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ose美人魚

    二月二龍抬頭,自然要吃點和龍有關的傳統美食,寓意吉祥的大餐,為新的一年開個好頭。這一天在飲食上也有一定的講究,因為人們相信"龍威大發",所以這一天飲食多以龍為名。

    一、春餅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燻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捲進春餅裡,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麵醬吃,真是鮮香爽口。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熱熱乎乎,歡歡樂樂。

    二、豬頭肉

    二月初二吃豬頭肉也有說法,吃豬頭稱作"食龍頭"。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 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三、麵條

    吃麵條名曰"扶龍鬚"。北方人喜歡在二月二吃碗“龍鬚麵”討個好彩頭。龍鬚麵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因抻出的面細如髮絲,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

    四、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五、燜子

    “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成金黃色,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吃的時候,把煎好的燜子盛到碟子裡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

    二月二龍抬頭,意味著結束冬眠、萬物復甦、昂首挺胸,揚眉吐氣的意思,故自古以來,人們也把二月二這天,作為了一個辭舊迎新、轉來好運的日子。二月二要做的事情:

    一、採龍氣

    早上卯時(5點到7點之間),此乃卯月卯日卯時,出門面向東方深吸六口氣,見到路人可微笑致意,帶來好運氣。

    二、剃龍頭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兒童理髮,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童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則寓意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兆頭、好運氣。故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這天,家家理髮店都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三、放龍燈

    黃河三角洲及一些沿河地區還有“放龍燈”的習俗。不少人家用蘆葦或秫秸紮成小船,插上蠟燭或放上用蘿蔔挖成的小油碗,待到傍晚時分,放到河裡或灣裡點燃,為龍照路。藉此娛樂同時又傳遞一種美好祝願。

    四、圍糧倉

    農曆二月初二清晨,北方很多地區的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五、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既有類似龍抬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由於地載萬物、聚財於地,我國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稱社、社神、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稱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主要是祭祀土地和聚社會飲,借敬神、娛神而娛人。

    六、開筆禮

    二月初二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在這一天敬奉文昌神,讓文昌神保佑孩子學業有成,科舉高中。

    七、敲龍頭

    東北地區在二月二早晨,以長竿擊打房梁,謂之敲龍頭。把龍喚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

  • 2 # 盼望春天6130

    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其來源有很多方面,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龍”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東宮七宿星象,像一條南北伸展的東方巨龍,仲春卯月之初,東宮七宿中的第一宿“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在農耕文化中預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預示著春季來臨,萬物復甦,雨水增多,農耕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有吃餃子、春餅、爆米花等的喜歡。

  • 3 # 餓呀美食

    首先說一下二月二龍抬頭的由來

    龍抬頭的傳說

    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雲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

    我國北方一直流傳著一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在明代時期就有了這種習俗,沈榜《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

    每當春龍節到來,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這一天,家家戶戶還要吃麵條、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為“挑龍頭”、“吃龍膽”、“金豆開花,龍王昇天,興雲佈雨,五穀豐登”,以示吉慶。

    所以“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

    接下來,說一下龍抬頭的美食

    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在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用各種形式、儀式祈求神龍賜福,達成美好願望。

    這一天的美食也很多,你吃“龍耳”了嗎(水餃)、吃“龍鱗” 了嗎(春餅)、扶“龍鬚”(麵條)、還有“龍子”(米飯)、”龍眼“(餛飩)呢?二月二,你老家有啥習俗?你吃了嗎?

  • 4 # 建平3522

    我們兩口子忙著在地裡壓葵花杆,不知道二月二,中午炕一個白皮面餅子,燴山藥旦。晚上稀粥饅頭。過去了。

    時間過得真快,春天了,又要忙了。

  • 5 # 海子影視

    “龍抬頭”的說辭,來自古老的天文學,上古時代人們選擇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組星象作為座標,以此作為觀測天象參照物。古人根據日月星辰的執行軌跡和位置,把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為二十八組,俗稱“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因為它們環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棲宿的場所,所以稱作“宿”。“二十八宿”按照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劃分為四大組,產生“四象”: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在東方的7個宿分別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象,人們稱它為“東方蒼龍”,其中角宿代表龍角,亢宿代表龍的咽喉,氐宿代表龍爪,心宿代表龍的心臟,尾宿和箕宿代表龍尾。在冬季,這蒼龍七宿都隱沒在北方地平線下。星宿執行情況與星辰歷有關。驚蟄至春分間,角宿(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了,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是指蒼龍七宿群星在天空的隱現變化,並非是真有一條動物之龍在變換。

