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驚奇隊員

    明穆宗,明朝第十二位皇帝

    朱載垕早年受封裕王,明世宗病死後繼位。

    他即位後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 但因為沉迷媚藥,也服這些媚藥助興,導致荒於政事。

    1.隆慶帝的一生,除了隆慶開關和俺答封貢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

    2.隆慶帝處於明朝後期,大明整體實力走下坡路階段。

    3.雍正處於清朝上升期,他所做的事,為後來的乾隆朝大興起到了重要作用。

    4.雍正是個工作狂,而隆慶縱慾過度,施政主要依靠高拱等一系列大臣。

    5.雍正在位期間解決了很多歷朝歷代都沒解決的問題,比如攤丁入畝。從此中國農民交稅,告別了貴族特權等級,越有錢就交的多,還有官民一體當差一體納糧,這條意義多大?封建王朝滅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土地兼併,交稅的農民越來越少,有地不交稅的大地主越來越多,國家活活拖死。這個恐怖定律,其實在康熙年間已經非常激烈,但雍正帝頂著舉國士紳謾罵強制推行,最後辦成了。他後來被罵慘,也因這個事,畢竟得罪了讀書人。

    6.前朝歷史畢竟是後來朝編寫的,清朝也不會給明朝說多少好話,再加上近年來很多電視劇都是和雍正有關。

  • 2 # 翻滾兩週半

    朱載垕在位6年,因病去世,終年36歲。

    當時嘉靖帝駕崩,其第三子朱載垕繼位,年號隆慶,是為明穆宗。大明臣民盼望著一個以虛無縹緲,採用幻聽幻覺作為主宰國家政務方針的荒誕時代的結束和一個政治清明、國富民強的 “隆慶新政”時代的到來。但是,明穆宗卻是個庸碌無能、又以嗜財好色見稱的君王,他“臨朝無所事事”,且享祚極短,在位不到六年他即一命嗚呼,隆慶王朝稍瞬即逝,令人大失所望。

    由於明代中期封建統治日益黑暗腐朽,社會矛盾日趨激化。從正統年間開始,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在嘉靖年間則更有韃靼不時南下騷擾和倭寇不斷入侵東南沿海的所渭 “南倭北虜”相繼威脅的困境。在內擾外患的形勢下,張璁與徐階、高拱、張居正(他們先後為嘉靖、隆慶、萬曆朝的內閣首輔)等有識之士,他們在嘉靖初年和隆慶年間先後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再看位於康乾盛世的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定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易中天的評價:“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無情。雍正一朝無官不清的說法,也許誇張了點,卻是對雍正治國的公正評價。雍正無疑是一個極有個性的人,也是一個傑出的人物。他感情豐富,意志堅強,性格剛毅,目光銳利,而且奮發有為。”

    別人家的孩子能自己看書學習,你怎麼還要請家教呢?

  • 3 # 浮沉於史

    謝邀!事在人為,一個人的存在感,確實是由其作為來決定的。

    朱載垕即明穆宗,嘉靖帝之子,萬曆帝之父。明穆宗在位時間非常短,只有6年,這個時間甚至還比不上南明的某些偏安皇帝。因為在位時間短,想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有異於常人的能力,比如說治國安邦,帝王權謀。

    這些東西,明穆宗都不具備,既然如此,他不常被人提起就很正常了,而穆宗在位期間喜好媚術、荒廢政務,又給他的帝王形象留下了汙點。

    這樣一個人,實在沒什麼好說的,也就不談什麼影響力了。

    明穆宗跟雍正帝完全不能相比。

    雍正在位時間是明穆宗的兩倍,不過跟康熙和乾隆一比就微不足道了,所以也可以說很短。

    雍正的作為在整個清代帝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可以這麼說,就是康熙和乾隆都比不上。雍正的繼位過程是充滿荊棘的,他的競爭對手太多了,“九龍奪嫡”的情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能從這麼多優秀者中脫穎而出,其手腕當然非同一般,這也是明穆宗無法與之相比的。

