我都可遇見的那種不很耀眼但很努力很認真很用心去生活的那種可愛的人。

    出身貧寒而不妄自菲薄,面對世鈞的優厚家境泰然處之。

    心思細膩體諒家人,身兼多職辛苦付出心甘情願樂在其中。

    遇見愛情勇敢追求用心守護,“一樣東西一旦屬於她了,總是越看越好,以為它是世界上最最好的……”,所謂專一還有能比得過這樣的嗎?

    遭遇不幸也能理智分析,不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始終有一種不服輸,不放棄的堅韌。

    所以,最為理解也甚為心疼得知世鈞結婚後顧曼楨希望破滅之下的選擇。十四年後的那一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更加讓人不忍去聽,不忍去想。

    是多深的感情多重的不捨多少年的期盼多少升眼淚浸泡出的這樣一句理智而又無奈的話。

    所以,張愛玲寫到這裡讓人潸然淚下。

    這一次世鈞依舊未發覺,而曼楨聽到名號便心潮澎湃,大概是心臟驟停的感覺吧。真的是此情可待成追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半生緣看完了,卻是更深的失落和悵然,這也許就是人生無常吧!

    你想要的不一定就是你得到的,你得到的也許就是你該擁有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裡的每一個相遇的人,也許一轉身就是一生。

    結語:

    小說結尾竟然想哭。曼楨一直在等他,等著他去救她,等著他去找她的愛情,或許是因為一個人的提前退出而結束的。

    對於痴痴等著的那個人,他們是心灰意冷。

    張愛玲的書裡總是透著淡淡的憂傷!十四年終於見面了,終於把心中的委屈說出來了,終於…是的,終於可以在一起了。

    但是,張愛玲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一句“我們回不去了”,看得我淚流滿面,曾經如此相愛,曾經幻想多少次的再次溫暖,可是再也回不去了。

  • 6 # 徐二公子

    很多小說改編成的電視劇往往會比原本多了些唯美的味道,《半生緣》也是如此。書中的悲涼一如冬夜裡的月光,浸到骨子裡的無奈讓人警醒、嘆息卻又手足無措。為顧曼璐、顧曼楨、也為石翠芝、沈世鈞。那麼,顧家姐妹悲劇的根源在哪兒?

    拋開那個時代不談,顧母難逃其咎。顧父死後,顧家經濟支柱是曼璐,花一樣年華的曼妙女子,憑藉良好的姿色周旋於各色男人間討生活,養大了弟弟妹妹,或許剛剛進入這行業的時候,也是不能左右逢源的吧?那時候的媽媽呢?無所依靠,只能獨闖。對於顧曼楨,顧母的呵護到位麼?被姐姐陷害姐夫強姦的時候,顧母的表現不是引路人,也不是支柱。

    都說女人是一個家的風水,如是,為母則剛被很多人奉為真理。顧母是顧家姐妹悲劇的根源。典型的張氏小說形象,真實的讓人無奈。

  • 7 # 海藍色小野獸

    是社會的不公,是時代的束縛,是人心的難測,人有時候很難去改變命運,但是絕不能屈從,任何人任何事,連老天都不能阻止走向光明的那顆心!

  • 8 # 曉楓微紅

    《再生緣》中顧家的悲劇,可以說是時代背景下,一個沒有依靠、沒有能量的普通老百姓家庭活著狀態的寫照,但拋開這個客觀原因,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幾個人的不同際遇,更多的是幾個家庭成員構成,代表的性格缺陷。

    顧曼璐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便很不喜歡這個自私自利,又偏執好強的顧家大小姐。她的人生路,剛開始時可能還真是身不由己,為了養活一家人,被迫做舞女,進而委身於有家室的祝鴻才。顧曼璐在為自己的物質生活謀劃的過程中,剛開始時還可能會有一點點的不忍心…內心深處還是有善良的基因在糾結。

