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弓目
-
2 # 不搖牢蓮
定遠艦管帶劉步蟾,艦中魚雷擱淺,發炮彈盡,自沉,當晚吞鴉片自盡。
丁汝昌,投降前,吞金自殺。
鄧世昌,都知道。
好像海軍除了方伯謙,要麼戰死,要麼自裁。
陸軍旅順打的還行,但是沒有海軍配合。戰死的也是沒有近代軍事理論的死的有點冤。
-
3 # 公元前
方伯謙作為濟遠艦的艦長,當日本的吉野戰艦衝向濟遠艦時,方伯謙的濟遠艦本來應該配合林永升作戰,使經遠、濟遠、廣甲等三艘清朝的戰艦形成姊妹艦,相互策應和支援,但是,方伯謙應為怕死,他卻駕駛濟遠艦加速逃離了戰場。
二、葉志超
在平壤城內,葉志超正在作著他最後的決定。但是突然左寶貴戰死了的訊息送到了他的面前。於是葉志超對這個結果又驚又喜。驚喜的是,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他逃跑了。
三、趙懷業
“大連灣”的炮臺裡的清軍已經全部不見了蹤影,裡面空無一人!而在大連灣的發炮記錄裡寫著只發射了兩發炮彈,之後大連灣裡的清軍全部逃跑了。他們之所以幹逃跑,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領導趙懷業早已經不見了。而此時的趙懷業已經到達了旅順。
四、王平和蔡廷幹
雙方還在炮戰之中,北洋魚雷艇隊13艘魚雷艇突然發動,在王平的帶領下,全速朝港口外駛去!日海軍松島號上的伊東佑亨也發現了這一幕,於是他命令手下做好戰鬥準備,然而蔡廷幹卻沒有帶著魚雷艇衝向松島號,伊東佑亨懸著的一顆心放了下來。緊接著他就是生擒這些魚雷艇的時候,要把清朝的這些魚雷艇補充到他們自己的隊伍中。
王平乘坐的效能最好的魚雷艇“左一”號成功地逃跑了,但清朝其他12艘魚雷艇全部被日還軍擊沉!北洋艦隊的魚雷艇隊因為王平的逃跑全軍覆沒。
五、吳大瀓
得知宋慶大軍已經從營口出發了,田莊臺可以由宋慶大軍去防衛了,吳大瀓將自己的大軍撤到了田莊臺後方的雙臺子。如果宋慶大軍全軍覆沒,他便可以從雙臺子直接逃到錦州,接著再跑回山海關。
甲午中日戰爭中抗日英雄有:一、丁汝昌
在威海衛的戰役中,丁汝昌因為得不到上級的命令,致使北洋艦隊陷入了絕境。最後在彈盡糧絕,但是援軍卻仍然沒有到來的情況下,拒絕了日軍伊東祐亨的勸降,服鴉片自盡以謝國人。
二、鄧世昌
致遠號巡洋艦艦長,1894年9月在黃海海戰中壯烈犧牲。
三、林永升
北洋艦隊左翼左營總兵。林永升陣亡後,清政府為其追贈了太子少保。
四、劉步蟾
1894年,黃海戰役中丁汝昌受傷,劉步蟾代為督戰指揮,和日海軍大戰了三個小時,曾多次擊中敵艦。1895年,威海衛海戰中英勇殉國。
五、邱寶仁
邱寶仁與“來遠”全艦官兵拼死抗擊日艦, 並多次發動了對日本軍艦“赤城”號的圍追,多次擊中“赤城”艦,“赤城”艦艦體受到重創,但“來遠”不幸被“赤城”號的尾炮擊中。但是邱寶仁駕駛“來遠”艦,還是安全駛回了旅順。邱寶仁在此戰中,一戰成名。
六、黃建勳
七、1894年9月,北洋艦隊和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激戰,在黃建勳的指揮下,全艦官兵無不誓死作戰,但是黃建勳駕駛的“超勇”號艦齡已經有十餘年之久了,終究敵不過日本的四艘主力艦,後因“超勇”號艦體是木質的,被日軍擊中後起火,年僅43歲的黃建勳壯烈犧牲。
八、林履中
1894年9月,因為林履中指揮的“揚威”艦艦齡較老,作戰和防衛能力非常弱,“揚威”艦被日海軍擊中後,艦身逐漸沉於大海。林履中登臺一望,奮然蹈海,時年43歲。
-
4 # 佳寧他爸
甲午戰爭,是最讓人扼腕長嘆,最讓人心痛,最讓人憤怒,是近現史上對中華民族傷害最大的幾次戰爭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幾次反侵略戰爭中,雙方武器裝備差距最小,而又輸的最慘的一次,雙方的傷亡比令人瞠目結舌,達到驚人的30比1,清軍傷亡近四萬人,日軍傷亡13000餘人,但12000人死於疾病,資料統計不一定精確,但傷亡比很大是事實。
逃兵將軍有總統平壤諸軍的葉志超,兩次謊報軍情,把大敗仗吹噓成了大勝仗,一晝夜狂奔500餘里,堪稱飛毛腿將軍,有將軍用物資倒賣變為私財,先後兩次逃跑的趙懷業,有未戰怕死化裝而逃置旅順三萬守軍於不顧的黃仕林,還有豐島海戰掛白旗而逃,大東溝海戰又逃的方伯謙,還有滿族逃跑雙子星豐升阿,倭恆額,還有龔照嶼,吳敬榮,聶桂林,孫顯寅等。
奮戰到死的民族英雄有鄧世昌,林永升,黃建勳,林履中,左寶貴等。但是逃跑的將軍太多了,迴天無力呀!
