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慢慢長大,但仍然沒有上進心,對什麼事情都不太積極,怎麼辦呢?家長要怎麼引導呢?
170
回覆列表
  • 1 # 王為願

    1.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

    2.用話語和表情甚至肢體語言鼓勵孩子作對的事情和行為。

    3.用積極的情緒和愛感染和打動孩子。

    4.幫助孩子尋找和體驗成功,尋找和體驗被認可和尊重的心理感受。

    5.讓孩子瞭解理解社會社會真實的競爭和殘酷。

    6.讓孩子儘可能的參加對抗運動,戶外運動和具有競爭環節的體育活動。

    7.杜絕對孩子諷刺挖苦和謾罵和攻擊。

    8.基於孩子更多的當家做主的機會。

    9.孩子難免犯錯,要讓孩子敢於挑戰,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會因為嘗試而受到懲罰。

    10.不要做一個善於挑剔孩子問題的家長,要學會發現孩子的優點和優勢,學會挖掘和放大孩子成長過程中積極進取的事例。

  • 2 # 陸妍如

    孩子沒有上進心,對什麼事情都不積極,這個應該是從父母的角度看的,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評定的,先彆著急給孩子下這樣的標籤。每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節奏,家長所做的就是接納孩子,愛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即便孩子以後取得不了通俗願意上的成功,那麼孩子也是快樂的,也會感激你對他這樣的教育。

  • 3 # 石頭mami

    1 、家庭環境的單調、呆板,限制了孩子的一些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家長一定要支援孩子參加幼兒園集體活動,教育孩子關心集體,讓孩子在集體活動中趕超先進,激勵孩子的上進心。

    2、爸爸媽媽用自己對事業的進取精神去影響孩子,對孩子產生積極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孩子的一言一行絕大部分是模仿得來的,父母的言行影響著孩子。因此,爸爸媽媽及家庭其他成人必須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積極上進的言行影響孩子,這樣比簡單的說教更為有效。

    3、對孩子提出合理要求。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爸爸媽媽的柔情與溫暖,又感受到父母嚴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爸爸媽媽的教育才能產生巨大的激勵作用。

  • 4 # 三毛少一毛

    從小事情開始,還是都是需要被表揚的,家長要看看是不是自己老批評孩子,導致孩子沒有什麼積極性。

    1、多鼓勵孩子。比如說,孩子上次考了50,這次考了55,要表揚,“加油哦,比上次還多了5分,下次再多5分就及格了”多對小孩子進行表揚,培養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

    從小事情開始,比如孩子掃地了,可以給他零花錢,做鼓勵。我小的時候,我爸爸鼓勵我存錢,我一毛一毛攢起來,還記得有次攢了39.8元,老爹直接給了我50塊嶄新的整錢。那個時候才2000年(暴露年齡的我),50塊也是鉅款了。

    2、少打孩子,少罵孩子。就算是大人,都不喜歡別人罵自己,更別說是敏感的孩子了!和小孩子是需要講道理的。有些底線堅決不能打破,說不行就不行。傳統的棍棒下出孝子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孩子了,現在孩子都早熟,你打他,他會記仇;

    3、家長以身作則。如果家長也是懶懶散散不愛乾淨的,你怎麼可以強迫孩子積極愛乾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你想要孩子持續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這麼說“我們來比賽,你堅持做XX,我也堅持做XX,我們看誰堅持的時間長”最後獎勵可以送孩子很想要的東西,如果孩子堅持了很久,失敗了,也需要鼓勵的,表示對他堅持不懈的認同!

    PS:我不贊同孩子一要啥,父母就滿足她的行為,孩子會以為理所應當。有付出的回報才是最值得人珍惜的!

