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停一秒

    和珅其實也是充滿著爭議性的人物

    他的貪汙是都知道的,和珅在18世紀可以稱得上世界首富,沒有之一。和珅作為清朝時期的滿族人,開始的時候也是白手起家,直到為官之後也是清廉如水,並且還一併在乾隆時期督辦貪案。

    只是隨著為官越來越大,也可能是和珅商賈出身的習慣,使得和珅慢慢走上了貪汙之路。甚至最後排除異己,權傾天下。但是你要是說清朝乾隆時期沒有和珅這個人,估計比有和珅的貪汙更加嚴重。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其實是個好大喜功,花銷特別大的皇帝。乾隆曾經七下江南,以及國家的開銷。在和珅上位之前,他的前幾任中堂對於朝廷的開銷根本支撐不起來,一直到和珅的出現才使得乾隆有錢可以花銷。

    和珅也被人和紀曉嵐、劉墉一起被稱為清朝乾隆時期的三大中堂,從這也能看出和珅對於朝廷的作用。

    雖然和珅貪財弄權,但是對於乾隆皇帝來說,和珅就是最好的手下。想人之所想,最重要的是忠心。而且對國家也有大作用,而和珅在現在影視劇中一般我們都是出演的負面形象,但是對於和珅對清朝的作用卻沒有任何影視劇能夠忽略。

  • 2 # 顏回1999

    為什麼這麼問呢?我們也許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紀檢幹部,但和珅是什麼人,他的罪惡及下場,都是知道一二的。在歷史問題上,特別是涉及重要的歷史人物評價上,必須堅持原則,容不得戲說曲解,絕不能翻案,絕不能借口學術探討、質疑質證來否定歷史定論。我們要認清新自由主義的真實面目,不能犯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面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必須旗幟鮮明、寸步不讓。

  • 3 # 讀史冠今

    並不是,和珅雖被後人稱為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官之王"、"貪汙之王",但他的才華還是應該得到認可。有人將他與劉墉和紀曉嵐並列為清乾隆時期三大中堂,可見其才能。和珅在文學方面有頗多感悟心得,其精通四書五經,喜讀三國演義與春秋,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也是因為和珅的努力周旋而保留下來。

  • 4 # 崑崙139100429

    此問背後是什麼?是人都有兩面說。貪官自古其稱首,罪大掩正已定格。歷史上政治觀念和治國理念被對立面所汙、所責、所否是可以研究、評判、糾正的。但貪汙犯既便有某些長處也無關緊要,必世代為恥。和坤之流在那種社會背景裡必學“四書五經”,深研儒術並懂些傳統文化,否則以其較低下的身份是無法得到賞識達其高位的。但如此聚財超出國庫的鉅貪,其貪官首惡的歷史形象必成為其最突的形象!

  • 5 # 咸陽閒評人

    並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和珅其實是非常厲害,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他吧!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幹,透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並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力的成長,他的私慾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和珅曾擔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眾多關鍵要職,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正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後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四十九歲[1]。可見他有多麼的厲害。

  • 6 # 林城小蔡哥生活日記

    實際上歷史上真正的和珅其實是非常厲害,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他吧!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初期也是一個不畏強權反腐倡廉的急先鋒!乾隆時期李侍堯貪汙案就是和珅一手查辦的!和珅從19歲一個大內侍衛到大清軍機大臣只用了短短七年時間升遷速度簡直比火箭還快!

    和珅這個人非常有才華 察言觀色的能力堪稱古今第一人,完全摸透了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沾沾喜氣的性格恭維乾隆是十全老人!一個人老大要是喜歡你權利自然也會越來越大,權利大了慢慢人也就變了 和珅從開始的小貪汙到後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轉變!和珅是一個乾隆時代特殊的產物是一個被乾隆皇帝慣壞了的一個才子一個能臣!