往事已不可追,我們主要是要吸取教訓,要想迅速中斷一個國家的崛起程序,打斷一個民族的復興之路,那麼最便捷,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發動一場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標誌著洋務運動失敗,清朝國運一落千丈就是殷鑑不遠,一定要警醒啊!
-
5 # 不沉的經遠
甲午戰爭中清軍中逃兵不少,鐵血英雄也有,下面列舉一些比較典型的吧:
戰死疆場的英雄將軍一、廣東高州鎮總兵左寶貴
左寶貴是甲午戰爭中第一個戰死的清軍高階將領。左寶貴統領奉軍多年,甲午戰爭前夕,奉命率軍和馬玉昆等人一起進駐平壤。日軍兵進平壤城下以後,葉志超主張撤退,左寶貴則堅持一戰。9月15日平壤之戰爆發,在戰鬥前一天左寶貴突發右偏中風,但是他下令手下軍士抬著上了牡丹臺,指揮作戰,最終戰死疆場。
左寶貴戰死的牡丹臺
二、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鄧世昌
如果說左寶貴是清軍陸軍中的典型人物的話,那麼鄧世昌就是海軍中的代表人物了。鄧世昌在北洋水師中以治軍嚴格、勤於練軍聞名。黃海海戰中,致遠艦始終堅守在戰場上。當定遠中彈起火,暫時無法作戰時,致遠和鎮遠主動前出,一左一右掩護定遠。而在致遠重傷以後,鄧世昌面對優勢敵軍毫不畏懼,發起決死衝鋒,做最後一搏,最終戰死疆場。
鄧世昌和致遠官兵合影
除了左寶貴和鄧世昌之外,其他戰死疆場的陸軍將領有楊建春、徐玉生、楊壽山等人,海軍將領則有林永升、沈壽昌等人,因為數量比較多,不作一一表述。此外自殺殉國而不是戰死的丁汝昌、劉步蟾、林履中等人也未算在內。
逃跑將軍一、平壤清軍統帥直隸提督葉志超
葉志超早年也是淮軍勇將,不過長期的安逸生活讓他不復當年之勇,在牙山、平壤兩戰都率先逃跑,成為了有名的長腿將軍。葉志超最後被革職插板,定斬監候。後來運氣好被免去死罪,回鄉病死。
葉志超和武備學堂學生合影
二、北洋水師濟遠艦管帶方伯謙
和葉志超一樣,方伯謙也在豐島、黃海兩戰中跑了兩次,一次把自己護航的運輸船扔給了日本人,一次則是把還在戰鬥的戰友們扔在了戰場上。不過他的運氣沒葉志超那麼好,被判了一個軍前正法,於9月24日在旅順被處斬。
除了葉志超、方伯謙外,其他清軍將領還有薑桂題、程允和、張光前、黃仕林、衛汝成、趙懷業等人在戰鬥中逃跑,北洋水師的魚雷艇隊也從劉公島逃跑,其管帶王平、蔡廷乾等人也難辭其咎。
-
6 # 舊時光老影像
逃兵將軍的命運
葉志超安徽合肥人,於1894年奉命率部進入朝鮮。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中日軍隊在平壤展開決戰。雖然雙方實力旗鼓相當,但葉志超貪生怕死,假意向日本投降,連夜逃出平壤,一路狂奔500裡,從平壤跑到鴨綠江邊。葉志超的逃跑,引發了朝鮮戰場的直接潰敗,導致日軍輕輕鬆鬆佔領朝鮮,影響極為惡劣。然而,葉志超回國後,在李鴻章的保護下,並沒有受到嚴懲,只被關了兩年就釋放出來,1901年壽終正寢,享年64歲。
龔照璵安徽合肥人,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時擔任旅順前敵營務處總辦,率1.3萬餘人鎮守旅順。如果憑藉堅固的炮臺,龔照璵足以與日軍周旋一段時間。但是,金旅之戰剛剛打響,龔照璵被嚇破了膽,以糧餉不足、津旅電訊中斷為由,乘坐一艘魚雷艇擅自離開旅順逃往煙臺。龔照璵作出了“榜眼”,引得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跟著逃跑。日軍只用了一天,就佔領了旅順。龔照璵最初被判死刑,但他花費1萬多兩銀子,用錢“開路”,成功逃過一死。1901年,龔照璵病死,享年62歲。
