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歆寶貝媽媽
-
2 # 劉家小湯圓
你好,首先請允許我苦笑三聲(哈 哈 哈 )
我家孩子也一樣,我每次說她你能不能快點啊,這麼慢吞吞的。 然後她居然回我一句:小朋友就是這麼慢的。 我頭都是大的了。
比如有一次睡覺吧,我給她洗完說很晚了,你先去睡覺,我等會過來給你講故事。可是她居然自己去她奶奶房間看電視了。 當時11點了,我氣得想吼她,知道不。但是我忍住了,我自己去睡覺了,不管她了。
孩子爸就對孩子說:“媽媽睡覺了哦,你睡覺不。”然後她跑過來了,說媽媽講故事,你還沒有給我講故事,怎麼睡覺了。 然後我也是噼裡啪啦一大堆的說教。我說不會給你講,我讓你等著我,你居然去看電視了。故事你自己看,別吵我睡覺。
當時她哭得眼淚稀里嘩啦的掉啊,我看著心裡非常的難受。很想擁抱她,但是忍住了。
最後孩子爸給她講了,後來孩子給我說:“媽媽還是你以後給我講故事,我不想聽爸爸講。”從此以後,有什麼事情,我們說好的,她就會認真的遵守。
哈哈,好像說了這麼多,對親沒有幫助啊。
現在的孩子,體罰和說教,對他來說都不是事。 因為他們沒有時間概念,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 如果真的想改掉一些磨嘰帶來的不良影響。可以從他敢興趣的事情來做。比如他要到哪裡去,然後你就磨磨蹭蹭的,讓孩子不停的催你。 讓孩子感受一下你受到的感覺。
有時候考慮問題,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解決問題的話,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
-
3 # 老遲84926257
對於小孩做事磨磨唧唧的現象,普遍都存在。要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習慣?家長可以透過電影電視節目多看有關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生活訓練情況或讓小孩參加一些有關小孩可以參加的訓練活動等,使小孩養成生活獨立性。
不過小孩約年齡還太小的情況下,不能過份要求小孩要這樣要那樣。要讓小孩有個舒適快樂的沒有心裡和精神壓力的環境中成長。有時候對小孩要求過高反而會造成物極必反的現象。希望做家長的要慎重對待。謹供參考!
-
4 # 娜時慢半拍
磨唧有的孩子會沒事 幹什麼都風風火火的 孩子性格也有關係 我家兒子就這樣 幹什麼都慢 寫作業要比別人多用一個小時左右 拿東西都像放慢鏡頭一樣 不管幹什麼都是這樣拖拉 沒完 不知道時間是什麼 我朋友見了我家孩子說要是跟她早打了 我還好點 我的性格就是稍慢一點 也打過 但是不管用 反而會讓他越來越內向 慢慢改變吧!急不來 我家孩子有種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感覺 只能一點一點的改變 我感覺沒有什麼很好辦法 我閨女就好很多了性格比較活潑 幹什麼都快 不會像哥哥那樣拖拉 沒有時間觀念
-
5 # 家庭教育selena
孩子是幾年級的孩子?體罰和說教一般對小學生有作用,尤其小學三四年級之下的孩子會聽話。再大點的孩子,大人這樣的溝通方式基本沒用。再大點的孩子需要比三四年級的孩子更需要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在尊重他們的基礎上溝通。
就是三四年級或者以下的孩子,大人只用體罰說教的方式溝通,孩子肯定不願意接受。就像您做錯事,回到家裡,愛人也像老師訓孩子一樣對待您,您作為大人願意嗎?大人都不願意,更何況是孩子。
跟孩子溝通需要正確的方式,比如,尊重他的前提下跟他溝通,比如,問問孩子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的根源在哪?換種其他的方式。
-
6 # 磨磨唧唧迷迷糊糊
孩子墨跡肯定不能用體罰來教育!
