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多肉植物集聚地
-
2 # 種輕鬆
葡萄是我國普遍種植的重要經濟作物,在高溫多溼的季節裡,比較容易發生較為嚴重的病害。
白粉病:芽前芽後是防治最關鍵期;花前花後至大幼果期為發病高峰期。
目前優秀的殺菌劑有戴挫黴、穩殲菌、烯唑醇、十三嗎啉、美胺、敵力康等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黑痘病:芽萌發後、花序展露、花前、落花後的四次藥劑使用是防治黑痘病的關鍵。
戴挫黴、烯唑醇、黴能靈、苯醚甲環唑、福星、世高等都有較好的防效。科博、必備等是較好的保護劑。
霜黴病:遇陰雨天氣極易發生;
常用藥劑有科克(烯醯嗎啉)、甲霜靈、乙磷鋁、霜脲氰、黴多克等。
白腐病:落花後到封穗期注意規範化保護。阻止白腐病孢子傳播是最好的措施。
常用保護劑有:科博、福美雙、炭疽福美、噴克、富露等。治療劑有穩殲菌(氟矽唑)、苯醚甲環唑、烯唑醇、戴挫黴等。
灰黴病:防治關鍵期是花前、封穗前、轉色期(及成熟期)。
優秀藥劑有戴挫黴、嘧黴胺、腐黴利、寶麗安(多氧黴素)、灰清、撲海因、25%的敵力脫等。
炭疽病:在初夏和葡萄著色後易發病。
目前防效較好的藥劑有翠喜、敵力康、疽擊、炭疽立克、戴挫黴、脒醯胺、炭疽福美等。
酸腐病:封穗期、著色期、成熟期(著色後10-15天)是控制關鍵點。
發現發病,必須取下果袋、剪去發病部份集中處理。用10%殲滅3000倍+80%必備400倍+50%滅蠅胺3000倍藥水蘸穗,水乾後換新袋套上。
病毒病:幼果期遇連日陰雨易發生感染。
防治的藥劑有:病毒靈、農用鏈黴素、雲苔素、細胞分裂素如保美靈等。 穗軸褐枯病、葉斑病等病害的防治,可參照白腐病、炭疽病的防治用藥。
-
3 # 果香天下
葡萄主要病害有白腐病,霜黴病,灰黴病,炭疽病,黑痘病,房枯病,黑腐病,大、小褐斑病,根癌病等;主要蟲害有綠盲蝽,金龜子,薊馬,葡萄粉蚧,葡萄透翅蛾,葡萄天蛾等!
-
4 # 農業小胖
葡萄白粉病在我國葡萄的種植園區還是發生比較嚴重的。葡萄的三大病害—葡萄白粉病、葡萄霜黴病、葡萄灰黴病。三種病害每年在不同的地區發生較為嚴重。葡萄白粉病是一種嚴重影響葡萄生長和貯藏的重要病害。目前在河北、山東、遼寧、四川、上海等地發生嚴重。白粉病症狀葉片受害後,在葉片表面產生一層白色或灰白色粉質黴層,即病原菌的菌絲、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當粉斑蔓延到整個葉面時,葉面變褐、焦枯。新梢受害,表皮出現很多褐色網狀花紋,有時枝蔓不易成熟。果梗、穗梗受害,質地變脆,極易折斷。果實受害,停止生長,有時變畸形。在多雨時,病果易縱向開裂,果肉外露,極易腐爛。白粉病和霜黴病在田間一般很難辨別,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真就是白粉病前期是有霜狀黴層,後期在葉片上有黑色的小點,那是真菌的分生孢子。另外,白粉病和霜黴病的發生時間一般都是很一致的。那麼混合在一起,就很難分清楚。預防葡萄白粉病:多菌靈、腈菌唑、苯醚甲環唑、乙嘧酚等。白粉病發生嚴重時,加大藥量或混和使用,隔3-5天噴施一次,連續施藥2-3次
-
5 # 一線兔兔看天下
1、葡萄霜黴病
症狀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新梢、花蕾和幼果等幼嫩部分。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淡黃色半透明油漬狀小斑點,逐漸擴大呈黃綠色,邊緣界限不明顯,多為數個小斑連成一個不規則或多角形的大病斑,並在葉背面產生黃白色的霜狀黴層,病斑後期變成淡褐色。嫩梢同樣出現油浸狀病斑,表面有黃白色黴狀,但較葉片稀少。幼果感病初期,病部變成淡綠色,後期病斑變深褐色下陷,產生一層霜狀白黴,果實變硬萎縮。
防治方法:
(1)在生長季節和秋季修剪時,都要徹底清除病枝、病葉、病果、集中燒燬。
(2)及時剪除多餘的副梢枝葉,創造通風透光條件。
(3)在發病前每10天左右噴1次少量波爾多液進行保護。發病後立刻噴50%克菌丹5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25%甲霜靈800~1000倍液。
波爾多液為保護性殺菌劑,在相對溼度較高、葉面有露水或水膜的情況下,藥效較好,但對耐銅力差的植物易產生藥害。持效期長,對霜黴病和炭疽病,馬鈴薯晚疫病等葉部病害效果尤佳。
2、葡萄炭疽病
症狀主要為害果實,在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發病,初期在果面上發生水漬狀的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呈圓型深褐色病斑。略凹陷,2-3天后,產生小黑點,排列成同心輪紋狀。果梗、穗軸受害時產生橢圓凹陷病斑,葉面上密生圓形褐色小斑點,葉色變黃而脫落。
防治方法:
(1)結合冬季修剪,清除留在植株和支架的副梢等,並及時清除枯枝落葉。
(2)在發芽前噴500倍退菌特,或100-200倍福美胂,清滅越冬病原。
(3)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出現分生孢子時,每隔10天左右;噴1次800~1000倍的退菌特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600-800倍液,或半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
3、葡萄黑痘病
症狀對葡萄的葉片、果實新梢、葉柄、葉梗、穗軸、卷鬚和花序均能侵染。葉部初期出現針眼大小紅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點,周圍有淡褐色暈圈,以後逐漸擴大,形成直徑1~4毫米的病斑,後期病斑中部葉肉枯乾破裂,而葉片出現穿孔。果面發生近圓形淺褐色斑點,病斑周圍紫褐色,中心灰白色,新梢、葉柄、穗軸、花序產生暗褐色橢圓略凹陷的病斑,不久病斑中部逐漸變成灰黑色,邊緣呈紫黑色或深褐色。
防治方法:
(1)在秋季落葉後,結合冬剪徹底清除病蔓、病葉、病果和主蔓上的枯皮。
(2)早春噴3-5度石硫合劑、當葡萄梢長到3-5片葉時,每隔10天噴1次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4、葡萄白腐病
症狀為害果穗,有時新梢和葉片也被侵害。一般接近地面的果穗,其穗軸、果梗最先發病,受害部位初期出現水漬狀的病斑,逐漸擴大,環繞穗軸,使其果料軟腐,震動時病粒容易脫落。葉片多在葉尖或葉緣處先發病,病斑初期為水漬狀淡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的大病斑,其上呈現出深淺不同的褐色輪紋。
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發病期間及時清除樹上和地上的病穗、病粒和病葉等,集中深埋。
(2)合理修剪,及時綁蔓、摘心、除副梢和疏葉。
(3)在早春葡萄發芽前向樹上和地面上噴3-5度石硫合劑或噴50%福美胂可溼性粉劑200倍液;在展葉後可噴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5、葡萄白粉病
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枝梢及果實等部位,以幼嫩組織最敏感。葡萄展葉期葉片正面產生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形黃色或褪綠色小斑塊,病斑正反面均可見有一層白色粉狀物,粉斑下葉表面呈褐色花斑,嚴重時全葉枯焦;新梢和果梗及穗軸初期表面產生不規則灰白色粉斑,後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狀或不規則的褐斑,可使穗軸、果梗變脆,枝梢生長受阻;幼果先出現褐綠斑塊,果面出現星芒狀花紋,其上覆蓋一層白粉狀物,病果停止生長,有時變成畸形,果肉味酸,開始著色後果實在多雨時感病,病處裂開,後腐爛。
高溫乾旱的夏季,悶熱、多雲的天氣最有利於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一般6月上旬開始發病,7月上旬進入發病盛期。栽培過密、氮肥過多、蔓葉徒長和通風透光不良的環境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防治措施:
1.加強管理: 冬除病梢,清病葉、病果,集中燒燬。生長期及時摘心、綁蔓、剪副梢,保持架面通風透光,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2.藥劑防治:在葡萄發芽前噴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劑;發芽後噴波美0.2一0.3度石硫合劑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開花前至幼果期再噴2—3次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0%粉鏽寧乳油4000倍液。
-
6 # 安徽巢湖記憶
葡萄雖然豐產,價格高,但是種植則不是容易的事。而最突出的就是病害,蟲害比較容易防治,因為蟲害肉眼能看的見。但是病害,則是很難發現,所以種植時一定統籌兼顧。
首先是栽培葡萄要籬笆勢,這樣通風透光好,病害相映會減少。二是注意修剪,經常短截,這樣根大徑壯,抗病增強。三是要排水良好,應雨停即幹,不能有積水,病害都是水份溼潤造成的。四是藥劑防治,用5度石硫合劑與等量的波爾多液交替使用,一般病害都可以防治。而且沒有抗藥性。
-
7 # 犀裡
葡萄樹病害的房子以前也聽過一些。老前輩講過。葡萄樹的病害呢?