    我國的民俗有很大一部分是食俗,二月二也不例外。龍是二月二最受尊崇的神只,二月二餚饌,無不沾有龍氣:用面和糖搓成圓丸炒熟,謂之龍蛋;餅稱龍鱗餅,麵條謂之龍鬚麵;米飯為龍眼;餃子為龍牙;餛飩為龍耳;煎餅為龍皮;黏糕為龍腰;食豬頭為龍抬頭。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個好彩頭,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財等等。

  • 6 # 使用者3575237660118718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 7 # 呼啦啦小魔仙

    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 8 # JackTT

    傳說有一年人間大旱,地上的人們都已經絕糧,人們祈求上天降雨,可是上天堅決不允許降雨。人們的這種精神感動了天上的飛龍,飛龍私自做主,給地上的人們降下來救命的活水,這一年民間大豐收,這時天上的玉帝知道了這個事情,一氣之下,命令太白金星把飛龍給封印在了山下,飛龍問什麼時間可以放我出來,玉帝說,除非金豆開花。這個事情傳到了民間,這時民間的人們在向上天祈求放過飛龍,還是沒有得到回覆。這時人們也知道了唯有讓金豆開花才可以就出飛龍,這可急壞了地上的人們,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一個偶然發現,一群孩子們在用火把豆粒給炒炸了,這個形狀就像花一樣,人們家家戶戶都在炒豆粒,並向上天祈求,告訴了玉帝金豆開花了,說話還算數嗎,這時玉帝命太白金星落實是不是真的,太白金星告訴玉帝,金豆確實開花了,玉帝說地下的皇帝都說話當真,我肯定也當真。於是這天飛龍又重回天上,正好這一天是2月初2。所以這一天有炒豆子和吃爆米花的傳統。

  • 9 # 解姐美食

    二月二是為了紀念為民降甘霖而受到玉帝懲罰的青龍。圖片中的美食就是我們這裡二月二的標配,糖豆、煎餅、小豆腐。

  • 10 # 小嶽剪輯

    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在民間稱“二月二、龍抬頭”,象徵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在北方,二月初二又叫龍抬頭日、春龍節、農頭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

    依據氣候規律,農曆二月初二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溫度回升,雨水也逐漸增多,光、溫、水條件已能滿足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二月初二也是南方農村的農事節。

    龍是中國古代文化中地位顯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俗雲“龍不抬頭天不雨”,龍抬頭意味著雲興雨作,而天地交泰、雲興雨作是萬物生育的條件。龍又是鱗蟲之精,百蟲之長,龍出則百蟲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農事開始之時,又是百蟲出蜇、蠢蠢欲動之時,故民間有扶龍頭、引青龍、剃龍頭之舉,又有食龍皮、龍鬚、龍子、龍鱗餅之俗,還有停針、忌磨等禁忌。

    據《易經》中的說法,二月二這一天之前,雖然已屬春天,但還蟄伏著,稱之為“潛龍在淵”。這一天之後,陽氣上升,春意隱約可見,故曰“見龍在田”。顧名思義,龍出現了,一切都開始嶄露頭角。到了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開始露出笑臉,彷彿在告訴人們:春天真的來了。

    “龍抬頭”一說,最早見於明人劉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龍抬頭,蒸元旦,祭餘餅,燻床炕……”至於抬頭的為何是龍,又為何只與“二月二”有關,說法和故事就多了。

    據說,龍頭節起源於三皇之首伏羲氏時期。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二這天,“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後來的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這一習俗還被髮揚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親耕一畝三分地。這以後,“二月二”便定名為“農頭節”。

    “二月二”還有一種說法叫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別小看這龍抬頭的節日,這可是我國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了。

    相傳,武則天廢唐立周當了皇帝,惹得玉帝大怒,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捱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還念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在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麵條叫吃“龍鬚”;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這種“天上人間,融為一體”的民間故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出古代農業受天氣制約的現實以及耕者渴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民間認為,龍是吉祥物,主管雲雨,而“二月二”則是龍欲昇天的日子。此時,正值驚蟄節氣,我國許多地方已進入雨季。古人認為是“龍”的功勞,加之不少地方又將“二月二”視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動便名目繁多。