    但越到後面,她靈魂深處那些惡念已經把善良打敗,完全就是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最後,因為自己不能生育,為了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明知道祝鴻才只不過是貪新厭舊,因為看上其青春可人的妹妹,找個藉口要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還是不惜犧牲、賠上自己的親妹妹。整個故事發展的過程,就是這位顧家大家姐從善到惡的發展歷程。

    顧曼楨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個溫婉柔弱的女人,原本是可以有不一樣的人生。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差別,把終身幸福葬送。

    可以怪世鈞的溫吞性格,最終和曼楨半生緣滅,但曼楨最終還是將錯就錯的嫁給了被設計失身的“仇人”祝鴻才,卻是讓人最不理解、最難接受的結果。

    顧母

    這是一個最特別的母親,最沒有責任感的冷血人。真不想寫這個人。可能顧家大小姐就是遺傳了這個媽的冷血冷心冷情。

    顧家三位女性,究其個性各異。但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某種時候,象顧曼璐這樣的人遇到選擇題的時候,可能下意識的,就選擇了為自己而活。或者先活下來,明天的事情明天再算。這個本來沒有錯,但錯的是,當活下來已經不成問題的時候,再去損人利己,就不是可以原諒的理由。

    曼楨在掙扎不幸的過程中,可能曾經期待自己的不幸只是一個惡夢,夢醒了她還是那個有資格去愛的女子。但現實殘酷,夢與現實,都是血淋淋的。而她所愛的愛人,也不能給她浴火重生的力量。她只能靠自己先活下來。這個可能就是堅強而柔弱的顧曼楨被同情的部分吧!

  • 9 # 青青菁英

    我認為在顧家的媽媽身上,既然家裡的頂樑柱塌了,就該勇敢的站出來擔起養家的重擔。自己懦弱反而把養家的重擔壓到花朵般嬌嫩的大女兒身上。

    在燈紅酒綠的上海灘,一個年輕美貌的女子能做什麼?只能當舞女一步步墮落下去。作為母親不去幫助女兒,反而一邊責怪女兒賺的錢不乾淨,一邊花著女兒辛苦賺來的青春費。

    這個家庭榨乾了大女兒,又把黑手伸向二女兒,最後把二個女兒的幸福全部葬送。

    我每看到她母親出場就深很她不作為。作為一個成年女人,哪怕去做傭人、去縫補、去掃街也不能養家的重任壓到女兒頭上,這樣的母親不配擁有母親的稱呼。

  • 10 # 海棠樂書

    貧窮人家的生活那麼艱難?這是誰之過?

    如電視劇《半生緣》歌裡唱的“一生恍如一夢。”

    電影《葉塞妮婭》裡 富人輕描淡寫地說:“是啊,這是誰之過?誰知道呢?”

    面對孫女的疑問,吉普賽老奶奶說:“誰的過錯也不是。”

    是階層。

    曼楨和曼璐兩姐妹是城市平民,她們的一生就是城市貧民的日子。

    怨不到她媽媽,奶奶和弟弟身上。

    除非曼楨像庶出的探春妹妹一樣豪氣有才華,“但凡我能像男子一樣出去,能有一份作為。”

  • 11 # 鹹味人生

    張愛玲的《半生緣》裡,顧家悲劇的根源一定是顧母。一個自私自利的母親。

    一個為了生活為了錢,眼睜睜看著大女兒顧曼璐走上歧途的母親是自私的母親。

    都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做為孩子的母親,當家裡的頂樑柱倒了後,不應該是自己義不容辭的為孩子撐起一片天嗎?