主要是黑豆病和霜黴病,還有那個白粉病這三種。
在冬季呢要徹底。剪除生病的藤蔓,葉片,果實和枯萎的杆子。並集中燒燬後,在遠離葡萄園的地方掩埋。葡萄藤在發芽的時候要噴灑石硫合劑。芽葉展開後再噴灑。波爾多液或者是殺蟲劑等要噴灑三到四次。如果是防治白粉病的話,除了在剛剛防治基礎上呢。還需要加強管理。提高葡萄樹的透光率和通風。這樣才更好的有笑的根治或和防止白粉病。
另外就是田間地頭的管理其實非常的重要。
及時的清理田地。南方的話氣候比較溼潤,要注意田間地蠶子的清理,防止殘肢腐爛滋生細菌病毒這些。及時地噴藥保護在葡萄的葉子落光以後呢,進行一次徹底的防毒就是殺菌殺蟲。噴灑兩次左右的防治藥物。噴灑的時間呢,最好是在晴天或者是陰天的上午,因為這種天氣呢,更利於藥物充分的作用,便查殺更徹底。這個方法呢對房子大多數的病蟲害都會有都有效果。
另外就是利用一些昆蟲防治害蟲。比如說像為了防止飛蛾可以在田間灑引誘劑。還可以在田間飼養一些捕食昆蟲的家禽。
家禽的糞便還可以給葡萄藤提供營養,家禽也可以作為商品出售,這是一舉多得的方法。另外就是使用農藥法。在有病蟲害的葡萄藤或者是附近的葡萄樹上噴灑農藥,並搭配其他的人工措施,以達到殺蟲防蟲的作用。
-
8 # 西北婧婧
我們西安戶縣盛產戶太8號葡萄:以下為例舉的病害
(一)葡萄黑痘病
病狀 該病對葡萄的葉片、果實、新梢、葉柄、果梗、穗軸、卷鬚和花序均能侵染,尤其在幼嫩部分受害最重。葉部初期出現針眼大小紅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點,周圍有淡典色的暈圈,以後逐漸擴大,形成直徑1~4mm的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稍凹陷,邊緣暗褐色或紫褐色。後期病斑中部葉肉枯乾破裂,而葉片出現穿孔。葉脈受害呈多角形病斑,造成葉片皺縮畸形,嚴重影響光合作用。果面發生近圓形淺褐色斑點,病斑周邊紫褐色,中心灰白色,稍凹陷,很像鳥眼,所以有人稱為鳥眼病。在病斑上面有微細的小黑點,即是分生孢子盤。受害果實生長緩慢,綠色,質硬味酸有時龜裂,失去食用價值。新梢、葉柄、穗軸、花序產生暗褐色橢園略凹陷的病斑,不久病斑中部逐漸變成灰黑色,邊緣呈紫黑色或深褐色。
(二)葡萄炭疽病
病狀 此病主要為害果實,穗軸和果梗也能受害。葡萄在漿果著色後期接近成熟時發病最重,故稱為晚腐病。一般在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發病,初期在果面上發生水漬狀的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呈圓形深褐色病斑,略凹陷,2~3天后,產生小黑點,排列成同心輪紋狀,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在多雨潮溼天氣,自盤中流出粉紅或橙紅色的分生了團(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嚴重時病斑擴充套件到整個果面,果粒變軟腐爛,逐漸失水乾縮,變成僵果脫落。果梗、穗軸受害時產生橢圓冊陷病斑,影響果實成熟。葉面上密生圓形褐色小斑點,嚴重時連一成一片,葉色變黃而脫落。
(三)葡萄霜黴病
病狀 葡萄霜黴病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新梢、花蕾和幼果幼嫩部分。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淡黃色半透明油浸狀小斑點,逐漸擴大呈綠色,邊緣界限不明顯,多為數個小斑連成一個不規則或多角形的大病斑,並在葉背面產生黃白色的霜狀黴層,病斑後期變成淡褐色,乾裂枯焦而捲曲,嚴重時葉片脫落。嫩梢同樣出現油(或水)浸狀病斑,表面有黃白色黴狀物,但較葉片稀少。病斑縱向擴充套件較快,顏色逐漸變褐,稍凹陷,嚴重時新梢停止生長而扭曲枯死。幼果感病初期,病部變成淡綠色,後期病斑變深褐色下陷,產生一層霜狀白黴,果實變硬萎縮。果實半大時受害,病部變褐冊陷,皺縮軟腐易脫落,但不產生黴層,也不有少數病果乾縮在樹上。一般從著色到成熟期果實不發病。
(四)葡萄白粉病
病狀 病菌主要侵害葡萄的葉片、新梢、果穗等綠色部分。老熟器官不發病。葉片開始在表面產生灰白色粉狀物,即病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發病嚴重時全葉蓋滿白色粉狀物,使多捲曲枯萎而脫落。有時產生小黑點,是孢子的閉囊殼。粉斑下葉表面呈褐色花斑,嚴重時全葉枯焦。果實受害後,先在果面上面滿白色粉狀物,病斑上去粉後出現褐色星芒狀花紋,表皮細胞死亡。果實停止生長,有時變成畸形,味酸,果實長大後,在多雨時感病,病處開裂後腐爛。果梗和新梢初期表面呈灰白色粉斑,後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狀或不規則的褐斑,使穗軸、果梗變脆,枝蔓不能很好成熟,影響果實品質和產量。
(五)葡萄褐斑病
病狀 褐斑病僅為害葉片,按其病斑大小和病原菌不同而分為大小褐斑病兩種。
1.大褐斑 病斑近圓形,直徑在3~10mm,中心有深,淺間隔的褐色環紋,有時外圍有黃色的暈圈。天氣潮溼時,於病斑表面及背面散生深褐色黴叢,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發病嚴重時,數個病連線在一起而成不規則形的大病斑,直徑可達20mm以上,後期病斑組織乾枯破裂,導致早期落葉。