  • 5 # 我的手指在顫抖

    為了孩子不積極,對什麼都沒得熱情,看了一本新書《積極的情緒,自信的孩子》,有點兒小啟發,分享給大家。

    其次,“缺乏上進心”“沉迷於遊戲的虛擬世界”是因為孩子遇到挫折,選擇了放棄。每個人的持續努力就需要一路上的成就感和進步感以及對成功的信心作為支撐。一切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都會在某些時刻讓人覺得焦慮、失落、充滿挫折感,而孩子總是會用叛逆和反抗的態度隱藏自己的焦慮和失落。“學歷史和數學有什麼用,我根本用不上。”孩子總會時不時冒出這樣的想法。當然,優秀的老師可能能夠給我們幫助,鼓勵並啟發孩子,並向孩子解釋學習的關聯性。但是,叛逆的孩子不可能在我們希望教會他的東西里尋找任何聯絡。他會不斷因為自身的不夠努力而受到批評,從而變得更加叛逆,並嘗試在別處找尋認同感和自豪感(比如說,打遊戲機就能讓孩子的付出很快得到回報)。

    最後,認識了上述兩個事實,家長能做的就是積極理解和支援孩子,傾聽他內心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從孩子感興趣的地方開始,幫助孩子在有益的事情上找到更多的成就感。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家長一定要做好持久努力的準備。