    雍正繼位之初,國庫其實是處於虧損狀態,短短十幾年,雍正又使國家的錢袋子充盈了起來。

    不僅如此,雍正之勤政也是史上少有的,他留下的硃批就有幾千萬字。雍正的汙點除了手足相殘,其他的就基本沒有了。

    沒有雍正,就不存在什麼康乾盛世,這是整個清代歷史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雍正推動了清王朝的振興和延續,至於明穆宗,對於明代的貢獻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 4 # 楊and楊

    先說說雍正皇帝吧。

    作為一個大清朝承上啟下的一位皇帝,給大清強行續命至少50到100年,其功績數不勝數。

    康熙年間,大清一片繁榮的背後是吏治的潰爛,國庫空虛,到康熙死的時候給他兒子雍正只留下800萬兩銀子,然後雍正上位第一件事就是整頓吏治,到他兒子乾隆接手大清的時候,國庫有5000多萬兩銀子,他老爹康熙臨死的時候,著重甩給他兒子整頓吏治。

    唐宋時期的土司制度,給國家的統一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弊端,明朝時期就有小規模的改土歸流出現,到了雍正四年的時候,大規模實行改土歸流,為以後中國人民共和國徹底廢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減少了叛亂因素,加強了政府對邊疆的統治,有利於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

    清朝剛入關的時候,全國並沒有大統一,地方勢力時不時的會有點小波動,雍正皇帝為了緩和這樣的階級矛盾,他實行了攤丁入畝政策,這樣以來既緩和了階級矛盾,又穩定了稅收,緩解了中下層的稅收問題從而將中下層團結在一起。

    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制度,雍正皇帝成立了他的“秘書班子”軍機處,其特點是處理政事精簡速密。軍機大臣直接與各地、瞭解地方情形,傳達皇帝意旨。

    還有開放海禁呀,廢除賤籍(廢除腰斬)等等功績,雍正皇帝在位13年,勤勞政事,創新改革,他的功績比他老爹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來說說朱載坖。

    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其實,看他的過往,你會覺得他算得上一位好皇帝,只不過當時明朝已經在走下坡路了,而且很嚴重,只靠這樣一位上任6年的皇帝改變什麼也不可能了。

    他在位期間,實行了隆慶新政,廣用賢人,整頓吏治,抑制土地兼併,極大的改觀了社會之穩定。

    但是總結的來說,他的功績就只有兩點,廣用賢人治國,處理蒙古關係,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勤勞的皇帝,將所有事情都交給大臣來辦的話,自己就沒有一點能力,可能是是他鬱悶了30年才當上的皇帝吧,所以他貪女色,玩物喪志,服用藥物,導致了36歲就死於非命。

    他很平庸,他的政績不足以說明他是一個合格的皇帝。

    所以他和雍正皇帝是完全沒法比的,勤勞的人永遠都不會有太壞的結果,但是不勤勞的人就真的不一定了。

    皇帝就是看政績,看對上後朝的影響力,這幾點隆慶帝都差的太遠。

    可能還有一個吧,前朝的史書都是後朝來攥寫,如果把你大明皇帝寫的太過於好的話,那我怎麼證明我大清強於大明呢?

    自古以來,歷史不都是由強者來蹂躪的嗎?

  • 5 # 善蓮養生養老養自己

    1、雍正在位時間13年,明穆宗在位時間只有6年,雍正在位時間放在歷史上並不算短,隻手剛好夾雜兩個時間長皇帝之間;

    2、在繼位前的鍛鍊和見識有很多大不同; 明穆宗繼位年紀還不到30歲,並沒有受到太多殘酷血腥的鬥爭和歷練,而雍正在是在於多位皇子競爭中勝出的,而且立人吏部、財稅的等重要部門,對當時朝廷政局形勢和弊政有充分的認識。對後期的改革打好了底子;