  • 7 # 平凡的老孔

    目前在世人眼裡,和珅的形象應該就是一位大貪官,而他的才能遠沒有他擁有的財富知名度高,畢竟大部分人都是透過《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這兩部電視劇對和珅熟悉的,其實和珅是很有能力的。

    和珅在當時被稱為美男子,他不僅身材修長、眉清目秀,而且還是一個聰明絕頂,出口成章,處事幹練之才,他很會理財並且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平時君前奏對,處理政務都甚合乾隆皇帝心思,而並不是影視劇中所展現的那個又矮又肥,表現得有些愚鈍的王剛老師形象。

    和珅年齡比乾隆爺要小39歲,比紀曉嵐小26歲,和珅27歲就已經成為了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總管內務府大臣等數十個高官要職,成了國家一級官員,你能想到的各領域高官都是和珅兼職,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等

  • 8 # 兵哥談古論今

    是人都有兩面性!何況一朝宰相,沒有通達四方,上至皇親國戚,下至三教九流,沒有這些個作為基礎,他怎能馭人,從他個人的努力學習到一步一步走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就憑這點我們眾生要好好學習一番了,況且他從不貪救災的、窮人的財物,如事情辦不成,一分都不少會歸還,電視劇誤導了同學們,反而他是一個有才,辦事能力強,忠臣與主子的正面教材。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9 # 小房談史

    和珅得形像經常以大清國乃至中國歷史上第一鉅貪出現在大家得面前。貪汙這一點無可厚非。嘉慶列出得查抄和珅家產清單裡有這詳細得記錄。總計財產約合當時清政府得十五年財政總收入。

    但是撥開貪汙腐敗得一面。和珅又是一個怎樣得人呢?是一個貪圖享受整日沉迷酒色得享樂之徒?還是有著另一個我們少見得一面?

    ( 和珅畫像 )

    歷史上真實得和珅,可以說起乾隆皇帝得第一大寵臣。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和珅一定不會是個酒色之徒,能夠討的皇帝的寵愛,那一定有過人之處。這裡我們舉幾個例子:

    (1)文學方面:編撰《四庫全書》保護和推廣了《石頭記》也就是後來得《紅樓夢》。

    《四庫全書》編撰於1773年,第一任負責人于敏中編了八年最後死在任上,也沒有編完。之後和珅接手負責,用了兩年時間就編撰完,給後人留下一部宏偉著作。

    和珅在任期間發現了一部《石頭記》可是因為當時文字獄的關係,一直沒有面世。後來和珅透過給皇上講述裡面的情節故事,讓皇帝對此書產生興趣並促成了此書的面世。而且在任的時候和珅還幫乾隆寫了好多書比如《清通典》、《清通志》、《大清一統志》、《日下舊聞考》等。透過這些書我們不難看出和珅是一個很有才華,文學底蘊濃厚的人。

    (2)出色的外交家:馬戈爾尼出使清朝得到了乾隆召見,其中先拜會了和珅,並向和珅諮詢了有關通商的一類問題。和珅頭腦敏捷,思維清楚。讓馬戈爾尼十分滿意這個大清朝的外交官。

    (3)出色的商人:在那個重農輕商的時代下。和珅就有著獨特的商業眼光,所涉及到的行業五花八門,有當鋪、錢莊、瓷器店、古董店、甚至就連蓋房子用的磚瓦都涉及到。還因為當時白蓮教的原因讓大量的有錢人出售自己得房產地業,和珅窺到商機,用典當的方法低價獲得大量土地。經商也是和珅龐大家產的一部分收入來源!

