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拔坡,
56
回覆列表
  • 1 # 四川張五

    甲魚腐皮病,是指由種種原因導致甲魚體表損傷後感染病原 生物引發的白點病、白斑病、爛頸病、爛腳病、白眼病、腐甲病、癤瘡病和發展嚴重的爛甲病、穿孔病等。甲魚腐皮病的發病原因與病症發病原因:甲魚腐皮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在運輸、放 養、分養等工作中操作不當、養殖密度過高、養殖水體惡化或寄 生蟲侵襲等原因,損傷體表感染病原菌後引發的甲魚體表疾病。

    致病病原主要為毛黴、水黴、膚黴、綿黴等真菌和嗜水氣單胞 菌、假單胞桿菌、愛得華氏菌等細菌。甲魚腐皮病是目前最常 見,也是普遍和較頭痛的疾病,這種病在初發時治療不及時,不但死亡率高,即使不死的,也影響生長與產品質量。

    主要症狀

    :由真菌引發的腐皮病,主要侵襲甲魚的稚、 苗、種階段,體表的裙邊和頸部在水下觀察,可見呈白色絮狀的斑塊。 而大多數甲魚在春秋外塘養殖發病時,可在體表的頸部、 腿部見到白色或灰白色絮絲呈簇狀團塊。

    以上發病甲魚初時行動 遲緩,但還能進食,嚴重後停食,有的漂在池角水面,有的趴在食臺上不動,大多最後因併發其他疾病而死。由細菌引發的腐皮病患病甲魚,體表和腳爪、頭頸、尾部有 大量點狀黃白色滲出物,有的可見眼睛紅腫,眼珠發白,鼻端發白等。

    養成階段的患病甲魚,則多為爛頸、爛腳、爛甲、爛尾、 體背癤瘡等,病情嚴重的體背穿孔爛甲並直接感染肺部,有的頸 部紅腫,腳爪脫落,尾巴爛掉。發病甲魚大多食慾不振,行動遲緩,嚴重的跳爬在食臺上,不久就死亡。

    剖解可見,肝腫大質脆 並呈大理石狀,且大多伴有腹水症狀。甲魚腐皮病的預防放養前池塘用生石灰幹物質,每畝200千克幹法清塘。 甲魚50克以內規格,放養前用1%的鹽水浸泡5分鐘; 50克以上的,用2%的鹽水浸泡5分鐘或用聚維酮碘,按產品說明浸泡消毒。

    放養後2天,每立方米水體15克中藥熬成藥水潑灑;放 養後10天,再用1次。養殖期每隔15〜20天潑灑1次。中藥方為五倍子40%,黃芩20%,土槿皮30%,烏梅10%。 養殖期每隔10天投餵中藥粉6天,用量為當天幹伺料量 的5%新增。

    配方為黃芩35%,甘草20%,馬齒莧20%,山楂10%,土三七15%。新增前先浸泡3小時。調節好養殖水溫,由於真菌的最適生長水溫為18〜26°C, 所以在工廠化養殖環境中,可把水溫調到28°C以上,這樣不但利於甲魚的活動吃食,也能抑制真菌的生長。

    採大棚和野外池塘在放養前要適度肥池水,使水的透明 度不高於釐米。因真菌易在較清的池水中生長,所以調肥池水也能控制真菌的生長。提倡甲魚苗種肥水下塘,也是為預防真 菌病的發生。

    生產操作應避免甲魚體表損傷,最好全過程帶水操作。引 種運輸時,裝載應平鋪單層隔放,不可疊堆。 定期進行池水消毒,以減少養殖水體中病原生物的數量, 及時殺滅寄生蟲。合理放養密度,及時分養調整密度。

    搞姑水生環境,室內養殖的除用吸汙器去汙外,還應常 用生石灰潑灑調節。如是室外養殖,除潑灑生石灰外,有條件的應定期也新水。特別是夏天高溫季節,最好每2〜5天換1 次新水。 甲魚腐皮病的治療如確診是由真菌引發的腐皮病,可 把池水徹底換掉,然後註上30釐米新水,用高錳酸鉀每立方米水體50克化水潑灑,30分鐘後再把水注到標準水位就可。