    3、和當時的政治環境有很大關係;明朝有比較良好的內閣體制,整個明朝下來皇帝都在於士大夫鬥爭中處於均勢,有時甚至劣勢,即使皇帝不想作為,也能夠保持政局穩定;

    而清朝的皇權明顯比明朝加強,明朝的臣子可以鐵錚錚當個人,清朝的臣子只能先學會當奴才,才能學會當官。

    4、雍正銳意進取,

    攤丁入地。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

    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明代權力集於內閣,故有權相產生。清雍正把權力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創立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為皇帝出主意、寫檔案,理政務,"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其特點是處理政事迅速而機密;

    改土歸流。我國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予奪、驕恣專擅。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雍正在在康乾盛世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不亞於武則天對於唐朝歷史的作用;

    5、史書都是勝利者的頌歌,失敗者的墓誌銘

    前朝歷史畢竟是後來朝編寫的,清朝也不會給明朝說多少好話,再加上近年來很多電視劇都是和雍正有關

    總得來說,明穆宗是一個收成,清淡無為的皇帝;雍正處於歷史的漩渦中,不得不有為,也做出了迴應。

  • 6 # 探尋歷史奧秘

    同樣是夾在兩個在位時間很長的皇帝中間,同樣有著豐功偉績,而朱載垕和雍正卻有著不同的影響力,知名度與名聲。

    朱載垕

    雍正

    影響力

    朱載垕與雍正都有著非常大的功績,朱載垕最大的功績就是隆慶開關,解除海禁,不僅讓經濟復甦,還讓私人貿易合法化,使那些靠走私為生的人不必鋌而走險為海盜,這也使倭寇之患逐漸平息,其次就是隆慶和議,結束了蒙古與明朝的戰爭。朱載垕在位時,重用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能臣,尤其是張居正,輔佐萬曆皇帝,大力改革;而雍正也不差,繼位後大刀闊斧,接連改革: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且對貪腐實行“零容忍,嚴懲罰”,一掃康熙末年貪腐之風,承上啟下,為康乾盛世打下基礎。

    我以為朱載垕的影響力稍大些,畢竟朱載垕接手的明朝要比雍正接手的差太多,但是朱裁垕重用能臣,一系列改革將時刻處在滅亡邊緣的明朝又有中興之望,尤其是培養了張居正,在萬曆朝時施行新政,使明朝得已延續,隆慶開關更是振興了明中後期經濟,影響深遠,據中國學者王裕巽分析,從1567年到1644年這段時間,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所生產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雍正雖也不差,但其時清之國力比嘉靖末期要好的多。

    知名度

    朱載垕的知名度很低,除了明史研究者與愛好者之外幾乎無人知曉。這主要是因為他在位時間太過於短,總共只有五年五個月,比雍正還短七年,連史料都很少,可供後人研究的事很少,再加上他父親嘉靖皇帝八個兒子,五個早逝,另外兩個,二子朱載壡十七歲去世,四子朱載圳二十七歲去世,最後只剩裕王了。無人爭儲,自然沒什麼“九子奪嫡”的大戲可看了。而近年來,關於清朝的電視劇很多,雍正的知名度也就變得很高。

    名聲

    先看史書對於朱載垕(明穆宗)的評價:“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鉅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明史》,可以說很客觀了;

    再來看雍正,其實雍正十八、十九世紀名聲不差(“論曰:聖祖政尚寬仁,世宗以嚴明繼之。論者比於漢之文、景。獨孔懷之誼,疑於未篤。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盡出於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睏。有近臣言州縣所入多,宜釐剔。斥之曰:“爾未為州縣,惡知州縣之難?”至哉言乎,可謂知政要矣!”――《清史稿》),在雍正而關於雍正的黑料,大多源於二十世紀初,如改詔奪位出自清末民初胡蘊玉的《胤禛外傳》,除此之外還有《清代野史》、《清朝野史大觀》等,當時反滿情緒強烈,雍正莫名其妙成了背鍋俠。