2.小褐斑病 病斑褐色近圓形,直徑2~3mm,而且大小一致。一個病葉上可有數個至數十個病斑。後期一病斑背面產生深褐色黴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六)葡萄枯病
主要為割害穗軸、果梗和果粒,有時也為害葉片。病初在小果梗基部出現色不規則的病斑,邊緣有不明顯的深褐色暈圈,逐漸擴大,環切果梗,引起果粒失水萎蔫。後期漸漸幹縮,變成紫黑色僵果,並在病果表面產生稀疏的小黑點,即病菌的發生孢子器。僵果懸於枝上很久不落,這是該病與炭疽病、白腐病的主要區別之一。葉片感病時,在葉片上產生圓形黑褐色小斑點,中部變成灰白色,其上密生小黑點,即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子囊殼。
-
9 # 三農孺子牛
種植葡萄要想獲得高產優質,除了在種植上要選擇適宜當地的優良品種,合理的整形修剪外,科學的及時防治病蟲害也是非常關鍵的。如果重修剪,輕防治病蟲害,很可能導致產量減少,品質下降。
葡萄的主要病害
一、霜黴病
葡萄樹的霜黴病,是危害葡萄樹的第一大病害。在全國範圍內普遍發生的病害。
1.發病症狀 霜黴病在剛發生時是淺黃色的,把發病的葉子朝有光照的方向透看,病斑會看到象水漬或油漬狀發光透亮。之後隨著病害的不斷擴充套件侵蝕,出現不規則的性狀或圓形斑病。其病主要發生在陰天多雨空氣溼度大時的季節。發病的葉子在背上會長出白色的黴狀物。 不斷的侵蝕未發病的葉子,逐漸使葉片發黃枯萎,形成早期落葉。嚴重的影響了枝條的發育生長。使芽眼不飽滿。枝條不成熟,在寒冬的地帶難以越冬。給第二年葡萄樹的生長帶來嚴重影響。
霜黴病不僅危害葉子,也侵害幼果和新梢,被病害侵蝕的果實起出發綠逐漸變硬,最後脫落。
防治方法:主要是使用藥物防治,可用黴多克,百泰+安克;杜邦易保+安克;也可用氯溴異氰尿酸防治,具體使用方法參看說明書。
二、白腐病 白腐病主要在我國幾個主要葡萄產區發生嚴重。屬於高溫、高溼性弱寄生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十幾年以上。
白腐病可危害葡萄果實也危害葉片初發病時從小果根開始向上果穗蔓延,變成灰褐色或黃褐色。而且有佈滿了灰白色小點。果實受振動易脫落。
防治方法可採用預防於藥物防治相結合的辦法。預防增施農家肥,地表上撒施草木灰可大大減輕病害。
藥物防治 用奧力克和苯醚甲環唑等農藥參照說明進行噴灑防治。
三、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危害成熟期的果實。所以人們又叫晚腐病。
為害症狀。在快要成熟的漿果上,開始發病。出現針頭大小的褐色園點或雪花狀片的病斑。隨著病菌的擴充套件,病斑逐漸擴大,顏色加深。以後出現排列成同心輪紋狀的黒色小點。最後漿果腐爛。
防治方法發病本年要把病枝集中拿出地外燒燬或集中深埋處理。也可在漿果黃豆大小時套袋防治。藥物防治用五氯酚鈉液噴灑防治,每隔十天噴施一次,連用三次。
四、葡萄黑豆病葡萄黑痘病,也是葡萄的重要病害之一。多雨年份危害嚴重。主要危害葡萄植株的嫩綠部分,如嫩梢、幼葉、卷鬚、幼果等。發生病狀為鳥眼或瘡痂狀。如果穗軸感染,果實發育不良或變為奇畸形。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最主要的是減少病源,從源頭上抓起。清園清病害枝條。保證通風透光。
藥物防治。主要用潰腐靈60倍+3000倍液有機矽藥液進行噴灑。
葡萄樹的病害非常多。還有白粉病、蔓割病、葡萄褐斑病、葡萄根頭癌腫病、葡萄病毒病等病害。這裡主要列舉了幾種嚴重危害葡萄的病害以及防治方法。其它的病害可根據情況選擇適宜的藥物進行防治。
-
10 # 一起葡萄
彙總一下2017年的葡萄病害
小蟲成大害。
不僅僅危害葉片,也危害果穗。
下圖則是蟎害,
下圖是金蟲危害症狀
下圖也是蟲害,刺吸式口器害蟲在絨球期產卵,新梢長到20--30公分左右,連續七天中午萎蔫,早晚好以下,然後死亡(表象類似於西紅柿青枯病)
下圖是日燒引起的,早春地溫低,養分供應不上,葉子太脆弱,遇到Sunny直射就是這樣。
同樣是地溫低,澆了池塘水或者用了刺激性的肥料,傷到根系葉子邊緣會發黃乾枯,如下圖。
地溫低,吸收不好,如果棚內氣溫太高,會引起旺長,表現缺氮症狀,下圖
葉片上卷其實是植物自我保護,避免更強烈的光合作用。
降落傘葉片則是夜間溫度低造成的,總之大棚早春一定要地溫和氣溫相協調。
下圖是土壤鹽害嚴重,遇到地溫不夠,引起的,初期是油浸狀的,
中期油浸斑點出變薄,乾枯。
後期就破了
下圖是除草劑藥害(2.4d)。
下圖是毒死蜱藥害,絨球期以前噴施問題不大,絨球期再噴施,就是這樣。其實國家規定,今年毒死蜱在蔬菜上已經禁止使用了。水果上面也快禁用了,不用最好。症狀和霜黴類似,一定分清。
下圖是典型的黑痘病,新梢20公分就要開始防治,常規用苯甲嘧菌酯,今年我用健攻效果不錯。
下圖可不要誤會成黑痘病,這是蟲害。
下圖穗軸病往往和灰黴病混生。
下圖是霜黴在葉子上的表現,晚期中期和早期
中期和早期好打,晚期很難,即便打住了,看著病斑幹了,3--4天病斑的邊緣還是會出白毛,再打一遍就好。
不能按章程式等到日子在打波爾多液,打住霜黴後抓緊用波爾多液保護。
早期的霜黴病,很容易被忽視,但這個時間段防病確實事半功倍,晚了到了中期甚至見到白毛,呵呵,你懂得!