    以上三點可以看的出和珅拋開貪官形象外,還有著我們常人所達不到的能力和眼光!個人覺得他的勤學、務實、商業眼光還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 10 # 配桷y

    提起,大家的就是他是歷史上有名的大貪官,權傾朝野,貪贓枉法,胸無筆墨。這些都是電視劇賦予人們的印象,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和珅到底是怎樣的,他真的就像電視劇裡說的那樣不學無術,只知道溜鬚拍馬嗎?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歷史上的和珅確實是一個大貪官,但他並不像老師飾演和珅,是個體型肥胖、圓滑世故的貪婪奸詐之輩,歷史上的和珅是個謙謙君子,有著“大清第一美男子”之稱,除了外貌出色之外,和珅也很有才華,可謂是滿腹經綸,他精通滿、漢、蒙、藏四種語言,琴棋書畫更是樣樣精通,對詩詞也有著高深的造詣。正是因為和珅才貌雙全、知識淵博,才能一步步成為身邊的紅人。除此之外,和珅也幹事利索,伶牙俐齒,因為善於觀心,也善於揣摩聖意,才能讓對他十分寵信,讓他處理一些外交事宜,而和珅的外交手段連英國的訪華使者馬嘎爾尼個也歎為觀止,稱他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足以想象和珅的辦事風格與手段。

  • 11 # 小熊貓看歷史

    透過《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大家都知道了古今第一大貪官和珅。但是根據歷史記載,除了心術不正,和珅本身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遇到事情經常隨機應變,有很強的的辦事能力。

    也正是他一方面善於揣摩乾隆的心思,一方面又能幫乾隆很好地解決問題,他才能深得乾隆的寵幸,做到權傾朝野的地步。

    勤奮好學,通曉四門語言

    和珅雖然是滿人,但是從小父母早亡,差點被趕出家族。好在和珅憑藉著自己的聰明,考上了滿人的貴族學校鹹安宮。在這裡,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且自身學習也非常刻苦。所以和珅絕對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並且在語言方面深有造詣。

    據記載,和珅熟知漢、滿、蒙、藏四門語言,滿朝文武僅此一人。因此,和珅常常用多種文字幫助乾隆擬定詔書,同時還翻譯少數民族地區呈朝廷的奏文。和珅成為了乾隆皇帝處理民族關係的得力助手。

    《八旗通志》:"去歲用兵之際,所有指示機宜,每兼用清、漢文。此分頒給達賴喇嘛及傳諭廓爾喀敕書,併兼用蒙古、西番字者,殊難其人,惟和珅承旨書諭,俱能辦理秩如"。另闢蹊徑,讓貪官認罪

    乾隆四十五年,雲貴總督李侍堯被下屬海寧告發貪汙,於是乾隆派和珅等人前去調查。豈料李侍堯將當地其他官員從上到下都賄賂了一遍,於是沒有人站出來一同作證,案情陷入了僵局。

    一般官員看到這種情況可能已經束手無策,但是聰明的和珅顯然不在此列。他從李侍堯的管家入手,透過一頓刑訊逼供,此人將李侍堯貪贓枉法的行為全部吐露了出來。

    但是李侍堯出仕多年,在官場上勢力根深蒂固,光憑這樣的證言還不足以將他定罪。和珅又將雲南全省官員叫到一起,將李侍堯管家的證詞展示給他們。

    和珅告訴他們,朝廷已經掌握了李侍堯的罪行,現在給大家戴罪立功的機會,願意出來一同揭發檢舉的,既往無咎,否則將視為包庇,一同論處。那些官員一看李侍堯自己的管家都招了,我還幫什麼啊,紛紛站出來揭發李侍堯。

    面對大量人證物證,李侍堯只能供認不諱。和珅將此案辦的漂漂亮亮,自然也是讓乾隆更加信任。

    改良小火鍋,解決菜冷難題

    相信大家都吃過北京的涮羊肉火鍋,可是你們知道嗎?這種火鍋竟是由和珅發明而來,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議?事情還要從乾隆時期的千叟宴說起。