  • 7 # 阿塏侃史

    擺明我的觀點:雍正帝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隆慶帝(朱載垕)除了做好皇帝的份內事,他還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雍正帝大家都熟悉,我就不作人物的生平介紹了。下面,列出他的政績。

    第一,整治吏治、反對朋黨。

    這是康熙朝遺留下來的歷史問題:驕兵悍將、貪汙腐敗、朋黨勾連。雍正要改革,就必須清除掉這些拌腳石。他做得很成功,雍正朝政治挺清明的。

    第二,改土歸流。

    這個主要是針對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那些地方實行土司世襲制,朝廷的政令不通。雍正打服他們以後,設定了流官,便於中央集權。

    第三,攤丁入畝。

    就是不繳人頭稅,只收土地稅,這對無地和少地的平民是一個福音。

    第四,火耗歸公。

    官員吃火耗銀,在雍正朝以前,是個潛規則。雍正帝對它進行了規範,分作三部分:一部分補貼地方官養廉;一部分填補虧空(就是官員對地方財政的提前借支和預支);再一部分收作地方財政。

    第五,官紳一體納糧。

    雍正朝以前,官紳不需要納糧。有些跟官紳們說得上話的農民,就把自己的田地登記在官紳的名下,這樣可以合理避稅。時間長了,因為手續違規,官紳就黑了農民的土地,這種官司層出不窮。雍正下狠手,推行官紳一體納糧,剝奪了他們的特權。

    第六,平定西藏。

    雍正朝剿滅羅卜藏丹津以後,派出朝廷軍隊和大臣,規範了藏區的行政區劃,加強了對西藏的管控。

    有人把康、雍、乾三朝稱作“康乾盛世”,可能,這個是不準確的。

    乾隆在擴修建圓明園時,和皇太后有一段對話。

    皇太后:“兒子,咱園子夠住了,不要再花錢了。”

    乾隆:“皇額娘,趁兒子現在手中有錢,多修建幾處吧。住在一個地方多悶,您不得經常換換呀。真到了後面的皇帝,只怕他們有那個心修,也是沒那個力修的。”

    至於老百姓的生活,一個外國人的日記中有相關的記錄。

    時間是乾隆朝開了廣州十三行以後,一艘西方的商船要靠岸,因為船身載著很重的貨物,壓得船隻進不了港,需要聘請碼頭搬運工御貨。這個船主是第一次來中國,以前總聽其它人說中國人富裕康樂,當他看到那群碼頭工人時,覺得反差太大了,就用日記記下了這件事。

    “我很驚奇,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富麗唐皇的東方古國嗎?他的國人臉色臘黃,身體瘦弱,一眼就能看出是營養不良所致。他們的衣料看起來十分粗糙,胸口坦露著,有的更沒有穿著上衣。他們的臉上沾滿泥汙,頭髮蓬亂,腦後拖著奇怪的長辮,看起來十分滑稽。他們爭先恐後地搶著要我給他們活幹,因為沒有良好的秩序,幾乎要把我擠倒。而他們這樣的爭搶,僅僅是為了得到一個金幣的報酬。”

    西方人不會特意去抹黑清朝,而這情景,也和盛世沾不了邊。

    歷史上究竟有沒有“康乾盛世”?

    也許有,但那是清廷皇族們的盛世!

    再說說隆慶帝朱載垕吧!

    他死的時候只有36歲,在位僅僅6年,在這6年裡,他幹了下面值得稱道的事情。

    第一,革弊施新 。

    隆慶帝依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人,平反冤獄(嘉靖朝的遺留問題),加強對官吏的考察,即使王府官員也不例外,對廉政官員給予獎賞和提拔,對貪官給予罷免官職。例如海瑞,隆慶帝不但沒有追究海瑞大不敬(罵嘉靖)之罪,還提升他為大理寺丞。

    第二,抑制貧富分化。

    隆慶帝一方面救濟貧民,另一方面抑止土地兼併,限制田地買賣,制定了勳戚宗室依世次遞減制度。在明朝,皇家宗室有封地,封地不用交國稅,這就有了“詭寄”避稅的事。隆慶帝對皇室莊園來了一個大清查,打擊了這種侵害國家利益的行為。

    第三,隆慶開關。

    這個是十分有遠見的神操作!

