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能解釋詳細一點嗎?
7
回覆列表
  • 1 # 歐陽708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俞出。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1、天地對萬物是一視同仁的,不分彼此;聖人對P民也一樣。(不仁,實際上就是一視同仁,都看著沒有生命的草狗,而不偏袒某一個人。)

    2、天地之間就像風箱一樣,看似虛空,但只要一動,那真是風生水起,生生不息,源源不斷。

    3、人也應該這樣做嘛,學識再多,也有江郎才盡之時,或許走火入魔,誤入歧途。何不發乎於心,順道而行。(這個道後面也有解釋,簡單說就是上善若水,水幾於道。)

  • 2 # 緣惟願來

    順其自然,遵循自然法則,不能人為的破壞,雖然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也不要過分的貪婪,留給其他的生物更大的生存空間,也等於給自己給後人留了長遠的生存空間。

    大地,山林給人類提供了住所,材料。糧食,瓜果蔬菜。動物(肉食)。江河湖海供給豐富的淡水和海產品。由於貪婪使很多的動植物滅絕。

    汙染環境自斷生路,環境的惡化直接導致天氣的變動。種種跡象表明都是人類干預的結果。

    人類破壞環境,天地報復人類是渺小的人類無法承受的!天地本來是乾淨的,髒了就得淨化。承擔責任的、付出犧牲的還是人類,

    所以要天地人和順其自然。

  • 3 # 天樞指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愚以為,“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是因其“不自生”。“不自生”,即是不為自己主張,不謀私利,故能長遠。

    因為天地不謀私,故有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天地無所謂仁,也無所謂不仁。天地生了萬物,並沒有想取回什麼報酬。這個上文是一脈相承的意思。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橐籥即是風箱,在這裡形容天地,內裡是虛的,卻能容納萬物,一張一弛之間悄然做功,成就萬事萬物。

    研究天地規律,從修行意義上來說,是要讓人懂得順應天地規律,進而修心以更契合天地,到極致即可把握天地。這也是《陰符經》裡開篇所說的,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

    所以在歷史上,道德經和陰符經並舉。黃老學說指的就是黃帝和老子的這兩部經文。二者陰陽互補。全面的詮釋了天,地,人之間的關係。

    其實就現實意義上來說,如果為人處事以他人為先,不去刻意的追逐名利,反而會收穫更多。這也是老子所謂: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意思了。

    因為困了,想到哪裡寫到哪裡,隨性做答吧,寫的不好,請勿見笑。

  • 4 # 上坪農夫

    天地之間的規律一句話就是自然規律。天地沒有人類所具有的感情,被人們所認為的無情正是天地之本來面目。所以,才有人會說:“老天無眼”。正是天地沒有感情色彩,才會對萬事萬物表現出一樣的對待。但是,人世間只要有誰破壞了他所具有的原是規律,造成它的執行出現困難或受阻的話,不要說人類社會,就是宇宙也會得到報復的。常見的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就是此理。這就是科學家常說的生態鏈的問題。

  • 5 # 空觀道人12345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及天地之間的規律就是道永不停息的變化!第六章中提道: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是說:“”穀神“”這個深不可測的道體是永恆存在的,這就是所謂的“”玄牝“”。玄牝的門,天地萬物從這裡產生,這就是所謂的天地的根。它化生萬物永不停息地運動,無形地存在著,它永不停息地發生作用是自然的,不勞外力對它工作!《道德經》有81章,分上下兩篇!上篇前三十七章是道經,都是在談何為道,道是什麼以及道性等等!後四十四章是德經!作重強調人應該具備的德性,厚德才能載物的道理!具體來講道是功,德是用,而人在天地之間,人必須對道有一定的認識,人也是個載體,必須具備德行才能駕馭謀些道功力的變化!道在沒有天地之前就已經存在,它總在不停的運動變化,人必須順應適應自然的變化!在老子的辨證哲學裡天是乾,地是坤,道在其裡周旋調整陰陽變化!在萬千變化中,有大有小,小到看不見,大到看不見!可是萬物之靈的人有這種辨識度,在老子看來,人要識其道曉其理才行!所以,人載了各種品德才能好打交道,與人與物都是行得通的!

