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了個去7423
-
2 # 小不點日記
對待孩子,我們要多讚揚少批評。孩子做得好,積極表揚;孩子做得不對,我們首先要了解他們為什麼不聽話,因為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故意要去犯錯。批評他也要注意點到即止,相信他能不斷改進,這樣不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
不要威脅孩子或嚇孩子,“攆他出去”、“再不聽話就不要他了”,類似的語言,如果別人用在你身上,你聽了都會感覺很憤怒,何況是那麼小的孩子呢。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就對他惡語相向,這樣會讓他覺得父母不愛他、不喜歡他,內心惶恐不安,下次他就會想出更多的辦法、搞各種破壞,來吸引父母的注意。父母越訓斥、嚇唬他,他就越變本加厲,這樣就形成了惡性迴圈,父母也頭痛不已。
人人都會有負面情緒,無論孩子還是大人,情緒不好時,都很容易衝動,說出或做出一些很傷人的言語或行為。所以,先想辦法讓自己、也讓孩子平靜下來,再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彼此都更容易接受。
-
3 # 深客鋒閣
好和不好都是廢話,教育的目標是效果,創傷過去了就會被定義為磨鍊,結果就是成長,害怕給孩子造成創傷的潛意識是不相信孩子能接受磨鍊。
-
4 # 米媽談教育
“孩子不聽話經常嚇他說‘攆出去’,這樣好嗎?”這還用說,當然是不好的。
對待孩子的教育,最不好的就是威脅和恐嚇。有些家長最愛把‘不要你了’,‘誰家好你上誰家去’這種類似的語言掛在嘴上,大人本身不覺得有什麼大問題,就是一個玩笑話。但是小孩子不會理解成玩笑,她們往往會把大人說出來的都當作做是真話。甚至會深信不疑。所以,長期用這種“放棄性”、“拋棄性”語言和孩子交流,說不定哪一天孩子就真的離家出走了,甚至做出更加過激的行為。因為他會感覺自己被嫌棄,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那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一、首先要問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是什麼。大人總是習慣用自己的角度和思維做判斷。但也有誤判的時候,問問自己,真的很瞭解自己的孩子嗎?真的走進過孩子的內心嗎?真的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嗎?所以,當出現孩子不聽話時,應該先冷靜地問問孩子,是什麼原因導致他不聽話。
二、瞭解到了原因,再來解決問題。接前面的觀點,大人不一定總是正確,我們也需要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同理心去理解她們的內心世界。只要不是原則性的、不是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有傷害的,可以適度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要怎麼做。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即使是我們已經跟孩子講過多次的,孩子還是又再犯錯也沒關係,再講一次又何妨?多給孩子一些成長的時間。比如說,我在老師發的孩子上興趣課的影片裡看到,他和玩得好的小夥伴在課堂上講話,沒有認真聽。孩子回家後我並沒有訓斥他,我是這樣對他說的:今天的興趣課你是不是和XXX講話了?他說是。我問他為什麼要在課堂上講話呢?媽媽之前提醒過你,課堂上應該要認真聽講,要尊重老師。孩子說,因為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言外之意,如果不跟對方講話,對方就會說我孩子不跟他玩了,因為之前那孩子就說過這樣的話)。我對孩子說,媽媽並不反對你們做好朋友,但是上課時就要尊重老師,認真聽講。課後你們可以說話,一起玩都沒有問題。他說,好,那我明天上學就跟XXX說,我們上課不要講話了,最好分開坐,但我們還是好朋友下課可以一起玩。第二天放學時,我問了孩子是怎麼跟同學說的,因為小孩子有時候表達可能會出現誤差,引起誤會就不好了。不過還好,並沒有出現我的這種擔心。
所以,孩子不聽話,可能還反覆犯同樣的錯。家長往往就會很生氣,說一些解決不了問題的氣話。不僅傷自己的身,也在傷孩子的心。多耐心一點,換個溝通方式,不要用恐嚇威脅,少用呵斥指責,讓孩子能夠在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心理才會更健康。
-
5 # 田園一村姑