衛汝成安徽合肥人,金旅之戰打響前,記名提督衛汝成奉命率部前往旅順,加強旅顧防務。在前往旅順途中,衛汝成竟然縱容士兵騷擾禍害民眾。日軍登陸遼東半島後,對旅順後路陸路炮臺進行圍攻,衛汝成驚恐不安,尾隨龔照璵逃跑。清朝將他革職問罪,但並沒有抓獲。衛汝成逍遙法外,不知影蹤。
趙懷業安徽合肥人,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趙懷業先是在大連灣炮臺駐守時不戰而逃,繼而在鎮守旅順時再次不戰而逃。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趙懷業在大敵當前時,忙著將大量軍糧、服裝運送到煙臺售賣,換成真金白銀。同時親自來到碼頭,將家眷和財產用船送到煙臺。戰後,趙懷業被革職查辦,交刑部議處。在李鴻章的庇護下,沒有被判處死刑,但所有家產予以查抄充公。
黃仕林安徽合肥人,在甲午戰爭中,黃仕林率慶字軍步隊四營守旅順黃金山海岸炮臺。日軍還沒有發起進攻,他就召集將領開會,表示旅順難以守住,枯守無益,並做好了逃跑的準備。當日軍向旅順後路陸路炮臺發起進攻後,黃仕林更換服裝,率先乘舟潛逃。在半路上,他所乘坐的船隻傾斜落水,他差點被淹死,幸好有輪船經過救下。戰後,黃仕林被抓捕入獄,預備問罪,但他花了3萬兩銀子行賄榮祿,竟然逃過一死,且恢復原銜,授武衛軍統領。
方伯謙福建侯官縣人,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甲午戰爭時期,方伯謙任“濟遠”號管帶。在豐島海戰和黃海海戰中,方伯謙均有臨陣逃脫的現象。特別是在黃海海戰中,方伯謙在逃跑時驚慌失措,撞沉了北洋水師“揚威”號軍艦。1894年,方伯謙被李鴻章奏報朝廷後處斬,時年41歲。
可歌可泣的甲午英雄
鄧世昌(1849—1894)晚清北洋海軍致遠”艦管帶。以治軍嚴格、忠勇剛正聞名。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指揮“致遠”艦勇敢戰鬥,在戰艦受重創側傾的情況下,全速撞向日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決心與其同歸於盡。不幸魚雷發射管被敵擊中,艦體爆裂沉沒,同全艦200餘名官兵一起壯烈殉國。
丁汝昌(1836—1895)晚清北洋海軍提督。在威海衛之戰中,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他堅持抗敵報國立場,嚴拒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祐亨的勸降和北洋海軍洋員瑞乃爾等的逼降,臨危不懼,堅守指揮崗位,在援軍已絕,突圍難成的情況下,服毒自盡,以身殉國。
劉步蟾(1852—1895)晚清北洋海軍“定遠”旗艦管帶。治軍嚴格,慷慨好義,不滿外籍教官之驕橫,積極維護中國海軍之主權。參加黃海海戰,指揮“定遠”艦官兵沉著應戰,奮勇抗敵。1895年,在威海衛之戰中,拒絕降敵,頑強拼戰,彈盡援絕,自殺殉國。
左寶貴(1837—1894)平壤大戰,即將突破日軍陣地的時候,不幸忽然中槍從馬背跌下……年僅57歲的一代驍將左寶貴犧牲了。左寶貴壯烈犧牲後,部將楊某把左寶貴“埋體”(屍體)橫在戰馬上,想從玄武門衝出去,不幸中伏,楊某戰死,左寶貴的“埋體”遺棄在朝鮮平壤的土地上。左寶貴戰死,平壤失守。