下圖是霜黴上果,如果花前沒有打住的話,現在上果很簡單。
霜黴喜歡的溫度是白天25度左右,晚上15度左右,一旦有雨或有霧,立刻爆發,所以只能提前預防,後期治療會很麻煩。霜黴病的預防也需要綜合防治。
合理調整碳氮比,只要霜黴發生的地塊必定有碳氮比失調的現象,建議多施有機肥,秸稈還田,果園生草,或者連續多年根域覆蓋,同時控制氮肥的使用。
合理枝蔓管理,促使葉片提前老化。留枝不宜過多,過密,及時綁縛。多花前集中摘心之後,果穗周圍的叉會長得很快,這是靠近果穗或者果穗以下的叉必須全部抹乾淨,防治叉上的嫩葉感染霜黴直接上果。
及時化學防治。發現小黃點及時噴施治療劑加上保護劑,一旦出現白毛就有些晚了。
霜黴病最近這幾年抗性很厲害,打晚了會很慘,發幾個簡單的配方吧。
簡單介紹幾常規藥品
常見的保護性殺菌劑有銅製劑,代森錳鋅,套袋前使用不安全,極易起藥害。不建議使用。
樂譜道(克菌丹.戊唑醇),白腐霜黴都有效,持效期不錯,還不傷果粉。
氰霜唑(科佳),活性高,持效期長,抗性不明顯。缺陷是殺菌譜窄,傳導性一般。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只能作為預防使用。不能與有機矽或乳油類產品混合使用。嘧菌酯遇到Sunny直射或者高溫,果面會有小黑點。特別是青粒品種慎用。連續使用葡萄著色會晚。
再聊聊常見的治療劑
甲霜靈 / 霜脲氰
二者見效較快,使用安全,但持效期較短,建議與保護劑混合使用。
烯醯嗎啉 / 氟嗎啉
烯醯嗎啉抗性比較明顯。氟嗎啉的殺菌活性與烯醯嗎啉基本相同,但效果略優於烯醯嗎啉。
氟噻唑吡乙酮(增威贏綠),
長效性很好但作用點單一,對抗性霜黴作用不明顯,建議以防為主。
噁唑菌酮、除了霜黴外還兼治白粉
氟吡菌胺、(銀法利)吸收塊,耐雨水沖刷,適合雨季使用。
吲唑磺菌胺(雙美清),殺滅抗性變異霜黴,持效期長,不二次感染。
氯溴異氰尿酸
真菌,細菌,病毒,藻類都有殺滅效果。見效迅速,藥液幹了病斑也跟著幹了缺點是持效期短。
病害爆發時期使用,和其他保護劑混用。
下圖要分清,這是白粉病,和霜黴類似但細節不一樣,(詳見歷史資訊 霜黴or白粉)
還有些難以區分的的病害,下圖是除草劑(右)和黑痘病(左)葉片,要分清
下面還有大斑點,炭疽病
圓形帶紋路是炭疽病,V字型是白腐病,分清了用處也不大,反正基本上用統一重要放,不囉嗦了。
沒老化好的中等枝條先感染。慢慢侵染葉片和果穗,葉片上有V字病斑,果穗腐爛。
下圖果穗上炭疽和白腐往往共生
區別在於輪紋狀的病斑(炭疽)和V字病斑(白腐)
下圖就別歸在病害行列了,被棚膜上面的熱水燙傷的。
下圖都認識,酸腐病。
轉色期如果遇到外力破了,出水後就是酸腐。
下圖是房枯,最喜歡晚夏來湊熱鬧
下圖是潰瘍,總在不經意間到來,果粒沒事,果梗乾枯。上果之前一定先侵染枝條,這時候要注意觀察枝條,抑黴唑,金黴唑,辛菌胺,咪鮮胺都有不錯的效果
同樣是黑梗病害就是不一樣,乾枯和不幹是有區別的,不幹是茶黃蟎,乾枯就是潰瘍
下圖是灰黴,書上說地溫高溼出灰黴,但前期如果打不好,高溫也一樣氾濫。感染花序。
感染果穗
被鳥啄傷後,傷口灰黴混生酸腐,
仔細看主要是花帽沒脫落
再仔細一點看看
後期只能剪掉,
並不是所有的老鼠灰都是灰黴,這下面的圖片就是蚧殼蟲的分泌物。
病害之外還有非病害,比如日燒
日灼在上部,汽灼在下部,日灼一個點,汽灼半個粒。分清楚也沒用,能防住就好。
花前定植行兩側生草,日燒就輕很多,
雨後注意鋤地鬆土也很好,
當然根域覆蓋最好。
下圖則是前期的根瘤癌,再早些時候會有蔓割病,早期噴辛菌胺或者病易克可以解決,晚期剪掉算了。
最後一張圖比較震撼,多種病害混生
1.茶黃蟎。2.霜黴。3.日燒。4.疑似黑痘(照片不清楚,狀如鳥眼初步判斷)
一家之言,不懂葡萄,就算胡說吧。我會繼續胡說,把病害注意講透。
-
11 # 緣來是你95314401
葡萄有幾種毀滅性病害,白腐病,碳疽病,霜黴病,穗軸褐枯病,裂果病,水罐子病等,這幾種病害一旦爆發就可能造成巨大損失
-
12 # 清江鶴
葡萄的病蟲害比較多。但常見的病害有:葡萄黑痘病,灰黴病,霜黴病,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褐斑病,根癌病,酸腐病及葡萄生理性病害等。
常見的蟲害有:葡萄天蛾,綠盲蝽,葉甲,斑葉蟬等花器葉芽害蟲。有葡萄癭蚊,花金龜等葡萄果實害蟲。有天牛,葡萄透翅蛾,葡萄根瘤蚜籌枝幹和根部害蟲。
二,葡萄的灰黴病:弱寄生性病害。病原菌在死葡萄組織上越冬,春天遇水產生分生孢子。所以花前,花後是該病的防治關鍵時期。一般在高溼環境下或大棚避雨栽培中發病較重。主要危害葡萄的花穗及葡萄的小花果,使其穗軸腐爛脫落,影響年產量。
三,葡萄霜黴病:是低等真菌病害。一般在春夏之交發病,或者是秋季低溫高溼情況下發病。發病部位主要在葡萄葉片背面上產生霜黴粉狀物,導致受害葉片發黃掉落。
四,葡萄炭疽病:主要在葡萄上色期發病。感病葡萄果粒下陷發生輪紋狀黑點並分泌紅褐色膠狀物。嚴重者果穗全部腐爛絕收。高溫髙溼是發病的主要條件,病原菌靠暴風雨媒介傳播。該病需要從漿果期開始預防。
五,主要蟲害:葡萄根瘤蚜。該蟲害的發生與葡萄園士壤的粘重程度,土壤的團粒結構相關。危害葡萄根部致葡萄根形成癭瘤。隨著時間推移,根瘤腐爛皮層開裂。葡萄鬚根染病形成菱角形根瘤。
葡萄主要病蟲害的綠色防控措施:一是改善田間農業措施和葡萄生長的微生態環境,儘量減少發病機率。二是儘量創造不利於病蟲害發生的條件,儘量少用科學使用化學農藥。
化學防治注意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冬季清園要堅壁清野,春芽萌動時要徹底消毒。二是在葡萄生長前期用藥要頻繁些,七至十天用藥一次。葡萄生長後期要稀疏一些,十至十五天用藥一次。關鍵抓好花前,葡萄套袋前和葡萄採後保葉期的病蟲害防治。且在用藥的過程中注意農藥的混用和交替用藥。
-
13 # 農事百態
一、葡萄白腐病、對於葡萄白腐病也是葡萄種植戶較為常見的病害,進行針對性的葡萄病害防治很關鍵,大家可以除了將腐葉進行摘除外,首先不建議大家在葡萄種植時多增施氮肥,然後選擇農藥進行噴施防治即可,大家可以選擇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進行有效噴施防治就可以了。