    如是 細菌性的,可用聚維酮碘按產品說明應用。

  • 2 # 擺攤哥陳瑞

    [互粉][互粉][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 治療辦法

      日曬療法。將鱉池水放幹。鱉全部撈出,每畝用生石灰50-60公斤兌水全池潑灑消毒,曝曬一天後再將水灌滿。病鱉先用200ppm(每立方水用200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0分鐘入池,再放到溼潤的河沙上曬背30分鐘,然後移至陰涼處。每天2-3次,連續處理2天,放回原池。漂白粉潑灑。病鱉根據大小不同進行隔離飼養,每隔5-6天用3-4ppm漂白粉遍灑一次,反覆3-4次,約一個月後放回原池。淺水潑灑土黴素。將池水放到25-30釐米,然後按每立方米水40克用量的土黴素潑灑,保持2-3天藥液濃度。注射給藥法。病重的鱉注射慶大黴素或卡那黴素,按每公斤體重注射20萬國際單位,連續2天,第2天減半。投餵藥飼。在飼料中加入土黴素等投餵,投餵方法是每公斤鱉重第一天用藥0.2克,第二至第六天減半,連續2-3個療程

      體表糜爛和潰爛是該病的主要症狀,病灶部位可發生在四肢、頸部、背甲、裙邊以及尾部。發病過程:首先體表某處皮膚髮炎、腫脹,發炎處面板組織逐漸壞死,變成白色或黃色,接著患部崩潰形成潰瘍。隨著病灶的擴大,潰瘍的增多與增大,肌肉與骨骼裸露。嚴重者,頸部骨骼露出,四肢爛掉,爪脫落。該病病程長,如不發生繼發性感染,多數病鱉能長期生存,也有少部分能自愈。但頸部感染者和病程嚴重者,短期內都會死亡。

      

      預防辦法

      保證健康鱉下池。對於放養的鱉,儘量做到板甲平面肥厚,背甲呈黃褐色,腹甲呈乳白色或帶淺紅色,體健靈活,無病無傷,規格均勻。入池前用20ppm(每立方水用20克)的高錳酸鉀浸洗30分鐘入池。避免鱉相互撕咬受傷。在放養時,要注意放養密度,注意大小規格;在飼養過程中要將大小不同者及時分養。保持水質清潔,堅持每隔7-10天用3-5ppm的光合細菌全池潑灑。選用高品質、營養均衡的鱉飼料(特別注意新增強肝利膽、促消化類新增劑)。

      治療辦法

      日曬療法。將鱉池水放幹。鱉全部撈出,每畝用生石灰50-60公斤兌水全池潑灑消毒,曝曬一天後再將水灌滿。病鱉先用200ppm(每立方水用200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0分鐘入池,再放到溼潤的河沙上曬背30分鐘,然後移至陰涼處。每天2-3次,連續處理2天,放回原池。漂白粉潑灑。病鱉根據大小不同進行隔離飼養,每隔5-6天用3-4ppm漂白粉遍灑一次,反覆3-4次,約一個月後放回原池。淺水潑灑土黴素。將池水放到25-30釐米,然後按每立方米水40克用量的土黴素潑灑,保持2-3天藥液濃度。注射給藥法。病重的鱉注射慶大黴素或卡那黴素,按每公斤體重注射20萬國際單位,連續2天,第2天減半。投餵藥飼。在飼料中加入土黴素等投餵,投餵方法是每公斤鱉重第一天用藥0.2克,第二至第六天減半,連續2-3個療程

  • 3 # 榮仔

    甲魚腐皮病又叫潰爛病,其主要特點是發病率高,危害大,流行季節長,一般是甲魚之間互相搏鬥咬傷後被細菌感染所致。症狀:體表潰爛、糜爛,一般病灶部位發生在頸部、背甲、四肢、尾部和裙邊,輕者患處潰瘍,重者直接導致死亡。防治方法:可用日曬療法、漂白粉潑灑及注射給藥法等進行治療。

    一、主要症狀

    甲魚腐皮病又叫潰爛病,這種病發病率高,危害大,流行季節長,一般是跟鱉相互搏鬥被其咬傷後,細菌感染所致。

    甲魚腐皮病主要症狀表現:體表潰爛、糜爛,一般病灶部位發生在頸部、背甲、四肢、尾部和裙邊。

    病發過程:先是體表某處皮膚髮炎、腫脹,然後發炎部位逐漸壞死,顏色變白或變黃,最後患處就開始潰瘍。隨著病情的加重,潰瘍也跟著增多增大,骨骼和肌肉就裸露在外面。更嚴重者,四肢爛掉、爪脫落以及頸部骨骼露出。