    老人們吃的不痛快,乾隆自己也不滿意。於是第二次千叟宴,怎麼解決這個難題的任務又交給了和珅。和珅為了討好乾隆,自然是左思右想。他把目光放到了滿族小火鍋上。

    滿族小火鍋最早可以追溯到在成吉思汗時期,據傳他發明了用頭盔盛著馬肉涮著吃的方法。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進一步改良了這個吃法,他帶領部下將野外把豬、羊、牛肉等放在一口鍋內燒煮,這就是後來的滿族小火鍋。

    和珅進一步將小火鍋改成了可以多人共同吃的大火鍋,並且在投入木炭的孔上面加了一個煙囪,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北京火鍋的樣子。而鍋中盛著煮沸的雞湯,一旁則放置了鹿、狍肉片等食材。

    在寒冷的冬天裡,大家吃著熱氣騰騰的肉片,每個人都是對這新式火鍋讚不絕口,連誇皇上英明。乾隆自然也是龍顏大悅,滿面紅光,少不得又對和珅一頓嘉獎。而這種火鍋也廣受大家喜愛,迅速風靡全國。

    總結

    和珅固然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貪官,他創立的“議罪銀”制度也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官場腐敗之風。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他本人確實有真才實學,聰明伶俐,辦事往往天馬行空,這才是他在乾隆朝聖眷不衰的原因。

  • 12 # 雍親王府

    一提到乾隆皇帝的寵臣和珅,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和珅的“貪”。

    的確,和珅的“貪”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方面和珅貪汙金額龐大到足以抵上當時整個大清王朝數年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其貪汙的手段更是“五花八門”,將為官和為人臣之術幾乎於做到了極致。所以稱其為中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第一貪官”,可謂是毫不為過。

    然而,如果只用“貪”來評價和珅,確實是太過於片面了,因為和珅並不是只有諸如“貪”、“權”、“滑”等這類負面評價的標籤,和珅的身上也有著積極的和“正能量”的一面。特別是發生在他身上的兩件事情,展示了和珅的博學多才與韜光養晦,而這也更加說明,和珅能夠獲取如此之高的權勢與地位,並非僅僅是依靠運氣和偶然,因為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之上。

    一句“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讓和珅為乾隆所知。

    在陳康祺所著的《朗潛紀聞》中,記載著這樣一段關於和珅的故事。

    一日,警蹕出宮,上偶於輿中閱邊報,有奏要犯脫逃者,上微怒,誦《論語》“虎兕出於柙”三語。扈從諸校尉及期門羽林之屬,鹹愕眙互詢天語云何。和珅獨曰:“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上為霽顏。問汝讀《論語》乎?對曰:然。又問家世、年歲,奏對皆稱旨。

    當時,清朝正在同緬甸作戰,也就是乾隆“十全武功”之中的“清緬之戰”。

    在此期間,有人向乾隆皇帝奏報,說軍中出現了俘虜越獄逃跑的情況,於是乾隆皇帝對此事是異常的憤怒,當著所有侍從與侍衛的面憤怒的說道: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眼見乾隆皇帝發怒,所有人都跪在了乾隆面前一語不發,可就在片刻沉默後,突然從跪著的一群人中,發出了一個聲音:

    “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這句話出於《論語》中的《季氏將伐顓臾》,而和珅回答的“典守者不得辭其責”則是出自宋朝理學大家朱熹對於《四書》的批註。

    乾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藉由《論語》中的經典,詢問戰俘逃走究竟應該是誰的責任,而和珅則是將計就計,用朱熹的經典批註予以了回答,即戰俘逃走的責任在於“典守者”。

    如此回答充分展示充分對於歷朝歷代儒家經典作品是非常的瞭解和熟悉。

    也正是這一次和珅出色而又亮眼的表現,使得乾隆皇帝對於和珅有了極大的好感,立馬將其提拔為自己的貼身侍衛,和珅也就此開啟了其在官場上的平步青雲之路。

    精通滿蒙漢藏四種語言文字的和珅,成為了乾隆身邊不可或缺的“人才”。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恰逢乾隆皇帝七十大壽,乾隆邀請遠在西藏的六世班禪大師前來北京參加壽宴,而六世班禪也接受了乾隆皇帝的邀請,並且親自為乾隆皇帝書寫了一封回信。