再說了現在也不允許體罰孩子,哪怕是孩子爸媽!其實孩子墨跡屬於孩子的普遍情況,是因為孩子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導致的;舉個例子:我們成年人如果在寫一份報告、做一個課件期間會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機,刷一段影片,玩一會遊戲(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一樣),這是習慣的問題,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墨跡拖拉的毛病!孩子的自制力更差,他沒辦法自行調整、自我糾錯!時間久了反而認為是對的!
我們對於這種習慣性問題該怎麼糾正是每個家長在孩子處於青春期時的大難題。孩子的習慣養成絕對不是一朝一夕,我們知道還在在幼兒園處於腦力思維剛剛發育階段,動手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幼兒園要求孩子要動起來,我們稱之為“散養”,而到了小學階段需要安安靜靜坐在座位上聽課,這個過程需要讓孩子改變的是上課好動的習慣!
而拖拉墨跡是一樣的道理,做事沒有時間觀念,沒有前期進行條理性計劃,對於今天或者接下來一兩個小時的安排是沒有的,那對於任何事都是隨意而為之的,而我們需要的是孩子能夠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或者兩個小時如何合理安排時間完成作業,這就是學習的合理規劃,這個習慣可以透過很多鍛鍊來提升或改變!
邏輯思維訓練其實是很好的鍛鍊策略!
-
7 # 育兒智匯
一次,媽媽們在一起聊自己的孩子,有的說:我家這個最讓我頭疼的是做事磨蹭、拖拉,明明可以很快做好的事情一拖再拖,真讓人頭疼。有人說:我看你家孩子還不錯呀,字寫得很工整,你沒看到我家那位,字寫的像畫“桃符”,靠猜才能認出來。有人說:我家那個做事倒是很快,但毛毛躁躁,不仔細。還有的說:哎呀,我家小孩倒是想到什麼就會很快動手,可是一遇到困難就想放棄,我也很頭疼……
孩子存在問題是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有讓人頭疼的問題,似乎優秀的孩子都在別人家,為了快速改正孩子身上的毛病,家長不惜多次體罰和反覆說教,然而,這些措施似乎都不起作用。怎麼辦?
一、家長需要認識到:孩子之所以為孩子,就是因為他畢竟年齡小,在成長方面還有很長的時間和很大的空間。從而,對孩子有待改善的地方,我們要有耐心理性對待,把孩子身上每個缺點,都當作孩子的成長點。
二、人具有獨特性,所有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客觀看待孩子存在的問題,用合適的態度和方法幫助孩子。因為遺傳和環境的影響,每個人都會有一套獨特的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處理問題以及行事的方式方法。沒有一個人身上盡是缺點,也沒有一個人身上全是優點。有時即使是同一個人做同樣的事,可能是受人歡迎的,也可能是不受人歡迎的,比如我家孩子喜歡看書,這是好事,但當他因看書耽誤了其他要緊的事,看書就成了被批評的原由。用心去了解孩子,與孩子一起制定計劃,並督促孩子實施,幫助孩子慢慢變得越來越好。
三、不要懼怕孩子身上暴露一些問題,況且,有時我們認為是問題的現象其實不是真“問題”,不需要徹底改掉,只要引導孩子把“問題”控制在合理範圍就行。比如題幹中說的孩子“磨蹭”,也許大人並不真的瞭解孩子,看到孩子行事緩慢,就以為孩子習慣不好或者故意而為,其實可能不是這樣。觀察思考型的孩子,遇到事情喜歡仔細觀察、思考透徹、弄個明白,偶爾還會發散思維到其他事情上,所以在看得見的結果上,他往往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達成。
四、對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該放手的時候要適當放手,讓孩子早一點有機會面對自己行為的後果,透過“壞結果”對孩子不好的表現起到懲戒作用。