    注意:該病的季節長,只要不發生繼發性感染,少部分病鱉可以自愈,多數能長期生存,如果病情嚴重或頸部感染,就會導致死亡。

    二、治療用方

    1、治療甲魚腐皮病可以使用日曬療法,先將鱉池水放幹,然後把鱉全部撈出,每畝用60公斤左右兌水進行全池消毒,暴曬一天後再將池裡灌滿水。

    2、病鱉先用高錳酸鉀溶液200ppm,每立方用200克,侵洗20分鐘入池,然後放到溼潤的河沙曬背30分鐘,再放到陰涼處,每天處理3次左右,連續2天,放回原池即可。

    3、漂白粉進行潑灑,根據其不同大小進行隔離飼養,每隔6天左右潑灑一次漂白粉,每天4次左右,大概一個月即可。

    4、淺水潑灑土黴素,將池水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按每立方40克土黴素的用量進行潑灑,連續3天即可。

    5、注射給藥法,對其注射慶大黴素或者卡那黴素,按每公斤體重20萬(國際單位)連續2天,第二天的用量減半。

    6、投餵飼料,在飼料里加入土黴素,按每公斤鱉重0.2克進行投餵,第2-6天減半,連續3個星期即可。

    三、預防方法

    鱉入池前用高錳酸鉀浸洗30分鐘進行消毒,然後保證健康鱉入池,一般要選背甲呈黃褐色或帶淺紅色,板甲平面肥厚、規格均勻、體健靈活和無病無傷的進行放養。在放養時合理安排放養密度,根據不同大小規格的進行及時分養。選用高品質、營養均衡飼料餵養,保持水質清潔等。

  • 4 # 我是懶楊楊

    甲魚腐皮病,是指由種種原因導致甲魚體表損傷後感染病原生物引發的白點病、白斑病、爛頸病、爛腳病、白眼病、腐甲病、癤瘡病和發展嚴重的爛甲病、穿孔病。這種病如初發時治療不及時,不但死亡率高,即使不死的,也影響生長與產品質量。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日曬療法。將鱉池水放幹。鱉全部撈出,每畝用生石灰50-60公斤兌水全池潑灑消毒,曝曬一天後再將水灌滿。病鱉先用200ppm(每立方水用200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20分鐘入池,再放到溼潤的河沙上曬背30分鐘,然後移至陰涼處。每天2-3次,連續處理2天,放回原池。

    漂白粉潑灑。病鱉根據大小不同進行隔離飼養,每隔5-6天用3-4ppm漂白粉遍灑一次,反覆3-4次,約一個月後放回原池。

    淺水潑灑土黴素。將池水放到25-30釐米,然後按每立方米水40克用量的土黴素潑灑,保持2-3天藥液濃度。

    注射給藥法。病重的鱉注射慶大黴素或卡那黴素,按每公斤體重注射20萬國際單位,連續2天,第2天減半。

    投餵藥飼。在飼料中加入土黴素等投餵,投餵方法是每公斤鱉重第一天用藥0.2克,第二至第六天減半,連續2-3個療程。

    如果從外地購回的甲魚苗。應用食鹽溶液(每100毫升水含食鹽3克)浸泡3-5分鐘,或用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用藥30克)浸洗,水溫20℃以下時浸洗40-50分鐘,20℃以上時浸洗30-40分鐘,然後入池。

  • 5 # 醬酒之都小王

    大家好,我是小王,甲魚腐皮病可以用阿奇黴素分散片來藥浴進行治療小甲魚體型多大?我們家裡吃飯的碗是否能裝的進?如果裝的進可以用碗不行的話你找個塑膠的長方形保鮮盒也可以配2片阿奇先用少量開水衝開攪拌均勻等它充分溶解後加入涼白開兌涼前後加起來差不多半碗水再把它放進去每天1次藥浴4~5小時期間要餵食補充體力抹三分之一的阿奇摻入在食物裡一同引誘喂服藥浴完畢後用清水稍微沖洗下用醫用棉籤沾碘伏認真擦拭並消毒乾淨患處每次擦都要換新的必須等碘伏溶液自然幹後塗馬應龍龍珠軟膏均勻塗抹並覆蓋住患處再幹養如果期間它能進食你可以藥浴幾天就不需要給它再藥浴了入水泡澡的時候喂三分之一阿奇一同給它吃然後再消毒上軟膏知道腐皮好為止

  • 6 # 歐陽視界

    大家好!我是歐陽:

    甲魚的腐皮病也是有病菌侵入感染所致,主要透過甲魚互相搏鬥咬傷後或其他因素導致表皮有傷口感染。

    它的發病率高,留長時間久,發病時體表皮膚髮炎、腫脹、病變組織開始壞死變色,緊接開始潰爛,隨著病情擴散,潰爛面積越來越嚴重,導致肌肉與骨骼裸露、四肢潰爛、爪脫落、危害極大。

    防治方法:放甲魚入池要健康、無傷口、保證水質清潔,定期消毒殺菌,在飼料中新增維生素E,增強抗病力。發病時,將水抽空,然後將甲魚全部撈出,用石灰水對養殖池消毒,暴曬後在放回水池,甲魚用稀釋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用漂白粉塗抹,連續幾天後即可痊癒。

  • 7 # 田園小日記

    甲魚腐皮病是由嗜水氣單胞菌引起的一種面板潰爛病,甲魚自身免疫系統差消除不了體內的病原菌,就會導致全身感染及併發症出現,致感染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甲魚養殖業的一大病害。目前臨床上治療甲魚腐皮病的主要方案是氟哌酸、鏈黴素等抗生素。眾所周知抗生素有多種副作用如藥物殘留、致癌致畸、抗藥性等,選擇治療甲魚腐皮病的藥物要慎之又慎。

    甲魚腐皮病的治療不僅是要殺滅病原菌,還包括後期的創口癒合。提高甲魚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是預防甲魚腐皮病的強有力保障。武漢大華偉業醫藥化工有限公司經過多種試驗,研究出了一種有效治療甲魚腐皮病的水產促長劑,主要成分是植物精油及中草藥提取物,不僅能有效消滅嗜水氣單胞菌及多種可能致續發感染的病原菌,還能加速創口癒合,病癒速度快。該水產促長劑帶有植物芳香,能增強餌料的口感,增加甲魚的進食量,最佳化消化系統,提高甲魚的免疫力。實踐資料表明,使用水產促長劑後甲魚的飼料係數降低9.82%,增重率提高22.63%。該水產促長劑還能淨化水質,維持水質微生態平衡,有效防治飼料黴變。使用簡單,僅需將水產促長劑以0.0025%的比例與日料混合均勻投餵即可。

  • 8 # 戶外老宋

    一、腐皮病症狀病變:發病初期, 甲魚精神不振, 反應遲鈍, 腹甲輕度充血;後期, 體表糜爛或潰爛, 病灶部位可發生在頸部、背甲、裙邊、四肢以及尾部, 這也是該病的主要特徵。常表現如下:頸部面板潰爛剝離, 肌肉裸露;背甲粗糙或呈斑塊狀潰爛, 皮層大片脫落;四肢、腳趾、尾部潰爛, 腳爪脫落;腹部潰爛, 裙邊缺刻, 有的形成結痂。

    二、多源於甲魚體表受傷, 而後造成細菌性繼發感染, 並不斷惡化而形成, 即受傷惡化到腐皮病, 再惡化到癤瘡病, 再惡化到穿孔病。也有表現為從受傷直接惡化到癤瘡病。

    三、治療方法:

    1.發現病甲魚及時捉出, 隔離到專用病甲魚池“住院”治療, 並啟動有關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

    2.選用以下一種藥物在專池對病甲魚藥浴:50~100mg/L土黴素, 每次1~2h, 每日1次, 連用2~3次。4~8mg/L氟苯尼考, 每次2~4h, 每日1次, 連用2~3次。

    3.選用以下一種藥物對專用病甲魚池的病甲魚內服藥餌:土黴素每日100mg/kg體重, 分2次投餵, 連用5~10d。氟苯尼考每日10mg/kg, 分2次投餵, 連用3~5d。

    4.選用以下一種藥物對專用病甲魚池水體消毒:0.5mg/L的二氧化氯、0.3mg/L的二溴海因、0.3mg/L的四烷基季銨鹽絡合碘、3mg/L的聚維酮碘。

    5.病情嚴重的可用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每次10mg/kg體重, 每日1次, 連用3次。

  • 9 # 趙小賤聊三農

    甲魚腐皮病,是指由種種原因導致甲魚體表損傷後感染病原生物引發的白點病、白斑病、爛頸病、爛腳病、白眼病、腐甲病、癤瘡病和發展嚴重的爛甲病、穿孔病等。

    (1)甲魚腐皮病的發病原因與病症①發病原因:甲魚腐皮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在運輸、放養、分養等工作中操作不當、養殖密度過高、養殖水體惡化或寄生蟲侵襲等原因,損傷體表感染病原菌後引發的甲魚體表疾病。致病病原主要為毛黴、水黴、膚每、綿黴等真菌和嗜水氣單胞菌、假單胞桿菌、愛得華氏菌等細菌。甲魚腐皮病是目前最常見也是普遍和較頭痛的疾病,這種病如初發時治療不及時,不但死亡率高,即使不死的,也影響生長與產品質量。