二、葡萄炭疽病、對於葡萄炭疽病我家的葡萄之前也是有的,對於部分易發生的地區可以選擇葡萄套袋,然後對於葡萄炭疽病大家可以進行農藥噴施防治即可,可以選擇低濃度的退菌特進行有效噴施即可防治葡萄的炭疽病,我給大家的意見就是少施氮肥,然後進行套袋工作防治最佳。
三、葡萄白粉病、葡萄白粉病危害比較大,大家要做到及時發現,針對性防治才是關鍵,進行防治葡萄白粉病的方法可以先進行摘心管理,然後選擇50%拖布津溶液進行有效噴施即可防治。
四、葡萄黑痘病、對於葡萄黑痘病大家可以先進行摘除病葉,在施肥方面可以增施鉀肥,然後選擇適宜的農藥噴施很關鍵,大家可以選擇50%多菌靈溶液進行噴施就可以防治葡萄黑痘病。
-
14 # ZEUSLEE
1 葡萄黑痘病
葡萄黑痘病整個植株均有症狀,比如花序、果實、莖稈等都有黑斑。幼葉發病,停止生長,造成葉片皺縮、畸形。老葉受害,產生疏密不等的黃色圓斑,後期乾枯穿孔。果實受害後,產生中央灰白色,周圍紫紅色的鳥眼狀病斑。一般在春季發芽後10-15天發病。
2 葡萄霜黴病
葡萄霜黴病是一種晚期病害,一般在葉片背面產生一層灰白色的黴狀物質,葉片正面有多角形病斑,嚴重時不斷擴大,造成葉片乾枯脫落。果實發病果實表面覆蓋有一層白霜,並逐漸萎縮。
3 葡萄白腐病
葡萄白腐病主要為害果穗和新梢,也危害葉片。果穗染病後,現在果柄或者穗軸上產生淺褐色水漬狀病斑,後面逐漸蔓延到果粒,形成僵果。葉片發病多在葉尖或者葉緣,先形成水漬狀的病斑,後逐漸擴大成同心輪文狀病斑。
4 葡萄白粉病
葡萄白粉病可以危害葡萄葉片、果實、新梢和卷鬚等。危害部位先產生白色小點,上面覆蓋有白粉,後期病斑逐漸擴大,最後導致發病部位萎縮脫落。
5 葡萄炭疽病
葡萄炭疽病主要侵害果實,也可以侵害葉片、嫩梢、卷鬚等。最初在發病部位產生針頭大小的病斑,後病斑逐漸擴大,病斑上產生輪紋狀排列的小黑點。發病嚴重時,病害擴充套件到整個果面。葉片發病初始為褐色小圓斑,病斑凹陷,並有緋紅色粘質物。後期病斑相連,造成葉片脫落。
-
15 # 技術員長江
葡萄主要生理病害及其防治
葡萄的生理性病害是由於葡萄生產過程中遇到特殊的氣候條件、不良的土壤條件或有害物質時,正常的代謝作用受到干擾,生理機能受到破壞而在外部形態上所表現出來的症狀。葡萄主要的生理性病害有以下幾種:
一、水罐子病。
也稱“轉色病”,是葡萄產區常見的生理病害。此病主要是營養不足或失調所致。發生時期:主要發生在漿果成熟期。主要症狀是:發病初期是在果柄、穗軸、穗柄處出現深色壞死斑,逐漸擴大,嚴重時會造成某個部位環狀壞死。由於這些部位受傷,影響了光合作用、水分和礦質輸導,使漿果在成熟時因營養不良而表現出症狀。果粒始熟後,果粒鬆軟、病果糖度降低、味酸、果皮與果粒極易分離,用手輕掐水滴成串溢位,成為一泡酸水,受害嚴重時會使漿果脫水乾縮,從果穗上脫落或以完全乾縮狀態保留在果穗上。該病會阻礙有色品種的著色,表現出著色不正常,色澤暗淡,白色品種表現為水泡狀。發生部位:該病大多發生在穗尖、歧尖或副穗尖上,全穗發病的很少;果粒與果柄外易產生離層,極易脫落。
發病規律:此病一般在樹勢弱、摘心重、負載量過大、肥料不足和有效面積小時發生較重。地下水位高或成熟期遇雨,尤其在高溫後遇雨,田間溼度大、溫度高時發病也重。
防治措施:1、採用抗病品種。不同品種對該病敏感程度不同,有的比較敏感,有的品種不敏感。所以在品種選擇時應予考慮。另外生產中應選擇非生長旺盛的砧木。2、控制樹勢,加強田間管理。降低氮肥使用量,防止徒長,花期修剪、去葉、環剝等栽培措施都可降低該病發生。加強土、肥、水的管理,增施有機肥和根外噴施磷、鉀、鎂、鈣肥,可有效防止該病發生。有專家認為高、寬、垂整形可以減少該病發生。3、合理控制果實負載量,增加葉片數量,減少二次果。4、多留主副梢葉片。在適當多留結果枝、保證產量的前提下,採用“一枝一穗”的辦法可減少該病發生。掐穗尖和掐副穗的辦法也可有效減少訪病的發生。
二、日燒病。
日燒病主要是果面區域性失水而發生的日灼傷。主要症狀:表現在個別果粒上出現淺褐色、豆粒大小的斑塊, 以後擴大凹陷,形成褐色幹疤。受害處易遭受炭疽病菌危害。
發生規律:該病大多發生在漿果硬核期,著色以後不再發生。對於該病的生理機制,有人認為主要是樹體內水分缺乏或失調所致。特別在高溫條件下,果面區域性失水而發生日灼傷,或者因滲透壓高的葉片向滲透壓低的果實爭奪水分,使果粒區域性失水所造成。日燒病發生與品種有很大差異,歐亞種發生重,歐美雜交種發生輕。此外,此病發病輕重與環境條件有很大關係,如籬架比棚架發病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重;氮肥過多的植株、葉面積大、蒸發量大的,發病較重。
防治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尤其地勢低的田塊更要注意雨後及時排水;合理施肥,控制氮肥使用量,用量不要過多;對易發病品種,適當多留副梢,以遮蓋果穗;在漿果硬核前套袋,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三、生理性裂果
葡萄裂果現象主要發生在成熟期,出現裂果的果實完全失去商品價值。其裂口是縱向裂開。裂果後易感染黑色黴菌而腐爛。
發生規律:大多是由於土壤水分變化過大而引起的,尤其是葡萄生長前期遇上天氣過分乾旱,漿果成熟期又遇連續降雨,使土壤水分大量增加,造成裂果。也有的品種因漿果排列緊密、果粒互相擠壓而引起的。有的品種因果皮薄、韌性差而易裂果。
防治措施:避免土壤水分變化過大,乾旱時適時澆水,降雨時及時排水,尤其是地勢低窪的田塊更要注意排水;在果樹根部地面覆蓋作物秸杆,防止土壤水分急劇變化;採用設施栽培和管道微滴灌溉,有效控制土壤水分;對果粒緊密的品種,要適當調節果實著生密度,使樹體保持穩定、適宜的坐果量。對果實進行套袋,防止果實吸水,可以減輕裂果;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也可以減\輕裂果的發生。
四、落花落果症
葡萄通常在花前一週,花蕾和開花後子房大量脫落,受精坐果的僅佔20%—40%,其餘的花朵均不能受精而脫落。這種現象為正常的落花落果。由於受環境條件影響,受精坐果率在20%以下,其餘的花朵均脫落,稱為落花落果症。