孩子成長最快的時候,往往就在犯錯改錯,或者在克服本身缺點的時候。有些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孩子本身的成長來克服,例如孩子身體的成熟度。負責行為監控的大腦前額葉需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所以在孩子年齡還小時,我們可以想辦法規範其行為,但切忌操之過急。
-
8 # 專注高效學習養成教育
孩子磨嘰,體罰和說教沒有效果是必然的。因為從兒童心理發展來說,12週歲之前,孩子的心理認知無法透過語言說教獲得,只能透過動作獲得。這位家長可以透過各種動作讓孩子體會到磨嘰的不好。
1.讓孩子體會“被磨嘰”。
當孩子要求家長幫他做什麼事時,家長可以一拖再拖,學他的樣,磨嘰來磨嘰去,就是不給他痛痛快快地辦了。
在他著急、發脾氣平靜之後,再好好問他的感受,跟他講道理,告訴他:磨嘰不僅耽誤事情,爸爸媽媽經常被你“磨嘰”,心情非常地難受。
這樣他才能體會到“磨嘰”的不好。
2.強化他不磨嘰的行為。
當他某件事完成得有效率時,哪怕只是比平時進步一點點,家長也要明確地指出他的進步,並鼓勵他下次爭取再快一些。
壞習慣是長期生活中形成的,要想改掉,需要一個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
9 # 跳跳媽03
孩子做事磨嘰,多次體罰和說教都不起作用,該怎麼辦
孩子磨蹭、拖拉,讓很多家長都很焦慮、很糾結,有的因此跟孩子弄得關係非常不好,導致兩敗俱傷。
第一,孩子做事磨嘰,是以誰的標準來評判的?毫無疑問,肯定是用大人的標準來判斷的,是我們覺得孩子慢,可按照孩子的生理發育來看,孩子很可能就是正常節奏。我們總是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那肯定會覺得孩子在很多方面存在問題。
我們也曾經是孩子,可當我們成了大人之後,我們就忘了自己做孩子時的感覺了。
小時候我們做事情也慢,父母可能也嫌棄過我們,那種感覺一定不好受,現在我們也成了父母,就不能再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了。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痛苦再加在孩子身上。
第二,體罰和說教都不是智慧父母應該採取的方法。你說體罰和說教都不起作用,我想,這兩個方法你肯定也用了不止一次了,不但沒讓孩子改掉磨嘰的毛病,很可能還起了反作用,孩子對你的體罰和說教可能已經油鹽不進了。
其實你肯定內心也知道,這兩個也不是好方法,你也是無奈之下才用的。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打罵孩子不可取,雖然內心裡覺得是為了孩子好,不可否認的是,當體罰孩子的那一刻,你的內心是無助的,你感覺面對這樣的孩子你無能為力,你除了動手沒有別的辦法了,而且,你的情緒是暴躁的,是焦慮的,當這樣的情緒傳遞到孩子身上,孩子感受到的,是痛苦和憤怒,而不是父母的苦心。
再說說教,同樣的,這也是一種無用的方法,不但無用,還讓孩子覺得煩,父母太嘮叨了,重複的話他早就知道了,為什麼還要一遍遍地說?所以,你說的時候,他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根本就沒聽。等他再大點,恐怕還沒等你開口,他就把自己關進房間裡了,嚴重的還會離家出走。
第三,孩子磨蹭,需要家長正確引導。如果孩子的確是比其他的孩子都要慢很多,那這可以說是磨蹭,但這也要看孩子的性格。如果本身孩子就是慢吞吞的性格,或者父母都是這樣的人,那孩子這樣很正常;如果孩子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如果是孩子以磨蹭來對抗父母的體罰和說教,那父母就要先戒掉體罰和說教,再去管孩子,因為父母連自己都管不好的話,那是沒有資格教育孩子的,根本沒有說服力嘛,孩子是不會聽的,而且,錯誤的教育比不教育害處更大;
如果孩子是對時間沒有概念,那就要教會孩子做好時間管理,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他的時間管理方式,這方面的書有很多,你可以搜搜看;
如果是孩子沒有責任感才磨蹭,那就讓他自己承擔一下磨蹭帶來的後果,比如遲到了會挨批等等。
總之,你要知道孩子是因為什麼而磨蹭,才能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看到孩子慢騰騰的樣子就吼一頓,如果那樣,那說明你不僅是不接納孩子,更是不接納你自己。