  • 6 # 晨豐易品

    老子在《道德經》裡提出對的觀點主要有幾種:

    1,天地是從無到有,有生於無;

    2,物壯則老,任何事物的發展態勢都是生長、成長、頂峰、衰老;

    3,天道迴圈,生生不息,最後歸於“自然”的態勢與規律,這就是道法自然。

  • 7 # 金山萬丈

    《道德經》中揭示的宇宙萬物七大規律

    儒家的子思在《中庸》一書的開篇寫道:“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將子思的話翻譯出來,便是“先天賦予生命的靈魂叫做性,統率性命的宇宙叫做道,遵循宇宙規律叫做宗教”。這是子思對性命、宇宙、宗教的非常正確的見解。

    要遵循宇宙規律,首先要認識宇宙規律。那麼,宇宙到底有哪些規律呢?

    任何宗教,都在探索和揭示宇宙萬物的起源、存在方式及規律。截至目前,任何宗教,都還沒有探索和揭示出宇宙的起源,我在破譯《道德經》的過程中卻發現道家創始人老子在《道德經》中揭示了宇宙萬物的七大規律:一、宇宙有無同在律,二、宇宙有無作用律,三、宇宙萬物相依律,四、宇宙圓滿混同律,五、宇宙自身調節律,六、宇宙無限迴圈律,七、宇宙無極存在律。下面將分別予以簡要闡述。

    一、宇宙有無同在律。

    《道德經》第一章中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所說的“道”,佛陀所說的“世界”,耶酥所說的“上帝(或神),”穆罕默德所說的“真主(安拉)”,其實都是對同一宇宙的不同稱謂,名詞雖異,實質則同。

    老子所說的“無”,便是我們通常說的虛體存在或陰性存在或隱態存在;老子所說的“有”,則是我們通常說的實體存在或陽性存在或顯態存在。

    “有”、“無”兩種存在,其實是同時出現的,只不過陳述時用了不同的名稱而已。為了讓我們更好地領悟“有”、“無”兩種存在同時出現、同時存在的現象,老子則用白晝、黑夜舉例說明。

    我們習慣上認為白晝只是白晝,黑夜只是黑夜,老子卻認為白晝黑夜同時出現、同時存在,白晝就是黑夜,黑夜就是白晝。只不過我們看到白晝時,黑夜隱藏在白晝之中;我們看到黑夜時,白晝隱藏在黑夜之中。

    不僅白晝黑夜這樣存在,宇宙萬物都這樣存在。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生中有死,死中有生。這就是我們認識各種存在的竅門兒。

    哲學家喜歡下定義,老子卻說,對宇宙萬物的存在,只能陳述,無法定義,因為定義總是片面的。

    二、宇宙有無作用律。

    《道德經》第十一章中說:“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 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在這一章中,老子用車子、容器、房屋這些我們熟悉的事物,形象地揭示了宇宙萬物“有”、“無”之間相互作用的規律。

    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就是說“有”依靠“無”創造利益,“無”依靠“有”發揮效用。佛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陀說的“色”,就是老子說的“有”,是我們所謂的身體;佛陀說的“空”,就是老子說的“無”,是我們所謂的靈魂。

    生命存在時,身體離不開靈魂,靈魂離不開身體,身體就是靈魂,靈魂就是身體,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密不可分。不僅人的“有”、“無”或“色”、“空”這樣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萬物的“有”、“無”或“色”、“空”,都這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三、宇宙萬物相依律。

    《道德經》第二章中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老子所說的相生、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便是宇宙萬物相互依存的規律。

    我們常說萬物生長靠太陽,這話雖然有一定道理,從真理的高度看,卻不是這樣。萬物生長雖然要依靠太陽,太陽生存也要靠萬物,萬物之間總是相互依存的。我們認為相互矛盾的事物,其實並不矛盾,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和諧。

    四、宇宙圓滿混同律。

    《道德經》第四章中說:“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在這一章中,老子揭示了宇宙圓滿混同的規律:宇宙既虛空又盈滿,既混沌又清澈,頓挫萬物的尖銳,調解萬物的糾紛,諧和萬物的光芒,混同萬物塵埃。佛陀所說的菩薩不住人我相、不生分別心,耶穌所說的大陽照好人也照壞人,其實都是覺悟者重新迴歸圓滿混同的宇宙境界。