  • 6 # 麥田守護者16

    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力就發展得越快,對社會就越有益。—高爾基案例引入 案例之一:王先生感覺自己的兒子沒有上進心,一天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生活沒有規律。學習也不用心,考第四他不高興,考三十四他也不知著急。問他話就“嗯”“啊”應付。 上進心,就是努力向前,立志有所作為的一種心理品質。孩子的上進心,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進取的動機。有的孩子缺乏這種動機,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1、爸爸媽媽的挫傷 孩子原來有上進心,但是父母對他的進步總是不能滿意,只看到孩子不足的地方,甚至言辭中常露出諷刺、挖苦之意。孩子的積極性被打擊,有的乾脆就放棄了努力。2、家庭環境的影響 有些家庭中,爸爸媽媽本身缺乏上進心,工作不思進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視孩子情感與智力方面的需要。對孩子沒有明確的行為指導和要求,極少和孩子談話、遊戲、講故事,抑制了孩子的上進心;3、孩子自身的問題 孩子年齡較小,生性好玩,不能對自己作出正確評價,不能自我調節、自我監督,意志力薄弱,做事沒有常性,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勵。或是有的孩子天生是慢性子,不喜歡競爭,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等。4、家長的誤解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表現,喜歡用大人的思維去評價,一看到成績沒有提高,或老師不常表揚,或者遇事孩子經常表現出滿不在乎的樣子就給孩子貼上“沒有上進心”的標籤。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的,有時候孩子的努力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才能看出來,或者孩子有他(她)自己的主見,其價值標準跟大人存在差異,或者只是孩子不想讓父母看到他(她)的失落。其實,他們有著很強的自我意識和上進心。專家支招:1、因材施教,給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 對於不同型別的孩子,採取的激勵方式自然也不同。對於那些有一定學習自覺性、成績也較好的孩子,家長要努力建立和諧輕鬆的環境,鼓勵他們多參與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增長見識。同時教孩子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孩子提高學習技巧和效率,多吸收新的知識,提高自學能力。對於小聰明的孩子適宜於用激將法,激發孩子內心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家長應該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孩子很小的進步都要進行肯定和稱讚,鼓勵孩子利用自身的優點和特長彌補自身的不足。對於所謂的差生,家長不能太過心急,更不能破罐子破摔,放任孩子。這些孩子一般都是從低年級開始厭惡學習,這種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他們其實是非常脆弱的,渴望得到關心和支援。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心理,從感情出發,給孩子一點“偏愛”,冷靜客觀地觀察孩子有哪些長處,透過賞識孩子的長處,激發孩子的信心,誠心地鼓勵孩子,讓孩子快樂成長。2、用自己對事業的進取精神去影響孩子 孩子的一言一行絕大部分是模仿得來的,父母的言傳身教深深影響著孩子,父母對工作的態度同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父母在家裡對工作少一些抱怨,顯示出一個積極的精神面貌,根據孩子的理解程度來和孩子談談自己工作中遇到的故事,例如如何克服困難完成了圓滿完成了某項工作。還可以在年底的時候帶孩子參加公司的團拜會,讓孩子一起分享獲得“優秀員工”榮譽的喜悅,用自己積極上進的言行影響孩子,這樣比簡單的說教更為有效。3、對孩子提出合理要求,設立適當的目標 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只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既感到爸爸媽媽的柔情與溫暖,又感受到父母嚴格要求自己的拳拳之心,孩子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出自制力和做事的恆心。當給孩子佈置任務或目標時一定要注意要給孩子設定能夠達到的目標,目標既不能過高,否則會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也不能過低,否則會讓孩子容易自滿和懶散。當孩子能夠達到設立的目標時,就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積極的反饋,是一種正向的強化,可以促進孩子這種積極性行為,能夠鼓勵孩子不斷進取。4、利用集體的力量來引導慢熱型的孩子 有一些孩子天性沉穩,往往對於自己無關的,不感興趣的事情不加註意,即使是他很喜歡的事,也不會因為別人得到到表揚或批評,自己也跟著高興或是生氣,似乎老師表揚別人和自己沒有關係。因為他(她)們總是處事不驚的樣子,鬧脾氣的時候很少,他們從來不拖集體的後退,但也與決不衝到集體前面去,在班級中往往容易被忽視,也最容易被認為是沒有上進心的孩子。其實是性格使然。引導這樣的孩子,要從引導其融入集體入手,讓這樣的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孩子就有可能被周圍同學的活力和快樂所感染,變得積極起來。而他(她)們比較難做到的是融入集體需要跨出的第一步。這時候需要有人拉他(她)一把,否則他們會依然徘徊在人群之外。所以家長需要鼓勵孩子結交一兩個開朗外向的好朋友,讓這兩個好朋友拉著他一起參與。比如組織班裡的活動,參加各種比賽。這樣,在別人的帶動下,他(她)才可能慢慢地融入到集體當中去。讓孩子看到他可以為集體做哪些事情,告訴他別人會因此而需要他(她)。 性格沉穩的孩子雖然不爭,卻也希望有好的表現。家長可以和孩子在家裡多做一些訓練。比如說孩子本身是慢性子,很多的時候,動作無意間就會比別人要慢。這時候,家長就要想辦法做一些訓練,比如說收拾書包,比如說背課文的時候,讓孩子增強緊張度,讓孩子以最快速度背下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經過訓練、鼓勵、幫助還是原來的老樣子,請家長不要過於著急,這可能是孩子的氣質問題。天生我才必有用,氣質沉穩的人自然有他們施展才能的地方。也許他(她)們將來是很好的會計師,是考古學家,是設計師。所以家長不要過於擔心,更不要因為孩子這種氣質問題讓孩子受到更多的打擊。 激發孩子的上進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家長堅持不懈,並因材施教,掌握科學的方法。記住:適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 7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孩子沒有上進心分析原因,就是孩子從小就沒有學會負責任,不懂得感恩,沒有上進心的孩子往往是沒活出自己的人,家長過多的包辦,包括學習,生活及決定;家長過分的強制,專制,這些都會導致孩子不需要上進,爸爸媽媽什麼都幫我做啦,錢也給我準備好啦,我什麼也不需要。所以,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家長,要停止這些行為啦!首先明確一件事,上進心不是被動產生的,一定要發自內心。而家長通常用強迫和嘮叨的方式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所以通常會越來越沒有上進心。激發上進心可以透過目標設定,尋找競爭同伴,正面引導和語言暗示等方法,其實上進心是孩子本來就具有的。孩子就算是學習方面暫時表現不上進,也一定會有其他方面的上進表現。一旦表現出來,就要及時鼓勵和表揚。