這樣很不好,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狼來了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久而久之孩子的潛意識就認為犯了錯誤就要滾出去,有一天他承受不了壓力真的離家出走那就後悔莫及了。現在孩子小犯錯不聽話需要父母的包容與教育,動不動就說趕出去的話會讓孩子心靈受到傷害。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家同時是一個人一生靈魂的歸宿,失去安全感的童年長大後就不自信,敏感,自尊心強。我小時脾氣很壞經常對父母發脾氣奶奶說我是撿來的,爸爸每次拿我沒招就會來那就:沒見過你這麼不聽話的孩子,在鬧就滾出去,這個家不要你!媽媽的注意力從我記事起都在比我小一歲的弟弟身上。讓我覺得自己在家裡是多餘的人,小時候我離家出走兩次,每次都是因為犯了錯誤感覺沒有自尊留在家裡。雖然都被父母找到了,但是整個童年,我都是感覺以局外人的身份在家裡,逐漸變成那個沉默寡言,多愁善感,鬱鬱寡歡的小孩。長大後,明白當時的壞脾氣只是吃弟弟的醋,找存在感。這樣也造就我現在不自信沒安全感。所以成年人對孩子說的話,也許是嚇唬他,但是在孩子心裡這話有時很重。
-
6 # 爆笑數學
經常肯定是不對的:①不論什麼手段“經常了”就會形成免疫力,進而失去效果②攆孩子出去從心理學上講會讓孩子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家是孩子的避風港,父母是未成年孩子的心理“超人”,被守護者趕出避風港在內心深處四會形成難以癒合的創面。③這世上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計回報的,是無私的,而這種處罰方式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愛的只是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不是自己。父母之於子女應該是愛他的全部,能夠發現他的優點,能夠包容他的不足,同時能夠引導他改善自己而不是違背天性的改變自己。④建議父母跟孩子之間有一個簡單的約定,留一個空間給孩子犯錯後反思,反思後讓孩子在無父母導向的前提下剖析事情的前因後果。留一段時間讓彼此冷靜,只有冷靜後說的話才是中肯的,有效的。最後建議父母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犯這種錯誤表示理解,引導孩子知錯就改。處罰向來不是目的,是手段。既然是手段就應該在彼此的相處中找尋最有效的方法。
-
7 # 我叫杜萊夢
當然非常不好!!!!
首先,我們來說說,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當我們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其實是在說,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孩子沒有按照父母要求的去做。前提是,父母要求的、父母所說的是百分百正確的,必須嚴格執行的,不得違抗的。
哪個父母真的能保證呢?家裡是軍隊?家裡是監獄?父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如果都不是,那麼何以判斷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呢?很有可能,是父母的方式方法不對頭。
所以,與其說是孩子不聽話,不如說是父母沒有學會跟孩子溝通,或者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可能更準確。
第二,當父母不能跟孩子好好商量的時候,說攆孩子出去,有什麼後果?生氣的時候攆他出去,這是最直接的威脅,恐嚇,是最不值得使用的辦法,因為弊端太多。
第一,這種話,會造成孩子的安全感不足,甚至加重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因為小孩子從生下來就要依靠父母而生活,即使父母不威脅他們,他們都會有深深的不安全感,害怕被拋棄。一旦父母真的說出來,你不聽話就出去,我們不要你了。就坐實了孩子心中的擔心,原來,父母真的是會拋棄我的,是會不要我的。我在這個世界上無依無靠。我要活不下去了。所以,他們可能會因為害怕擔心恐懼,聽從了父母的要求,但是,這種安全感缺失,可能會一直伴隨他們。
第二,這種話,會讓父母喪失在孩子面前的信任和威信。因為父母雖然在生氣的時候會說把孩子攆出去,實際上,父母真的會這樣做嗎?大概沒有人真的會把孩子攆出去,都是在嚇唬孩子,而孩子,也是非常聰明的,一旦他們慢慢識破了大人的把戲,發現大人只是說一說,就像狼來了的故事,他們根本就不會把這句話當真,甚至在父母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在心底裡鄙視父母。父母也因此在孩子面前失去了信任,失去了威嚴,孩子根本不相信你會這樣做。
第三,這種話,有可能孩子真的離家出走,後果不堪設想。等孩子稍微大了,有一定的生存能力,也有了叛逆心理,一旦父母再用這句話威脅孩子,孩子很可能真的就此離家出走,再也不回來了。這種情況下,誰最擔心?青春期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他們才不會考慮那麼多未來怎麼辦,憤怒之下,沒有理性。一旦出現任何行為差錯或者自輕自賤的後果,是父母可以承受的嘛?