    五、宇宙自身調節律。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中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實就是宇宙自身調節律。

    老子所說的“法”,就是依法或歸依的意思。因為宇宙有其自身的存在、運動規律,並不依任何人甚至神的意志為轉移,不僅人類,而且萬物,都必須歸依宇宙,順應宇宙規律。順道者昌,逆道者亡。

    六、宇宙無限迴圈律。

    《道德經》第四十章中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所說的“反者,道之動”,其實就是宇宙的無限迴圈運動;“弱者,道之用”,其實就是宇宙之“無”生生不息的作用。

    萬物雖然產生於實有的天地,天地卻產生於宇宙的虛無子宮。實有的天地萬物雖然會停止運動、迴圈,宇宙母親卻會以其無法毀滅的“無”創造出新的“有”,無限運動、迴圈。

    七、宇宙無極存在律。

    《道德經》第三十二章中,老子先說:“道常無名之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意思是宇宙永遠隱藏自身地純樸,即使微小地存在著,天地之間誰也不能使它臣服,這便是宇宙存在的無極之小。接著,老子又說“道之在天下,猶谷川之於江海。”意思是說宇宙雖然存在於天地萬物之中,天地萬物對宇宙卻又象百穀百川之水永遠向江海匯聚,這便是宇宙存在的無極之大。所以,宇宙存在,既是極小存在,又是極大存在。這種存在的實質是其小無內,其大無外,宇宙即萬物,萬物即宇宙,便是極好的說明,因為萬物都是宇宙的化身。

  • 8 # 新風堂堂主

    鄉人拜讀《道德經》——(第二十九章)

    ——鄉人淺學,孤陋寡聞,不敢罔言,惟有拜讀!

    將 欲 取 天 下 而 為 之 , 吾 見 其 不 得 已 。天 下 神 器 , 不 可 為 也 , 不 可 執 也 。為 者 敗 之 , 執 者 失 之 。 故物 或 行 、或 隨 , 或 歔 、 或 吹 ,或 強、 或 羸 , 或 挫 、或 隳 。是 以 聖 人 去 甚 , 去 奢 , 去 泰 。

    前一章講“大制不割”。“聖人用之,則為官長”,聖人又不是官迷,但是聖人“常善救人……常善救物”,所以“不得已”才“取天下而為之”。上古帝王,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才建立制度、統治大眾,而是為了更好為大眾謀福利。為了大家,不得已才做了帝王,不得已才為之。不像現在這亂世,都是為了自己可以享受,才奴役大眾,造成四百年亂世(必須時刻注意老子著文的時代背景)。

    天下,乃神器也。天下蒼生、世間萬物,都是神秘不可言的,依道而生、依道而行、依道而滅。不可以去隨意的改變、作為。把人劃成三六九等,或享榮華、或任意宰割;將物劃成好的壞的,好的把玩供養、壞的消滅殆盡。不可把蒼生萬物抓在自己的手裡,憑個人好惡去處置。

    想去這麼做的人,必定會失敗;想去抓在手裡,必定會失去。

    在這章又提出一組陰陽相對的有關於人類生活中行為的片語來解釋“一陰一陽謂之道”:

    “行、隨”,“歔、吹”,“強、羸”,“挫、隳”。相當於,進步、退步;吸、吹;強、弱;尖銳、損壞(越是尖銳的東西,越是容易損壞折斷)。凡事別過頭,在書中已經無數遍提及,無需贅述。都是自然的普遍規律,無需加上形而上的道去解釋,很多現象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聖人行事,去甚——不要過分;

    去奢——不要奢華,不要錦上添花;

    去泰——不要滿足,別太舒服了;

    總之,就是順其自然,適可而止。

    現實生活中,誰真能做到適合而止?“窮寇莫追”,應該就是這麼個意思。任何事情都不要過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畫蛇添足”是不是也點這個意思呢?