  • 8 # 錢志亮工作室

    孩子缺乏上進心有多種原因,有的是遇到挫折後不能正確認識自我,認為自己不行,天生不聰明,不如別人;有的是老挨批評,失去銳氣,自卑;有的是因為從小被嬌慣,怕艱苦;有的是受周圍環境的影響,隨大流,逃避壓力。當父母的首先要像醫生一樣把準脈。

    研究解題之法

    現在的孩子很怕聽父母嘮叨,你多講了,他嫌煩,會產生逆反情緒。所以要做有心人,研究孩子的特點,去發現教育的契機,尋求最佳的教育方法。不能簡單化,急於求成。要有耐心和恆心,工夫要下到一定的火候。

    激發緊迫之感

    孩子要上進,必須有內在要求,否則無濟於事。要引導孩子認識自己所生存的競爭環境,懂得適者生存、優者勝出、積極奮進則一片光明、不思進取則前途暗淡的道理,從而讓孩子產生要求上進的緊迫感。

    樹立“能行”的信念

    家長對孩子要有信心,不能因為孩子一時的不足就認為他不求上進。應該幫受挫的孩子分析,讓他看到自己存在的優勢。當他做了一點值得肯定的事,有一點小的進步,就要表揚,予以鼓勵,恢復他的自信。對一些一直比較弱的孩子,也要努力去發現他的長處,及時肯定,不斷為孩子喝彩,促進樹立信。

    感受自身的價值

    家長要指導孩子把握機會,或有意識創設情景,讓孩子獲得成功。比如學校和社會組織美術、書法、器樂、舞蹈、體育等各種型別的比賽,可以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特長積極參與。如能勝出,會極大地增強他的自信心,激勵他奮發向上。即使沒有拿到名次,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 9 # 販賣吃喝的老八

    寫在前面。

    孩子沒有了上進心會讓父母覺得很頭疼。因為還得如果有上進心的話,學習上他就會充滿了動力和自覺性,能夠發揮出自己本身的潛能。那是孩子不夠聰明,他們如果能夠持之以恆,終將會取得可喜的成績。而作為父母孩子的上進心,我們不但要發現和保護好,更要善於激發和調動,鼓勵孩子不斷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還能沒有上進心,我們應該怎樣?給孩子激勵孩子的上進心。我感覺第一點要幫助孩子,樹立切合實際的理想,因為理想能夠激發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充分地挖掘的人的潛能。給有理想的孩子來說,夢想就像召喚者,他會不斷地提醒孩子要明確前進的方向。是孩子身處困境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作為家長,我們不能只關心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學業,還要幫孩子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項任務。要注意的是孩子不同於成年人,不懂得管理先劃分為,短期中期目標,不知道將大小目標和專案表結合起來,而是一時衝動的理想,到頭來可能沒有絲毫用處。

    幼兒園的孩子談不上理想,但是父母要讓孩子們,充滿個性,小學時的孩子理想飄忽不定,一會兒成科學家,一會兒成老師,父母要找到孩子的興趣點。發現孩子們的優勢,強化他們的理想。中學階段的孩子理想逐漸穩定下來,卻又可能不切實際,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去,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實施計劃,讓他們逐步向理想邁進。家長在聽到孩子就說自己的理想後,不能只是空泛的誇獎一句,應該多給孩子創造一些實現理想的機會,把理想變成一個可操作的計劃。

    第二點,我感覺要適時表達,還自己對孩子的期望。那種要學會用自己的言談舉止影響孩子,讓孩子既能受到讚揚,又能知道自己該朝什麼方向發展和努力。比如孩子入學升學,是好機會,媽媽可以利用這些時間來祝賀孩子,向孩子灌輸你長大了成大孩子的思想,同時提出新的希望。也讓孩子對自己提出一些新要求,並努力去做好。