所以,說這句話,對自己,對孩子,都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最好不要說。
第三,父母需要學習的是如何跟孩子良好的溝通,而不是用情緒說話,用狠話刺激孩子。父母要多瞭解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發育特點,明白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故意不聽話,而是他們成長中必然經歷的過程。
父母要放棄跟孩子較勁,多用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跟他們交流,陪伴他們成長,自己也會少生氣,孩子也更願意跟父母親近。
推薦幾本書,促進親子交流。
-
8 # 楊波的鄉愁
小時候母親在我哭鬧的時候說過類似的話:不聽話就把你送別人,讓那個那個來管你,感覺晚上都睡不好覺,提心吊膽,感覺小時候有心理陰影,長大後對母親說起,但不以為然,可能是認知不同吧,我覺得父母不該對孩子說類似的話,不利於孩子成長!
-
9 # Oo大俠影視oO
1、孩子會缺乏安全感
孩子因為大人的恐嚇而順從家長的要求,家長是消停了,殊不知,年幼的孩子分辨能力有限,把大人的恐嚇當成了現實,幼小的心靈會受到傷害,孩子會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不信任周圍的人,甚至會對某些事物產生恐懼心理,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接觸過一個孩子,長得五大三粗,又高又壯,但是他怕黑不敢走夜路,究其原因,原來是小時候,他到晚上一哭鬧,家長就嚇唬他,不要哭,要是驚動鬼了,鬼會把他抓走,長此以往,孩子一到天黑就害怕,彷彿鬼就在身邊,長大了依然如此。
2、嚇唬會危害孩子健康
不少幼兒心理學醫生表示,恐嚇會刺激讓孩子的神經中樞,讓恐懼情緒滯留,影響兒童的內分泌,可導致幼兒發育減緩,還可能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甚至會誘發心理疾病。另外被影響的內分泌還可能會導致孩子內臟功能紊亂,容易引發各種疾病,比如幼兒受驚嚇後產生高熱、消化不良等。
3、孩子做事不敢大膽嘗試
如果大人為了保護孩子安全,經常恐嚇孩子說別拿這、別碰那,那麼孩子碰到事情,不敢勇敢地去嘗試,也會變得懶惰;如果孩子被醫生打針、警察抓人、老師懲罰孩子等種種恐嚇嚇唬過,會產生防禦心理,生病時不跟醫生配合,遇到困難不敢找警察尋求幫助,怕老師的孩子會抗拒上學,這些都和家長曾經的嚇唬有很大關係。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孩子們小的時候,可以說是毫無畏懼,很多都是後天習得。而孩子們心中的恐懼,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大人貪圖省事而嚇唬孩子。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不要隨意嚇唬孩子。
-
10 # 聞濤生活114
孩子不聽話就嚇唬他“攆出去”很不好。“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鬥”,更不是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用威脅的方法教育孩子可能適得其反。
01恐嚇不利孩子身心健康,並且會激化矛盾。有效的教育,要以愛心為基礎。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方法,永遠是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即使性質嚴重,必須給予適當的懲罰,也不應包括“攆出去”。因為“攆出去”意味著父母不愛孩子了,不要孩子了,這對孩子的情感、心理是個很大的傷害。幼小的孩子會因恐懼而留下陰影,變得膽怯自卑。大一點的孩子,會因傷心氣憤而造成逆反,輕則更不聽父母的話,與父母對著幹,重則賭氣我自己走。許多離家出走的少年就是在這樣的對立情緒下出走的。中央電視臺“等著我”節目就播出過一個孩子因父母叫“滾”,從而出走達二十多年的。雖然在節目組幫助下與痛哭流涕的父母團聚了,但被此受到的傷害令人非常痛心!