  • 9 # 古之善

    《老子》中提及天地之間的規律(包括宇宙之本之”一“與宇宙之體之”多“)在哲學範疇的解釋是:

    “萬物之本之一”生化“萬物之體之多”的生命機制中“有”與“無”共同存在,“無”依存在“有”之中,並且“無以勢之行”之形式,依存在“有”的目的之中,稱之為道。

    道之事之中“有與無”共同存在,並且是由“有”中的陰陽雙方產生“無”,則“無以勢之行”之形式,推動“有”中的陰陽雙方之“和”之目的,稱之為道之德。

    注:上述道的定義和德的定義,是依據古哲人老子的“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道,萬物存在與行為的關係);“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德,萬物內在與外在的行為原則關係)。

    其中,“有”與“無”的哲學概念範疇的解釋:

    在“道之本之一”中,“有”反映的是無限無體(無質量)的陰陽雙方之“精”的抽象;“無”反映的是無限無體(無質量)的陰陽雙方之間的“氣”之“勢”之“德”之“神”的抽象。

    “有”是“無”的本原,“無”依存在“有”之中而共同存在。統稱“精之神”,即“精神”之原之本義。

    在“道之體之多”中,“有”反映的是宇宙物質世界的抽象;“無”反映的是宇宙精神世界的抽象。

    “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本體,“精神世界”依存在“物質世界”之中而共同存在。(物質與精神,不存在誰是第一性,第二性的關係)

    中國古哲人老子,解釋了是“誰”創造了宇宙世界,解釋了宇宙世界“第一推動者”的行為原則之德;解釋了“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的本體,“精神世界”依存在“物質世界”之中而共同存在。

    摘自 《老子的智慧之學》南京出版社,2015

  • 10 # 興文192025802

    老子已經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為什麼老子這樣說呢?因為天地規律是具備特異功能的聖人發現的,所以,凡人不懂。老子說:“是以聖人弗行而知,弗見而明,弗為而成。”這就是聖人的特異功能,所以,他們發現的天地規律已經超越了所有科學的極限,科學不能解釋它,所以人們就不信。我在五十多年的實戰中知道,能夠在師傅的講解中領會天地規律的人只有千萬分之幾。孔子平生最偉大的著作叫《象像》,就是專門解釋老子的道的,兩千多年來也沒有人讀懂,我曾經作過詳細的解釋,為此遭遇若干小人的攻擊。《中庸》就是對《老子》的解釋與應用,而小人最反對《中庸》。孔子說:“小人之反中庸也,而小人無忌憚也。” 這其中的小人是指文化小人。

  • 11 # 如夢令v

    《道德經》講宇宙萬物的陰陽規律,也只是個表面現象。

    佛在楞嚴經中指出六道輪迴中的眾生:純想即飛(生天),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均等的狀態.因此,如果人們逐情縱慾、追求感官慾望的刺激和享樂,不知不覺就已造下了墮落惡道之因,來生不想披毛戴角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純想即飛,只有想,沒有情.想屬陽,情屬陰,一心觀想勝妙境界,就會向上高飛,死後必生天上.若在觀想的心中,再加上修福修慧,即修出世法,以及信願唸佛,修淨土法門,自然心中豁然開朗,真心自然顯現.隨自己的意願往生十方佛國淨土.

    道教修成仙,還在六道輪迴中。如果道土懂得這個理,內觀加上出世間法,信願唸佛。超脫輪迴,隨願往生十方佛土,太容易了。

  • 12 # 復初

    大致掃了一遍 都是亂解 被世間大部分註解給毒害了。道德經講規律的確有一些是複合規律 但是還有一些和規律是不符合的 這個怎麼解?玄牝之門到底是什麼意思 難道真的就是大地生養萬物或者說生殖器的意思嗎?我也解不來 但是一定不是這世間99%的那種解法,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 13 # 金譂子

    暫時說3點規律,拋磚引玉

  • 14 # 易眼看世

    講得清的何以為道?天地之間的規律又怎麼講得清。對立的看,只是一主動,一從靜。天為陽,地為陰。天主行健,地主載物。天不停變易,地按規律執行。天地間有不變者順,有變者易。在無序中改變有序。象什麼?最形象者為DNA序列,螺旋升降。俯視為一圓周,繞圓心旋轉,側視則由低到高,無限消長。而且有兩條相對主線。這大概就是立體的八卦圖吧。所有事物都對立統一,又虛又實,似動非動,如何講得清啊。