    最後要在孩子心裡樹立起學習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的小時候,媽媽可以給他們多講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當孩子有閱讀能力的時候,媽媽要引導他們多讀一些名人傳記,這會激發他們內心的一種渴望,渴望自己也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注重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不要因為錯誤的比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其實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讓孩子建立上進心,比如說為孩子找一個競爭對手,鼓勵孩子參與競爭,讓孩子透過目標的實現體驗成就感,而,目標實現帶來的喜悅之情,更會讓孩子戰勝困難,不斷進取。

  • 10 # 大眼媽媽

    心是一個人努力向上,立志有為的心理品質,是孩子積極進取走向成功的的動機。青少年本應是積極奮進,有目標,有追求的,但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孩子行動懶散,不思進取,甚至沉迷於遊戲當中不能自拔。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從小樹立目標,激發孩子為實現目標而百折不撓的上進心。

    為什麼孩子沒有上進心?

    1父母教育不當

    孩子本身都是有上進心的,但是很多孩子的上進心在父母日復一日的指責,批評,甚至諷刺,挖苦中磨滅了。有些媽媽不善於看到孩子的進步和亮光點,一味的以挖苦來刺激孩子,這種教育方法不僅會使孩子失去信心,孩子還會因為得到不父母的肯定乾脆放棄了努力。

    2家庭的影響

    有些家庭,父母本身就缺乏上進心, 工作不思進取,生活上懶散鬆懈,更忽視孩子情感與智力方面的需要,他們對孩子沒有明確的行為上的指導和要求,極少和孩子談話,遊戲,講故事,壓抑了孩子的上進心。

    3孩子自身的問題

    孩子年齡小,生性好玩,不能對自己作出正確的評價,不能自我調節,自我監督,更不能自我約束,自我激勵。

    如何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1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處處受到歧視,指責的孩子容易自卑,也會漸漸對自己失去信心和上進心,每一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第一名,但第一名只有一個,成績並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每一個平凡的孩子也是特別的,只要父母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肯定,讚許,賞識孩子,必將促進孩子努力追求,奮發圖強。

    2要讓孩子體會知識的作用

    為了讓孩子的求知慾具有持續性,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學過哪些知識,然後在與孩子的日常交流中,設法用到這些知識,讓孩子體會到所學知識的作用。父母應時常留心發生在孩子身邊的各種事情,儘量用孩子學過的知識向他解釋。當孩子經常體會到所學知識的作用後,這些經歷往往又能激發他的求知慾。

    3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是在父母的教育影響下開始認識世界、開始形成人格和才能的。父母想讓孩子好學上進,不斷向更高目標衝擊,自己首先要在工作、學習上高標準要求自己。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孩子很多方法簡直就是父母的翻版。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人人需要終身學習。當父母以自身來激勵孩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這比任何激勵方式的效果都好的多。

    4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孩子

    孩子的榜樣可以是父母、可以是好友、老師或同學中的一員,總之要是一個生活在孩子周圍,孩子非常熟悉的人。這個人在學業、事業上是成功者,為孩子所佩服,孩子願意以他為榜樣。孩子對榜樣的欽佩可以化成了一種力量,化成了一種信心,讓他們的學習態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轉變,學習成績也就有很大的提高。

    5給孩子樹立恰當的目標

    恰當的目標使孩子有更多獲得成功的機會,孩子更容易體驗到成功後的喜悅。家長千萬不能急於求成,對孩子要求過高,而要為孩子制定恰當的學習目標,讓孩子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能夠實現目標,獲得成功的快樂。學習上成功的喜悅之情是學生渴望學習、戰勝困難的動力源泉。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學習進步,在同學中出類拔萃,成為父母和老師都喜歡的好學生。孩子的上進心是孩子奮發向上的動力,家長不僅要善於保護孩子的上進心理還要善於去激發它,儘量少批評孩子,看到孩子的優點,多給孩子創造發揮能力的平臺和空間,鼓勵孩子不斷向更高的目標攀登。

  • 11 # 耿直的周小姐

    首先我想試著探討一下,何為上進心?以我們成年人的標準來看,好好學習,生活上很自律,在不如他人的地方有羞恥感,想要超越他人。但是,這就是孩子們所要的上進心嗎?