-
10 # 奕家愛美食
這個問題我想很多家庭都會有,比如說早上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小孩動作比較慢的,上幼兒園都要遲到了;出去玩的時候跟朋友約好了時間,但是小孩總在自己家裡玩玩具半天不出門;馬上要睡覺了,小孩子的作業還沒做完,所以這個時候家長就會很著急,非常能理解這位家長的心情。那麼這個時候應該怎麼做呢?我想有以下幾點可以注意:
小孩動作比較慢,是相對的小孩動作慢,是以我們大人的標準來看的,這就好比在工廠裡面一個剛剛進入工廠的新人跟一個熟練工去對比,相對來講的話,那肯定是慢的,因為成長需要時間。
父母可以想一下,剛開始接觸一個word文件的時候,可能要排版要很久,但是慢慢熟練了以後,就會很快。
所以小孩子的發育並沒有像大人一樣發育那麼健全,我們不能以大人的標準去評判小孩子的速度。
不要給小孩貼標籤當給小孩扣上了“墨跡”的帽子,家長在言語、動作、表情當中,就會出現一些嫌棄不滿,小孩子情緒感知能力是非常強的。他會有一種挫敗感,會認為自己總是達不到爸爸媽媽的要求。甚至大人可能會對小孩大吼大叫,那麼長此以往的話,小孩自己也就會大聲說話了,其實這就是一個惡性迴圈,不好的連鎖反應。影響親子關係。
不僅僅是“磨嘰”這個帽子,還有“愛撒謊”,“喜歡大喊大叫”“喜歡打人”這些標籤,那麼一旦出現了狀況,我們總是會下意識的用標籤去看待小孩,長期以往,小孩可能就會在想,反正爸爸媽媽都是這樣說我,那我也就是這樣了。其實這就是在強化小孩的不好的習慣。
體罰和說教要用對地方體罰和說教要用對地方,經常用會失去它的威力。這就像打牌一樣的,偶爾出個炸彈,是會有震懾力的,但是經常扔炸彈,威力就小了,因為自己手上炸彈多,意味著對方手上炸彈也多。經常體罰和說教,小孩已經習慣了,也就感受不到這個作用了,到最後可能他會頂嘴,會反抗,不反抗的話也不會認真對待這種責罰。
體罰和說教儘量用在一些原則性的事情上,如果不進行嚴厲的教育,後果會很嚴重,比如“安全規則意識”,小孩“偷大人錢”等問題。完全不用體罰和睡覺也是不行的,因為小孩子還是有時候要有點威懾力,需要有個怕的人。
但是像“磨嘰”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也不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如果長時間用體罰和說教強化小孩的這個行為,會非常影響親子關係,整個家裡的氣氛就會顯得緊張。
具體來講,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給小孩留足夠的時間。比如說小孩穿鞋可能需要半個小時,大人計劃可能就是三分鐘,那麼,就真的是要給他留夠半個小時,只有足夠的時間才會從容不迫,才能有時間去進行調整,大人也先把自己的性子慢下來。 蹲下來給小孩進行引導。為什麼說要蹲下來給小孩進行引導?有些時候我們去看小孩的總是會用大人的眼光去看,當我們站在一個高度,有一種威懾感和優越感,當我們蹲下去的時候,我們跟小孩站在同一個平面,我們去認真尋找原因他為什麼會這麼慢,家長用心的去觀察,然後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幫助,這樣小孩就會容易接受。 強化小孩好的表現。比如說他昨天用了半個小時出門,今天只用了20分鐘,那麼家長就可以去鼓勵他的進步的表現,請注意一定要真誠的鼓勵,而不是用諷刺的語氣。如果家長長期強化小孩子好的表現的話,他為了維持自己這種良好的形象,他也會不斷的進步。當我們去批評小孩的時候,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說,或者總是去強化不好的行為,當他有好的表現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當面並且大聲的說,發自內心、由衷的讚美他,這樣的話慢慢的他就會變得越來越好。小孩子好的行為表現要誇大10倍讚揚他,壞的行為習慣縮小到1/10來教育他。小孩子是在家庭中長大的,他的行為習慣其實都離不開家庭的教育,不論是好的或者不好的,都是受了家長的影響。要想改變,父母先想一想自己的行為,然後在慢慢的對小孩進行引導。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急,慢慢來,總有一天會發現有效果的。
我是愛育社,與千萬父母共同成長,做智慧父母,養兒不焦慮!