    ②主要症狀:由真菌引發的腐皮病,主要侵襲甲魚的稚、苗、種階段,體表的裙邊和頸部在水下觀察,可見呈白色絮狀的斑塊。而大多數甲魚在春秋外塘養殖發病時,可在體表的頸部、腿部見到白色或灰白色絮絲呈簇狀團塊。以上發病甲魚初時行動遲緩,但還能進食,嚴重後停食,有的漂在池角水面,有的趴在食臺上不動,大多最後因併發其他疾病而死。

    由細菌引發的腐皮病患病甲魚,體表和腳爪、頭頸、尾部有大量點狀黃白色滲出物,有的可見眼睛紅腫,眼珠發白,鼻端發白等。養成階段的患病甲魚,則多為爛頸、爛腳、爛甲、爛尾、體背癤瘡等,病情嚴重的體背穿孔爛甲並直接感染肺部,有的頸部紅腫,腳爪脫落,尾巴爛掉。發病甲魚大多食慾不振,行動遲緩,嚴重的趴爬在食臺上,不久就死亡。剖解可見,肝腫大質脆並呈大理石狀,且大多伴有腹水症狀。(2)甲魚腐皮病的預防①放養前池塘用生石灰幹物質,每畝200千克幹法清塘。

    ②甲魚50克以內規格,放養前用1%的鹽水浸泡5分鐘;50克以上的,用2%的鹽水浸泡5分鐘或用聚維酮碘,按產品說明浸泡消毒。

    ④養殖期每隔10天投餵中藥粉6天,用量為當天幹飼料量的5%新增。配方為黃芩35%,甘草20%,馬齒莧20%,山楂10%,土三七15%。新增前先浸泡3小時。

    ⑤調節好養殖水溫,由於真菌的最適生長水溫為18~26℃,所以在工廠化養殖環境中可把水溫調到28℃以上,這樣不但利於甲魚的活動吃食,也能抑制真菌的生長。

    ⑥採光大棚和野外池塘在放養前要適度肥池水,使水的透明度不高於20釐米。因真菌易在較清的池水中生長,所以調肥池水也能控制真菌的生長。提倡甲魚苗種肥水下塘,也是為預防真菌病的發生。

    ⑦生產操作應避免甲魚體表損傷,最好全過程帶水操作。引種運輸時裝載應平鋪單層隔放,不可疊堆。

    ⑨合理放養密度,及時分養調整密度。

    ⑩搞好水生環境,室內養殖的除用吸汙器去汙外,還應常用生石灰潑灑調節。如是室外養殖,除潑灑生石灰外,有條件的應定期換新水。特別是夏天高溫季節,最好每2~5天換1次新水。(3)甲魚腐皮病的治療如是確診是由真菌引發的腐皮病,可把池水徹底換掉,然後註上30釐米新水,再用高錳酸鉀每立方米水體50克化水潑灑,30分鐘後再把水注到標準水位就可。如是細菌性的,可用聚維酮碘按產品說明應用。

  • 10 # 人與自然集

    甲魚腐皮病又叫潰爛病,其主要特點是發病率高,危害大,流行季節長,一般是甲魚之間互相搏鬥咬傷後被細菌感染所致。症狀:體表潰爛、糜爛,一般病灶部位發生在頸部、背甲、四肢、尾部和裙邊,輕者患處潰瘍,重者直接導致死亡。防治方法:可用日曬療法、漂白粉潑灑及注射給藥法等進行治療。

    一、主要症狀

    甲魚腐皮病又叫潰爛病,這種病發病率高,危害大,流行季節長,一般是跟鱉相互搏鬥被其咬傷後,細菌感染所致。

    甲魚腐皮病主要症狀表現:體表潰爛、糜爛,一般病灶部位發生在頸部、背甲、四肢、尾部和裙邊。

    病發過程:先是體表某處皮膚髮炎、腫脹,然後發炎部位逐漸壞死,顏色變白或變黃,最後患處就開始潰瘍。隨著病情的加重,潰瘍也跟著增多增大,骨骼和肌肉就裸露在外面。更嚴重者,四肢爛掉、爪脫落以及頸部骨骼露出。