    說說去年的高考,我身邊有兩個孩子特別出類拔萃。一個是我的乾兒子,考上了華西大學的口腔科,要知道這是與清華北大比肩的一個專業。另外一個是我好朋友的兒子,他根本就沒有參加高考,直接被日本早稻田大學以全額獎學金錄取。

    我的乾兒子從小就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孩子,但是他的性格膽小,內向,從小到大都在他媽媽按部就班的規劃下學習、生活、填報志願,就像一本書,過程結局都有人已經幫你寫好。而被早稻田大學錄取的那個孩子,從小就是沒什麼上進心的代表。他的父母沒有給他任何規劃,也沒有給他任何壓力,整天就是笑呵呵的讓他自由自在的成長。

    在這個孩子八九歲的時候,突然迷上了電腦,沒有任何人管他,他自己就開始研究電腦。他的父母也沒有因為他的不務正業而加以干涉。因為對日本的電子科技很感興趣,他開始自學日語,從那時他就決定以後要去日本學習他們最新的技術。這以後他就像一個神話一樣,學習飛速進步,直到最後被早稻田以全額獎學金錄取。

    我說這些的意思是,孩子沒有上進心,是因為還沒有找到他真正感興趣的東西,沒有從日常的學習中找到他感興趣的點。也許我們這個時候的關注點,不是怎樣讓他有上進心,而是花點力氣去尋找他的興趣點在哪裡,透過刺激他的興趣點讓他有更多學習的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什麼孩子熱衷於打遊戲看電視?因為他們能從中體會到樂趣,而學習的枯燥讓他們完全沒有興趣,也許我們現在是應該想辦法提升他們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孩子沒有上進心。過多的指責只會讓他們更加叛逆,屈辱,甚至走上自暴自棄的道路。

    多點耐心來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在我個人看來,現在中國的這種全面應試教育,真的有很多弊端。難道以後個個都上985,211?個個出來都是白領精英?都在說不忘初心,我覺得帶孩子才是真正的不該忘了初心!

    孩子出生的時候,我們只是希望他平安健康,為什麼到後來對他的要求就越來越多呢?要求他聰明,學習好,不比別人差,我們大人是不是一步步的失掉了自己的初心呢?在我看來,真正的只要孩子平安,健康快樂,就是我最大的心願。甚至我說如果中國的職業技術學校能夠做的像德國一樣好,能讓孩子真正的學到一門技術,能夠快樂健康的過好一生,比上什麼985,211都好!

  • 12 # 侯媽家庭教育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自己的孩子有上進心,但是很多父母由於沒有學習育兒方面的知識,對教育孩子一無所知,往往教出來的孩子總是有很多問題,不盡人意,如果孩子沒有上進心怎麼辦呢?侯媽從事家庭教育多年,現在和父母們談一下如何培養孩子的上進心。

    1.父母要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去解決,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有成就感,孩子一旦對學習有興趣了,自然自己就愛去學習了。

    2.父母要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如果在孩子表現出來的是積極有上進心,孩子自然會學習父母。

    3.適當地表達對孩子的期望,孩子都是願意討大人歡喜的,自然會向目標去努力的。

    4.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要鼓勵孩子,而不要打擊和嘲笑孩子,讓孩子以敢想敢做。

    5.有的孩子有自大的心態,取得一點成績就開始驕傲,這樣會讓孩子變得懶散,父母一定要時常提醒孩子。

    6.多讓孩子參加各種比賽,讓他在競爭的氛圍中自我激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做事磨唧,多次體罰和說教都不起作用,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