-
11 # 小玖育兒說
我家孩子也一樣,我每次說她你能不能快點啊,這麼慢吞吞的。 然後她居然回我一句:小朋友就是這麼慢的。 我頭都是大的了。
比如有一次睡覺吧,我給她洗完說很晚了,你先去睡覺,我等會過來給你講故事。可是她居然自己去她奶奶房間看電視了。 當時11點了,我氣得想吼她,知道不。但是我忍住了,我自己去睡覺了,不管她了。
孩子爸就對孩子說:“媽媽睡覺了哦,你睡覺不。”然後她跑過來了,說媽媽講故事,你還沒有給我講故事,怎麼睡覺了。 然後我也是噼裡啪啦一大堆的說教。我說不會給你講,我讓你等著我,你居然去看電視了。故事你自己看,別吵我睡覺。
當時她哭得眼淚稀里嘩啦的掉啊,我看著心裡非常的難受。很想擁抱她,但是忍住了。
最後孩子爸給她講了,後來孩子給我說:“媽媽還是你以後給我講故事,我不想聽爸爸講。”從此以後,有什麼事情,我們說好的,她就會認真的遵守。
哈哈,好像說了這麼多,對親沒有幫助啊。
現在的孩子,體罰和說教,對他來說都不是事。 因為他們沒有時間概念,不知道事情的輕重緩急,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 如果真的想改掉一些磨嘰帶來的不良影響。可以從他敢興趣的事情來做。比如他要到哪裡去,然後你就磨磨蹭蹭的,讓孩子不停的催你。 讓孩子感受一下你受到的感覺。
孩子存在問題是一個普遍現象,很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有讓人頭疼的問題,似乎優秀的孩子都在別人家,為了快速改正孩子身上的毛病,家長不惜多次體罰和反覆說教,然而,這些措施似乎都不起作用。怎麼辦?
一、家長需要認識到:孩子之所以為孩子,就是因為他畢竟年齡小,在成長方面還有很長的時間和很大的空間。從而,對孩子有待改善的地方,我們要有耐心理性對待,把孩子身上每個缺點,都當作孩子的成長點。
二、人具有獨特性,所有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客觀看待孩子存在的問題,用合適的態度和方法幫助孩子。因為遺傳和環境的影響,每個人都會有一套獨特的看待問題、思考問題、處理問題以及行事的方式方法。沒有一個人身上盡是缺點,也沒有一個人身上全是優點。有時即使是同一個人做同樣的事,可能是受人歡迎的,也可能是不受人歡迎的,比如我家孩子喜歡看書,這是好事,但當他因看書耽誤了其他要緊的事,看書就成了被批評的原由。用心去了解孩子,與孩子一起制定計劃,並督促孩子實施,幫助孩子慢慢變得越來越好。
三、不要懼怕孩子身上暴露一些問題,況且,有時我們認為是問題的現象其實不是真“問題”,不需要徹底改掉,只要引導孩子把“問題”控制在合理範圍就行。比如題幹中說的孩子“磨蹭”,也許大人並不真的瞭解孩子,看到孩子行事緩慢,就以為孩子習慣不好或者故意而為,其實可能不是這樣。觀察思考型的孩子,遇到事情喜歡仔細觀察、思考透徹、弄個明白,偶爾還會發散思維到其他事情上,所以在看得見的結果上,他往往需要花比較長的時間去達成。
四、對孩子的管理和教育,該放手的時候要適當放手,讓孩子早一點有機會面對自己行為的後果,透過“壞結果”對孩子不好的表現起到懲戒作用。
孩子成長最快的時候,往往就在犯錯改錯,或者在克服本身缺點的時候。有些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孩子本身的成長來克服,例如孩子身體的成熟度。
-
12 # 周凌溧親子家園
孩子做事磨嘰,多次體罰和說教是不會起作用的,因為根據超限效應,父母多次體罰和說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根本不會聽。
孩子做事磨嘰,其根本原因在於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
要相信孩子,對孩子放手
很多父母對孩子不放心,總擔心孩子做不好事情,孩子在做事的時候,總是盯著他,一旦出現錯誤,就不停的提醒他,甚至指責他。
在父母眼裡,只有自己不停監督孩子,孩子才會做事情迅速,才會做好事情。
但在孩子眼裡,這是父母不相信自己,既然父母認為自己做不好事情,那就沒必要想去如何做好事情了,這樣一來,做事的效率就低下了。
所以,父母要相信孩子,要懂得放手,這樣孩子就會幹勁十足,做事情當然就很快速了。
不要催促孩子
快去寫作業
快去吃飯
快點起床
......