    隆慶開關的前提是:經過戚繼光、譚綸、俞大猷的一系列打擊下,沿海的倭寇基本已經肅清,整個東南地區進入了安寧的和平時代。

    隆慶帝承認了民間海外貿易的合法化,並對它們進行有序的管理。海關圈定海外貿易的規範和規模,給出海的商船發船引,再依據船引來徵稅。這樣一做,效果出來了:倭寇活動消亡,國庫也盈實了。

    中國學者王裕巽經過分析認為,從1567年到1644年這段時間,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銀總數大約為3億3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世界生產的白銀總量的三分之一。(僅供參考)

    第四,俺答封貢。

    這塊主要是體現隆慶帝的外交策略。

    在踏平河套(當時的邊境)地區以後,隆慶與蒙古俺答汗議和,封他為順義王。

    隆慶五年(1571年),正式開放邊境市場,進行商業貿易活動。這樣做的結果是:北方漢、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環境,加強了漢蒙兩族人民的團結,北部邊境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寧,再也沒有爆發蒙古族大規模入侵的事件。

    介紹完兩位皇帝的主要功績,再作一個對比吧!

    第一,對內管理

    兩個人都是好皇帝,都愛民強國。

    雍正為人堅毅,矢志推行改革,也得罪了很多官宦仕族,以致死後招來內部人的抹黑,但他的改革是成功的。

    隆慶為人和氣,重用賢臣,在他死後,萬人哀傷,他的政策也都得到了執行。隆慶的抹黑來自於清人的《明史》,說他好色,這也是張廷玉(明史的編撰總裁)找不出他的執政漏洞,調頭編他的桃色新聞,沒什麼可信度。

    第二,對外政策

    雍正的對外政策是打服後收編;隆慶的對外政策是打贏後見好就收,再採用互惠互利的商貿形式進行合作。

    這點,見仁見智,請大家自己品味。

    第三,海禁政策

    這個是重點,我得哆嗦幾句。

    雍正二年,雍正同意適當開禁,讓福建一帶的人下海捕魚,還降旨准許廣東人移民臺灣。但是,他對外洋回來的人民很有戒心,尤其對久住外國的華僑商販和勞工,曾下詔:”逾期不歸,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不許其復回內地“。

    在當時外國商人來華貿易日益增多的時候,雍正卻不許中國商人出洋貿易,聲言"海禁寧嚴毋寬,餘無善策"。

    在這點上,雍正是不能放眼看世界的。

    清朝亡於閉關鎖國的政策和東、西洋人的船堅利炮之下,這也許是滿清皇帝的悲哀,他們在禁錮漢人的同時,也禁錮了漢人對外界的探索和學習。

    隆慶元年(1567年)廢除海禁後,海外貿易重新活躍起來,不僅每年給隆慶朝帶來近千萬兩白銀的財政收入,同時帶來的還有很多。

    。。。在海外貿易全盛時期,明朝的遠洋船舶噸位高達1.8萬噸,佔當時世界總量的18%。

    。。。番薯、南瓜、蠶豆、土豆、玉米、棉花等美洲高產作物,正是在這以後由國外陸續傳入,尤其是棉花,在全國普遍栽種。此外,較容易栽種的蕃薯和玉米,可以種植於土壤相對較貧瘠的地區,對於糧食需求日增的明清兩代尤其重要。

    。。。因為海外貿易的刺激,明朝各地出售絲綢、瓷器、茶葉、酒肉、蔬果等商品不計其數,大大地刺激了生產力,這為以後乾隆朝對外貿易順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上,隆慶帝和雍正帝對歷史的影響力,大家自己作個評判吧。