02恐嚇只會暴露父母的無能。有效的教育,還要靠威信。威,是權威;信,是說到做到。父母有權威,但光說不做。孩子知道你敢說不敢做,黔驢技窮,便不會心存敬畏了。家長沒了威信,說什麼都大打折扣了。為什麼有些孩子會“油”,父母無能造成的。所以,恐嚇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 還有些教師對不聽話的學生也採取攆出教室的方法,非常不可取。既傷害了師生之間的感情,造成對立,又把學習差距越拉越大,越大越不願學。教師還暴露了自己涵養與威信的欠缺。所以,攆出教室也不是教育學生的好方法。
03教育孩子還是要引導,孩子不聽話也要耐心教育孩子的所謂不聽話,並不是真的“不聽話”,很大程度上是不理解,還有一定程度的叛逆,這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都是正常的。如果總是用“恐嚇”的方式,難免形成“狼來了”,總有一天恐嚇也會失效。
對於孩子不聽還,還是要多一點耐心,讓孩子明白道理,這不僅是孩子的成長,也是家長的成長。
-
11 # 近視弱視研究所褚老師
孩子不聽話就說“攆他出去”,還是經常性的,這絕對是不正確的。
總說孩子不聽話,得先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不聽話。現在的孩子跟我們小時候還真的有些不一樣,越來越方便的資訊接觸,環境的改變,物質跟精神生活水平的雙重提高,可以說現在的孩子比我們小時候更聰明,心理世界也更豐富,也就沒那麼容易好打發了。所以,跟現在的孩子交流要講究一些方式方法,注意一些事項。
首先,你要把孩子當朋友來對待。不要幹什麼都像下命令一樣,多站在孩子的立場,總孩子的思維方式很孩子喜歡的語言跟孩子交流,你看看他聽不聽話?要知道別人強迫你幹什麼事,你自己也是滿心不願意的,孩子也是一樣,甚至更敏感。所以平下心來,跟孩子在遊戲中,聊天中就可以教給孩子很多道理,這時候孩子也會是滿心歡喜的接受的。
其次就是特別注意,千萬不要去打擊孩子。孩子因為調皮了,受委屈了,考試沒考好了,或者什麼事情沒做好了,這時候孩子本身的情緒就是低落的,家長再一頓冷諷熱嘲,或者一頓謾罵,責備,甚至體罰,這些負面資訊會給孩子心理產生很大陰影,別說會排斥家長了,甚至以後心理都會產生很大影響。如果這時候你能關心鼓勵一下孩子,幫孩子分析一下失敗的原因,這樣的孩子不就會把你當朋友對待,對你無話不談了嗎。
再有就是每個家長都一樣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跟指示去成長,讓孩子照著自己說的去做,認為這樣孩子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但現實中,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跟靈魂,這就需要家長在給孩子做什麼決定的時候多徵求一下孩子的意見,這樣的決定才是更合適孩子的,不要太君主專制,時間一長會讓孩子覺得跟父母是沒辦法溝通的,這時候孩子就會越來越不願意聽父母的,越來越叛逆。
最後一樣所有的孩子都能跟家長成為無話不談好朋友。
-
12 # 哎呦上學去
不好,這樣他會有恐懼心裡的,我娃前段時間跟他爹回了次家,在家的時候他爹上廁所不讓他跟那時候是晚上天黑了,我娃估計嚇到了,爸爸進了廁所不見了,回來後,只要我去上廁所就一定要在門口守著,不然就哭,怎麼說都不聽的,如果你經常嚇他的話,估計會很沒有安全感,害怕加大了。
-
13 # 子舒教育
這個還用問?當然很不好!尤其還經常這樣做!真做了嗎?管用嗎?