生活中,父母總是喜歡用這樣的話語催促孩子,覺得孩子不催就不會動,而孩子確實表現出了催一下就動一下。
為什麼會這樣?其根本原因是父母的催促含有一種責備的語氣,孩子會認為自己犯了錯,而且父母不停催促,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越來越灰心喪氣,所以做事情的動作就會越來越慢。
所以,父母不要催促孩子做事情,可以提醒孩子,比如,孩子做事情比較慢,可以提醒孩子注意時間。
父母的鼓勵會讓孩子積極的行動起來
父母可以想想,孩子在幫助自己做事情後,有沒有誇獎他?
體罰和說教是最無效的教育方式,父母要知道,沒有壞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
-
13 # 夢田的稻草人
不知道您家孩子幾歲?做事磨嘰是所有的事呢,還是有的事也可以做到不磨嘰?
兒童的成長是發展性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特點也有不同。很小的孩子有時思考,有時看著磨蹭,吸收性心智階段,都是正常的。如果是上了學的孩子,那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但是,不管對哪種情況,體罰的效果肯定都是適得其反的。
建議您先分析一下孩子磨嘰的原因,通常會有幾個方面:
1、性格慢。兒童的性格源於遺傳和養育方式,看看您和您愛人是否有一方有慢的性格?
2. 能力不夠 。兒童的動作發育也是發展中的,當反應沒有那麼快,就需要耐心等待。
3. 有意拖延。那就是孩子要做的事情並不喜歡,以磨蹭表達不情願。
4.引起關注。看看您對孩子愛和陪伴夠不夠?如果平時比較少,但是磨蹭時就會關注,那麼孩子會用磨蹭來引起家長的關注。
總之,從幾個方面找到原因,再相應去尋找對策。 最好需要您給出一些具體的事例做出分析後,再給您更有針對性的建議方案,就會更好。
-
14 # 小勇安全平臺
你的孩子多大呢?
孩子做事磨嘰,不是體罰就能完全解決的,即便是屈服在你的體罰之下,孩子的心理已經受傷,他之後會選擇內心和你對抗而完成他的反抗。
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建議您下次提問,可以把情況背景說清楚,孩子多大,什麼情況下比較磨嘰,是所有事情都這樣嗎?您說的磨嘰表現有哪些呢?他磨嘰您做了哪些說教呢?
把問題描述清楚以後,才好給您切實的建議。
回覆列表
幾乎孩子都有磨蹭的習慣,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幾點幾分該做什麼事,多久需要做完,慢慢養成一定的習慣!就能改正孩子的磨嘰!體罰只會當下懼怕,並沒辦法改變根本的問題!說教孩子未必聽得進去!家長也可以讓孩子換位,當孩子需要您做事情的時候,您也可以磨蹭一下,讓他對磨蹭這個事情有個概念!漸漸養成時間觀念,養成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