發生原因:發生落花落果症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遺傳性,如雌能花品種,花的本身結構就有缺陷。有的是外界條件影響,如花期乾旱、陰雨連綿、大風低溫等,造成受精不良而引起大量落花落果。另外,由於管理不當,造成落花落果,如花期氮肥用量過多,新梢徒長,養分過多地消耗在新梢生長,使花穗營養不足導致落花落果;又如留枝過密、通風透光條件差,使花粉傳播困難,造成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落花落果的輕重程度與品種也有一定關係,長勢中庸的品種發生比較輕,而徒長的品種,相對就比較嚴重。
防治措施:1、對雌能花品種要進行人工授粉。對落花落果重的品種,在花前噴0.05—0.1%的硼肥,提高坐果率。2、對生長勢強、營養生長過旺的品種,要輕剪長放,花前噴3000—5000毫克/升矮壯素等生長抑制劑,控制營養生長過旺,改花期營養狀況。謝花後及時疏果。3、對某些落花落果嚴重的品種,如玫瑰香,可在花前3—5天摘心,抑制其營養生長。4、在葡萄開花前後,增施磷、鉀’印書肥,控制氮肥施用。
五、葡萄黃化病
葡萄黃化病是一個缺鐵性生理病害。此病多突發在5—6月份,正值葡萄花芽分化和旺盛生長的臨界期,嚴重影響葡萄生長和果實品質。引起該病的原因自多,主要有以下方面:1、土壤PH值過高。土壤PH值過高,土壤的鹼性愈大,鐵的溶解度降低,鐵的無效化增強,當PH值大於8時,黃化症狀愈加明顯。2、栽培管理不當。前一年負載量過大,超過正常標準,樹體養分積累較少,一旦肥管理不能彌補營養虧缺也易出現黃化現象。3、天氣條件影響。如上年度降雨過多,土壤溼度過大,根系上浮,第二年5、6月份遇到乾旱高溫,容易抑制葡萄根系的吸收活力,影響對鐵和其他養分的吸收,因而營養不良造成黃化。
防治措施:針對不同原因,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缺鐵性黃化病,可在硫酸亞鐵中加入檸檬酸或黃腐酸配製成複合鐵製劑,連續噴3次,3—4天后葉色開始轉綠,但隨著植株迅速生長,仍會再度出現黃化現象。要從根本上解決黃化問題,要靠土壤的改良、增加有機肥、綜合管理技術的加強以及耐缺鐵砧木的使用。
六、葉片焦枯
引起葡萄葉片焦枯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1、乾旱引起。乾旱引起的葉片焦枯主要發生在當年新栽苗或扦插苗的基部數片葉上。最初葉片邊緣變黃乾枯,以後逐漸擴大,嚴重時會造成全葉乾枯脫落。多年生大樹,很少有乾枯葉現象。2、鹽害引起。土壤中鹽鹼含量較高,會發生葉片變黃乾枯,特別是春季乾旱、土壤返鹼,幼苗剛萌發時較為嚴重。3、肥害引起。施肥過多或不當,會傷害根系,使葉片發黃乾枯。特別是葉片追肥時濃度過高,最易引起葉片枯%焦。4、藥害引起。用藥不當或濃度過高,造成葉片組織壞死,葉面大面積枯焦。5、缺鉀引起。葡萄缺鉀葉片邊緣會出現枯焦現象。不同原因引起的葉片枯焦,仔細觀察表現是不一樣的,應認真區分原因,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預防。
預防措施:
1、乾旱引起的葉片枯焦:應經常保持園地土壤溼潤、疏鬆。發現葉葉有輕微枯焦時應及時澆水,但次數不要過多,但澆時一定要澆透水平,澆後及時鬆土保墒。
2、鹽鹼引起的葉片枯焦:應抓好土壤改良,多施有機肥,增加土壤的酸性成分;灌溉水,不要使用含鹽分的水;採用地膜覆蓋,防止土壤返鹼。
3、肥害引起的葉片枯焦:應避免施肥不當,施用的有機肥料應充分腐熟,不要使用未經發酵的生肥;栽種時,防止肥與根系直接接觸;定植的幼苗不要急於追施肥料,施時應少施勤施;施噴葉面肥,濃度不要過濃。
4、藥害引起的葉片枯焦:應科學使用農藥,注意使用濃度和合理混配農藥;注意用藥的氣候條件,不要在盛夏中午或露水未乾時用藥。
5、缺鉀引起的葉片枯焦:應有針對性地增施鉀肥,提高土壤肥力和含鉀量。
-
16 # 一柯花草
葡萄是非常美味的水果,在中國南北方都有種植。不管是大面積種植或者是家庭種植,都會面臨一個棘手的問題,就是葡萄的病蟲害了,葡萄病蟲害相對來說比較多,平時管理當中尤其要注意。葡萄病害主要有一下幾種。
1、葡萄霜黴病葡萄霜黴病在世界範圍內普遍發生,發病初期的表現為葡萄的葉片上出現不規律的斑點,然後斑點逐漸變為黃色,在葡萄葉片的背面會出現像“霜”一樣的物質,因此叫霜黴病。
該病主要發生的秋冬季節,在雨後空氣溼度大的情況下發病嚴重,霜黴病會導致葡萄葉片提前脫落,應該葡萄產量和品質。
2、葡萄白腐病葡萄白腐病在華北和黃河流域多發,葡萄白腐病發病初期首先危害葡萄的穗軸,出現黑色的小黑點,進而向整個植株蔓延,最好危害葡萄的果實,果實上出現密集的灰白色小粒點,發病嚴重的情況下,會致使葡萄果實幹癟。
該病在多發於多雨的季節,發病速度高,對葡萄的產量有嚴重的影響。
3、葡萄黑痘病葡萄黑痘病在中國葡萄產區普遍發生,黑痘病初期危害葡萄的嫩葉嫩梢等稚嫩部位,早起會在葉片和葉脈間產生病斑,施葉片發黃枯萎,發育不良;侵染葡萄穗軸後使葡萄果實脫落,之後侵染果實,在綠果上產生褐色到深褐色的病斑,果實凹陷,呈現鳥眼狀,黑痘病也叫鳥眼病。
葡萄黑痘病在夏季高溫、潮溼、多雨的季節多發,此病對葡萄果實產生嚴重影響,對品質和質量影響嚴重。
預防措施針對以上三種病害,平時防治應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適時清園
在葡萄收穫以後,要及時進行清園,對一些生病的葉片和枝條要及時清理銷燬,並用石硫合劑撒園,以防治病害的蔓延。
(2)科學管理
葡萄生長期內,給予充足的水肥,使葡萄植株健壯,可以提高葡萄的抗病能力。同時每半年要對葡萄園進行一次深耕,並結合施肥,保證土壤肥力深厚,根系生長旺盛。
(3)化學藥劑防治
對於發生病害的葡萄,要早發現,早防治。在病害多發的季節,夏季高溫天氣,提前噴灑波爾多液和多菌靈,每隔半月噴施一次,可以有效的防治病害的發生。
-
17 # 嗨棗同學
葡萄的生理性病害是由於葡萄生產過程中遇到特殊的氣候條件、不良的土壤條件或有害物質時,正常的代謝作用受到干擾,生理機能受到破壞而在外部形態上所表現出來的症狀。葡萄主要的生理性病害有以下幾種:
一、水罐子病