    我是鏈天絕,喜歡寫歷史小文,喜歡交朋友。

  • 8 # 海浮人

    明穆宗朱載垕[hòu](公元1537年-1572年),漢族,明朝第十二位皇帝。和雍正皇帝一樣都是位於兩個時間長皇帝之間,為什麼影響力不一樣?朱載垕的父親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位四十五年,兒子萬曆皇帝朱翊鈞在位四十八年,是大明王朝在位最長的皇帝。而穆宗朱載垕呢,三十歲即位,三十六歲駕崩,在位六年,確實短了些。雍正皇帝就不用說了,在位十三年,父親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兒子乾隆皇帝執掌實權達六十三年。從在位時間來看,隆慶皇帝朱載垕確實與雍正皇帝遭遇確實一樣,但是為什麼政治影響不一樣呢?在浮人看來,有下面兩點原因。

    死法不一樣,也是很影響皇帝形象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雖是形容唐玄宗,但是明穆宗朱載垕對於這句話的詮釋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明穆宗朱載垕活了三十六歲,實在是短命,三十歲即位,在位六年就駕崩了,原因就是沉迷女色,特別沉迷媚藥,行房之時,需要服用大量媚藥助興,以至於後面幾年根本上不了朝,直接導致他的兒子十歲就即位了。可以說。有一點昏君的感覺。而雍正皇帝,勤於政事十三年勵精圖治,解決了許多康熙帝晚年都無力解決的事情,如果沒有雍正皇帝的勤勞,是很難造就康乾盛世。可以說雍正皇帝是累死的,而隆慶皇帝則是沉迷女色過度而死。其中影響,後人自知。

    成就不一樣,影響力也不一樣

    雖說隆慶皇帝朱載垕即位後糾正其父嘉靖皇帝的弊政,大膽啟用前朝因言論而獲罪的臣子,比如大名鼎鼎的海瑞就是其中代表。而且,隆慶皇帝用人不疑,大膽啟用徐階、李春芳、高拱等人才,讓臣子充分發揮才能,造就“隆萬中興”。但是隆慶皇帝只是把大權全部交於臣子,自己則荒廢政事,整日在後宮廝混,要不是隆慶一朝人才輩出,有這些個成就也說不定沒有。沒有什麼用的皇帝,我們會用一個好詞來形容,那就是寬厚。皇帝放權,臣子爭權。大明黨爭,始於隆慶一朝。皇帝如果沒有能力利用好黨爭,反而會被黨爭反噬。所以說,雖有成就但是也加速了大明王朝的滅亡。而雍正皇帝則不同,在浮人看來,康熙皇帝開創了康乾盛世,雍正皇帝則穩住並發展了康乾盛世,乾隆皇帝則享用了康乾盛世。所以說沒有雍正皇帝這關鍵的一環,是不可能有康乾盛世的。實行火耗歸公,攤丁入畝,設立軍機處打擊議政王大臣會議加強皇權等一系列措施,大大的改變了康熙晚年積貧積弱的局面,為大清王朝續命。

    結語:雍正皇帝勤政是康熙皇帝沒有選錯人,而縱觀大明王朝,權臣亂政,閹人亂政。明朝的皇帝都沒有妥善解決,這就造成了還算勤政的崇禎皇帝“君王死社稷”的局面。

  • 9 # 帝子乘風2

    一個六年,一個十三年,多一倍還多!!怎麼就一樣了呢?而且一個守城,一個用於改革,革命!!兩個沒有可比之處!

  • 10 # 眾史千言

    我是日月千年依舊。讀史可以知興替,明得失。所以背下來是沒有用的,要去提煉,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主要原因是雍正皇帝登基的時候屬於開國初期,在兩個被極度吹捧抬高的聖君之間,加之本身以勤政出名,所以被後來人所熟知。

    隆慶皇帝更多的是垂拱而治,雖然因為俺答封貢和開關兩件事解決了明朝中期最大邊患-南倭北虜,但是因為自身好女色,加上距離明朝滅亡時間很近,導致影響力天壤之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