    然而,當乾隆皇帝這封班禪大師的親筆信的時候,瞬間變得不知所措,因為這封信完全是用藏文寫的,而當時乾隆皇帝身邊沒有一個人懂得藏文。

    於是乾隆皇帝趕忙將和珅喚到身邊,並將這封班禪大師的親筆信交給和珅,和珅則立馬將信中班禪大師準備率領2000僧眾前來為乾隆皇帝賀壽的訊息告訴了乾隆。

    得知此訊息的乾隆皇帝非常高興,進而又安排和珅主持在承德避暑山莊為六世班禪修建寺廟的工作。和珅在接到這份差事後,積極翻閱藏傳佛教的典籍,並且以班禪大師的駐錫地札什倫布寺為藍本,修建了承德的須彌福壽廟,以供班禪大師居住。

    就這樣,當班禪大師千里迢迢的從西藏趕到承德地區參加乾隆皇帝的壽宴,見到此情此景時是非常的感動,對於乾隆皇帝更加感恩戴德,乾隆皇帝也非常的欣喜與高興。

    可以說乾隆皇帝透過此舉,很好的維繫朝廷中央與西藏地區的關係,確保了邊疆的安穩。而在這其中,和珅可謂是功不可沒,而這一切的根本,都是在與和珅的學識淵博,熟練掌握了藏文與藏族文化,才能很好的幫助乾隆皇帝署理此項事務,進而獲得了乾隆皇帝的信任與器重。

    和珅的博學多才,與其在鹹安宮官學的求學經歷密不可分。

    鹹安宮,在正式成為學堂之前,曾經是一所“監獄”,拘禁著的正是康熙朝時期的廢太子胤礽。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在盛怒之下,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並將其圈禁在了鹹安宮中,直至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去世,他再也沒有走出鹹安宮外一步。而在胤礽去世後,鹹安宮也隨之荒廢,被人們所逐漸遺忘。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皇帝決定將閒置的鹹安宮重新利用,並將其建設成為朝廷的官方學堂,用以培養內務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學中優秀生員,“鹹安宮官學”之名便由此而來。到乾隆朝時期,學堂搬遷至在了器皿庫之西,但仍以“鹹安宮官學”命名。

    “國家設立官學,教育旗人,原冀培養英賢,為朝廷宣猷效職。”

    至此,“鹹安宮官學”也正式成為了滿洲八旗中功勳之臣後代以及貴族子弟提升知識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施政能力的重要教育機構,也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幹部培訓學校”。

    而和珅透過其家族襲承的三等輕車都尉的世職以及他父親常保福建省兵馬副都統的官階獲取了准入資格,後又憑藉出色的考試成績,正式入學鹹安宮,而其一生也隨之改變。

    一方面,和珅在這裡收穫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貴人——馮英廉。

    英廉,乾隆朝時期的重臣,當時已經是官至地方督撫一級的封疆大吏,可謂是位高權重。而此時的和珅父母雙亡,與自己的弟弟和琳相依為命,與英廉在身份地位上,更是有著天差地別。

    然而,英廉非常賞識和珅的才氣,再加上和珅是出了名的“美男子”,於是,在英廉的安排下,和珅“倒插門式”迎娶了英廉的孫女馮氏。和珅不僅因此獲得了大量的財富,更是獲得了極強的政治靠山,也算徹底扭轉了此前飽受欺凌、為人不屑的處境與狀態。

    另一方面,和珅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不得不說的是,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滿洲貴族子弟的紈絝形象,前文中也說到了,此時父母雙亡的和珅頗有一種“落魄貴族”的狀態。而也正是因為如此,讓和珅更加珍惜在鹹安宮官學學習深造的機會,勤奮刻苦、努力上進成為了和珅在十年鹹安宮求學生涯的代名詞,而這也讓和珅受益終身。