也稱“轉色病”,是葡萄產區常見的生理病害。此病主要是營養不足或失調所致。
發生時期:主要發生在漿果成熟期。主要症狀是:發病初期是在果柄、穗軸、穗柄處出現深色壞死斑,逐漸擴大,嚴重時會造成某個部位環狀壞死。由於這些部位受傷,影響了光合作用、水分和礦質輸導,使漿果在成熟時因營養不良而表現出症狀。果粒始熟後,果粒鬆軟、病果糖度降低、味酸、果皮與果粒極易分離,用手輕掐水滴成串溢位,成為一泡酸水,受害嚴重時會使漿果脫水乾縮,從果穗上脫落或以完全乾縮狀態保留在果穗上。該病會阻礙有色品種的著色,表現出著色不正常,色澤暗淡,白色品種表現為水泡狀。發生部位:該病大多發生在穗尖、歧尖或副穗尖上,全穗發病的很少;果粒與果柄外易產生離層,極易脫落。
發病規律:此病一般在樹勢弱、摘心重、負載量過大、肥料不足和有效面積小時發生較重。地下水位高或成熟期遇雨,尤其在高溫後遇雨,田間溼度大、溫度高時發病也重。
防治措施:
1、採用抗病品種。不同品種對該病敏感程度不同,有的比較敏感,有的品種不敏感。所以在品種選擇時應予考慮。另外生產中應選擇非生長旺盛的砧木。
2、控制樹勢,加強田間管理。降低氮肥使用量,防止徒長,花期修剪、去葉、環剝等栽培措施都可降低該病發生。加強土、肥、水的管理,增施有機肥和根外噴施磷、鉀、鎂、鈣肥,可有效防止該病發生。有專家認為高、寬、垂整形可以減少該病發生。
3、合理控制果實負載量,增加葉片數量,減少二次果。
4、多留主副梢葉片。在適當多留結果枝、保證產量的前提下,採用“一枝一穗”的辦法可減少該病發生。掐穗尖和掐副穗的辦法也可有效減少訪病的發生。
二、日燒病
日燒病主要是果面區域性失水而發生的日灼傷。主要症狀:表現在個別果粒上出現淺褐色、豆粒大小的斑塊,以後擴大凹陷,形成褐色幹疤。受害處易遭受炭疽病菌危害。
發生規律:該病大多發生在漿果硬核期,著色以後不再發生。對於該病的生理機制,有人認為主要是樹體內水分缺乏或失調所致。特別在高溫條件下,果面區域性失水而發生日灼傷,或者因滲透壓高的葉片向滲透壓低的果實爭奪水分,使果粒區域性失水所造成。日燒病發生與品種有很大差異,歐亞種發生重,歐美雜交種發生輕。此外,此病發病輕重與環境條件有很大關係,如籬架比棚架發病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的地塊發病重;氮肥過多的植株、葉面積大、蒸發量大的,發病較重。
防治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尤其地勢低的田塊更要注意雨後及時排水;合理施肥,控制氮肥使用量,用量不要過多;對易發病品種,適當多留副梢,以遮蓋果穗;在漿果硬核前套袋,防止日光直接照射。
三、生理性裂果
葡萄裂果現象主要發生在成熟期,出現裂果的果實完全失去商品價值。其裂口是縱向裂開。裂果後易感染黑色黴菌而腐爛。
發生規律:大多是由於土壤水分變化過大而引起的,尤其是葡萄生長前期遇上天氣過分乾旱,漿果成熟期又遇連續降雨,使土壤水分大量增加,造成裂果。也有的品種因漿果排列緊密、果粒互相擠壓而引起的。有的品種因果皮薄、韌性差而易裂果。
防治措施:避免土壤水分變化過大,乾旱時適時澆水,降雨時及時排水,尤其是地勢低窪的田塊更要注意排水;在果樹根部地面覆蓋作物秸杆,防止土壤水分急劇變化;採用設施栽培和管道微滴灌溉,有效控制土壤水分;對果粒緊密的品種,要適當調節果實著生密度,使樹體保持穩定、適宜的坐果量。對果實進行套袋,防止果實吸水,可以減輕裂果;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通透性,也可以減輕裂果的發生。
四、落花落果症
葡萄通常在花前一週,花蕾和開花後子房大量脫落,受精坐果的僅佔20%—40%,其餘的花朵均不能受精而脫落。這種現象為正常的落花落果。由於受環境條件影響,受精坐果率在20%以下,其餘的花朵均脫落,稱為落花落果症。
發生原因:發生落花落果症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遺傳性,如雌能花品種,花的本身結構就有缺陷。有的是外界條件影響,如花期乾旱、陰雨連綿、大風低溫等,造成受精不良而引起大量落花落果。另外,由於管理不當,造成落花落果,如花期氮肥用量過多,新梢徒長,養分過多地消耗在新梢生長,使花穗營養不足導致落花落果;又如留枝過密、通風透光條件差,使花粉傳播困難,造成落花落果,降低坐果率。落花落果的輕重程度與品種也有一定關係,長勢中庸的品種發生比較輕,而徒長的品種,相對就比較嚴重。
防治措施:
1、對雌能花品種要進行人工授粉。對落花落果重的品種,在花前噴0.05—0.1%的硼肥,提高坐果率。
2、對生長勢強、營養生長過旺的品種,要輕剪長放,花前噴3000—5000毫克/升矮壯素等生長抑制劑,控制營養生長過旺,改花期營養狀況。謝花後及時疏果。
3、對某些落花落果嚴重的品種,如玫瑰香,可在花前3—5天摘心,抑制其營養生長。
4、在葡萄開花前後,
-
18 # 植物病蟲害防治
葡萄生理病害病害有哪些?怎麼防治?
感謝悟空邀請,那麼我就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標題是葡萄生理病害,顧名思義就是生理性造成的病害,是非病菌侵染性病害。和病菌侵染造成的病害,是有很大區別的!這點是必須搞清楚的,如果判斷辨別不明,錯過治療實際會對果農造成極大損失!而且在實際操作和診斷時堅決不能混淆出現錯誤的!
生理性的病害早治療不會造成多大損失,如果錯過時機,判斷錯誤和病菌侵染病害混淆,你用再多的殺菌劑都不會有效果,而且操作不好還會出現藥害,給果農造成嚴重的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在診斷時一定要嚴肅認真的瞭解分析後做出準確的判斷!
葡萄生理性病害,一般有環境、天氣、溫度、澆水、施肥、人工管理等,出現錯誤造成的,表現症狀,有葉面斑點,落花、落果、新稍萎蔫,以及枯黃死亡等多種表現症狀。大多是土壤和天氣狀態突然的改變,植株不能及時適應導致的!
建議果農加強田間管理,合理的使用肥料,儘量多的使用腐熟的有機肥,和複合微生物菌劑,使土壤透氣性好,活化土壤調節土壤酸鹼度,有利於葡萄根系發達生長健壯。噴藥預防時混合多元素葉肥一起噴灑,增加葉片抗逆性,增強光合。讓植株協調生長!