如果只是嚇唬一下,偶爾一次可以理解,也會立刻顯出震懾效果,但幼小的孩子是不清楚的,他會信以為真,會有一種很強的不安全感產生,除了會讓孩子產生害怕心理,還會讓孩子有自卑感,覺得自己隨時有被扔掉的感覺,對孩子傷害極大。
如果經常這樣嚇唬,也沒實行,那家長不是在向孩子說:我是個說話不算話的人,以後也別把我的話當回事。也向孩子傳遞了一種可以對自己的話不負責任的資訊,對孩子影響很不好。
用這種方法管教孩子,生硬冷漠不說,還只能說,家長本身太需要充實一下教育孩子的知識了,家長自己太需要學習改變了。因為你除了嚇唬的方法,就沒有其他策略了嗎?
再說,為什麼非要孩子聽話?如果是正確的,孩子為什麼會不聽呢?是否孩子還沒有養成好的行為習慣?是否孩子尚屬於是非不分情況?是否孩子尚沒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果這樣,只能說,家長沒有盡到教育引領職責,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行為。
我們不能一味地只盯著孩子的言行,只評論孩子的對錯,很多時候,是我們家長本身的不當言行影響了孩子。不要指著孩子一開始就明理懂事,能夠甄別好壞,他需要成長,需要你大人的引領。嚇唬孩子就可以讓孩子成功長大,那就乾脆都去簡單嚇唬好了,還談什麼其它教育方式!但恰恰是,好孩子沒有一個是被經常嚇唬長大的。而成功孩子的身後,都有一個懂得孩子的引路人。父母應該成為這樣的人。
為人父母者,請先改變自己吧!別讓孩子輸在家長教育的起跑線上!
-
14 # 1314永衛東
不好。調皮是兒童的天性,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多鼓勵表揚好的方面,不好的地方也要婉轉的通情達理的告訴他不好的理由,一味的攆出去是不可取的,還會適得其反。
-
15 # 柔美時光
父母、家庭是孩子的依靠,給他帶來安全感,經常遭受恐嚇的孩子會很怯懦、自卑、沒有自信。
當孩子講不聽的時候,怎麼辦?
當父母講的孩子都不聽,父母首先想到的是使用自己的權威來震懾孩子,好讓他們按照父母的意願做事。這樣的方式通常會陷入惡性迴圈,最後導致雙方矛盾激化。
出現孩子不聽話的狀況,是父母和孩子雙方的責任,也是在測量雙方的耐心。父母擔心外人看來孩子沒有教養,父母沒有教育孩子。
首先要解決問題是,父母先放下自己的情緒,重新思考孩子不聽的原因;如果父母情緒沒有改變,問題就在父母。
孩子講不聽的行為很多,總結其中一部分:
1 叫他不要邊吃邊玩,講不聽
2 叫他坐好吃飯,講不聽
3 叫他不可以打人,講不聽
4 叫他不要尖叫,講不聽
5 叫他收拾自己的玩具,講不聽
6 叫他不可以在沙發/桌子/椅子上跳,講不聽
滿足孩子的需求,再來要求,不能在什麼地方跳
7 叫他不要亂跑亂撞,講不聽
8 叫他不要把手放到嘴巴里,講不聽
9 叫他天冷穿外套,講不聽
10 叫他不要亂/仍丟東西,講不聽
11 叫他不要用衣服擦嘴,講不聽
12 叫他不要東摸西摸,講不聽
滿足孩子的需求,再來提出要求,不能只告訴他不可以,要告訴他為什麼不可以,用事例講出其中的危害。
父母不是愛生氣,而是因為講不聽而生氣,生氣可以但不能帶著情緒來教育孩子,分析孩子講不聽的原因:
1 孩子沒有具體的目標不知道該怎麼做
父母在教的過程中,應該把事情落實到具體時間、地點,讓孩子知道要怎麼做。
2 孩子正在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聽到了父母的話,但孩子正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並不關心父母的要求,同時會覺得父母太哆嗦。