    曼璐也曾經有純真美好的夢啊,屈服於生活,屈服於人情冷漠,她的自私惡毒源自母親。一個沒有骨氣沒有愛的母親。

    做為一個母親,不曾為兒女考慮半分。二女兒曼幀的痛苦遭遇,又何嘗不是在她的默許下,為了一己私利,竟殘忍關押任有渣男丈夫踐踏。

    如果說曼璐可恨,我更恨那自私無知的顧母。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母親都該是孩子的保護傘,而不是助紂為虐的幫兇。

    這親情冷啊,孩子哪裡才能看到光明。

  • 12 # 文化領域創作者飛花娟

    飛花《作娟悟語》,顧家悲劇的根源是錯宗複雜的,即在某個人身上,又不在某個人身上,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黑暗的舊社會造成的。

    魯迅說:我翻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在那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爾虞我詐黑暗的社會里,在那字裡行間都寫著吃人的社會里,哪有曼璐一家的生存之道?她們是時代的受害者,也是時代的犧牲品。

    其二,家父早逝,家無長兄。

    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男人是天,是家裡的頂樑柱。父親的早逝導致曼璐不得不過早的擔起養家餬口的家庭重擔。自己又無別的本事,只能走上讓人都瞧不起的舞女生涯!且又上無兄長,如果有一個哥哥或許會好些。上有母親和奶奶,下有弟妹,只能自己挺身而出。

    其三,有眼無珠,嫁錯郎君,婚姻失敗。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女人透過婚姻改變現狀的人大有人在,別說在那個女性地位遠不如當代的時代,就是現在還流行一句話:乾的好,不如長的好;長的好不如嫁得好。舉一例子,鄧文迪嫁給默克爾,從此就改變了她的一生。當然我們不提倡這些,但必競是改變女性命運的一個途徑。慧眼識珠,慧眼識英雄也是一種能力和手段。不能大富大貴,能看出遺力股有發展也是不錯的。曼璐就缺乏這種能力,有眼無珠,短視,無眼光,把一個流氓,無賴擇回家,不但自己受傷還連累了自己的親妹妹。

    其四,自己本身的弱點,性格變態,不能及時止損。

    嫁給祝鴻才之後,他的流氓本性逐漸顯露,曼璐發現後不能以自己雷霆手段及時警醒和制約,一個勁的退讓忍耐,而使祝鴻才有恃無恐,變本加厲。看到對自己妹妹垂涎,應想方設法提醒家人,遠離渣男攪擾,從而避免悲劇發生。保護好這個受過高等教育美麗善良的遣力股,透過良好婚姻或許可以改變一家人的命運,或許可以轉還不堪的處境。更不應該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拱手把親妹送與流珉鴻才。而使妹妹喪失選擇佳偶的良機。

    其五,懦弱的母親,失職的家長。

    由於過早的犧牲了女兒的青春,母親在曼璐面前硬氣不起來,進而不能提出好的主張協助女兒。

    女子本柔弱,做母性則剛的護女作風,在母親身上一點見不到,不是一個稱職的好母親,也擔不起一家之長之責,更不能挑起守護一家老小的重任。在關鍵時刻不能挺身而出,反而為了一點利益而和曼璐一道助紂為虐,而不能救小女兒於水火,使其淪為祝鴻才夫婦生育的工具。進而也失去了世均救曼楨的大好時機,釀成了曼楨的人生悲劇。

    以上五點是個人認為顧家悲劇的根源所在。

  • 13 # 卡季奇文化

    顧家悲劇根源有深刻的社會原因,也有人為因素。顧母就是造成女兒悲劇的重要因素。這個角色讓人痛恨,一點值得同情的地方也沒有。如果說她是個慈愛的母親,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即使顧父去世她也可以帶著孩子過日子,只不過會有許多困難,總不至於讓兩個女兒都是那樣的結局。或者說當顧曼璐做了舞女後,她能知道心疼和理解也該是另一番景象。可她恰恰是個自私、虛榮而又無知的母親。