-
19 # 叢林蝸牛的生活
重點防治黑痘病、穗軸褐枯病等病害
薊馬、綠盲蝽等害蟲
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或丙森鋅600-800倍+嘧菌酯+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
落花後
黑痘病、霜黴病、白腐病等病害
薊馬、綠盲蝽等害蟲
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丙森鋅+雅刻(1.5%苦參鹼可溶液劑)500倍+氟蟲腈/啶蟲脒+碩豐481 2500倍於傍晚5點種左右噴霧防治
發現病斑噴施苯醚甲環唑/戊唑醇治療
為防止裂果噴藥時可加入強力蓋(Ca≥150g/L)
幼果膨大期
白腐病、褐斑病、霜黴病等
此期如雨水較少,可用甲託或波爾多液噴霧預防
若此期雨水多,則選擇嘧菌酯、代森聯保護預防,間隔15天左右一次
套袋葡萄套袋前用藥需要注意以下:乳油類藥劑都對葡萄的果粉形成有破壞作用;粉劑類藥劑比其他劑型的藥劑細度差很多,容易在果面形成藥斑汙染果面;三唑類殺菌劑大多數都有抑制果實膨大的副作用,比如丙環唑,氟矽唑,戊唑醇,腈菌唑,己唑醇等當然進口的苯醚甲環唑、戊唑醇還是比較安全的。
推薦:甲託/丙森鋅+啶醯菌胺·腐黴利/世高噴或浸果穗,果穗幹後即可套袋
封穗至轉色期
白腐病、褐斑病、霜黴病等
褐斑病、白腐病病症初現時用戊唑醇、苯醚甲環唑治療
霜黴病初顯病斑時,應用80%烯醯嗎啉水分散粒劑或烯醯·霜脲氰等其它有效藥劑進行治療
著色增糖至成熟期
白腐病、炭疽病往往較重發生
此期果實接近成熟,應選擇對果面沒有汙染的殺菌劑,避免使用可溼性粉劑殺菌劑
菌除(25%咪鮮胺乳油)或戊唑醇+天下無雙(80%烯醯嗎啉水分散粒劑)防治白腐病和炭疽病。
霜黴病發生嚴重時,使用氟菌·霜黴威防治。
採果後至落葉前
此期重點是保葉,主要病害是霜黴病和褐斑病
使用的藥劑以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邦佳威)、波爾多液為主
回覆列表
1、葡萄霜黴病:症狀主要為害葉片,也為害新梢、花蕾和幼果等幼嫩部分。葉片正面出現不規則淡黃色半透明油漬狀小斑點,逐漸擴大呈黃綠色,邊緣界限不明顯,多為數個小斑連成一個不規則或多角形的大病斑,並在葉背面產生黃白色的霜狀黴層,病斑後期變成淡褐色。嫩梢同樣出現油浸狀病斑,表面有黃白色黴狀,但較葉片稀少。幼果感病初期,病部變成淡綠色,後期病斑變深褐色下陷,產生一層霜狀白黴,果實變硬萎縮。
防治方法:
(1)在生長季節和秋季修剪時,都要徹底清除病枝、病葉、病果、集中燒燬。
(2)及時剪除多餘的副梢枝葉,創造通風透光條件。
(3)在發病前每10天左右噴1次少量波爾多液進行保護。發病後立刻噴50%克菌丹5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或25%甲霜靈800~1000倍液。 波爾多液為保護性殺菌劑,在相對溼度較高、葉面有露水或水膜的情況下,藥效較好,但對耐銅力差的植物易產生藥害。持效期長,對霜黴病和炭疽病,馬鈴薯晚疫病等葉部病害效果尤佳。
2、葡萄炭疽病:症狀主要為害果實,在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發病,初期在果面上發生水漬狀的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呈圓型深褐色病斑。略凹陷,2-3天后,產生小黑點,排列成同心輪紋狀。果梗、穗軸受害時產生橢圓凹陷病斑,葉面上密生圓形褐色小斑點,葉色變黃而脫落。
防治方法:
(1)結合冬季修剪,清除留在植株和支架的副梢等,並及時清除枯枝落葉。
(2)在發芽前噴500倍退菌特,或100-200倍福美胂,清滅越冬病原。
(3)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出現分生孢子時,每隔10天左右;噴1次800~1000倍的退菌特可溼性粉劑,或50%多菌靈600-800倍液,或半量式波爾多液200倍液。
3、葡萄黑痘病:症狀對葡萄的葉片、果實新梢、葉柄、葉梗、穗軸、卷鬚和花序均能侵染。葉部初期出現針眼大小紅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點,周圍有淡褐色暈圈,以後逐漸擴大,形成直徑1~4毫米的病斑,後期病斑中部葉肉枯乾破裂,而葉片出現穿孔。果面發生近圓形淺褐色斑點,病斑周圍紫褐色,中心灰白色,新梢、葉柄、穗軸、花序產生暗褐色橢圓略凹陷的病斑,不久病斑中部逐漸變成灰黑色,邊緣呈紫黑色或深褐色。
防治方法:
(1)在秋季落葉後,結合冬剪徹底清除病蔓、病葉、病果和主蔓上的枯皮。
(2)早春噴3-5度石硫合劑、當葡萄梢長到3-5片葉時,每隔10天噴1次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
4、葡萄白腐病:症狀為害果穗,有時新梢和葉片也被侵害。一般接近地面的果穗,其穗軸、果梗最先發病,受害部位初期出現水漬狀的病斑,逐漸擴大,環繞穗軸,使其果料軟腐,震動時病粒容易脫落。葉片多在葉尖或葉緣處先發病,病斑初期為水漬狀淡褐色近圓形或不規則的大病斑,其上呈現出深淺不同的褐色輪紋。
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發病期間及時清除樹上和地上的病穗、病粒和病葉等,集中深埋。
(2)合理修剪,及時綁蔓、摘心、除副梢和疏葉。
(3)在早春葡萄發芽前向樹上和地面上噴3-5度石硫合劑或噴50%福美胂可溼性粉劑200倍液;在展葉後可噴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800倍液。
5、葡萄白粉病:該病主要危害葉片、枝梢及果實等部位,以幼嫩組織最敏感。葡萄展葉期葉片正面產生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形黃色或褪綠色小斑塊,病斑正反面均可見有一層白色粉狀物,粉斑下葉表面呈褐色花斑,嚴重時全葉枯焦;新梢和果梗及穗軸初期表面產生不規則灰白色粉斑,後期粉斑下面形成雪花狀或不規則的褐斑,可使穗軸、果梗變脆,枝梢生長受阻;幼果先出現褐綠斑塊,果面出現星芒狀花紋,其上覆蓋一層白粉狀物,病果停止生長,有時變成畸形,果肉味酸,開始著色後果實在多雨時感病,病處裂開,後腐爛。 高溫乾旱的夏季,悶熱、多雲的天氣最有利於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一般6月上旬開始發病,7月上旬進入發病盛期。栽培過密、氮肥過多、蔓葉徒長和通風透光不良的環境有利於病害的發生。
防治措施:
1.加強管理: 冬除病梢,清病葉、病果,集中燒燬。生長期及時摘心、綁蔓、剪副梢,保持架面通風透光,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2.藥劑防治:在葡萄發芽前噴1次波美3—5度石硫合劑;發芽後噴波美0.2一0.3度石硫合劑或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開花前至幼果期再噴2—3次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0%粉鏽寧乳油4000倍液。