解決的方法是,父母先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想要他們做的事情上。
3 測試父母的底線/結果
他本意並非想招來父母的斥責和打罵,而是想弄清楚某一件事情能帶來什麼後果。
這是孩子在探索外界的奧秘,在挑戰自己的能力,並一定是錯的,只是運用的方式不恰當,需要父母瞭解其中原因。
4 溝通不暢
孩子也想交流,但使用的方法:耍性子,耍賴,生氣,情緒不是溝通的良好方式。需要父母靜下心來耐在性子,而不是斷然拒絕。遭到拒絕的孩子,會認為溝通失敗,從而不再願意與父母交流,父母說的話就再也不聽了。
5 父母認為孩子小、孩子弱
父母常用語“你還小,是個小孩子。”“你太小,你能力不夠!”,並伴隨命令的語氣。
孩子並不認為自己小、自己弱,他們內心不認可這種不平等的關係,需要得到父母的尊重和平等對待,不接受父母用命令的方式對自己說話。
6 孩子討厭什麼事情都要聽父母
從早到晚,吃喝拉撒睡,每一件事情,每一時刻都要聽爸爸媽媽的話,讓孩子討厭。
所以,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定的許可權,一定的選擇權,或者說,父母確定範圍/規則,孩子在這些限定之內,可以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父母總認為孩子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好,所以所有事情都不自覺地為孩子做,凡事都要給出自己的指令。實際上孩子有自己的思想,他們討厭處處受到限制。況且,總是遵循父母的指令,會讓他們失去自理能力,培養依賴性。孩子的成長和獨立,就是從父母的懷抱中一點一點的掙扎出來,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7 孩子靠不聽父母的指令來認同自己
也就是靠反抗父母的意願來顯示自己的存在,獲得存在感。這說明,孩子在平時遭受的否定太多,缺乏自信,以此來證明自己。
父母是否經常說“你真笨!”,“這個不會都不會!”,“這個都弄不好,你能幹什麼?”
孩子的成長需要過程,也需要父母留出成長的空間。
8 父母給出的標準太高,超過了孩子的能力範圍
所說的標準可以是成績、整理所有的玩具、歸類所有的書籍、或者吃掉一碗飯。當孩子認為自己無法完成時,自然就不會接受父母的建議。所要做的是降低、減少目標的含量,給出具備的步驟,一碗飯吃不完,先吃半碗;成績先提到10分/20分;整理一部分玩具,一部分書本。降低要求,讓孩子有成就感,而不是對抗拒某件事情。
9 孩子在比較自己的事情和父母事情,哪一個更重要
父母平心靜氣地說明事情重要性的依據,孩子也有權利解釋自己的觀點。互相交流,而是互相傷害,同時也讓孩子學會講話的邏輯性。
孩子不聽話,有自己的思維邏輯;父母的教養方式決定了求同存異,打罵、斥責的觀念並不能很好的解決問題。接納雙方的情緒,放下姿態、眼睛平視、調整情緒,秉承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取得孩子的認同,或許能有帶來不一樣的效果。
回覆列表
答案肯定是不好,之前在抖音看到一句話,12歲以前攆不出去,12歲以後拉不回來,家長應該充分考慮孩子的成長,不聽話的時候以教育為主,恐嚇式教育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只會在孩子心裡埋下叛逆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