    “二月二,龍抬頭”這句話還來自天象變化。二月二這天夜晚,仰望蒼穹,你也許真的會看到“龍抬頭”的景象。

  • 11 # 遼東楊公允

    二月二,龍抬頭。龍抬頭,俗稱青龍節。它是我國農村的一個傳統節日,名曰“龍頭節”。俗話說得好,“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從這句俗語中,我們可以看出龍頭節的到來預示著春耕的開始,所以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詩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執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起源一:龍掌雨水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

    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天上“龍抬頭”的同時,春天也慢慢來到了人間。此時節,大地返青,春耕從南到北陸續開始。因此,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

    起源二:百蟲復甦

    另一種說法就是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起源三:天文學——角宿初露

    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

    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青龍七宿開始出現在東方,萬物此時開始真正復甦,春天真的來了。青龍七宿,又叫蒼龍七宿,是古代中國神話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角、亢、氐、房、心、尾、箕,分別是青龍的龍角、咽喉、前足、胸、龍心、龍尾、龍尾搖擺形成的旋風,屬性分別是木、金、土、日、月、火、水。

    中國古代的天文學家先後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座標。因為它們環列在日、月、五星的四方,很像日、月、五星棲宿的場所,所以稱作二十八宿。又將其按方位及季節和四象,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分別將各宮所屬七宿連綴想象為一種動物,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二月二的飲食與風俗

    1、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講究的,這一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

    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麵條則是“扶龍鬚”,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一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一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當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餅卻是普遍習俗,明《酌中志》一書中就有記載:“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白麵和稀攤為煎餅,名曰‘燻蟲’”。

    2、理髮

    二月二這天,理髮店裡會特別忙。這一天人人都要理髮。有“正月裡不理髮”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髮後,一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們為什麼都要在“二月二”這天理髮呢?傳說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似乎這一天理了發,便討了好彩頭,一年都順風順水呢。

    3、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孃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

    蘇北人的禮數多,其中正月裡“姑娘”是不能住在孃家的,初二到孃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孃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孃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4、不能做針線活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等等。

  • 12 # crystal520

    農曆二月二也叫做“龍抬頭”,又叫春龍節、春花節。“龍”在中國曆來被人們所神化尊崇,對於“龍”相關的節日也十分重視,傳說經過整個冬季休眠的龍,到了二月二這天被春雷驚醒抬頭,故稱為龍抬頭。

    大家都熟悉龍抬頭這一天是要帶小孩去理髮的,寓意新的一年從頭開始。但是在東北,在我們遼寧這邊,二月二一定要吃

  • 13 # 茅臺祁同偉

    龍抬頭,我們老家是四川農村,說實話,在我小時候,壓根沒聽過這個節日,畢竟小時候只知道幹農活,而且偏遠的山區,條件差,就不興這些,後來上學,進了城市,才慢慢了解到,二月二,吃的沒啥特別講究,但是一定要剪頭,吉祥,如意,好兆頭。聽說北方的人都特別注重這個日子,會吃豬頭宴啊,吃餃子等等。哎呀,說得我都特別饞了,翻身就喝兩口酒睡覺,哈哈哈哈

  • 14 # 薩瓦迪卡娟

    二月二炸油糕 閨女不來娘心焦 我們這吃油糕 出嫁的閨女這一天都回孃家,媽媽用黃米麵和豆沙大棗做的油糕

  • 15 # 姍姐vlog

    龍抬頭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二月二吃春餅也被叫做咬“龍鱗”,是因春餅圓且薄的形狀好似鱗片而得名

  • 16 # 老施

      關於龍抬頭的來源,在我們山西呂梁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呂梁女兒武則天當上皇帝,惹惱了玉皇大帝,傳諭四海龍王,三年內不得向人間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龍王聽著民間人家的哭聲,看著餓死人的慘景,擔心人間生路斷絕,便違抗玉帝的旨意,為人間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龍王打下凡間,壓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們正在翻曬玉米種子時,想到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子裡設案焚香,供上開了花的“金豆”。龍王抬頭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佈雨。從此,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吃。後來演變為煮豆子,將各色各樣的豆子摻和在一起煮著吃,其中包括金黃色的玉米粒。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感恩龍王給人間的恩賜,二是預示著新的一年的大豐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說入鄉隨俗,那麼結婚彩禮是隨男方的俗還是女方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