  • 15 # 悟自由

    世人所追求的名利及所有的外在物質讓生命習慣性的成了它的奴僕。然而人性對先哲所倡導的智慧缺泛理解與認識。佛、道中所說的無為、虛空乃全息能量場、統一場、太極場,生化之本,萬物之源,生命在恢復自然、完全自由的狀況下自然的進入這種立體的智慧生化平臺,獲取更高的智慧結晶。人類世界的科技奇芭及頂級智慧的誕生都是生命進入到自由、忘我的自由昇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孕育思想結晶和智慧精華,所謂的忘我就是生命與統一場的交合,自由狀態下的昇華化育。這種天然的生化平臺被先哲所提及和理解,但不被世人所弄懂。

  • 16 # 我乃天空

    老子在道德經論及的一切話題,都凸顯了尊循自然順應自然的法則,和無為無慾無私不爭的道理。以老子所見所言,天地尚且不能自主自生,何物又可以能自主自生自滅?是以老子又言:“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藉以說明無我而後有我、忘我而我存,無為無所不為,無私固能成就自私,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至真道理。這是老子在觀證天道自然得出的結論。並以此道理曉喻世人,希望世人皆能明白尊循自然,萬勿強求,自然就會無為無所不為,不求而應得盡得。因為,萬事萬物皆有造化,且皆由冥冥中造化決定的規律。然而,造化賦予老子總結的自然規律和道德理論,只是在有所揭示天昭相對真理的同時,針對人類好求多欲的人生觀,而言及的純理念意義的理論。這些理論,就少數人的人生執著而言,會有一定的遊戲指導意義。就人類世界的現實意義而言,並不具有普世的價值。若以此供極少數所謂哲思命運安排的人玩味,供讀書人茶餘飯後嚼舌頭,倒是能使人有所寄託精神,並陶醉其中而自鳴得意。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萬事萬物的演變,表面看來人類於現世中的一切有意刻意的作為,全是冥冥中造化註定了命運的安排!若以此真象而言,世人所欲所求,所得所失,所成所敗,所榮所辱,所生所死,世道的榮辱興衰與成敗,皆是天註定的天道使然!因為,迄今為止,尚沒有一人,可以超脫於命運註定的約束,而言尊崇天道的!故才有時至今日給老子,釋迦牟尼,耶穌等等,所謂聖賢經典所言皆迂腐不堪、必定湮滅的定論!今天的人理應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沒有人類的慾望與追求,沒有人類勤奮的不懈努力,也就不會有人類世界諸多可歌可泣的偉大壯舉,不會有人類為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而實現的物質繁榮,更不會有人類世界的蓬勃發展。因此,若將老子、佛子、耶子等所謂的聖人所言,視為天地間的絕對真理,視為天地間絕對的法則定律,那就是毫無意義的愚昧的自欺。因為,世俗世界的人生,更是宇宙造化為人類註定的主流安排。而一切所謂聖人的哲理和宗教意義的理念,僅僅只是促成人類世界的社會發展,完成人生主流安排的非主流的輔助形式。因此,相對現實的人類而言,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要比古老哲理、宗教的教義,更具有絕對真實的意義。這也正是地球上,所有宗教一直流傳自言必定湮滅的道理所在!

  • 17 # 佩榮

    第一,全息理論。就是天地是由幾個最初的本源生成的,這些本源存在於萬物之中。尤其是人,智力足夠,就能體會到萬物的相同本源和差異。

    第二,整體陰陽相互轉化 ,共存,對立理論。陰陽不是計算機的0和1,陰陽之間有更為複雜的對立統一關係。老子用有和無來表述,陰陽變化中道的軌跡,可以說陰陽是最接近道的本質。同時老子也深刻的表述了,陰陽在萬物之中道的不同狀態和體現。

    第三,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欲以觀其妙。智慧就是要學習和運用,道在陰陽中規律和作用。

    最後,天地越複雜的事物,道的表現形式,和本源的構造就越繁複,此時就可以體會道的作用。天地越簡單的事物,道的規律和世界本源就簡單,就越容易把握道的軌跡。

    道德經是教導弟子學道的課本,他的角度就是如何體會和運用道。科研表明,地球已經離開了不適合人類的宇宙能量區域,正在進入對人類有益的能量區域,末法時代即將過去?人類即將開始新的進化時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與歐佩克鬧“離婚”,美國頁岩油為何躺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