-
7 # 曹老師xixi
千古英烈
丁汝昌(北洋水師提督):在劉公島彈盡糧絕,吞服鴉片,自盡謝國。
劉步蟾(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定遠艦管帶):在劉公島陷落前,自沉戰艦,自盡謝國。
林泰曾(北洋水師左翼總兵,鎮遠艦管帶):在黃海海戰中因艦支觸角擱淺,自責自盡。
鄧世昌(北洋水師,致遠艦管帶):黃海海戰中,致遠艦欲撞沉吉野,失敗後,壯烈犧牲。
林永升(北洋水師,經遠艦管帶):黃海海戰中,經遠艦以一敵四,壯烈犧牲。
黃建勳(北洋水師,超勇艦管帶):黃海海戰中,遭遇圍攻,船沉瞬間仍發炮不止,壯烈犧牲。
林履中(北洋水師,揚威艦管帶):黃海海戰中,遭遇圍攻,後擱淺,自責自盡。
楊用霖(北洋水師,鎮遠艦幫帶):在劉公島陷落前,不願投降,自盡謝國。
蔡廷幹(北洋水師,福龍艦管帶):威海衛保衛戰中,奉命突圍,被俘不降,被押大阪,死在獄中。
戴宗騫(威海衛陸軍,總統領):在威海衛保衛戰中,以少敵多,丟失南北炮臺後,吞金而死。
左寶貴(援朝陸軍,將軍):平壤保衛戰中,孤軍奮戰,率部抗敵,壯烈犧牲。
軍中敗類葉志超(援朝陸軍,統帥):平壤保衛戰中,率先逃跑,夜逃五百里,造成軍隊大亂,戰局急轉。
劉超佩(威海衛陸軍,分統領):在威海衛保衛戰中,棄受炮臺,造成總統領宗騫腹背受敵。
方伯謙(北洋水師,濟遠艦管帶):黃海海戰中,畏敵如虎,率艦擅自撤離,造成北洋編隊左翼暴露。
吳敬榮(南洋水師,廣甲艦管帶):黃海海戰中,畏敵如虎,隨濟遠艦逃跑。
王平(北洋水師,左一艦管帶):威海衛保衛戰中,率艦逃離,並謊報劉公島陷落,導致援軍誤信撤離。
牛昶昞(北洋水師,總理威海水陸營務長):劉公島陷落後,率部投降。
有人青史留名,有人遺臭萬年,歷史自有公論,像寧死不屈的英烈們,致敬!
-
8 # 蒼海白雪
1894年4月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乞求清朝援助,給日本造成可乘之機,7月23日不宣而戰,攻佔朝鮮,並向屯駐牙山的中國軍隊發起攻擊,8月1日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9月12日平壤開戰,平壤是清軍重要堡壘,雖日軍來勢兇猛,但在守將馬玉崑、總兵左寶貴的身先士卒勇猛還擊下,屢挫強敵,最終“倉猝而雄遽殉一一光緒皇帝作《御製祭文》”。9月15日,身為名軍總統領的葉志超卻完全失去信心,召集各部統領說:“不若暫棄平壤,再圖大舉…”等,於是葉率軍撤退,棄城而逃。9月16日,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率艦隊赴朝增授,在大東溝迎擊日軍,9月17日兩軍開戰,一場空前的激烈海戰就這樣開始了,北洋艦隊力量較弱處於劣勢,卻以“人”字陣腰斬敵艦隊,英雄鮮血染大海,如致遠管帶鄧世昌、鎮遠管帶林泰和楊用霖、經遠管帶林永升等。但也出現貪生怕死的民族敗類,濟遠管帶方伯謙臨陣脫逃,最終落得殺頭正法的可恥下場。
黃海大戰給日軍以重創,為後來日軍血恥威海埋下伏筆,導致北洋艦隊覆沒。但在威海衛戰役中,也湧現出像丁汝昌、楊用霖、張文宣、劉步蟾多愛國將士,名垂千古。也有牛昶昞、程璧光等貪生賣國之徒,投降日軍遭世人唾罵。
-
9 # 北洋1888