    注意:該病的季節長,只要不發生繼發性感染,少部分病鱉可以自愈,多數能長期生存,如果病情嚴重或頸部感染,就會導致死亡。

    二、治療用方

    1、治療甲魚腐皮病可以使用日曬療法,先將鱉池水放幹,然後把鱉全部撈出,每畝用60公斤左右兌水進行全池消毒,暴曬一天後再將池裡灌滿水。

    2、病鱉先用高錳酸鉀溶液200ppm,每立方用200克,侵洗20分鐘入池,然後放到溼潤的河沙曬背30分鐘,再放到陰涼處,每天處理3次左右,連續2天,放回原池即可。

    3、漂白粉進行潑灑,根據其不同大小進行隔離飼養,每隔6天左右潑灑一次漂白粉,每天4次左右,大概一個月即可。

    4、淺水潑灑土黴素,將池水水位控制在30cm左右,按每立方40克土黴素的用量進行潑灑,連續3天即可。

    5、注射給藥法,對其注射慶大黴素或者卡那黴素,按每公斤體重20萬(國際單位)連續2天,第二天的用量減半。

    6、投餵飼料,在飼料里加入土黴素,按每公斤鱉重0.2克進行投餵,第2-6天減半,連續3個星期即可。

    三、預防方法

    鱉入池前用高錳酸鉀浸洗30分鐘進行消毒,然後保證健康鱉入池,一般要選背甲呈黃褐色或帶淺紅色,板甲平面肥厚、規格均勻、體健靈活和無病無傷的進行放養。在放養時合理安排放養密度,根據不同大小規格的進行及時分養。選用高品質、營養均衡飼料餵養,保持水質清潔等。

  • 11 # 水產陶工

    以往經歷過一個案例,也有腐皮現象,和大家分享學習!

    北方溫棚養殖越冬甲魚發現有異常出爬死亡現象。死亡甲魚先趴邊,曬背。但反應遲鈍,爬動緩慢,逐漸死亡。從背甲上看不出明顯症狀,翻過來觀察發現脖子腫大明顯,底板發紅,區域性腐爛,四肢有些浮腫,個別口鼻出血,腸道充血發紅,肝臟土黃色,像細菌性敗血症症狀。 

    該地區甲魚越冬死亡率很高,有時高達20%以上,發病規律如下:

    1、        發病季節:化冰後,甲魚開口之前,此時溫棚水溫大約在12~14℃。

    2、        規格:各種規格均發病,連散養的種鱉也出現此現象。

    3、        治療:由於甲魚沒有攝食,無法使用內服藥。外用常規消毒劑、抗菌藥沒有明顯的效果。

    病因如下:

    1、        疾病:越冬前甲魚就有病,但沒有治癒。

    2、        營養:尤其是種鱉產蛋後沒有及時補充營養,恢復體質的死亡更明顯。據養殖戶反映,養殖成鱉的越冬前一個月加強內服營養保健套餐力度的,死亡率能明顯降低。

    3、        底質:冬季甲魚潛入底泥中越冬,底髒、底黑、底臭、底熱後會導致甲魚異常出爬,應激反應、能量消耗再加上凍傷會出現腐皮,爛爪現象,導致甲魚越冬成活率偏低。有養殖戶反映:一年冬季溫棚被大雪壓垮後,溫度驟降,一個月左右完全結冰,甲魚雖然多數潛入泥中,安然越冬。但化冰後甲魚開始逐漸死亡,最終死亡率高達50%以上。也有升溫大棚甲魚冬季長期使用氧化性底質改良劑改底,一畝地每天使用一把(約三十幾片),一冬天沒有換水,水也不黑、也不臭,也沒有明顯變化。最終甲魚越冬成活率達百分之九十幾,沒有腐皮、爛爪、紅脖子現象,為周邊養殖戶中最成功的。

    4、        出血現象:越冬甲魚死亡有時可見口鼻出血現象,倒著拿甲魚鮮血從口鼻流出,此時甲魚還未死亡。出血甲魚並沒有白底板的現象,應該不是慢性病。甲魚從池底爬出來曬背,岸邊水溫高、溶氧高可能造成甲魚肺部損傷,從而口鼻出血,健康和不健康的甲魚均有可能發現,這就是有時候看見甲魚除出血外好像沒有什麼其他症狀的根本原因。

    5、        建議措施:病來如山倒 病去如抽絲。甲殼修復需要時間,出現了腐皮症狀也要從改良水質、底質措施入手,同時補充營養,酌情用藥處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期貨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