    首先,和珅飽學儒家經典,精通漢族傳統文化。

    “八旗之京官乃多於漢人數倍,荒陋貪鄙,動為人笑。”

    這是當時,對於滿洲人,特別是滿洲官員文化層次較低,不懂得漢族傳統文化的真實寫照,畢竟大多數的滿洲官員並不像漢族官員那樣,有著極強的科舉壓力,迫切的希望透過“知識改變命運”。所以,滿洲貴族中,能夠掌握儒家經典,甚至考取功名的,可謂少之又少。

    而和珅卻將其他滿洲貴族子弟的嘲諷與不屑置於耳旁,努力專修《四書》、《五經》以及其他儒家經典著作,這就使得和珅的對於漢族傳統文化的掌握程度超過了當時絕大多數的滿洲官員。因此,和珅才能夠在乾隆皇帝說出“虎兕出於柙”三語後,能夠予以快速對答,這都是和珅對於儒家經典文化學習和積累的結果。

    其次,和珅熟練掌握了滿蒙漢藏,四種語言文字。

    前文中對於和珅熟練掌握藏族的語言文字,進而幫助乾隆皇帝解決了眼前難題已經有著介紹。而拋開應用場景非常有限的蒙、藏兩種語言文字不談,單說滿語,和珅也可以說在當時是絕對的出類拔萃。

    乾隆朝時期,清朝已經已經入關超過百年時間,滿洲人的漢化程序已經是非常的明顯,並且是幾乎所有的滿洲人都能熟練的掌握了漢文和漢語,而相對應的是,有超過一半的滿洲人已經不懂得滿洲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了。

    於是,且不說和珅能夠熟練應用蒙語和藏語,單從滿洲人的語言這一方面來說,就使得和珅比起大多數的滿洲貴族與滿洲官員,要出眾不少。

    再次,就是和珅對於乾隆皇帝的著作,可以說是瞭然於胸。

    和珅熟讀乾隆皇帝的詩作,並且自己的詩詞風格上也是極力的趨奉乾隆,甚至還會奉乾隆之命作詩,諸如《奉敕恭題肖照瑞應圖》、《奉敕敬題射鹿圖》等作品,皆是如此。

    與此同時,和珅還精心研究乾隆皇帝的書法風格,日夜練習,可以說完全達到了“以假亂真”的效果,甚至民間有說法稱,不少名義上是乾隆皇帝的御筆題詞,實際上都是和珅所寫。

    當然,和珅之所以如此用心的研究乾隆皇帝的著作,還是為了走進乾隆皇帝的心中,能夠想起所想,思其所思,與乾隆皇帝達成默契,這也成為了和珅後來能夠為乾隆皇帝所信任並且是極度寵信的基礎。

    特別是在設立“議罪銀”制度上,和珅的這一想法極大的契合了乾隆皇帝想要鋪張、張揚,卻不願自己“掏錢”的想法,幫助乾隆皇帝解決了眼前的難題和矛盾,算是幫了乾隆皇帝的大忙,由此,和珅的權勢與地位是更加的與日俱增。

    由此可見,和珅在鹹安宮官學十年求學經歷的所學所獲,無一例外都在他後來的人生髮展軌跡中,發揮巨大的作用,成為其日後成功走上權力之巔最為牢靠的根基。

    如果不是後來的“侍寵驕縱”與“貪得無厭”,和珅這段早年的經歷堪稱“勵志”的典範,成為古今的榜樣。可即便是如此,和珅這段經歷也為我們生動的詮釋了那句亙古不變的真理,那就是“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所以,歷史上的和珅並非真的只有“罵名”,在他身上同樣有著“正能量”,值得我們去學習與自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男人喜歡在離婚後,再次想到初戀,再次去尋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