“撞沉吉野!”(後經考證是“松島”)是甲午海戰中激動人心的一幕,管代鄧世昌被很多中國人所熟知,也感動了很多國人。光緒皇帝甚至為他垂淚題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整個甲午戰爭中,出現了很多像鄧世昌一樣忠勇的海軍、陸軍將領,也有像方伯謙、葉志超一樣的逃跑將軍。
正面人物海軍中有與艦同沉的兩名“超勇”級管代黃建勳、林履中,也有向日艦發起衝鋒的“致遠”、“經遠”管代,鄧世昌、林永升,還有拒絕投降的海軍提督丁汝昌、右翼總兵劉步蟾、護理左翼總兵兼署鎮遠管代楊用霖等,陸軍中不怕死的左寶貴、綏鞏統領戴宗騫、炮臺營官周家恩等。
海軍提督
黃海大戰中,一顆120mm榴彈在“定遠”飛橋附近爆炸,“昌望臺督戰,昌左腳夾鐵木中,皆不能動,右邊頭部以及頸項皆被燒壞”,日軍的榴彈中摻雜了“苦味酸”,這種烈性火藥不僅能產生3000度高溫,還會散發出有毒氣體,丁汝昌自受傷到殉國期間,眼鼻一直流黃水(膿)。然而,丁汝昌堅持要在甲板上督戰,拒絕進入船艙內的軍醫院。
1895年2月12日,威海衛被圍困半月有餘,山東軍沒有任何實質援助,外省援軍也被山東巡撫李秉恆截留在了黃縣、蓬萊、海陽一帶。丁汝昌拿起了從軍醫官那裡取來的鴉片,摻在紅葡萄酒中一飲而盡,他喃喃道,“只得一身報國,未能拖累萬人”。不遠處,是被他扔到地上的勸降信。“汝等可先殺我,我必先死,斷不能坐睹此事”(指投降)的話語迴盪在他的耳邊,他的視線漸漸模糊,老帥終於解脫了。
苟喪艦,必自裁
自幼喪父的北洋海軍右翼總兵劉步蟾,實際上是北洋海軍的二號人物,與丁汝昌的謙虛寬厚相比,劉步蟾性格剛毅,是一個有“稜角”的人。1872年,劉步蟾以福州船政學堂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沈葆禎對其讚賞有加。1877年,劉步蟾拿到了清政府,首批赴英登艦實習的名額,在英國地中海艦隊旗艦“馬那杜”上擔任見習大副,後在“拉里”號上實習。學習期間刻苦鑽研、十分勤奮,受到艦隊司令斐利曼特將軍的讚賞。
1895年2月9日,丁汝昌決定炸燬之前被日本魚雷艇擊中的“定遠”。下午3:15分,隨著一聲巨響,劉公島東村外的海面上,“定遠”艦體的中心處被撕開了個一個大口子。站在劉公島鐵碼頭上的劉步蟾凝視遠方,作為監造人員,從“定遠”鋪設龍骨,到被任命為“定遠”管代,他就像父親一樣,一直陪伴著“定遠”,十幾年的時間,他和“定遠”一起見證了北洋海軍的誕生、鼎盛,直至覆滅。當晚,劉公島上飄起了大雪,劉步蟾踐行了他的諾言,“苟喪艦,必自裁”。
北洋海軍最後一槍
《1894甲午大海戰》中,“鎮遠”管代楊用霖拒絕送降書用槍自殺。楊用霖是一名從最底層水兵,一步步成長為北洋海軍高階將領的,也是黃海大戰中,“鎮遠”的實際指揮者。楊用霖其實是吞槍自殺,也被稱為發出北洋海軍最後一槍的將軍。當然,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楊用霖拒絕簽署永不參與戰事的保狀(投降書),口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後,端坐於船艙內,吞槍自殺。
小人物周家恩
威海灣南灣背靠著一座延綿起伏山體,五個山頭,像五根手指,很少有本地人知道這叫五指山(摩天嶺)。摩天嶺最高點是整個南幫炮臺的制高點,北洋炮臺守軍在南幫炮臺一共有6個營,有2個營之前被派去阻擊日軍,此時整個南幫炮臺只有4個營的兵力。營官周家恩率領了1個營的新兵(約400人),鎮守摩天嶺炮臺。1895年1月30日,天剛剛放亮,數倍於守軍的日本陸軍,便開始對摩天嶺炮臺發動進攻。最終寡不敵眾,守軍棄守。身負重傷的周家恩,忍著劇痛爬行,最終凍死在了五指山上。威海皂埠村的村民張玉秀口述道“五指山新亮子的營官是週三麻子,他真是好樣的,堅決不退,打到底,掛彩以後,爬到壁子村西夼凍死了。”周家恩,一個不應該被忘記的,北洋炮臺守軍低級別軍官。