    顧曼璐的悲劇是從父親去世開始了,為了養活一大家子,十七歲的顧曼璐做了舞女。因此與她喜歡的張豫瑾就沒有了未來。後來她嫁給了祝鴻才,而張豫瑾就愛上了顧曼楨。這讓顧曼璐心理非常不平衡,她認為張豫瑾是她的夢想,自己的妹妹是不可以和他有關係的。基於這種認識,顧曼璐對妹妹的嫉妒之意從心底湧出,她覺得是自己養家才導致了和張豫瑾的分離,而她養大的的妹妹卻擁有了她的所愛,這讓她無法接受,她對顧曼楨的親情發生了變化。

    她沒想過,顧曼楨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也是兼職賺錢來和她一起分擔養家責任,並且為此好幾次都拒絕了沈世鈞的求婚。也因為維護她的名聲和沈世鈞發生爭吵。顧曼楨道:“我覺得我姊姊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得她這樣的。要說不道德,我不知道嫖客跟妓女是誰更不道德!”顧曼楨並沒有看不起姐姐,這一點顧曼璐的認識是錯誤的,她認為妹妹清高和家裡人一樣都看不起她,而他們的生活都是靠犧牲她為代價換來的,反過來還歧視她,這也是讓顧曼璐親情變冷漠的原因。

    以至於她為了不被祝鴻才拋棄,為了能給顧家添丁,而設計害了顧曼楨,人性的自私在顧曼璐這裡得到了發揮,這一點上,顧母也應該說是個幫兇。顧曼楨被祝鴻才玷汙,她為了那一點點利益就不顧及女兒,不去追問顧曼楨去了何處,也可以說她根本就沒想過要問。不僅如此,還和顧曼璐一起欺騙來找顧曼楨的沈世鈞,讓相愛的兩個人今生就此錯過。十四年之後再重逢,顧曼楨無數次幻想過的那個重逢畫面已經不復存在,顧曼楨曾經說過:“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個人。”

    這樣的話也只能留在記憶的深處。一切都變的物是人非。此刻,能說的就只有:“世鈞,我們回不去了。”是的,確實回不去了,從沈世鈞父母得知顧曼楨身份的時候,悲劇就已經開始發生了。沈世鈞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他沒有反抗父母的能力,也缺乏自信,看到顧家人對張豫瑾的態度時他猶豫了。他覺得張豫瑾比自己更優秀,更能給顧曼楨好的生活,他沒有想到顧曼楨對他是何種心情,才會輕易被顧家所騙。他放棄了尋找顧曼楨,很快就和不愛的翠芝結了婚。當顧曼楨被關了一年從祝家逃出來的那個時候,他們已經沒了可能,沈世鈞是不敢下決心離婚來娶顧曼楨的。

    顧曼璐在黑暗的現實生活中沒迷失了自己,最終也是什麼都沒有得到,反而積鬱成疾離世了,她是帶著痛恨、遺憾離去的,對她來說生命是那樣的無助,曾經有過的美好,終將隨著生命的凋零而煙消雲散,實在是可悲可嘆!

    END

  • 14 # 崔西

    顧母

    顧母的懦弱與勢利將兩個女兒推入了火坑,造成了悲劇,既可悲又可恨。

    1.曼璐17歲做舞女,按民國的婚嫁年齡,顧母也就三十多歲,正值當年,有手有腳 怎麼不能一起出去賺錢養家,心安理得的花著女兒曼璐做舞女的錢,

    2.曼璐嫁給祝鴻才,顧母沒有不滿,反而十分的滿意,除了他在鄉下有老 婆這一點,只因祝鴻才能夠養活顧家一家人,這說明顧母沒有是非的觀念.

    3.曼楨和世鈞在一起,顧母不喜歡世鈞,僅僅是因為不能給顧家帶來幫助說明顧母是一個很勢利很現實的人.

    4.最匪夷所思的是,顧母居然接受曼璐的提議,同意曼楨嫁給祝鴻才,在曼楨被祝鴻才玷汙的事,顧母是墨許的,是同意的,所以,後來曼楨原諒了所有人,獨獨沒有原諒顧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透過權健事件,你是如何看待保健品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