反面人物海上方跑跑
方伯謙,福建船政一期學員,船政一期赴英留學生,因登艦實習名額有限,先期同薩鎮冰等人一同進入格林威治海軍學校進行了短期培訓。如果作為了一個參謀人員,被公認為機靈的方伯謙可能會很出色。根據時局勢,他給李鴻章上書,提出過合理的針對性建議。可是作為一艦主官,機靈過人的方伯謙缺少膽識。豐島海戰中,“濟遠”大副沈大壽的腦漿,和家裡的房產、幾房小妾一對比,他毫不猶豫地做出了選擇。不顧“廣乙”和北洋運兵船,逃離戰場。黃海大戰,處於第四隊的領隊,“濟遠”一直拖在整個大隊後面。當下午3:30分左右,“致遠”的沉沒,讓方伯謙再也沉不住氣了,逃離戰場的過程中,還撞沉了本隊的“揚威”。
陸地葉跑跑
早年的葉志超作戰勇猛,被李鴻章贊為“果義勇為,驍勇敢戰”。隨著職位的不斷升遷,錦衣玉食、榮華富貴,葉志超早已退化為葉跑跑。相比較平壤城牆上,身著黃馬褂,手持步槍和士兵一同作戰的左寶貴相比,葉志超能跑本領讓人印象深刻。平壤之戰中,左寶貴戰死後幾個小時,葉志超便決定棄守平壤。為以防不測,在平壤城牆上掛白旗,還特意通知日方,“願退仗休讓,望勿開槍”。日軍哪管這些,上萬淮軍精銳四散奔逃。事先得到通知的日軍各種伏擊,淮軍死傷慘重。
結束語甲午戰爭對中華民族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恥辱。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一場國運之戰。在甲午一戰之中,既有無所畏懼的英雄人物,也有倉皇鼠竄的敗將。對於戰爭的勝負,更應該客觀公正地去看待,而不是一味的褒貶。
-
10 # 歷史軍魂
奉軍統領、高州鎮總兵左寶貴:1894年,清政府派遣四路大軍開赴朝鮮,8月左寶貴到達平壤後主張積極備戰,但是主帥葉志超怯弱無能,貪生怕死,企圖棄城逃跑。只有左寶貴誓與平壤城共存亡。日軍對平壤發起進攻後,左寶貴指揮部下奮力還擊,但因孤立無援而壯烈犧牲。
“致遠”艦管帶鄧世昌:黃海海戰時,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在日軍軍艦的打擊下,致遠艦多處受傷並燃起了大火,船體開始傾斜。在這種情況下,鄧世昌打算駕駛致遠艦與日軍的“吉野”艦同歸於盡,不料被日軍的魚雷擊中,鄧世昌與全艦250多名官兵一同壯烈殉國。
“經遠”艦管帶林永升:黃海海戰時,“經遠”艦被日軍軍艦打亂了陣型,並在日軍主力艦“吉野”號的圍攻下多處中彈。激戰中,林永升發現了一艘受傷的日艦,打算將其擊沉,但被日軍軍艦圍攻而中彈身亡。
“濟遠”艦管帶方伯謙:豐島海戰時,“濟遠”艦管帶方伯謙見日軍敵我力量懸殊,下令轉舵逃跑。當日艦吉野號追來時,先是掛白旗,後又掛起了日本海軍旗。黃海海戰時,該艦逃出陣外,跟著逃跑的還有“廣甲”艦,海戰結束之後,方伯謙被就地正法。
直隸提督葉志超:左寶貴陣亡之後,葉志超與眾將商議後,下令撤退。葉志超親率清軍趁雨夜撤退,在撤退過程中清軍被日軍伏擊和人馬踩踏而死者達2000多人,被俘500餘人。葉志超率領清軍逃出平壤後,一路狂奔500裡到達鴨綠江。
回覆列表
有名有姓的不少,無名英雄更多!為抵抗入侵犧牲的無數先烈永垂不朽!怕死的將軍多,怕死的兵丁少,李鴻章是最大的投降派。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